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成阶
昆仑策研究院
2023-12-27
今年是毛主席诞辰130周年,我们纪念这位新中国的缔造者,必须正确认识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及其毛泽东时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继承毛主席的遗志,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把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到底!
所谓毛泽东时代是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这一段中国历史时期。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的领袖是毛主席,所以我们称作为毛泽东时代。毛泽东时代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向现代化进军的时代。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的后起之秀相比,毛泽东时代毫不逊色。在毛泽东时代,以毛主席为核心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取得过的成就。
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对经济、文化、环境、医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毛主席不是自然科学家。但是,他一贯地重视科学技术工作,是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奠基人。毛主席为了给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指明正确的方向,提出了决策依据。老人家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在理论与实践上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不仅亲手描绘了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宏伟蓝图,而且亲手制定了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路线和各项政策措施。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周总理还亲自指挥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领域的会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毛泽东时代中国的科技成果是丰富的、完整的和成系统的。我做了个初略统计:从1952年第一台蒸汽机车研制成功,到1976年研制的第一台30万千瓦双水内冷式汽轮发电机制造成功,这期间总共研制成功并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的科技成果有90多项。其中,中程导弹、原子弹、人工合成蛋白、光刻机、氢弹、人造卫星、核潜艇、杂交水稻、青蒿素、1400万次计算机等十大尖端科技成果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我们缅怀毛主席为新中国科技发展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他老人家对科学技术的研究、认识和驾驭能力,的确是我们这些从事多年科技工作的人所深感自愧不如的。我作为一个在中国科学院工作、学习、生活了近六十年的老科技工作者,有过在毛泽东时代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经历,有责任学习、宣传、捍卫毛主席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所创建的丰功伟绩。这些丰功伟绩,我的体会,具体表现在:
一、毛主席把科学实验列入人类的三大社会实践是马列主义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世界和万物。没有人类的社会实践,就没有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实世界,就没有实践所创造的城市、农村、山川、田野和万物,就没有在实践中得到生存和发展的主体。
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观点,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包括有三:其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后面两种生活实践形式的基础;其二是在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例如革命和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其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上述三种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中,科学实验活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可低估。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舒适。科学技术的应用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医疗、工业、交通、通讯、农业等等。科学实验活动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的论述,在毛主席之前,主要是关于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两种社会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于物质生产活动、政治经济及其阶级斗争谈论得比较多。但是,把科学技术列入人类的三大社会实践之一,几乎没有。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讲到:“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则进一步指出:“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对本质和规律的揭示和把握。”一百多年前,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技的发展可以提高生产力,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促进社会进步。”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把科学理解为人的认识创造性活动。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于1931年干脆就提出了“技术决定一切”的重大决策。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经典论述中,只有我们的导师毛主席对科学技术理论的论述是最全面深入的。他老人家非常强调科学技术的核心价值,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明确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搞上层建筑、搞生产关系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
毛主席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和认识是基于对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的重要地位的深刻理解。1940年2月,在陕甘宁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毛主席明确提出,并论证了“自然科学是人类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随后,在抗战时期,又呼吁:“大家要来研究自然科学,否则世界上就有许多不懂的东西,那就不算一个最好的革命者。”
到了1963年5月,毛主席在充分研究、总结新中国的革命与建设经验后,在他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中,强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
同年,毛主席又在《浙江省七个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好材料》的批语中,谈到“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时,再次提到:“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強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是使共产党人免除官僚主义、避免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切实保证,是使无产阶级能够和广大劳动群众联合起来,实行民主专政的可靠保证。不然的话,让地、富、反、坏、牛鬼蛇神一齐跑了出来,而我们的干部则不闻不问,有许多人甚至敌我不分,互相勾结,被敌人腐蚀侵袭,分化瓦解,拉出去,打进来,许多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也被敌人软硬兼施、照此办理,那就不要很多时间,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全国性的反革命复辟,马列主义的党就一定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党,变成法西斯党,整个中国就要改变颜色了。”
毛主席的这些论述,首次把科学实验列为人类的三大社会实践之一!它极大地提高了科学实验的战略地位。确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充分认识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用哲学指导科学技术,坚持党的领导,政治挂帅,思想工作第一。
以历史的眼光回溯科学,以哲学的深度分析科学,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已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而怎样认识和发展科学技术,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提高科学技术的战略定位,毛主席博览群书,不管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紧张繁忙的建设时期,都会尽可能挤出时间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据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回忆:毛主席读过的书大约有10万多册。读书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古今中外各个学科。其中,广泛涉猎各门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史、某些技术书籍,而且对生命科学、天文学、物理学、土壤学特别感兴趣。除读书外,毛主席还以小学生的态度,经常邀请各类科学家交谈,以这种方式学习科学知识。据我对《毛泽东年谱》等资料的不完全统计:毛主席邀请各类科学家交谈,总共有200多人次。这些都使得毛主席有着渊博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使得毛主席对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揭示和把握十分到位,并能更好地领导国家发展科学与技术工作。
现在的人们一般都会把科学与技术当成一回事。然而,在毛主席脑海里科学与技术“不完全是一回事。”为了领导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毛主席刻苦学习科学技术理论,对科学与技术进行了专门研究,充分认识科学与技术的不同及其真谛。毛主席认为“在实践中,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十分紧密,但从哲学概念上讲,又不完全是一回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有人类思维的科学都是科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还有天地之间的万物和人类社会,凡是探索研究发现其客观运动规律的人,都称得上是科学家。我看,科学应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科学主要是如何认识世界,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类思维的科学。而技术主要是如何去改造世界,技术本身还不是生产力,还要在具备许多必要的前提要素后,才可能转化为生产力。”
【1964年12月全国政协四届一次会议上,毛主席与李四光握手】
毛主席对科学技术不仅仅是关注和学习,他以超人的智慧把科学技术中的许多问题都上升到哲学层面思考。关于毛主席用哲学层面思考科学技术,有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我们知道:铀矿石是重要的原子能材料。
1954年,我国发现了第一块铀矿石,由李四光和钱三强呈送给毛主席和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观看研究。毛主席在观看了李四光和钱三强用铀矿石所做的表演后,在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立即做出了发展我国原子能科学的指示。并当场与钱三强探讨原子学方面的专业知识。钱三强解释说:质子、中子等基本粒子不可再分。毛主席则提出了质疑:“从哲学的观点来看,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质子、中子、电子也应该是可分的。现在条件不允许,将来会证明是可分的”。
【毛主席将这块铀矿石标本拿在手上,掂了又掂,意味深长地说:这是决定命运的!】
后来,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基本粒子和量子场的权威科学家谢尔登·格拉肖访问中国。毛主席接见他时,就基本粒子能不能继续分割的问题,与他作了专门的再次研讨。格拉肖也倾向于钱三强的意见,认为:基本粒子不能继续分割。毛主席则认为“对立统一的哲学下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质子、中子、电子和更小的物质也应该是可分的,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直到无限。”后来,物理学研究果然发现了更小的物质。中国科学家称之为层子,美国科学界称为夸克。毛主席逝世后,谢尔登·格拉肖为了悼念毛主席,致敬毛主席对基本粒子研究的哲学思考及其贡献,于1977年在第七届夏威夷粒子物理学年会上,亲自提议将构成物质的所有这些假设的组成部分命名为“毛粒子”(Maons)。1976年谢尔登·格拉肖,因此而获得奥本海默奖。1979年又与S.温伯格、A.萨拉姆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谢尔登·格拉肖也被世界物理学界称誉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之父。
【著名物理学家谢尔登·格拉肖】
所有这件事都充分表现了毛主席非凡的科学洞察力和博大精深的哲学思维能力。正是有了毛主席的正确引导,用哲学指导科学技术,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我们才能一贯坚持党的领导。
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独立,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们今天蓬勃发展的科技事业。在坚持党的领导过程中,毛主席提倡了“外行”领导“内行”方针政策,并称这是“一条规律。” “外行”领导“内行”是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取得科学技术进步的基本保证。一般而言,“外行”是指一级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他有多个岗位履职经历,具备领导才能。虽然对所辖专业领域的实际业务可能并不熟悉,但他对实施政治挂帅,思想工作第一的方针是很“内行”的。而所谓“内行”是指长期固守在某一领域、行业的专家骨干,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专业背景与实践经验。但是,对政治挂帅,做思想工作则知之甚少。正是坚持党的正确领导,通过“外行”领导“内行”,才能使得新中国仅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两百多年才走过的科学技术发展路程。
三、高瞻远瞩,长远规划布局
建立新中国后,毛主席高瞻远瞩,特别注重国家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布局。毛主席访问前苏联,并在后来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之后,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于1954年9月底,亲自决策和参与,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即中苏122项科技协定)。这个科技协定是新中国建立后,制定的第一个与外国签订科技协定。后来,这个科技协定,虽然遭到赫鲁晓夫的疯狂破坏,而被迫停止执行。但是,它对在科学技术相当落后的新中国怎么进行科学建设起到了启发与推动作用。
【1951年,毛主席和钱三强等在庆祝“七一”酒会上】
1955年1月15日,毛主席又亲自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并决定建设原子能工业的规划问题。会上,毛主席请科学家李四光和钱三强“上课”。会议刚开始,毛主席便说:“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就原子能有关问题,请你们来上课。”毛主席听完科学家讲课后,总结道:“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来。”正是由于毛主席高瞻远瞩、果断决策,长远规划布局,还成立了专门国家研究机构,集中精兵强将打响了“两弹一星”研制的特殊战斗。这是为民族命运和尊严而进行的一场决战。
一年以后,毛主席又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六次会议上指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目标,决定一切的是要有干部,要有数量足够的、优秀的科学家。”
【1956年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在科学规划会议散场后】
同时,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中共中央召开了新中国第一次知识分子工作会议。周总理代表中共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毛主席在这次会议上发出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毛主席瞄准“世界科学先进水平”,向全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同时,还指示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应该有一个远大规划”。毛主席和周总理组织集中了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集思广益,反复论证,制定了新中国《1956年—1976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明确了中国科技事业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基本方针、战略步骤、实施重点,确定了新中国五十七项重大科技任务,为二十世纪后五十年中国科技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引导新中国的科技事业走上了现代化的轨道。迄今为止,新中国的《1956年—1976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仍然是同期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全世界最成功的科技规划。这个规划的制定显示出毛主席和周总理在领导科技发展方面的雄才大略和卓越能力。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2月26日毛主席与钱学森亲切握手】
国家重点规划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推动了“两弹一星”事业的起步。1964年12月,中共中央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成立了“专门委员会”,打响了“两弹一星”研制的攻坚战。毛主席的指示这个“专门委员会”,由周恩来、贺龙、李富春、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具体负责,并安排集中了钱学森、钱三强、郭永怀、朱光亚、邓稼先、周光召等一大批科学家联合攻关。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新中国的“两弹一星”震惊了世界。这一成就集中代表我国科学技术当时所能达到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当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把优美的《东方红》旋律传遍全世界时,中华儿女为之热泪盈眶。这些都是新中国科技事业在毛主席领导下,高瞻远瞩,长远规划布局的标志性重大事件。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月1日毛主席接见钱学森亲切握手谈话】
四、既重视民生,也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
1949年前的中国被东西方列强掠夺凌辱,一穷二白,人均资产仅10元,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两百多年。然而,毛主席却依靠自力更生,以世界历史上极其罕见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望尘莫及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9.8%速度向前发展。这是毛主席重视民生科学研究的结果。那种毛主席不顾民生,不懂经济的诬蔑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毛泽东时代既重视民生科技,也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创造了世界多项第一。从解放初的现代科学技术几乎为零,发展到毛主席逝世前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其科技成就超过了中国以往几千年的总和。到毛主席逝世时,国内外公认我国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比世界先进水平仅落后10到20年。毛泽东时代的科技成就远远超过了改革开放的40年。
毛主席一生钻研科学技术,热爱科学技术,是全党干部的表率。他还从科学的角度,要求大批的科技人员响应党的号召,重视民生的科学研究,深入生产建设实际,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保证人民吃穿的基本需要贡献聪明才智。我们可以从周总理197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知:毛泽东时代的科学技术是非常重视民生的!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基本上保证了人民吃饭穿衣的需要。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毛主席出生于农民家庭,善于对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深入思考和调查研究。毛主席号召全党干部学习农业科学技术,带头深入农村,钻研农业发展,连续多年夺得农业丰收必须解决的问题。毛主席在深入调查研究后,提出了著名的“八字宪法”指导农业生产。尽管我国人口增加百分之六十,但是粮食却增产一点四倍,棉花增产四点七倍。到一九七四年,我国农业总产值比一九六四年增长百分之五十一。全国农田灌溉面积由一九五二年的三亿亩扩大到六亿七千多万亩。我国建立了八万多座水利设施,初步控制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辽河、松花江等七大江河的洪水灾害。一批交通运输线、输油管线和邮电通信设施相继建成。1968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是当时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最大的铁路公路两用桥。八条重要的铁路干线先后建成通车。全国工业固定资产增长二十六倍多,达到四千一百多亿元。1975年我国钢产量为4000万吨。同时在内地建成一个部门比较齐全、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强大战略后方,即三线建设基地。农用拖拉机、排灌机械和化肥施用量都大大增加。用电量等于解放初全国发电量的七点五倍。周总理还报告“1975年是完成第四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和大多数产品产量指标已经按照计划要求完成。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
【1952年10月31日,毛主席在河南郑州邙山考察黄河】
以上成就都是毛主席重视民生,发展民生科学技术的结果。这其中,科学技术及其科技人员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抓尖端技术方面,1956年1月,毛主席在我国科技水平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就指示"要抓尖端技术″。并将核技术,电子计算机,无线电电子及其集成电路,航天及其喷气动力技术列为重点应急技术,发动全国的科技力量攻关。。从50年代中期到60 年代初,中国成功地实现了航空、核能、火箭、电子、自动化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启动,促进了航空、电子、船舶、兵器、核、航天、冶炼、仪器仪表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崛起。五六十年代,在重工业部中分离出来部门的基础上新组建了七个机械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民用机械);第二机械工业部(核工业与核武器);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第五机械工业部(兵器);第六机械工业部(造船、船舶);第七机械工业部(洲际导弹、航天)。为配合这些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也把培养新技术急需专业人才放在突出位置,一批新专业在高等院校相继设立,有些急需专业则采取短训班方式,有力地支持了新兴尖端技术的发展。
【1958年2月13日毛主席到沈阳视察国营112厂,高兴地观看中国制造的喷气式歼击机】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后,应苏联科学院要求,中国科学院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对苏联卫星的观测。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借鉴机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力学所所长钱学森、地球物理所所长赵九章等向中央建议,借此开展中国自己的卫星研究工作。对于科学家们的建议,党中央、毛泽东高度重视。1957年12月,在同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谈话时,毛泽东提出:“再过十年八年,卫星、火箭都可以造。”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召开,正值苏联第三颗卫星成功发射,毛泽东在讲话中明确提出:“我们也要搞一点卫星。”这一讲话,吹响了中国人进军宇宙太空的号角。1960年7月,毛主席在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上,再次号召“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1963年,毛主席指示我国的激光研究“要组织一批人专门去研究它。”
【1960年5月毛主席在上海参观中国研究制造的第一枚探空火箭】
在毛主席的领导下,1958年我国第一台计算机研制成功。1976年我国首台每秒运算1400万次大型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当时,中国计算机硬件核心技术(芯片)和软件核心技术(操作系统)与美国的研制技术差距,仅仅只有5年。1966年10月我国第一次成功地进行了导弹核武器的发射试验,1969年9月首次成功地进行了地下核试验,1971年9月第一艘核潜艇建成并试航成功。1971年年3月,又发射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1971年9月,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成功。同年,初步形成全国电视网。1975年11月,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遥感人造地球卫星。同时,电子技术也取得进步,我国自行研制成功卫星地面站、彩色电视发射设备、第三代电子计算机。还发展了激光红外技术,自行研制成功小同轴300路载波机等。这些尖端技术,特别是国防尖端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了我国的国防战略防御能力,保证了中国人民在和平环境里建设社会主义。
五、创建了一套科学研究体系,制定了一条尽快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路线
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可低估。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舒适。科学技术的应用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医疗、工业、交通、通讯、农业等,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科学技术要取得胜利,必须创建了一套科学研究体系,制定了一条尽快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路线。到1976年,在毛主席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已经初步成功建立了一整套独立的、完整的科学研究体系,制定了一条尽快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路线。它们包括:科学研究体系建制化,构成现代科学的重要社会形态。只有成建制化的科学才能发挥科学研究共同体的巨大能量。正是随着科学建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散到规范,我国的科学才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有了中国科学院这样的大型、综合、成系统的研究结构和各个部门的专业研究实体等,才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奇迹,并为之后的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中国科学院为例:1949年9月,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正式提出建立中国科学院的建议。这个建议立即得到毛主席的支持。同年10月31日,毛主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身份亲自颁发中国科学院铜质印信。任命郭沫若为中国科学院院长。安排中国科学院直属政务院周总理领导。中国科学院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光辉起点。它是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毛主席和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郭沫若】
目前的中国科学院继承了毛泽东时代的科学研究体系。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1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68个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20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承担3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拥有正式职工6.9万余人,在学研究生7.9万余人。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一些领域方向也具备了进入世界第一方阵的良好态势。在解决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批科学家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发挥了关键和中坚作用,并作为我国科技界的代表活跃在国际科技前沿。
连同各地、各部门根据自己发展的需要所建立的各种科学技术研究结构,已经在全国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科学研究体系。在十二年规划的推动和指导下,截止1976年,全国共有1800余家科研机构,其中中国科学院相继组建了包括半导体、计算机、自动化和电子学在内的一批高新技术研究机构,奠定了我国高技术发展的基础,为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为我国国防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此外,科学研究体系中,科研项目都是经调查研究,经过立项论证,而设立的。项目的科研经费由国际统一拨付,并得到完全保证。用不着像现在这样,科研人员到处跑项目,抢经费!
中国科学院的辉煌离不开毛主席生前制定了一条尽快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路线指引。在拥有了这一系列科技成果之后,连美帝国主义都承认我国是世界六大工业化国家之一。
六、重视知识分子,发挥专家教授的引领作用
毛主席逝世后,有人在社会上造毛主席“迫害知识分子”的谣言,挑拨部分知识分子对毛主席的不满、对共产党不满、对社会主义不满。我们是过来人,所知道真实的情况恰恰与他们的谣言宣传完全相反。
毛主席一向认为:领导人民建设国家要靠知识分子。他是最关心、最尊重知识分子的。毛主席的政治主张和作风最终赢得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真诚拥护。我们一大批老一辈的科学家之所以都有爱国报国情怀,并赢得国人的尊重爱戴,成为人之楷模、国之栋梁,这都是毛主席党中央的爱护、教导、激励、充分相信利用几代中国革命和要革命的知识分子的结果。
毛主席一贯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作用。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共两党不仅在战场上较量,也对科技人才进行了激烈争夺。国民党蒋介石采取威逼利诱的手段,企图将科技人才挟持到台湾。毛主席则代表党中央通过各种渠道与这些科技人才保持密切联系,保护他们的安全,让他们留在大陆,成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光荣开拓者。同时,在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新中国科技事业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热切盼望报效祖国的科技人才。在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毛主席党中央希望长期滞留海外的科技人才人归国,为新中国科技事业作贡献。据统计,仅从1949年8月至1955年11月,从西方归国的科技人才就达1536人,其中1041人从美国回来。他们中包括了为“两弹一星”研制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如钱学森、邓稼先、赵忠尧等人。
知识分子与工农劳动群众相结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毛主席在关心、尊重知识分子的同时,提出了“工农群众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工农化”。毛主席认为:知识分子在改造世界的同时,必须进行思想改造。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任务,主要是让那些只有书本知识,却没有实践知识的知识分子,到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去锻炼,变成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对于一些受到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教育和社会影响的知识分子,毛主席总是希望他们在和工农群众和社会实践结合的过程中,逐步改造世界观,为国家进步和人民幸福做出最多的贡献。毛主席还提出教育革命的任务,就是要把培养脱离实际的知识分子的学校,改造成为培养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知识,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分子的学校。
解决知识分子思想和立场问题,首先要求知识分子建立无产阶级世界观,通过思想和立场的改造,成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为此,毛主席为知识分子及我们科技人员树立了钱学森这样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毛主席特别喜欢钱学森,生前六次接见钱学森。晚年毛主席深情地说:“钱学森这个人了不起,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冒着生命危险跑回来,默默地为国防现代化工作。他读懂了一些马列主义,把个人的名和利看透了,把他的知识,无偿地献给国家和人民,是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
1956年,钱学森写出了《建立我国国防航天工业的意见书》,不久周恩来陪同他到中南海菊香书屋见毛主席。一见面,毛主席就说:“我现在正在研究你的工程控制论,用来指导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呢”。还告诉钱学森:我们国家决定根据你的工程控制论,组织各个学科各个部门一起奋力搞导弹,请你这个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来牵这个头。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导弹、卫星试验基地,也请你当负责人。这是毛主席发挥专家教授引领作用的最好例证。钱学森作为主要领导人兼首席科学家,做出了无人可以替代的重大贡献。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使原本军事,特别是战略武器十分落后、综合国力不强的新中国,急起直追,迎头赶上了世界战略武器先进国家,具备了有效的核反击能力,综合国力迅速上升,使当时险象环生的中国国家安全得到保证,也使新中国在短时间即跻身世界大国行列。
后来,毛主席又请钱学森、李四光和竺可桢到菊香书屋自己的居住地,就农业、地质、核武器等问题进行广泛交流。钱学森向毛主席介绍了工程控制论的理论。毛主席非常兴奋,插言道:“学森同志,你谈得蛮好呀!现在我们搞尖端技术,也是在打硬仗,打一场工程控制论的硬仗呢!我们过去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为什么取得胜利,就是运用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战略思想。”
【毛主席接见竺可桢等】
七、走群众路线,弘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创建三结合的“学术大锅饭”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史,也是贯彻执行毛主席的群众路线的历史,也是一部发动群众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历史。
毛主席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包含着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正是有了这“三观”的高度和深度,无论从理性上还是感性上,都充满着对人民的坚定信仰和深厚情感,坚定不移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毛主席始终坚信人民群众是科学技术研究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它最终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毛主席参观光学“八大件”】
毛主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毛主席参观地理构造沙盘】
现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深度融合。而集智攻关、团结协作是大科学时代的必然趋势。毛泽东时代科技单位全部都是公有制。科技人员都是吃国家的饭,都是公家的人,都在为人民,为国家干科技。所以人们的干劲空前高涨!毛主席提倡科研队伍中的工人、科技人员、领导干部要“三结合”,于是创建了科学技术研究的三结合的“学术大锅饭”。这个社会主义的大锅饭,好得很!他可以养闲人,但决不会养懒汉。那时,正是这个三结合的大锅饭,为我们推进党的伟大科学技术研究事业创造了根本方法。广大科技工作者才能强化跨界融合思维,倡导团队精神,建立协同攻关、跨界协作机制。才可以作到大力弘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作为吃三结合的大锅饭的这批科技人员,也为我们坚持党的远大理想奠定了思想基石。
【毛主席参观我国第一座实验性重水反应堆模型】
八、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1948年,正当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时,由美国牵头,英国、法国、联邦德国(西德)、意大利、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加拿大、希腊、土耳其、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参加的巴统组织,把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三大类上万种产品都作为针对中国的禁运产品。除了技术封锁限制外,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军备技术强国还对中国进行别有用心的技术欺骗和讹诈,想利用市场换技术等手段赢取,并独占中国市场,然后进行技术控制,消耗中国技术创新的动力,最终阻断中国技术突破与发展。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严密封锁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背叛,加上我们国家还一穷二白的国情下,毛主席时代的人民能不吃苦?能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吗?我们还没有资格一味地强调提升人民生活的消费水平。中国人民必须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通过“吃苦”,“耽误”个人消费水平,给建立现代国防科技和独立完整的现代重工业体系以及大量的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特别是给“两弹一星,核潜艇”等攒足物力财力,打好基础。
从准备建国,到他老人家去世,他无数次地表达过反对美帝为首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禁运。毛主席的整个后半生,都是在为改善民生,建设独立自主的科学技术体系,为把新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面对险恶的国际环境,为打破美苏垄断,开拓独立自主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前进道路,毛主席和党中央不得不做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重大决策。
争取外援就不得不谈谈对外开放的问题。许多人认为,中国是从1978年才开始改革开放的。其实,这并不符合真实的历史。早在1971年10月25日我们被亚非拉小兄弟们抬进联合国时,许多西方国家开始大规模的与中国建交。与西方国家关系的缓和让毛主席意识到对外开放的是可行的。尼克松也是在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不久就秘密访华的。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我认为:1973年才是真正意义上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元年!1973年秋,重病中的周总理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在北京首都体育馆召开万人对外开放的动员大会。会上,向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处以上干部传达了毛主席关于"对外交流″的讲话录音。我有幸亲耳凝听了毛主席的讲话录音。我至今还记得,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毛主席把对外开放比作“打扫屋子,迎接客人!”
首都体育馆万人大会传达了毛主席关于对外开放的讲话录音后,紧接着一批科技文化的对外交流开始进行。当时遥感技术应用研究在我国刚刚起步,我本人就接待了几拨外国科学家,参加了我国第一个遥感技术对外访问团,进口了一批遥感技术设备。在国家层面,毛主席和周总理批准了国家计委向国务院建议争取在3到5年内引进价值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的报告。引进的主要设备就是化纤和化肥生产线,主要用以解决老百姓穿衣和吃饭的问题!
数年后,毛主席逝世,有人大势攻击新中国从1949-1976年的历史都是“闭关锁国”的历史。这是极其错误的。他们主张 “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首先就是要对美国开放。不对美国开放,对任何其他国家开放都没有用。”这就好比,我请人打扫完屋子后,这个打扫屋子的人,却要喧宾夺主,将房子主人赶走,把我的屋子变成了他的财产一样。
九、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1956年4月由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首次提出的。并在同年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宣布将其作为党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指导方针。这是为了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针。此后,这一方针在中国的文艺界和科学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和科学的发展。
【1956年5月2日,毛主席在第七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讲话】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具体含义是指在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不应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或学派。此外,这一方针也强调了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通过自由讨论和实践去解决,而非用简单的方法加以解决。
中国共产党胜利主要是靠毛主席的英明领导。毛泽东时代的共产党虽然贫困,但是,永远掌握第一科技,什么先进,就掌握什么。为此,毛主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先后与地质学家李四光、气象学家竺可桢、化学家侯德榜、农学家金善宝、桥梁工程学家茅以升、地理学家黄国璋、数学家汤璪真、中医临床医学家施今墨、病毒学家李振翩、物理学家周培源、化学家傅鹰、数学家苏步青、植物生理学家汤佩松、遗传学家谈家桢、数学家华罗庚、性病和麻风病学家马海德、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医学家姜泗长、物理学家葛庭燧、物理学家杨振宁、物理学家李政道、数学家陈景润等都有过亲密接触。向这些科学家学习科学上不同的学派,掌握这些科学家对不同学派最先进的理论,鼓励这些科学家在学派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值得牢记的是:当年,毛主席还对我们几个中青年科技工作反映搞卫星遥感的成绩和困难时,作了两次批示!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毛主席一贯工作作风。他生前始终关怀中国科学院的发展与建设,至今回忆起来,仍是我们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精神动力。毛主席曾经两次亲临中国科学院视察。第一次是1953年2月,毛主席兴致勃勃地参观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当场指示天文台要造更大的望远镜,要让天文仪器为人民服务。第二次是1958年10月,毛主席来到中关村参观中国科学院举办的科学成果展览会,饶有兴趣地参观了琳琅满目的科研成果,并与科技人员谈笑风生,纵论古今,科学家们如沐春风。毛主席用各种方式关心中国科学院,1957年春天,他亲自邀请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和高教部部长杨秀峰谈话,就两个单位之间如何协调科技人员问题做工作,留下一段领袖具体指导科教工作的佳话。
【1953年2月,毛主席参观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中国在上世纪,毛主席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提议:因为上海的工业基础较好,就把我国运十大飞机的研制和协调总装基地放在上海,1970年开始立项,由中央直接指挥,中央各部委、军队及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262个具体单位,调集500多名技术人员,于1978年完成了飞机设计。它是我国独立自主,集体创作,大力协同的产物。它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民航工业以前不能生产大飞机的空白,使我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掌握制造100吨级喷气式飞机的国家。1980年9月26日,运十首飞成功,从立项到首飞不到10年,我国的运十大飞机等已经取得了相当大成功。当时,运十大飞机项目启动时,与法国空客公司几乎同时起步,并且多次试飞成功,其中成功往返西藏七次。但是,到了80年代中期,运十大飞机硬是被“造不如买,买不如住租”的政策,强行下马了。
十、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毛主席思想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其精髓和原则,如实事求是的精神,独立自主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战略思想,《实践论》《矛盾论》揭示的辩证观点与方法,“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等,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永远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创新的力量源泉。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以支撑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己任,着力攻克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的基础前沿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
晚年钱学森总结自己回国后,搞“两弹一星”经验,真诚向人们坦言:自己坚定不移地信奉马克思主义,信奉社会主义。他说:我认为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一生中有许多荣誉称号,如“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等等,但最能体现他重大人生价值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这个称号。“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是他最为骄傲的称号。晚年钱学森深情地说:“是毛主席亲手把我引上了革命的道路!如果丢掉了毛主席思想和公有制,中国就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