昆仑策研究院
2024年12月24日
以下文章来源于华语智库
作者晓华哥
毛主席的母亲文素勤,又名文其美,因在家族姐妹中排行第七,故又名文七妹。湖南湘乡县唐家坨(棠佳阁)人。这位中华民族的英雄母亲,1867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唐家坨。1885年18岁时与湖南韶山农民毛贻昌结婚(毛贻昌,字顺生,号良弼,1870-1919)。1893年,文素勤26岁时于韶山冲诞下毛主席。1919年不幸病逝于湖南湘潭韶山,享年53岁。据考证文七妹为南宋末年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第22代孙。新修《湖南湘乡龙潭文氏家谱》称:“赫然详载亲聆母训,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伟人,其母乃我文氏之淑女也。”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江西吉州庐陵县淳化乡富田人(今江西青原),初名云孙,字天祥。中贡士后,以天祥为名,字履善。1256年(宋理宗宝祜四年)五月参加殿试,中状元,改字宋瑞,号文山,又号浮休道人。南宋末年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在宋元战争中,被派往元军军营谈判,被扣留,脱险后,坚持抗元。祥兴元年兵败被俘。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有余。元世祖忽必烈慕其才华,钦其品格,曾以丞相之位相召,文天祥毅然拒绝。1282年,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文天祥47岁,从容赴义。他的两个儿子文道生和文佛生,亦先后战死沙场。他在狱中作《正气歌》,为世所传颂。歌曰: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文天祥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情操与肝胆,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斗争,至今读来仍凛凛有生气。他与陆秀夫、张式杰一起,被称为“宋末三杰”。
据文氏家谱,文姓来源有四:①出自于姬姓,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②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姜文叔之后,西周初,周武王封炎帝裔孙太岳之苗裔文叔于许(在今河南许昌市),建立许国,为姜姓诸侯国。③出自妫姓,为妫满之裔孙。④改姓或少数民族文姓。究竟出自哪一支,已不可考。
史载,文天祥所属文氏系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后裔。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郭崇韬、李俨伐蜀,招延蜀士,文公讳时,年方弱冠,才气英伟,首率三千弟子从军,蜀平,以功上报,设武功受账前指使,轻车都尉。次年从征南唐,下洪州(今江西南昌),留守镇江西,巡郡邑,至永新(江西永新)。因拒绝从晋,遂隐居永新北乡钱市(今江西省永新县莲洲乡钱溪村有文氏大祠),生仁玉,仁玉生正源,正源生彦纯,彦纯生卿、小山,卿徙庐陵永和,其曾孙正中徙富田,六传而产“信国公”文天祥。开吉州庐陵淳化富田氏一脉。
明洪武元年(1368年)文天祥七世孙钦煌,迁长沙府,子三:丙一立业于益阳紫梁岩;丙二立业于攸县沙陵坡;丙三迁湖南望城,落户长沙府善化县杨林冲(今望城县黄金街道),这支文氏在家族中被称作“杨林文氏”。自此,文家在湖南开枝散叶。清咸丰7年(1857年),长沙麓山镇杨林冲杨氏宗祠落成。派语为:常守先德,光大前哲,惟善锡福,孝友忠烈,英贤蔚起,名振楚泽,前修登仕,经纶华国。文七妹为文天祥第22代孙。
在文七妹的同辈中,往来密切者文正莹(1859-1929年),字玉连,号玉钦,是文七妹的二哥、毛主席的舅舅和毛主席少年时代的私塾老师。毛主席两岁时被送到外婆家生活。毛主席四岁半时,以陪读的名义被送进文正莹主持的私塾,接受早期教育。至1902年毛主席9岁时,方回韶山老家。1910年毛主席17岁,父亲打算送他去湘潭一家米店当学徒。文正莹得知这一消息,急忙找毛主席的父亲毛贻昌,极力说服毛父收回原来打算,最终促成毛主席走出韶山,赴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继续读书。关键时刻,改变了毛主席的人生道路。在某种意义上,也影响了未来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1929年蒋介石派人逮捕已70高龄的文正莹,严刑拷打,逼迫文正莹公开声明与毛主席脱离亲属关系,交代毛主席与杨开慧下落,遭到拒绝。文正莹一身正气,不辱文氏之风。文正莹因此劫难,于1929年6曰27日不幸离世。多年后毛泽东主席才得知恩师文正莹去世的消息,毛泽东主席写长信,表示“至深痛惜”。建国后,毛泽东主席先后6次邀请文正莹次子文运昌来京,一再表示:“八舅父(文正莹),不仅是我知识上的启蒙老师,他还教我怎样做人。他对我毛泽东是有大恩的。”
文七妹另一个族兄文振之早年留学日本时,结识近代革命先驱孙中山、黄兴、蔡锷等人,是早期同盟会会员,一直追随蔡锷革命,任蔡锷秘书。
文素勤是旧中国女性的典型代表,一生淳朴善良,勤劳节俭,待人宽厚恭让,诚心敬佛,时常尽力接济穷苦乡亲,深受乡人尊敬。她的身教对毛主席一生影响至深。毛泽东主席曾在致友人的信中说:“世界上共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人的人。我的母亲就是这后一种人。”1919年10月5日,文七妹病逝。10月8日晚,毛泽东长跪母亲灵前,含悲写下了两幅灵联和《祭母文》,真切表达了他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永恒怀念。
联一: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
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
一掬慈容何处寻?
联二:
春风南岸留晖远;
秋雨韶山洒泪多。
祭文泣曰: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养育深恩,春辉朝霭。
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毛泽东主席《祭母文》全文今刊刻于毛主席父母合葬墓右侧的汉白玉石上。
2024年12月彭光谦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