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毛主席学习写文章之十一
作者:司马南
2023-09-19
前 言
为纪念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现将此前曾经发表过的跟着毛主席学习写文章系列,重新予以发表,温故而知新,历久而弥新。公知们诋毁毛主席,造谣毛主席,污蔑毛主席,他们用尽了浑身的气力,非但无损于毛主席的光辉,反而暴露了他们与人民为敌的立场,而毛主席愈发深受人民的爱戴和怀念。
在新的八股文和假大空文风又开始盛行的时候,回忆毛主席教导我们怎样写文章,对我们的工作是有益的,对于我们作风的改进是有益的,对于我们端正对人民的态度是有益的。
一切来自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紧紧地依靠人民,这是毛主席群众路线的根本。说通俗点就是把心交给人民群众,所以毛主席与人民心连心,所以毛主席的那些报告批示,文章,讲话,就像是跟老百姓说的心里话,一点也不装,一点也不紧绷,一点也不炫耀,一点也不掉书袋,一点也不装腔作势。
正 文
向毛主席学习写文章这个话题我已谈了若干期,好多人表示看完以后,发现了毛主席以前竟有这么多我们不知道的新闻故事。
毛主席的书与文章带给我们许多启迪。著名的散文作家梁衡先生经常谈及到毛主席写文章,这也给我们非常多的具体的启示。
毛主席写文章,各种文体驾驭得非常熟练,恰到好处。他所用体裁之多,在中外政治家当中,皆极为罕见。
今天我们接着说公文写作。一般来说,公文写作是说事说理,文风平白朴实,但是也不完全排斥创作中用情、用形象、用典,若用好了之后则事半功倍。
中国是一个文章的国度,自古以来文人就有当官的传统。“学而优则仕”,学的好了,当官。所以中国最早建立了世界上的文官制度。这就要求当官的人至少有遣词造句的功夫。因而公文的写作,是秀才的基本功。正因为如此,很多公文流传下来,就是因为写得好。
公文写成美文,传为佳话。例如西晋文学家李密上奏给晋武帝的表文《陈情表》。其中的“表”意为这种文体是臣子写给皇上,人家叫他当官,臣子跟皇上说不当官。这在今天,太离奇了,不可思议。皇上叫你当官,你不当官,重臣举荐你做官,你不做官,你不做也就罢了,还给皇上写。今天的说法叫有点“凡尔赛”,写的“凡尔赛体”。
南朝梁文学家丘迟的《与陈伯之书》,是一封两军阵前劝降书信。两军对阵,放马过来,来者何人者也?然后把这封信一箭射过去,先看看再说。中国古代的交战,有交兵之美。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亦属公文。
魏征大家都知道,他的《谏太宗十思疏》相当出名。“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像这些文章都选进了《古文观止》,长演不衰。它们都属议论文,都是美文,都存于文学史,都有典故,但主要是公文写得好。
现在有《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文集》。《毛泽东选集》出到第五卷,后来又有《毛泽东文集》共八卷。
毛主席一共有340多篇公文,很多文章写起来,跟刚才说的那些选进《古文观止》的文章比,绝不逊色。比方说《祭皇帝陵》《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宣言当中,毛主席有这样的句子。他说,总而言之,蒋介石20年的统治都是卖国独裁、反人民的统治。到了今天,全国绝大多数人民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都认识了蒋介石的滔天罪恶,盼望本军从速反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这是什么呀?这是绝妙的用典。用蒋介石在抗日声明当中的名言,打蒋介石的耳光。他还有这样的句子,说本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同志们,我们现在担负了我国革命历史上最重要的、最光荣的任务,我们应当积极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我伟大祖国哪一天能由黑暗转入光明,我亲爱的同胞哪一天能过上人的生活,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的政府,依靠我们的努力来决定。这是什么,是号召,是动员,是抒时代之情,是真诚的人民的情怀。
在蒋介石的黑暗统治之下,特务多如牛毛,老百姓艰难度日。读了这样的文章,稍微有点理解力的人,焉有不动容之理,焉有不奋起革命之理。如今的时代不一样了,今天要在公文上找到这样的内容,难上加难。
毛主席在中国的公文写作的历史里程碑中,是一座巍巍的珠穆朗玛峰。因此梁衡先生有感而发称,毛主席恐怕是共产党公文中最后的“贵族”。我们犯不着做贵族,但是这“最后的贵族”,只是打个比方。毛主席的公文、报告写得漂亮。咱们是写文章,毛主席是讲文章,随便讲出来就成一篇文章。
那年张思德同志牺牲了,毛主席参加追悼会。他发言说,大家都很难过,也都那么熟悉。张思德是老红军,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他平日里朴实真诚、任劳任怨、勤勤恳恳,还是英勇顽强的警卫战士。
毛主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强调: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毛主席接着又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其实这种话就是最平白的,每个人都听得懂的。司马迁是伟大的史学家,鲁迅曾对《史记》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向毛主席学习文章,记住了很多典故,了解了很多逻辑。写的很多、很复杂,恰恰是本末倒置,心里装的是什么,对象是什么,你要表达的确切的意思是什么,这是核心。不要那么多花活,真诚比别的重要。
毛主席写新闻更是这样,新闻是要大家广而告之的。什么是新闻?新闻是受众关心的、最新发生的、用事实的信息传递的文字。毛主席领导中国革命伟大的解放事业,他无时不刻不关心着身边的重大事件,每时每刻都感受着解放区内外、国内外受众的关心期待。
所以连埃德加·斯诺这样的西方记者也要千里迢迢到上海找宋庆龄,之后辗转到西安,突破重重阻隔,最后来到延安,前来报道毛主席和他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事业。
写新闻本应该是像埃德加·斯诺、范长江这样专业记者的事,不应该是毛主席这样的中国革命领袖人物做的事情。毛主席应当是新闻里面写的主体,是创造时势的英雄,是被采访的对象。不禁感叹,各国领袖亲自上阵写新闻的人有吗?坐在轮椅上的罗斯福有没有写过?丘吉尔拿过诺贝尔文学奖,但是他写过新闻吗?拿破仑写过新闻吗?这种将帅写新闻的,咱也不能说一个也没有,毕竟我也没全查一遍,但确实很少见。
毛主席要亲自操刀,还留下52篇写作和修改的新闻作品。据梁衡先生统计,毛主席52篇留下来的,还不是全部留下来的新闻作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由新华出版社1983年12月出版。这在中外政治史和新闻史上也是绝对罕见。
现在回想起来,毛主席那时候写新闻,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中国革命相当程度上是农民革命,队伍当中的文化人不多,人手不够,毛主席着急无奈,只好亲自上阵。
第二个原因,毛主席当年在北大旁听的时候,参加新闻学会。新闻学会就是学习写新闻,后来毛主席回湖南自己办刊物,总编辑、记者、评论员几乎都是他一个人干,身怀绝技。所以毛主席写文章,各种题材都能熟练驾驭。
第三个原因,当时别人可能写了但不合毛主席的意,他认为还不如重写。便拨开众人,亲自拍马上阵。果然技高一筹,毛主席写了之后,留下了数篇新闻名篇,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新闻佳话。
毛主席写新闻,是领袖写新闻。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讲政治,有高度,有气势,留下时代印记。二,毛主席的语言生动、简洁,有个性。说到底是杀鸡用牛刀。一只小鸡用杀牛的刀来杀,那就是冰山露出一角。这是一个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借媒体的一角来做一个豆腐块文章。
我干了一辈子新闻,当编辑。我过去在记者部写新闻,后来去评论部,后来又在总编室。资料室我也干过,天天收集资料。新闻这个行当基础课有两个,一为政治,二为文学。汝欲学新闻,功夫新闻外,政治制高点,文学展翅膀。
毛主席的政治引领,毛主席的文学润色,这是新闻之外的功夫,所以毛主席的新闻为什么写了之后就是名片?因为这根本就不是普通记者写的,根本不是报人能及。报人是你告诉我什么情况,我把它记起来。
普通人跟这差远了,完全不是一回事儿。你不是政治家,怎么会有政治眼光?你若是政治家,介入了这一场伟大斗争了吗?你介入伟大斗争,吃尽千辛万苦领导一个队伍,经历艰难曲折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吗?你了解对手吗?在中国古典文献方面下过死功夫吗?你什么都不知道,而且写新闻是要用的,这一个新闻将发挥什么样作用,摧枯拉朽。写了之后,便四面楚歌,让敌人军心动摇。所以毛主席作为政治家办报。
解放以后,据说有一次佛教领袖赵朴初陪毛主席见外宾,客人还没到,毛主席问赵朴初说,“佛教有这么一个公式——赵朴初,即非赵朴初,是名赵朴初,有没有这个公式呀?”赵说:“有。”主席再问:“为什么?先肯定,后否定?”赵说:“不是先肯定,后否定,而是同时肯定,同时否定。”毛主席这里使用的“是……非是……是”的句式,出自《金刚经》。
其实新闻在主席的眼睛当中,新闻不是新闻,是名新闻。这句话什么意思?毛主席写的新闻与一般的报人和一般编辑所写的新闻不同,是名新闻,实质是政治。新闻有四个属性,信息的属性、政治的属性、文化的属性、商品的属性。毛主席是把新闻当作政治来写的,当作军事棋盘上的棋子来用。
另外,毛主席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时,开篇第一句就是,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他在《政治周报》发刊词里面也说过,反攻敌人的方法就是要忠实的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他亲自动笔,用新闻稿、评论、发言人谈话、暗语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宣传群众,让群众知道党的政策,反击敌人,让敌人心惊肉跳、夜不能寐、四面楚歌、草木皆兵。
不禁感慨,至今能写出这样的新闻的只有我们的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