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1日星期二

1938年,毛主席在鲁迅艺术学院的讲话,至今仍发人深省

1938年,毛主席在鲁迅艺术学院的讲话,至今仍发人深省
昆仑策研究院 2022-06-21



     【1938年毛主席在鲁迅艺术学院讲话】

我们对艺术应持什么观点?艺术应该以什么为方向?在我们普通民众越来越接触不到艺术、越来越难以理解艺术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毛主席有关艺术的谈话。毛主席的讲话条条在理,字字珠玑,相信大家会有很多的收获。


以下为毛主席讲话的原文:


在鲁迅艺术学院的讲话
(1938年4月28日)
毛泽东

你们要我来讲几句话。可是我不熟悉艺术方面的问题,只能贡献一些粗浅的意见给你们参考。

一、我们对艺术应持什么观点?在这个问题上,过去中国有过很大的争论。大家可能知道,徐志摩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诗要如银针之响于幽谷”,银针在幽谷中怎样响法,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是一个艺术至上主义者。那时像他这样主张的人很多,他是这方面的一个代表。另一方面是鲁迅先生所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艺术论者。他们在艺术论上的争论,有长期的历史,现在不能去细说它。艺术至上主义是一种艺术上的唯心论,这种主张是不对的。但现在为了共同抗日在艺术界也需要统一战线,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不管他是写实主义派或是浪漫主义派,是共产主义派或是其他什么派,大家都应当团结抗日。当然对我们来说,艺术上的政治独立性仍是必要的,艺术上的政治立场是不能放弃的,我们这个艺术学院便是要有自己的政治立场的。我们在艺术论上是马克思主义者,不是艺术至上主义者。我们主张艺术上的现实主义,但这并不是那种一味模仿自然的记流水账式的“写实”主义者,因为艺术不能只是自然的简单再现。至于艺术上的浪漫主义,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它有各种不同的情况,有积极的、革命的浪漫主义,也有消极的、复古的浪漫主义。有些人每每望文生义,鄙视浪漫主义,以为浪漫主义就是风花雪月哥哥妹妹的东西。殊不知积极浪漫主义的主要精神是不满现状,用一种革命的热情幢憬将来;这种思潮在历史上曾发生过进步作用。一种艺术作品如果只是单纯地记述现状,而没有对将来的理想的追求,就不能鼓舞人们前进。在现状中看出缺点,同时看出将来的光明和希望,这才是革命的精神,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有这样的精神。

中国文艺界还曾有所谓“第三种人”[1],在今天我们也并不排斥他们。今天第一条是一切爱国者的抗同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条才是我们自己艺术上的政治立场。艺术上每一派都有自己的阶级立场,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劳苦大众方面的,但在统一战线原则之下,我们并不用马克思主义来排斥别人。排斥别人,那是关门主义,不是统一战线。但在统一战线中,我们不能丧失自己的立场,这就是鲁迅先生的方向。你们鲁迅艺术学院要遵循鲁迅先生的方向。

二、艺术作品要有内容,要适合时代的要求,大众的要求。作品好比饭菜一样,要既有营养,又有好的味道。中国人是最会做饭菜吃的,做菜的时候适当地调配各种材料,加上油盐酱醋各种佐料,经过巧妙的烹调,便产生一种美味。并且保持了营养成分。大师傅做得一手好菜,要有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不是学一天便做得好的。他们做菜,用的材料和别人一样,却能做出好的味道来,这就要研究各种材料的调配和时间火候的掌握。艺术至上主义者是只注重味道好不好吃,不管有没有营养,他们的艺术作品内容常常是空虚的或者有害的。艺术作品要注重营养,也就是要有好的内容,要适合时代的要求,大众的要求。比如现在唱戏,在戏报上已经看不见《游园惊梦》之类的东西了,因为那样的戏在今天卖不了座。演旧戏也要注意增加表现抗敌或民族英雄的剧目,这便是今天时代的要求。艺术作品还要有动人的形象和情节,要贴近实际生活,否则人们也不爱看。把一些抽象的概念生硬地装在艺术作品中,是不会受欢迎的。

三、鲁迅艺术学院要造就有远大的理想、丰富的生活经验、良好的艺术技巧的一派艺术工作者。你们不应当是只能简单地记述社会生活的艺术工作者,而应当有为新中国奋斗的远大理想。这就是说,不但要抗日,还要在抗战过程中为建立新的民主共和国而努力,不但要为民主共和国,还要有实现社会丰义以至共产主义的理想。没有这种伟大的理想,是不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的。但只有理想还不行,还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与良好的艺术技巧。中国近年来所以没有产生伟大的作品,自然有其客观的社会原因,但从作家方面说,也是因为能完全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太少了。我们的许多作家有远大的理想,却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不少人还缺少良好的艺术技巧。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便不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鲁迅先生在《毁灭》的后记中说到,《毁灭》的作者法捷耶夫是身经游击战争的,他描写调马之术写得很内行。像上马鞍子这类细微的动作,《毁灭》的作者都注意到了,鲁迅先生也注意到了。这告诉我们,大作家不是坐在屋子里凭想像写作的,那样写出来的东西是不行的。《红楼梦》这部书,现在许多人鄙视它,不愿意提到它,其实《红楼梦》是一部很好的小说,特别是它有极丰富的社会史料。比如它描写柳湘莲痛打薛蟠以后便“牵马认镫去了”,没有实际经验是写不出“认镫”二字的。事非经过不知难,每每一件小事却有丰富的内容,要从实际生活经验中才会知道。你们是青年艺术工作者,现在的大千世界都是属于你们的,都是你们活动的园地。你们的艺术作品要有充实的内容,便要到实际生活中去汲取养料。你们不能终身在这里学习,不久就要奔赴各地,到实际斗争中去。正如你们唱的《游击队员之歌》中所说的,“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你们不但要在口里唱,而且要实际地去那样做。没有丰富的实际生活经验,无从产生内容充实的艺术作品。要创造伟大的作品,首先要从实际斗争中去丰富自己的经验。艺术家固然要有伟大的理想,但像上马鞍子一类的小事情也要实际地研究。过去一个研究《红楼梦》的人说,他曾切实地把大观园考察过一番。现在你们的“大观园”是全中国,你们这些青年艺术工作者个个都是大观园中的贾宝玉或林黛玉,要切实地在这个大观圆中生活一番,考察一番。你们的作品,“大纲”是全中国,“小纲”是五台山[2]。要把中国考察一番,单单采取新闻记者的方法是不行的,因为他们的工作带有“过路人”的特点。俗话说:“走马看花不如驻马看花,驻马看花不如下马看花。”我希望你们都要下马看花。

到群众中去,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技巧。夏天的晚上。农夫们乘凉。坐存长凳子上,手执大芭蕉扇,讲起故事来,他们也懂得胡适之先生的八不主义[3],他们不用任何典故,讲的故事内容却是那么丰富,言辞又很美丽。这些农民不但是好的散文家,而且常是诗人。民歌中便有许多好诗。我们过去在学校工作的时候,曾让同学趁假期搜集各地的歌谣,其中有许多很好的东西。这里存在着一个极大的不协调,就是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与美丽言辞的人不能执笔写作,反之,许多能写作的人却只坐在都市的亭子间,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也不熟悉群众生动的语言。我们都知道高尔基,他的生活经验丰富极了,他熟悉俄国下层群众的生活和语言,也熟悉俄国其他阶层的实际情形,所以才能写出那样多的伟大作品。

至于艺术技巧,这是每个艺术工作者都要学的。因为没有良好的技巧,便不能有力地表现丰富的内容。艺术技巧是多方面的,并不只限于语言。但是,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掌握语言的能力确是非常重要的。我看鲁迅先生便是研究过大众语言的。你们一定要下一番苦工夫去学习和掌握艺术技巧。

要做伟大的艺术家,必须具备以上所说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现在,我们阵线上有些人所写的东西,缺乏丰富充实的内容,不合于客观的实际,艺术技巧也比较粗糙。这种缺点我们一定要努力克服。

注释
[1]一九三二年七月,苏汶(即杜衡)在《现代》杂志发表《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一文,自称“第三种人”,主张超阶级的文艺,受到鲁迅、瞿秋白的批评。
[2]五台山,指五台山地区,当时属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3]胡适之,即胡适。他在一九一七年和一九一八年先后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将自己对文学改良的主张归纳为“八不主义”:一、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二、不做“无病呻吟”的文字。三、不用典。四、不用套语滥调。五、不重对偶:——文须废骈,诗须废律。六、不做不合文法的文字。七、不摹仿古人。八、不避俗话俗字。


     【1938年毛主席在鲁迅艺术学院讲话】


毛主席谈到的这三点,即使到今天也一点都不过时。毛主席他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留下了大量关于文学艺术的文稿!

如:《论鲁迅》《发展陕甘宁边区的文化艺术》《要使人民离开愚昧状态》《文化、教育、知识分子问题》《改造旧艺术,创造新艺术》《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在文学艺术界开展整风学习》《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同文艺界代表的谈话》《关于绘画、雕塑使用模特问题》等等。

这些文稿,对于研究毛主席的文艺思想,了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国文艺运动,具有重要价值。

如果大家想进一步系统了解毛主席的文艺思想,那么推荐大家看《毛泽东文艺论集》。

本书是在在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之际出版,共收入自一九三六年至一九七六年毛主席关于文学艺术的文稿一百零一篇。

内容非常全,了解毛主席文艺思想,这一本书就够了!

(来源:昆仑策网【综合】,转编自“重读老旧书””青少年学党史“)

2022年6月17日星期五

那个《决议》坚持了公道!

那个《决议》坚持了公道!
作者:刘振起
昆仑策研究院 2022-06-17 


      【油画:光明在前——中共七大召开(李前 作)】


读《毛泽东传奇》(龚一、刘红编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今日读到《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内容,特又找出了党史大家陈晋的文章:《第一个“历史决议”通过之后》,复读掩卷,不胜感慨之至。

在此,我用《决议》代称,对内心最强烈的感慨——“那个《决议》坚持了公道”,写如下些话:


第一,对《决议》内容坚持了公道

有这样几点体会,很可一述:

一是不搞“缺席审判”。你看,《决议》的起草人,正是要决议的“当事人”。史料告诉我们,这个《决议》起草的召集人是任弼时,成员有刘少奇、康生、周恩来、洛甫(张闻天)、彭真、高岗、博古(秦邦宪)。我们知道,这个《决议》主要是对从1931年六届四中全会到1935年遵义会议期间错误路线作决议,而起草人的核心成员正是这条错误路线的当事人。他们既有“三人团”的“团长”,又有苏区中央局的书记,还有临时中央书记。正是这些人,执行错误路线,否定毛主席正确路线,剥夺毛主席指挥权,对毛主席进行“缺席审判”,致使毛主席吃尽了苦头,身体垮掉,被冷落到“连个鬼也不上门”的境地。而毛主席襟怀磊落,恰用这些人做《决议》的起草人。想来,可谓是用心良苦,就是要避免“缺席审判”,即用当事人的切身认识,来保证《决议》内容的公道。

二是不搞“一审终结,不许上诉”。我们知道,1932年5月,苏区中央局开会,对在漳州前线指挥作战的毛主席进行批判,“犯了极严重的一贯右倾主义错误”,而且对毛主席的申述不予理睬。所以,毛主席后来说,“被缺席审判,一审终结,不许上诉”。或许正是有这样的教训,毛主席对《决议》的起草,定下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原则。他说,认识了真理就要坚持,话说错了,事做错了,就要修正。坚持真理是公道,修正错误也是公道。这个《决议》,从1944年5月10开始起草,到1945年4月20日提交通过,差20天整整一年。这样长的一个时间,先是由任弼时起草,后经张闻天系统修改,毛主席亲自修改不下七次,送给中央书记们看,送给中委们看,送给高级干部们看,送给全国党代会代表们看,几次送给王明看,“经过三番四复的研究”。可以想象,这其中不乏争论,不乏“申辩”,不乏“辩护”。这从《决议》通过后毛主席讲话的意思中可略悟一二。他说:《决议》是全党性质的,要对全党和全国人民负责任。党是政治团体,不是家族或职业团体,因政见相同而结合起来。政见不同就要有争论,争论时分清是非界限,但今后要少戴帽子为好。这样一梳理,我们是不是就能鲜明地看出,这个《决议》,既没有“缺席审判”,又避免了“一审终结,不许上诉”,而是当事人自省悟,群体人查“漏洞”,讨论修改,修改讨论,三番四复,真真正正做到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三是用“原则通过”加持公道。陈晋说:“一个决议文件,经过两届中央委员会来讨论通过,中间还吸收全国党代会全体代表的意见,这在党的历史上,恐也是绝无仅有的。”这是个什么意思呢?是说这个《决议》,中共六届七中全会是“原则通过”,到中共七届一中全会才正式通过。“原则通过”这个调子,是毛主席确定的。从上面的叙述,我想诸君会看出,这个《决议》是充分地发扬了民主的。但为什么毛主席还要提出六届七中全会的通过只作为原则通过呢?很显然,毛主席就是要通过这样一个加持,还要查“漏洞”,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充分地表明了毛主席无与伦比的科学态度和公道之心。例如对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处理,《决议》,一没说“左”倾路线造成白区损失百分之百;二没说“左”倾路线造成苏区损失百分之九十。毛主席说:这些不说,我看至多是缺点;说的过分,说的不对,却会造成错误。我们说,可当时的人谁又不清楚呢?这个“左”倾路线,使得共产党和红军,连“家”都丢了,全体的“溃逃”转移,共产党人、红军、革命人民群众,甚至无辜的百姓,以百万计的丧生啊!就这样,毛主席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作出了“两个”不说。对比那种不往死了怼不解气的做法,毛主席的公道就摆在了这里。


    【1945年8月印刷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原件,现藏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这个《决议》通过至今,已近八十年了,毫无疑问地说,它是经过了历史检验,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一个《决议》。


第二,对历史人物坚持了公道

余以为,就中华文明来说,评价一个人,最见底的,是看他如何对待反对或说“整”过自己的人。当然,这样的表述,是敌对阶级除外的。历史作出了最公正的评价,毛主席是最公道的。他心胸大度,没有一个私敌。这也是全世界包括他的对手都一致公认的。说到这里,真是打心眼里鄙视一些人,已是一大把年纪了,有的临死也不忘因去五七干校劳动而憎恨毛主席。他们不去想毛主席也让自己的女儿去五七干校;他们不去想毛主席觉得五七干校条件好,又让女儿去农村插队劳动;他们不去想农民终生种田为国家做贡献;他们就因去田间劳动这点疾苦,一直用“牛棚”咒骂着,但凡有机会就要贬两句毛主席。好在春风拂去尘埃,人民明了那“牛棚”的是非。真的,我专门去考察过一个五七干校,一个大院子,那是一排排的砖瓦房子,完全如同我记忆中的公社大院,那可是农民心目中的好地方。

从党的历史看,1935年遵义会议之前,因“左”倾路线占统治地位,毛主席的正确路线不被认可,毛主席在总体上是受排挤的,最为严重的就是六届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期间。而由于中央路线是错误的,王明、博古搞宗派,因此挤怼毛主席的人是占到大多数的,当然最核心的就是王明和博古这两个“大佬”。就是他们,造成了“两个”实际上的近乎百分之百的损失,造成了很多个人的冤屈,还有人丢了性命,广大指战员是怀有不可饶恕的怒气的。但毛主席说,历史上的错误是一个社会现象,因为那时党在政治上不成熟,犯错误的同志是因为不自觉。他们“在反帝反封建、土地革命、反蒋战争等问题上的若干观点,同主张正确路线的同志们仍然是一致的。”就这样,没见谁受过审,没见谁坐过牢,使中国共产党这个大公无私的党,无论从哪个“山头”起家的,都高度地达成了统一,像兄弟一样团结在了一起。感慨啊!真想念一句:阿弥陀佛!我佛慈悲。

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同志,这样一个认识的角度,对于我们认识后来许多人是有借鉴意义的。


    【毛主席在「七大」會議上讲话】


有了毛主席的公道,周恩来仍然是中共七届中委排名第三的核心人物,任弼时成为中共中央“五大书记”的一员,博古则被选为中共七届政治局委员,王明在毛主席亲自关注下进了中委,王稼祥则在毛主席亲自说服代表的情况下,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显列第二。

“博古等在发言中真诚地表示拥护这个决议,并向那些曾经受过错误路线迫害的同志道歉。”任弼时坦率地说,看到毛主席对政策的掌握,和对整风中的思想领导,使我产生了佩服和信赖。王明则在请任弼时阅转毛主席和七中全会的声明书中,对历史决议和他对第三次“左”倾路线所犯严重错误的分析,表示“完全赞同和拥护”。

诸君啊,这些人可非同我们呀!那都曾是呼风唤雨、对毛主席都不屑一顾的人啊!不得不说,毛主席的公道,如阳光照耀,如春风化雨。所以,学习研究党史,不时地会感慨:“没有毛主席,中国共产党是不会走到全国解放的。”


第三,毛主席对自己坚持了公道

这个公道在哪里呢?就在于毛主席把自己放进去,以彻底接受未来历史检验的思想准备,完全秉持了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不夹带任何“私货”,没有任何私心,这就是毛主席的公道。这是最难能做到的。

“一般说来,认识到了真理并且把它坚持下去,似乎不是太难,难得的是能不能看出自己过去说的话,办的事,甚至做的决议里面,有没有‘漏洞’,有没有需要改的地方。毛泽东在这方面提醒人们,强调‘积薪成堆,后来居上’,表明他对自己领导起草的历史决议,同样抱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和公道之心。”

对于《决议》,毛主席说:“我们现在只能准备在二三十年后来看,这个决议还是功大过小,那就很好了。”我们说,那个《决议》通过至今,已经过去快八十年了。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走向辉煌,进而取得了中国人民革命的彻底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重生。一切一切的说明,那是一个光辉的《决议》。

我们说,任何决议,只能反映当时人们的认识和需要。所以,做历史决议,必须向毛主席学习,抱持公道之心,“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写到最后,又想及其他。毛主席说,“积薪成堆,后来居上”。但觉不乏遗憾,像毛主席这样的高度,后人可能难以企及了。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解放军原后勤学院教授、博导,《毛泽东精神》作者,中国红色管理研究专家;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2022年6月5日星期日

毛泽东思想创立的五大元素

毛泽东思想创立的五大元素
作者:刘振起
昆仑策研究院 2022-06-05





学习毛泽东思想,经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毛主席为什么能创立毛泽东思想?我们知道,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这一伟大历史人物的伟大历史贡献。没有毛主席,便没有毛泽东思想。那么,毛主席创立毛泽东思想,又具有哪些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必要基础呢?本文以下列五大元素试论之: 


第一,毛泽东思想创立的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在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里产生,首先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从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未能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革命就是围绕解决这样两大矛盾而展开的,如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维新运动,1911年的辛亥革命等。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理论武器,革命都失败了。这些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说明,要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揭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向前发展,这就为毛泽东思想的创立提供了历史条件。换句话说,毛泽东思想正是解决中国革命特点和规律催生的真理。


第二,毛泽东思想创立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在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毛主席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对革命的态度,阐述了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大革命失败后,毛主席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在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斗争中,毛主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正确地把握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使毛泽东思想得到全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第三,毛泽东思想创立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理论来源。毛主席指出:“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70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抵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抵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的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深刻影响和根本性变化,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四,毛泽东思想创立的文化基础。毛主席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农民的儿子,从小受中华文明的教养,吸收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斯诺说,毛主席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这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文化条件。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毛主席堪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典范。在政治思想方面,毛主席继承了中国思想史上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优良传统,将其发展为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思想。毛主席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创立了党的群众路线。毛主席在继承中国历史上“自强不息”“人定胜天”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独立自主这一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的思想。在军事思想方面,毛主席批判地总结中国战争史上的经验以及中国古代兵法,提出了创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红色政权理论,也为后来创立游击战争的理论和战略战术原则奠定了基础。在哲学方面,毛主席对“实事求是”这一民族化的语言,进行了全新的解释,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此外,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对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思想,以及军事辩证法思想,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毛主席也注意吸收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精华,为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提供了一定的思维借鉴。这些都说明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具有的一定影响和作用。


第五,毛泽东思想创立的本体禀赋。本体禀赋,主要是说毛主席具有不同寻常的天赋,正如很多研究者的看法,毛主席是几千年不世出的天才。是的,亿万的革命者,无数的领导者,谁也无成,惟有毛主席,这就是毛主席的本体禀赋。我们知道,人类已开展了基因研究,认识了人的基因,但我相信,这还是初步的,还有更超微观的领域有待研究,例如基因的合成,基因的信息载入等。这是我的猜想,只为说明一个观点,这就是:人,天生是有区别的。毛主席就其个体来说,具有天生的不寻常性,正如杨昌济大师初识毛主席的印象,一个农家的孩子,资质俊秀,殊为难得。史料表明,年幼的毛主席就心性仁厚、极其聪慧、记忆超好、魄力无比、毅力非凡等,这方面的史料非常多。同时,毛主席是在一个人类大灾难、大动荡、大革命、大发展的世界生态环境中,历经了万般磨难,接受了先进理论,建党、建政、建军、建国,领导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最大的军队、最大的国家,最穷的国家,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在最高位上历经了人类所有的实践范畴,诸事百般,光复旧物,创立社会主义文明,无所不包,都取得了永载人类史册的辉煌成绩。这是人类历史从没有过的杰出,也是不会再有的。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治国录:毛泽东与1949年后的中国》一书中,周恩来总理说,是毛泽东思想使共产党集体有了智慧,而不是集体智慧成就了毛泽东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创立的本体禀赋。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解放军原后勤学院教授、博导,《毛泽东精神》作者,中国红色管理研究专家;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2022年6月1日星期三

六一节的祝贺、怀念和寄语——毛主席关爱少年儿童

六一节的祝贺、怀念和寄语——毛主席关爱少年儿童
昆仑策研究院 2022-06-01




国际儿童节的涎生

国际儿童节(又称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定于每年的6月1日。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

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

为了悼念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中国和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从 1949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定每年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毛主席关爱少年儿童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曾经多次就儿童事业题词。1938年6月,在毛泽东的关怀下,创办了边区《儿童报》,并为报题词:

“儿童们起来,学习做一个自由解放的中国国民,学习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争取自由解放的方法,把自己变成新时代的主人翁。”



当年10月,毛泽东又为延安保育院题词:

“好好的保育儿童”




同时还题词:

“为教育后代而努力”


新中国成立前,革命根据地还是沿袭多年4月4日纪念儿童节。1940年儿童节时,毛泽东特地题词:

“天天向上”


并发表在当年4月12日在延安出版的《新中华报》上。

1941年4月4日,毛泽东为延安纪念第十届儿童节题词:

“好生保育儿童”

并于当年4月13日发表在《新中华报》上。



1942年4月,毛泽东为纪念当时的儿童节这样题词:

“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



1944年3月21日,毛泽东主席从《解放日报》上读到延安市完全小学春季招生中学生骤增一倍的消息,感到兴奋。第二天在宣传工作会议上讲话中,说:

“这是很好的一个新闻。这个小学现在办得很好,过去办得不好,群众不欢迎。这条消息说明完小已经做出了实际的成绩,应当广播到全国去。”

为了让更多的少年儿童上学读书,毛泽东于1944年10月30日,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讲话指出:

“不但要有集中的正规的小学、中学,而且要有分散的不正规的村学……不但要有新式学校,而且要利用旧的村塾加以改造”。

1947年3月26日,毛泽东主席在指挥全国战局期间,为未满15周岁就壮烈牺牲在敌匪屠刀下的少年共产党员刘胡兰,亲笔题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后因战争关系,题词稿不慎遗失。毛主席于1957年1月9日第二次为刘胡兰题词: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题词于1月12日早晨送到刘胡兰的家乡文水县云周西村。

1949年9月,北京出版《中国儿童》(现名《中国少年儿童报》)创刊号,毛泽东题词:

“好好学习”



毛泽东主席于1949年9月29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指出:

“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950年,毛泽东主席为《人民教育》创刊号题词:

“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




这一年的6月1日,毛泽东欣然挥毫为《人民日报》题词:

“庆祝儿童节”



1950年6月19日,毛泽东写信给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马叙伦:

“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营养不足,宜酌增经费。”

1951年5月3日,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反特务风潮中,江苏省苏州古城阊门外的金阊小学学生陈永康,人小警惕高,面对利诱,他勇敢地配合解放军逮住企图炸毁学校的特务,并因此负伤。事迹传到了北京,毛泽东主席欣然题词: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并派人制成了锦旗赠送给陈永康。这一年,他只有8岁。5月28日,第46期《革大改造报》发表了这个题词。这是关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题词最早的公开报道。





同年9月底,毛泽东主席接见安徽省参加国庆观礼的代表团,成员中有渡江小英雄马三姐。那时她才15岁,排行老三,就是电影《渡江侦察记》中女英雄刘四姐的原型。毛泽东主席亲切地对她说:“你姓马,我姓毛,你就叫马毛姐吧。”小英雄激动地向毛泽东主席深深鞠了一躬。接着毛泽东主席关切地问她念书情况,还送她一个精美的笔记本,在扉页上题写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是这一题词的第二次公开报道,并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



1956年底,毛泽东主席在一份文件的批示中强调指出:

“现在我国不仅有许多到了学习年龄的儿童没有学校可进,而且还有一大批超过学龄的少年和青年也没有学校可进……这个严重问题必须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加以解决。”




不久,《中国少年报》和1956年《辅导员》、《中学生》两个杂志创刊,毛泽东主席都分别题写了报名和刊名。

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主席回到久别的故乡韶山老家。还特地到由他题写校名的韶山学校。少先队小干部向毛泽东主席献了红领巾和鲜花。毛泽东主席弯腰戴红领巾时,诙谐地问孩子:“这条红领巾你们还要不要?”小干部答道:“这是敬献给您的。”

“那我带回北京,天天都戴上好不好?”说着抚摸胸前红领巾又说:“你们看,现在我也变得同你们一样小了。”逗得大家乐开了花。




毛泽东主席又问了两个小干部的家庭和学习情况,勉励他们:“好好学习”,毛泽东主席很理解师生的心愿,主动提出和大家照张相,师生们兴奋地响起掌声和欢呼声。照完相,孩子们高呼:“毛主席万岁!”,毛泽东主席也兴奋地喊道:“同学们万岁!”在工作人员的再三催促下,毛泽东主席才慢慢地、依依不舍地挥手离去……


(以下從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