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7日星期三

梁漱溟晚年對毛主席的評價!

《梁漱溟晚年對毛主席的評價!》

〔整理:鄭州李爺〕

  這是根據美國記者艾愷,在梁漱溟晚年對梁採訪錄音整理的。此時,毛澤東已經去世數年。非毛化最猖獗的時候,所以梁漱溟老先生的個人回憶完全不存在拍馬屁、吹捧、個人崇拜的嫌疑。

       「幾十年過去了,當時是我的態度不好,講話不分場合,使他很為難。現在看,毛澤東是對的。特別是在對待我個人的問題上,毛澤東襟懷大度、心胸豁達,關心我這樣的民主人士,其情、其理感人至深。這麼多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確實是中國各民主黨派真誠的朋友。」——梁漱溟

「今天的孩子們,可以好好看看,好好讀讀梁漱溟。看看梁漱溟老先生晚年的回憶,而不是去聽公知們瞎忽悠什麼民國當歸,蔣公完人。」

  「我就想看看共產黨是不是有辦法,我就這樣去。一去,看到他完全不悲觀,我是悲觀地去的,他(毛澤東)告訴我,沒有問題,中國非有這樣一天不可,非有這樣一個大災難不可,不過日本人他不要高興太早。 ……這個時候,他正在寫《論持久戰》。」 ——梁漱溟

「這段話呢,印證了我說的老先生對毛澤東起初是不大服氣的。事實上,老先生一輩子都不怎麼服氣毛澤東,不然也不會廷爭面折了。延安相見多年後,老先生仍不敢相信毛澤東會得天下。說實在沒想到。老先生最後給了解釋:我們實在沒想到的事,為什麼就實實在在的發生了呢?因為蔣介石太壞了!不得人心。公知們就不要看這段話了,不明真相的公知粉就好好看看吧。」

「前面老先生說到毛澤東得天下,用了個實在,就是實在沒想到。這裡說到毛澤東這個人,連續用了兩個實在。實在是了不起,實在是了不起。連續兩句,足以體現毛澤東在梁漱溟心中的偉大地位。」

  艾:還是毛澤東? 那您……

  梁:毛澤東實在了不起,恐怕歷史上都少有,在世界上恐怕都是世界性的偉大人物。

「看來老先生實在是認為形容毛澤東的偉大的漢語不夠用了,在這裡老先生再次說出了毛澤東實在了不起。老先生確實實在啊!」

       「 整個兒地創造了共產黨,沒有毛澤東不能有共產黨,沒有共產黨沒有新中國,這個是百分之百的事實,百分之百的事實。」 ——梁漱溟

       「老先生在回答艾愷提問,那您認為毛澤東最偉大成就是什麼的時候?再次用了個排比。百分之百的事實,百分之百的事實。不明真相的小年輕們,好好思考下吧! 梁漱溟老先生可是吃了毛澤東苦頭的。)

  下為部分錄音整理。艾,即艾愷。梁,即梁漱溟。

  梁:隨便談。我是從盧溝橋事件,日本侵略中國,從那兒,然後盧溝橋事變六個月我就去了延安,很早。

  梁:從那個時候起,從那開頭吧,好像彼此都很願意談話,彼此交談都很有興趣。我記得我第一次到延安,盧溝橋事件剛剛六個月,我為什麼那麼早去延安呢? 就是因為日本人來了之後,全國有一種崩潰之象,北方就是盧溝橋七七事變,南方上海是八·一三打起來。就是都不行了,上海退南京,南京退武漢,北京、天津都淪陷了,山東也淪陷了,全國人都是在逃難,你逃難,我逃難,大家各自逃難,崩潰,好像無主了。蔣的政府眼看沒有什麼能力,沒有什麼辦法。我對他很失望,對南京政府很失望。

  梁:退到武漢的時候,我取得蔣的同意,我說我要到延安去看看。到延安去看的時候,我心裡是很悲觀的,不知道怎麼好,大家都在逃難,南京政府毫無能力,怎麼好啊? 怎麼辦呢? 我就想看看共產黨是不是有辦法,我就這樣去。一去,看到他完全不悲觀,我是悲觀地去的,他告訴我,沒有問題,中國非有這樣一天不可,非有這樣一個大災難不可,不過日本人他不要高興太早。 ……這個時候,他正在寫《論持久戰》,(艾:是。) 把《論持久戰》的話講給我聽,他說日本人是不自量,他想吞併中國,(笑) 那是妄想、笑話。中國是大國,太大了,他太小了。也不是中日兩國,世界列強不能看著日本人來侵吞中國。 「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後來列強都反對他。

  梁:中國本來是經過好幾十年的內戰,軍閥內戰,在軍閥內戰裡頭不能有建設,不能有進步,破壞多,進步少。起初我們沒有料到蔣介石、國民黨能夠被趕出大陸,以前沒有料到,因為顯然國民黨政府是中國政府嘛,共產黨只佔局部地方,對外國民黨代表中國,美國無論哪一方面,軍事方面什麼都是支持國民黨,我們沒有料想在兵力多、有美國的武器幫助、外交上的援助,種種好條件、便利,被趕出大陸,這個沒想到,實在沒想到,為什麼就是這樣子被趕出大陸了? 就是蔣介石太壞了,蔣介石太不得人心,他一點信義沒有,說話不算話,一點信義沒有,就在…………

       艾:毛主席同中國歷史上的人物來比,您覺得他比較像歷史上的什麼人物? 再過100年,100年以後的歷史學家研究這個時代的中國歷史,他們會不會把毛的角色和過去的什麼人的角色來做一個比較?

  梁:中國過去幾千年的歷史,一般的說法都說漢高唐太,漢高祖唐太宗,一般大概都是說這樣子。可是(笑)毛看這些人,不那樣,好像他看得平常。

「梁漱溟才是中國真正的知識分子,不以個人榮辱去客觀的評價毛澤東。所以李爺說,梁漱溟是中國最後的公共知識分子。」

來源:紅牆往事

2019年2月26日星期二

偉大領袖毛主席一生好讀書,直至心臟停止跳動!

毛泽东主席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学识渊博的学问家。
孜孜不息的读书生活伴随着毛主席的一生,和他的革命生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一 “尽信《书》,不如无《书》”

毛泽东常引用孟子的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这里说的书,是指《书经》。毛泽东把它推而广之,及与其他,就是说,不要迷信书本,读书不要盲从,要独立思考。他要求身边同他一起读书的同志,在看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之后,总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毛泽东在他写的大量读书批语中,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见解,做出自己的评价,有些见解和评价是相当精辟的。读书既要有大胆怀疑和寻根究底的勇气和意志,又要保护一切正确的东西,同做其他的事情一样,既要勇敢,也要谨慎。他不仅对待中国古书是这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也是这样。

毛泽东对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评价是比较好的,但他在建议各级干部学习这本书的时候,强调要加以分析;哪些是正确的,哪些说得不正确或者不大正确,哪些是作者自己也不甚清楚的。毛泽东在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发表了大量评论性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许多观点,但他自己认为,这还只是跟着书走,了解他们的写法和观点。他认为,应当以问题和论点为中心,收集一些材料,看看他们的论文,知道争论双方的意见或者更多方面的意见,作进一步的研究。他说,问题要弄清楚,至少要了解两方面的意见。

毛泽东的早年同学周世钊,在谈到毛泽东青年时代读书情况时,说毛泽东有“四多”的习惯,就是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这个“四多”正是反映了毛泽东酷爱读书而又不迷信书本,具有独立思考和追根究底的精神。


二 使看书占领工作之外的时间

毛泽东是一个读书不知疲倦的人。读书忘记睡觉,读书忘记吃饭,是常有的事。他曾经号召我们的干部,要养成看书的习惯,使看书占领工作之外的时间。他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了。

读者可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毛泽东每天管很多国家大事,哪有时间读那么多书?要知道,毛泽东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读书的效率也是很高的。他有过人的精力和惊人的记忆力,加上深厚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读得快,记得牢,理解得深。毛泽东给人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不论读一本书,看一篇文章,还是同别人谈话,他能迅速而又准确地抓住要点,抓到问题的实质。在他身边工作的一些同志感受更深。读者大概都读过《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最末几篇评美国白皮书的文章。白皮书是一九四九年八月五日发表的,不到十天,八月十四日毛泽东就发表了他写的第一篇评白皮书的文章《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并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连续发表四篇评论文章。

他抓住并针对白皮书中的一些要害处,揭露了美国当局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性质,批评了国内一部分人对美国的幻想,并对中国革命的发生和胜利的原因作了理论上的说明。再举一个小例子。有一次,他要看拿破仑传,选了几种翻译过来的本子。跟他一起读的同志一本还没有看完,他却三本都看完了。毛泽东每天睡眠的时间很少,像工作起来常常昼夜不眠一样,读书也是如此。他几乎把一切工作之余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于读书了。

毛泽东的才能和智慧,是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换取来的!它是毛泽东丰富的革命实践经验的升华和结晶,也是毛泽东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结出的硕果。


三 活到老,学到老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毛泽东主席常说的一句中国俗话,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

一九三八年八月二十二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说过:你学到一百岁,人家替你做寿,你还是不可能说“我已经学完了”,因为你再活一天,就能再学一天。你死了,你还是没有学完,而由你的儿子、孙子、孙子的儿子、孙子的孙子再学下去。照这样说,人类已经学了多少年呢?据说是五十万年,有文明史可考的只有二三千年而已。以后还要学多少年呢?那可长哉长哉,不知有多少儿孙,一代一代学下去。这里,毛泽东把学习(认识世界)的主体,由个人推延到整个人类。客观现实世界运动永远不会完结,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永远不会完结。

五十多年前毛泽东主席在延安的一次演说中说过一句话:“年老的也要学习,我如果再过十年死了,那末就要学九年零三百五十九天。”

毛泽东主席以自己的实践,实现了他五十多年前所作的诺言。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淵博的学问家,几乎是在他的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他一生中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

2019年2月23日星期六

毛主席 • 元宵節 • 繡金匾

毛主席早年离家、投身革命,一生操劳、鞠躬尽瘁,作为革命导师和文化大家的他,早已对节日超然视之,不过1946年的元宵节一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1946年2月16日,元宵节,延安群众自发为毛主席献“人民救星”匾,表达对毛主席的敬仰感激之情。

在此之前的抗战期间,歌颂毛主席的歌曲《绣金匾》已经在陕甘宁边区传唱多年,这首歌改编自甘肃庆阳民歌,最早的版本叫《十绣金匾》——

正月里闹元宵,金匾绣开了,金匾绣咱毛主席,领导的主意高;一绣毛主席,人民的好福气,你一心爱我们,我们拥护你!

二月里刮春风,金匾绣得红,金匾上绣的是,边区陕甘宁;二绣陕甘宁,世事多太平,军和民大团结,大家一条心。

三月里是清明,金匾绣三层,金匾上绣的是,模范八路军,三绣八路军,抗战下决心,对民众多恩情,爱国爱人民。
四月立夏天,金匾绣得宽,金匾上绣的是,八路军大生产;四绣军生产,比民忙大半,夜晚间守警戒,白天务种田。

五月五端阳,金匾绣得亮,金匾上绣的是,边区老百姓;五绣老百姓,抗战最热情,组织起自卫军,打倒小日本。

六月热气腾,金匾绣花云,金匾上绣的是,民众的劳动;六绣民劳动,有利有名声,行行出状元,二流子成英雄。

七月里七月半,金匾绣得宽,金匾上绣的是,妇女的生产;七绣女生产,织布又纺线,加入识字组,要当女状元。

八月里八月半,金匾绣得圆,金匾上绣的是,边区合家欢;八绣好家常,卫生身体强,全家人都和气,民主好商量。

九月里九重阳,金匾绣得长,金匾上绣的是,移民上天堂;九绣难民来,政府好优待,老户们帮助他,吃用有办法。

冬里天气寒,金匾十绣全,金匾上绣的是,政府恩情宽;政府恩情宽,冬学到处办,有吃有穿有文化,快活过新年。

随着革命的胜利,这首歌传唱于全国,方便传播起见,十绣被精简为三绣,名称也改为《绣金匾》——

正月里闹元宵,金匾绣开了,金匾绣咱毛主席,领导的主意高。
二月里刮春风,金匾绣的红,金匾上绣的是,救星毛主席。
一绣毛主席,人民的好福气,你一心为我们,我们拥护你。
二绣总司令,革命的老英雄,为人民谋生存,能过好光景。
三绣八路军,坚决打敌人,消灭了反动派,全国享安宁。

1976年,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逝世后,歌唱家郭兰英怀着深切悼念之情再次演唱了这首歌,将第五段词改填为:三绣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鞠躬尽瘁为革命,我们热爱您。这就是我们现在听到的《绣金匾》的来历。

可以想见,1946年元宵节,延安群众扭着秧歌、唱着《十绣金匾》、抬着金匾来见毛主席时,气氛是何等热烈、心情是何等激动!

是啊,六个月前日本投降,这次过年是多年没有的太平春节了、再也不用担心日本飞机前来轰炸,大家当然很开心!

毛主席也很开心——四个月前《双十协定》签订、国内和平初见曙光,久别的儿子毛岸英一个月前从苏联回来,自己心情很好、刚刚大病初愈,和乡亲们一起过年,当然很愉快。

2019年2月19日星期二

特赦人員发自内心地赞颂毛主席,賤格小人李鋭反對毛主席至死。

特赦人員发自内心地赞颂毛主席,賤格小人李鋭反對毛主席至死。
原创:  星星之火2019

1

1964年3月,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安排了一批在京特赦人员,到江南一带参观。

这个参观团一行从北京出发,先到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等地参观游览;四月初,再从杭州乘车抵南昌,吉安、上井冈山;4月17日到长沙,参观了清水塘。4月19日渡湘江西岸,乘专车向韶山进发。

参观团人员主要有溥仪、杜聿明、宋希濂、沈醉等,除溥仪之外,大多数都是原国民党高级将领。

这些过去身握权柄的人沿途感慨万千,他们看到了那个自己青少年梦中的新中国。用“特赦犯”自己的语言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共产党太伟大了。南京解放前一个扁担能挑走的修理厂,现在也能生产出自己制造的汽车了。

杜聿明还亲自上去试了试,性能好得很;上海过去的“十里洋场”,灯红酒绿妓女满街,现在沈醉使出浑身解数,都找不到“一个拉皮条的、卖大腿的”;到处劳动人民都昂起了头,街上的红领巾主动地搀扶着素不相识的老太太过马路……这是过去都不可能做到的,中国共产党却在短短的十几年就做到了。

2

韶山到了,这几个特赦犯的感情再次获得了新的“特赦”。溥仪是带着新夫人李淑贤一起来的,李淑贤比溥仪小十九岁,劳动人民出身,看见人民领袖毛主席的旧居,心旷神怡,一个劲地对溥仪指指点点。溥仪是个寡言少语的人,在民国时期,杜聿明的夫人曹秀清就听说过这个皇帝极为自私和古怪的许多事情,此时可能生怕他被指点得烦起来大家都不好看,便主动走过去,准备和溥仪的夫人结伴而行。



溥仪看见杜夫人前来,率先打起招呼,对李淑贤介绍:“这是杜夫人。”又很认真地对曹秀清说,“这是我的新夫人,前年毛主席和周总理关心介绍的。”一句话,说得李淑贤羞赧地低下了头。溥仪再婚,毛主席确实曾嘱咐再三。溥仪望着曹秀清似信非信的神色,兴奋地讲述了他终生难忘的一件事,也是在统战圈子中流传很广的一件事。

溥仪此举,令这位刚从美国回来不久的曹秀清当时就惊呆了,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共产党居然能把一个处处养尊处优的皇帝,改造为一个没有任何架子能抢先跟人说话谈心的人。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曹秀清怀着激动和复杂的心情走回到杜聿明身边,讲到溥仪的变化,问:“宣统皇帝真的变了一个人?”

杜聿明认真地点点头,说:“我跟你讲一个流传政协的小故事,你就相信了。去年毛主席号召学雷锋,公共汽车上到处让座,上车也先后礼让,年轻的让年老的,年老的让抱小孩的。溥仪觉得自己也应该这样做。”

“一连几次,他在车站上等车,车子一到,溥仪就让别人一个个地先上去,一直到最后汽车开走了,他却没有上去。他回来便问我们,出门遇到过这种情况没有?我们一细问,才闹清楚他高度近视,注意力又集中在让别人先上车上,别人的话他不曾听见,最后把售票员也让上了车,人家还以为他在车站维持秩序呢!”

一席话说得曹秀清笑口顿开,笑过之后似乎对毛主席领导下的新中国新社会有了更多的感触。

离别韶山时,溥仪对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竟依依不舍,他对李淑贤说:“要是我们能住在韶山就好了。”

图为1964年4月19日,溥仪夫妇在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

3

1973年5月8日,杜聿明等人再次参观韶山毛主席旧居陈列馆。

在陈列馆抗日战争图片前,黄埔军校的高才,一个个精神百倍,到了解放战争图片室前,杜聿明和宋希濂等人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刚到门口,宋希濂胖胖的肉手,就拉了下杜聿明的左袖,“我们不进去了吧。”

“为什么?”杜聿明说话几十年都喜欢直来直去。

“战争败将,看只有尴尬和难堪。”

“你咋这呀”,杜聿明笑了起来,他爽快地对宋希濂等人说,

“我们都是第二次来韶山了。你们忘了陈毅在座谈会上说的话,山东先头一仗他还被我们打败了哦,共产党的元帅今天都不讳胜败之事,值得我们学。在解放战场,我们失败了,被俘了。傅先生(傅作义)说,我们打败仗有功!假如我们打了胜仗,或者把部队拖到台湾,那就会推迟解放战争的进程。我们在战场上很快把国民党军队输光了,这是对人民有利的嘛!走,我们进去看。”

杜聿明这么一说,这些昔日的将军们怀着别样的心情踏进了展室。他们整整一个小时才怀着激动的心情走了出来,不约而同地想表达一句话:“毛泽东是战神。”(吴大为2001年9月韶山口述)

杜聿明觉得这句话用新观念看有点迷信,可又觉得很准确,就笑着对韶山的接待同志说,请记得把这句话提供给以后研究军事史的人。望着这些过去趾高气扬的人,今日一个个虔诚的目光,陈列馆里里外外的人都真心佩服共产党改变了这些国民党战将的灵魂,他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已经是人民,哪怕是鹦鹉学舌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图为改开初期,宋希濂携从美国归来探亲的儿子第三次来到韶山。

4

沈醉在那个时期坐了5年牢,1991年秋主动再到韶山,他说,“毛主席是指引我迷途知返的最大恩人,终生不会忘记”。在韶山留言颂扬毛主席“泽惠人类,东方救星”。他还抄录1964年自己写的诗:

半身作恶为封侯,今日归来愧更羞。
堪慰家乡诸父老,当年逆子已回头。

好一个“当年逆子已回头”!!这是灵魂的救赎,这是回到人民怀抱的最真诚的感悟!!

要知道九十年代,正是反毛的萌牙时期。多少反水分子避之不及。而且沈醉在那个时期还遭受过“浩劫”,他为何还去韶山?还发自内心深处爱戴毛主席?

真正得到过毛主席灵魂改造恩惠的人,真正意识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人,真正了解历史发展规律的人,才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味趣有高尚灵魂的人,沈醉便是这样的人!

1976年全国访韶人数是175万;1980年仅23.33万;2011年至2017年每年均700万人以上。2018年春节初一至初六,全国来访韶山人数高达45万人之多。2019年春节更是人山人海,据不完全估计,仅仅春节七天,竟有100百之众。往后每年,仍会增长。

事实证明,毛主席立国治国的超凡战略,无处不在的甚至习惯性的战略思考,在历史上逐渐地被当事人或多或少地理解,成为不少中外要人超越自我和意识形态钦佩毛主席的新亮点,也是中外要人纷纷访问韶山探寻历史底蕴的一个深刻切入点。

5

联系到刚刚去世的李锐,简直是天壤之别。

毛主席逝世之后,他的春天便开始到来。

复出之后,李锐有如蛟龙出水,纵横江湖。堪称反毛专业户。40年来,喋喋不休地控诉、抹黑毛主席。他把反毛当作一笔生意,把报复当作一种快意,把反水当作一种乐趣,以至于否定了他青年时代的初衷,也否定了自身的历史。

总之,为了达到窃取要津的目的,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谣言都做的出来。这种投机人生,把后半天的黑演绎得淋漓尽致。

更有甚者,李锐疯狂的造谣反毛到了完全不顾常识的地步。例如他胡说:“科学技术上的发展,核时代、电子时代,以及宇航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生产的发展,毛泽东既没看过,甚至不准别人研究。“说毛主席不让别人搞科研,莫非他连“两弹一星”等中国“核时代、电子时代,以及宇航方面”的代表成就都忘了吗?

是什么造成了这么大的反差?知识分子如何改造自己的世界观?这不得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这不由得想起毛主席为什么要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了?为什么不惜冒着粉身碎骨的危险要发动那个对私的运动。因为这是要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形成新社会的思想文化,这就需要改造人们思想,尤其是粘满了旧时代气息的旧式文人!

毛主席说:知识分子是毛,人民群众是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改造的好,便坚定在站在人民一边,站在毛主席一边,共同推进历史进程。如沈醉。
抵制改造,想当上人上的,便拉历史的后腿。如李锐。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反對毛主席的敗類,必将被碾得粉身碎骨!

2019年2月17日星期日

毛泽东主席的15个经典比喻

           毛泽东主席的15个经典比喻
          
            刘继兴

 
毛泽东主席谈话和写文章时喜欢“打比方”,他的许多比喻信手拈来妙趣横生,令人叹为观止。现列举其中极为经典的15个例子,让我们共同领略一下一代伟人的炉火纯青的比喻艺术。

一、1921年12月,毛泽东和弟弟毛泽民第二次到安源煤矿。在专为工人子弟办的一所日校里,毛泽东在黑板上写上一个“工”字,解释说,上边的一横线是“天”,下边一条是“地”,中间的竖线代表工人阶级自己,工人是站在地上,顶天立地,整个世界都是工人们的。在这期间,毛泽东还在给湖南长沙人力车夫上的夜校课堂上,运用了“打比方”。他在黑板上先写一个“工”,再在旁边写一个“人”,这两字的合义就是“工人”。然后再写一个“天”。他微笑着告诉车夫如何把“人”字放在“工”的下边构成“天”字。他进一步解释说,如果工人团结起来力量可以顶天。

二、1926年5月至9月,毛泽东担任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期间,在为学员讲授他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文章中,他把阶级压迫形象地比作一座多层的宝塔。他边讲边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宝塔,然后指着宝塔说:你们看,最下层是塔基,有工人、农民,还有小资产阶级,人数最多,受压迫和剥削最深,生活最苦;压在他们上面的一层,是地主阶级、买办阶级,人数不多;再上一层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人数更少;更高一层是军阀;塔顶是帝国主义。他接着说:剥削阶级虽然很凶,但人数很少。只要大家齐心,团结紧,劳苦大众起来斗争,压在工农身上的几重大山就可推翻。百姓齐,泰山移,何愁塔之不倒乎!

三、井冈山时期,毛泽东非常重视根据地建设。他形象地比喻说:“革命要有根据地,好像人要有屁股。人假若没有屁股,便不能坐下来。要是老走着、老站着,定然不会持久。腿走酸了、站软了,就会倒下去。革命有了根据地,才能够有地方休整,恢复气力,补充力量,再继续战斗,扩大发展,走向最后胜利。”毛泽东的一番话,澄清了部分同志的错误思想,提高了大家对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认识。

四、1930年1月,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结尾在展望快要到来的革命高潮时是这样写的:“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样的语言尽管极富诗情画意,却一点不朦胧,因为那些意象全来自百姓的生活,人民大众一听就懂。

五、毛泽东1930年的著作《反对本本主义》在谈到“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这个论点时,运用了一个十分生动形象的比喻: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六、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许多同志一时不理解。毛泽东在为抗大学员讲课中,用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教育大家,讲了一个“毛驴上山”的比喻。他说:陕北毛驴很多,让毛驴上山有三个办法,一拉、二推、三打。蒋介石是不愿意抗战的,我们就采取对付毛驴的办法,拉他、推他,再不干就打他。西安事变就是这样。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国共合作是大势所趋。但是,驴子会踢人的,我们又要提防它,这就又要联合又要斗争。刘继兴认为,毛泽东的讲课发人深思,一方面使干部、学员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有了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又结合国内政治斗争形势,解决了大家的思想问题,大大激发了抗战的热情。

七、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到必须继承中外一切优秀文化的时候,曾妙喻说:“屁股坐在中国的现在,一手伸向古代,一手伸向外国。”

八、1944年10月25日,毛泽东在延安中央党校大礼堂,向参加第一期党校培训班的营以上干部作重要讲话。他说:同志们这次出去,要能够团结广大党外群众。一个共产党员,要像柳树一样,插到哪里就在那里活起来。但是柳树也有弱点,就是随风倒,软得很,所以还要学松树。松树的劲大得很,到冬天也不落叶子。松树有原则性,柳树有灵活性。斯大林说过,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什么是特殊材料呢?就是松树和柳树结合起来,像柳树那样可亲,人人喜欢;像松树那样坚定,稳当可靠。这样人民群众就会成群结队地围绕在我们身边。毛泽东的讲话内容丰富,生动具体,不时被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所打断。

九、毛泽东1945年8月13日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中说:人民靠我们去组织,中国的反动分子,靠我们组织起人民去把他打倒。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人民靠我们去组织。中国的反动分子,靠我们组织起人民去反他打倒。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 

十、重庆谈判时期,毛泽东曾在秘书王炳南的陪同下,登门拜访陈立夫。寒暄后,毛泽东又忆起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往事,说那是国共两党的“一段蜜月期。”陈立夫说,那段时期正在美国读书。毛泽东接着批评国民党的剿共政策,说:“所谓‘石头过刀,茅草过火’,厉害得很啦!”陈立夫则表示,这都是过去的事,无须再提。毛泽东继续说:“我们上山打游击,是国民党剿共逼出来的,是逼上梁山。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封他为弼马温,孙悟空不服气,自己鉴定是齐天大圣。可是,你们却连弼马温也不给我们做,我们只好扛枪上山了。”陈立夫表示,国民党在过去有许多要检讨的地方,这次国共和谈,愿意“尽心效力。”

十一、还是在重庆谈判时期,毛泽东应《大公报》邀请,和周恩来等来报社作客。席间,大公报社负责人重提所谓共产党“不要另起炉灶。”毛泽东回答说:“如果蒋委员长是大锅饭让大家吃,共产党决不另起炉灶。如果他不给大家吃大锅饭,饿了两天还可以,饿到第三天,非另起炉灶不行。”

十二、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针对即将取得抗日的全面胜利,而党内还存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不良作风,用了打扫房子和洗脸两个日常生活例子作比喻,他说:“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他用“房子”和“脸”来比喻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用“灰尘”来比喻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不良作风,用“打扫和洗涤”来比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样说理既透彻深刻,又浅显生动。
   
十三、1951年3月,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勤政殿与文朋相聚。当他看到新闻署署长胡乔木与出版署署长胡愈之在谈笑时,便雅兴顿生,遂作一联。联曰:“新闻胡,出版胡,‘二胡’拉拉唱唱。”请众人续对。在座的专家、学者们无不为毛主席的趣味比喻和精巧构思所折服,纷纷苦思冥想,却无人能对,一时传为佳话。
   
十四、毛泽东1955年9月在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其中说到:“什么叫左倾?什么叫右倾?好像妇女生娃娃,七个月就压出来,就是左了。过了九个月不准出来,就是右了。”
   
十五、1964年6月6日在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指示“基础工业”在中国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时,毛泽东用“身体”作妙喻:“两个拳头,一个屁股。农业是一个拳头,国防是一个拳头。要使拳头有劲,屁股就要坐稳。屁股就是基础工业。”(刘继兴)

(转载自乌有之乡网)

2019年2月12日星期二

致毛澤東主席


    三十年的狂风暴雨算得了什么

    污水泼得再多

    也湮灭不了您的绝世英名

 

    三十年的围追堵截又算得了什么

    您微笑着拨开乌云

    轻轻弹去烟头上的残灰说

    人民不会被你们永远地蒙蔽

 

    三十年的历史长河里

    激荡过多少惊涛多少骇浪

    您岿然不动

    傲视着一群群跳梁小丑

 

    三十年呵

    有人以为您会腐朽

    便躲在阴暗的角落里窃窃自喜

    殊不知他们自鸣得意的杰作

    原来都是枉费心机的败笔

 

    三十年的时间很长吗

    对您来说只是弹指一挥

    三十年的雄关漫道真不可逾越吗

    在您面前只是泥丸一颗

    小小寰球

    几个苍蝇

    怎能撼动您在人民心中

    筑起的铜墙铁壁

 

    有人不敢仰视您的伟岸

    丧心病狂地窒息人民的崇拜

    有人对您怕得要死

    徒劳地抹杀您的丰功伟绩

    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

    由他去吧

    乱云飞渡的时刻

    您酣然入睡

    您的梦很香很甜很安稳

    因为您的安全

    有人民誓死捍卫

 

    三十年了

    三十年的岁月不堪回首

    神州大地瘴气浓重

 

    牛鬼蛇神纷纷出笼

    走资派露出狰狞的面目

    贪官污吏群魔乱舞

    多少款爷一掷千金

    多少穷人请不起医生

    多少大腕花天酒地

    多少孩子上不了学堂

    多少草根受尽盘剥

    多少精英不劳而获

    公平和正义虚无缥缈

    “为人民服务”水月镜花

 

    马列主义被束之高阁

    大好河山千疮百孔

 

    三十年积攒了太多知心的话语

    想在您回来的时候向您倾诉

    三十年积淀了太多的深思

    等着你回来细说分明

    三十年积聚了巨大的能量

    总有在沉默中爆发的一刻

 

    三十年呵

    有人以为您会腐朽

    没想到您依然容光焕发

    您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

    人民的公敌无处躲藏

    三十年的历史长河里

    演绎着波澜壮阔的大浪淘沙

    您始终指引着

    人民前进的方向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横亘千古的真理颠折不破

    泰山与鸿毛只毫厘之差

    人民的怀念

    是对您最好的评价

    人民的向往

    是给别有用心者

    一记响亮的耳光

 

    三十年明枪暗箭

    打不垮您高大的形象

    三十年电闪雷鸣

    摧不毁崇高的信仰

    您站在天安门城楼上

    庄严地挥挥手

    五湖四海翻腾着同一个声音

    东方依然要红

    太阳依然要升

    英特纳雄奈尔一定要实现

    全中国受苦受难的人民

    一定要解放

(转载自毛泽东旗帜网)

2019年2月9日星期六

毛主席中學時間的一篇作文。


      1912年,湖南省立一中(今长沙市一中)始建,毛泽东主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在普通(科)一班读了一个学期。

      在就读的这个学期里,他写了一篇题为《商鞅徙木立信论》的作文。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毛泽东最早的文稿。原件现藏中央档案馆。

      当时的国文教员柳潜(湘阴人,前清秀才)赞誉毛主席 "才气过人,前途不可限量",并作了如下评语:"实切社会立论,目光如炬,落墨大方,恰似报笔,而义法亦入古。逆折而入,笔力挺拔。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力能扛鼎,积理宏富。有法律知识,具哲理思想,借题发挥,纯以唱叹之笔出之,是为压题(点题)法,至推论商君之法为从来未有之大政策,言之凿凿,绝无浮烟涨墨绕其笔端,是有功于社会文字。"

       

附:毛主席《商鞅徙木立信论》

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谓予不信,请罄其说。

法令者,代谋幸福之具也。法令而善,其幸福吾民也必多,吾民方恐其不布此法令,或布而恐其不生效力,必竭全力以保障之,维持之,务使达到完善之目的而止。政府国民互相倚系,安有不信之理?法令而不善,则不惟无幸福之可言,且有危害之足惧,吾民又必竭全力以阻止此法令。虽欲吾信,又安有信之之理?乃若商鞅之与秦民,适成此比例之反对,抑又何哉?

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当孝公之世,中原最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于是而欲战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吾于是知吾国国民之愚也,吾于是知数千年来民智黑闇、国几蹈于沦亡之惨境有由来也。

虽然,非常之原,黎民惧焉。民是此民矣,法是彼法矣,吾又何怪焉?吾特恐此徙木立信一事,若令彼东西各国文明国民闻之,当必捧腹而笑,噭舌而讥矣。呜呼!吾欲无言。

(转载自民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