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8日星期一

毛主席题写「人民日报」书法好在哪?

毛主席题写「人民日报」书法好在哪?
2020-12-27

毛泽东主席三次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头

毛泽东主席曾三次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头,对这份报纸寄托着深切的希望。

1946年4月,晋冀鲁豫中央局准备办一张机关报,薄一波受报社委托,请毛主席给该报题写一个报头:《晋冀鲁豫日报》或《太行日报》。毛泽东主席欣然应允,但提出:"为什么你们不叫人民日报?这个名字有没有人用过?"随后毛泽东主席一连写了五幅"人民日报",写完后对身边的警卫员们说:"谁写的好,也来写一张。"大家都说不会写。于是,毛泽东主席便请战士们说:"哪张写得好,帮我挑一挑。"

1948年6月15日,《晋察日报》与晋察鲁豫区《人民日报》合并,仍叫《人民日报》,请毛泽东主席重题报头。毛泽东主席提笔挥毫,边写边说:"人民日报这四个字啊,中间两个字要小一点,两边两个字要大一点,这样就好看喽!"

1949年8月,《人民日报》改为党中央的机关报。毛泽东主席第三次挥笔题写人民日报,即今天所用的报头。

众所周知,《人民日报》报头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这幅题字作品,亦堪称是毛体书法的杰作。那么从专业书法角度看,这看似简单的寥寥四字,究竟好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把四个字当成统一的一个字创作。

关于这一点,毛泽东主席自己也说:“‘人民日报’这四字啊,中间两字要小一点,两边两个字要大一点,这样就好看喽!”毛主席这段阐述意思就说是他从整体上着眼,把一幅四字作品当成一个字来处理,把结构和取势在整体完成,即符合了单字结字规律,又不违背书法本质,恰恰验证了毛主席的“战略眼光”。

第二,让“书道”符合“天道”。

人民日报,四个字,“人”字笔画最少,却与笔画最多的“报”字处理得一样大小,其实就是“补不足”。这就要说道中国书法的至高境界,那是天人合一与自然书写。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书法的结字法、章法,可以无穷变幻,但最终必须符合“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

第三,极具创造意义的毛体“字势”。

我们以“人”为例。毛泽东主席的“人”字造势,前无古人。一般而言,“人”字的撇,这样处理是常态,关键是“人”字的捺,一般书法家写“人”字的捺笔(见下图),主要是平捺、短捺直捺、弧捺、反捺,而毛泽东主席则干脆把“人”字的捺向右上方挑起来,与向左上方挑起来的撇,形成了“燕子双飞”的形象,这要遵循古法是有点“出格”的,但毛泽东主席的“人”字却很美。

继续看“人”、“民”、“报”三字,每个字的上部,皆做到“空中取势”;而下半部分,又做到了“重心下移”。这样,字势既有气势,又稳当扎实。可见,毛泽东主席单凭书法也足以名垂书史。

第四,用笔甜而不媚,润而不浮。

这四个字,很好地体现了毛泽东主席行书用笔的独特魅力。

第五,修饰的作用。

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日报”有好几幅,见下图。

毛泽东主席在题写“人民日报”这四个字时,字间距比较小,当年报社的同志们做了一点小处理,适当拉大了字距,显得更舒展飞动,这点毛泽东也同意。可见适当的修饰,还是必要的,特别是作为报头。

综上所述,毛主席题写“人民日报”的书法之美,是为大美。

(来源:昆仑策网【综合】,转编自“中国记协”“书法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