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9日星期日

毛主席紀念堂

毛主席紀念堂



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占地面积5.72公顷,总建筑面积33867平方米,始建于1976年11月,1977年9月9日举行落成典礼并对外开放。其主体建筑呈正方形,南北正面镶嵌着镌刻“毛主席纪念堂”六个金色大字的汉白玉匾额,44根方形花岗岩石柱环抱外廊,雄伟挺拔,庄严肃穆,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毛主席纪念堂是党和国家的最高纪念堂,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堂内一层有北大厅、瞻仰厅、南大厅。二层有毛泽东主席、周恩来總理、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革命业绩纪念室和电影厅。这些厅室是人们举行纪念活动,瞻仰缅怀、参观学习领袖丰功伟绩、光辉思想和崇高风范的重要场所。

40多年来,党中央曾在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典礼,毛泽东同志诞辰90周年、100周年、110周年、120周年纪念日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这里隆重举行纪念活动。

自1977年开放至今,累计接待2.3亿多人次瞻仰群众,18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

毛主席纪念堂一层开放的厅室:北大厅是瞻仰参观入口和举行纪念仪式的地方。大厅正中安放着汉白玉毛泽东同志坐像,展现领袖亲切慈祥、栩栩如生的形象。背景是一幅气势磅礴的巨幅绒绣壁画《祖国大地》,展现伟大祖国锦绣壮美的河山。

瞻仰厅居中,是瞻仰毛泽东同志遗容的地方。毛泽东同志身着灰色中山装,覆盖中国共产党党旗,安卧在晶莹剔透的水晶棺里。水晶棺的黑色花岗岩基座四周,分别镶嵌着党徽、国徽、军徽。南大厅为瞻仰参观出口大厅。北侧汉白玉墙面镌刻着鎏金的毛泽东同志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手迹,抒发了中国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反对霸权主义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气概。

毛主席纪念堂二层开放的厅室:毛泽东主席、周恩来總理、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革命业绩纪念室,是展示这六位领袖伟大革命历程,学习缅怀他们丰功伟绩、光辉思想和崇高风范的场所。纪念室的陈列,通过大量翔实的照片、文献、实物,浓缩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画卷,反映了六位领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的光辉业绩。

毛主席纪念堂,“坐南朝北”有什么特殊寓意?

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始末,“坐南朝北”有什么特殊寓意?

作者:孟昭庚
党史博采
2023-09-09



1976年9月9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溘然长逝,全国人民陷入悲痛之中。
应全国各族人民的要求,1976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作出“关于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决定”:(一)在首都北京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二)在纪念堂建成以后,即将安放毛泽东主席遗体的水晶棺移入堂内,让广大人民群众瞻仰遗容。


然而,纪念堂的位置应选在何处呢?
根据中央指示,由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江苏、陕西、辽宁、黑龙江等8省市选派最优秀的建筑师、美术工作者、工人技师汇聚北京,组成选址设计工作组,由国家一机部副部长孙友余和北京市建委主任赵鹏飞挂帅,领导这项神圣的工作。

选址设计组的成员首先想到,毛主席南征北战,辛苦操劳一生,现在应该在风景优美的地方,让他老人家安卧永息。基于此便设计出“水上日出”的方案:浩浩碧波,霞光绚丽,一轮红日,跃出水面,光焰万丈。

于是选址设计组成员开始四处奔走,寻找合适的水域。中南海、昆明湖……走了一水又一水,不知为什么,他们总觉得“水上日出”的方案不能表达人民的心意。

设计组的成员很快又提出“山顶红星”的方案:毛主席卧在苍松翠柏、山花烂漫的白云深处,夜晚,高高的天际,一颗永不陨落的明星熠熠闪光,照耀我们今后的征程。

于是设计组的成员又去攀山。香山、景山、玉泉山,走了一山又一山,不知为什么,他们又总觉得“山顶红星”的方案也不够理想。设计组的成员认为,毛主席的伟大身躯,江河湖海容不下,三山五岳载不起,只有安卧在人民群众之中,才是最合适的。

在研究选址问题上,也曾有人提出在故宫午门前面,把午门拆掉,也有人主张在瀛台。但瀛台在中南海,中南海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的地方,在办公之地选址造纪念堂,显然不合适。

选址设计组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征求意见等方式,请各界、各阶层人士提意见、提建议,最后基本形成一致意见,将毛主席纪念堂建在天安门广场。这一意见上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表示同意,当即便作出了“毛主席纪念堂建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南”的决定。地点选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侧,但具体位置又该定在哪里?当时方案有三:

一、纪念堂紧靠纪念碑。但这样设计,会使两个不同内容的纪念物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失去各自独立的政治含义。

二、纪念堂位置偏南。建议拆除正阳门,将纪念堂建在正阳门的位置上,意图是使纪念堂和天安门处于南北对称的位置,纪念堂恰似一座天平的支点。但这样布局,纪念堂受南面交通的干扰大。

三、纪念堂紧靠正阳门。但这样,由于正阳门城楼高达42米,会有压倒纪念堂的感觉。
最后,中央决定在不拆除正阳门的前提下,将纪念堂放在纪念碑与正阳门的正中,等距各200米,也就是原中华门的位置。



在纪念堂的高度确定上,是经过严格的视线分析确定的。规划设计人员首先考虑到,站在天安门下、金水桥畔正视纪念堂时,避免纪念堂正面重叠着一个正阳门城楼大屋顶的剪影,这就要求纪念堂高度要恰如其分,既能遮挡住正阳门屋顶,又不能过高,否则又会压倒纪念碑。

关于纪念堂的建筑形式,当初设计时绝大部分成员认为,只有宏大的建筑才能体现毛主席的伟大和崇高,所以设计都偏大。只有南京工学院杨廷宝教授提出的方案是50米见方的建筑。杨廷宝的方案给人以很大的启示。这种正方形的建筑,平面布局平整,造型简洁。建筑形式是对称而立,由于它是在广场中轴线上,中轴线是对称的中心。对称建筑,给人以稳重平衡的感觉,产生和谐统一的美学效应,具有强烈的中心感和庄严肃穆的艺术效果。同时还方便瞻仰群众,路线通畅简捷。最后,由纪念堂工程设计小组领导成员沈勃集中了众人意见后,在杨廷宝方案的基础上勾画出纪念堂实施方案草图。


1976年11月9日,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现场指挥部成立,时任北京市建委副主任的李瑞环担任指挥部党委书记兼总指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受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委托,自始至终负责纪念堂建设的领导工作。

1976年11月23日下午5时,北京建筑艺术雕塑厂雕刻老工人顾士元接受了毛主席纪念堂建设指挥部交给他为纪念堂的奠基石雕刻“奠基”二字的任务。上级对其言明,时间紧迫,明日就用。

顾士元是个对毛主席有着很深感情的老工人,已有30多年的雕刻经验,技艺精湛,雕刻艺术全厂首屈一指,此任非他莫属。听说是为毛主席纪念堂奠基雕刻基石,顾士元觉得很光荣。待奠基石拉到车间后,他便开始精雕起来。整整一夜,顾士元俯身在那块光洁的花岗岩上,第二天黎明,终于刻就“奠基”两个大字和附带的12个小字。

1976年11月24日下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奠基典礼在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工地隆重举行。工地上竖立着毛主席的巨幅彩色画像,画像正对面矗立着84米长的巨型横标,上面用醒目大字写着“热烈拥护中央关于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奠基!”

大型的推土机、打桩机、载重汽车、吊车和电铲等施工机械,整齐地排列在各个施工点上。

参加奠基仪式的首都工人、农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各界代表,以及参加施工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共8000多人。

下午4点30分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吴德宣布奠基仪式开始,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华国锋发表了讲话。

奠基仪式刚刚结束,一支精神抖擞的建筑工人队伍,迈着雄健的步伐来到天安门城楼前。

这支队伍是赶来参加毛主席纪念堂建筑工程的北京市第四市政工程公司第六施工队,他们代表所有参加施工建设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向毛主席宣誓之后,立即投入紧张的施工中。

从这一天、这一刻开始,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正阳门之间,便出现了一个如火如荼、昼夜不停、紧张繁忙的施工工地。

1977年5月4日,仅仅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毛主席纪念堂便以高质量的规格正式竣工。在毛主席逝世一周年前夕,纪念堂内外装修、设备安装、室内布置也全部就绪。

1977年8月18日,水晶棺移入纪念堂。8月20日,毛主席遗体进入纪念堂。

毛主席纪念堂底部长宽各105.5米,总高33.6米,总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成后的毛主席纪念堂,正好位于天安门广场中轴线上。这座正方形二层的宏伟建筑,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高度相当,色彩相近,风格协调,互相对应,形成一个统一的建筑群。

纪念堂正门朝北,打破了我国重要建筑物一般都朝南的习惯。在当初设计时,有人提出,正门朝北,如果天安门广场进行群众集会时,群众面向天安门,背对纪念堂,会使人心里不安。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设计组领导成员之一的赵鹏飞提出一个想法,把纪念堂庭院东西两侧向里收缩,使两侧广场面积扩大,一旦举行群众大会,在纪念堂东西和南北方向都有群众环绕,这样就形成了毛主席在群众中,背向问题解决了,也就不会产生心里不安的问题。

现在,纪念堂与纪念碑面向一致,与天安门城楼遥相对应,更加突出天安门广场的中心位置。纪念堂庭院四周,是新辟的广场,当天安门前隆重集会,毛主席纪念堂将为一片人海所环抱。


进入纪念堂庭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华国锋亲笔题写的六个大字:“毛主席纪念堂”。纪念堂的两侧台阶共高4米。纪念堂的地面以上共分两层。首层主要由北大厅、瞻仰厅、南大厅和四个大小不同的休息厅组成。

北大厅是举行纪念毛主席活动的场所。110盏葵花灯把大厅照耀得无比辉煌。厅内有四根奶油红大理石方柱,柱顶上镶嵌着美丽的和田白玉石。地面用杭州名产杭灰大理石铺成,上面铺着红色绒毯。大厅正中,安放着3米多高的汉白玉雕塑的毛主席坐像。毛主席安详地坐在沙发上,栩栩如生、面带笑容、亲切慈祥,好像在同人们亲切交谈。
这尊汉白玉毛主席坐像,是由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雕塑工作者和北京市建筑艺术雕塑工厂的工人精心创作、精心雕刻的。主创人员有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叶毓山,北京画院雕塑家张松鹤,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雕塑家孙家彬,北京市建筑艺术雕塑厂雕塑家白澜生、刘润方,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家王克庆、曹春生等。

雕塑工作者在接到任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创作了毛主席雕像设计稿100多件。其中,有表现毛主席站立的、有穿军大衣挥手指方向的、有坐着的。坐像设计稿中,也有各式各样的坐像,有双腿平放的、有坐沙发的、有坐硬木椅的、也有坐在海边大石头上的,还有坐在大梅花树根上的。

在第一轮的审稿中,否定了所有站像,无论是穿中山装、穿大衣的、站立的、行进中的等等。因为毛主席纪念堂这一特定的环境,安放站立的毛主席雕像,将会出现与建筑和室内空间不协调的局面,与人们的心理愿望要求也不协调。如果是一尊站立的或挥手指方向的雕像,那在广场当然是非常合适的。而在这个特定的地方,人们的情思是敬仰、崇拜、怀念、追思。在几十件坐像稿中,著名雕塑家叶毓山先生设计的作品引起了专家和众多的雕塑工作者的注意和重视。叶毓山先生的初稿设计是:毛主席坐在沙发上,左腿跷在右腿上,形神兼备地表现出毛主席作为人民领袖那种亲切、慈祥、潇洒、自然的神态。当然,也有的雕塑工作者认为,毛主席跷腿坐在沙发上,太随便,人们来纪念堂瞻仰他,他却跷腿而坐,会给人造成毛主席太不谦逊的感觉。

经过几轮评选、审议,最后审定通过了叶毓山先生设计的跷腿坐沙发的方案。中央领导在看了小样之后,给雕像设计组带来话:这件坐姿的方案“好就好在表现了毛主席的常态,主席平时最喜欢这样坐在沙发上与人亲切交谈”。坐下来跷一条腿也是我们中国人一般的习惯。

为了精确地按照毛主席坐像的石膏模型雕刻出3米多高的汉白玉坐像,需要用40多立方米的汉白玉石料,经过一锤一錾才能打出外形。

汉白玉石料来自北京房山县西南部山区。
1976年11月20日,中共房山县委接到了为毛主席纪念堂开采1500立方米汉白玉的光荣任务。于是,县委组成了开采汉白玉的指挥部,并立即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采石战役。
过去,房山县的汉白玉一年最高的开采量是2000立方米,现在要求在4个月内完成1500立方米的任务,而大量的汉白玉又都储藏在30米以下的岩层中。时间紧,任务重,这是不言而喻的。

在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广大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石矿职工、机关干部日夜奋战,克服重重困难,开挖土方48000立方米,开石方4600立方米,终于遵期完成开采1500立方米汉白玉的任务。

汉白玉运到天安门广场工地,雕刻工人便进入了精雕细刻阶段。为了使毛主席的光辉形象神形兼备,刻画出毛主席的崇高精神风貌和伟大气质,石工们用手中的锤和錾,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敬献了出来。1977年8月10日,毛主席坐像雕刻完毕。


毛主席坐像背后,衬着一幅气魄宏大的壮丽绒绣——《祖国大地》,是毛主席纪念堂里的珍品之一。这幅巨大的描绘祖国山河的绒绣,长24米,高7米,总面积170多平方米,重达310公斤,画面雄伟壮观,表现出东方欲晓的祖国大地,晨曦微露,烟雾袅袅,近处山峦起伏,飞泉流泻,横亘其中的两条江河,千回百转,东归大海,远处弧形地平线的尽头,雪山海面,依稀可辨。整个画面以其雄浑明快的艺术风格,使人心潮澎湃,胸襟开阔,浮想联翩,深感毛主席的光辉形象将同辽阔的祖国大地一样千古永存,万世不朽。
图片



这幅有着巨大感染力的绒绣作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作品创作组的主要成员有著名画家黄永玉和时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教师袁运甫、中央民族学院教师刘秉江、北京市工艺美术服务部美术工作者李传瓒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美术工作者秦龙等人。

在创作组接受为毛主席纪念堂北大厅绘制巨幅油画的任务时,在他们的脑海里不约而同地闪现出毛主席的诗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正是毛主席领导亿万人民在祖国大地上定乾坤、主沉浮!于是,他们把《祖国大地》的构思绘成草图,交付审查,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创作组的人员,经过三个月的日夜奋战,终于创作出《祖国大地》的油画。这幅油画当即被送到山东烟台绒绣厂。

山东烟台绒绣厂,经过一系列的周密的组织和准备之后,举行了隆重的《祖国大地》绒绣画开工仪式。被严格挑选出来的担任绣作任务的43位女工,等距离地一字排开,她们眼看彩色画稿,飞针走线,把对毛主席的无限深情绣进壮丽画面。绣工们发挥了绒绣的特长,一针一线,精心研究,精心绘制,进行了绒绣再创作。过去这个厂的产品,最多的不过300多种颜色,而绣制《祖国大地》却用了1200多种颜色,还第一次使用了金线和彩色丝线,使画面的受光部分更加灿烂辉煌。43名女绣工,43双巧手,协同一致,进度一致,用500多斤绒线,经过68个日日夜夜,终于圆满地完成了这幅巨大的作品,并亲自护送到北京,把它装镶在毛主席纪念堂的厅壁上。

穿过北大厅两侧的金丝楠木雕花大门,便进入瞻仰厅,正面墙壁的白色大理石上镶嵌着金光灿灿的大字:“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永垂不朽。”厅中央是嵌着金色国徽、党徽、军徽和题着1893年—1976年的黑色花岗石棺座,周围是盛开的鲜花,棺座上安放着晶莹透明的水晶棺,毛主席的遗体安放在水晶棺内。他穿着灰色的中山装,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遗容像生前一样安详。
步出瞻仰厅,再往前走便来到南大厅。这个厅的天花板上是15盏顶灯组成的三组葵花灯,地面铺有朱红色地毯。北面汉白玉墙上刻着毛泽东手迹《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纪念堂南北大门的两侧,各有两座巨大的人物群雕。

北大门的群雕题为“丰功伟绩”,在两面刻有毛泽东浮雕像的大旗下,塑造了36个人物群像。

北大门东面一座人物群雕,表现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座群雕由四组人物群像组成。



第一组人物群像,反映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其中有手持大刀的暴动队员,有紧握梭镖的女赤卫队员,也有屹立在井冈山五大哨口的红军战士,还有高举革命火炬的安源矿工,以及两个跟随毛主席长征的红军战士。

第二组人物群像,反映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其中有扎着羊肚白毛巾的民兵,有杀敌的女游击队员,有活跃在青纱帐里的敌后武工队队员,也有手执短枪的八路军指挥员。

第三组人物群像,反映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这里有支前民工正在运送弹药,有冲锋枪手正在射杀敌人,有爆破手抱着炸药包扑向敌堡,有司号员吹起进军的号角,也有指挥员振臂高呼的形象。

第四组人物群像,是高举毛泽东伟大旗帜的工农兵形象,象征着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为这些浮雕而创作的大型画幅,都是以表现革命圣地为题材的。

63岁的老画家魏紫熙曾在1975年冬到井冈山深入生活。他以险峻的黄洋界为近景,把气势磅礴的罗霄山脉拉近,满山松柏,用一片朱砂染红,展现出红色摇篮井冈山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魏紫熙画的是秋天的井冈山,而大画家李可染画的则是春天的井冈山。李可染时年古稀,又有脚病,接受了为纪念堂作画的任务后,为了能亲身到革命圣地井冈山,他到医院做手术,截掉了三个左脚趾,两个右脚趾。他到井冈山时正值雨季,山高路滑,但他在同行同志的帮助下,三次登上黄洋界、朱砂冲。

65岁的著名画家关山月,曾两次去井冈山。这次,为给纪念堂作画,他又一次到井冈山、韶山、遵义、延安等地方进行实地调查,搜集创作素材,登高峰毫不畏惧。

北大门西面的一座人物群雕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毛主席领导下,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这座群雕也分四组人物群像。

第一组描写亿万翻身农民响应毛主席号召,走农业合作化道路。其他三组人物,有肩扛扁担、英姿飒爽“铁姑娘”的形象,有手握刹把的大庆油田工人和手捧石油样品前来报喜的女采油工的形象,站在她们身后的是钢铁工人。

南大门的群雕题为“继承遗志”。
南大门西侧的一座,有陆、海、空三军战士和保卫祖国边疆的各民族民兵的塑像。在他们后面,是一个踏上征途,回首瞻仰纪念堂的少数民族宣传员,他的后面还塑造了一个革命老干部和一个青少年的形象。

南大门东侧的人物群雕,表现了各族人民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主题。

这四座人物群雕,是来自全国各地100多位优秀的雕塑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两组群雕的位置和排列方向上,运用了我国传统的“八字门”建筑形式,采用对称八字形平面。雕像高8.7米。

四座人物浮雕,历经7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才告完工。


1977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一周年纪念日,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典礼在纪念堂北大厅隆重举行。

大会由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主持。下午3时,叶剑英宣布大会开始,全体肃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东方红》。



在肃穆的气氛中,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缓步走到纪念堂北大厅毛主席坐像前敬献花圈。中共中央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全国政协也都献了花圈。
毛泽东主席的亲属也献了花圈。

献花圈以后,全场肃立默哀,沉痛哀悼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

接着,华国锋发表讲话。
大会在高昂的《国际歌》声中结束后,与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步入瞻仰大厅,瞻仰毛泽东主席遗容,向毛泽东主席的遗体鞠躬致敬。这是毛主席纪念堂落成之后第一批瞻仰者。


随后,参加大会的各方面负责人和首都群众代表列队走进瞻仰大厅,瞻仰毛主席遗容。

《东方红》是人民心窝窝里飞出的歌

《东方红》是人民心窝窝里飞出的歌
作者:刘振起
昆仑策研究院
2023-10-29



对于所谓的《新东方红》,有网友让我谈点看法。为此,我先提出特别建议,请大家挤时间读读昆仑策10月12日发表的政说心语的文章《从歌曲‘新东方红’引发对修改红歌现象的一点思考》(以下简称《思考》)。这篇文章,我认为是讲得很好的。现结合这篇文章,我谈几个观点,供广大红友朋友讨论。



《思考》讲,“《新东方红》在这个国庆期间引起所有正义人士的猛烈抨击。这是所有正义人士再次觉醒的表现。”

那么,为什么它会遭到亿万人民的抨击呢?又为什么说这是所有正义人士的再次觉醒呢? 


一、作者是别有用心的。正如《思考》说的,就是以“新”的名义,来篡改经典歌曲《东方红》。这个定性是有道理的。

《东方红》是一部经典,是一段伟大历史的见证。这一伟大历史,就是毛主席领导人民翻身解放,使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当牛做马的广大劳苦大众,变成了新社会当家作主的有尊严的主人。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广大的劳苦大众来说,就如同暗无天日重新见到了太阳。这种天地变化的心情,或许在我们后辈是难以体会的。不然,就不会有新疆的库尔班大叔,几次三番执意骑着毛驴也要去北京看毛主席。因此说,《东方红》她承载着中国劳苦大众翻身解放的伟大历史,表达了中国劳苦大众翻身解放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深情。《东方红》从李有源唱出那天起,就成了歌唱毛主席的代名词,毛主席就是人民群众心中的红太阳。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在世界,只要一唱东方红,谁都知道是在唱毛主席。

那么,人人都知道,唱东方红就是唱毛主席。既然知道,为什么非要编造一个所谓的《新东方红》呢?这就是别有用心啦。那么,它想干什么呢?就是企图以一个“新”字,达到替代“旧”的目的,达到弱化毛主席的目的。如果你认为这是过度解读的话,你再联系那句“改革开放冰雪融”,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二、目的是否定那个时代。这首歌,受到广大网友强烈质疑批判的另一点,就是那句“改革开放冰雪融”。对此,《思考》认为,它“实际是采用了一半红一半黑的扬高抑低的手段,明显是对新中国历史的割裂,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在否定毛主席、否定毛泽东思想、否定改革前的成就。”这个看法是一针见血的。

毛主席时代,是火红的时代,是激情燃烧的时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时代,是全国人民以国为家、无私奉献的时代,是亿万人民群众在一穷二白废墟上创造世间奇迹的时代,是全党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工业文明、农业文明、国防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辉煌时代。而这样的一个伟大时代,竟被作者说成了冰雪。在他的眼里,这或许就是冰雪,因为那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强大政权面前是瑟瑟发抖的。

为什么要这样地割裂历史、亵渎历史呢?伟人曾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这就是改开以来国内外反动势力一直努力做的工作。他们在文艺宣传的意识形态领域里,否定毛主席、否定毛泽东思想、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毛主席时代的伟大成绩,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颠覆中国共产党的政权,最终就是要整垮中国。不要认为这是危言耸听,前苏联就是前车之鉴。


三、警惕惯用的伎俩换“马甲”。《思考》一文,把这次对“新东方红”的抨击,评说为“是所有正义人士再次觉醒的表现”。这样的一个说法,是点明了一个前后的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股篡改红歌的逆流,这股逆流明目张胆的是删掉毛主席、毛泽东、毛泽东思想。这种明目张胆的行为,进入新时代已经没有了市场!所以,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一些反毛反党反社会主义恨国的反动势力,采取了更加隐秘的手法换“马甲”。因此,这个歌再次被翻出,立马引起广大网友的抨击,就正是再次的觉醒。广大的人民群众,已经看透了他们的鬼把戏,所以坚定地起来捍卫自己的精神家园。这就是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撼动的力量。

在这里,我转摘《思考》列出的部分被篡改的红歌,以明我们的眼睛。
《赞歌》,删除了“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改成了“歌声飞出我的胸膛”。

《金瓶似的小山》,把“北京城里的毛主席”,改成“东方升起金太阳” 。

《为伟大祖国站岗》,把“毛主席就在我身旁”改成“五星红旗就在我身旁” 。

《红太阳照边疆》,把“毛主席领导我们向前方”改成“共产党领导我们向前方”。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不仅将毛泽东三个字去掉了,连“挖断了苦根翻了身”也给挖掉了。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把戏词特别去掉“毛主席”三个字。


还有,
《挑担茶叶上北京》,把“你要问我是哪一个哟,毛主席的故乡人哟。”改为“你要问我是哪一个哟,芙蓉国里种茶人哟。”

《远飞的大雁》,把“捎封信儿到北京,翻身的农奴想念恩人毛主席”,改为“捎封信儿到家乡,远方的儿女想念慈祥的母亲”。

《阿瓦人民唱新歌》,把“毛主席光辉照边疆”,改为“共产党光辉照边疆”。

《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阳》,把“歌唱自己的新生活,歌唱共产党。毛主席啊共产党,哺育我们成长。”改为“赞美自己的新生活,红旗把歌唱,祖国的天地多宽广,抚育我们成长。”

《我爱祖国的蓝天》,把“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人民空军勇往直前”,改为“美丽的长虹搭起彩门,迎接着战鹰胜利凯旋。”

如果我们把《新东方红》与篡改红歌联系起来看,你自然会想到,他们为什么要改红歌,为什么不改其他歌?改红歌,为什么非要删掉毛主席、毛泽东、毛泽东思想?这显然是怀有罪恶目的的!这种明目张胆的篡改,进入新时代,他们不敢了,所以就换了马甲,用移花接木的手段包藏祸心。


四、东方红只属于毛主席,那是人民心窝窝里飞出的歌。毛主席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伟大作用是任何人都不可置疑的。他是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来无人比及的真正的人民领袖。是毛主席才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都知道,1949年前的中国,被八国联军侵略,任由东西方列强掠夺和欺凌,外国在中国的租界地、巡捕房到处都是,被称为“东亚病夫”,“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中国已落后西方国家两百多年。1949年前的中国,中国人活得十分艰难。外有列强欺凌,内有官僚、军阀、资本家、大地主、洋买办、奴才走狗的层层剥削。没有毛主席,中国人至今还在做牛做马;没有毛主席,中国人永远不知道解放是啥滋味;没有毛主席,中国人民在美帝国主义面前永远挺不直腰杆;没有毛主席,中国劳苦大众永远不知道什么是当家做主。这就是人民大众为什么从心窝窝里飞出《东方红》:

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

他为人民谋幸福,

他是人民大救星。


“毛主席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地位不是谁想否定就否定得了的”。我说过,谁想挑战毛主席,谁就将落个身败名裂。毛主席逝世后,有人企图用权力达到否定毛主席的罪恶目的,而最后自己却成为令广大人民所不齿的小丑,被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现在的世界不太平,国内外的阶级敌人时刻窥视着中国的人民政权,他们不乏变着各种花招向我们进攻,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坚决斗争,敢于胜利。

2023年10月28日星期六

感人至深!毛泽东主席与安徽三位全国女劳模的故事

感人至深!毛泽东主席与安徽三位全国女劳模的故事
昆仑策研究院
2023-10-28
以下文章来源于党史博采
作者孙戎


   【1951年10月3日毛主席亲切接见“渡江战役小英雄”马毛姐】


在共和国的光辉历史上,各条战线涌现出无数劳动模范。其中,来自安徽的三位全国女劳模马毛姐、龙冬花、李秀英,都曾受到过毛主席的多次亲切接见与关怀鼓励。今年是毛主席诞辰130周年,我们特意撷取伟大领袖与安徽女劳模之间的生动片段,一起回顾那感人至深的温暖故事。

马毛姐:毛泽东主席曾亲自为她取名,并赠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在合肥市蜀山区西园街道美虹社区,住着一位行事低调、出行需坐轮椅的慈祥老人。她就是大名鼎鼎的渡江英雄、七一勋章获得者——马毛姐。



1935年9月,马毛姐出生在无为县(今无为市)马家坝村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她的母亲生养了13个孩子,但只有8个活了下来。马毛姐排行老三,所以,家里人和乡亲们都习惯地喊她“马三姐”。

1949年2月,20多万名解放军战士驻扎在无为的大小村落里,做着渡江的有关准备。当地群众挑米担柴、修路挖沟、征集船只,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支前事项。当时,“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响彻云天。小小年纪的马毛姐怀着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朴素情感,嚷着“我要送解放军过江,到南京去抓蒋介石!”也跟着哥哥到动员会场,勇敢地报名参加渡江突击队。

因为国民党军队逃往江南时,把大部分木船都拖到了江南,所以无为百姓家只有少部分船只隐蔽在港汊里,或者把船凿沉到河底、塘里,才未被国民党军拖走。为了帮解放军筹集到足够运送官兵的船只,马毛姐不仅自己和哥哥报了名,还帮着解放军和区乡工作队挨家挨户地说服村民把那些沉在水里的船只捞出来,帮忙运送解放军。

4月20日夜,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千里长江线上兵分三路准备强渡,上万名船工严阵以待,踊跃参与划船运送战士的任务。年仅14岁的马毛姐因岁数太小,解放军首长未同意她随队划船。她竟倔强地藏进了岸边的芦苇丛,趁着强渡开始、船刚离岸的瞬间,撑起长篙跳跃上自家的小船。马毛姐跟随哥哥划着船与其他3只船组成渡江突击队,载着30多名解放军战士向长江南岸进发。哥哥扯帆,妹妹掌舵。船至江中心,敌人的炮弹突然袭来,打沉了旁边的小船,也击中了马毛姐的右臂。在这个生死时刻,马毛姐高声叫道:“哥,快冲过去,不然我们也会被炸沉的!”负伤与疼痛并没有吓倒这个泼辣的小姑娘,她从破衣服上撕下几条布,简单包扎一下伤口,便咬牙继续奋力撑船。终于,同哥哥一起将第一批突击队员安全送到了对岸。

在距离解放军登岸点不远处,敌人建有一座坚固的碉堡,大量子弹从那里射出。正当战士们试图炸毁碉堡却苦于无法靠近时,马毛姐又主动站出来说:“我可以带你们去!” 因为马毛姐和哥哥曾经被敌人抓到南岸修筑工事,所以对敌军工事及周边地形比较熟悉。于是,她冒着枪林弹雨,灵活地带领战士们顺利到达碉堡附近,帮助突击队员成功炸毁碉堡。那一夜,马毛姐横渡长江6趟,把3批解放军运到了江对岸,返回途中,还救起多名落水战士。

渡江战役结束后,无为县召开庆功大会,马毛姐被授予渡江战役“一等功臣”“支前模范”荣誉称号。会后马毛姐头戴大红花,骑着枣红马在县城转了一圈,老百姓都知道马毛姐成了大英雄。她的这段经历后来又被写进剧本中,电影《渡江侦察记》中的那位妇女主任形象就是以马毛姐为原型的。

1951年,马毛姐受毛主席的邀请,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10月3日晚上,中央领导同志和各地观礼代表一起看戏,马毛姐做梦也未想到自己竟坐在毛主席和周恩来總理中间。开演前,周恩来指着马毛姐,低声向毛主席介绍说:“主席,她就是您邀请来的渡江小英雄。”毛主席亲切地拉着马毛姐的手,问她叫什么名字。这一问可把马毛姐问住了,她结结巴巴地说:“我姓马,因为在家排行老三,别人就叫我‘三姐’……”在场的陈毅幽默地说:“原来你还是一位无名英雄呢!”

第二天,毛主席邀请马毛姐到位于中南海的家中做客。吃饭时,毛主席问她:“我想给你起个名字,你姓马,我姓毛,就叫你马毛姐吧,同意吗?”马毛姐听后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地点头,并给毛主席鞠了一躬。她清晰地记得当年颁发渡江战役“一等功臣”奖状时,当时部队同志见她还没有正式的名字,又是个小姑娘,便临时在她姓名处填上“马小姐”。现在好啦!从此“马三姐、马小姐”有了正式的名字“马毛姐”。

那天饭后,毛主席还带着马毛姐和李敏、李讷在中南海散步。途中,他对马毛姐说,你一定要读书,要好好学习,如果你愿意,可以来北京上学。马毛姐告诉毛主席,家乡已经安排好自己上学的事,表示回去后一定用功读书,不辜负主席的殷切期望。当时北京较冷,看着衣着单薄的马毛姐,毛主席让工作人员给她买了衣服,还拿出一个本子、一支笔送给马毛姐,勉励她要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毛主席特意在本子的扉页上写下:“毛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 一九五一年十月四日。”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从此深深地印在了马毛姐的脑海里。1954年6月,马毛姐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7年,马毛姐从巢县(现为巢湖市)速成中学毕业后,坚持从基层做起,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在毛主席家吃的那顿饭,成了马毛姐一生难忘的美好回忆,而毛主席也一直记着这位勇敢的小英雄。1958年,毛主席视察安徽,一忙完工作,便对在安徽工作的同志说:“把马毛姐叫来……”在合肥稻香楼宾馆,马毛姐再次见到了毛主席。7年一晃过去,当年主席起名时的16岁渔民小姑娘,已经成长为一名工厂小能手。令马毛姐没想到的是,主席还能一眼认出她。这一次谈话中,毛主席特别语重心长地鼓励她:要在工作和学习上争当模范、作好表率……

而今,虽然70多年过去了,但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写在马毛姐本子上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8个字依然熠熠生辉。这八字赠言,不光一直鼓舞着马毛姐,同时也激励着代代学子为国家的建设而发奋读书!


龙冬花:毛主席与她的合照被印成年画,她的事迹编入了小学课本

1929 年,龙冬花出生于安徽桐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她被抱养到贵池乌沙夹当童养媳。新中国成立后,她积极参加土地改革、互助合作等社会运动,很快成为当地的积极分子。龙冬花是20世纪50 年代至70年代中国农村妇女杰出代表。她曾18次赴北京参加全国性会议,13次见到毛主席。

1952年夏天,连续多日的倾盆大雨,把长江变成一条发狂的“巨龙”,贵池县北闸埂江堤在风雨中岌岌可危。在一次有几百名群众参加的紧急动员会上,乌沙区领导把排涝保堤的重担压到任劳任怨的互助组长龙冬花肩上。区委书记严肃地对这位铁姑娘说:“龙冬花,这 12 万人口、十几万亩耕地的秋浦圩,我就交给你了!” 于是,年仅 23 岁的龙冬花带领几百人、八十部水车战斗在抢险最前线,一口气干了整整十天十夜。那些日子,谁累了她就去替换谁。龙冬花在一次巡查围堤时,发现有一处围堤出现险情苗头后,她快速跑回家拖出一块大门板及时堵住缺口,并以身体顶住门板。江堤保住了!区委书记把一张党员登记表放到了龙冬花的面前,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年,龙冬花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第二年她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妇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会议结束前,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接见了与会代表,龙冬花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1954年,长江又出现了百年不遇的大水,圩堤被冲塌,不少村民爬上了屋顶、上到树梢,等待救援。那时担任柳城乡乡长的龙冬花,不顾安危,在咆哮的洪水中划着小船,冒着滔天大浪,抢救被洪水围困的乡亲们,龙冬花先后救出 22 人,同时抢出了一批粮食。亲眼目睹龙冬花为了集体和群众的利益,舍身忘我,乡亲们都敬佩地称她是“不要命”的“龙恩人”。这年秋天,龙冬花又被省里推荐到北京参加全国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第二次见到了毛主席。

最让龙冬花引以为傲、终身不忘的是,1956年2月,她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二届二次全国政协会议。会议结束那天,即 2 月7日下午,一位新华社记者私下对她说:等会儿毛主席可能要接见代表,如果跟你握手,你别急着放,我给你和毛主席拍张照片。果然,毛主席来接见代表了。龙冬花上前握住了毛主席的手,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既幸福又紧张,早把记者的话给忘掉了。等记者按下快门的时候,毛主席已经在同其他代表握手了。为此,龙冬花后悔不已。

当天晚上,周恩来在怀仁堂举行宴会招待政协委员,毛主席和中央首长们进来时,政协委员们都站了起来。周恩来经过龙冬花身边时,笑着询问:“同志,你叫什么名字,是从哪里来的啊?”龙冬花立马回答道:“周总理好,我叫龙冬花,来自安徽贵池。”周恩来听过之后很是惊喜:“原来你就是龙冬花,之前你抗洪的事情我们都知道,表现得非常不错。”龙冬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看着周恩来说:“对,我就是龙冬花,那都是我应该做的,谢谢总理肯定。”

   【龙冬花(右)给毛泽东主席敬酒】

那晚,龙冬花和农民政协委员坐在一桌,她幸运地作为农民代表之一被主席团批准向毛主席敬酒。宴会还没正式开始,龙冬花就急不可耐地来到毛主席桌边。因为心情过于急切,本应从右边敬酒,她却跑到了左边。周恩来看到了她那紧张的模样,便向毛主席悄悄提醒道:“主席,这是安徽贵池幸福农业社的社长龙冬花,在之前的抗洪任务中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她代表农业委员向您敬酒了。”毛主席正聚精会神地查看代表名单,听到后当即放下代表名单站起来,握住龙冬花的手,微笑着连连点头,亲切地对她说:“我之前就听说过你的英雄事迹,做得非常棒,我一直都想亲自见见你,这次终于有机会了。”得到毛主席的肯定之后,龙冬花开心极了,甚至还红了眼眶,激动地回答道:“主席,这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的义务和宗旨,非常感谢您的夸奖,以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

紧接着,龙冬花举起了手中的酒杯,向毛主席敬酒,一向很少喝酒的毛主席端起酒杯并笑着对她说:“好,好,小姑娘你多喝点,我少喝点,好吗?”龙冬花说好,把酒一饮而尽。龙冬花看着毛主席也直接喝光了手中的酒,她还觉不足,想到自己的丈夫也特别崇拜毛主席,便再次开口说道:“主席,我爱人在解放军空军部队,他特别崇拜您也一直特别想见到您,我想替他敬您一杯酒,可以吗?”听龙冬花这样说,毛主席又笑着点了点头:“你们两个都很棒,那我就再喝一杯吧。”于是,龙冬花又敬了一杯。这时新华社的摄影记者迅速按下了快门,记录下这珍贵一幕,这一历史瞬间也成为了永恒。今天我们看到,照片上毛主席有力的大手紧握劳模龙冬花的手,目光中充满着慈祥,表现了人民领袖关注农业、关爱农民的殷殷之情。

这幅龙冬花给毛主席敬酒的大幅照片,当时曾刊登在《人民日报》等全国各大报刊上。作为新中国农村妇女的杰出代表,她的事迹还被编入了那时的小学课本。

1956年的一个冬日,时任安徽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的张建中赶到芜湖,特意邀请著名画家邓晶瑜创作一幅年画。这幅年画,就是日后家喻户晓的《毛主席接见龙冬花》。邓晶瑜接到这一光荣任务后,专程来到合肥与有关同志进行深入交流,随后又去贵池体验了一个星期的生活,专门走访了龙冬花身边的很多群众,终于在次年春节前夕,将这幅《毛主席接见龙冬花》年画创作成功。这幅年画先后再版过两次,印数百万余张,人们在春节纷纷将这张年画挂在了家里厅堂。从此,龙冬花的名字在安徽城乡乃至全国都广为流传。

李秀英:毛主席欣然给予亲笔签名,她从此当作永久留存的“传家宝”

1927年,李秀英出生在阜阳市颍上县慎城镇一个叫五里墩坊的地方。4岁时,因舅舅家没有孩子,她被过继到新集镇的舅舅家,随舅舅姓李,并取名为李秀英。

李秀英在颍河、淮河附近长大,自幼就是洪水灾害的见证者和受害者。1938 年,洪水无情肆虐,当时家里房屋墙头被洪水冲倒,湍急的洪流一下子将她快冲到颍河坝时,求生欲促使她在慌乱中抱住了一棵大树,这才没有葬身汹涌的洪水中。1944年,家里以招帮工的名义招了个上门女婿。结婚第二年,李秀英生下大女儿。1946年5月,她的丈夫从新集镇坐船回杨楼孜时,竟就此“失踪”(后来,才知是被国民党部队抓壮丁了)。怀有身孕(第二个女儿)的李秀英只得和父母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

1949年,安徽迎来了解放。新中国的诞生,让李秀英家也看到了新的希望。李秀英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参与到基层妇女工作中。1950年七八月间,淮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听到这个消息,家住淮河边的李秀英主动请缨,带领26个姐妹组成“女子民兵突击队”,走上治淮工地。这支突击队虽是女人,但干起活来却一点都不犯怵。她们不怕苦不怕累,抬道轨、挖泥土、推独轮车……脏活、累活,比男人不少干,尤其是李秀英发挥带头作用,成了工地上的“女汉子”,日夜奋战在一线,老少爷们都给她竖起大拇指。因为表现突出,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1年,颍上县润河集修建蓄洪分水闸(润河闸),为赶在汛期前的7月完工,4万名民工分成两班,夜以继日施工。他们要克服技术条件落后的困难,完成2000多万立方米的土方,这对当时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个水闸是苏联水利专家指导修建,是淮河治理的重点建设项目。当时工地上缺乏机械运输工具,打坝子全靠担挑子,运输石料等全靠人工,工地上缺人,生性好强的李秀英一狠心把3岁多的女儿丢在家里,坚持每天带领姐妹们上工。为在最短的时间打好坝,李秀英干起活来像个“拼命三郎”。有一天,她挑断了4条扁担,几次累倒在工地上。她与男人们举行劳动竞赛,比干劲、夺红旗。在淮河改道合龙的劳动竞赛中,“女子突击队”正齐心协力往河里抛大石头时,李秀英突然“扑通”一声晕倒了,并大口大口地吐血。时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副部长的钱正英疾步赶到润河集分水闸的工地医院,她仔细查看了病床上昏迷的李秀英,把医生叫到一边,斩钉截铁地命令道:“记住,没有我的命令,不许她出院!”但大病未愈的李秀英,还是悄悄返回工地,同志们劝她回家休息,她却笑着说:“毛主席说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现在河还没治好,我躺在家中休息也没心思啊!”

因为工作出色,李秀英先后被水利部评为“特级治淮劳模”“治淮一等功臣”。治淮工地上,治淮指挥部广播站多次宣传报道李秀英的先进事迹,她成为出了名的劳动模范。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来到工地拍摄治淮纪录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将李秀英作为重点拍摄对象,留下了有关她奋战治淮工地的珍贵影像。年轻的李秀英模样俊俏,她的青春肖像还一起登上了1951年第9期《人民画报》的封面,李秀英成了全国知名的“女明星”。

1951年10月,李秀英作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会议结束的那天上午,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走下主席台,与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亲切握手。当他们走到李秀英座位前时,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就是特级治淮模范李秀英。毛主席点点头,微笑着握住李秀英的手,亲切地说道:“你好啊,秀英同志。我知道你,你和数百万治淮群众一样,都是我们的功臣。我要感谢你!”接着,又问“淮河治理得怎么样了?”李秀英当即一一作了回答。此时,李秀英心中充满了深深感动:毛主席日理万机,还这么关心淮河两岸的群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下大力气,把淮河治好呢!想到这里,李秀英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勇气,赶忙把自己的《治淮工程纪念册》笔记本和钢笔,用双手递给毛主席,大方地说:“主席,我想请您签个名做纪念!”

毛主席欣然应允了,微笑着接过本子,坐在第一排靠走道的座椅上,翻开本子,拿起钢笔,认真地在笔记本的扉页上为李秀英亲笔写下“毛泽东”三个字。咔嚓!会场一名摄影记者见状敏锐地按下快门,拍摄下毛泽东为李秀英签名的珍贵镜头。在毛主席的一生中,曾不止一次为他人签名,但这样自然无比、充满温情的瞬间十分少见,李秀英成了那个最幸运、最幸福的人。“毛泽东”三个字,笔走龙蛇,遒劲有力,写在了本子上,也写在了李秀英的心里。

当晚的妇女代表聚会晚宴上,邓颖超、钱正英也和李秀英合影留念。

这次受到毛主席接见,并有幸获得亲笔签名,给了李秀英极大的鼓舞。从那以后,这本有着毛主席签名的《治淮工程纪念册》笔记本,还有那张毛主席正低头书写、李秀英站立一旁满脸期待的清晰黑白照片,李秀英走到哪儿就带到哪儿。每逢讲起这段往事,李秀英都不无激动地说:“这是一种无形的激励,有毛主席的勉励,无论在哪个岗位,我都要做模范、当表率。”在李秀英看来,这个本子见证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民斗水的决心,彰显了中国人民斗水的勇毅。毛泽东的签名,不仅是对自己个人的激励,也是对淮河两岸人民的鼓舞。

后来,李秀英又把毛主席亲笔签名的笔记本扉页取下来,郑重地装嵌在一个金色的相框中,当作永久留存的“传家宝”,成为激励全家人一直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

2023年10月26日星期四

怀念那位青年——毛岸英烈士

怀念那位青年——毛岸英烈士
作者:朱炜泽
昆仑策研究院
2023-10-26


每年的10月24日,是抗美援朝烈士毛岸英的生辰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总是忍不住地怀念毛岸英同志,怀念这位年轻、活泼、朴实、上进的中国青年。

在我幼年时,我的奶奶常常给我讲有关毛岸英烈士的故事,讲到动情处时老人家的眼眶里总会噙满泪水。那时的自己还小,总是疑惑奶奶为何如此激动。直到后来我长大了,慢慢在书本上全面地了解到毛岸英烈士的事迹之后,我才明白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面对这样一个干净、纯粹的灵魂,都会潸然泪下。

不可否认,中国人民对毛岸英烈士是偏爱的,因为他有一个伟大的父亲,当然,哪怕没这层关系,他也应该被铭记、被尊敬,因为他曾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他是共和国不朽的的英雄。毛主席一家满门忠烈,在毛岸英烈士远赴朝鲜作战之前,主席已经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牺牲了自己的爱妻、两个弟弟、妹妹以及侄子。一个家族为了人民和国家做出如此巨大的牺牲,纵观悠悠历史长河也是世所罕见的。


     國母楊開慧烈士與兒子毛岸英、毛岸青


毛岸英烈士出生于军阀混战、外寇入侵、动荡不安的旧中国,由于父母所投身的事业的特殊性,他的人生更是颠沛流离:他被反动派抓进过监狱,也曾在上海的街头带着年幼体弱的弟弟青流浪乞讨,后来更是离开了熟悉的故土去到了陌生的苏联;新中国成立后他也没有沾自己父亲的光在自己父亲身边工作,而是去到了条件艰苦的基层从零做起,和自己的父亲可以说是聚少离多。如果出于一颗爱子之心,毛主席完全有理由也有资格阻止自己的长子毛岸英前往局势不明的朝鲜战场作战;毛岸英烈士也没有必要主动申请去朝鲜,他新婚不久没有孩子,只是负责北京的一家工厂的工作并非现役的解放军战士,也没有任何领导和组织要求他去前线。但是他们父子俩都做出了不掺杂任何私心的选择,在践行信仰的路上做到了双向奔赴。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毛岸英烈士毅然决然地走上战场。他的父亲支持了他的选择,甚至在彭司令员到家里吃饭时为他“说情”,最终他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名志愿兵”。



在朝鲜作战的岁月是无比艰苦的,毛岸英烈士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教员的儿子而自觉高人一等,而是隐姓埋名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除了彭德怀司令员等少数领导了解他的身世外,其他人只知道他是一个活泼、朴实、能干的普通年轻人。毛岸英烈士入朝作战的第三十四天,志司的哨兵拉响了防空警报,但他并未立即随着大部队躲到防空洞里,而是在作战室里争分夺秒地工作着,美国的军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作战室内熊熊烈火吞噬了一切,作战室和周围的大片地区瞬间被浓烟笼罩,在千余度的高温中,毛岸英烈士和作战参谋高瑞欣不幸被肆虐的火海所吞噬......毛岸英烈士为什么要留在作战室而不避难?答案只有一个——坚守岗位。“这些人是不能离开的。因为军队的作战指挥机关,不管状况如何紧急险恶,参谋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能擅离职守。我们每天24小时必须及时迅速处理敌我双方一切作战情况。特别因为第二次战役的总攻击即将发起,参谋人员紧紧掌握敌我动态,至为重要,是有关战争胜负的大事,如稍一疏忽,贻误战机,是绝对不容许的。毛岸英同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参谋们一起没有离开办公室。”《关于毛岸英同志牺牲情况的回忆》这份材料如是说。



彭司令员用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拟出了一份一字重千钧的电报,向国内报告毛岸英牺牲的消息。电报发回后,消息并没有第一时间告知毛主席,周总理为了避免主席过于伤心,等到一个月后,才将噩耗告知。主席将那封简短的电报看了足足有三四分钟,他的头埋得很深,想抽一根烟,拿着火柴的手却颤抖着打不上火。过了很久才说道:“要作战,就要有人去,派谁去呢?我作为领导人,不派自己的儿子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谁让他是我的儿子呢?牺牲的成千成万,无法只顾及此一人,事已过去,不必说了。”我想,在那一刻,主席他老人家应该承受了如“万箭穿心”一样的痛苦悲伤,于情于理他内心是想大哭一场的,只是他肩膀上还担负着事关整个中国的未来的工作,不能轻易吐露和倾诉出来。后来,也是在主席的坚持下,毛岸英烈士的遗骨并没有运回国内安葬,而是和成千上万的志愿军烈士一样,埋葬在了他生前守护过的三千里朝鲜锦绣河山,“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主席曾经作此诗句明志,他的长子毛岸英秉承父亲的志向,确实当之无愧地做到了。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在之后漫漫岁月,毛主席怎会不想念自己深爱着的长子毛岸英?他老人家只是将自己的父爱藏在了心底,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老年丧子的痛楚。毛岸英烈士在朝鲜牺牲后,留下了两件棉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和一条毛巾。主席平时,对个人生活物品基本不上心;可是,他却瞒着所有人,把毛岸英烈士的这些衣物,叠得整整齐齐放在身边。我想,在老人家后来人生中每一个寂静的深夜,四下无人时也会拿出这些遗物静静地抚摸,这上面沾染了多少父亲怜爱儿子的泪水,人们已无从知晓。



如今,有人或是为了标新立异显得自己与众不同,或是受西方意识形态“西化”“分化”图谋的侵蚀,为了污蔑毛主席,故意将毛岸英烈士说成什么“接班人”,去朝鲜是为了“履历好看”,这种说法简直幼稚到可笑!早在苏联时期,毛岸英同志就已经参加过抵抗德国法西斯的卫国战争,经历过险象环生、九死一生的枪林弹雨,他本就是一位久经考验的忠诚于人民的战士。多年以来,许许多多的谣言妄图抹杀掉这位朝气蓬勃、乐观积极的青年,脏水泼在了这位“最可爱的人”身上,悲凉之余我深感愤怒。我向来是不会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那群人的,然而我依旧难以想到这些狼心狗行之辈会卑劣龌龊到这地步。不过,好在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事实早已证明,毛岸英烈士虽然是“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之一,却从未被考虑过作为主席个人的接班人。



“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苍蝇们的结局,注定是湮灭在历史的长河当中,而毛岸英烈士是永垂不朽的,历史会铭记他,时代会铭记他,广大人民群众永远会铭记他。

在日记本上,毛岸英烈士曾多次叩问自己做毛泽东的儿子是否合格。这个问题没有等到父亲亲口回答他,但我想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毛岸英烈士,您做毛主席的儿子非常合格,他老人家一生都为你而感到骄傲,所有有良知有信仰的中国人民也会敬仰您壮烈的人生,我们会永远记得您,您已经活在了大家心中!


   【丹东,宽甸断桥桥头——毛岸英烈士像】


【作者简介】朱炜泽,湖南双峰人,本科毕业于河南大学,现硕士就读于澳门科技大学;双峰县2022年度优秀共青团员,开封市作家协会会员。诗歌作品入选新时代大学生诗歌行动五年计划;随笔作品见推于共青团中央官方微信;理论文章曾刊载于共青团湖南省委“青湘平”栏目。作品散见于全国、省市各级报刊杂志。

2023年10月25日星期三

忆毛主席与我“聊天”的幸运往事

忆毛主席与我“聊天”的幸运往事
作者:张云仙 卢培君
昆仑策研究院
2023-10-25



今年12月26日,是世纪伟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纪念日。值此举世同追念、亿众共缅怀之际,我向大家透露一件我保守了50多年的大秘密。

上世纪70年代我在301医院当护士。那是1971年5月20日,我刚上班走进病案室换完工作服,取出一摞昨天的病例准备整理登记,突然接到院办秘书打来的电话,叫我马上到院办去一下,说是院长有事找你。我放下电话立刻赶到办公楼院长办公室,院长靳来川笑眯眯地对我说:“云仙呀,你去参加一个活动,楼下有王师傅开我的车送你去。” 我当时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大惑不解。下楼后,我看到王师傅在一辆黑色奔驰前等我,他招呼我上车坐前边。汽车开出解放军总医院北门,一直向东驶去。我更糊涂了,我过去参加过很多活动,不管是开会、听学术报告,还是看电影,都是同医院许多医护人员一起坐大轿车前往的,怎么这次就我一个人,还是坐院长的专车?我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不明白。于是便轻轻问王师傅:我们去哪儿参加活动呀?他也轻声回答说:“中南海,小张你真幸运!”

中南海!差点儿把我下巴惊掉,那可是世人皆知的全中国最神圣的和人人向往的地方呀。

车到中南海西门,我下了车,一个穿军装的女干部出来接我,我跟着她走进了神秘的中南海。这里绿树成荫,环境整洁,静谧安然,老远不见一个人影。我当时高度紧张,像傻了一样,不敢向四周瞅,左右的古建筑是什么阁什么堂一概没印象,脑子里一片空白。在路上,女干部向我交代了一些保密守则,有好几条: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特别是来这里的情况,回去后不要跟任何人说。这些我都默默记在心里。

跟着来人往前走了一段路,拐了几个弯儿,来到一栋普通的白色现代建筑前,在一个朝东的小门前,我看到熟悉的小张出来接我。

  【张云仙(右)与在301急诊科进修的小张合影留念】

小张,在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进修时,与我同住一间宿舍。我们是好朋友,无话不说,知道她是在毛主席身边做保健工作的。至此,我才恍然大悟,这不是来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居住的游泳池吗!忽然想起自己前些天曾向小张透露过,今年五一劳动节我到天安门观看焰火表演,在距离红墙最近的观礼台上,因角度关系,却没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非常遗憾。我猜想,是不是小张告诉了毛主席,然后请示主席接见我呀?

小张领我走进室内,首先见过卫士长陈长江,然后顺着走廊往里走。我一直蹑手蹑脚,通过那间毛主席接见外国友人的会客厅兼书房,来到一间办公兼卧室的房间,一眼就看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过去只有在报纸上和电影里才能见到的日思夜想的伟人,今天我已站在他的面前,近在咫尺,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心呯呯地都快跳出嗓子眼了。

当时毛主席正在他的特制大床上倚靠靠背看书,他穿着白色的毛巾睡衣,神情专注,一点也没在意我俩进来。小张拉着我走到主席跟前,打招呼介绍说:主席,这是301的张云仙,来看您了。主席这才抬头看见我们,马上放下手中的书和放大镜,欠起上身,向我们微微点头,并伸出了他的大手。

我马上立正向毛主席行军礼,然后用双手紧紧握住他那指挥千军万马、为中国革命指引航程的大手。瞬间,一股暖流涌向心间,连说话都有些磕巴了:“毛主席您好!”

 “好,好,好。” 他面朝小张手指着我,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说:“你说他叫张云仙?云仙,云中仙子呀!你哪里人呀?” “我是河北唐县人。” “噢,唐县,那可是模范抗日根据地呀。1949年我们由西柏坡进京,还在唐县住了一晚呢。还是白求恩、柯棣华战斗、殉职的地方。” “是的,白求恩的墓就在离我们豆铺村不远的村子,我们村的木匠师傅张东森还给白求恩做过马驮药垛子呢。” 

主席又深情地说:“他们都是外国人,国际主义战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牺牲,我们共产党人,中国的老百姓都感谢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永远不会。对了,你们搞医护工作的,更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 “是,请主席放心,我一定学习他们的精神,全身心做好本职工作。我参加工作的第一课就是学习《纪念白求恩》。” 我恭恭敬敬地回答主席,不过仍是很拘谨。毛主席非常热情地指指他的大床说:“不要老是站着,坐,坐,就坐这儿。”

这是一张两米多见方的特大木板床,主席睡一半,上铺白床单,也不下垂,木床架都露在外面,另一半码放着许多书,古今中外都有,这对嗜书如命的主席来说非常方便,伸手可及。我轻轻地在床尾靠前部分坐上去,有些硬,但感觉很踏实。

主席侧身从桌子上拿起一支雪茄,放在嘴边,又伸手去摸火柴。我急忙站起来把火柴拿到手,取出一根,轻轻划着,为主席点燃了口中的雪茄。他深深地吸了一口,一股特殊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接着主席又问我家里情况,这时我的心情已平静了许多,不再那么紧张了,回答问话也顺畅多了。

“听我爷爷说,我们祖上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来的。”

毛主席说,你是“古槐后裔”呀。接着他讲了许多明初洪武朱元璋和永乐朱棣在全国组织人口大迁移的传说,并说我们毛氏先祖就是从江西到云南,又迁到湖南的。

说到我的家庭成员,我说:爷爷是唐县1926年的党员;大爹在解放前后的村里、乡里当干部,英年早逝;父亲1940年参加八路军,在晋察冀当兵。主席说:那是聂荣臻的部队喽!我又说:他现在也在301工作;叔叔是建设大三线的军工,搞炸药的;妹妹是铁道兵;我在301当护士。

主席听后高兴地说:你是生长在革命家庭的喽,很光荣嘛!你要继承光荣传统,做一个有志青年,干一辈子革命,不辜负他们的希望。我说,我是革命的后代,现在在护士岗位上边工作边学习,要做一个白求恩那样思想坚定,技术精益求精,一辈子为人民服务的人。

这时我想应该请毛主席给我题字,便随手从军装衣兜里掏出随身携带的一本《毛主席语录》,递到主席面前,忐忑地说:“请主席给我题个字吧。”毛主席欣然答应:“好的。” 伸手从桌子上拿起一支铅笔,翻到语录本后面的空白页上,挥笔写下 “干一背(辈)子革命” 六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毛主席给301医院护士张云仙的题词

我双手接过语录本,如获至宝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捧起紧紧贴在胸前,心又开始呯呯呯跳个不停,不知说什么好了,不停地 “谢谢毛主席!谢谢毛主席!干一辈子革命!干一辈子革命!” 毛主席为我题字的铅笔也成了我十分珍贵的纪念品。那是一支上海产中华牌6B铅笔,绿色六角形,上面有四句工作人员守则的烫金字:一切紧跟毛主席,一切为着毛主席,一切想着毛主席,一切服从毛主席。

毛主席十分高兴地说,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干劲十足,是钢铁时代,坚硬无比。我们是煤炭时代啦,只有燃烧自己,发点热,为人民做点事喽。从主席谈话的语气里,我深深感觉到,他对年轻人是多么寄予厚望并信心满满,同时也表白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老当益壮、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决心。

主席谈兴很浓,又问了许多问题,如什么时候来北京的?在哪儿上的护校?每月津贴多少?工作有什么困难?等等。我都一一回答。他知识渊博,记忆力超强,很健谈,风趣幽默。我只是认真听,从不插话,因为在这位老人面前,倍感自己知识太浅薄了,简直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这位中国最高领导人在料理国内外大事的百忙之中,放下手中正在读的书卷,接见我这个小青年,且时间长达一个多小时,并说我陪他聊天很高兴。这哪里是我陪他老人家聊天,分明是我有这次难得的机会听他老人家的谆谆教诲,才是我天大的荣幸,是我终生难忘的幸事。

约11点多,小张进来,轻声说:主席该休息了,云仙我们也去吃午饭吧。主席说:“好,好,以后再来玩儿。” 并向我伸出手来,我用两只手与主席握别,向主席敬礼,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主席的房间。

在一间小值班室,一张小长桌就是餐桌,从菊香书屋送过来的一个四层饭盒装着两份套餐,有米饭、白斩鸡、青菜和汤。在和小张边吃边谈中,小张向我讲了这次能得到主席接见的起因详情,正与我刚进门时的猜想一模一样。我现在想起来,或许还有一层意思,这就是许多主席身边工作人员在近年的回忆文章中所描述的,老人家晚年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大多时间在床上度过,除了批阅文件就是看书,每天接触的就那么少数几个人,子女们也难得见上一面,许多老战友一一故去,心情难免有寂寞孤独之感。他们也想了许多办法,让主席多休息放松和开心。我当时去是否也有这层意思?或许并非小张一个人的主意?也未可知。当然,小张那天是没这样说的,因为领袖的健康状况是绝对的秘密,怎能告诉我呢?

饭后我谢别小张,离开中南海。一路上阳光灿烂,我的心情也像阳光一样灿烂,今天的事情像电影一样在眼前一幕幕闪过。我多想把这件大喜事分享给父母、领导和同事呀?可是不行,我得严格遵守规定,不能向任何人泄密呀,只能一个人憋在肚子里了。我步行到西单,然后乘38路公交回单位,下午一切照常,按时上下班、学习、开会,几十年从未向任何人提及此事。

1976年9月9日,惊闻毛主席逝世的噩耗,如天塌一般,情感如江河决堤无法控制,我痛哭失声。后来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向主席遗体告别仪式,再次见到主席慈容,我又痛哭失声。在修建毛主席纪念堂过程中,我有幸参加了为钢筋除锈的劳动。之后,在新落成的毛主席纪念堂,我再次瞻仰了躺在水晶棺里的伟人遗容,又止不住痛哭失声。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一晃50多年过去了,每每忆起,都如同昨日,如在眼前,心潮澎湃,难以平静。都感到无比幸福,无比温暖,无比自豪。毛主席是全中国人民日夜思念的大恩人,多么想亲眼见到他老人家呀!维吾尔族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翻身农民集体给毛主席写信,就代表了亿万人民的心声。外国朋友以能见到毛主席为一大愿望,见不到则为终生遗憾。毛主席晚年接见外宾有数量限制,多了则列入下一年,有的甚至要等好几年,那都是代表各自国家的重要人物呀!我不过一个普通小兵,简直做梦也想不到,能与这样一位世人敬仰的伟人近距离谈话,聆听教诲,是何等的荣幸,何等的荣耀呀!伟大领袖的话语至今还在耳边回荡,成为自己人生的信条。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老人家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每逢毛主席的重大纪念日,我都在炮兵大院的毛主席塑像前,恭敬地献上一束鲜艳而散发着馨香的菊花。

(作者:东翠路军休所 张云仙口述、卢培君整理;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2023年10月23日星期一

​从智利总统淘到「红宝书」谈起

从智利总统淘到「红宝书」谈起
作者:郭松民
昆仑策研究院 2023-10-23





“博里奇总统从中国找到了最宝贵的东西,我们祝福这位年轻的总统,也祝福智利人民!”

年轻的智利总统加夫列尔·博里奇,来北京开会之余,不游览名胜,不买古董,也不买名牌腰带,却去逛了北京潘家园的旧货市场,淘到了一本“红宝书”。

总统先是非常珍爱地把“红宝书”用双手捧在胸前,然后又小心翼翼地珍藏进西装上衣的内口袋里。



作为总统,他身边有警卫,有秘书,有很多随扈,但是他不肯顺手交给他们保管,表明这本 “红宝书”是他渴盼已久的,非如此,不足以表达他如获至宝的心情。

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一幕,让我看得心里暖洋洋的,也油然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

的确,“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虽然在世界各地,并没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学院”,但是,他的思想却无远弗届,代表了中国最强大的软实力,也一直如灯塔一般指引着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


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还是伟大的思想家,以及语言学大师。毛主席的文章,显著地影响了现代汉语,使其变得通达、流畅,并有一种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气势!

毛主席最善于把深刻道理,用凝练、传神,且深入浅出、平白如话的语言表达出来。广大工农兵群众在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过程中,往往喜欢把最精彩的段落、句子摘录下来,反复咀嚼和诵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语录体”的《毛主席语录》。



“红宝书”是一种真正来自民间的命名!

“红宝书”的命名,形象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毛主席语录》的热爱,以及在学习、领会毛主席思想并豁然开朗后那种难以言表的通透与欣喜。

“红宝书”的命名,也意味着人民群众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实践中,都能够从毛泽东思想中得到指导、鼓舞和力量!

六十年代的时候,有一首歌,唱出了人民群众在学习《毛主席语录》时的欢快心情——
“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

千遍那个万遍呀下工夫,

深刻的道理我细心领会,

只觉得心眼里头热乎乎。

哎,好像那旱地里下了一场及时雨呀,

小苗儿挂满了露水珠呀。

毛主席的雨露滋润了我呀,

我干起了革命劲头儿足……”


博里奇,这位智利八零后总统怀揣“红宝书”离开了潘家园,他感到心眼里头热乎乎的吗?

一定是的,这从他一脸满意的笑容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博里奇总统从中国找到了最宝贵的东西,祝福这位年轻的总统,也祝福智利人民!

2023年10月22日星期日

怀念毛泽东时代的伟大精神——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

怀念毛泽东时代的伟大精神——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
文:贺济中,红歌会网专栏作者
原创 红歌会网 红歌会网



【内容提要】那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那是一个人人奋进的年代。在这个年代里,大家讲的是团结奉献,想的是国家集体,崇尚的是英雄,歌颂的是先进,为的是人民,干的是奋斗。想起毛泽东时代,我们至今还在热血沸腾。


怀念毛泽东时代的伟大精神
——谨以此文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30周年

如果老人、小孩或者行动不方便的人在行走路上摔倒了,会有很多人来帮扶,如果不小心掉了钱包,会有人捡到还回给失主,如果你有困难,会有很多人来帮助你,如果有人搞破坏犯罪,会有很多人站出来坚守正义。

如果……
对于年轻一代来说,这也许可能被认为是天方夜谭,可这类事却是真真实实地发生在毛泽东时代。在毛泽东时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地体现出来了,一方有难,八方来援;一人有难,大家相助。

1940年2月1日毛主席在延安众眾讨汪大会的讲演中所提到“十个没有”,发展到毛泽东时代,全国已经在延安“十个没有”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十个没有”:没有土匪黑社会组织,没有走私贩毒吸毒,没有拐卖妇女儿童,没有利益集团,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投机倒把,没有防盗门窗,没有强拆,没有失业,没有欠薪。那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那是一个人人奋进的年代。在这个年代里,大家讲的是团结奉献,想的是国家集体,崇尚的是英雄,歌颂的是先进,为的是人民,干的是奋斗。想起毛泽东时代,我们至今还在热血沸腾。毛泽东时代是人类阶级社会以来犯罪率最低的时代,更是人类历史上文明道德最崇高的时代,毛泽东时代的伟大精神是值得我们永久地怀念。


一、主人公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习近平同志在二十大讨论时提出:“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是必不可少的,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

在毛泽东时代,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工人农民是国家的主人公。从各级党政组织领导成员的名单中更能突现出当年的工人农民是国家主人公的历史事实。

在毛泽东时代,工人出身的吴桂贤和农民出身的陈永贵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石油工人王进喜当选为中央委员,农民出身后来在副食品门市担任营业员工作的李素文当选为中央委员,后来担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淘粪工人时传祥登上天安门城楼……

在毛泽东时代,党和政府各级领导班子中工人农民出身的领导干部占大多数,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接见的工人农民等劳动人民的先进模范代表不胜枚举。当年的北京大学,60%以上的学子都是来自农村。

在毛泽东时代,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每一个普通的工人、农民、军人和所有劳动者,只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热爱劳动,努力工作,成绩优异者都有可能登上政治舞台担任国家和地方的党政领导人。

毛泽东时代的人民群众为什么会自觉地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工作?因为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公。在北京,在上海,在全国各大小城市,在广阔的农村乡镇,60岁以上的大爷大妈们,胸前佩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们,他们不要任何报酬,成了维护城乡社会治安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刘文学,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毛泽东时代也有犯罪分子,也有通辑令,但是通辑令上不会有悬偿金额,人民群众不需要悬偿金都会自觉自愿地协助公安机关破案,因为他们懂得协助公安机关破案是每一个主人公的责任和义务。毛泽东时代选用干部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国家任人唯贤,用人唯德,不搞个人关系,不用请客送礼,更不会买官卖官。政治清明,干部清廉,领导清正,干部的考核必须由人民群众来评议,人民群众是真正的国家主人公。

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没有剥削和压迫,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在毛泽东时代,工人以厂矿为家,是厂矿企业的主人,没有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八小时工作制是毛泽东时代工人的骄傲,所以,那怕是车间掉了一个小小的细丝钉,都会有人捡起来上交。我在上海和深圳打工几十年,经常看到私有企业的打工者们用完水以后不关水龙头,也不会随手关灯,垃圾桶里经常会发现一些零部件和半成品等浪费现象。这不是素质问题,而是因为私有化使工人失去了主人公意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感悟到毛泽东时代的工人阶级主人公精神的伟大。

看一个国家是不是人民当家作主,关键要看国家和地方的各级管理机构中,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出身的领导干部占比是多少,因为不同的当权者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利益。


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精神
1937年3 月,毛主席为抗大同学会题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我们现在讲“不忘初心”,就必须要传承中国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毛主席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最好榜样。

1960年,毛主席亲自给中央办公厅题下了四个大字:艰苦朴素。

著名学者雷洁琼对毛主席的评价说:毛主席用一生践行“艰苦朴素”这四个字,无论是革命中还是建国后,他在一直坚持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毛主席和老百姓同甘共苦,带头降工资,不吃红烧肉。毛主席的工资原来是610元,全国进入困难时期后,他第一个把自己的工资降为404.80元。同时,宣布“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结果,毛主席七个月没吃一口肉,跟老百姓一样饥肠辘辘,腿脚常常浮肿。他的一件睡衣用了20多年,补了73个补丁;一条毛巾被上的补丁达到70多个,一双拖鞋穿了20多年……

领袖带头,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紧跟照做,因此,全国人民战胜了三年自然灾害和美帝苏修的封锁,勒紧裤带搞建设,才使得中国有了“两弹一星”。

在毛泽东时代,领导干部住的是单位房,县级、公社(现在改称乡)镇级没有带家属的领导人和普通工作人员一样在食堂用餐,有的单位每年还会举办一次或多次的忆苦思甜活动,回忆解放前的苦日子,感受毛泽东时代的幸福生活。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毛主席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当年,周恩来总理号召全体中国人民:“节约每一分钱都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以致在全中国开展一次又一次的勤俭节约运动,其目的是为了建设好社会主义中国。中国人多力量大,人人节约,每个人节约一分钱,六亿人口就是六百万元。

当年流行的一首儿歌中唱道:我在马路边,检到一分钱……从这首儿歌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一分钱”的意义。

毛泽东时代的子弟兵入伍后一个月只有6元钱的生活费,每个战士都有一个“针线包”,衣服破了自己补,扣子掉了自己缝。
毛泽东时代的大学生是国家出资培养的,入学不用交房租水电费,每一个大学生每个月还有15元的生活补助费,毕业包分配,结婚有婚房,生病免费医疗,退休有保障,一夫一妻,子孙满堂。大家在生活上平时都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没有“房奴”,更不会“躺平”。

也许有人会借此来嘲讽毛泽东时代穷,请这些人打住,毛泽东时代是从国民党时代过来的,相比国民党统治时期,毛泽东时代人民群众生活是很幸福的。记得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朗诵词中是这样写的:在毛泽东时代,祖国的人民是多么幸福,祖国的江山是多么壮丽,这就是毛泽东时代真实的历史写照。

在私有制的社会中,贫富两极分化特别严重,富人极度挥霍浪费,穷人穷得饿死冻死。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来揭露当时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的罪恶。那些嘲讽毛泽东时代“穷”的人不知道四十多年过去了,还有许多贫困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不知道国家还在“扶贫”,他们与西晋历史上“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的司马衷有点相似,不同的是司马衷是皇帝,而这些嘲讽毛泽东时代穷的人不是无知就是资本的走狗奴才。

毛泽东时代已经成为历史,毛泽东时代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是毛泽东时代的特色,与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精神是互相关联的。毛主席说:“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并提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现在有些人看到美帝国主义卡中国的脖子,吓得发抖,以为天就要塌下来了。当年美帝苏修对我国的封锁比现在严重得多,毛主席说:“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困难算什么?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问题是有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蒋匪封锁了陕甘宁边区,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延安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开创了陕北的好江南——“南泥湾”史话,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
中国的两弹一星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研制成功的。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是自力更生的硕果,“红旗渠”和全国几十万座水库是艰苦奋斗修成的。

刚解放时,中国是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没有任何工业设施,百废待兴,就如一张白纸。面对这种状况,毛主席说: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结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一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把一个贫穷落后有中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工业化体系的强国。

在毛泽东时代,无论是工厂车间还是稻田麦地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共产党干部参加劳动的身影,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毛泽东时代干部的特色,更是毛泽东时代值得骄傲的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作风。“干部”是带头干事而不是带头享受的,如果干部不能经常参加集体生产劳动锻炼,就会变得懒惰,思想就会变质,就会脱离人民群众,就会堕落成为官僚,就会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坚持干部参加劳动是共产党人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传家宝,是保证共产党人永不变色最有效措施。在毛泽东时代,流传着这么几段话:“村赶村,户赶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焦裕禄同志就是共产党干部的好榜样。在毛泽东时代,劳动是光荣的,干部是廉洁奉公的,国家是以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表现和群众评议来作为政绩考核标准的。

如果中国不是毛泽东时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实基础,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会有今天的辉煌吗?
毛泽东时代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伟大精神值得我们永久地怀念。


四、大公无私精神
在毛泽东时代有句响亮的口号——“大公无私”。大公无私精神是毛泽东时代一条亮丽的政治风景线。

大公无私精神曾遭到一些人的抵毁,并以个人主义为标准对大公无私精神进行嘲讽曲解甚至强烈对抗。这并不奇怪,在如今的商业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社会氛围中,大公无私精神确实能成为资本的笑柄。

什么是大公无私精神,说得简单一点,大公无私精神是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目标,牺牲自我,成就大众。是爱国家,爱集体,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先公后私,有国才有家,舍“小家”利“大家”,这就是大公无私精神。

有些嘲讽大公无私精神的人会这样说,把你的利益让给我,你愿意吗?这是在肆意歪曲大公无私的精神。大公无私精神是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不是没有个人利益,更不是被歪曲成把别人的利益让给某个人。

要真正诠释大公无私精神,回顾毛泽东时代,人们就可以找到答案。

在毛泽东时代,有一首非常经典的歌曲唱道: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辛苦哪儿安家,祖国要我守边卡,扛起枪杆我就走,打起背包就出发。

大公无私精神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牺牲自我。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当年在搞科研的科学家们,他们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在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坚守岗位,有的好多年没有回过家见过亲人。在上甘岭战役中,“一个苹果的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革命前辈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牺牲自我,这就是大公无私精神,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什么能够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

在毛泽东时代,革命干部焦裕禄、人民战士雷锋、王杰……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他们都是大公无私的典范。

现在有的共产党员不但没有大公无私的精神,反而斤斤计较个人利益,为了个人利益反过来算计国家和人民,众多的腐败罪恶案例就是最好的见证。比如当年,有些人手中有了权力后,粉墨登场,御用一批无耻的文人通过媒体高调宣扬“高薪养廉”,结果,在权力控制下,当权的人们拥有了高薪,相对比毛泽东时代的干部,这些拥有高薪的当权者“廉洁”了吗?

毛泽东时代的干部和群众一心为公,具有大公无私的伟大精神。如今,大公无私精神也随着毛泽东时代成了历史,是值得我们怀念的。


五、为人民服务精神
“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延安时期提出来的。

在毛泽东时代,“为人民服务”精神更上一层楼。

1945年,毛主席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说:“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 并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提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由于毛主席始终如一地主张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唯一宗旨,因此,在毛泽东时代,“为人民服务”成了全中国人民的主流共识。

1949年建国,国家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叫“人民政府”,国家权力机关叫做“人民代表大会”,货币定名为人民币,管理货币的单位叫作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公安,人民警察,人民法院,人民检查院,人民邮政……都冠以“人民”二字,许多地名也以“人民”两字开头,如人民路,人民桥,人民公园,人民医院,人民电影院,人民大会堂等等。这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命名方式,充分体现了“人民”在毛泽东时代的重要性。

重视人民的重要性,“为人民服务”就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具体表现是“利他”,是一种“奉献”精神,与“大公无私”精神是紧密相连的“双胞胎”,都是“利他”。只有具备了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才能够真正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出于私心是不可能“为人民服务”的,这种精神也只有在公有制条件下才能真正地发挥出来。私有化社会是主旨是“利己”而不是“利他”,是“为己”而不是为国为民,是追求资本利润最大化而不是共同富裕,所以私有制社会是不可能做到“为人民服务”的。从各种商业文化的内涵中可以看到资本为了追求利润,不惜采取欺骗甚至犯罪的手段以达到其目的。这就是私有制度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原因。

自古以来,封建文人也曾歌颂封建王朝的皇帝“与民同乐”,蒋介石当权时也曾提到过“为民”,但是这些人口中的“民”与毛泽东时代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具有本质上的区别。毛泽东时代的“人民”是劳动人民,是工人、农民和拥护社会主义的其他劳动者。

毛泽东时代的“为人民服务”精神,是值得我们永久地怀念。


六、雷锋精神
1963年3月,伟大领袖毛主席亲笔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大字,当时的中央领导同志相继为学习雷锋题词。

雷锋精神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大公无私和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具体表现,盛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学习雷锋好榜样”到雷锋是“傻子”,是中国思想文化教育和文明道德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学习雷锋好榜样”是中国进入共产主义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和文明道德的崇高举措。而“雷锋是傻子”的文化意识出现,使中国人民堕入到拜金主义盛行,导致人们精神上頹废,文明道德没落。

雷锋精神是什么?周恩来总理的题词中告诉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这就是雷锋精神,也是我们学习雷锋精神的具体要求。

我们还可以从雷锋日记中对一年四季简单的描述中体会到雷锋精神: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自从学习雷锋以后,中国大地上呈现一片片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人人学习雷锋,个个争当英雄,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团结友爱,齐心协力,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这是一个超越任何时代文明之社会,是有史以来共产主义道德品德的最高境界。毛泽东时代成为历史后,雷锋精神千呼万唤也出不来了。

雷锋精神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毛泽东时代才会出现。从前面周恩来总理的题词中我们应该具有清醒的认识。现在掌握话语权的主流媒体对雷锋精神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非常抗拒,周总理的这句话就象踩了它们的尾巴。他们不会宣传雷锋精神的真谛,甚至歪曲雷锋精神。他们认为告别革命后不再需要革命精神,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它们甚至歪曲周总理提出的学习雷锋同志“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是“极左”口号,甚至是《WG余孽》。有些人一听到阶级斗争就象浇了一盆开水在他身上,烫着了。这些人掌握了话语权,哪怕这些题词是周恩来总理提出来的,他们也会不顾一切地反对。

如果雷锋精神在中华大地上重现,那中国人民爱党爱国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激情一定会重新激发起来,中华民族也一定会因此而更加强盛起来,中华民族的复兴一定更有希望,这是一切国际反华势力和国内反动派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毛泽东时代的伟大精神随着毛泽东时代的结束而成为历史,因历史而消失了的崇高和美好,都是我们永远怀念的。

今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已经逝去,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时代的精神永放光芒!

2023年10月21日星期六

和平愿望与革命精神——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

和平愿望与革命精神——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
作者:顾凌英
昆仑策网 2023-10-21



毛主席离开我们已经47年,快要半个世纪了!今天的形势下,多么需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啊!

不禁想起毛主席的诗: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关于这段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2021.2.第一版)是这样写的:

“面对战场上的军事失败,蒋介石集团为争取喘息时间,搞起了‘缓兵计’。”“于1949年元旦发表’求和‘声明’。”“实际上却想争取喘息时间,部署长江防线,实行‘划江而治’。”“ 是将革命进行到底,还是让革命半途而废?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新华社新年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4月15日,中共代表团提出《国内和平协定》限国民党政府在4月20日前表明态度。由于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国共和谈宣告破裂。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百万雄师过大江,4月23日我们就解放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覆灭。

毛主席在香山双清别墅看到解放南京的捷报后,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表达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人间正道是沧桑!”。

二次大战中,斯大林领导伟大的苏联人民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希特勒,解放了东欧许多国家。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伙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芬兰,集结了190个师共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卫国战争全面爆发。

苏联对于德国的突然袭击打得很艰苦,直至1942年6月斯大林格勒会战,德国进攻才被挫败。苏联凭借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逐渐占据主动,于1943年8月,进入战略反攻,从法西斯统治下解放东欧许多国家。

苏联最终于1945年4月30日攻占德国首都柏林。当地时间5月8日24时 [19] ,德国政府在柏林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伟大的卫国战争就此结束,二战在欧洲战场告终。

1944年6月6日,盟军开始从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他们眼看欧洲战场胜利在望,这时才在欧洲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实际上是来抢一块地盘。

从欧洲战场看,打败德国法西斯,解放欧洲被希特勒占领国家的是苏联红军。在战争快要胜利的1944年6月,才发起反攻的英美,抢占了德国和柏林的西部,把德国划分为东德和西德、东柏林和西柏林;在苏联解放我国东北和朝鲜的时候,美国抢在南朝鲜登录;形成了南、北朝鲜。

苏联在二次大战反法西斯的战争中消耗和牺牲了很多人力和物力;而美国在大发战争财之后的1942年才开始参加太平洋对日战争,在战争中他们损失较小,抢得的地盘却不少,这就是二次大战之后的实际形势。

二次大战之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柏林墙,都因此而产生。中国当时如果划江而治,必然南北战争不止,建设社会主义的统一国家必然成为一句空话。

“和平”是人民的美好愿望。但是,如果豺狼“求和”必然是他们打不下去了,力量不够了。我们就要“宜将剩勇追穷寇”,将革命进行到底。否则,和平只是暂时的,就会引来战争不断,反而永远失去和平,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革命的胜利,关键就在于对敌我力量对比的正确判断。遵义会议之前,左倾机会主义在敌强我弱的形势面前,总是对自己的力量估计过高,总是做出去做自己力所不及事情的决策,如去攻打大城市,结果是把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革命力量,几乎丧失殆尽。但是在自己力量已经强大到可以战争敌人的时候,下不了“革命到底的决心”,如法国共产党那样,也会把大好的革命形势丧失。

毛主席在关键时刻,抓住大的革命战机,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不仅体现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也表现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决策的一拳;更是保卫了我们72年的和平生活,我们的幸福是毛主席带领我们不懈斗争得来的。

人民希望和平,和平是人民永远的愿望。但是永久的和平,往往是打出来的,是靠彻底消灭侵略者实现的。苟且偷安的和平,如巴勒斯坦那样苦难、屈辱下的和平,还是和平吗?如果力量允许,能够凝聚起自己足够的力量,那么彻底地消灭侵略者,争取人民永久的和平,才是上上策。

纪念毛主席,学习毛主席,革命的人民才有胜利,彻底的胜利!

我们希望胜利,我们怀念毛主席!

2023年10月20日星期五

「毛泽东热」咏叹——伟大的「决议」写在人心(组诗)

「毛泽东热」咏叹
——伟大的「决议」写在人心(组诗) 
文:辽宁王忠新,红歌会网专栏作者




当共和国进入新的纪元
一个感天动地画卷出现
就在一座座城镇和田园
就在一个个广场和村寨

老百姓集资自愿地拿钱
将一尊一尊毛主席雕像
竖起在祖国的锦绣江山
毛泽东热呈现巨浪翻卷

推倒与树立毛主席雕像
是两种命运相争的激战
坚守与放弃是两种历史
如何走向的一个转折点

当斯大林雕像轰然倒下
前苏联就已离解体不远
当列宁雕像被分解多段
乌克兰就陷入炮火连天

举凡当今世界各国主权
凡听信西方强盗的谎言
自毁自虐民族英雄灿烂
无不陷入了苦难的深渊

欲亡其国当必亡其史
当西方骗子花言巧语
将屡试不爽的鬼把戏
又套用到了东方龙国

乔装隐匿的魑魅魍魉
还乡团内外勾结猖狂
假借反个人崇拜之名
行大肆抹黑开国领袖

什么成绩是第一位的
口吐芬芳多冠冕堂皇
可无量化规定的错误
则是潘多拉魔盒打开

制造的谣言妖雾弥漫
扒毛主席雕像总动员
延安被扫荡都无幸免
好一个乌云压城凶险

鬼魅小人皆弹冠相庆
自以为扳倒了镇妖石
再定下一百年都不变
就可恣意横行到永远

用鬼话编春天的故事
为让人民将英雄忘怀
用苟利治国金钱蒙眼
欲忘开天辟地君真健

经四十多年风雨洗礼
经四十多年骇浪拍岸
经四十多年颠覆破坏
迷雾总会被太阳驱散

无数谣言已不攻自破
无数谎言都已被揭穿
马户又鸟成人人喊打
如意算盘算不过天算

人民在切身的痛楚中
谁优谁劣早分辨明白
人民在无数的对比下
将毛主席擦拭的光彩

曾被污蔑了四十多年
似乎应该成千夫所指
又被妖魔化半个世纪
似乎应成为历史尘埃

可偏偏龙的传人中间
出现了人类历史奇观
苍生吃水不忘打井恩
朴素的情感就是崇拜

多年的反面教员
让人民看清您的思想
那是颠覆不破的真理
正是民族的辉煌灿烂

凡小人无不以利治国
凡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命运都苟利不过三代
又岂能有可持续发展

唯社会主义能救中国
这似乎是民族的觉醒
也是历史反复在证明
更是人民向未来呼唤

一座座毛主席的雕像
被人民满怀虔诚夙愿
无可遏制地纷纷竖立
在祖国各地柱地擎天

相伴雕像被人心耸立
毛泽东热一浪高一浪
五千年谁有如此感召
大环球可有似曾相似

毛主席纪念堂前人流
如九曲黄河滔滔澎湃
大雪飘飘中扶老携幼
铁流滚动悲壯的绵延

再看韶山毛主席广场
动辄就几十万人汇聚
各地乡音汇成交响乐
陪君共同地过节过年

这是共和国青春脉动
这是凝聚民族的磁场
这方展现人民有信仰
这方体现国家有力量

毛泽东热的春潮滚动
已跨国越际越涌越远
有人恐惧在想法遮掩
可乌云难遮霞光点燃

有人鼓噪是敌对作祟
可噪音难挡春雷撼天
假装高雅地视而不见
选择性失明成为常态

可你见不见就在那里
你恨不恨都有增无减
纪念堂建在人心庄严
雕像树立在人民热爱

私者一时积满屋黄金
公者千古有满门忠烈
在强烈的反差与对比
人民不死必永恒怀念

毛泽东热如照妖宝鉴
无论是善恶美丑忠奸
无论怎样做乔装打扮
任何人物都难逃检验

好在历史由人民创造
人民最有权做出评判
好在历史由人民书写
血写的不容墨写篡改

对毛主席的历史决議
就写在亿万人民心底
就写在毛泽东热画卷
毛主席万岁绝非虚言

(仅以此诗献给「九月九」的怀念)

2023年10月19日星期四

真懂马列和毛主席的人不多,不听毛主席话的人不少

真懂马列和毛主席的人不多,不听毛主席话的人不少
作者:大海



“我们这样的条件搞资本主义,只能是别人的附庸。帝国主义在能源、资金许多方面都有优势,美国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既合作又排挤,怎么可能让落后的中国独立发展,后来居上?”


背景

1965年5月21日-29日,时隔三十八年,七十二岁的毛泽东同志重上井冈山。在当年革命烈火燃起的地方,领袖心怀执政党的崇高责任和人民群众的深切重托,结合我国和世界的现实,发表了这篇令人深省的重要谈话。


一、五月二十一日的谈话

问题不在于谁的判断正确,而在于包产到户还是农业集体化。这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如果无产阶级不加强领导,不做工作,就无法巩固集体经济,就可能走到资本主义的斜路上去。包产到户,短期内可能会增加一些粮食,时间长了,就会两极分化,资产阶级就会重新起来,剥削劳动人民。

客观上就是阶级斗争。现在有些人不愿意承认它。我找了一些同志谈话,有人听说我国还有阶级存在,大吃一惊。资产阶级从来不承认有阶级存在,说阶级斗争是马克思捏造出来的。

孙中山也不讲阶级,只说有大贫、小贫之分。还有没有阶级?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这是个根本问题。一部文明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现在无产阶级掌权了,不让资产阶级复辟。

资产阶级掌权,不让无产阶级起来,不是你压迫我,就是我剥夺你,这就是阶级斗争嘛。不过形式有所不同。资产阶级嘴里不承认,实质一样。我们共产党的第一课就是阶级斗争,血淋淋的阶级斗争。

一九二七年快过年的时候考察农民运动,又来到醴陵,住在县农会的先农坛。农会负责人是孙筱山,罗学瓒是县委书记,他们睡在一个房里。一九〇六年萍浏醴起义失败了,大革命也失败了。

失败教训了我们。我们共产党人慢慢从血的教训中懂得革命要成功,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总结前人失败的教训。转回来说,当年安源大罢工吸取了萍浏醴起义失败的教训。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也是接受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你(张平化)懂得了这些历史,就懂得了北戴河我为什么将“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不太清楚,上了井冈山后我们再说。


二、五月二十三日的一段谈话

苏联上将工资是上士的30多倍,美国是20多倍。我们比苏联、美国好一些,但比战争年代区别大多了。我们高级干部有小车、秘书、小楼,还有站岗的。官做大了,钱挣多了,拉开了与群众的距离,还愿不愿意下去当普通人。刘俊秀同志,你还能不能当农民。王卓超同志,你愿不愿意重新当战士?

鲁迅有句名言,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其为路。井冈山的道路是这样,社会主义的道路也是这样。不过,走这条路比井冈山时期还要难。搞不好,就会走到邪路上去,苏联不就是这样吗?苏联修正主义集团已失去人民的拥护,将来帝国主义一打压,搞不好甚至会亡党亡国。


三、五月二十五日重要论断

你(张平化)是没有忘记专列上我的许诺吧。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业产品卖给谁嘛!工业公有制有一天也会变。

两极分化快得很,帝国主义从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弱肉强食,今天他们在各个领域更是有优势,内外一夹攻,到时候我们共产党怎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保护工人、农民的利益?怎么保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工商业,加强国防?中国是个大国、穷国,帝国主义会让中国真正富强吗,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仰人鼻息,我们这个国家就不安稳了。

井冈山斗争说到底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是一场枪杆子青年运动。井冈山斗争高举五四反帝反封建的大旗,进一步反剥削反压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五四青年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井冈山的斗争是伟大的,这些为革命牺牲的青年人是伟大的。

一想到建立红色政权牺牲了那么多的好青年、好同志,我就担心今天的政权。苏联的政权变了颜色,苏联党内有个特权集团、官僚集团,他们掌握了国家的要害部门,为个人捞取了大量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一般党员和普通老百姓是没有什么权利的。你提意见他们不听,还要打击迫害。

我们国家也有危险,官僚主义作风反了多次,还是存在,甚至比较严重,官僚主义思想也比较严重。打击迫害、假公济私的事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你们知道得比我多。但报喜不报忧,这也是官僚和封建东西。

做官有特权、有政治需要、有人情关系。县官不如现管,假话满天飞,忽“左”忽右、形左实右,这些很容易造成干部的腐化、蜕化和变质,苏联就是教训。我很担心高级干部出现修正主义,中央出现修正主义怎么办?有没有制度管住他们?当然,像“二十三条”讲的,这里绝大多数干部包括党的高级干部还是个认识问题、教育提高的问题。怎样教育提高?

现在高干子女特殊化成了正常化。我侄子毛远新在哈军工读书,他们那个学校高干子弟比较多,有些还是保送的。毛远新高中毕业时也被保送到哈军工,我不赞成,才又去考。考上了清华,第二年转过去。陈赓那时还活着,当校长。他们放假回家,黑龙江省委还请哈军工高干子弟吃饭,工农子弟就不请嘛!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和我们井冈山时期提倡的东西不一样。条件好了,共产党掌权了,过去的优良作风还要不要继承?怎样继承?

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人家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了几百年,比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得多,但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会历史长,地域发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国主义弱肉强食,搞得民不聊生,实际四分五裂。

我们这样的条件搞资本主义,只能是别人的附庸。帝国主义在能源、资金许多方面都有优势,美国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既合作又排挤,怎么可能让落后的中国独立发展,后来居上?

过去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资本主义道路,我看还是走不通。要走,我们就要牺牲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违背了共产党的宗旨和井冈山的追求。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会激化,搞不好,还会被敌人所利用。四分五裂,危险得很。印度不是分裂了吗?

我们要摸索出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避免走资本主义道路,防止修正主义,要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的一些好制度、好作风。

现在干部的特权对我们的孩子也有影响。他们从小读的是干部子女小学、干部子女中学。他们比一般工农子弟容易入团、入党。别人没有的东西,他们能有;别人不能去的地方,他们能去,他们可以看内部电影;他们没有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可是架子很大,有很大的优越感。要教育他们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烈,要完全靠自己。我们的干部子弟有些现象令人担心,井冈山革命精神不能丢了,不能从我们第三代和第四代身上丢了。 

2023年10月11日星期三

毛主席最大最宝贵的遗产,就是留下了呵护平民百姓的社会主义制度

毛主席最大最宝贵的遗产,就是留下了呵护平民百姓的社会主义制度
作者:王立华
昆仑策研究院 2023-10-11


毛主席最大最宝贵的遗产,就是留下了呵护平民百姓的社会主义制度!
——王立华同志参加纪念毛主席诞辰125周年活动发言节选


【摘要】我们为什么越来越热爱、越来越想念毛主席?说一千道一万,最重要的是他为中国人民、为平民老百姓、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最大最宝贵的遗产——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根本和关键。

青年毛主席在长沙上学时,选择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为什么呢?他曾讲过这样的道理,资本主义的殖民主义,是只让少数人过好日子的主义,是损人利己的主义。为什么信仰社会主义呢?因为社会主义是让大家都能过好日子的主义。

当他选定了自己的信仰之后,先是用枪杆子打出了一个讲真理的新中国,然后在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这个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因为在这之前所有的制度都是剥削制度,都是少数人过好日子、多数人受剥削受压迫的制度,无论盛世衰世都是如此。只有社会主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义,是让大家都过好日子的主义。

毛主席不但在中国建立了这样的好制度,还用自己一生的奋斗来捍卫这个制度。他的伟大就在于,他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为大家、为劳动人民、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老百姓服务,而不是为少数特权阶层和贵族!所以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无限拥护他、怀念他,极少数坏人贬低他、仇恨他、无所不用其极地妖魔化他。

我常常想,毛主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想让中国人民都过好日子,大家都应该拥护才是,但实际情况不是善良人们所能想象的。大家都过好日子了,少数人就只能跟大家过一样的日子,只让少数人过好日子,必须是多数人受剥削受压迫,过不好的日子。就像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所言,如果让13亿中国人都过上好日子,对于美国就是灾难,所以只能让美国统治阶级过好日子,中国人民不能过好日子。中国有一帮官僚买办、贪腐势力也是这样,它们为什么对毛主席如此刻骨仇恨?就是因为毛主席的思想和实践,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无比信仰和怀念,阻挡了他们不断掠夺国家和人民的道路,就这么简单!他们要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首先要妖魔化人民领袖毛主席,只要人民还在怀念毛主席、追随毛主席,他们实现自己的图谋就要准备以彻底灭亡为代价。

所有崇毛和拥护社会主义的人,一定是政治头脑比较清醒的人。有些本来自己是普通老百姓,却还跟着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起哄反毛反共,政治上糊涂得可怜。前年,在一所大学参加一个活动,有一个满脸菜色的公派留学英国的女留学生发言,说她反对共产党讲的为人民服务,因为为人民服务侵犯了她的人权,听得大家目瞪口呆。她刚刚发完言,就引起了大家的愤怒斥责,最后夹着包灰溜溜地跑了。

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就是生产资料所有权应当主要在老百姓手里。新中国建立起来的公有制企业不是抢别人的,那是怎么来的呢?是旧中国官僚买办贪腐资产阶级留下来的企业,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势力的私有财产占中国工业的80%,这些企业本来就是搜刮来的不义之财,被收归国有变成了全民所有制的国营企业,而民族资本的企业是通过赎买政策收购的,因为在民主革命时期,民族资本也是反帝反封建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同盟军。

为什么要搞公有制为主体啊?想一想,如果你在生产资料占有上一无所有,政治上能平等吗?你穷得叮当响连饭都没得吃,你还想民主平等?还想当家作主?还想拿着选票选总统、当总统?有可能吗?这个基本逻辑难道不明白吗?所以我们一定要捍卫人民公有的国有企业和财产,坚决不能让那些贪官污吏和汉奸势力瓜分了。

有一帮理论家,我说那是一些无良文人,它们说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是产权不清晰。听到过这种说法吗?肯定听到过。但这帮人真的是信口胡说,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无视宪法,严重违反宪法。打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看看,国有企业是谁的?明明写着是全民所有制,是全体人民所有的企业,怎么就产权不清晰呢?全民所有制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所有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民族,每人都有一份,这就叫全民所有。用宪法明确规定的产权所有,而且上升到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哪一个企业是宪法这样规定产权的?这个产权再不清晰,怎么才清晰?把大家所有的财产都变成你家的就清晰了?有那样的道理吗?

大家知道现在国有资产规模多大吗?2018年下半年国务院公布了一个家底数字:到2017年底,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83.5万亿元,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241万亿元,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30万亿元,还有全国国有土地5.05亿公顷、内水和领海面积38万平方公里,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5.5万亿立方米等。不算国有自然资源,也不算集体所有的天文数字的耕地、山林、牧场等,只是这些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资产平均每个中国人就32万元之多,那是宪法规定我们每个人所有的,多少人看着垂涎欲滴哪!

如果要私有化,那么大规模的国有资产能私有化到你家吗?如果你有这个本事,你可以去嚷嚷着拥护,因为这是根本立场和利益决定的。假如你家一点都捞不着别人的,还让别人把你家那一份宪法规定财产化走了,你还拥护私有化,你到底拥护个啥呀?白白地将你一家三口近百万资产给了别人家,你还在那里叫好,你不是那种让别人卖了自己的肉,自己还帮别人数钱的那种傻瓜?

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捍卫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应该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也是每个老百姓的核心利益。

没有了国有企业,还有共产党领导吗?还有社会主义制度吗?还有共同富裕的任何可能吗?为什么党内的一些人天天吵着要变着法子消灭国有企业呢?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捍卫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共产党的要求,是中央的要求,是绝大多数人根本利益的要求,这是人间正道。

毛主席捍卫了一辈子人民的红色江山,他最担心的是再过几代人,中国会走上那种贪腐黑恶势力瓜分人民财产的最坏的资本主义道路。年纪大点的都知道这是毛主席当年说的,在社会主义国家搞资本主义,那一定是最坏的资本主义,连西方国家都不是那样的。西方国家不管怎么去剥削,它是在资本主义法制条件下,经过几辈人经营起来的;如果在社会主义国家搞资本主义,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瓜分国家和人民,一夜间就能变成巨富的。你不要总想着这国有企业给自己,反正在座的你家我家拿不到,反正是占99%的绝大多数人捞不到。社会主义是让所有人都有的主义、让所有人都好的主义,凡是把属于多数人的财产变着法给了少数人,不管以什么名义,不管打着什么旗号,都是反动、腐朽、落后的反共反人民的主义。

有些势力拼命反毛,因为毛主席是人民的旗帜。人民要捍卫保护自己的利益,就一定高举毛主席的旗帜。反动派要损害、掠夺、瓜分人民的利益,要推翻社会主义制度,要消灭共产党,就一定要妖魔化毛主席。现在有些人把华盛顿当成爹了,一个奴隶主头子被吹捧成圣人了,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毛主席,反倒成了恶魔了,你就知道这帮人丧尽天良到了什么程度。

今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最伟大的贡献,就是留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来呵护我们这些平民百姓。这个制度一旦丢失或改变了,我们普通的老百姓就将永世不得翻身。所以,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捍卫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3年10月1日星期日

毛主席在关键时刻三次挽救国家分裂危機?

毛主席在关键时刻三次挽救国家分裂危机,不服不行!
作者:润之思想
昆仑策研究院 2023-10-01


    

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完整与民族团结,是近代中国在受列强侵略欺侮条件下的人民革命的首要任务,也是全国各族人民最高利益之所在,同时,也是评价执政党和领袖人物所作贡献的主要依据。

毛主席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在近代面临的多次中国被列强分裂的危机中,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集中表现在建国前后围绕夺取政权与维护主权、反对分裂问题上的三次决策与斗争。


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几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一)

第一次:1945年中共武装进军东北,冲破雅尔塔英美苏秘密协定,避免了第二个“外蒙古”或苏记黄俄“满洲国”的出现。

人们知道“二战”胜利前夕,美英苏三国召开的雅尔塔秘密会议,实际上是美苏划分战后世界势力范围的会议。美国拿中国的领土与主权和苏联做交易,把中国的外蒙古和东北中长铁路和旅大港为筹码,换取苏联出兵,以减轻自己的牺牲,求得太平洋战场的提前胜利。
   
这件事蒋介石得知后很不高兴。美国在中日战争开始时保持中立,坐山观虎斗。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需要中国抗日时,封中国为中美英苏四大同盟国(G4),蒋介石也成为四大首脑之一。

现在抗战胜利了,还要把中国领土割让出去,如何向国人交待。但在美苏交易中,蒋介石也无可奈何。

派宋子义、王世杰、蒋经国等与苏联谈判,获得斯大林三项保证:1、苏军解放东北后,确保东北行政权交给国民党政府;2、不干涉新疆内部事务;3、不援助中共。这三项保证对蒋介石来说,倒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他上台以后威胁他的政权与地位的,一是日本、二是共产党。现在日本投降了,只要苏联不支持中共,共产党还能存在吗?这就去掉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心病。这样,虽然让出了主权,但可以确保其政权了(即主权换政权)。

当时的中共,还不是一个合法的政党。对外蒙独立问题虽然插不上手,但对东北问题,是有资格去接受日本投降的。因为“九一八”事件后,蒋介石令张学良采取“不抵抗”政策,退出东北后,是共产党的武装在东北坚持斗争的。尽管当时中共并不知道苏军解放东北后要交给国民党政府,但收复东北是中共“七大”就确定的方针。

于是,在落实三项保证中就必然出现中共的决策与苏联进军东北的纠纷,会发生南京政府与苏联政府的矛盾,进而影响美国与苏联在雅尔塔秘密协议的贯彻落实。说到底阻力就在中共。

国共重庆谈判就在这背景下召开的。重庆谈判,名为国共谈判,实际是三国四方的美蒋苏三方对中共一方的引诱与施压。

8月14日,南京政府与苏联在莫斯科签订所谓《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同一天,蒋介石就致电毛主席,邀其到重庆谈判。接着,苏联也敦促中共通过国共谈判实现战后“和平建国”。希望中共效仿法共,走议会道路。

毛主席深知蒋介石其人,经过十天考虑才答应亲临重庆谈判。美国政府特派驻华大使赫尔利和国民党张治中乘专机到延安迎接毛主席。其规格可谓高矣!
  
众所周知,苏联劝导中共走法共道路,就是“交枪”“当官”的议会道路。国共谈判的核心问题就是要不要交出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而这两条,也是毛泽东决不退让的原则立场。

当时,“和平建国”的呼声很高,经过八年抗战,谁愿意再打内战呢?但怎样理解“和平建国”,立场不同,认识各异。一些民主党派也劝说毛主席交出武装,放弃根据地,有的批评毛泽东是“封建割据”思想。压力很大。

毛主席深知战后国共矛盾是关系着国家民族的两种命运、两种前途问题。如果按照蒋介石的道路走下去,依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前途和命运,中国不可能有真正的独立与主权。

他明确地对民主党派领导人说,中共要是交了枪,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同样也没有民主党派的地位。毛主席在重庆43天,主要时间用来同国民党高层和民主党派领导人交流看法,听取意见。后经双方作出妥协让步,毛主席将南方新四军各根据地撤退到北方,蒋介石允许中共拥有一定武装和根据地,从而达成“双十和平协定”。

然而,协定归协定,行动归行动。其实,谈判一开始,蒋介石就在美国帮助下,用飞机、军舰运兵到沿海和东北,与中共武装展开了争夺抗战胜利果实的斗争。特别在争夺东北的斗争中,美、苏、国、共四方矛盾得到充分暴露。

毛主席则利用矛盾,一箭双雕,明抗美蒋,暗拒苏联,激活了一盘起死回生的棋。谁都知道:兵贵神速。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8月30日第一支中共武装出现在东北。

尽管按中苏条约,苏联“不援助中共”,要将东北行政权交与国民党,但总不能禁止中国人进入中国自己的东北领土。当时苏军高层对中共出兵东北缺乏思想准备,而基层更不知有国共之争,并于8月31日与我抗日联军一起占领了山海关。

当时,美苏之间有“苏军不入关、美军不登陆”的默契。但上述行动,立即被美蒋认为是苏联违约支持中共抢占东北。于是美军从9月13日开始,在青岛、天津、秦皇岛等地登陆,大规模为国民党运送军队。接着,三国四方的矛盾立即激化,美蒋苏战略计划完全破产乱套。

惟中共乱中有谋,巧妙地处理了同苏联的关系,一方面铁路线大中城市由苏军交予国民党去接管,一方面将进入东北的部队去占领苏联红军占领不到的中小城市与广大农村。

既让苏联按中苏条约去贯彻执行,同时也作了苏联撤出东北后,仍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办法,应对国民党挑起内战的战场准备。回顾历史可以看到,在重庆谈判中如果按照美苏对中共的要求去做,而毛主席也不顾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只顾目前“和平”去“当官”,无原则地妥协退让,像蒋介石那样“让主权保政权”,那么,战后的中国东北,就自然地成为美苏争霸的前哨阵地和冷战的牺牲品。

美蒋可以利用东北围剿华北的中共武装力量;苏联则利用其在东北特权,培植亲苏势力,伺机成为苏记“满洲国”,后果不堪设想。毛主席高瞻远瞩,以战略的先机,堵死了潜在的东北再成为“满洲国”的可能性。

如今有人拿抗日战争时期“蒋委员长”的合法身份,用来贬低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实在是只看现象不看本质,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无知。

如何评价领袖人物,怎样看伟人的贡献,首先就看他对国家民族的贡献。

黎阳同志称中共争取东北的斗争是“毛泽东时代的序幕”,这也就是说,“毛泽东时代”既不是从毛泽东进入中共领导核心开始,也不是从开国领导人算起,而是从毛泽东能担负起国家与民族的历史责任与实际贡献开始的,这是对毛主席历史贡献的新认识。


(二)

第二次:“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再次避免了中国南北分裂的危机。

国共重庆谈判达成“双十协定”是双方妥协的结果,但就蒋介石来说,要消灭共产党的目的没有妥协,而毛主席最终要推翻国民党政府也没有让步。

不过,毛主席回延安后提出“争取和平建设的新时期”的口号,准备此后同国民党展开议会斗争,还提出通过三个五年计划在议会中斗垮国民党。说明还是有诚意去实现双十协定的,而蒋介石一边签署协定,一边调兵谴将,准备内战。

1946年6月围堵中原军区新四军开始,大打出手,并宣布3至6个月内消灭共军。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二年多后首先在东北开始了战略决战。待到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已为中共所控制。国民党败局已定。
  
一般人都认为,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的内战,表面上看是这回事,其实质是美国人出钱出枪,中国出兵,帮助蒋介石打共产党的一场“代理战争”。不过,也有人说,共产党是“卢布党”,没有苏联的支持哪来的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总是一口咬定自己的失败,是因为毛泽东的共产党得到了苏联的支持。

这话在一定含义也没有错,但仔细想,只是失败者为掩饰自己失败原因而编造出来的拙劣借口而已。当今国家的事务,都是同他国联系在一起的。怎样看国共两党背后的支持者,他们支持你图的是什么。这是要分析的。

既要认清支持者的目的是什么?更要分析接受支持者的图谋又是什么?凭心而论,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结束,苏联对中国支援的是国民党而不是共产党。

虽然苏联不会像美国那样支持国民党去消灭共产党,但怎样看战后的中国,美蒋苏的态度是一致的。特别是苏联,错估了中共的力量,还认为中共是“人造黄油”式的共产党,无力打垮国民党而可能执政的。

你看,苏联瞒着毛主席跟蒋介石作了交易,不漏一点风声,先是给毛主席一个措手不及,而后又是“逼”毛主席赴重庆谈判,又是“劝”毛泽东交出武装和根据地,与蒋介石“团结建国”。要不是毛主席顶住美蒋苏三家的压力,三大战役结束后的中国,立即会出现国共南北分裂的现实。
  
1949年初的中国,美国看到蒋介石未能为他卖力,正使出“弃蒋换马”的政策,扶持李宗仁上台,妄图通过“谈判”,求得“划江而治”的局面。苏联派了特使米高扬来到西柏坡,企图说服毛主席不要进军江南,也来一个“划江而治”的“南北朝”。

直到南京解放,苏联大使随国民党迁移广州,而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却留在南京想与中共拉关系。当时的美国,要是愿与国民党断交,中美关系就要另写了。毛主席早已看透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本质,也摸透了苏联的企图。

要是“划江而治”,无论对美国还是苏联,对他们都有极大好处,可以减少潜在的威胁。现在有人为美国说好话,说美国没有领土要求。这话没有错。美国只有全世界百分之五的人口,又要霸权世界,最好办法是肢解中国,分成若干块,分而治之,能找到为美国打工的代理人,接受他的普世价值就行。

只至于苏联呢?当年苏联要外蒙古独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国家安全。中国如能“划江而治”,那么,长江以北都成了苏联防止美国进攻的缓冲区,何况又能防止将来中共强大起来威胁苏联。对国民党来说,原来发动内战是为了消灭共产党,而今自己有可能被共产党消灭的时候,也可以达到保住政权的目的。

唯有毛主席,既不听美蒋的呼吁,也不听苏联派特使的劝告,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提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动员令。将美蒋苏三方的如意算盘打个粉碎,避免了“南北朝鲜”、“东西德国”分裂现状的出现。
      
对此,李宗仁回国后曾说过,要是当时确立起“划江而治”的话,将会给国家民族犯下不可饶恕的历史性错误。(大意)。
  
此话深刻地告诉我们: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决不是简单的“国共内战”,而是抗击美苏两强肢解中国、分裂国家的解放战争,也是维护中华文明古国的地位能得以延续发展的民族战争。


(三)

第三次:抗美援朝,彻底摆脱世界霸权的羁绊,为重新崛起奠定了基石。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是美军入侵台湾,阻止解放台湾和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我国边境,严重威胁我国安全的情况下展开的。当时一个严峻的险恶事实是,苏联已告知中国,做好美军占领朝鲜后,在东北接受朝鲜的流亡政府和人民军余部的安置工作。这不是事后的假设与猜想,而是距志愿军入朝一个星期前的事。
  
本来,历史是没有“假设”与“如果”的,但偏有一些人说抗美援朝这一仗不该打,说抗美援朝保卫了朝鲜,牺牲了自己的同胞等等。如果按照这些旨在“非毛”、意在“西化”的思路发展下去,首先是东北,很快会出现第一次危机中所说的,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外蒙古”或苏记“满洲国”的可能。

大家知道,战后的美国,凭着它的实力,一手拿着原子弹,一手拿着橄榄枝,到处用“第三次世界大战”吓人。自从苏联有了原子弹之后,美苏之间,既要争雄,又怕直面冲突,存在着“谁怕谁”的问题。尽管麦克阿瑟已发出“鸭绿江不是中朝分界线”,如果美军侵入东北,苏联参战,发展成第三次世界大战,并非没有可能。

即使没有此可能,但支持李承晚的军队进入东北追击“逃敌”和让蒋介石的军队从东北反攻大陆,这是朝鲜战争开始后就是有计划的事。当时,苏联与斯大林对中共与毛主席,还是不十分信任的,也有可能以第三者调停之名,再拿中国和朝鲜的主权做交易,既让美国安稳地占领朝鲜,也让苏联在中国东北扩展其特权。

当时的中共,如果在美国侵台和朝鲜战争问题上“示弱”或被“战败”,国内的反动气焰会增高,本来不好的国际环境将更为恶劣,如英、印对西藏的野心,法国在印支殖民势力对西南的窥视,国民党李弥兵团残部尚在缅甸等,都在重温昔日的中国旧梦。

这样,不仅在东北、西北会出现第二、第三个“外蒙古”,而且在西南、华南出现第四、第五个“外蒙古”或“满洲国”,甚至再现“南北中国”或“东西中国”的可能。

这样,中国将成为历史概念,中华民族就可能成为阿拉民族那样,四分五裂,互相斗争。尽管当时的中国是共产党的中国,上述都是不现实的假设,但如果按照“西化”派的思路,当时就不该抗美援朝的话,那么,再回到蒋介石的旧中国去的假设,就完全有可能的。

这样,又有人会说,蒋介石统治的旧中国有什么不好!台湾不就比大陆富裕吗?没有错,蒋介石败退到台湾后作了些反省,特别在坚持“一个中国”的问题上,是值得肯定的。至于经济,决不能拿今天台湾的经济发展,来证明过去的大陆经济也能如台湾那样发展。

当时台湾的经济为什么比大陆好,还是去听听李敖先生的解读更为客观,无须在此多述。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如同深圳、上海是大陆的一部分一样。它们的水平并不代表中国总体的水平。

偌大的中国,办好一个点是能够的,办好整个面是艰难的。关键在于有一个放眼世界,立足国家民族最高利益,深知历史规律,纵揽发展全局,千头万绪,举纲带目,大公无私,应对万变的领导集团和领导核心人物,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

要看到,今天中国的成就,都是在抗美援朝这一仗奠定的。没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就没有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工业化建设,更没有在20多年的时间里,完成早期工业化国家要几百年才能建成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没有反辅农业的工业基础就不会有今天生活的改善与提高。没有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教训,就不会拥有原子弹的国防力量。你国民党蒋介石一边倒向美国的怀抱,可以赚他跨国公司的打工钱,但叫他爹、妈也不会让你有原子武器,(当然,共产党如果没有独立自主的主张,无原则地“一边倒”向苏联,同样制造不成原子弹。)

当今的世界,没有原子弹是成不了强国的。更形不成中美苏世界三角的格局。共产党不是唯武器论者,也不想发动侵略战争,五六十年代勒紧裤带去制造“两弹一星”,恰恰是为了反对拿着尖端武器去发动侵略的霸权主义者。没有抗美援朝这一仗奠定的基础,中国的什么也谈不上。

有人说,中国是“和平崛起”,那是睁眼说瞎话。连台湾也有人也说,中国要是没有毛泽东,充其量也只是印度、印尼、菲律宾式的中国。

抗美援朝,是毛主席一生中最艰难的决策之一,人们也许只想到那是指接到金日成发来的救援电后,在大多数领导不同意出兵情况下工作难做,决心难下,经过几天酝酿讨论才统一认识,决定出兵的情况。

那还是在苏联要求中国出兵,并愿意向中国提供武器并在费用上由双方“共同负担”的情况下作出的,实际上更难下决心的还在后头。

10月8日,毛主席派周恩来去莫斯科同斯大林商谈援助时,是带着“出兵”与“不出兵”两种方案去的,究竟出与不出,就看苏联能支援到什么程度,但当周恩来要求空军支援时,斯大林表示暂时不能用空军支援。于是也决定暂不出兵。

10月11日,毛主席收到斯大林与周恩来联署的电报,在同意不出兵参战的同时,要求我们做好在东北接受朝鲜流亡政府的工作。毛主席深深地沉思了两天后给周恩来去电,阐明了“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的利害关系,要他去向斯大林表明,即使没有空军支援,我们也出兵参战的决心,斯大林终于感动地流下眼泪。

就是毛主席的这一决策,既在战争史上创造了弱国打退了世界头号霸权主义国家的经典,又避免了新中国再次倒退到第一、二次那样可能被分裂、肢解的严重危机,使中华民族在近代世界上重新崛起。

更深层地看,这是一场捍卫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保卫战,也是通向世界和平的序幕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