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0日星期四

毛主席社会公平思想的实践及其当代启示

毛主席社会公平思想的实践及其当代启示   作者:陈志刚
2020-04-30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社会主义公平的探索实践。毛泽东强调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消除两极分化;强调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劳动者参与管理的权利是最根本的权利;强调要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这些正确思想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促进社会公平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平思想和我国发展实际结合起来,结束了旧中国广大人民没有民主权利的历史,从各个方面对社会公平进行了设计,开启了社会公平探索的新阶段。毛泽东对社会公平探索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
 
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很多“不合理性”,在经济上表现为两极分化,在政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受到压迫,没有真正的民主权利。马克思认为,要实现社会公平,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基础上,必须废除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只有在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平等,否则,“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由于中国经济文化的基础十分落后,决定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照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但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长期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
 
早在抗战时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毛泽东就曾提出:
 
“资本主义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这是经济落后的中国在民主革命胜利之后不可避免的结果。”
 
但是,“中国的经济,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决不能是‘少数人所得而私’,决不能让少数资本家少数地主‘操纵国民生计’,决不能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决不能还是旧的半封建社会”。
 
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重申,
 
由于“中国经济的落后性”,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必须采取既“利用”又“限制”的政策,在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的同时,不能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任其泛滥,还要“在活动范围方面,在税收政策方面,在市场价格方面,在劳动条件方面”,“采取恰如其分的有伸缩性的限制政策”。否则,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必然对国计民生发生破坏作用。
 
从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对资本和商品经济的认识中可以看出,他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承认利用资本、发展商品经济,这是不可避免的、必要的,这使他发展了马克思的观点,但他又明确地从资本的消极性角度指出,必须对资本加以限制、遏制,把商品经济和发展资本主义等同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认识到,小农经济自发地产生资本主义,小农经济的竞争必然导致两极分化,仅仅实行土地的小生产私有并不能保证广大农民能够摆脱贫穷。所以,从1953年开始,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随着占经济总量很大比重的官僚资本收归国有,以及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我国逐渐形成了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956年后,毛泽东在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对苏联的经验教训“要引以为戒”,试图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
 
在工商业问题上,毛泽东从社会需要的实际出发,在1956年12月同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的谈话中,强调地下工厂可以变为地上,变得合法化,“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毛泽东甚至还认为这就是新经济政策。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1956年下半年和1957年上半年,我们党对经济领域做了些调整,私营工商业、个体手工业和小商小贩都有所发展。
 
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全国农村普遍刮起“共产风”,党内如陈伯达等人提出了废除商品生产、实行产品调拨,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思想。针对这些思想,毛泽东在1958年召开的第一次郑州会议、武昌会议和八届六中全会上,以及次年在郑州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再三批评了“一平二调”的做法,郑重告诫全党必须继续发展商品生产和保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充分利用价值法则为社会主义服务。他号召大家认真学习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要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经济建设去读这两本书,不能搞教条主义,要弄清“哪些是正确的(我以为这是主要的);哪些说得不正确,或者不大正确,或者模糊影响,作者对于所要说的问题,在某些点上,自己并不甚清楚”。
 
通过学习,毛泽东对商品经济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判断,甚至在一些问题上有了重大的突破。
 
首先,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阐述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发挥价值规律作用的必要性。毛泽东指出:
 
“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和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有密切关系。”我国是商品生产很不发达的国家,全民所有只是一小部分,因此“需要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只有一切生产资料都公有了,才能废除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社会里面的按劳分配、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等等,现在是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

毛泽东认为,我们不仅要看到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的客观性,还要看到五亿农民的积极性,“应当利用商品生产来团结几亿农民”。
 
其次,强调不能把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商品生产同样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毛泽东明确指出,
 
“商品生产不能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如果“没有分清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区别”,不但会违背客观法则,也会损害农民的积极性。

毛泽东甚至提出了“要有计划地大大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这一新观念。
 
再次,进一步拓展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范围。毛泽东认为
 
苏联把商品生产只限于个人消费品“很不妥当”,他批评斯大林对农民不放心,不把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的农民,国家对农民控制得太死。而“在我们这里,很大一部分生产资料不是商品,这就是在全民所有制范围内调拨的产品。也有一部分生产资料是商品,我们不仅把拖拉机等农业生产资料卖给公社,而且为了公社办工业,把一部分工业生产资料卖给公社。这些产品,都是商品”。
 
毛泽东的这一认识突破了斯大林的商品经济思想,拓展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范围。
 
最后,强调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和贫富差距过分悬殊。毛泽东明确强调,
 
“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这样两个原则,是在建设社会主义阶段内人们决不能不严格地遵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两个基本原则”。“穷队富队拉平(的)平均主义分配办法,是无偿占有别人的一部分劳动成果,是违反按劳分配原则的”。这将损害农民的积极性,不利于激励农民发展生产,有脱离农民的危险。

另一方面,毛泽东也认为,社会主义应该体现平等原则,必须防止贫富差距过分悬殊。
 
但是,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对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认识也有很多矛盾、犹豫、彷徨的地方。
 
他一方面认为“商品生产不能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另一方面又把商品生产、商品流通、价值法则视为“资本主义经济范畴”,认为它们会产生“资本主义的鬼”;一方面指出要利用价值规律,但又强调“计划第一,价格第二”,“不能把价值规律作为计划工作的重要依据”;一方面承认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又认为工资等级属于资产阶级法权,甚至认为穷一点也有好处,“穷就要革命,富的革命就困难”。

因此,他更强调政治挂帅、精神鼓励。
 
毛泽东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和保障社会公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但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如何实现公平,如何处理公平和生产力发展效率之间的关系,这是个新课题。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社会主义社会和商品经济关系问题的认识提出了许多闪光、合理的观点,但也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二、公平制度的基本原则: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平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恩格斯曾指出:
 
“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为保障人民的平等地位,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部宪法不但明确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且从各方面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公平发展的机会。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公平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公平制度设计而坚持的基本原则。为使人民真正享有旧社会从未有过的各项民主权利,毛泽东不仅强调必须坚持不分性别、民族的权利平等的原则,而且在实践中把人民的劳动、教育、卫生保健以及参与社会管理等权利置于重要的地位,从而使得广大人民的公平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重视人民群众的劳动权。早在青年时候,毛泽东就认为工人应该有“劳动权”,社会有责任为工人提供工作。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宪法第16条明确规定:“劳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的事情。”在生产力低水平和普遍就业压力下,一些地方出现了所谓的“大锅饭”现象。“大锅饭”,从出现平均主义的结果来说,是值得反思和批评的。但是“大锅饭”现象,如果从其保证了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权来说,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公平性。
 
其次,重视平民教育。教育是个人能力获得改变、发展的重要途径。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工农劳苦民众的命运,为维护广大人民受教育的普遍权利,毛泽东十分重视平民教育,重视教育的人民性,取消各地干部子弟学校,要求学校大力提高工农子女入学的比例。应该说,对高等教育的忽视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不足之处,对工农子弟教育权利的照顾也滋长了后来的“血统论”争议,但这些举措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却有一定的合理性、公平性,维护了占人口绝对多数的农民的利益,有利于工农联盟的巩固。而且基础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广大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极大提高,为此后的改革开放打下了有利的基础。
 
印度裔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曾指出:“1949年政治变革时中国的生活条件与当时印度的情况大致相差无几。两个国家都属于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列,死亡率、营养不良和文盲程度都很高。”但是像中国改革开放那样举世瞩目的成就之所以在印度没有出现,除了中国比印度更早改革开放外,重要的是印度和中国所处的相对地位在改革前就决定性地确立了。“当中国在1979年转向市场化的时候,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识字水平已经相当高,全国很多地区有良好的学校实施”,而“当印度在1991年转向市场化的时候,有一半成年人口不识字,而且至今这一情况没有多少改善”。“印度社会的落后,表现在精英主义地过分注重高等教育而严重忽视中小学教育,以及严重忽视基本医疗保障,使得它在取得共享型经济发展方面缺乏准备”。
 
再次,高度重视劳动者的医疗保障权利。新中国成立之初,虽然百废待兴,经济薄弱,温饱尚不能解决,但毛泽东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极力发展这项工作”。在毛泽东大力支持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迅速推广,广大农民的医疗、健康有了保障。虽然农村的医疗技术从整体上说还是低水平的,但这种广泛的保障,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平均预期寿命从解放前的35岁增加到1980年的68岁,婴儿死亡率也从解放前的约250‰减少到1980年的50‰以下。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把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在1980~1981年年报中称:“中国的赤脚医生制度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初级护理,为不发达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供了样板。”
 
最后,把劳动者参与管理的权利视为最大的、最根本的权利。毛泽东认为,劳动者的经济地位如何,这不仅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有关,而且与劳动者能否参与生产管理有关,因为管理是一种对生产资料甚至劳动者以及劳动产品进行配置、处置的权力。他敏锐地指出,
 
“所有制问题基本解决以后,最重要的问题是管理问题,即全民所有的企业如何管理的问题,集体所有的企业如何管理的问题,这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劳动者参与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不解决好这个管理问题,全民所有就可能名存实亡。
 
在毛泽东看来,人民当家作主不能只是形式上的,而必须是实质上的。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毛泽东把鞍钢总结出来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管理者和工人在生产实践和技术革命中相结合”,上升到“鞍钢宪法”的高度,使之与苏联的“马钢宪法”把管理当成了专家和工厂领导的特权,而把普通工人排斥在管理之外的做法形成了显著的对比。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参一改三结合”这一鞍钢宪法的核心,不仅仅是对经济民主的一种诉求,而且是对政治民主的一种诉求,它体现了宪法所说的“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要求,确保了知识分子和普通工人平等地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力,也充分肯定了普通工人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价值。
 
总体上说,毛泽东注重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尤其是注重关心和维护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相对处于弱势的农民、普通工人的权利,这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公平,切实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当家作主。
 
 
三、社会公平的政治保障: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公平、平等不仅要有经济基础,还必须有政治保障。马克思认为,为了防止权力的异化,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必须把国家的权力完全交给社会,由自由人的联合体进行民主管理。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的基础上,他明确强调必须对公职人员进行民主选举、民主监督。
 
1945年7月,在回答民主人士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问题时,毛泽东也明确地指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十分重视民主问题,并把官僚主义当作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来抓。
 
首先,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因此,毛泽东要求党员干部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切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指出:
 
“没有广泛的人民民主,无产阶级专政不能巩固,政权会不稳。没有民主,没有把群众发动起来,没有群众的监督,就不可能对反动分子和坏分子实行有效的专政,也不可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改造,他们就会继续捣乱,还有复辟的可能。”
 
但是,从总体上说,在人民具体通过怎样的形式来监督政府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并没有成功地探索出一条新路。
 
在民主监督的实现途径上,毛泽东提出了两种重要的形式,即大民主和小民主。1956年,针对党内有一部分人主张学习西方的大民主制度,采用西方资产阶级的国会制度,学西方的“议会民主”“新闻自由”“言论自由”那一套,毛泽东认为,“这种主张缺乏马克思主义观点,缺乏阶级观点,是错误的”。在毛泽东看来,
 
“历史上一切大的民主运动,都是用来反对阶级敌人的”。民主是一个方法,对于这种对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大民主,我们的确是爱好的。
 
至于小民主,则是和大民主相对。
 
“人民内部的问题和党内问题的解决的方法,不是采用大民主而是采用小民主”。小民主主要是用整风的办法,微风细雨地进行思想教育。毛泽东指出,预先出告示,到期进行整风,不是“不教而诛”,这是一种小民主的方法。整风是在我们历史上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后凡是人民内部的事情,党内的事情,都要用整风的方法,用批判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而不是用武力来解决。我们主张和风细雨。
 
对于大民主,毛泽东一方面看到了它在和平时期的消极作用。他说:
 
“过去搞运动是必要的,不搞不行,但是一搞又伤人太多,我们应该接受教训。现在搞大民主不适合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有些人对别人总想用大民主,想整人,到了整自己,民主就越小越好。我看在文学、新闻等方面,解决问题要用小小民主,小民主之上再加上一个‘小’字,就是毛毛雨,下个不停。”
 
另一方面,他又对大民主的新形式,即“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给予了高度评价。毛泽东认为官僚主义一般来说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可以采用整风这种小民主的方式。但严重的官僚主义也有可能和人民对立起来,走上反人民的道路,因此,大民主也可以用来对付官僚主义者。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正是从这个角度高度评价了“四大”的作用,他说:
 
“一九五七年中国革命创造了一个最革命最生动最民主的群众斗争形式,就是大鸣大放大辩论和大字报。革命的内容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形式。从此无论大是大非、小是小非的问题,无论是革命的问题、建设的问题,都可以用辩论的形式去迅速地解决。发挥群众的主动性、责任心,克服领导者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领导与群众就容易打成一片了。从此形成传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在此基础上建立巩固的集中制,建立巩固的对反动派和坏人的专政。”
 
正是由于对官僚主义的矛盾的认识以及20世纪60年代对形势的错误估计,毛泽东认为党内官僚主义者代表了资产阶级,变成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他试图通过群众运动的方式,依靠自下而上的大民主来避免党变色、国变修的危险。总的来说,毛泽东主张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来监督政府、反对官僚主义的思路无疑是应该肯定的,但通过群众运动的方式则值得我们反思。
 
四、毛泽东探索社会公平实践的当代启示
 
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中国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曲折和挫折在一定程度上都是难以避免的。总体上说,毛泽东对社会公平的探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总结这些经验,无论是对于我们深化社会公平理论的认识,还是进一步推进社会公平的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公平的探索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奠定,使广大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使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有了基础和保障。新中国在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废除了资本的逻辑,实行计划经济,建立了广泛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实现了最广大人民的平等,从根本上避免了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代价:疾病、失地、贫富严重分化、内战。
 
 
美国学者特里尔指出:“毛泽东的政府使新中国比旧中国在三种方式上有更多的社会正义。酬劳主要取决于工作而不再是出身或者土地和资本的占有。因此,中国的产品分配成为世界上最为平等的分配方式之一,绝对贫困和死于身无分文的人极少。并且,进步的基本手段——首先是卫生保健和初级教育——不再是少数人才可购买的商品。”
 
毛泽东所主张的社会公平极其有效地解决了国家创业时期、积累时期,既要提供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又要维持一种较低水平的生活需求的问题。毛泽东推进社会公平的实践使广大人民形成了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为改革开放以后抵制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蚀奠定了思想基础。
 
毛泽东对社会公平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平理论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一次尝试,其中包含着几点有益的经验,对我国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第一,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必须在各个领域体现。
 
毛泽东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把公平、共同富裕当作他一生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终极目标。毛泽东不仅关注经济方面的公平,而且关注政治、文化、社会方面的公平。对全面公平的重视,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社会主义相比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的体现,这也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
 
对毛泽东来说,公平应该是社会主义的最重要目标,而经济效率则应该从属于、服务于这个目标。可以说,毛泽东是“公平第一”的信奉者和践履者。毛泽东认为,即使效率很低,也应优先保证公平,保障广大劳动人民的生存权、教育权、卫生保健权,因为公平是效率的目标。
 
英国学者威尔逊也指出,毛泽东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抵制了欧美的工业化模式,坚持保护人,哪怕以速度和经济比例为代价。
 
第二,社会公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经济基础。
 
毛泽东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看到了真正的公平只能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产生。他始终强调,没有公有制的基础,社会公平就是空中楼阁,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应该说,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主张既利用资本又遏制资本才能保证公平,这无疑是正确的,对我们现在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样,他担心商品经济会产生两极分化,担心刺激物质利益会导致个人主义,这种担心也是合理的、敏锐的。
 
第三,必须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和监督的权利。
 
毛泽东始终强调人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为此,他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切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他不但强调公有制,保障劳动人民平等占有资源的权力,而且从制度上保障普通人民参与管理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认为这是劳动者最根本最重要的权利。他所倡导的“两参一改三结合”为抵制官僚主义,切实实现干群平等,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这个制度对于我们今天仍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总之,我们必须充分汲取毛泽东社会公平探索的经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公平,必须深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目标。在全面推进社会公平上,我们必须行稳致远,既要注重结果的公平,也主要注重程序的公平及其制度保障;既注重分配上的公平,也注重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公平。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来源:“思想火炬”微信公号,原载《毛泽东研究》2020年第2期,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020年4月23日星期四

毛主席「人民」概念研究

毛主席“人民”概念研究      史坤坤
2020-04-22
 

       “人民”一词是毛泽东主席生平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政治概念,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要素。梳理毛主席“人民”概念的历史变迁,分析其存在的特点以及背后的社会历史变迁,对于进一步了解毛泽东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民”作为一个特定内容的政治概念,有一个提出及其演进的历史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涵。
 
 1926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运用系统的阶级分析方法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他指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1]尽管这时毛泽东还没有明确使用“人民”概念,但若从推动中国革命发展的角度来看,无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显然属于“人民”概念的范畴。因此,这篇文章可以看做是毛泽东“人民”概念产生的逻辑起点。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侵略导致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这时毛泽东根据新的政治形势,适时地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方针。这一时期的“人民”概念的范畴包括一切坚持抗战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
 
1935年12月,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指出:“我们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农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这个意义,是在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里原来就包括了的,因为工人、农民占了全民族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但是现在的情况,使得我们要把这个口号改变一下,改变为人民共和国。这是因为日本侵略的情况变动了中国的阶级关系,不但小资产阶级,而且民族资产阶级,有了参加抗日斗争的可能性。”[2]“革命的动力,基本上依然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现在则可能增加一个民族资产阶级。”[3]这以后,毛泽东开始大量使用“人民”这一概念。
 
 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无论如何,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4]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5]
 
 解放战争时期,国内主要矛盾再次发生变化。这时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这一时期“人民”概念是指反美反蒋的一切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
 
1948年1月18日,毛泽东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指出:“所谓人民大众,是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被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权及其所代表的官僚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压迫和损害的民族资产阶级,而以工人、农民(士兵主要是穿军服的农民)和其他劳动阶级为主体。”[6]
 
 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说,由参加这个革命的人们所组成的统一战线是十分广大的,这里包括了工人、农民、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从地主阶级分裂出来的一部分开明绅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民大众。”[7]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8]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原来经济意义上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已经不复存在。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历史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对“人民”作出新的界定,以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9]
 
综上所述,毛泽东的“人民”概念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政治概念,其内涵是指一切能够促进革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其中,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是“人民”的核心,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人民”的争取对象。前者体现了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立场,后者表现出他对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的把握。
 

 
 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所提出的“人民”概念,与近代资产阶级学说中的“国民”、“公民”等不同,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特点。
 
1.政治性。这是“人民”概念的显著特征。毛泽东在使用“人民”这一概念时,总是联系当时的政治形势,以明确政治任务,划分革命的敌人与朋友,进而取得革命的胜利。他曾明确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10]
 
“人民”概念的政治性来源于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首先,近代中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阶段,旧社会尚未完全解体,新社会还未完全建成,阶级分化尚未完成。其次,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加之革命迭起、战争频繁,使得政策的制定不能不注意社会各阶级的政治态度。因此,这里划分“人民”概念的一个主要标准便是当时人们的政治立场与政治态度。
 
 2.阶级性。这是“人民”概念的本质特征。毛泽东的人民观与同一时期的国民观、公民观的最大不同,表现在是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视角对整个中国社会作出的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政党,自然是主张阶级革命,并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目标奋斗的。而要进行革命斗争,就必须使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分辨敌人和朋友,如此才能有效地进行社会动员,才能取得革命斗争的最后胜利。毛泽东以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指出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广大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这突出体现在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典概括:“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1]
 
 3.历史性。“人民”概念的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下具有不同的内容。正如毛泽东所讲的:“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12]一方面,毛泽东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按照阶级分析的角度来看,他始终把工农看做是人民的核心。另一方面,他主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密切结合。这突出表现在他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对“人民”的范畴的界定上。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因为社会主要矛盾不同,革命的性质和动力也随之改变。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在解放战争时期,一切反对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
 
 4.广泛性。“人民”是指一切能够促进革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级、阶层及其社会团体。因此它的范围极其广泛,涵盖了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具体地说,它不仅包括占中国人口多数的工农群众,还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如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指出:“我们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农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这个意义,是在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里原来就包括了的,因为工人、农民占了全民族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13]在后来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他更是鲜明地指出:“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14]
 
“人民”概念的范畴极其广泛,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究其原因,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相伴而生。这使得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运动中,不得不把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结合起来。因此,不仅无产阶级,其他社会各阶级也卷入了革命的潮流。另一方面,中国革命要想取得胜利,要想战胜强大的反革命力量,也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改变敌我力量对比,进而取得革命的胜利。
 
 
 近代中国社会处于一个“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在政治上的一个集中表现则是皇权的终结与民权的提升。而在此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概念的构建是促进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1.毛泽东对“人民”概念的认识。毛泽东提出“人民”概念有一个历史过程。从五四时期的“民众”、“平民”,到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人民”,毛泽东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最终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人民”概念。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他坚持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是“人民”的核心要素;同时作为一名深植于中国实际的革命家,他同时也灵活地根据中国国情与政治形势,把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当做“人民”的争取对象。
 
这说明“人民”概念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同时也有灵活的政治性。
 
 总之,作为毛泽东生平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汇,“人民”概念是毛泽东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正是基于“人民”概念,毛泽东构建了一整套人民理念,如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等。因此,“人民”概念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石。
 
2.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概念的认识。在中国这样一个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除了要有坚定的革命信念、科学的理论指导,还需要高度的理论创新。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正确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概念的科学构建与灵活运用就是这其中一个典范。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正式使用“人民”一词,是在党的二大宣言上。其意是用以指代全世界的殖民地和被压迫国家的民众。大革命时期,中共使用的“人民”等同于“国民”,主要是指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国内军阀的阶级。土地革命时期,中共认为民族资产阶级叛变了革命,故而“人民”的范畴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士兵。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激化,中共为团结国内一切抗日力量,制定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这时的“人民”的范畴与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相同,即一切坚持抗日的工、农、兵、学、商。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对“人民”概念的认识更为准确,运用也更为娴熟。这时的“人民”是指一切反对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阶级,具体来说就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人民”概念提出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构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核心概念之一。“人民”概念高度概括了党的两个先锋队的性质,鲜明地表达了党的服务宗旨,如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工作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次,“人民”概念科学划分了敌我界限,为党的实际革命斗争提供了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复杂的革命斗争中,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无不是正确分清了革命的敌人与朋友这一首要问题。反之,革命遇到挫折、遭遇失败,无不是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
 
3.中国近代社会背景下的“人民”概念。一个概念的产生必然有其社会背景。近代中国历史上,“人民”概念之所以能够产生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说明它准确地反映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两组矛盾的不断激化导致近代中国社会的革命运动。而革命的首要问题则是分清敌人与朋友。由于近代中国正处在现代化的初期阶段,社会阶级尚未完全分化,真正的工业无产阶级数量相对较少。正如毛泽东所讲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因此,承担中国革命任务的主体除了产业工人,还需要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中间地带的力量。换言之,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人民”不仅包括先进的工人阶级,还包括人数众多的农民、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总之,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主题,人民是中国革命的主体。
 
另一方面,“人民”概念的构建也促进了中国政治的现代化。在中国封建政治中的人民无任何政治权力与地位可言。鸦片战争以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开始在我国传播,现代民主共和观念被引入。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广泛传播,其唯物史观鲜明地指出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从此,“人民”概念开始在中国社会广为传播并为大众所接受。这其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之,“人民”概念的广泛使用是近代中国以来民主观念深入人心的表现,也是中国实现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突出表现是科学构建与阐释了“人民”概念,并积极运用于中国实际的革命与建设之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作者:史坤坤,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来源:"北京党史"
 
注释:
[1][2][3][10][13]《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158、160、3、158页。[4]《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4页。[5][14]《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5、855页。[6][7][8][11]《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72、1313、1475、1313页。[9][12]《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64、364页。

2020年4月21日星期二

毛泽东主席:活着的使命就是铲除所有的不平等。

毛泽东主席:活着的使命就是铲除所有的不平等
2020-04-21
 

毛泽东主席:活着的使命就是铲除所有的不平等。
毛泽东主席誕生于1893年,逝世于1976年。49至76年这一时期,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回看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在他个人的身躯里含藏着建立一个全新中国的奋斗精神……


 历史车轮里很多人不是封关闭守,就是全盘西化。而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每当闭上眼睛感受新中国建立的那些风雨历程时,总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总有一种怀念历经风雨日臻醇厚。

毛泽东的一生是伟大的、无私的、为人民的,这样去评价没有一点夸张。毛泽东建立新中国后,中国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欺压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没有了,全国人民走出百年的屈辱史,普通人民能真正开始建设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小家。毛泽东活着就是以铲除所有的不平等,一心要把刚刚建立的中国带入一个相对平等民主的社会国家。

毛泽东对中国、对中国人民贡献多大我们无法计算。但毛泽东的巨大贡献还不仅仅是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更重要地是对全人类的,对全世界和世界人民。美国中国问题专家R·特里尔评价毛泽东说:毛是20世纪的魅力超群的政治家。…… 他的经历, 足以使他成为马克思、列宁、斯大林合为一体的中国革命的化身。

毛泽东的最伟大贡献在于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管理等各个层面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创造性地付诸于具体而又深刻的实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人类如何摆脱剥削和压迫制度,为不断追求进步的思想家们明确提出的人人平等,实现人民普遍幸福的人类理想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独特的策略和技术。自从有了毛泽东思想,不说号称八百万的国民党军队在觉悟了的只有一百万的人民军队面前只能大败而逃,一个武装到牙齿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也只能在几乎单衣,布鞋,半饥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前缴械投降。

世界那些曾经无人注意的角落自从有了毛泽东思想,最弱的小国也不再畏惧妄自称霸的大国,尽管千里之外飞来的炸弹可以准确地击毁深藏地下百丈的掩体,但击倒不了那些受到了毛泽东思想启发的人民的意志和精神。毛泽东告诉人民:“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等等!

毛泽东为未来指引了一条光辉的道路,奠定了灿烂的思想和文化。他用具体而又深刻的实践告诉人民如何去建设:

一个国家无分强弱、肤色无分黑白、民族无分大小平等相处,和谐友好的社会;

一个不需许多官僚、许多警察、许多法庭、许多监狱就能维护好社会秩序的社会;

一个资本对劳动的统治日益弱化,劳动对资本的统治日益成为现实的社会;

一个学生可以自由发展,数学、物理、化学、文学、音乐、美术随你爱好,不必为所谓爱好不当而找不到工作,找不到人上一点的工作而发愁,下课之后就玩玩、跳跳、闹闹、打打,不必为各种必须硬着头皮学许多无用的知识,而又无奈不能不应付的各种考试所累的社会;

一个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只是社会职责分工不同,彼此平等、互相管理、互相监督、互相敬重、喜怒同喧的社会;

一个成长在布满繁华街道的城市人为了建设的需要,一声号召打起背包就会奔赴千里之外的还结着羊肠小道的乡间的社会;

一个高雅的文化人乐于奔走在大地为劳动者歌唱,而不再只躲在小楼里自吟自泣的社会;

一个不需几个铜板,主要靠人们的热情就可以组织起来攻克一道道科研难关,建起一家家工厂,筑起一座座水坝,修起一条条道路,开出一片片良田的社会;

一个阳光灿烂,人民意气风发,劳动者自豪地歌唱,邪魅和妖魔只能遁迹消形的社会。这些难道不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化?难道不就是列宁《国家与革命》论述的实践验证?

这也许对于那些由于抱着私有观念不放,因而难以摆脱来源于剥削阶级社会的、带着剥削阶级思想烙印的、颠倒地观察世界所产生的所谓人治、法治和一切五花八门的思想影响,怎么也走不出柏拉图所言的思维“洞穴”的人们无法想象和理解,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脚步,以及那些来自历史深处、来自广阔原野的呐喊,却实实在在地印证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毛泽东思想与实践的深刻和伟大。

政治总是利益的冲突与平衡,无论他是最圆滑的政客还是最光明磊落的政治家,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好评,即使一个不惜损害国家、民族利益,只为小集团利益奋斗的政客,在某个得利的小集团内也未必不会得到很好的评价。关键是无论好评还是坏评,先要看评论者站在什么立场、观念和角度,评论者自身的立场、观念和角度,才是考察一个评论者评论是否中肯合理、具有一定高度的首要因素。

社会发展到现在,对于一些人来说可以指责毛泽东一千遍,谩骂一万遍,也许他为了把你带向美好的天堂,不经意惊扰了你美好的睡梦;也许他带领大众前进的脚步迈得太急,撞痛了你的腿脚或胸膛;也许他唤起的时代风雨,给你留下了许多的悲伤。何况毛泽东也早就说过:“吹得越高,跌得越重”,“我是准备跌得粉碎的”,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也是毛泽东的政治品格。但作为评论者来说,如果是真理的热爱者,人类美好的向往者和追寻者,又何妨不能站在历史的高处,以一种超越自我的姿态、明亮的目光回眸以往,投射未来,对毛泽东予以重新的审视和感悟。
来源:格瓦里希

2020年4月7日星期二

张学勇:《纪念白求恩》发表始末

2020年是白求恩诞辰130周年。

  读过《纪念白求恩》的人都知道,这是毛泽东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医生诺尔曼•白求恩撰写的。文章发表后,白求恩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成为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标志性符号。让我们把目光投射到81年前,探求毛泽东写作这篇文章的始末。

  ——题记

  1938年3月31日傍晚,霞光映照着庄严秀丽的凤凰山和波光粼粼的延河。白求恩匆忙地换上刚刚发给他的八路军灰布军装,从皮箱的底层拿出一个小皮夹,放在贴胸的衣袋里。

  晚11时,杨家岭的窑洞熠熠闪光。白求恩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一座窑洞。毛泽东这位他从《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认识的传奇人物站在他的眼前。毛泽东握手白求恩的手说:“欢迎!欢迎!”白求恩庄重地向毛泽东行了一个西班牙国际纵队的战斗敬礼。

  白求恩掏出党证,郑重地交给毛泽东:“我是来向你报到的。”毛泽东双手接过党证,高兴地说“我们志同道合嘛!”在尤恩翻译下,两人秉烛夜谈。

  毛泽东向白求恩介绍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战理念及策略。白求恩深深地被毛泽东的精辟分析,被解放区军民英勇抗日的伟大气概所感动。他向毛泽东表示:“一个军医的战斗岗位应该是离火线最近的地方。根据我在西班牙的经验,如果能在战场上立即给伤员们治疗,重伤员中百分之七十五可以挽回生命”。毛泽东听了,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情。告别的时候,毛泽东风趣地说:“你很像列宁。”白求恩也不失风趣地回答:“因为我是列宁主义的实践者。”

  毛泽东的人格魅力与伟人形象给白求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求恩回到凤凰山下的住处后,把会见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下来。他写道:“我在那间没有陈设的房间里和毛泽东面对面坐着,倾听着他从容不迫的言谈……这是一个巨人!他是我们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1890年3月3日,白求恩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小镇一个牧师家庭,原名亨利。他的祖父亨利•诺尔曼•白求恩是多伦多市著名的外科医生。他从小受祖父的影响,立志要当医生,强烈要求把名字改成诺尔曼•白求恩。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还没有大学毕业的白求恩去了法国战场做担架员,受伤后,回国继续学习。大学毕业后,在英国皇家海军医院当上尉外科医生。1918年,白求恩从军队退役,在英国伦敦大奥蒙街儿童医院工作。

  1926年夏,白求恩不幸患上了肺结核,在疗养院,他用自己发明的“人工气胸疗法”在身上做临床试验。一年后,痊愈出院。1932年,他发表《肺结核治疗宜趁早》论文,提出“肺结核的根源不是病灶,而是贫穷”。

  1935年8月,白求恩去苏联列宁格勒参加国际生理学会议。在苏联,他看到了当地免费覆盖全员、由国家财政负担的福利医疗体制,深受震撼。这正是他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所有的人,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都能看得起病”。回国3个月后,他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白求恩听到这个消息,无比愤慨。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绝不活在一个烧杀掳掠、贪污索贿而我又无力与之对抗的世界。我绝不消极或疏怠而饶恕贪婪成性的人发动战争的罪行。西班牙和中国属于同一场战争。我要去中国,我觉得那里最需要我,那是我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7月30日,白求恩应邀参加美国洛杉矶医友晚宴会。在这里,他结识了中国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向白求恩介绍了“七•七事变”后中国的形势和中国抗战的艰苦。白求恩被陶行知的爱国热情所打动,毫不犹豫地说:“如果需要,我愿意到中国去,同你们一起战斗。”

  12月,白求恩前往纽约向国际援华委员会报名,主动请求组建一个医疗队到中国。

  1938年1月8日,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带领加拿大护士琼•尤恩和美国外科医生帕尔森斯,带着价值5000美元的药品和器材,乘“日本皇后”号海轮从温哥华港启程,颠簸13个昼夜,20日到达香港。在八路军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的安排下,先到旺角,乘飞机前往武汉。

  1月23日,白求恩一行到达武汉,受到国民党军政方面的热烈欢迎。帕尔森斯接受了国民党的邀请,留了下来。白求恩谢绝了国民党的挽留。

  在中国著名爱国人士宋庆龄的斡旋下,周恩来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现汉口长春街57号)二楼会见了白求恩。周恩来用熟练的英语向白求恩表示欢迎,感谢他率领的援华医疗队对中国革命的援助,并介绍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周恩来开诚布公地表示:“我们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奉献给你们,只有艰苦的工作;你们也不能得到别的什么,得到的只能是伤病员的感激之情。”周恩来的话语指明了白求恩即将面临的困难却激发出他更加坚定的战斗意志。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下,白求恩一行从武汉乘火车去山西。

  3月22日,白求恩来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朱德总司令亲切会见了白求恩。期间,国民党将领张克侠突发急性阑尾炎,白求恩在地下室架起简易手术台为佩剑将军成功地做了手术。

  3月31日,白求恩到达延安。毛泽东高兴地和白求恩见了面,两人坐在炕上促膝长谈。毛泽东希望白求恩能开办卫生学校,培养更多的专业医疗人员。白求恩愉快地接受了。

  当时,延安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八路军卫生部为了照顾白求恩,对他的生活作了专门安排:每天三顿小米干饭,每周吃一顿肉或者炒鸡蛋。白求恩不知道,以为大家都一样。有一天,白求恩在中央五大书记之一任弼时那里,看见他不仅身上穿的衣服打着补丁,而且吃的东西是几分钱的伙食,连青菜都没有,他主动要求取消中央机关对自己的照顾。

  白求恩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严格要求大家。一次,他在检查病房时看到医生给伤员正骨,不上夹板,愤怒地挺直了身子,冷冷地说:“你这么做,会让伤员终身残疾的!”说完,他耐心地给那位医生讲解为什么要上夹板,并演示操作要领。

  1938年6月17日,白求恩乘坐一辆装满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汽车离开延安,来到山西五台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聂荣臻司令员劝他休息几天再工作,白求恩却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连续四个星期,白求恩奋战在手术台前,在他的努力下,147个伤病员恢复健康,回到抗日前线。为了挽回战士的生命,他连续为115名伤员施行手术,长达69个小时没有休息。

  “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在野战医疗条件下更是人们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一名胸外伤战士躺在病床上,一群战地医生围绕在病床周围。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部长叶青山挽起袖子,验过血型后,白求恩让他和伤员头脚方向相反躺在床上,两人的胳膊靠在一起。两端带针头的皮管分别插入左右两臂静脉,皮管中间是一个三通阀门,阀门上联着注射器。白求恩抽拉针栓,叶部长殷红的鲜血便流入注射器,接着转动阀门,血液便流入伤员体内。这是我军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战地输血。

  1938年8月,五台县松岩口村热闹非凡,全村男女老幼投入到一场劳动之中,在白求恩指导下,经过五个星期的辛勤劳动,八路军第一所模范医院正式建成。9月15日,举行开幕典礼,聂荣臻司令员亲临现场祝贺。军民代表向白求恩献上7面锦旗。白求恩现场给医务人员授课,讲授解剖学、创伤疗法、生理学等医学知识。在白求恩提议下,模范医院设立了附属卫生学校,他编写了世界上第一本《游击战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手册。

  在前线,白求恩出没在枪林弹雨里,奔波在炮火连天的烟雾中,把生命置之度外,不分昼夜地抢救伤员。

  1939年4月23日,八路军第120师主力和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一部在河北省河间县齐会地区对进犯日军实施外线速决的进攻战。白求恩把医疗队建在距离战场3公里的屯庄关帝庙里,用两张门板搭成了一个手术台。他身穿手术衣,围橡皮围裙,头戴电池灯,救治了40多个伤员。在医生们的强烈要求下,才回房休息。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值班医生着急的说:“一个伤员动脉大出血,白大夫呢?”警卫员朝房内看了一眼,小声说:“你们处理一下吧,白大夫累了一天,刚睡着。”话音未落,白求恩已经从床上跳了起来,一边穿衣服一边向门外走去。警卫员赶紧拦住他说:“白大夫,您今天已经做了10个小时的手术了,该休息了。”白求恩说:“我是医生,现在有伤员躺在手术台上与死神搏斗,我必须过去帮助他!”

  白求恩走进手术室,发现伤员因流血过多,脉搏已经微弱,血压已经听不到了。“急需输血!”医生在伤员耳垂上取了一滴血,试验结果,伤员是“B”型血,与现场的医生护士血型不一致。卫生部叶青山部长伸出了胳膊。白求恩拦住他,说:“你不是刚献了血吗?还是我来吧,我是“O”型血,万能输血者!”说着,他走向另一张手术台,在伤员旁边躺下,“来,开始吧!”三通注射器的—端插在白求恩的血管里,把另一端插在伤员的血管里。随着针拴的移动,白求恩的300毫升鲜血徐徐流进了伤员的血管里。等医生放下针管后,他系上围裙,说:“立即手术!”

  做完手术,白求恩休息了一会儿,一个浑身是血的伤员被抬上手术台,伤势严重,生命垂危。白求恩小心翼翼地撕开他的衣服,伤员腹部敞开着一个十几公分长的伤口,一段粘着泥土的肠子袒露在外边,肠子上有十个裂隙和穿孔! 白求恩实施紧急手术。

  手术间隙,白求恩了解到,这位伤员是战斗英雄、长征战士,716团1营3连连长徐志杰。几个小时前,在与日军激战中,腹部多处中弹,肠子流出肚外,他把肠子塞到肚子里,一手捂着肚子,一手举着驳壳枪,冲上敌人阵地。在与日军白刃格斗中,他顾不上捂肚子与日军厮打在一起,鲜血湿透了衣服,可他咬牙坚持,一举歼灭了日军。白求恩被徐连长的精神所感动,说:“为这样的战士服务是最大的快乐和光荣,一定要救活他。”他用盐水把伤口和肠子上的污物冲洗干净,用羊肠线把徐连长的10个穿口和裂缝一个个缝合,手术结束,他拿出自己的木匠工具,亲自为徐连长制作了一副木制靠背担架,把自带的炼乳喂给徐连长吃。就这样,徐连长在白求恩的精心照料下,逐渐恢复了意识,醒来后,徐连长紧紧拉着白求恩的衣服泪流满面,哽咽地说:“我没有别的办法报答你,只有在战场上多杀几个鬼子!”

  白求恩在这次战斗中,40个小时做了71场手术,平均33分钟一场,在动过手术的71个伤员中,只有一个牺牲了,创造了战地手术的世界奇迹。

  在八路军中,白求恩成了真正的神医。“进攻!白求恩和我们在一起!冲啊!白大夫就在后边!”这是战士们冲锋陷阵时呼喊的口号。

  毛泽东对白求恩在前线的生活十分关心,亲自打电话给聂荣臻司令员,每月付白求恩大夫100块大洋。白求恩说:“聂荣臻一个月才5块钱,我为什么要拿100块钱,我是来参加反法西斯战斗的,不是来享福的。”他把100块钱全部捐给医院,补养战士的身体。

  1939年10月,为了向世界人民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募集经费和药品,白求恩准备回国一次。正在这时,日军出动5万兵力,对晋察冀边区发动冬季大“扫荡”。白求恩得知这一消息后,毅然决然推迟回国。

  白求恩带领医疗队从唐县出发,赶往滦源县摩天岭前线,手术室设在离前线3.5公里的孙家庄村外一个小庙里。敌人的炮弹不时落在手术台前后,白求恩依旧在他发明的“卢沟桥药驮子”搭成的“手术台”前专心进行手术。他说:“战士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们怕什么危险!”

  10月28日下午,白求恩正在紧张地做着手术,隆隆炮火近在咫尺,哨兵报告说:“敌人从北面包抄过来了!”白求恩说:“再添两个手术台,加快速度!”20分钟后,剩下最后一个名叫朱德士的伤员。这时枪声四起,子弹呼啸着从头顶掠过。哨兵再次催促:“白大夫,你必须马上撤离,不然就来不及了!”这时,躺在手术台上的朱德士听见了,抬起头来说:“白大夫,不用管我,你快走吧!”白求恩把他的脑袋按了下去,说:“不,我的孩子,谁也没有权力将你留下不管,我要不把手术做完,你这条腿就保不住了。”为加快速度,白求恩把左手中指伸进伤口掏取碎骨。“该死!”白求恩轻轻地说了一声。大家急忙转过身来,只见殷红的鲜血从白求恩的左手中指上流下来,碎骨刺伤了他的第三关节。他迅即把手指伸进碘酒溶液里浸了一下,又继续手术,直到缝完最后一针,才跟随担架撤离。几分钟后,敌人冲进了孙家庄。

  11月1日,从前线送来一名患颈部丹毒合并蜂窝组织炎的伤员,白求恩决定亲自手术。医生们劝他说:“白大夫,你手指上的伤还没好,有感染病毒的可能,这个手术就让我们做吧。”白求恩摇摇头说:“这个手术难度大,弄不好伤员的生命会有危险,还是让我来吧!”大家为保证他的手术安全,特意给他换了副新手套,就在白求恩为伤员纵横切开伤口时,手套被手术刀划破,细菌感染了受伤的中指,无情的病毒侵蚀了他的血液。白求恩不顾伤痛,坚持在第一线。2日,他检查了200多个伤员。3日,他为13个伤员做了手术。

  11月7日,黄土岭战斗打响。白求恩不顾劝阻,坚持要到前线去,他说:“你们不要把我当明朝的花瓶,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

  鞍山警备区原副政委、正师职顾问余新元(时为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16岁战士)回忆说:我的左腿从小腿到大腿根多处被敌人机枪击中,像针扎似的疼痛,医生准备给我截肢,就在这个当口,白求恩来了,他认真仔细地查看了从小腿肿到大腿根的左腿,问我多大了,我说16岁多了。他说,这么年轻的小孩,给他截了以后,将来可怎么办啊!“不能截肢,这个手术我来做!”白求恩操起剪刀,将左腿炸翻的肉一一剪下,然后把捣碎的大蒜末摊在黄纱布上,再用镊子将黄纱布从左腿的里侧捅进去,一直捅到外侧,黄纱布在骨头缝中来回拉锯。白求恩的这招挺灵,不到一个月,我的左腿就消肿了,以后慢慢就好了。白求恩是我一生幸福的救命恩人,我永远不能忘记他!

  白求恩硬撑着身体做完手术,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当他迈着沉重的步子回到房间,便一头栽倒在床上。白求恩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高烧至40℃。

  10日,聂荣臻司令员命令:“立即回唐县花盆村军区后方医院治疗!”随后又派医生携带药品器械赶来,采取紧急措施和外科处理办法,但病情仍不见好转。下午3点,护送白求恩的担架到达唐县境内黄石口村,白求恩已感觉到了自己的危险,坚决要求担架停住。村长陈同勋安排一行人下榻在村口邸俊星家。

  11日早晨,在生命弥留之际,白求恩顽强地坐起来,用颤抖的手给聂荣臻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聂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身体非常不好,也许我要和你们永别了!请你给加拿大共产党负责人蒂姆•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伦多城威灵顿街十号。同时,抄送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惟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做贡献。

  也要写信给美国共产党负责人白劳德,并寄上一把缴获的战刀。这些信可以用中文写成,寄到那边去翻译。随信把我的照片、日记、文件寄过去,由蒂姆•布克处置。所有这些东西都装在一个箱子里,用林赛先生送给我的那18美金作寄费。这个箱子必须很坚固,用皮带捆住锁好,外加三条绳子。将我永世不变的友爱送给蒂姆•布克以及所有我的加拿大和美国的同志们。

  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坎贝尔夫人拨一笔生活款子,分期给也可以。我对她应负的责任很重,决不能因为没钱而把她遗弃了。还要告诉她,我是十分内疚的,并且曾经是快乐的。

  两张行军床、两双英国皮鞋,你和聂夫人留用吧。

  马靴、马裤,请转交吕司令。

  贺将军,也要给他一些纪念品。

  两个箱子,给叶部长;18种器械,给游副部长;15种器械,给杜医生;卫生学校的江校长,让他任意挑选两种物品作纪念。

  打字机和绷带给郎同志。

  手表和蚊帐给潘同志。

  一箱子食品和文学书籍送给董同志,算我对他和他的夫人、孩子们的新年礼物。

  给我的小鬼和马夫每人一床毯子,另送小鬼一双日本皮鞋。

  照相机给沙飞。

  贮水池等给摄影队。

  医学书籍和小闹钟给卫生学校。

  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铁剂,用来治疗疟疾患者和贫血病患者。千万不要再到保定、天津一带去购买药品,那边的价钱要比沪、港贵两倍。

  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在这里,我还有很多话要对同志们说,可我不能再写下去了。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千百万亲爱的同志们。

  诺尔曼•白求恩

  聂荣臻司令员这位身经百战、有泪不轻弹的将军读完,禁不住潸然泪下。

  11月12日清晨5时20分,49岁的白求恩病逝于唐县黄石口村,享年49岁。人们找来一副担架,翻山越岭,几经转送,于15日夜将他的遗体送到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于家寨。

  17日下午,在于家寨戏台,举行了隆重的白求恩遗体告别仪式。乡亲们扶老携幼,纷纷前来吊唁。聂荣臻司令员亲自为他入殓。当晚,白求恩的灵柩被秘密掩埋在村南狼山沟。下葬后,人们又将地面犁平,暗记标志。3天后,日军进山“扫荡”,但白求恩的墓地丝毫没有暴露。

  11月21日,毛泽东得知白求恩以身殉职,万分悲痛,立即以中共中央名义从延安发出了唁电,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并致电白求恩亲属表示亲切慰问。11月23日,朱德总司令通令全军对白求恩的逝世表示哀悼。

  193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八路军、边区主要领导人,以及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礼堂举行白求恩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题写挽联:“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

  白求恩逝世后,八路军政治部、卫生部准备编一本白求恩纪念册,请毛泽东撰写一篇文章,收入纪念册。毛泽东很痛快地答应了。

  12月21日,毛泽东彻夜未眠写成了《学习白求恩》一文,“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提倡的五个“一个”,成为人们自我修养的对照标准和克服个人私心的一剂良药。

  1940年1月4日,晋察冀军区《抗敌三日刊》发表了《学习白求恩》。在1942年的解放区整风运动中,这篇文章列入整风文件。

  1941年5月,毛泽东为延安(中国)医科大学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1940年11月和1943年7月,毛泽东两次来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参加纪念白求恩活动,并对为什么要学习白求恩,怎样学习白求恩作了精彩演讲。毛泽东说:“革命需要枪杆子,但也需要各种各样为枪杆子服务的人。”发出了“争当白求恩式的先进模范人物”的号召。

  1952年4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出版,这篇文章收入其中,标题改为《纪念白求恩》,成为红色经典深植于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1973年,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问中国,回国后,加拿大政府出钱把白求恩故居从房主的手里买下来,改为白求恩纪念馆,1976年正式对外开放。1996年,白求恩出生地被列为国家历史名胜。1998年,白求恩的名字被载入加拿大医学名人册。

  1999年,白求恩医科大学(原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定名为白求恩军医学院。2009年,白求恩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由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抽组的白求恩医疗方队,作为地面受阅部队压轴亮相,成为众人关注的一道靓丽风景。这是此次阅兵唯一一支以人名命名的女兵方队。

2020年4月6日星期一

钱学森谈毛泽东主席、公有制、政治体制与美国

钱学森谈毛泽东主席、公有制、政治体制与美国
巩献田 2018-11-02 浏览: 6329
1989年,钱学森在一篇题为“一切成就归功于党,归功于集体”的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我有一个很好的美国朋友,是XX·XXX教授,几年前他到中国来,我去看他。他在住的地方看到不少美国商人,见到我头一句话就说,这些人来中国是要割你们肉的,你们要小心。他是美国人,但他提出请我们不要上当。这才是美国真正对中国友好的人。”
 钱学森谈毛泽东主席、公有制、政治体制与美国

一、钱学森说:如果丢掉了毛泽东思想和公有制,中国就完蛋了!
近几年,我读钱学森同志的著作,一直被他提出的关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思维科学、系统科学、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概念和理论、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原则、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和社会主义建设总体设计部(为领导决策起顾问和咨询性质)的设想,以及大成智慧等的概念和理论所吸引。

更使我感动的,还是我不止一次地听到北京大学现代科学和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教授赵光武同志讲的一件事情。那就是:钱学森同志九十年代初期,在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黄楠森、张光武、王东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钱学敏四个同志的一次谈话中,曾经强调说:如果丢掉了毛泽东思想和公有制,中国就完蛋了!

钱老去世了,举国上下都很悲痛,都在悼念他。钱老不但是一位功勋卓著的人民科学家,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二、钱学森同志是如何回答美国佐利克们的!
 

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代表人物和世界银行头目佐利克等人的行径,那么听听曾经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科技与工程名人”、“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享有世界著名科学家声誉、去世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几乎每年都去拜访的钱学森同志是如何回答的,确实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尤其的那些手握大权的领导们深思和警惕。

钱学森说:

【“不能按照他们的路数来。他们的路数是要让资本主义永远兴盛下去,而我们要走向共产主义。”】
一位真正的美国朋友如是说:

【“这些人(指外商——本文作者注)来中国是要割你们肉的,你们要小心!”】
1、“为什么我们贫,他们富!”

钱学森在1988年讲到他出国访问时候,说:

【英国和联邦德国现在有很多高速公路,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跑的密度很大。火车也是短程的,就公共汽车一样。村子里都是小楼房,设备当然是楼房的设备了。再看看种的田,都是机械化的耕种。那个景象说明,人家比我们富得多了。一想到我们,感到我们的穷。这个区别看得很清楚。但这时候我还没有进一步去想:为什么我们贫,他们富?
过了一两天,到了伦敦西面的一个叫Bristol的城市,我们去参观、访问英国航空航天公司,完了以后游览一下市容。有导游陪着我们,他坐在车子上一路就讲:你看右面是什么,左面是什么,前面拐过去是什么,他讲什么呢?他讲,这个房子是17世纪某某年一个有钱的商人建的,然后又说左面的房子都是16世纪某某年建的。在他说话当中,给了我什么感受呢?我的感受就是,他们兴旺发达起来也不过300年的历史。他们是靠什么发达起来的?是靠在全世界剥削来的钱嘛!那个大商人的钱是从哪儿来的?还不是中国人民的血汗!我听着导游在那讲,心情并不平静,我有气:中国的穷是由于300年来你们的富所导致的。
我们到底落后多少?我国198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换算成美元,约为250美元。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我们的30倍。联邦德国大概是我们的五六十倍。这就是差距!他们富,我们穷,这个穷并不是由于中国人天生不行,而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剥削造成的。
但也不能认识到我们还穷而泄气。前两天,中国科协请英国皇家学会Porter会长。宴请他的时候,我说,作为中国人绝不会忘记的就是中国与英国的穷富差别。这位会长向我说:“你们搞得还不错,你们的人民还有吃的、穿的、住的嘛!”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我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他说他到印度去过,印度就不能与我们比,满街都是乞丐。我说:“你说的是对的。”我们跟印度的起点差不多,但是总的看来,现在我们比印度好得多。我们跟印度的区别在于我们是社会主义,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以上就是我的感受。想到历史,想到现状,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才能有今天。我们如果不走社会主义道路,而走另外一条什么道路,那就要乱套了。所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什么空洞的理论,而是非常实际的。历史经验和和现实生活都告诉我们,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其他的任何道路可以走。……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整体。党和国家的政策,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二是改革、开放、搞活。对于这个道理,外国人往往很难理解,我们接触到的外国人总问这个问题。……要走社会主义道路,那么一定不会开放,一定的封闭的;如果我们要开放,那就一定走资本主义道路。……直到昨天晚上一位英国朋友还对我说:“你们现在是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结合起来了!”我说:“不是的,我们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毫无疑问,同时我们要吸收西方世界对面我们有用的东西,我们决不是搞什么社会主义跟资本主义的妥协。”
外国人懂不了,也不可能懂。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辩证唯物主义,不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如果你不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国的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所以,虽然同志们是科技新闻记者,我建议大家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1987年的第二期《哲学研究》上有一篇我写的东西,题目叫做《智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意思是说,人的智慧不是小聪明、小机灵,智慧是大智,真正懂得客观世界的道理。中国古语有“大智若愚”,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不干小聪明的事。智慧是什么?就是就是懂得客观世界的大的道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人的知识高度概括起来,是整个人类知识的结晶。我们要懂得大的道理,就必须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志们要当好一名科技新闻工作者,也必须懂得一些大道理,大道理管小道理,大道理要是懂得了,你心里就有点底了。我们科技新闻工作者是应该有点胆子的,胆子从何而来?这就需要懂得大道理,这个大道理就是党和国家的大道理,最后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道理,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中国人的一个重要的锐利武器就是这个。
(见钱学森:“优秀的中国科技记者要考虑的几个问题”(1988年),载:钱学森著:《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第531——532页)】
2、“不能一味跟外国人走”

1979年他在讲:

【在1979年10月在大力发展系统工程,尽早建立系统科学体系的讲话中说:“我的总的想法是:我们搞科学技术应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因此考虑问题一定要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我国的实际出发,不能一味跟外国人走;他们搞不清的,我们应当努力搞清,他们不明确的,我们要讲明确,而且要力求符合大道理”钱学森《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第272页】
3、“根本不能代表我们的看法。”“不能按照他们的路数来。他们的路数是要让资本主义永远兴盛下去,而我们要走向共产主义。”

钱学森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谋士们,他从来不抱幻想,1986年钱学森写道:

【“这里边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托夫勒、奈斯比特的两本书是资本主义国家出版的,代表着资本家的思想,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根本不能代表我们的看法。……我们国家对于正确的、科学的东西,是不能否认的,但是我们的社会制度不同,我们不可能得出与托夫勒、奈斯比特同样的结论,不能按照他们的路数来。他们的路数是要让资本主义永远兴盛下去,而我们要走向共产主义。”】
4、“我们千万不要忘记我们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

1987年5月15日在吴玉章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中,他说:

【中国跟印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区别?一句话,印度是资本主义,我们是社会主义。所以我想我们千万不要忘记我们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这一点是绝对不能忘记的。(钱学森著:《创建系统学》,第20页)】
钱学森还说,

【“社会主义一定要战胜资本主义。我们有这个信心,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钱学森书信选》上卷,第0462页)】
5、“这才是美国真正对中国友好的人。”

1989年,钱学森在一篇题为“一切成就归功于党,归功于集体”的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

【“ 美国的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这点我深有体会。就在1950——1955年期间,美国政府整我的时候,就有许多朋友安慰我,千方百计地给我解决困难,对我表示了真正的友情。直到最后,我们上船,要离开美国了,他们还组织了一个岸上欢送队来送我们。这是我亲身感受的。我有一个很好的美国朋友,是XX·XXX教授,几年前他到中国来,我去看他。他在住的地方看到不少美国商人,见到我头一句话就说,这些人来中国是要割你们肉的,你们要小心。他是美国人,但他提出请我们不要上当。这才是美国真正对中国友好的人。最近XXX在接见我国驻外时节时讲,要两点论,即在对外关系上,既要讲经济,也要讲政治;既要讲友好,也要讲斗争,既要讲原则,也要讲策略。我觉得这是非常正确的。”(见钱学森著:《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第5页,或1989年8月8日人民日报)】
6、 “ 弄得人人‘创收’,力量分散,不成其社会主义!”

1990年10月钱学森批评说,

【前几年我国对新技术、高技术的开发只宣传什么“风险投资”、什么“硅谷”、什么“科学公园”,结果中国科学院搞“一院两种体制”,高等院校也搞校办公司,弄得人人“创收”,力量分散,不成其社会主义!(《钱学森书信选》上卷,第0545页)】
7、“垄断资本主义是为大资本家,社会主义是为了人民大众。”

1993年2月钱学森说,

【垄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都可以是市场经济,要看国家调控的目的是为谁:垄断资本主义是为大资本家,社会主义是为了人民大众。(《钱学森书信选》下卷,第0742页)】
1993年7月他说:

【“社会主义的企业其最终目的也是初衷,是为了国家全体人民的利益,决不能搞剥削。……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是为人民服务的,没有旧社会的业主、老板,没有剥削。”(《钱学森书信选》下卷,第0791页)】
1995年11月钱学森讲到山水城市的时候,写道:

【“人民的社会主义内涵——要让大家安居乐业;不是少数人快乐,而多数人贫困。……在资本主义国家就不是这样:例如美国大资本家都独居于他们各自的庄园,是‘山水城市’了,而一般人民大众呢?却是另一番景象!所以说透了,山水城市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社会主义的,我们把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了。”】
8、“我们搞学术研究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为了走向共产主义。”(钱学森等著:《论地理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391页)

1991年8月19日他说:

【“在今日社会主义事业遇到暂时困难之际,我们是否应该再次宣传伟大的共产主义?我看要结合100多年来的事实,加以宣传。” (《钱学森书信》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第6卷第091页)】
钱学森说:

【“我想社会主义社会是个过渡阶段,目的是共产主义社会,那才是世界大同的社会高级发展阶段。”(《钱学森书信选》上卷,第0250页)】
【“我们搞学术研究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为了走向共产主义。”(钱学森等著:《论地理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391页)】
9、扔掉马克思主义哲学“就等于把最锐利的武器扔掉了,这是最蠢不过的事”。

1987年他对人体科学研究人员说:

【“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要用这个人类智慧的精华来指导我们,千万千万记住这一条。”(钱学森著:《论人以科学与现代科技》第218页)】
在1988年7月11日他说,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文明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是人类经验的最高概括,扔掉它就等于把最锐利的武器扔掉了,这是最蠢不过的事。所以我们一定要坚守我们的信念,用辩证唯物主义来指导我们的人体科学研究。只有这样,才可以认清周围环境,采取对策。” (钱学森著:《论人以科学与现代科技》,第252页)】
 

三、钱学森同志谈政治体制究竟如何改革
 

钱学森院士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离开国防科研领导岗位后,专心于人文社科和哲学等的研究工作,他读书之多(35000多册),涉及领域之广(整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与科技人员交往之博,是前所未有的,是当代一位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科学家。他一直提倡“我们要用现代科学技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建设社会主义要有长远考虑”,要“研究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战略,创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并提出“要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等(以上均为其所写文章的题目)。1992年他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系统结构,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地理建设,四个大的方面。

上世纪他回忆在周恩来总理和聂荣臻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如何搞两弹时,说:

【“我们体会,中国在那样一个工业、技术都很薄弱的情况下搞‘两弹’。没有社会主义制度是不行的,那就是党中央、毛主席一声令下,没二话,我们就干,而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就是周恩来总理和聂帅。”(钱学森:“周总理让我搞导弹”,赵春生整理,载《不尽的思念》,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第287、 289页)】
本文通过回顾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部分论述,廓清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目前存在的错误思想和糊涂认识,抵制 “西化”、“分化”和“自由化”偏离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从而坚持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顺利发展和胜利前进。

 

1、钱学森关于政治文明的概念

钱学森和我国一些系统科学学者们是从系统论的全新视角关注政治文明建设问题的。早在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召开期间(1982年9月),钱学森就给中央写信,建议不要只用两个文明的提法,而应用“三个文明”的提法。他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应属于政治文明的内容,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也是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应该用“三个文明”。但是,由于当时党中央已经十分明确地提出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的发展思路,再提出政治文明建设有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分歧。所以,此后在中央的文献中一直坚持两个文明的提法。

1988年,钱学森等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题为《建立社会意识形态的科学体系》的文章,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论原理,明确指出:

【“文明有三个方面:经济的社会形态表现为物质文明,政治的社会形态表现为政治文明(又称民主与法制),意识的社会形态表现为精神文明。”(钱学森等:《建立社会意识形态的科学体系》,《求是》1988年第9期)】
1989年,钱学森等又在《政治学研究》杂志上发表题为《社会主义文明的协调发展需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专题论文,比较全面地探讨了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并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予以详细论述。1989年8月钱学森写信说:

【“我以为不是两个文明建设,而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钱学森书信选》上卷,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0457页)】
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要求,以及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情况,钱学森认为应该适时地提出政治文明建设的问题。他指出:

【“我们认为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问题,这会使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方向更为明确、全面。我们建议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的口号,将比两个文明建设的提法更为完整和全面。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和过去对政治文明建设的忽视,要特别注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问题。我们还建议进一步深入地研究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的理论,使之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以作为我们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个理论基础。”(钱学森著《创建系统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第77页)】
在回顾建国以来在文明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时,他分析说: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许多人重视了物质文明建设,但又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也还没有真正抓起来,所以改革开放十年,我们的物质文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落后了,造成许多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现象沉渣泛起,……政治不文明是我们决策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许多腐败现象本身就是政治不文明的产物。”(钱学森著《创建系统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第80页)】
2、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前提、本质和核心

(1)、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先进的

1986年2月钱学森讲:

【“我觉得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有一项紧迫的任务:从理论上论证,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所能创建的生产力,这些所谓先进国家应该达到十倍、几十倍于现在他们达到的生产力。但由于他们是垄断资本主义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以是如此之‘穷困’。他们看来富,只是我们第三世界国家太穷了,而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接着他明确地说: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先进的。”】
(2)、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前提

钱学森认为,

【在具体谈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认识到,三个文明建设要协调发展才能互相促进。他指出,我们的任务十分艰巨,要克服二千多年封建专制主义高度集权制的深刻影响,跨过资本主义的政治民主制阶段,而达到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这就有几个重要的前提要搞清楚。(钱学森著:《创建系统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第82页)】
接着他列举出四个重要的前提:

第一,不能走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回头路。

他说,有些人说中国需要重新经历一个资本主义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当然两党制或多党制比封建集权制要进步。但历史不能走回头路, 中国历史的进程已经走到社会主义, 已经选择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要高于资本主义, 虽然我们过去有过许多政治不民主的现象, 但那不是社会主义, 而正是违背社会主义造成的。当然, 中国共产党人也是人, 不是神, 要正确地领导全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少犯错误, 任何时候都必须抓好党的建设。钱学森提出的这个前提与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的“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绝不是搞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制。”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民主建设不可能一墩而就,绝对自由是一种幻想

他说,有些人要求马上实现高度民主, 实行人民自治, 甚至要求绝对自由。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 民主建设不可能一墩而就, 全面自治也是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理想, 政党、国家消亡后才能实现。现在的生产力水平还没有到达国家消亡的时代, 自治只能是一种幻想。有的国家过早提出国家政党消亡, 实行工人自治, 放权过头, 造成分散主义、多中心主义、无政府主义的教训是值得我们认真考虑的。其实, 所谓绝对的自由是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做不到的空话。应该指出, 有的人打着民主、自由、自治的旗帜, 实际上是鼓吹无政府主义。

第三,热衷于罢工罢课自由, 游行示威自由等,不是政治文明的表现。

他说,还有些人热衷于罢工罢课自由, 游行示威自由等等。实际上这些并不是政治文明的表现。这是在过去旧社会里, 广大人民群众没有政治自由, 只能通过罢工、罢课、游行示威,甚至暴力对抗这种阶级斗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达到争取自己生存权利的目的。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用更文明的形式来解决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 实践证明, 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是一个好经验, 通过这种方法, 做到下情上达, 上情下达, 彼此沟通, 互相协商, 解决人民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 包括政府与人民的矛盾。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实践证明, 罢工、罢课、示威游行, 甚至暴力对抗, 不仅不能解决间题, 而且往往给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带来更为严重的危机。

第四,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全中国的核心力量, 自然是权威。

他说,有些人说中国需要“ 新权威主义” , 这个“ 新” 字很显眼!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全中国的核心力量, 自然是权威。但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出发, 断言领导的决策只能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 所以党的一条基本路线是群众路线:先向人民群众学习, 总结他们的经验, 然后概括提高为指导工作的方针政策, 这也就是民主以后的集中。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 有什么不对?如果说中国共产党在执行这条基本路线中有缺点和错误, 那是个改正和吸取教训的问题, 而不是树立什么“ 新权威” 的问题。钱学森提出的这个前提,是切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和“四项”基本原则的。

(3)、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钱学森在1989年发表的这篇文章中接着指出,

【实事求是的态度应该是, 在中国现实的基础上, 一步一步地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民主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要抓住本质、核心的东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是人民当家作主, 真正享有各项公民权, 享有管理国家和企事业的权力。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必须着眼于实效, 着眼于调动基层和群众的积极性, 要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 致力于基本制度的完善。(钱学森著;《创建系统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82页——83页)】
这与毛泽东所讲的:

【“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129页)】
与邓小平提出的,“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的目标是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178页)的精神是一致的。与后来中国共产党十五报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精神一致,2007年中国共产党十七报告明确提出了“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3、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思想理论特征

通过阅读钱学森的一系列著作和书信,我们可以得知他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思想中,笔者归纳为关乎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文明根本性质的四个思想理论特征。

(1)、坚持革命

钱学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直坚持社会革命的思想。提出并论述了关于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文化革命和社会革命的思想。

他说,16世纪的文艺复兴引出了现代意义的科学,即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飞跃,即科学革命。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马克思提出的剩余价值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属于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人改造世界的飞跃)是由科学革命引起的。人要改造世界必须先认识世界,而认识世界的学问知识即科学。

钱学森根据马克思所著《资本论》德文原文,把俄语翻译不准确的“社会经济形态”,改为“经济的社会形态”。他指出,从宏观角度看, 这样复杂的社会系统, 其形态, 即社会形态最基本的侧面则有三个, 这就是经济的社会形态, 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是指社会经济制度, 主要是社会生产方式, 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方式, 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关系。政治的社会形态是指社会政治制度, 主要是国家政权的性质、形态, 包括政党制度、管理体制、军事体制、人事制度、法律制度和社会政治关系等。意识的社会形态是指社会思想文化体系, 主要是哲学、宗教、伦理道德观念和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等。社会形态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总称, 是一定历史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钱学森说,

【生产力大发展是由生产技术的提高,而生产技术的提高则是技术革命引起的,而产业革命是由技术革命推动。“系统工程在管理技术和方法上的革命作用,也属于技术革命” 。经济的社会形态的飞跃叫产业革命——物质文明建设;意识的社会形态的飞跃叫文化革命——精神文明建设。政治的社会形态的飞跃叫政治革命——政治文明建设。而“产业革命、政治革命、文化革命都是社会革命。”(《钱学森书信选》上卷,第0150页)】
1992年元旦他写道,

【要大力宣传知识密集型草产及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光辉前途,要看到21世纪!光明的未来!“看到美好的未来了,中国人要通过革命的实践去创造这个未来。这就要研究困难和障碍在何处。”(《钱学森书信选》下卷,第0632页)】
不可讳言,在“改革”的时代,对于“革命”这一词语的回避成为时髦。有人利用马克思恩格斯文章中的段落,不顾前后文,不顾具体语境,寻章摘句,鼓吹机械唯物主义、庸俗生产力论,把革命家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变成了提倡社会发展的自发性和坐等革命形势来临的消极主张。钱学森与“告别”革命者们相反,一直坚持革命的思想。在1994年8月29日他说:

【“我这几天还在想现代中国的社会革命问题。首要的是要站在纵观人类历史的高度。……”(《钱学森书信》,第8卷第351页)】
(2)、坚持共产主义崇高理想

坚持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和崇高理想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归宿。

钱学森说:

【“我想社会主义社会是个过渡阶段,目的是共产主义社会,那才是世界大同的社会高级发展阶段。”(《钱学森书信选》上卷,第0250页)“我们搞学术研究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为了走向共产主义。”(钱学森等著:《论地理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391页) 1986年钱学森写道:“这里边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托夫勒、奈斯比特的两本书是资本主义国家出版的,代表着资本家的思想,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根本不能代表我们的看法。……我们国家对于正确的、科学的东西,是不能否认的,但是我们的社会制度不同,我们不可能得出与托夫勒、奈斯比特同样的结论,不能按照他们的路数来。他们的路数是要让资本主义永远兴盛下去,而我们要走向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观表现。”(钱学森著:《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127、157页)】
1991年8月19日他说:

【“在今日社会主义事业遇到暂时困难之际,我们是否应该再次宣传伟大的共产主义?我看要结合100多年来的事实,加以宣传。” (《钱学森书信》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第6卷第091页)】
1993年钱学森写道:

【“这个世界充满了矛盾和斗争。各种政治制度、各种民族和信仰、各种集团利害的矛盾斗争是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但作为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我们坚信:这一斗争的结果一定是世界大同的共产主义世界社会。”(《钱学森书信选》下卷,第0756页)】
1994年4月25日他说:

【“我想社会主体的更加一体化,社会主客体的更加一体化,也是在扣共产主义的大门。”(《钱学森书信》,第8卷第131页)】
(3)、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1987年5月15日在吴玉章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中,他说:

【中国跟印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区别?一句话,印度是资本主义,我们是社会主义。所以我想我们千万不要忘记我们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这一点是绝对不能忘记的。(钱学森著:《创建系统学》,第20页)】
钱学森还说,

【“社会主义一定要战胜资本主义。我们有这个信心,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钱学森书信选》上卷,第0462页)】
1990年10月钱学森批评说,

【前几年我国对新技术、高技术的开发只宣传什么“风险投资”、什么“硅谷”、什么“科学公园”,结果中国科学院搞“一院两种体制”,高等院校也搞校办公司,弄得人人“创收”,力量分散,不成其社会主义!(《钱学森书信选》上卷,第0545页)】
1992年7月在一封信中对于《率先塑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把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成现代化国际城市》报告,他指出:

【“但有一个问题:深圳是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化国际大城市,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窗口。因此它要展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要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将来要外宾深深体验到深圳与香港不同,而想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问题。”】
短短几行字,竟然就有五个“社会主义”!他提出报告定稿时是否增加这个内容?

1993年2月钱学森说,

【垄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都可以是市场经济,要看国家调控的目的是为谁:垄断资本主义是为大资本家,社会主义是为了人民大众。(《钱学森书信选》下卷,第0742页)】
1993年7月他说:

【“社会主义的企业其最终目的也是初衷,是为了国家全体人民的利益,决不能搞剥削。……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是为人民服务的,没有旧社会的业主、老板,没有剥削。”(《钱学森书信选》下卷,第0791页)】
1995年11月钱学森讲到山水城市的时候,写道:

【“人民的社会主义内涵——要让大家安居乐业;不是少数人快乐,而多数人贫困。……在资本主义国家就不是这样:例如美国大资本家都独居于他们各自的庄园,是‘山水城市’了,而一般人民大众呢?却是另一番景象!所以说透了,山水城市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社会主义的,我们把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了。”】
总而言之,钱学森始终认为,包括政治文明建设在内的各项改革和建设,必须沿着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必须是为了占整个人口99%的人的利益,必须是为了建设一个没有剥削的,人与人平等的社会。即所谓既要民主,又要集中的社会。

 

(4)、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钱学森认为,“没有科学理论就谈不上21世纪的社会主义文明。”(《钱学森书信选》上卷,第220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钱学森始终强调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智慧的源泉,是整个科学技术体系的概括和总结。科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复杂性科学研究更是如此。这既是真理,又是钱学森科学研究工作的切身体会、经验总结,也是他之所以作为世界级的、有重大和深远影响的战略科学家、人民科学家和取得辉煌的科研成果和有重大思想、理论和方法创新的一个根本原因。

钱学森指出: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技术的最高理论,就必须用来指导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一点是革命导师们所多次讲过的。”(钱学森《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1998年12月第1版,第283页)他曾经在一封信中说“您遗漏了最最重要的一点: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钱学森书信》,5,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第4页)】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钱学森在领导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等的研究中,是他始终一贯的要求和反复突出的强调。

在1979年10月他在大力发展系统工程,尽早建立系统科学体系的讲话中说:

【“我的总的想法是:我们搞科学技术应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因此考虑问题一定要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我国的实际出发,不能一味跟外国人走;他们搞不清的,我们应当努力搞清,他们不明确的,我们要讲明确,而且要力求符合大道理”(钱学森《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第272页)】
1987年他对人体科学研究人员说:

【“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要用这个人类智慧的精华来指导我们,千万千万记住这一条。”(钱学森著:《论人以科学与现代科技》第218页)】
在1988年7月11日他说: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文明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是人类经验的最高概括,扔掉它就等于把最锐利的武器扔掉了,这是最蠢不过的事。所以我们一定要坚守我们的信念,用辩证唯物主义来指导我们的人体科学研究。只有这样,才可以认清周围环境,采取对策。”(同上,第252页)】
在1990年6月28日在关于人体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的讲话中,他说:

【“我今天再重复强调,搞人体科学的人,一定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然,我们不仅搞不好人体科学研究,而且还会犯错误。”(同上,第228页) 】
4、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任务、目标和要求

(1)、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任务和目标

钱学森认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三个部分:一是民主建设。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党一贯坚持民主集中制,提倡走群众路线,征求群众意见,在群众的实践和意见基础上,制定国家的方针政策。这种走群众路线的民主建设,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地方。二是社会主义的体制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原来的政体结构就不适应了。当前党和国家正在讨论如何根据“政企分开”的原则,改变中央各部门设置,如何搞好中央和地方的分工,地方各级之间又如何调整结构等等,这都是属于体制建设的问题。三是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

后来,钱学森又加上作为地理科学研究内容的三个文明建设的条件和环境基础,即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共有四个部分内容。

关于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他说:“总的目标是要造成一个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自由又有纪律,又有个人心情舒畅又有统一意志这样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这与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夏季的形势》一文中所讲并后来一再强调的相一致。

【“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第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经受风险。总题目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方法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毛泽东:《一切五七年夏季的形势》,见:《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第一版,第456——457页)】
(2)、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

钱学森一直强调要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建设社会主义,要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社会主义建设要有长远考虑,要用系统论的观点,社会主义三个文明要协调发展。

钱学森在文章中指出,由于社会形态最基本的方面包括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因此,社会的发展,社会文明的建设也有三个方面,这就是经济建设,即物质文明建设;政治建设,即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文化建设,即精神文明建设。

如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三个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钱学森认为,社会形态的三个侧面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 互相适应的, 社会三个文明建设也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其中物质文明建设是基础, 它决定制约着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同时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又对物质文明建设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它既可以起推动作用, 也可以起阻碍、破坏作用, 它们是物质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和决定物质文明建设方向的政治保证。如果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那么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就会顺利、就快。如果不协调发展, 那么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造成巨大损失, 甚至如恩格斯说的“ 会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全部经济完全毁灭” 。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说, 这就是会使整个社会系统从有序走向无序、混乱、崩溃。因此, 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研究社会系统三大文明建设的关系, 研究如何使它们协调发展, 以取得最好的整体效益, 对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就是社会系统工程, 是系统工程中最复杂最难处理的一类技术问题,但近年来在我国的实践中也摸索出一套解决社会系统工程间题的有效方法了。

此外,钱学森说,

【地理科学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就是研究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的环境基础,或者说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客观环境。他说,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三个文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或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要把这个基础条件搞好。不然的话,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是很难做到的,这就是社会主义地理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它的迫切性。(在第三届全国天地生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1989年12月12日,《人民论坛》1992年第10期)】
 

5、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钱学森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

第一,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切实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第二,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和研讨厅体系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总体设计部是民主集中制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唯一正确的途径和方法。

民主集中制现代最好的实现形式,是钱学森为代表的复杂性研究的中国学派所独创的、仅仅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的、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和研讨厅体系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总体设计部。

1986年1月钱学森写道:

【“我们总要把社会主义建设引上严密的、科学的道路,以求有预见性。不能老是‘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钱学森书信选》上卷,第0221页)他在谈到用科学技术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在赞扬马寅初和陈云理论联系实际的时候,指出他们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都没有可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即系统科学、系统工程的方法,当然也没电子计算机这个极为有效的工具。(《创建系统学》,第156——157页)】
1991年钱学森说: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是要构筑这个完全人造的大系统或巨系统。系统科学也将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充实和发展。所以是社会主义中国对人类的贡献。”(《钱学森书信选》上卷,第0587页)】
1992年9月钱学森说,

【现在人们在总结我国40余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后,终于悟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设计部。(《钱学森书信选》下卷,第0677页)】
1992年10月,钱学森说,

【市场经济的世界加上第五次产业革命,那可真是瞬息万变的世界,可谓“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不用总体设计部,不用从定向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能行吗?(《钱学森书信选》下卷,第0708页)】
1993年7月钱学森说:

【“我们对改革要强调宏观整体思维,这是现在最缺的。”(《钱学森书信选》下卷,第0787页)】
1993年10月钱学森说,

【“把大成智慧工程及从定性到定量综合和集成研讨厅体系及社会主义建设总体设计部……这是我们这个小集体的‘命根子’。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目前最最重大的事就是社会主义建设总体设计部。”(《钱学森书信选》下卷,第0825页)】

1996年7月钱学森说:
【“我们对于系统总体设计部的认识源于导弹总体设计部的实践,而那时领导我们工作的是周恩来总理和聂荣臻元帅,他们都强调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的斗争经验,包括大规模集团军的战斗经验。……所以我们的总体设计部是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总体设计部。它实施党的民主集中制。这是我们的特点,也是我们的优越性所在。……所以总体设计部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课题,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钱学森书信选》下卷,第1165页)】
综上所述,作为人民科学家的钱学森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论述,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宪法的基本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提出的。他的这一系列的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在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更有迫切的实践意义。

【巩献田,察网专栏学者,北京大学教授,本文作者授权察网发布。】

2020年4月1日星期三

李书农:「中国农村原来可以就地工业化!」

李书农:「中国农村原来可以就地工业化!」
这位学者把毛主席最为超前的农业思路讲活了!
2020-03-31
 

     “人民公社”是人类社会之农业发展最为超前而伟大的举措!毛主席说“人民公社就是好!”并提出:人民公社要农工商全面发展。实质上,毛主席在看待中国农业发展时,其思想比我们看得更远!上个世纪如果一直按照毛主席的路线走下去,中国农村完全可以就地工业化,且中国的综合国力一定会更强!

 
确实,那时候每一个公社和大队,都有加工厂和大型拖拉机站等等,手扶拖拉机在文革制造出来后,每一个生产队有一辆手扶拖拉机,能耕地、能翻地、能插秧、能播种、能搞运输,能帮助发电、能帮助抽水……这一位学者将毛泽东时代的人民公社发展思路、农业集体化、工业化的真相讲透讲活了↓
 
 
怪不得80年代包产到户,导致农村经济开始下滑,但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发展极快,原来是人民公社花了二十年多年打下的工业化基础!还是主席懂经济啊,先架骨头,后长肉,逐步跨入现代工业化和科技化!毛主席太超前了,以至于他的同志们跟不上趟!

毛泽东主席1958年抵制和多次反复地批评浮夸风

毛泽东主席1958年抵制和多次反复地批评浮夸风
2020-04-01
 



        1958年,毛主席退居二线,当时一些干部刮起一股“浮夸风”,毛泽东对“大跃进”中发生的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及其高指标、浮夸风、瞎指挥和命令主义曾经作过多次反复地批评和抵制。例如:

 
1)在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说:现在有股风,是十级台风,不要公开去挡,要在内部讲清楚,把空气压缩一下,要去掉虚报、浮夸,不要争名,而要务实,有些高指标没有措施,那就不好。总之,要有具体措施,要务实。务虚也要,革命的浪漫主义是好的,但没有措施不好。我很担心,在这种热潮下,可能被冲昏头脑,提出一些办不到的口号。他提出要把过高的指标压缩一下,计划指标要切实可靠,要留有余地。
 
2)1958年4月,毛泽东在汉口会议上讲,今后《人民日报》不要轻易宣传什么化了。有些地方稀稀拉拉地种了几棵树就算绿化了,这怎么行。除“四害”不要轻易宣布“四无”,将来变成“四有”城市怎么办?做事要留有余地,宣传要留有余地。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有真有假,没有假的不可能,要打折扣。他提出宣传工作要务实:一要深入,二要细致,三要踏实,不要光宣传指标。
 
3)1958年8月13日,毛泽东去天津新立村参观稻田时,对有的领导干部汇报亩产10万斤,摇头撇嘴,表示不相信。他说:“不可能的事。”“你没有种过地。这不是放卫星,这是放大炮。”有的干部为了证明亩产10万斤,让小孩往水稻上站,他摇头说:“娃娃,不要上去。站得越高,跌得越重哩。”又说:“吹牛,靠不住。我是种过地的。亩产10万斤,堆也堆不起来么!”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讲,有一块实验田亩产上万斤。毛泽东摇头说:“我不信”。王说,这是农村工作部长亲自来验收的。毛泽东还是摇头说:“靠不住,谁验收也靠不住。除非派军队站岗放哨,单收单打,看住人不往里搀假才能算数。”外国朋友问毛泽东,亩产万斤粮和菜的奇迹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他置之以笑说:“不要相信这些骗人的数字。”当时省一级的领导都辨别不出虚假,当着毛泽东的面随着下面虚报产量的不止王任重一个人,可见浮夸风有多么严重。
 
4)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毛泽东批评徐水县把猪集中起来,让参观的人看的做法。他提出要实事求是,不要谎报,不要浮夸。为此,他在12月召开的武昌会议上讲:世界上的事,没有一项没有假,有真必有假,没有假的比较哪有真的。现在问题的严重不仅在于下面作假,而且在我们相信,中央、省、地委的领导相信就危险了,要有清醒的头脑,对于下面报上来的成绩要打折扣,三七开,打三分假,七分真,可以不可以,至少有一成假,有的甚至百分之百假。当时有人估计1958年全国粮食产量有九千亿斤,毛泽东讲,最多七千四百亿斤,把一千六百亿斤当作谎报,比较妥当。他提出,在八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中,要把做假这个问题单写一条,不要同工作方法写在一起,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5)1959年4月29日,为了纠正农村工作中的高指标、浮夸风、瞎指挥和命令主义,毛泽东给全国省、地、县、公社、大队和小队的干部发了一封信(《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党内通信》),提出要讲真话的问题。他说:“要讲真话。包产能包多少,就讲能包多少,不讲经过努力实在做不到而又勉强讲做得到的假话。收获多少,就讲多少,不可讲不合实际的假话。对各项增产措施,对实行八字宪法,每项都不要讲假话。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应当说,有许多假话是上面压出来的。上面‘一吹二压三许愿’,使下面很难办。因此干劲一定要有,假话一定不可讲。”信的最后写到:“同现在流行的一些高调比起来,我在这里讲的是低调。意在真正调动积极性,达到增产的目的。如果事实不是我讲的那样低,而达到了较高的目的,我变为保守主义者,那就谢天谢地,不胜光荣之至。”
 
这些讲话或书信讲的都是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及其高指标、浮夸风、瞎指挥和命令主义的。看来,虚假是很难根除的,必须时时提醒要实事求是。
 
上级领导往往听不到真情况,看不到真情况,有时也为之苦恼,下乡被“安排”是普遍存在的,各级官员一致对上,上级如何领导得了。整治虚假,恢复实事求是作风,必须有毛泽东的魄力,严格治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