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0日星期六

要让大家知道毛泽东时代的伟大成就

要让大家知道毛泽东时代的伟大成就
作者:王立华
昆仑策研究院 2022-09-10


      【1958年3月毛主席考察都江堰工程】



要让大家知道毛泽东时代的伟大成就
——观都江堰胜景后又看了一篇论文的感想

观都江堰胜景后,在住处一个图书阅览室里,偶尔读到1979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了解到毛泽东时代都江堰人民修堰筑渠的一些事迹和数据,不由得心生感慨。

那些“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激情岁月和远超古人的伟业,尽管才过去了几十年,为什么比古代历史还鲜为人知呢?


请大家看几个令人心动和深思的数字:

灌区面积1:约50万亩。这是李冰主持修都江堰后,经过不断地维修建设,到西汉时达到的面积。因为史记对李冰的最早记载,没有灌区面积数字,也有人认为战国末期达到五六十万亩。

灌区面积2:约300万亩。这是经过2100多年发展,从宋朝到清朝所达到的最高面积,年均增长约0.12万亩,是秦汉时代灌溉面积的6倍左右。 

灌区面积3:约200万亩。这是新中国接手的摊子,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受益农田比历史最高值下降了1/3,年均下降2.63万亩。那样的反动政权不灭亡没有理由。

灌区面积4:约1100万亩。这是从1949年开始,经过毛泽东时代的艰苦奋斗,到上世纪80年代初实现的面积【1】。灌区面积年均增长30万亩,总面积是历史最高值的3.6倍多,是旧中国国民党统治时期的5.5倍。这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灌区面积5:约1130万亩。这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到目前所达到的面积,40年增加了30万亩,年均增长0.75万亩,高于中国古代历史年均增长面积。

灌区面积6:约1615万亩。这是2021年毗河供水工程一期正式通水时,讲到全部工程完成后,不只有望解决川中近225万人的缺水问题,都江堰灌溉面积也将增加到1615万亩。这项工程是1971年提出,1974年论证,2015年正式开工建设。都江堰水利事业又将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当然不只是灌溉农田,但灌溉面积却是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客观尺度。我们从中想到了什么呢?

第一,毛泽东时代水利事业是超高速发展,组织起来的中国人民可以创造远超古人、甚至前无古人的伟业。这从一个侧面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性。

第二,秦王朝任命的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这一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开创性水利工程。尽管秦以后一些儒生文人妖魔化秦始皇,但历朝历代统治者并没有把秦王朝的这一伟业否定了,而是明智地继承发展这一事业,给予李冰崇高荣誉甚至封神祭祀至今,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可动摇的民族正义。

第三,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只是解决了成都平原很小一部分的灌溉问题。真正大规模快速发展都江堰水利事业,从根本上解决成都平原灌溉和城市用水等问题,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从灌区面积的变化可以看出,将原来水旱灾害严重的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离不开毛泽东时代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奇迹。

第四,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尚且如此尊崇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更不能淡化和忘记自己的前辈。应当在都江堰修建必要的纪念设施,让中华民族的后代子孙永世瞻仰学习,永远铭记老一辈艰苦奋斗改天换地的伟大成就,永远铭记那些伟大的人民英雄。

第五,从进入新时代开启的都江堰灌区水利工程看出,农田灌溉面积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永无止境,每一代人都要在这块土地上交出自己的答卷。在转眼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多功过毁誉都是过眼云烟,但要永远敬畏真实的历史和人心。

第六,中华民族会永远记住历史上那些伟大时代,永远崇敬那些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领袖和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们。伟大的毛泽东时代,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还有他英明领导下的人民英雄和伟大人民,是谁都不能抹掉的永放光芒的历史丰碑。

第七,今天是2022年9月9日,是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逝世46周年祭日,在抖音上有个不同寻常的发现,许多从中央到地方的党媒,也加入了人民纪念毛主席的行列,这让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感到惊喜。官民一致,上下同心,我们的事业才能够兴旺发达。


     【1958年3月毛主席察看都江堰水利工程模型和都江堰灌溉区域图】



【附录】

毛泽东时代都江堰历史资料【2】

(一)新中国成立前夕,都江堰除一座木结构拦河闸外,几乎没有像样的水利设施。各级渠道千疮百孔,都是“见沟分一半,淌流又淌益”的沙石堤、竹笼坝,抗灾能力十分薄弱。灌区面积历史上虽曾达到2000平方公里,但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却一再下降,实际受益农田不足1333平方公里。

(二)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川后,贺龙司令员要求抢修都江堰,把已延误的岁修时间抢回来。成都军管会拨款3万银元作抢修经费,驻灌县解放军1500余人参加工程,1950年3月完工,4月2日按都江堰传统举行了开水典礼。

(三)1953年建成“人民渠”。这是从唐代就想修建的官渠,直到国民党统治时期,几次动工均未见效。新中国实现了千年愿望,人民渠灌溉农田106平方公里,以后逐年发展配套建设,灌溉面积扩大到1200平方公里。

(四)1956年建成“东风渠”。新都、金堂两县3万多农民,28天完成总干渠和北干渠43公里,把都江堰的水引向成都市东南常年受天旱威胁的丘陵地区。接着又修建南干渠100多公里,把水引向龙泉山两侧的丘陵区,粮食亩产由100多公斤增加到550多公斤。

(五)1958年3月21日,毛主席考察都江堰。当年,在诸葛亮放牧军马的丘陵区建成“牧马山”干渠,在云架山下建成一座中型水库和配套工程,使这一丘陵地区变成自流灌溉区。这年,都江堰灌溉面积扩大到3933平方公里,超越历史最高水平近1倍。


     【1958年3月毛主席考察都江堰时,建议在这个地方修个水闸,造福百姓。】
(六)1964年到1968年,完成了人民渠百里支渠、红岩支渠和东风渠的4期工程,扩灌农田666平方公里。

(七)从1970年开始,进行以龙泉山大型引水工程为龙头、大中型骨干水库、电力提灌站及大规模农田基本建设配套的水利建设。简阳、仁寿、德阳、三台和中江等地区,发动各公社和生产队力量,靠钢钎铁锤、人凿肩扛和人工搬运,从南、北、中三路打通成都平原东部的龙泉山。工程耗时10年,打通了6000多米长的龙泉山隧道,建设渠系37条,建成三岔湖、张家岩、龙泉湖3座水库。从此,都江堰灌区向川中延伸,改变了“天府之国仅西川”的状况。

(八)在龙泉山遂道工程中,54个受益公社10万人施工,采取军事化管理,每区成立一个施工营,下设连、排、班,分4班倒。有解放军、联合勘测队、铁二局、运输公司等支援,直接参加建设施工单位30多个。施工中伤残2100余人,捐躯牺牲118位。在三岔湖立有一尊纪念碑,上面镌刻着一行大字:

“1969-1978,为龙泉山引水工程献身的水利战士永垂不朽!”


注释:

【1】中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策划、李冰研究中心主编:《天府文化之源——都江堰》,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5-10页。书中有原载于1979年第4期《四川大学学报》一篇文章,讲到历史上的最高数据、解放前数据和预定1980年配套工程完成后的数据。这里把文章中的平方千米换算成亩。

【2】材料主要摘编自中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策划、李冰研究中心主编:《天府文化之源——都江堰》,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5-10页。原载于1979年第4期《四川大学学报》。还有部分摘编自相关研究文章和报道。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