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自己頭腦裏固有的嗎?不是。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社會的生產鬥爭、階級鬥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而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從事各項鬥爭,有了豐富的經驗,有成功的,有失敗的。無數客觀外界的現象通過人的眼、耳、鼻、舌、身這五個官能反映到自己的頭腦中來,開始是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的材料積累多了,就會產生一個飛躍,變成了理性認識,這就是思想。這是一個認識過程。這是整個認識過程的第一個階段,即由客觀物質到主觀精神的階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階段。這時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論、政策、計畫、辦法)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外界的規律,還是沒有證明的,還不能確定是否正確,然後又有認識過程的第二個階段,即由精神到物質的階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階段,這就是把第一個階段得到的認識放到社會實踐中去,看這些理論、政策、計畫、辦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預期的成功。一般的說來,成功了的就是正確的,失敗了的就是錯誤的,特別是人類對自然界的鬥爭是如此。在社會鬥爭中,代表先進階級的勢力,有時候有些失敗,並不是因為思想不正確,而是因為在鬥爭力量的對比上,先進勢力這一方,暫時還不如反動勢力那一方,所以暫時失敗了,但是以後總有一天會要成功的。人們的認識經過實踐的考驗,又會產生一個飛躍。這次飛躍,比起前一次飛躍來,意義更加偉大。因為只有這一次飛躍,才能證明認識的第一次飛躍,即從客觀外界的反映過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論、政策、計畫、辦法等等,究竟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此外再無別的檢驗真理的辦法。而無產階級認識世界的目的,只是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無別的目的。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復,才能夠完成。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現在我們的同志中,有很多人還不懂得這個認識論的道理。問他的思想、意見、政策、方法、計畫、結論、滔滔不絕的演說、大塊的文章,是從哪里得來的,他覺得是個怪問題,回答不出來。對於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這樣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飛躍現象,也覺得不可理解。因此,對我們的同志,應當進行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於調查研究,總結經驗,克服困難,少犯錯誤,做好工作,努力奮鬥,建設一個社會主義的偉大強國,並且幫助世界被壓迫被剝削的廣大人民,完成我們應當擔負的國際主義的偉大義務。
根據中國青年出版社一九六四年出版的《毛澤東著作選讀(乙種本)》刊印。
注釋 [1]這是毛澤東主席審閱《中共中央關於目前農村工作中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即前十條)稿時在十個問題前面加寫的一段文字。
2008年2月22日星期五
2008年2月18日星期一
論持久戰 -- (一九三八年五月)
這是毛澤東主席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的講演。
問題的提起
(一)偉大抗日戰爭的一周年紀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全民族的力量團結起來,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同敵人作英勇的戰爭,快一年了。這個戰爭,在東方歷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歷史上也將是偉大的,全世界人民都關心這個戰爭。身受戰爭災難、為著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奮鬥的每一個中國人,無日不在渴望戰爭的勝利。然而戰爭的過程究竟會要怎麼樣?能勝利還是不能勝利?能速勝還是不能速勝?很多人都說持久戰,但是為什麼是持久戰?怎樣進行持久戰?很多人都說最後勝利,但是為什麼會有最後勝利?怎樣爭取最後勝利?這些問題,不是每個人都解決了的,甚至是大多數人至今沒有解決的。於是失敗主義的亡國論者跑出來向人們說:中國會亡,最後勝利不是中國的。某些性急的朋友們也跑出來向人們說:中國很快就能戰勝,無需乎費大氣力。這些議論究竟對不對呢?我們一向都說:這些議論是不對的。可是我們說的,還沒有為大多數人所瞭解。一半因為我們的宣傳解釋工作還不夠,一半也因為客觀事變的發展還沒有完全暴露其固有的性質,還沒有將其面貌鮮明地擺在人們之前,使人們無從看出其整個的趨勢和前途,因而無從決定自己的整套的方針和做法。現在好了,抗戰十個月的經驗,盡夠擊破毫無根據的亡國論,也盡夠說服急性朋友們的速勝論了。在這種情形下,很多人要求做個總結性的解釋。尤其是對持久戰,有亡國論和速勝論的反對意見,也有空洞無物的瞭解。“盧溝橋事變⑴以來,四萬萬人一齊努力,最後勝利是中國的。”這樣一種公式,在廣大的人們中流行著。這個公式是對的,但有加以充實的必要。抗日戰爭和統一戰線之所以能夠堅持,是由於許多的因素:全國黨派,從共產黨到國民黨;全國人民,從工人農民到資產階級;全國軍隊,從主力軍到遊擊隊;國際方面,從社會主義國家到各國愛好正義的人民;敵國方面,從某些國內反戰的人民到前線反戰的兵士。總而言之,所有這些因素,在我們的抗戰中都盡了他們各種程度的努力。每一個有良心的人,都應向他們表示敬意。我們共產黨人,同其他抗戰黨派和全國人民一道,唯一的方向,是努力團結一切力量,戰勝萬惡的日寇。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十七周年紀念日。為了使每個共產黨員在抗日戰爭中能夠盡其更好和更大的努力,也有著重地研究持久戰的必要。因此,我的講演就來研究持久戰。和持久戰這個題目有關的問題,我都準備說到;但是不能一切都說到,因為一切的東西,不是在一個講演中完全說得了的。 (二)抗戰十個月以來,一切經驗都證明下述兩種觀點的不對:一種是中國必亡論,一種是中國速勝論。前者產生妥協傾向,後者產生輕敵傾向。他們看問題的方法都是主觀的和片面的,一句話,非科學的。 (三)抗戰以前,存在著許多亡國論的議論。例如說:“中國武器不如人,戰必敗。”“如果抗戰,必會作阿比西尼亞⑵。”抗戰以後,公開的亡國論沒有了,但暗地是有的,而且很多。例如妥協的空氣時起時伏,主張妥協者的根據就是“再戰必亡”⑶。有個學生從湖南寫信來說:“在鄉下一切都感到困難。單獨一個人作宣傳工作,只好隨時隨地找人談話。對象都不是無知無識的愚民,他們多少也懂得一點,他們對我的談話很有興趣。可是碰了我那幾位親戚,他們總說:‘中國打不勝,會亡。’討厭極了。好在他們還不去宣傳,不然真糟。農民對他們的信仰當然要大些啊!”這類中國必亡論者,是妥協傾向的社會基礎。這類人中國各地都有,因此,抗日陣線中隨時可能發生的妥協問題,恐怕終戰爭之局也不會消滅的。當此徐州失守武漢緊張的時候,給這種亡國論痛駁一駁,我想不是無益的。 (四)抗戰十個月以來,各種表現急性病的意見也發生了。例如在抗戰初起時,許多人有一種毫無根據的樂觀傾向,他們把日本估計過低,甚至以為日本不能打到山西。有些人輕視抗日戰爭中遊擊戰爭的戰略地位,他們對於“在全體上,運動戰是主要的,遊擊戰是輔助的;在部分上,遊擊戰是主要的,運動戰是輔助的”這個提法,表示懷疑。他們不贊成八路軍這樣的戰略方針:“基本的是遊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認為這是“機械的”觀點⑷。上海戰爭時,有些人說:“只要打三個月,國際局勢一定變化,蘇聯一定出兵,戰爭就可解決。”把抗戰的前途主要地寄託在外國援助上面⑸。台兒莊勝利⑹之後,有些人主張徐州戰役⑺應是“准決戰”,說過去的持久戰方針應該改變。說什麼“這一戰,就是敵人的最後掙扎”,“我們勝了,日閥就在精神上失了立場,只有靜候末日審判”⑻。平型關一個勝仗,沖昏了一些人的頭腦;台兒莊再一個勝仗,沖昏了更多的人的頭腦。於是敵人是否進攻武漢,成為疑問了。許多人以為:“不一定”;許多人以為:“斷不會”。這樣的疑問可以牽涉到一切重大的問題。例如說:抗日力量是否夠了呢?回答可以是肯定的,因為現在的力量已使敵人不能再進攻,還要增加力量幹什麼呢?例如說: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口號是否依然正確呢?回答可以是否定的,因為統一戰線的現時狀態已夠打退敵人,還要什麼鞏固和擴大呢?例如說:國際外交和國際宣傳工作是否還應該加緊呢?回答也可以是否定的。例如說:改革軍隊制度,改革政治制度,發展民眾運動,厲行國防教育,鎮壓漢奸託派⑼,發展軍事工業,改良人民生活,是否應該認真去做呢?例如說:保衛武漢、保衛廣州、保衛西北和猛烈發展敵後遊擊戰爭的口號,是否依然正確呢?回答都可以是否定的。甚至某些人在戰爭形勢稍為好轉的時候,就準備在國共兩黨之間加緊磨擦一下,把對外的眼光轉到對內。這種情況,差不多每一個較大的勝仗之後,或敵人進攻暫時停頓之時,都要發生。所有上述一切,我們叫它做政治上軍事上的近視眼。這些話,講起來好像有道理,實際上是毫無根據、似是而非的空談。掃除這些空談,對於進行勝利的抗日戰爭,應該是有好處的。 (五)於是問題是:中國會亡嗎?答復:不會亡,最後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復:不能速勝,抗日戰爭是持久戰。 (六)這些問題的主要論點,還在兩年之前我們就一般地指出了。還在一九三六年七月十六日,即在西安事變前五個月,盧溝橋事變前十二個月,我同美國記者斯諾先生的談話中,就已經一般地估計了中日戰爭的形勢,並提出了爭取勝利的各種方針。為備忘計,不妨抄錄幾段如下:
問:在什麼條件下,中國能戰勝並消滅日本帝國主義的實力呢? 答:要有三個條件:第一是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二是國際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國內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運動的興起。就中國人民的立場來說,三個條件中,中國人民的大聯合是主要的。 問:你想,這個戰爭要延長多久呢? 答:要看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實力和中日兩國其他許多決定的因素如何而定。即是說,除了主要地看中國自己的力量之外,國際間所給中國的援助和日本國內革命的援助也很有關係。如果中國抗日統一戰線有力地發展起來,橫的方面和縱的方面都有效地組織起來,如果認清日本帝國主義威脅他們自己利益的各國政府和各國人民能給中國以必要的援助,如果日本的革命起來得快,則這次戰爭將迅速結束,中國將迅速勝利。如果這些條件不能很快實現,戰爭就要延長。但結果還是一樣,日本必敗,中國必勝。只是犧牲會大,要經過一個很痛苦的時期。 問:從政治上和軍事上來看,你以為這個戰爭的前途會要如何發展? 答:日本的大陸政策已經確定了,那些以為同日本妥協,再犧牲一些中國的領土主權就能夠停止日本進攻的人們,他們的想法只是一種幻想。我們確切地知道,就是揚子江下游和南方各港口,都已經包括在日本帝國主義的大陸政策之內。並且日本還想佔領菲律賓、暹羅、越南、馬來半島和荷屬東印度,把外國和中國切開,獨佔西南太平洋。這又是日本的海洋政策。在這樣的時期,中國無疑地要處於極端困難的地位。可是大多數中國人相信,這種困難是能夠克服的;只有各大商埠的富人是失敗論者,因為他們害怕損失財產。有許多人想,一旦中國海岸被日本封鎖,中國就不能繼續作戰。這是廢話。為反駁他們,我們不妨舉出紅軍的戰爭史。在抗日戰爭中,中國所占的優勢,比內戰時紅軍的地位強得多。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國家,就是日本能佔領中國一萬萬至二萬萬人口的區域,我們離戰敗還很遠呢。我們仍然有很大的力量同日本作戰,而日本在整個戰爭中須得時時在其後方作防禦戰。中國經濟的不統一、不平衡,對於抗日戰爭反為有利。例如將上海和中國其他地方割斷,對於中國的損害,絕沒有將紐約和美國其他地方割斷對於美國的損害那樣嚴重。日本就是把中國沿海封鎖,中國的西北、西南和西部,它是無法封鎖的。所以問題的中心點還是中國全體人民團結起來,樹立舉國一致的抗日陣線。這是我們早就提出了的。 問:假如戰爭拖得很長,日本沒有完全戰敗,共產黨能否同意講和,並承認日本統治東北? 答:不能。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一樣,不容許日本保留中國的寸土。 問:照你的意見,這次解放戰爭,主要的戰略方針是什麼? 答:我們的戰略方針,應該是使用我們的主力在很長的變動不定的戰線上作戰。中國軍隊要勝利,必須在廣闊的戰場上進行高度的運動戰,迅速地前進和迅速地後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這就是大規模的運動戰,而不是深溝高壘、層層設防、專靠防禦工事的陣地戰。這並不是說要放棄一切重要的軍事地點,對於這些地點,只要有利,就應配置陣地戰。但是轉換全局的戰略方針,必然要是運動戰。陣地戰雖也必需,但是屬於輔助性質的第二種的方針。在地理上,戰場這樣廣大,我們作最有效的運動戰,是可能的。日軍遇到我軍的猛烈活動,必得謹慎。他們的戰爭機構很笨重,行動很慢,效力有限。如果我們集中兵力在一個狹小的陣地上作消耗戰的抵抗,將使我軍失掉地理上和經濟組織上的有利條件,犯阿比西尼亞的錯誤。戰爭的前期,我們要避免一切大的決戰,要先用運動戰逐漸地破壞敵人軍隊的精神和戰鬥力。 除了調動有訓練的軍隊進行運動戰之外,還要在農民中組織很多的遊擊隊。須知東三省的抗日義勇軍,僅僅是表示了全國農民所能動員抗戰的潛伏力量的一小部分。中國農民有很大的潛伏力,只要組織和指揮得當,能使日本軍隊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時,使之疲於奔命。必須記住這個戰爭是在中國打的,這就是說,日軍要完全被敵對的中國人所包圍;日軍要被迫運來他們所需的軍用品,而且要自己看守;他們要用重兵去保護交通線,時時謹防襲擊;另外,還要有一大部力量駐紮滿洲和日本內地。 在戰爭的過程中,中國能俘虜許多的日本兵,奪取許多的武器彈藥來武裝自己;同時,爭取外國的援助,使中國軍隊的裝備逐漸加強起來。因此,中國能夠在戰爭的後期從事陣地戰,對於日本的佔領地進行陣地的攻擊。這樣,日本在中國抗戰的長期消耗下,它的經濟行將崩潰;在無數戰爭的消磨中,它的士氣行將頹靡。中國方面,則抗戰的潛伏力一天一天地奔騰高漲,大批的革命民眾不斷地傾注到前線去,為自由而戰爭。所有這些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來,就使我們能夠對日本佔領地的堡壘和根據地,作最後的致命的攻擊,驅逐日本侵略軍出中國。(斯諾:《西北印象記》)
抗戰十個月的經驗,證明上述論點的正確,以後也還將繼續證明它。 (七)還在盧溝橋事變發生後一個多月,即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就在它的《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中,清楚地指出:
盧溝橋的挑戰和平津的佔領,不過是日寇大舉進攻中國本部的開始。日寇已經開始了全國的戰時動員。他們的所謂“不求擴大”的宣傳,不過是掩護其進攻的煙幕彈。 七月七日盧溝橋的抗戰,已經成了中國全國性抗戰的起點。 中國的政治形勢從此開始了一個新階段,這就是實行抗戰的階段。抗戰的準備階段已經過去了。這一階段的最中心的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的勝利。 爭取抗戰勝利的中心關鍵,在使已經發動的抗戰發展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只有這種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才能使抗戰得到最後的勝利。 由於當前的抗戰還存在著嚴重的弱點,所以在今後的抗戰過程中,可能發生許多挫敗、退卻,內部的分化、叛變,暫時和局部的妥協等不利的情況。因此,應該看到這一抗戰是艱苦的持久戰。但我們相信,已經發動的抗戰,必將因為我黨和全國人民的努力,衝破一切障礙物而繼續地前進和發展。
抗戰十個月的經驗,同樣證明了上述論點的正確,以後也還將繼續證明它。 (八)戰爭問題中的唯心論和機械論的傾向,是一切錯誤觀點的認識論上的根源。他們看問題的方法是主觀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無根據地純主觀地說一頓;或者是只根據問題的一側面、一時候的表現,也同樣主觀地把它誇大起來,當作全體看。但是人們的錯誤觀點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根本的錯誤,帶一貫性,這是難於糾正的;另一類是偶然的錯誤,帶暫時性,這是易於糾正的。但既同為錯誤,就都有糾正的必要。因此,反對戰爭問題中的唯心論和機械論的傾向,採用客觀的觀點和全面的觀點去考察戰爭,才能使戰爭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
問題的根據
(九)抗日戰爭為什麼是持久戰?最後勝利為什麼是中國的呢?根據在什麼地方呢? 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全部問題的根據就在這裏。分別地說來,戰爭的雙方有如下互相反對的許多特點。 (一○)日本方面:第一,它是一個強的帝國主義國家,它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在東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個著名帝國主義國家中的一個。這是日本侵略戰爭的基本條件,戰爭的不可避免和中國的不能速勝,就建立在這個日本國家的帝國主義制度及其強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上面。然而第二,由於日本社會經濟的帝國主義性,就產生了日本戰爭的帝國主義性,它的戰爭是退步的和野蠻的。時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日本帝國主義,由於內外矛盾,不但使得它不得不舉行空前大規模的冒險戰爭,而且使得它臨到最後崩潰的前夜。從社會行程說來,日本已不是興旺的國家,戰爭不能達到日本統治階級所期求的興旺,而將達到它所期求的反面——日本帝國主義的死亡。這就是所謂日本戰爭的退步性。跟著這個退步性,加上日本又是一個帶軍事封建性的帝國主義這一特點,就產生了它的戰爭的特殊的野蠻性。這樣就要最大地激起它國內的階級對立、日本民族和中國民族的對立、日本和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對立。日本戰爭的退步性和野蠻性是日本戰爭必然失敗的主要根據。還不止此,第三,日本戰爭雖是在其強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的基礎之上進行的,但同時又是在其先天不足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日本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雖強,但這些力量之量的方面不足。日本國度比較地小,其人力、軍力、財力、物力均感缺乏,經不起長期的戰爭。日本統治者想從戰爭中解決這個困難問題,但同樣,將達到其所期求的反面,這就是說,它為解決這個困難問題而發動戰爭,結果將因戰爭而增加困難,戰爭將連它原有的東西也消耗掉。最後,第四,日本雖能得到國際法西斯國家的援助,但同時,卻又不能不遇到一個超過其國際援助力量的國際反對力量。這後一種力量將逐漸地增長,終究不但將把前者的援助力量抵消,並將施其壓力於日本自身。這是失道寡助的規律,是從日本戰爭的本性產生出來的。總起來說,日本的長處是其戰爭力量之強,而其短處則在其戰爭本質的退步性、野蠻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國際形勢之寡助。這些就是日本方面的特點。 (一一)中國方面:第一,我們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從鴉片戰爭⑽,太平天國⑾,戊戌維新⑿,辛亥革命⒀,直至北伐戰爭,一切為解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革命的或改良的運動,都遭到了嚴重的挫折,因此依然保留下這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我們依然是一個弱國,我們在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各方面都顯得不如敵人。戰爭之不可避免和中國之不能速勝,又在這個方面有其基礎。然而第二,中國近百年的解放運動積累到了今日,已經不同於任何歷史時期。各種內外反對力量雖給了解放運動以嚴重挫折,同時卻鍛煉了中國人民。今日中國的軍事、經濟、政治、文化雖不如日本之強,但在中國自己比較起來,卻有了比任何一個歷史時期更為進步的因素。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就是這種進步因素的代表。中國今天的解放戰爭,就是在這種進步的基礎上得到了持久戰和最後勝利的可能性。中國是如日方升的國家,這同日本帝國主義的沒落狀態恰是相反的對照。中國的戰爭是進步的,從這種進步性,就產生了中國戰爭的正義性。因為這個戰爭是正義的,就能喚起全國的團結,激起敵國人民的同情,爭取世界多數國家的援助。第三,中國又是一個很大的國家,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夠支持長期的戰爭,這同日本又是一個相反的對比。最後,第四,由於中國戰爭的進步性、正義性而產生出來的國際廣大援助,同日本的失道寡助又恰恰相反。總起來說,中國的短處是戰爭力量之弱,而其長處則在其戰爭本質的進步性和正義性,在其是一個大國家,在其國際形勢之多助。這些都是中國的特點。 (一二)這樣看來,日本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是強的,但其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國際形勢又處於不利。中國反是,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是比較地弱的,然而正處於進步的時代,其戰爭是進步的和正義的,又有大國這個條件足以支持持久戰,世界的多數國家是會要援助中國的。——這些,就是中日戰爭互相矛盾著的基本特點。這些特點,規定了和規定著雙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軍事上的戰略戰術,規定了和規定著戰爭的持久性和最後勝利屬於中國而不屬於日本。戰爭就是這些特點的比賽。這些特點在戰爭過程中將各依其本性發生變化,一切東西就都從這裏發生出來。這些特點是事實上存在的,不是虛造騙人的;是戰爭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殘缺不全的片段;是貫徹於雙方一切大小問題和一切作戰階段之中的,不是可有可無的。觀察中日戰爭如果忘記了這些特點,那就必然要弄錯;即使某些意見一時有人相信,似乎不錯,但戰爭的經過必將證明它們是錯的。我們現在就根據這些特點來說明我們所要說的一切問題。
駁亡國論
(一三)亡國論者看到敵我強弱對比一個因素,從前就說“抗戰必亡”,現在又說“再戰必亡”。如果我們僅僅說,敵人雖強,但是小國,中國雖弱,但是大國,是不足以折服他們的。他們可以搬出元朝滅宋、清朝滅明的歷史證據,證明小而強的國家能夠滅亡大而弱的國家,而且是落後的滅亡進步的。如果我們說,這是古代,不足為據,他們又可以搬出英滅印度的事實,證明小而強的資本主義國家能夠滅亡大而弱的落後國家。所以還須提出其他的根據,才能把一切亡國論者的口封住,使他們心服,而使一切從事宣傳工作的人們得到充足的論據去說服還不明白和還不堅定的人們,鞏固其抗戰的信心。 (一四)這應該提出的根據是什麼呢?就是時代的特點。這個特點的具體反映是日本的退步和寡助,中國的進步和多助。 (一五)我們的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中日兩國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戰爭。在我們的敵人方面,首先,它是快要死亡的帝國主義,它已處於退步時代,不但和英滅印度時期英國還處於資本主義的進步時代不相同,就是和二十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日本也不相同。此次戰爭發動於世界帝國主義首先是法西斯國家大崩潰的前夜,敵人也正是為了這一點才舉行這個帶最後掙扎性的冒險戰爭。所以,戰爭的結果,滅亡的不會是中國而是日本帝國主義的統治集團,這是無可逃避的必然性。再則,當日本舉行戰爭的時候,正是世界各國或者已經遭遇戰爭或者快要遭遇戰爭的時候,大家都正在或準備著為反抗野蠻侵略而戰,中國這個國家又是同世界多數國家和多數人民利害相關的,這就是日本已經引起並還要加深地引起世界多數國家和多數人民的反對的根源。 (一六)中國方面呢?它已經不能和別的任何歷史時期相比較。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是它的特點,所以被稱為弱國。但是在同時,它又處於歷史上進步的時代,這就是足以戰勝日本的主要根據。所謂抗日戰爭是進步的,不是說普通一般的進步,不是說阿比西尼亞抗意戰爭的那種進步,也不是說太平天國或辛亥革命的那種進步,而是說今天中國的進步。今天中國的進步在什麼地方呢?在於它已經不是完全的封建國家,已經有了資本主義,有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有了已經覺悟或正在覺悟的廣大人民,有了共產黨,有了政治上進步的軍隊即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紅軍,有了數十年革命的傳統經驗,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十七年的經驗。這些經驗,教育了中國的人民,教育了中國的政黨,今天恰好作了團結抗日的基礎。如果說,在俄國,沒有一九○五年的經驗就不會有一九一七年的勝利;那末,我們也可以說,如果沒有十七年以來的經驗,也將不會有抗日的勝利。這是國內的條件。 國際的條件,使得中國在戰爭中不是孤立的,這一點也是歷史上空前的東西。歷史上不論中國的戰爭也罷,印度的戰爭也罷,都是孤立的。惟獨今天遇到世界上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空前廣大和空前深刻的人民運動及其對於中國的援助。俄國一九一七年的革命也遇到世界的援助,俄國的工人和農民因此勝利了,但那個援助的規模還沒有今天廣大,性質也沒有今天深刻。今天的世界的人民運動,正在以空前的大規模和空前的深刻性發展著。蘇聯的存在,更是今天國際政治上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必然以極大的熱忱援助中國,這一現象,是二十年前完全沒有的。所有這些,造成了和造成著為中國最後勝利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條件。大量的直接的援助,目前雖然還沒有,尚有待於來日,但是中國有進步和大國的條件,能夠延長戰爭的時間,促進並等候國際的援助。 (一七)加上日本是小國,地小、物少、人少、兵少,中國是大國,地大、物博、人多、兵多這一個條件,於是在強弱對比之外,就還有小國、退步、寡助和大國、進步、多助的對比,這就是中國決不會亡的根據。強弱對比雖然規定了日本能夠在中國有一定時期和一定程度的橫行,中國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艱難的路程,抗日戰爭是持久戰而不是速決戰;然而小國、退步、寡助和大國、進步、多助的對比,又規定了日本不能橫行到底,必然要遭到最後的失敗,中國決不會亡,必然要取得最後的勝利。 (一八)阿比西尼亞為什麼滅亡了呢?第一,它不但是弱國,而且是小國。第二,它不如中國進步,它是一個古老的奴隸制到農奴制的國家,沒有資本主義,沒有資產階級政黨,更沒有共產黨,沒有中國這樣的軍隊,更沒有如同八路軍這樣的軍隊。第三,它不能等候國際的援助,它的戰爭是孤立的。第四,這是主要的,抗意戰爭領導方面有錯誤。阿比西尼亞因此滅亡了。然而阿比西尼亞還有相當廣大的遊擊戰爭存在,如能堅持下去,是可以在未來的世界變動中據以恢復其祖國的。 (一九)如果亡國論者搬出中國近代解放運動的失敗史來證明“抗戰必亡”和“再戰必亡”的話,那我們的答復也是時代不同一句話。中國本身、日本內部、國際環境都和過去不相同。日本比過去更強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地位依然未變,力量依然頗弱,這一點是嚴重的情形。日本暫時還能控制其國內的人民,也還能利用國際間的矛盾作為其侵華的工具,這些都是事實。然而在長期的戰爭過程中,必然要發生相反的變化。這一點現在還不是事實,但是將來必然要成為事實的。這一點,亡國論者就拋棄不顧了。中國呢?不但現在已有新的人、新的政黨、新的軍隊和新的抗日政策,和十餘年以前有很大的不同,而且這些都必然會向前發展。雖然歷史上的解放運動屢次遭受挫折,使中國不能積蓄更大的力量用於今日的抗日戰爭——這是非常可痛惜的歷史的教訓,從今以後,再也不要自己摧殘任何的革命力量了——然而就在既存的基礎上,加上廣大的努力,必能逐漸前進,加強抗戰的力量。偉大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就是這種努力的總方向。國際援助一方面,眼前雖然還看不見大量的和直接的,但是國際局面根本已和過去兩樣,大量和直接的援助正在醞釀中。中國近代無數解放運動的失敗都有其客觀和主觀的原因,都不能比擬今天的情況。在今天,雖然存在著許多困難條件,規定了抗日戰爭是艱難的戰爭,例如敵人之強,我們之弱,敵人的困難還剛在開始,我們的進步還很不夠,如此等等,然而戰勝敵人的有利條件是很多的,只須加上主觀的努力,就能克服困難而爭取勝利。這些有利條件,歷史上沒有一個時候可和今天比擬,這就是抗日戰爭必不會和歷史上的解放運動同歸失敗的理由。
妥協還是抗戰?腐敗還是進步?
(二○)亡國論之沒有根據,俱如上述。但是另有許多人,並非亡國論者,他們是愛國志士,卻對時局懷抱甚深的憂慮。他們的問題有兩個:一是懼怕對日妥協,一是懷疑政治不能進步。這兩個可憂慮的問題在廣大的人們中間議論著,找不到解決的基點。我們現在就來研究這兩個問題。 (二一)前頭說過,妥協的問題是有其社會根源的,這個社會根源存在,妥協問題就不會不發生。但妥協是不會成功的。要證明這一點,仍不外向日本、中國、國際三方面找根據。第一是日本方面。還在抗戰初起時,我們就估計有一種醞釀妥協空氣的時機會要到來,那就是在敵人佔領華北和江浙之後,可能出以勸降手段。後來果然來了這一手;但是危機隨即過去,原因之一是敵人採取了普遍的野蠻政策,實行公開的掠奪。中國降了,任何人都要做亡國奴。敵人的這一掠奪的即滅亡中國的政策,分為物質的和精神的兩方面,都是普遍地施之于中國人的;不但是對下層民眾,而且是對上層成分,——當然對後者稍為客氣些,但也只有程度之別,並無原則之分。大體上,敵人是將東三省的老辦法移植於內地。在物質上,掠奪普通人民的衣食,使廣大人民啼饑號寒;掠奪生產工具,使中國民族工業歸於毀滅和奴役化。在精神上,摧殘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在太陽旗下,每個中國人只能當順民,做牛馬,不許有一絲一毫的中國氣。敵人的這一野蠻政策,還要施之於更深的內地。他的胃口很旺,不願停止戰爭。一九三八年一月十六日日本內閣宣言的方針⒁,至今堅決執行,也不能不執行,這就激怒了一切階層的中國人。這是根據敵人戰爭的退步性野蠻性而來的,“在劫難逃”,於是形成了絕對的敵對。估計到某種時機,敵之勸降手段又將出現,某些亡國論者又將蠕蠕而動,而且難免勾結某些國際成分(英、美、法內部都有這種人,特別是英國的上層分子),狼狽為奸。但是大勢所趨,是降不了的,日本戰爭的堅決性和特殊的野蠻性,規定了這個問題的一方面。 (二二)第二是中國方面。中國堅持抗戰的因素有三個:其一,共產黨,這是領導人民抗日的可靠力量。又其一,國民黨,因其是依靠英美的,英美不叫它投降,它也就不會投降。又其一,別的黨派,大多數是反對妥協、擁護抗戰的。這三者互相團結,誰要妥協就是站在漢奸方面,人人得而誅之。一切不願當漢奸的人,就不能不團結起來堅持抗戰到底,妥協就實際上難於成功。 (二三)第三是國際方面。除日本的盟友和各資本主義國家的上層分子中的某些成分外,其餘都不利於中國妥協而利於中國抗戰。這一因素影響到中國的希望。今天全國人民有一種希望,認為國際力量必將逐漸增強地援助中國。這種希望不是空的;特別是蘇聯的存在,鼓舞了中國的抗戰。空前強大的社會主義的蘇聯,它和中國是歷來休戚相關的。蘇聯和一切資本主義國家的上層成分之唯利是圖者根本相反,它是以援助一切弱小民族和革命戰爭為其職志的。中國戰爭之非孤立性,不但一般地建立在整個國際的援助上,而且特殊地建立在蘇聯的援助上。中蘇兩國是地理接近的,這一點加重了日本的危機,便利了中國的抗戰。中日兩國地理接近,加重了中國抗戰的困難。然而中蘇的地理接近,卻是中國抗戰的有利條件。 (二四)由此可作結論:妥協的危機是存在的,但是能夠克服。因為敵人的政策即使可作某種程度的改變,但其根本改變是不可能的。中國內部有妥協的社會根源,但是反對妥協的占大多數。國際力量也有一部分贊助妥協,但是主要的力量贊助抗戰。這三種因素結合起來,就能克服妥協危機,堅持抗戰到底。 (二五)現在來答復第二個問題。國內政治的改進,是和抗戰的堅持不能分離的。政治越改進,抗戰越能堅持;抗戰越堅持,政治就越能改進。但是基本上依賴於堅持抗戰。國民黨的各方面的不良現象是嚴重地存在著,這些不合理因素的歷史積累,使得廣大愛國志士發生很大的憂慮和煩悶。但是抗戰的經驗已經證明,十個月的中國人民的進步抵得上過去多少年的進步,並無使人悲觀的根據。歷史積累下來的腐敗現象,雖然很嚴重地阻礙著人民抗戰力量增長的速度,減少了戰爭的勝利,招致了戰爭的損失,但是中國、日本和世界的大局,不容許中國人民不進步。由於阻礙進步的因素即腐敗現象之存在,這種進步是緩慢的。進步和進步的緩慢是目前時局的兩個特點,後一個特點和戰爭的迫切要求很不相稱,這就是使得愛國志士們大為發愁的地方。然而我們是在革命戰爭中,革命戰爭是一種抗毒素,它不但將排除敵人的毒焰,也將清洗自己的污濁。凡屬正義的革命的戰爭,其力量是很大的,它能改造很多事物,或為改造事物開闢道路。中日戰爭將改造中日兩國;只要中國堅持抗戰和堅持統一戰線,就一定能把舊日本化為新日本,把舊中國化為新中國,中日兩國的人和物都將在這次戰爭中和戰爭後獲得改造。我們把抗戰和建國聯繫起來看,是正當的。說日本也能獲得改造,是說日本統治者的侵略戰爭將走到失敗,有引起日本人民革命之可能。日本人民革命勝利之日,就是日本改造之時。這和中國的抗戰密切地聯繫著,這一個前途是應該看到的。
亡國論是不對的,速勝論也是不對的
(二六)我們已把強弱、大小、進步退步、多助寡助幾個敵我之間矛盾著的基本特點,作了比較研究,批駁了亡國論,答復了為什麼不易妥協和為什麼政治可能進步的問題。亡國論者看重了強弱一個矛盾,把它誇大起來作為全部問題的論據,而忽略了其他的矛盾。他們只提強弱對比一點,是他們的片面性;他們將此片面的東西誇大起來看成全體,又是他們的主觀性。所以在全體說來,他們是沒有根據的,是錯誤的。那些並非亡國論者,也不是一貫的悲觀主義者,僅為一時候和一局部的敵我強弱情況或國內腐敗現象所迷惑,而一時地發生悲觀心理的人們,我們也得向他們指出,他們的觀點的來源也是片面性和主觀性的傾向。但是他們的改正較容易,只要一提醒就會明白,因為他們是愛國志士,他們的錯誤是一時的。 (二七)然而速勝論者也是不對的。他們或則根本忘記了強弱這個矛盾,而單單記起了其他矛盾;或則對於中國的長處,誇大得離開了真實情況,變成另一種樣子;或則拿一時一地的強弱現象代替了全體中的強弱現象,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而自以為是。總之,他們沒有勇氣承認敵強我弱這件事實。他們常常抹殺這一點,因此抹殺了真理的一方面。他們又沒有勇氣承認自己長處之有限性,因而抹殺了真理的又一方面。由此犯出或大或小的錯誤來,這裏也是主觀性和片面性作怪。這些朋友們的心是好的,他們也是愛國志士。但是“先生之志則大矣”,先生的看法則不對,照了做去,一定碰壁。因為估計不符合真相,行動就無法達到目的;勉強行去,敗軍亡國,結果和失敗主義者沒有兩樣。所以也是要不得的。 (二八)我們是否否認亡國危險呢?不否認的。我們承認在中國面前擺著解放和亡國兩個可能的前途,兩者在猛烈地鬥爭中。我們的任務在於實現解放而避免亡國。實現解放的條件,基本的是中國的進步,同時,加上敵人的困難和世界的援助。我們和亡國論者不同,我們客觀地而且全面地承認亡國和解放兩個可能同時存在,著重指出解放的可能佔優勢及達到解放的條件,並為爭取這些條件而努力。亡國論者則主觀地和片面地只承認亡國一個可能性,否認解放的可能性,更不會指出解放的條件和為爭取這些條件而努力。我們對於妥協傾向和腐敗現象也是承認的,但是我們還看到其他傾向和其他現象,並指出二者之中後者對於前者將逐步地佔優勢,二者在猛烈地鬥爭著;並指出後者實現的條件,為克服妥協傾向和轉變腐敗現象而努力。因此,我們並不悲觀,而悲觀的人們則與此相反。 (二九)我們也不是不喜歡速勝,誰也贊成明天一個早上就把“鬼子”趕出去。但是我們指出,沒有一定的條件,速勝只存在於頭腦之中,客觀上是不存在的,只是幻想和假道理。因此,我們客觀地並全面地估計到一切敵我情況,指出只有戰略的持久戰才是爭取最後勝利的唯一途徑,而排斥毫無根據的速勝論。我們主張為著爭取最後勝利所必要的一切條件而努力,條件多具備一分,早具備一日,勝利的把握就多一分,勝利的時間就早一日。我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縮短戰爭的過程,而排斥貪便宜尚空談的速勝論。
為什麼是持久戰?
(三○)現在我們來把持久戰問題研究一下。“為什麼是持久戰”這一個問題,只有依據全部敵我對比的基本因素,才能得出正確的回答。例如單說敵人是帝國主義的強國,我們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就有陷入亡國論的危險。因為單純地以弱敵強,無論在理論上,在實際上,都不能產生持久的結果。單是大小或單是進步退步、多助寡助,也是一樣。大並小、小並大的事都是常有的。進步的國家或事物,如果力量不強,常有被大而退步的國家或事物所滅亡者。多助寡助是重要因素,但是附隨因素,依敵我本身的基本因素如何而定其作用的大小。因此,我們說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是從全部敵我因素的相互關係產生的結論。敵強我弱,我有滅亡的危險。但敵尚有其他缺點,我尚有其他優點。敵之優點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點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擴大。我方反是,我之優點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強,缺點則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後勝利,避免滅亡,敵則將最後失敗,而不能避免整個帝國主義制度的崩潰。 (三一)既然敵之優點只有一個,餘皆缺點,我之缺點只有一個,餘皆優點,為什麼不能得出平衡結果,反而造成了現時敵之優勢我之劣勢呢?很明顯的,不能這樣形式地看問題。事情是現時敵我強弱的程度懸殊太大,敵之缺點一時還沒有也不能發展到足以減殺其強的因素之必要的程度,我之優點一時也沒有且不能發展到足以補充其弱的因素之必要的程度,所以平衡不能出現,而出現的是不平衡。 (三二)敵強我弱,敵是優勢而我是劣勢,這種情況,雖因我之堅持抗戰和堅持統一戰線的努力而有所變化,但是還沒有產生基本的變化。所以,在戰爭的一定階段上,敵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勝利,我則將遭到一定程度的失敗。然而敵我都只限於這一定階段內一定程度上的勝或敗,不能超過而至於全勝或全敗,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一則敵強我弱之原來狀況就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二則由於我之堅持抗戰和堅持統一戰線的努力,更加造成這種相對的形勢。拿原來狀況來說,敵雖強,但敵之強已為其他不利的因素所減殺,不過此時還沒有減殺到足以破壞敵之優勢的必要的程度;我雖弱,但我之弱已為其他有利的因素所補充,不過此時還沒有補充到足以改變我之劣勢的必要的程度。於是形成敵是相對的強,我是相對的弱;敵是相對的優勢,我是相對的劣勢。雙方的強弱優劣原來都不是絕對的,加以戰爭過程中我之堅持抗戰和堅持統一戰線的努力,更加變化了敵我原來強弱優劣的形勢,因而敵我只限於一定階段內的一定程度上的勝或敗,造成了持久戰的局面。 (三三)然而情況是繼續變化的。戰爭過程中,只要我能運用正確的軍事的和政治的策略,不犯原則的錯誤,竭盡最善的努力,敵之不利因素和我之有利因素均將隨戰爭之延長而發展,必能繼續改變著敵我強弱的原來程度,繼續變化著敵我的優劣形勢。到了新的一定階段時,就將發生強弱程度上和優劣形勢上的大變化,而達到敵敗我勝的結果。 (三四)目前敵尚能勉強利用其強的因素,我之抗戰尚未給他以基本的削弱。其人力、物力不足的因素尚不足以阻止其進攻,反之,尚足以維持其進攻到一定的程度。其足以加劇本國階級對立和中國民族反抗的因素,即戰爭之退步性和野蠻性一因素,亦尚未造成足以根本妨礙其進攻的情況。敵人的國際孤立的因素也方在變化發展之中,還沒有達到完全的孤立。許多表示助我的國家的軍火資本家和戰爭原料資本家,尚在唯利是圖地供給日本以大量的戰爭物資⒂,他們的政府⒃亦尚不願和蘇聯一道用實際方法制裁日本。這一切,規定了我之抗戰不能速勝,而只能是持久戰。中國方面,弱的因素表現在軍事、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的,雖在十個月抗戰中有了某種程度的進步,但距離足以阻止敵之進攻及準備我之反攻的必要的程度,還遠得很。且在量的方面,又不得不有所減弱。其各種有利因素,雖然都在起積極作用,但達到足以停止敵之進攻及準備我之反攻的程度則尚有待於巨大的努力。在國內,克服腐敗現象,增加進步速度;在國外,克服助日勢力,增加反日勢力,尚非目前的現實。這一切,又規定了戰爭不能速勝,而只能是持久戰。
持久戰的三個階段
(三五)中日戰爭既然是持久戰,最後勝利又將是屬於中國的,那末,就可以合理地設想,這種持久戰,將具體地表現於三個階段之中。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三個階段的具體情況不能預斷,但依目前條件來看,戰爭趨勢中的某些大端是可以指出的。客觀現實的行程將是異常豐富和曲折變化的,誰也不能造出一本中日戰爭的“流年”來;然而給戰爭趨勢描畫一個輪廓,卻為戰略指導所必需。所以,儘管描畫的東西不能盡合將來的事實,而將為事實所校正,但是為著堅定地有目的地進行持久戰的戰略指導起見,描畫輪廓的事仍然是需要的。 (三六)第一階段,現在還未完結。敵之企圖是攻佔廣州、武漢、蘭州三點,並把三點聯繫起來。敵欲達此目的,至少出五十個師團,約一百五十萬兵員,時間一年半至兩年,用費將在一百萬萬日元以上。敵人如此深入,其困難是非常之大的,其後果將不堪設想。至欲完全佔領粵漢鐵路和西蘭公路,將經歷非常危險的戰爭,未必盡能達其企圖。但是我們的作戰計畫,應把敵人可能佔領三點甚至三點以外之某些部分地區並可能互相聯繫起來作為一種基礎,部署持久戰,即令敵如此做,我也有應付之方。這一階段我所採取的戰爭形式,主要的是運動戰,而以遊擊戰和陣地戰輔助之。陣地戰雖在此階段之第一期,由於國民黨軍事當局的主觀錯誤把它放在主要地位,但從全階段看,仍然是輔助的。此階段中,中國已經結成了廣大的統一戰線,實現了空前的團結。敵雖已經採用過並且還將採用卑鄙無恥的勸降手段,企圖不費大力實現其速決計畫,整個地征服中國,但是過去的已經失敗,今後的也難成功。此階段中,中國雖有頗大的損失,但是同時卻有頗大的進步,這種進步就成為第二階段繼續抗戰的主要基礎。此階段中,蘇聯對於我國已經有了大量的援助。敵人方面,士氣已開始表現頹靡,敵人陸軍進攻的銳氣,此階段的中期已不如初期,末期將更不如初期。敵之財政和經濟已開始表現其竭蹶狀態,人民和士兵的厭戰情緒已開始發生,戰爭指導集團的內部已開始表現其“戰爭的煩悶”,生長著對於戰爭前途的悲觀。 (三七)第二階段,可以名之曰戰略的相持階段。第一階段之末尾,由於敵之兵力不足和我之堅強抵抗,敵人將不得不決定在一定限度上的戰略進攻終點,到達此終點以後,即停止其戰略進攻,轉入保守佔領地的階段。此階段內,敵之企圖是保守佔領地,以組織偽政府的欺騙辦法據之為己有,而從中國人民身上儘量搜括東西,但是在他的面前又遇著頑強的遊擊戰爭。遊擊戰爭在第一階段中乘著敵後空虛將有一個普遍的發展,建立許多根據地,基本上威脅到敵人佔領地的保守,因此第二階段仍將有廣大的戰爭。此階段中我之作戰形式主要的是遊擊戰,而以運動戰輔助之。此時中國尚能保有大量的正規軍,不過一方面因敵在其佔領的大城市和大道中取戰略守勢,一方面因中國技術條件一時未能完備,尚難迅即舉行戰略反攻。除正面防禦部隊外,我軍將大量地轉入敵後,比較地分散配置,依託一切敵人未占區域,配合民眾武裝,向敵人佔領地作廣泛的和猛烈的遊擊戰爭,並盡可能地調動敵人於運動戰中消滅之,如同現在山西的榜樣。此階段的戰爭是殘酷的,地方將遇到嚴重的破壞。但是遊擊戰爭能夠勝利,做得好,可能使敵只能保守佔領地三分之一左右的區域,三分之二左右仍然是我們的,這就是敵人的大失敗,中國的大勝利。那時,整個敵人佔領地將分為三種地區:第一種是敵人的根據地,第二種是遊擊戰爭的根據地,第三種是雙方爭奪的遊擊區。這個階段的時間的長短,依敵我力量增減變化的程度如何及國際形勢變動如何而定,大體上我們要準備付給較長的時間,要熬得過這段艱難的路程。這將是中國很痛苦的時期,經濟困難和漢奸搗亂將是兩個很大的問題。敵人將大肆其破壞中國統一戰線的活動,一切敵之佔領地的漢奸組織將合流組成所謂“統一政府”。我們內部,因大城市的喪失和戰爭的困難,動搖分子將大倡其妥協論,悲觀情緒將嚴重地增長。此時我們的任務,在於動員全國民眾,齊心一致,絕不動搖地堅持戰爭,把統一戰線擴大和鞏固起來,排除一切悲觀主義和妥協論,提倡艱苦鬥爭,實行新的戰時政策,熬過這一段艱難的路程。此階段內,必須號召全國堅決地維持一個統一政府,反對分裂,有計劃地增強作戰技術,改造軍隊,動員全民,準備反攻。此階段中,國際形勢將變到更於日本不利,雖可能有張伯倫⒄一類的遷就所謂“既成事實”的“現實主義”的調頭出現,但主要的國際勢力將變到進一步地援助中國。日本威脅南洋和威脅西伯利亞,將較之過去更加嚴重,甚至爆發新的戰爭。敵人方面,陷在中國泥潭中的幾十個師團抽不出去。廣大的遊擊戰爭和人民抗日運動將疲憊這一大批日本軍,一方面大量地消耗之,又一方面進一步地增長其思鄉厭戰直至反戰的心理,從精神上瓦解這個軍隊。日本在中國的掠奪雖然不能說它絕對不能有所成就,但是日本資本缺乏,又困於遊擊戰爭,急遽的大量的成就是不可能的。這個第二階段是整個戰爭的過渡階段,也將是最困難的時期,然而它是轉變的樞紐。中國將變為獨立國,還是淪為殖民地,不決定於第一階段大城市之是否喪失,而決定于第二階段全民族努力的程度。如能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和堅持持久戰,中國將在此階段中獲得轉弱為強的力量。中國抗戰的三幕戲,這是第二幕。由於全體演員的努力,最精彩的結幕便能很好地演出來。 (三八)第三階段,是收復失地的反攻階段。收復失地,主要地依靠中國自己在前階段中準備著的和在本階段中繼續地生長著的力量。然而單只自己的力量還是不夠的,還須依靠國際力量和敵國內部變化的援助,否則是不能勝利的,因此加重了中國的國際宣傳和外交工作的任務。這個階段,戰爭已不是戰略防禦,而將變為戰略反攻了,在現象上,並將表現為戰略進攻;已不是戰略內線,而將逐漸地變為戰略外線。直至打到鴨綠江邊,才算結束了這個戰爭。第三階段是持久戰的最後階段,所謂堅持戰爭到底,就是要走完這個階段的全程。這個階段我所採取的主要的戰爭形式仍將是運動戰,但是陣地戰將提到重要地位。如果說,第一階段的陣地防禦,由於當時的條件,不能看作重要的,那末,第三階段的陣地攻擊,由於條件的改變和任務的需要,將變成頗為重要的。此階段內的遊擊戰,仍將輔助運動戰和陣地戰而起其戰略配合的作用,和第二階段之變為主要形式者不相同。 (三九)這樣看來,戰爭的長期性和隨之而來的殘酷性,是明顯的。敵人不能整個地吞併中國,但是能夠相當長期地佔領中國的許多地方。中國也不能迅速地驅逐日本,但是大部分的土地將依然是中國的。最後是敵敗我勝,但是必須經過一段艱難的路程。 (四○)中國人民在這樣長期和殘酷的戰爭中間,將受到很好的鍛煉。參加戰爭的各政黨也將受到鍛煉和考驗。統一戰線必須堅持下去;只有堅持統一戰線,才能堅持戰爭;只有堅持統一戰線和堅持戰爭,才能有最後勝利。果然是這樣,一切困難就能夠克服。跨過戰爭的艱難路程之後,勝利的坦途就到來了,這是戰爭的自然邏輯。 (四一)三個階段中,敵我力量的變化將循著下述的道路前進。第一階段敵是優勢,我是劣勢。我之這種劣勢,須估計抗戰以前到這一階段末尾,有兩種不同的變化。第一種是向下的。中國原來的劣勢,經過第一階段的消耗將更為嚴重,這就是土地、人口、經濟力量、軍事力量和文化機關等的減縮。第一階段的末尾,也許要減縮到相當大的程度,特別是經濟方面。這一點,將被人利用作為亡國論和妥協論的根據。然而必須看到第二種變化,即向上的變化。這就是戰爭中的經驗,軍隊的進步,政治的進步,人民的動員,文化的新方向的發展,遊擊戰爭的出現,國際援助的增長等等。在第一階段,向下的東西是舊的量和質,主要地表現在量上。向上的東西是新的量和質,主要地表現在質上。這第二種變化,就給了我們以能夠持久和最後勝利的根據。 (四二)第一階段中,敵人方面也有兩種變化。第一種是向下的,表現在:幾十萬人的傷亡,武器和彈藥的消耗,士氣的頹靡,國內人心的不滿,貿易的縮減,一百萬萬日元以上的支出,國際輿論的責備等等方面。這個方面,又給予我們以能夠持久和最後勝利的根據。然而也要估計到敵人的第二種變化,即向上的變化。那就是他擴大了領土、人口和資源。在這點上面,又產生我們的抗戰是持久戰而不能速勝的根據,同時也將被一些人利用作為亡國論和妥協論的根據。但是我們必須估計敵人這種向上變化的暫時性和局部性。敵人是行將崩潰的帝國主義者,他佔領中國的土地是暫時的。中國遊擊戰爭的猛烈發展,將使他的佔領區實際上限制在狹小的地帶。而且,敵人對中國土地的佔領又產生了和加深了日本同外國的矛盾。再則,根據東三省的經驗,日本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一般地只能是支出資本時期,不能是收穫時期。所有這些,又是我們擊破亡國論和妥協論而建立持久論和最後勝利論的根據。 (四三)第二階段,上述雙方的變化將繼續發展,具體的情形不能預斷,但是大體上將是日本繼續向下,中國繼續向上⒅。例如日本的軍力、財力大量地消耗於中國的遊擊戰爭,國內人心更加不滿,士氣更加頹靡,國際更感孤立。中國則政治、軍事、文化和人民動員將更加進步,遊擊戰爭更加發展,經濟方面也將依憑內地的小工業和廣大的農業而有某種程度的新發展,國際援助將逐漸地增進,將比現在的情況大為改觀。這個第二階段,也許將經過相當長的時間。在這個時間內,敵我力量對比將發生巨大的相反的變化,中國將逐漸上升,日本則逐漸下降。那時中國將脫出劣勢,日本則脫出優勢,先走到平衡的地位,再走到優劣相反的地位。然後中國大體上將完成戰略反攻的準備而走到實行反攻、驅敵出國的階段。應該重複地指出:所謂變劣勢為優勢和完成反攻準備,是包括中國自己力量的增長、日本困難的增長和國際援助的增長在內的,總合這些力量就能形成中國的優勢,完成反攻的準備。 (四四)根據中國政治和經濟不平衡的狀態,第三階段的戰略反攻,在其前一時期將不是全國整齊劃一的姿態,而是帶地域性的和此起彼落的姿態。敵人採用各種分化手段破裂中國統一戰線的企圖,此階段中並不會減弱,因此,中國內部團結的任務更加重要,務不令內部不調致戰略反攻半途而廢。此時期中,國際形勢將變到大有利於中國。中國的任務,就在於利用這種國際形勢取得自己的徹底解放,建立獨立的民主國家,同時也就是幫助世界的反法西斯運動。 (四五)中國由劣勢到平衡到優勢,日本由優勢到平衡到劣勢,中國由防禦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進攻到保守到退卻——這就是中日戰爭的過程,中日戰爭的必然趨勢。 (四六)於是問題和結論是:中國會亡嗎?答復:不會亡,最後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復:不能速勝,必須是持久戰。這個結論是正確的嗎?我以為是正確的。 (四七)講到這裏,亡國論和妥協論者又將跑出來說:中國由劣勢到平衡,需要有同日本相等的軍力和經濟力;由平衡到優勢,需要有超過日本的軍力和經濟力;然而這是不可能的,因此上述結論是不正確的。 (四八)這就是所謂“唯武器論”,是戰爭問題中的機械論,是主觀地和片面地看問題的意見。我們的意見與此相反,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軍力和經濟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如果中國人的大多數、日本人的大多數、世界各國人的大多數是站在抗日戰爭方面的話,那末,日本少數人強制地掌握著的軍力和經濟力,還能算是優勢嗎?它不是優勢,那末,掌握比較劣勢的軍力和經濟力的中國,不就成了優勢嗎?沒有疑義,中國只要堅持抗戰和堅持統一戰線,其軍力和經濟力是能夠逐漸地加強的。而我們的敵人,經過長期戰爭和內外矛盾的削弱,其軍力和經濟力又必然要起相反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難道中國也不能變成優勢嗎?還不止此,目前我們不能把別國的軍力和經濟力大量地公開地算作自己方面的力量,難道將來也不能嗎?如果日本的敵人不止中國一個,如果將來有一國或幾國以其相當大量的軍力和經濟力公開地防禦或攻擊日本,公開地援助我們,那末,優勢不更在我們一方面嗎?日本是小國,其戰爭是退步的和野蠻的,其國際地位將益處於孤立;中國是大國,其戰爭是進步的和正義的,其國際地位將益處於多助。所有這些,經過長期發展,難道還不能使敵我優劣的形勢確定地發生變化嗎? (四九)速勝論者則不知道戰爭是力量的競賽,在戰爭雙方的力量對比沒有起一定的變化以前,就要舉行戰略的決戰,就想提前到達解放之路,也是沒有根據的。其意見實行起來,一定不免於碰壁。或者只是空談快意,並不準備真正去做。最後則是事實先生跑將出來,給這些空談家一瓢冷水,證明他們不過是一些貪便宜、想少費氣力多得收成的空談主義者。這種空談主義過去和現在已經存在,但是還不算很多,戰爭發展到相持階段和反攻階段時,空談主義可能多起來。但是在同時,如果第一階段中國損失較大,第二階段時間拖得很長,亡國論和妥協論更將大大地流行。所以我們的火力,應該主要地向著亡國論和妥協論方面,而以次要的火力,反對空談主義的速勝論。 (五○)戰爭的長期性是確定了的,但是戰爭究將經過多少年月則誰也不能預斷,這個完全要看敵我力量變化的程度才能決定。一切想要縮短戰爭時間的人們,惟有努力于增加自己力量減少敵人力量之一法。具體地說,惟有努力於作戰多打勝仗,消耗敵人的軍隊,努力於發展遊擊戰爭,使敵之佔領地限制於最小的範圍,努力於鞏固和擴大統一戰線,團結全國力量,努力于建設新軍和發展新的軍事工業,努力於推動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進步,努力于工、農、商、學各界人民的動員,努力於瓦解敵軍和爭取敵軍的士兵,努力于國際宣傳爭取國際的援助,努力於爭取日本的人民及其他被壓迫民族的援助,做了這一切,才能縮短戰爭的時間,此外不能有任何取巧圖便的法門。
犬牙交錯的戰爭
(五一)我們可以斷言,持久戰的抗日戰爭,將在人類戰爭史中表現為光榮的特殊的一頁。犬牙交錯的戰爭形態,就是頗為特殊的一點,這是由於日本的野蠻和兵力不足,中國的進步和土地廣大這些矛盾因素產生出來的。犬牙交錯的戰爭,在歷史上也是有過的,俄國十月革命後的三年內戰,就有過這種情形。但其在中國的特點,是其特殊的長期性和廣大性,這將是突破歷史紀錄的東西。這種犬牙交錯的形態,表現在下述的幾種情況上。 (五二)內線和外線——抗日戰爭是整個處於內線作戰的地位的;但是主力軍和遊擊隊的關係,則是主力軍在內線,遊擊隊在外線,形成夾攻敵人的奇觀。各遊擊區的關係亦然。各個遊擊區都以自己為內線,而以其他各區為外線,又形成了很多夾攻敵人的火線。在戰爭的第一階段,戰略上內線作戰的正規軍是後退的,但是戰略上外線作戰的遊擊隊則將廣泛地向著敵人後方大踏步前進,第二階段將更加猛烈地前進,形成了後退和前進的奇異形態。 (五三)有後方和無後方——利用國家的總後方,而把作戰線伸至敵人佔領地之最後限界的,是主力軍。脫離總後方,而把作戰線伸至敵後的,是遊擊隊。但在每一遊擊區中,仍自有其小規模的後方,並依以建立非固定的作戰線。和這個區別的,是每一遊擊區派遣出去向該區敵後臨時活動的遊擊隊,他們不但沒有後方,也沒有作戰線。“無後方的作戰”,是新時代中領土廣大、人民進步、有先進政黨和先進軍隊的情況之下的革命戰爭的特點,沒有可怕而有大利,不應懷疑而應提倡。 (五四)包圍和反包圍——從整個戰爭看來,由於敵之戰略進攻和外線作戰,我處戰略防禦和內線作戰地位,無疑我是在敵之戰略包圍中。這是敵對於我之第一種包圍。由於我以數量上優勢的兵力,對於從戰略上的外線分數路向我前進之敵,採取戰役和戰鬥上的外線作戰方針,就可以把各路分進之敵的一路或幾路放在我之包圍中。這是我對於敵之第一種反包圍。再從敵後遊擊戰爭的根據地看來,每一孤立的根據地都處於敵之四面或三面包圍中,前者例如五臺山,後者例如晉西北。這是敵對於我之第二種包圍。但若將各個遊擊根據地聯繫起來看,並將各個遊擊根據地和正規軍的陣地也聯繫起來看,我又把許多敵人都包圍起來,例如在山西,我已三面包圍了同蒲路(路之東西兩側及南端),四面包圍了太原城;河北、山東等省也有許多這樣的包圍。這又是我對於敵之第二種反包圍。這樣,敵我各有加于對方的兩種包圍,大體上好似下圍棋一樣,敵對於我我對於敵之戰役和戰鬥的作戰,好似吃子,敵的據點(例如太原)和我之遊擊根據地(例如五臺山),好似做眼。如果把世界性的圍棋也算在內,那就還有第三種敵我包圍,這就是侵略陣線與和平陣線的關係。敵以前者來包圍中、蘇、法、捷等國,我以後者反包圍德、日、意。但是我之包圍好似如來佛的手掌,它將化成一座橫亙宇宙的五行山,把這幾個新式孫悟空——法西斯侵略主義者,最後壓倒在山底下,永世也不得翻身⒆。如果我能在外交上建立太平洋反日陣線,把中國作為一個戰略單位,又把蘇聯及其他可能的國家也各作為一個戰略單位,又把日本人民運動也作為一個戰略單位,形成一個使法西斯孫悟空無處逃跑的天羅地網,那就是敵人死亡之時了。實際上,日本帝國主義完全打倒之日,必是這個天羅地網大體布成之時。這絲毫也不是笑話,而是戰爭的必然的趨勢。 (五五)大塊和小塊——一種可能,是敵占地區將占中國本部之大半,而中國本部完整的區域只占一小半。這是一種情形。但是敵占大半中,除東三省等地外,實際只能佔領大城市、大道和某些平地,依重要性說是一等的,依面積和人口來說可能只是敵佔區中之小半,而普遍地發展的遊擊區,反居其大半。這又是一種情形。如果超越本部的範圍,而把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算了進來,則在面積上中國未失地區仍然是大半,而敵占地區包括東三省在內,也只是小半。這又是一種情形。完整區域當然是重要的,應集大力去經營,不但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文化方面也要緊。敵人已將我們過去的文化中心變為文化落後區域,而我們則要將過去的文化落後區域變為文化中心。同時,敵後廣大遊擊區的經營也是非常之要緊的,也應把它們的各方面發展起來,也應發展其文化工作。總起來看,中國將是大塊的鄉村變為進步和光明的地區,而小塊的敵佔區,尤其是大城市,將暫時地變為落後和黑暗的地區。 (五六)這樣看來,長期而又廣大的抗日戰爭,是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錯的戰爭,這是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這個戰爭,不但將影響到中日兩國,大大推動兩國的進步,而且將影響到世界,推動各國首先是印度等被壓迫民族的進步。全中國人都應自覺地投入這個犬牙交錯的戰爭中去,這就是中華民族自求解放的戰爭形態,是半殖民地大國在二十世紀三十和四十年代舉行的解放戰爭的特殊的形態。
為永久和平而戰
(五七)中國抗日戰爭的持久性同爭取中國和世界的永久和平,是不能分離的。沒有任何一個歷史時期像今天一樣,戰爭是接近于永久和平的。由於階級的出現,幾千年來人類的生活中充滿了戰爭,每一個民族都不知打了幾多仗,或在民族集團之內打,或在民族集團之間打。打到資本主義社會的帝國主義時期,仗就打得特別廣大和特別殘酷。二十年前的第一次帝國主義大戰,在過去歷史上是空前的,但還不是絕後的戰爭。只有目前開始了的戰爭,接近於最後戰爭,就是說,接近于人類的永久和平。目前世界上已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進入了戰爭,你們看,一個義大利,又一個日本,一個阿比西尼亞,又一個西班牙,再一個中國。參加戰爭的這些國家共有差不多六萬萬人口,幾乎占了全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的戰爭的特點是無間斷和接近永久和平的性質。為什麼無間斷?義大利同阿比西尼亞打了之後,接著義大利同西班牙打,德國也搭了股份,接著日本又同中國打。還要接著誰呢?無疑地要接著希特勒同各大國打。“法西斯主義就是戰爭”⒇,一點也不錯。目前的戰爭發展到世界大戰之間,是不會間斷的,人類的戰爭災難不可避免。為什麼又說這次戰爭接近于永久和平?這次戰爭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所已開始的世界資本主義總危機發展的基礎上發生的,由於這種總危機,逼使各資本主義國家走入新的戰爭,首先逼使各法西斯國家從事於新戰爭的冒險。我們可以預見這次戰爭的結果,將不是資本主義的獲救,而是它的走向崩潰。這次戰爭,將比二十年前的戰爭更大,更殘酷,一切民族將無可避免地捲入進去,戰爭時間將拖得很長,人類將遭受很大的痛苦。但是由於蘇聯的存在和世界人民覺悟程度的提高,這次戰爭中無疑將出現偉大的革命戰爭,用以反對一切反革命戰爭,而使這次戰爭帶著為永久和平而戰的性質。即使爾後尚有一個戰爭時期,但是已離世界的永久和平不遠了。人類一經消滅了資本主義,便到達永久和平的時代,那時候便再也不要戰爭了。那時將不要軍隊,也不要兵船,不要軍用飛機,也不要毒氣。從此以後,人類將億萬斯年看不見戰爭。已經開始了的革命的戰爭,是這個為永久和平而戰的戰爭的一部分。占著五萬萬以上人口的中日兩國之間的戰爭,在這個戰爭中將占著重要的地位,中華民族的解放將從這個戰爭中得來。將來的被解放了的新中國,是和將來的被解放了的新世界不能分離的。因此,我們的抗日戰爭包含著為爭取永久和平而戰的性質。 (五八)歷史上的戰爭分為兩類,一類是正義的,一類是非正義的。一切進步的戰爭都是正義的,一切阻礙進步的戰爭都是非正義的。我們共產黨人反對一切阻礙進步的非正義的戰爭,但是不反對進步的正義的戰爭。對於後一類戰爭,我們共產黨人不但不反對,而且積極地參加。前一類戰爭,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雙方都是為著帝國主義利益而戰,所以全世界的共產黨人堅決地反對那一次戰爭。反對的方法,在戰爭未爆發前,極力阻止其爆發;既爆發後,只要有可能,就用戰爭反對戰爭,用正義戰爭反對非正義戰爭。日本的戰爭是阻礙進步的非正義的戰爭,全世界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在內,都應該反對,也正在反對。我們中國,則從人民到政府,從共產黨到國民黨,一律舉起了義旗,進行了反侵略的民族革命戰爭。我們的戰爭是神聖的、正義的,是進步的、求和平的。不但求一國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時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欲達此目的,便須決一死戰,便須準備著一切犧牲,堅持到底,不達目的,決不停止。犧牲雖大,時間雖長,但是永久和平和永久光明的新世界,已經鮮明地擺在我們的前面。我們從事戰爭的信念,便建立在這個爭取永久和平和永久光明的新中國和新世界的上面。法西斯主義和帝國主義要把戰爭延長到無盡期,我們則要把戰爭在一個不很久遠的將來給以結束。為了這個目的,人類大多數應該拿出極大的努力。四億五千萬的中國人占了全人類的四分之一,如果能夠一齊努力,打倒了日本帝國主義,創造了自由平等的新中國,對於爭取全世界永久和平的貢獻,無疑地是非常偉大的。這種希望不是空的,全世界社會經濟的行程已經接近了這一點,只須加上多數人的努力,幾十年工夫一定可以達到目的。
能動性在戰爭中
(五九)以上說的,都是說明為什麼是持久戰和為什麼最後勝利是中國的,大體上都是說的“是什麼”和“不是什麼”。以下,將轉到研究“怎樣做”和“不怎樣做”的問題上。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怎樣爭取最後勝利?這就是以下要答復的問題。為了這個,我們將依次說明下列的問題:能動性在戰爭中,戰爭和政治,抗戰的政治動員,戰爭的目的,防禦中的進攻,持久中的速決,內線中的外線,主動性,靈活性,計劃性,運動戰,遊擊戰,陣地戰,殲滅戰,消耗戰,乘敵之隙的可能性,抗日戰爭的決戰問題,兵民是勝利之本。我們現在就從能動性問題說起吧。 (六○)我們反對主觀地看問題,說的是一個人的思想,不根據和不符合於客觀事實,是空想,是假道理,如果照了做去,就要失敗,故須反對它。但是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持久戰和最後勝利沒有人做就不會出現。做就必須先有人根據客觀事實,引出思想、道理、意見,提出計畫、方針、政策、戰略、戰術,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觀的東西,做或行動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東西,都是人類特殊的能動性。這種能動性,我們名之曰“自覺的能動性”,是人之所以區別於物的特點。一切根據和符合於客觀事實的思想是正確的思想,一切根據於正確思想的做或行動是正確的行動。我們必須發揚這樣的思想和行動,必須發揚這種自覺的能動性。抗日戰爭是要趕走帝國主義,變舊中國為新中國,必須動員全中國人民,統統發揚其抗日的自覺的能動性,才能達到目的。坐著不動,只有被滅亡,沒有持久戰,也沒有最後勝利。 (六一)自覺的能動性是人類的特點。人類在戰爭中強烈地表現出這樣的特點。戰爭的勝負,固然決定於雙方軍事、政治、經濟、地理、戰爭性質、國際援助諸條件,然而不僅僅決定於這些;僅有這些,還只是有了勝負的可能性,它本身沒有分勝負。要分勝負,還須加上主觀的努力,這就是指導戰爭和實行戰爭,這就是戰爭中的自覺的能動性。 (六二)指導戰爭的人們不能超越客觀條件許可的限度期求戰爭的勝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須在客觀條件的限度之內,能動地爭取戰爭的勝利。戰爭指揮員活動的舞臺,必須建築在客觀條件的許可之上,然而他們憑藉這個舞臺,卻可以導演出很多有聲有色、威武雄壯的戲劇來。在既定的客觀物質的基礎之上,抗日戰爭的指揮員就要發揮他們的威力,提挈全軍,去打倒那些民族的敵人,改變我們這個被侵略被壓迫的社會國家的狀態,造成自由平等的新中國,這裏就用得著而且必須用我們的主觀指導的能力。我們不贊成任何一個抗日戰爭的指揮員,離開客觀條件,變為亂撞亂碰的魯莽家,但是我們必須提倡每個抗日戰爭的指揮員變為勇敢而明智的將軍。他們不但要有壓倒敵人的勇氣,而且要有駕馭整個戰爭變化發展的能力。指揮員在戰爭的大海中游泳,他們要不使自己沉沒,而要使自己決定地有步驟地到達彼岸。作為戰爭指導規律的戰略戰術,就是戰爭大海中的游泳術。
戰爭和政治
(六三)“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在這點上說,戰爭就是政治,戰爭本身就是政治性質的行動,從古以來沒有不帶政治性的戰爭。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革命戰爭,它的勝利,離不開戰爭的政治目的——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國,離不開堅持抗戰和堅持統一戰線的總方針,離不開全國人民的動員,離不開官兵一致、軍民一致和瓦解敵軍等項政治原則,離不開統一戰線政策的良好執行,離不開文化的動員,離不開爭取國際力量和敵國人民援助的努力。一句話,戰爭一刻也離不了政治。抗日軍人中,如有輕視政治的傾向,把戰爭孤立起來,變為戰爭絕對主義者,那是錯誤的,應加糾正。 (六四)但是戰爭有其特殊性,在這點上說,戰爭不即等於一般的政治。“戰爭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繼續”(21)。政治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再也不能照舊前進,於是爆發了戰爭,用以掃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礙。例如中國的半獨立地位,是日本帝國主義政治發展的障礙,日本要掃除它,所以發動了侵略戰爭。中國呢?帝國主義壓迫,早就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障礙,所以有了很多次的解放戰爭,企圖掃除這個障礙。日本現在用戰爭來壓迫,要完全斷絕中國革命的進路,所以不得不舉行抗日戰爭,決心要掃除這個障礙。障礙既除,政治的目的達到,戰爭結束。障礙沒有掃除得乾淨,戰爭仍須繼續進行,以求貫徹。例如抗日的任務未完,有想求妥協的,必不成功;因為即使因某種緣故妥協了,但是戰爭仍要起來,廣大人民必定不服,必要繼續戰爭,貫徹戰爭的政治目的。因此可以說,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戰爭是流血的政治。 (六五)基於戰爭的特殊性,就有戰爭的一套特殊組織,一套特殊方法,一種特殊過程。這組織,就是軍隊及其附隨的一切東西。這方法,就是指導戰爭的戰略戰術。這過程,就是敵對的軍隊互相使用有利於己不利於敵的戰略戰術從事攻擊或防禦的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形態。因此,戰爭的經驗是特殊的。一切參加戰爭的人們,必須脫出尋常習慣,而習慣于戰爭,方能爭取戰爭的勝利。
抗日的政治動員
(六六)如此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沒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動員,是不能勝利的。抗日以前,沒有抗日的政治動員,這是中國的大缺陷,已經輸了敵人一著。抗日以後,政治動員也非常之不普遍,更不說深入。人民的大多數,是從敵人的炮火和飛機炸彈那裏聽到消息的。這也是一種動員,但這是敵人替我們做的,不是我們自己做的。偏遠地區聽不到炮聲的人們,至今還是靜悄悄地在那裏過活。這種情形必須改變,不然,拚死活的戰爭就得不到勝利。決不可以再輸敵人一著,相反,要大大地發揮這一著去制勝敵人。這一著是關係絕大的;武器等等不如人尚在其次,這一著實在是頭等重要。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要勝利,就要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持久戰。然而一切這些,離不開動員老百姓。要勝利又忽視政治動員,叫做“南其轅而北其轍”,結果必然取消了勝利。 (六七)什麼是政治動員呢?首先是把戰爭的政治目的告訴軍隊和人民。必須使每個士兵每個人民都明白為什麼要打仗,打仗和他們有什麼關係。抗日戰爭的政治目的是“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國”,必須把這個目的告訴一切軍民人等,方能造成抗日的熱潮,使幾萬萬人齊心一致,貢獻一切給戰爭。其次,單單說明目的還不夠,還要說明達到此目的的步驟和政策,就是說,要有一個政治綱領。現在已經有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22),又有了一個《抗戰建國綱領》(23),應把它們普及於軍隊和人民,並動員所有的軍隊和人民實行起來。沒有一個明確的具體的政治綱領,是不能動員全軍全民抗日到底的。其次,怎樣去動員?靠口說,靠傳單佈告,靠報紙書冊,靠戲劇電影,靠學校,靠民眾團體,靠幹部人員。現在國民黨統治地區有的一些,滄海一粟,而且方法不合民眾口味,神氣和民眾隔膜,必須切實地改一改。其次,不是一次動員就夠了,抗日戰爭的政治動員是經常的。不是將政治綱領背誦給老百姓聽,這樣的背誦是沒有人聽的;要聯繫戰爭發展的情況,聯繫士兵和老百姓的生活,把戰爭的政治動員,變成經常的運動。這是一件絕大的事,戰爭首先要靠它取得勝利。
戰爭的目的
(六八)這裏不是說戰爭的政治目的,抗日戰爭的政治目的是“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國”,前面已經說過了。這裏說的,是作為人類流血的政治的所謂戰爭,兩軍相殺的戰爭,它的根本目的是什麼。戰爭的目的不是別的,就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消滅敵人,就是解除敵人的武裝,也就是所謂“剝奪敵人的抵抗力”,不是要完全消滅其肉體)。古代戰爭,用矛用盾:矛是進攻的,為了消滅敵人;盾是防禦的,為了保存自己。直到今天的武器,還是這二者的繼續。轟炸機、機關槍、遠射程炮、毒氣,是矛的發展;防空掩蔽部、鋼盔、水泥工事、防毒面具,是盾的發展。坦克,是矛盾二者結合為一的新式武器。進攻,是消滅敵人的主要手段,但防禦也是不能廢的。進攻,是直接為了消滅敵人的,同時也是為了保存自己,因為如不消滅敵人,則自己將被消滅。防禦,是直接為了保存自己的,但同時也是輔助進攻或準備轉入進攻的一種手段。退卻,屬於防禦一類,是防禦的繼續;而追擊,則是進攻的繼續。應該指出:戰爭目的中,消滅敵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為只有大量地消滅敵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因此,作為消滅敵人之主要手段的進攻是主要的,而作為消滅敵人之輔助手段和作為保存自己之一種手段的防禦,是第二位的。戰爭實際中,雖有許多時候以防禦為主,而在其餘時候以進攻為主,然而通戰爭的全體來看,進攻仍然是主要的。 (六九)怎樣解釋戰爭中提倡勇敢犧牲呢?豈非與“保存自己”相矛盾?不相矛盾,是相反相成的。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是要付代價的,有時是極大的代價。部分的暫時的犧牲(不保存),為了全體的永久的保存。我們說,基本上為著消滅敵人的進攻手段中,同時也含了保存自己的作用,理由就在這裏。防禦必須同時有進攻,而不應是單純的防禦,也是這個道理。 (七○)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這個戰爭的目的,就是戰爭的本質,就是一切戰爭行動的根據,從技術行動起,到戰略行動止,都是貫徹這個本質的。戰爭目的,是戰爭的基本原則,一切技術的、戰術的、戰役的、戰略的原理原則,一點也離不開它。射擊原則的“蔭蔽身體,發揚火力”是什麼意思呢?前者為了保存自己,後者為了消滅敵人。因為前者,於是利用地形地物,採取躍進運動,疏開隊形,種種方法都發生了。因為後者,於是掃清射界,組織火網,種種方法也發生了。戰術上的突擊隊、鉗制隊、預備隊,第一種為了消滅敵人,第二種為了保存自己,第三種準備依情況使用於兩個目的——或者增援突擊隊,或者作為追擊隊,都是為了消滅敵人;或者增援鉗制隊,或者作為掩護隊,都是為了保存自己。照這樣,一切技術、戰術、戰役、戰略原則,一切技術、戰術、戰役、戰略行動,一點也離不開戰爭的目的,它普及於戰爭的全體,貫徹於戰爭的始終。 (七一)抗日戰爭的各級指導者,不能離開中日兩國之間各種互相對立的基本因素去指導戰爭,也不能離開這個戰爭目的去指導戰爭。兩國之間各種互相對立的基本因素展開於戰爭的行動中,就變成互相為了保存自己消滅敵人而鬥爭。我們的戰爭,在於力求每戰爭取不論大小的勝利,在於力求每戰解除敵人一部分武裝,損傷敵人一部分人馬器物。把這些部分地消滅敵人的成績積累起來,成為大的戰略勝利,達到最後驅敵出國,保衛祖國,建設新中國的政治目的。
防禦中的進攻,持久中的速決,內線中的外線
(七二)現在來研究抗日戰爭中的具體的戰略方針。我們已說過了,抗日的戰略方針是持久戰,是的,這是完全對的。但這是一般的方針,還不是具體的方針。怎樣具體地進行持久戰呢?這就是我們現在要討論的問題。我們的答復是:在第一和第二階段即敵之進攻和保守階段中,應該是戰略防禦中的戰役和戰鬥的進攻戰,戰略持久中的戰役和戰鬥的速決戰,戰略內線中的戰役和戰鬥的外線作戰。在第三階段中,應該是戰略的反攻戰。 (七三)由於日本是帝國主義的強國,我們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日本是採取戰略進攻方針的,我們則居於戰略防禦地位。日本企圖採取戰略的速決戰,我們應自覺地採取戰略的持久戰。日本用其戰鬥力頗強的幾十個師團的陸軍(目前已到了三十個師團)和一部分海軍,從陸海兩面包圍和封鎖中國,又用空軍轟炸中國。目前日本的陸軍已佔領從包頭到杭州的長陣線,海軍則到了福建廣東,形成了大範圍的外線作戰。我們則處於內線作戰地位。所有這些,都是由敵強我弱這個特點造成的。這是一方面的情形。 (七四)然而在另一方面,則適得其反。日本雖強,但兵力不足。中國雖弱,但地大、人多、兵多。這裏就產生了兩個重要的結果。第一,敵以少兵臨大國,就只能佔領一部分大城市、大道和某些平地。由是,在其佔領區域,則空出了廣大地面無法佔領,這就給了中國遊擊戰爭以廣大活動的地盤。在全國,即使敵能佔領廣州、武漢、蘭州之線及其附近的地區,但以外的地區是難於佔領的,這就給了中國以進行持久戰和爭取最後勝利的總後方和中樞根據地。第二,敵以少兵臨多兵,便處於多兵的包圍中。敵分路向我進攻,敵處戰略外線,我處戰略內線,敵是戰略進攻,我是戰略防禦,看起來我是很不利的。然而我可以利用地廣和兵多兩個長處,不作死守的陣地戰,採用靈活的運動戰,以幾個師對他一個師,幾萬人對他一萬人,幾路對他一路,從戰場的外線,突然包圍其一路而攻擊之。於是敵之戰略作戰上的外線和進攻,在戰役和戰鬥的作戰上,就不得不變成內線和防禦。我之戰略作戰上的內線和防禦,在戰役和戰鬥的作戰上就變成了外線和進攻。對其一路如此,對其他路也是如此。以上兩點,都是從敵小我大這一特點發生的。又由於敵兵雖少,乃是強兵(武器和人員的教養程度),我兵雖多,乃是弱兵(也僅是武器和人員的教養程度,不是士氣),因此,在戰役和戰鬥的作戰上,我不但應以多兵打少兵,從外線打內線,還須採取速決戰的方針。為了實行速決,一般應不打駐止中之敵,而打運動中之敵。我預將大兵蔭蔽集結於敵必經通路之側,乘敵運動之際,突然前進,包圍而攻擊之,打他一個措手不及,迅速解決戰鬥。打得好,可能全部或大部或一部消滅他;打不好,也給他一個大的殺傷。一戰如此,他戰皆然。不說多了,每個月打得一個較大的勝仗,如像平型關台兒莊一類的,就能大大地沮喪敵人的精神,振起我軍的士氣,號召世界的聲援。這樣,我之戰略的持久戰,到戰場作戰就變成速決戰了。敵之戰略的速決戰,經過許多戰役和戰鬥的敗仗,就不得不改為持久戰。 (七五)上述這樣的戰役和戰鬥的作戰方針,一句話說完,就是:“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這對於我之戰略方針“內線的持久的防禦戰”說來,是相反的;然而,又恰是實現這樣的戰略方針之必要的方針。如果戰役和戰鬥方針也同樣是“內線的持久的防禦戰”,例如抗戰初起時期之所為,那就完全不適合敵小我大、敵強我弱這兩種情況,那就決然達不到戰略目的,達不到總的持久戰,而將為敵人所擊敗。所以,我們歷來主張全國組成若干個大的野戰兵團,其兵力針對著敵人每個野戰兵團之兵力而二倍之、三倍之或四倍之,採用上述方針,與敵周旋于廣大戰場之上。這種方針,不但是正規戰爭用得著,遊擊戰爭也用得著,而且必須要用它。不但適用於戰爭的某一階段,而且適用于戰爭的全過程。戰略反攻階段,我之技術條件增強,以弱敵強這種情況即使完全沒有了,我仍用多兵從外線採取速決的進攻戰,就更能收大批俘獲的成效。例如我用兩個或三個或四個機械化的師對敵一個機械化的師,更能確定地消滅這個師。幾個大漢打一個大漢之容易打勝,這是常識中包含的真理。 (七六)如果我們堅決地採取了戰場作戰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就不但在戰場上改變著敵我之間的強弱優劣形勢,而且將逐漸地變化著總的形勢。在戰場上,因為我是進攻,敵是防禦;我是多兵處外線,敵是少兵處內線;我是速決,敵雖企圖持久待援,但不能由他作主;於是在敵人方面,強者就變成了弱者,優勢就變成了劣勢;我軍方面反之,弱者變成了強者,劣勢變成了優勢。在打了許多這樣的勝仗之後,總的敵我形勢便將引起變化。這就是說,集合了許多戰場作戰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的勝利以後,就逐漸地增強了自己,削弱了敵人,於是總的強弱優劣形勢,就不能不受其影響而發生變化。到那時,配合著我們自己的其他條件,再配合著敵人內部的變動和國際上的有利形勢,就能使敵我總的形勢走到平衡,再由平衡走到我優敵劣。那時,就是我們實行反攻驅敵出國的時機了。 (七七)戰爭是力量的競賽,但力量在戰爭過程中變化其原來的形態。在這裏,主觀的努力,多打勝仗,少犯錯誤,是決定的因素。客觀因素具備著這種變化的可能性,但實現這種可能性,就需要正確的方針和主觀的努力。這時候,主觀作用是決定的了。
主動性,靈活性,計劃性
(七八)上面說過的戰役和戰鬥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中心點在於一個進攻;外線是說的進攻的範圍,速決是說的進攻的時間,所以叫它做“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這是實行持久戰的最好的方針,也即是所謂運動戰的方針。但是這個方針實行起來,離不了主動性、靈活性和計劃性。我們現在就來研究這三個問題。 (七九)前面已說過了自覺的能動性,為什麼又說主動性呢?自覺的能動性,說的是自覺的活動和努力,是人之所以區別於物的特點,這種人的特點,特別強烈地表現於戰爭中,這些是前面說過了的。這裏說的主動性,說的是軍隊行動的自由權,是用以區別於被迫處於不自由狀態的。行動自由是軍隊的命脈,失了這種自由,軍隊就接近於被打敗或被消滅。一個士兵被繳械,是這個士兵失了行動自由被迫處於被動地位的結果。一個軍隊的戰敗,也是一樣。為此緣故,戰爭的雙方,都力爭主動,力避被動。我們提出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以及為了實現這種進攻戰的靈活性、計劃性,可以說都是為了爭取主動權,以便逼敵處於被動地位,達到保存自己消滅敵人之目的。但主動或被動是和戰爭力量的優勢或劣勢分不開的。因而也是和主觀指導的正確或錯誤分不開的。此外,也還有利用敵人的錯覺和不意來爭取自己主動和逼敵處於被動的情形。下面就來分析這幾點。 (八○)主動是和戰爭力量的優勢不能分離的,而被動則和戰爭力量的劣勢分不開。戰爭力量的優勢或劣勢,是主動或被動的客觀基礎。戰略的主動地位,自然以戰略的進攻戰為較能掌握和發揮,然而貫徹始終和普及各地的主動地位,即絕對的主動權,只有以絕對優勢對絕對劣勢才有可能。一個身體壯健者和一個重病患者角鬥,前者便有絕對的主動權。如果日本沒有許多不可克服的矛盾,例如它能一下出幾百萬至一千萬大兵,財源比現在多過幾倍,又沒有民眾和外國的敵對,又不實行野蠻政策招致中國人民拚死命反抗,那它便能保持一種絕對的優勢,它便有一種貫徹始終和普及各地的絕對的主動權。但在歷史上,這類絕對優勢的事情,在戰爭和戰役的結局是存在的,戰爭和戰役的開頭則少見。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屈服的前夜,這時協約國變成了絕對優勢,德國則變成了絕對劣勢,結果德國失敗,協約國獲勝,這是戰爭結局存在著絕對的優勢和劣勢之例。又如台兒莊勝利的前夜,這時當地孤立的日軍經過苦戰之後,已處於絕對的劣勢,我軍則造成了絕對的優勢,結果敵敗我勝,這是戰役結局存在著絕對的優勢和劣勢之例。戰爭或戰役也有以相對的優劣或平衡狀態而結局的,那時,在戰爭則出現妥協,在戰役則出現對峙。但一般是以絕對的優劣而分勝負居多數。所有這些,都是戰爭或戰役的結局,而非戰爭或戰役的開頭。中日戰爭的最後結局,可以預斷,日本將以絕對劣勢而失敗,中國將以絕對優勢而獲勝;但是在目前,則雙方的優劣都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日本因其具有強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這個有利因素,對於我們弱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占了優勢,因而造成了它的主動權的基礎。但是因為它的軍力等等數量不多,又有其他許多不利因素,它的優勢便為它自己的矛盾所減殺。及到中國,又碰到了中國的地大、人多、兵多和堅強的民族抗戰,它的優勢再為之減殺。於是在總的方面,它的地位就變成一種相對的優勢,因而其主動權的發揮和維持就受了限制,也成了相對的東西。中國方面,雖然在力量的強度上是劣勢,因此造成了戰略上的某種被動姿態,但是在地理、人口和兵員的數量上,並且又在人民和軍隊的敵愾心和士氣上,卻處於優勢,這種優勢再加上其他的有利因素,便減殺了自己軍力、經濟力等的劣勢的程度,使之變為戰略上的相對的劣勢。因而也減少了被動的程度,僅處於戰略上的相對的被動地位。然而被動總是不利的,必須力求脫離它。軍事上的辦法,就是堅決地實行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和發動敵後的遊擊戰爭,在戰役的運動戰和遊擊戰中取得許多局部的壓倒敵人的優勢和主動地位。通過這樣許多戰役的局部優勢和局部主動地位,就能逐漸地造成戰略的優勢和戰略的主動地位,戰略的劣勢和被動地位就能脫出了。這就是主動和被動之間、優勢和劣勢之間的相互關係。 (八一)由此也就可以明白主動或被動和主觀指導之間的關係。如上所述,我之相對的戰略劣勢和戰略被動地位,是能夠脫出的,方法就是人工地造成我們許多的局部優勢和局部主動地位,去剝奪敵人的許多局部優勢和局部主動地位,把他拋入劣勢和被動。把這些局部的東西集合起來,就成了我們的戰略優勢和戰略主動,敵人的戰略劣勢和戰略被動。這樣的轉變,依靠主觀上的正確指導。為什麼呢?我要優勢和主動,敵人也要這個,從這點上看,戰爭就是兩軍指揮員以軍力財力等項物質基礎作地盤,互爭優勢和主動的主觀能力的競賽。競賽結果,有勝有敗,除了客觀物質條件的比較外,勝者必由於主觀指揮的正確,敗者必由於主觀指揮的錯誤。我們承認戰爭現象是較之任何別的社會現象更難捉摸,更少確實性,即更帶所謂“蓋然性”。但戰爭不是神物,仍是世間的一種必然運動,因此,孫子的規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24),仍是科學的真理。錯誤由於對彼己的無知,戰爭的特性也使人們在許多的場合無法全知彼己,因此產生了戰爭情況和戰爭行動的不確實性,產生了錯誤和失敗。然而不管怎樣的戰爭情況和戰爭行動,知其大略,知其要點,是可能的。先之以各種偵察手段,繼之以指揮員的聰明的推論和判斷,減少錯誤,實現一般的正確指導,是做得到的。我們有了這個“一般地正確的指導”做武器,就能多打勝仗,就能變劣勢為優勢,變被動為主動。這是主動或被動和主觀指導的正確與否之間的關係。 (八二)主觀指導的正確與否,影響到優勢劣勢和主動被動的變化,觀於強大之軍打敗仗、弱小之軍打勝仗的歷史事實而益信。中外歷史上這類事情是多得很的。中國如晉楚城濮之戰(25),楚漢成皋之戰(26),韓信破趙之戰(27),新漢昆陽之戰(28),袁曹官渡之戰(29),吳魏赤壁之戰(30),吳蜀彝陵之戰(31),秦晉淝水之戰(32)等等,外國如拿破崙的多數戰役(33),十月革命後的蘇聯內戰,都是以少擊眾,以劣勢對優勢而獲勝。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優勢和主動,向著敵人局部的劣勢和被動,一戰而勝,再及其餘,各個擊破,全局因而轉成了優勢,轉成了主動。在原佔優勢和主動之敵則反是;由於其主觀錯誤和內部矛盾,可以將其很好的或較好的優勢和主動地位,完全喪失,化為敗軍之將,亡國之君。由此可知,戰爭力量的優劣本身,固然是決定主動或被動的客觀基礎,但還不是主動或被動的現實事物,必待經過鬥爭,經過主觀能力的競賽,方才出現事實上的主動或被動。在鬥爭中,由於主觀指導的正確或錯誤,可以化劣勢為優勢,化被動為主動;也可以化優勢為劣勢,化主動為被動。一切統治王朝打不贏革命軍,可見單是某種優勢還沒有確定主動地位,更沒有確定最後勝利。主動和勝利,是可以根據真實的情況,經過主觀能力的活躍,取得一定的條件,而由劣勢和被動者從優勢和主動者手裏奪取過來的。 (八三)錯覺和不意,可以喪失優勢和主動。因而有計劃地造成敵人的錯覺,給以不意的攻擊,是造成優勢和奪取主動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錯覺是什麼呢?“八公山上,草木皆兵”(34),是錯覺之一例。“聲東擊西”,是造成敵人錯覺之一法。在優越的民眾條件具備,足以封鎖消息時,採用各種欺騙敵人的方法,常能有效地陷敵於判斷錯誤和行動錯誤的苦境,因而喪失其優勢和主動。“兵不厭詐”,就是指的這件事情。什麼是不意?就是無準備。優勢而無準備,不是真正的優勢,也沒有主動。懂得這一點,劣勢而有準備之軍,常可對敵舉行不意的攻勢,把優勢者打敗。我們說運動之敵好打,就是因為敵在不意即無準備中。這兩件事——造成敵人的錯覺和出以不意的攻擊,即是以戰爭的不確實性給予敵人,而給自己以盡可能大的確實性,用以爭取我之優勢和主動,爭取我之勝利。要做到這些,先決條件是優越的民眾組織。因此,發動所有一切反對敵人的老百姓,一律武裝起來,對敵進行廣泛的襲擊,同時即用以封鎖消息,掩護我軍,使敵無從知道我軍將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去攻擊他,造成他的錯覺和不意的客觀基礎,是非常之重要的。過去土地革命戰爭時代的中國紅軍,以弱小的軍力而常打勝仗,得力於組織起來和武裝起來了的民眾是非常之大的。民族戰爭照規矩應比土地革命戰爭更能獲得廣大民眾的援助;可是因為歷史的錯誤(35),民眾是散的,不但倉卒難為我用,且時為敵人所利用。只有堅決地廣泛地發動全體的民眾,方能在戰爭的一切需要上給以無窮無盡的供給。在這個給敵以錯覺和給敵以不意以便戰而勝之的戰爭方法上,也就一定能起大的作用。我們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種蠢豬式的仁義道德(36)。我們要把敵人的眼睛和耳朵盡可能地封住,使他們變成瞎子和聾子,要把他們的指揮員的心盡可能地弄得混亂些,使他們變成瘋子,用以爭取自己的勝利。所有這些,也都是主動或被動和主觀指導之間的相互關係。戰勝日本是少不了這種主觀指導的。 (八四)大抵日本在其進攻階段中,因其軍力之強和利用我之主觀上的歷史錯誤和現時錯誤,它是一般地處於主動地位的。但是這種主動,已隨其本身帶著許多不利因素及其在戰爭中也犯了些主觀錯誤(詳論見後),與乎我方具備著許多有利因素,而開始了部分的減弱。敵之在台兒莊失敗和山西困處,就是顯證。我在敵後遊擊戰爭的廣大發展,則使其佔領地的守軍完全處於被動地位。雖則敵人此時還在其主動的戰略進攻中,但他的主動將隨其戰略進攻的停止而結束。敵之兵力不足,沒有可能作無限制的進攻,這是他不能繼續保持主動地位的第一個根源。我之戰役的進攻戰,在敵後的遊擊戰爭及其他條件,這是他不能不停止進攻於一定限度和不能繼續保持主動地位的第二個根源。蘇聯的存在及其他國際變化,是第三個根源。由此可見,敵人的主動地位是有限制的,也是能夠破壞的。中國如能在作戰方法上堅持主力軍的戰役和戰鬥的進攻戰,猛烈地發展敵後的遊擊戰爭,並從政治上大大地發動民眾,我之戰略主動地位便能逐漸樹立起來。 (八五)現在來說靈活性。靈活性是什麼呢?就是具體地實現主動性於作戰中的東西,就是靈活地使用兵力。靈活地使用兵力這件事,是戰爭指揮的中心任務,也是最不容易做好的。戰爭的事業,除了組織和教育軍隊,組織和教育人民等項之外,就是使用軍隊於戰鬥,而一切都是為了戰鬥的勝利。組織軍隊等等固然困難,但使用軍隊則更加困難,特別是在以弱敵強的情況之中。做這件事需要極大的主觀能力,需要克服戰爭特性中的紛亂、黑暗和不確實性,而從其中找出條理、光明和確實性來,方能實現指揮上的靈活性。 (八六)抗日戰爭戰場作戰的基本方針,是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執行這個方針,有兵力的分散和集中、分進和合擊、攻擊和防禦、突擊和鉗制、包圍和迂回、前進和後退種種的戰術或方法。懂得這些戰術是容易的,靈活地使用和變換這些戰術,就不容易了。這裏有時機、地點、部隊三個關節。不得其時,不得其地,不得於部隊之情況,都將不能取勝。例如進攻某一運動中之敵,打早了,暴露了自己,給了敵人以預防條件;打遲了,敵已集中駐止,變為啃硬骨頭。這就是時機問題。突擊點選在左翼,恰當敵之弱點,容易取勝;選在右翼,碰在敵人的釘子上,不能奏效。這就是地點問題。以我之某一部隊執行某種任務,容易取勝;以另一部隊執行同樣任務,難於收效。這就是部隊情況問題。不但使用戰術,還須變換戰術。攻擊變為防禦,防禦變為攻擊,前進變為後退,後退變為前進,鉗制隊變為突擊隊,突擊隊變為鉗制隊,以及包圍迂回等等之互相變換,依據敵我部隊、敵我地形的情況,及時地恰當地給以變換,是靈活性的指揮之重要任務。戰鬥指揮如此,戰役和戰略指揮也是如此。 (八七)古人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37),這個“妙”,我們叫做靈活性,這是聰明的指揮員的出產品。靈活不是妄動,妄動是應該拒絕的。靈活,是聰明的指揮員,基於客觀情況,“審時度勢”(這個勢,包括敵勢、我勢、地勢等項)而採取及時的和恰當的處置方法的一種才能,即是所謂“運用之妙”。基於這種運用之妙,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就能較多地取得勝利,就能轉變敵我優劣形勢,就能實現我對於敵的主動權,就能壓倒敵人而擊破之,而最後勝利就屬於我們了。 (八八)現在來說計劃性。由於戰爭所特有的不確實性,實現計劃性於戰爭,較之實現計劃性於別的事業,是要困難得多的。然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38),沒有事先的計畫和準備,就不能獲得戰爭的勝利。戰爭沒有絕對的確實性,但不是沒有某種程度的相對的確實性。我之一方是比較地確實的。敵之一方很不確實,但也有朕兆可尋,有端倪可察,有前後現象可供思索。這就構成了所謂某種程度的相對的確實性,戰爭的計劃性就有了客觀基礎。近代技術(有線電、無線電、飛機、汽車、鐵道、輪船等)的發達,又使戰爭的計劃性增大了可能。但由於戰爭只有程度頗低和時間頗暫的確實性,戰爭的計劃性就很難完全和固定,它隨戰爭的運動(或流動,或推移)而運動,且依戰爭範圍的大小而有程度的不同。戰術計畫,例如小兵團和小部隊的攻擊或防禦計畫,常須一日數變。戰役計畫,即大兵團的行動計畫,大體能終戰役之局,但在該戰役內,部分的改變是常有的,全部的改變也間或有之。戰略計畫,是基於戰爭雙方總的情況而來的,有更大的固定的程度,但也只在一定的戰略階段內適用,戰爭向著新的階段推移,戰略計畫便須改變。戰術、戰役和戰略計畫之各依其範圍和情況而確定而改變,是戰爭指揮的重要關節,也即是戰爭靈活性的具體的實施,也即是實際的運用之妙。抗日戰爭的各級指揮員,對此應當加以注意。 (八九)有些人,基於戰爭的流動性,就從根本上否認戰爭計畫或戰爭方針之相對的固定性,說這樣的計畫或方針是“機械的”東西。這種意見是錯誤的。如上條所述,我們完全承認:由於戰爭情況之只有相對的確實性和戰爭是迅速地向前流動的(或運動的,推移的),戰爭的計畫或方針,也只應給以相對的固定性,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和戰爭的流動而適時地加以更換或修改,不這樣做,我們就變成機械主義者。然而決不能否認一定時間內的相對地固定的戰爭計畫或方針;否認了這點,就否認了一切,連戰爭本身,連說話的人,都否認了。由於戰爭的情況和行動都有其相對的固定性,因而應之而生的戰爭計畫或方針,也就必須拿相對的固定性賦予它。例如,由於華北戰爭的情況和八路軍分散作戰的行動有其在一定階段內的固定性,因而在這一定階段內賦予相對的固定性於八路軍的“基本的是遊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這種戰略的作戰方針,是完全必要的。戰役方針,較之上述戰略方針適用的時間要短促些,戰術方針更加短促,然而都有其一定時間的固定性。否認了這點,戰爭就無從著手,成為毫無定見,這也不是、那也不是,或者這也是、那也是的戰爭相對主義了。沒有人否認,就是在某一一定時間內適用的方針,它也是在流動的,沒有這種流動,就不會有這一方針的廢止和另一方針的採用。然而這種流動是有限制的,即流動於執行這一方針的各種不同的戰爭行動的範圍中,而不是這一方針的根本性質的流動,即是說,是數的流動,不是質的流動。這種根本性質,在一定時間內是決不流動的,我們所謂一定時間內的相對的固定性,就是指的這一點。在絕對流動的整個戰爭長河中有其各個特定階段上的相對的固定性——這就是我們對於戰爭計畫或戰爭方針的根本性質的意見。 (九○)在說過了戰略上的內線的持久的防禦戰和戰役戰鬥上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又說過了主動性、靈活性和計劃性之後,我們可以總起來說幾句。抗日戰爭應該是有計劃的。戰爭計畫即戰略戰術的具體運用,要帶靈活性,使之能適應戰爭的情況。要處處照顧化劣勢為優勢,化被動為主動,以便改變敵我之間的形勢。而一切這些,都表現於戰役和戰鬥上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同時也就表現於戰略上的內線的持久的防禦戰之中。
運動戰,遊擊戰,陣地戰
(九一)作為戰爭內容的戰略內線、戰略持久、戰略防禦中的戰役和戰鬥上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在戰爭形式上就表現為運動戰。運動戰,就是正規兵團在長的戰線和大的戰區上面,從事於戰役和戰鬥上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的形式。同時,也把為了便利於執行這種進攻戰而在某些必要時機執行著的所謂“運動性的防禦”包括在內,並且也把起輔助作用的陣地攻擊和陣地防禦包括在內。它的特點是:正規兵團,戰役和戰鬥的優勢兵力,進攻性和流動性。 (九二)中國版圖廣大,兵員眾多,但軍隊的技術和教養不足;敵人則兵力不足,但技術和教養比較優良。在此種情形下,無疑地應以進攻的運動戰為主要的作戰形式,而以其他形式輔助之,組成整個的運動戰。在這裏,要反對所謂“有退無進”的逃跑主義,同時也要反對所謂“有進無退”的拚命主義。 (九三)運動戰的特點之一,是其流動性,不但許可而且要求野戰軍的大踏步的前進和後退。然而,這和韓複榘式的逃跑主義(39)是沒有相同之點的。戰爭的基本要求是:消滅敵人;其另一要求是:保存自己。保存自己的目的,在於消滅敵人;而消滅敵人,又是保存自己的最有效的手段。因此,運動戰決不能被韓複榘一類人所藉口,決不是只有向後的運動,沒有向前的運動;這樣的“運動”,否定了運動戰的基本的進攻性,實行的結果,中國雖大,也是要被“運動”掉的。 (九四)然而另一種思想也是不對的,即所謂有進無退的拚命主義。我們主張以戰役和戰鬥上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為內容的運動戰,其中包括了輔助作用的陣地戰,又包括了“運動性的防禦”和退卻,沒有這些,運動戰便不能充分地執行。拚命主義是軍事上的近視眼,其根源常是懼怕喪失土地。拚命主義者不知道運動戰的特點之一是其流動性,不但許可而且要求野戰軍的大踏步的進退。積極方面,為了陷敵於不利而利於我之作戰,常常要求敵人在運動中,並要求有利於我之許多條件,例如有利的地形、好打的敵情、能封鎖消息的居民、敵人的疲勞和不意等。這就要求敵人的前進,雖暫時地喪失部分土地而不惜。因為暫時地部分地喪失土地,是全部地永久地保存土地和恢復土地的代價。消極方面,凡被迫處於不利地位,根本上危及軍力的保存時,應該勇敢地退卻,以便保存軍力,在新的時機中再行打擊敵人。拚命主義者不知此理,明明已處於確定了的不利情況,還要爭一城一地的得失,結果不但城和地俱失,軍力也不能保存。我們歷來主張“誘敵深入”,就是因為這是戰略防禦中弱軍對強軍作戰的最有效的軍事政策。 (九五)抗日戰爭的作戰形式中,主要的是運動戰,其次就要算遊擊戰了。我們說,整個戰爭中,運動戰是主要的,遊擊戰是輔助的,說的是解決戰爭的命運,主要是依靠正規戰,尤其是其中的運動戰,遊擊戰不能擔負這種解決戰爭命運的主要的責任。但這不是說:遊擊戰在抗日戰爭中的戰略地位不重要。遊擊戰在整個抗日戰爭中的戰略地位,僅僅次於運動戰,因為沒有遊擊戰的輔助,也就不能戰勝敵人。這樣說,是包括了遊擊戰向運動戰發展這一個戰略任務在內的。長期的殘酷的戰爭中間,遊擊戰不停止于原來地位,它將把自己提高到運動戰。這樣,遊擊戰的戰略作用就有兩方面:一是輔助正規戰,一是把自己也變為正規戰。至於就遊擊戰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的空前廣大和空前持久的意義說來,它的戰略地位是更加不能輕視的了。因此,在中國,遊擊戰的本身,不只有戰術問題,還有它的特殊的戰略問題。這個問題,我在《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裏面已經說到了。前面說過,抗日戰爭三個戰略階段的作戰形式,第一階段,運動戰是主要的,遊擊戰和陣地戰是輔助的。第二階段,則遊擊戰將升到主要地位,而以運動戰和陣地戰輔助之。第三階段,運動戰再升為主要形式,而輔之以陣地戰和遊擊戰。但這個第三階段的運動戰,已不全是由原來的正規軍負擔,而將由原來的遊擊軍從遊擊戰提高到運動戰去擔負其一部分,也許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從三個階段來看,中國抗日戰爭中的遊擊戰,決不是可有可無的。它將在人類戰爭史上演出空前偉大的一幕。為此緣故,在全國的數百萬正規軍中間,至少指定數十萬人,分散於所有一切敵占地區,發動和配合民眾武裝,從事遊擊戰爭,是完全必要的。被指定的軍隊,要自覺地負擔這種神聖任務,不要以為少打大仗,一時顯得不像民族英雄,降低了資格,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遊擊戰爭沒有正規戰爭那樣迅速的成效和顯赫的名聲,但是“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在長期和殘酷的戰爭中,遊擊戰爭將表現其很大的威力,實在是非同小可的事業。並且正規軍分散作遊擊戰,集合起來又可作運動戰,八路軍就是這樣做的。八路軍的方針是:“基本的是遊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這個方針是完全正確的,反對這個方針的人們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九六)防禦的和攻擊的陣地戰,在中國今天的技術條件下,一般都不能執行,這也就是我們表現弱的地方。再則敵人又利用中國土地廣大一點,回避我們的陣地設施。因此陣地戰就不能用為重要手段,更不待說用為主要手段。然而在戰爭的第一第二兩階段中,包括於運動戰範圍,而在戰役作戰上起其輔助作用的局部的陣地戰,是可能的和必要的。為著節節抵抗以求消耗敵人和爭取餘裕時間之目的,而採取半陣地性的所謂“運動性的防禦”,更是屬於運動戰的必要部分。中國須努力增加新式武器,以便在戰略反攻階段中能夠充分地執行陣地攻擊的任務。戰略反攻階段,無疑地將提高陣地戰的地位,因為那時敵人將堅守陣地,沒有我之有力的陣地攻擊以配合運動戰,將不能達到收復失地之目的。雖然如此,第三階段中,我們仍須力爭以運動戰為戰爭的主要形式。因為戰爭的領導藝術和人的活躍性,臨到像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中期以後西歐地區那樣的陣地戰,就死了一大半。然而在廣大版圖的中國境內作戰,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方面又還保存著技術貧弱這種情況,“把戰爭從壕溝裏解放”的事,就自然出現。就在第三階段,中國技術條件雖已增進,但仍不見得能夠超過敵人,這樣也就被逼著非努力講求高度的運動戰,不能達到最後勝利之目的。這樣,整個抗日戰爭中,中國將不會以陣地戰為主要形式,主要和重要的形式是運動戰和遊擊戰。在這些戰爭形式中,戰爭的領導藝術和人的活躍性能夠得到充分地發揮的機會,這又是我們不幸中的幸事啊!
消耗戰,殲滅戰
(九七)前頭說過,戰爭本質即戰爭目的,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然而達此目的的戰爭形式,有運動戰、陣地戰、遊擊戰三種,實現時的效果就有程度的不同,因而一般地有所謂消耗戰和殲滅戰之別。 (九八)我們首先可以說,抗日戰爭是消耗戰,同時又是殲滅戰。為什麼?敵之強的因素尚在發揮,戰略上的優勢和主動依然存在,沒有戰役和戰鬥的殲滅戰,就不能有效地迅速地減殺其強的因素,破壞其優勢和主動。我之弱的因素也依然存在,戰略上的劣勢和被動還未脫離,為了爭取時間,加強國內國際條件,改變自己的不利狀態,沒有戰役和戰鬥的殲滅戰,也不能成功。因此,戰役的殲滅戰是達到戰略的消耗戰之目的的手段。在這點上說,殲滅戰就是消耗戰。中國之能夠進行持久戰,用殲滅達到消耗是主要的手段。(九九)但達到戰略消耗目的的,還有戰役的消耗戰。大抵運動戰是執行殲滅任務的,陣地戰是執行消耗任務的,遊擊戰是執行消耗任務同時又執行殲滅任務的,三者互有區別。在這點上說,殲滅戰不同于消耗戰。戰役的消耗戰,是輔助的,但也是持久作戰所需要的。 (一○○)從理論上和需要上說來,中國在防禦階段中,應該利用運動戰之主要的殲滅性,遊擊戰之部分的殲滅性,加上輔助性質的陣地戰之主要的消耗性和遊擊戰之部分的消耗性,用以達到大量消耗敵人的戰略目的。在相持階段中,繼續利用遊擊戰和運動戰的殲滅性和消耗性,再行大量地消耗敵人。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使戰局持久,逐漸地轉變敵我形勢,準備反攻的條件。戰略反攻時,繼續用殲滅達到消耗,以便最後地驅逐敵人。 (一○一)但是在事實上,十個月的經驗是,許多甚至多數的運動戰戰役,打成了消耗戰;遊擊戰之應有的殲滅作用,在某些地區,也還未提到應有的程度。這種情況的好處是,無論如何我們總算消耗了敵人,對於持久作戰和最後勝利有其意義,我們的血不是白流的。然而缺點是:一則消耗敵人的不足;二則我們自己不免消耗的較多,繳獲的較少。雖然應該承認這種情況的客觀原因,即敵我技術和兵員教養程度的不同,然而在理論上和實際上,無論如何也應該提倡主力軍在一切有利場合努力地執行殲滅戰。遊擊隊雖然為了執行許多具體任務,例如破壞和擾亂等,不能不進行單純的消耗戰,然而仍須提倡並努力實行在戰役和戰鬥之一切有利場合的殲滅性的作戰,以達既能大量消耗敵人又能大量補充自己之目的。 (一○二)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之所謂外線,所謂速決,所謂進攻,與乎運動戰之所謂運動,在戰鬥形式上,主要地就是採用包圍和迂回戰術,因而便須集中優勢兵力。所以,集中兵力,採用包圍迂回戰術,是實施運動戰即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之必要條件。然而一切這些,都是為著殲滅敵人之目的。 (一○三)日本軍隊的長處,不但在其武器,還在其官兵的教養——其組織性,其因過去沒有打過敗仗而形成的自信心,其對天皇和對鬼神的迷信,其驕慢自尊,其對中國人的輕視等等特點;這是日本軍閥多年的武斷教育和日本的民族習慣造成的。我軍對之殺傷甚多、俘虜甚少的現象,主要原因在此。這一點,過去許多人是估計不足的。這種東西的破壞,需要一個長的過程。首先需要我們重視這一特點,然後耐心地有計劃地從政治上、國際宣傳上、日本人民運動上多方面地向著這一點進行工作;而軍事上的殲滅戰,也是方法之一。在這裏,悲觀主義者可以據之引向亡國論,消極的軍事家又可以據之反對殲滅戰。我們則相反,我們認為日本軍隊的這種長處是可以破壞的,並且已在開始破壞中。破壞的方法,主要的是政治上的爭取。對於日本士兵,不是侮辱其自尊心,而是瞭解和順導他們的這種自尊心,從寬待俘虜的方法,引導他們瞭解日本統治者之反人民的侵略主義。另一方面,則是在他們面前表示中國軍隊和中國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頑強的戰鬥力,這就是給以殲滅戰的打擊。在作戰上講,十個月的經驗證明殲滅是可能的,平型關、台兒莊等戰役就是明證。日本軍心已在開始動搖,士兵不瞭解戰爭目的,陷於中國軍隊和中國人民的包圍中,衝鋒的勇氣遠弱於中國兵等等,都是有利於我之進行殲滅戰的客觀的條件,這些條件並將隨著戰爭之持久而日益發展起來。在以殲滅戰破壞敵軍的氣焰這一點上講,殲滅又是縮短戰爭過程提早解放日本士兵和日本人民的條件之一。世界上只有貓和貓做朋友的事,我沒有貓和老鼠做朋友的事。 (一○四)另一方面,應該承認在技術和兵員教養的程度上,現時我們不及敵人。因而最高限度的殲滅,例如全部或大部俘獲的事,在許多場合特別是在平原地帶的戰鬥中,是困難的。速勝論者在這點上面的過分要求,也屬不對。抗日戰爭的正確要求應該是:盡可能的殲滅戰。在一切有利的場合,每戰集中優勢兵力,採用包圍迂回戰術——不能包圍其全部也包圍其一部,不能俘獲所包圍之全部也俘獲所包圍之一部,不能俘獲所包圍之一部也大量殺傷所包圍之一部。而在一切不利於執行殲滅戰的場合,則執行消耗戰。對於前者,用集中兵力的原則;對於後者,用分散兵力的原則。在戰役的指揮關係上,對於前者,用集中指揮的原則;對於後者,用分散指揮的原則。這些,就是抗日戰爭戰場作戰的基本方針。
乘敵之隙的可能性
(一○五)關於敵之可勝,就是在敵人的指揮方面也有其基礎。自古無不犯錯誤的將軍,敵人之有岔子可尋,正如我們自己也難免出岔子,乘敵之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從戰略和戰役上說來,敵人在十個月侵略戰爭中,已經犯了許多錯誤。計其大者有五。一是逐漸增加兵力。這是由於敵人對中國估計不足而來的,也有他自己兵力不足的原因。敵人一向看不起我們,東四省(40)得了便宜之後,加之以冀東、察北的佔領,這些都算作敵人的戰略偵察。他們得來的結論是:一盤散沙。據此以為中國不值一打,而定出所謂“速決”的計畫,少少出點兵力,企圖嚇潰我們。十個月來,中國這樣大的團結和這樣大的抵抗力,他們是沒有料到的,他們把中國已處於進步時代,中國已存在著先進的黨派、先進的軍隊和先進的人民這一點忘掉了。及至不行,就逐漸增兵,由十幾個師團一次又一次地增至三十個。再要前進,非再增不可。但由於同蘇聯對立,又由於人財先天不足,所以日本的最大的出兵數和最後的進攻點都不得不受一定的限制。二是沒有主攻方向。台兒莊戰役以前,敵在華中、華北大體上是平分兵力的,兩方內部又各自平分。例如華北,在津浦、平漢、同蒲三路平分兵力,每路傷亡了一些,佔領地駐守了一些,再前進就沒有兵了。台兒莊敗仗後,總結了教訓,把主力集中徐州方向,這個錯誤算是暫時地改了一下。三是沒有戰略協同。敵之華中、華北兩集團中,每一集團內部是大體協同的,但兩集團間則很不協同。津浦南段打小蚌埠時,北段不動;北段打台兒莊時,南段不動。兩處都觸了黴頭之後,於是陸軍大臣來巡視了,參謀總長來指揮了,算是暫時地協調了一下。日本地主資產階級和軍閥內部存在著頗為嚴重的矛盾,這種矛盾正在向前發展著,戰爭的不協同是其具體表現之一。四是失去戰略時機。這點顯著地表現在南京、太原兩地佔領後的停頓,主要的是因為兵力不足,沒有戰略追擊隊。五是包圍多殲滅少。台兒莊戰役以前,上海、南京、滄州、保定、南口、忻口、臨汾諸役,擊破者多,俘獲者少,表現其指揮的笨拙。這五個——逐漸增加兵力,沒有主攻方向,沒有戰略協同,失去時機,包圍多殲滅少,是台兒莊戰役以前日本指揮的不行之點。台兒莊戰役以後,雖已改了一些,然根據其兵力不足和內部矛盾諸因素,求不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且得之於此者,又失之於彼。例如,將華北兵力集中于徐州,華北佔領地就出了大空隙,給予遊擊戰爭以放手發展的機會。以上是敵人自己弄錯,不是我們使之錯的。我們方面,尚可有意地製造敵之錯誤,即用自己聰明而有效的動作,在有組織的民眾掩護之下,造成敵人錯覺,調動敵人就我範圍,例如聲東擊西之類,這件事的可能性前面已經說過了。所有這些,都說明:我之戰爭勝利又可在敵之指揮上面找到某種根源。雖然我們不應把這點作為我之戰略計畫的重要基礎,相反,我之計畫寧可放在敵人少犯錯誤的假定上,才是可靠的做法。而且我乘敵隙,敵也可以乘我之隙,少授敵以可尋之隙,又是我們指揮方面的任務。然而敵之指揮錯誤,是事實上已經存在過,並且還要發生的,又可因我之努力製造出來的,都足供我之利用,抗日將軍們應該極力地捉住它。敵人的戰略戰役指揮許多不行,但其戰鬥指揮,即部隊戰術和小兵團戰術,卻頗有高明之處,這一點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抗日戰爭中的決戰問題
(一○六)抗日戰爭中的決戰問題應分為三類:一切有把握的戰役和戰鬥應堅決地進行決戰,一切無把握的戰役和戰鬥應避免決戰,賭國家命運的戰略決戰應根本避免。抗日戰爭不同於其他許多戰爭的特點,又表現在這個決戰問題上。在第一第二階段,敵強我弱,敵之要求在於我集中主力與之決戰。我之要求則相反,在選擇有利條件,集中優勢兵力,與之作有把握的戰役和戰鬥上的決戰,例如平型關、台兒莊以及許多的其他戰鬥;而避免在不利條件下的無把握的決戰,例如彰德等地戰役所采的方針。拚國家命運的戰略的決戰則根本不幹,例如最近之徐州撤退。這樣就破壞了敵之“速決”計畫,不得不跟了我們幹持久戰。這種方針,在領土狹小的國家是做不到的,在政治太落後了的國家也難做到。我們是大國,又處進步時代,這點是可以做到的。如果避免了戰略的決戰,“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雖然喪失若干土地,還有廣大的迴旋餘地,可以促進並等候國內的進步、國際的增援和敵人的內潰,這是抗日戰爭的上策。急性病的速勝論者熬不過持久戰的艱難路程,企圖速勝,一到形勢稍為好轉,就吹起了戰略決戰的聲浪,如果照了幹去,整個的抗戰要吃大虧,持久戰為之葬送,恰恰中了敵人的毒計,實在是下策。不決戰就須放棄土地,這是沒有疑問的,在無可避免的情況下(也僅僅是在這種情況下),只好勇敢地放棄。情況到了這種時候,絲毫也不應留戀,這是以土地換時間的正確的政策。歷史上,俄國以避免決戰,執行了勇敢的退卻,戰勝了威震一時的拿破崙(41)。中國現在也應這樣幹。 (一○七)不怕人家罵“不抵抗”嗎?不怕的。根本不戰,與敵妥協,這是不抵抗主義,不但應該罵,而且完全不許可的。堅決抗戰,但為避開敵人毒計,不使我軍主力喪于敵人一擊之下,影響到抗戰的繼續,一句話,避免亡國,是完全必需的。在這上面發生懷疑,是戰爭問題上的近視眼,結果一定和亡國論者走到一夥去。我們曾經批評了所謂“有進無退”的拚命主義,就是因為這種拚命主義如果成為一般的風氣,其結果就有使抗戰不能繼續,最後引向亡國的危險。 (一○八)我們主張一切有利條件下的決戰,不論是戰鬥的和大小戰役的,在這上面不容許任何的消極。給敵以殲滅和給敵以消耗,只有這種決戰才能達到目的,每個抗日軍人均須堅決地去做。為此目的,部分的相當大量的犧牲是必要的,避免任何犧牲的觀點是懦夫和恐日病患者的觀點,必須給以堅決的反對。李服膺、韓複榘等逃跑主義者的被殺,是殺得對的。在戰爭中提倡勇敢犧牲英勇向前的精神和動作,是在正確的作戰計畫下絕對必要的東西,是同持久戰和最後勝利不能分離的。我們曾經嚴厲地指斥了所謂“有退無進”的逃跑主義,擁護嚴格紀律的執行,就是因為只有這種在正確計畫下的英勇決戰,才能戰勝強敵;而逃跑主義,則是亡國論的直接支持者。 (一○九)英勇戰鬥於前,又放棄土地於後,不是自相矛盾嗎?這些英勇戰鬥者的血,不是白流了嗎?這是非常不妥當的發問。吃飯於前,又拉屎於後,不是白吃了嗎?睡覺于前,又起床於後,不是白睡了嗎?可不可以這樣提出問題呢?我想是不可以的。吃飯就一直吃下去,睡覺就一直睡下去,英勇戰鬥就一直打到鴨綠江,這是主觀主義和形式主義的幻想,在實際生活裏是不存在的。誰人不知,為爭取時間和準備反攻而流血戰鬥,某些土地雖仍不免於放棄,時間卻爭取了,給敵以殲滅和給敵以消耗的目的卻達到了,自己的戰鬥經驗卻取得了,沒有起來的人民卻起來了,國際地位卻增長了。這種血是白流的嗎?一點也不是白流的。放棄土地是為了保存軍力,也正是為了保存土地;因為如不在不利條件下放棄部分的土地,盲目地舉行絕無把握的決戰,結果喪失軍力之後,必隨之以喪失全部的土地,更說不到什麼恢復失地了。資本家做生意要有本錢,全部破產之後,就不算什麼資本家。賭漢也要賭本,孤注一擲,不幸不中,就無從再賭。事物是往返曲折的,不是徑情直遂的,戰爭也是一樣,只有形式主義者想不通這個道理。 (一一○)我想,即在戰略反攻階段的決戰亦然。那時雖然敵處劣勢,我處優勢,然而仍適用“執行有利決戰,避免不利決戰”的原則,直至打到鴨綠江邊,都是如此。這樣,我可始終立於主動,一切敵人的“挑戰書”,旁人的“激將法”,都應束之高閣,置之不理,絲毫也不為其所動。抗日將軍們要有這樣的堅定性,才算是勇敢而明智的將軍。那些“一觸即跳”的人們,是不足以語此的。第一階段我處於某種程度的戰略被動,然在一切戰役上也應是主動的,爾後任何階段都應是主動。我們是持久論和最後勝利論者,不是賭漢們那樣的孤注一擲論者。
兵民是勝利之本
(一一一)日本帝國主義處在革命的中國面前,是決不放鬆其進攻和鎮壓的,它的帝國主義本質規定了這一點。中國不抵抗,日本就不費一彈安然佔領中國,東四省的喪失,就是前例。中國若抵抗,日本就向著這種抵抗力壓迫,直至它的壓力無法超過中國的抵抗力才停止,這是必然的規律。日本地主資產階級的野心是很大的,為了南攻南洋群島,北攻西伯利亞起見,採取中間突破的方針,先打中國。那些認為日本將在佔領華北、江浙一帶以後適可而止的人,完全沒有看到發展到了新階段迫近了死亡界線的日本帝國主義,已經和歷史上的日本不相同了。我們說,日本的出兵數和進攻點有一定的限制,是說:在日本一方面,在其力量基礎上,為了還要舉行別方面的進攻並防禦另一方面的敵人,只能拿出一定程度的力量打中國打到它力所能及的限度為止;在中國一方面,又表現了自己的進步和頑強的抵抗力,不能設想只有日本猛攻,中國沒有必要的抵抗力。日本不能佔領全中國,然而在它一切力所能及的地區,它將不遺餘力地鎮壓中國的反抗,直至日本的內外條件使日本帝國主義發生了進入墳墓的直接危機之前,它是不會停止這種鎮壓的。日本國內的政治只有兩個出路:或者整個當權階級迅速崩潰,政權交給人民,戰爭因而結束,但暫時無此可能;或者地主資產階級日益法西斯化,把戰爭支持到自己崩潰的一天,日本走的正是這條路。除此沒有第三條路。那些希望日本資產階級中和派出來停止戰爭的,僅僅是一種幻想而已。日本的資產階級中和派,已經作了地主和金融寡頭的俘虜,這是多年來日本政治的實際。日本打了中國之後,如果中國的抗戰還沒有給日本以致命的打擊,日本還有足夠力量的話,它一定還要打南洋或西伯利亞,甚或兩處都打。歐洲戰爭一起來,它就會幹這一手;日本統治者的如意算盤是打得非常之大的。當然存在這種可能:由於蘇聯的強大,由於日本在中國戰爭中的大大削弱,它不得不停止進攻西伯利亞的原來計畫,而對之採取根本的守勢。然而在出現了這種情形之時,不是日本進攻中國的放鬆,反而是它進攻中國的加緊,因為那時它只剩下了向弱者吞剝的一條路。那時中國的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和堅持持久戰的任務,就更加顯得嚴重,更加不能絲毫懈氣。 (一一二)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制勝日本的主要條件,是全國的團結和各方面較之過去有十百倍的進步。中國已處於進步的時代,並已有了偉大的團結,但是目前的程度還非常之不夠。日本占地如此之廣,一方面由於日本之強,一方面則由於中國之弱;而這種弱,完全是百年來尤其是近十年來各種歷史錯誤積累下來的結果,使得中國的進步因素限制在今天的狀態。現在要戰勝這樣一個強敵,非有長期的廣大的努力是不可能的。應該努力的事情很多,我這裏只說最根本的兩方面:軍隊和人民的進步。 (一一三)革新軍制離不了現代化,把技術條件增強起來,沒有這一點,是不能把敵人趕過鴨綠江的。軍隊的使用需要進步的靈活的戰略戰術,沒有這一點,也是不能勝利的。然而軍隊的基礎在士兵,沒有進步的政治精神貫注於軍隊之中,沒有進步的政治工作去執行這種貫注,就不能達到真正的官長和士兵的一致,就不能激發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戰熱忱,一切技術和戰術就不能得著最好的基礎去發揮它們應有的效力。我們說日本技術條件雖優,但它終必失敗,除了我們給以殲滅和消耗的打擊外,就是它的軍心終必隨著我們的打擊而動搖,武器和兵員結合不穩。我們相反,抗日戰爭的政治目的是官兵一致的。在這上面,就有了一切抗日軍隊的政治工作的基礎。軍隊應實行一定限度的民主化,主要地是廢除封建主義的打罵制度和官兵生活同甘苦。這樣一來,官兵一致的目的就達到了,軍隊就增加了絕大的戰鬥力,長期的殘酷的戰爭就不患不能支持。 (一一四)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日本敢於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克服了這一缺點,就把日本侵略者置於我們數萬萬站起來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沖入火陣,我們一聲喚也要把它嚇一大跳,這匹野牛就非燒死不可。我們方面,軍隊須有源源不絕的補充,現在下面胡幹的“捉兵法”、“買兵法”(42),亟須禁止,改為廣泛的熱烈的政治動員,這樣,要幾百萬人當兵都是容易的。抗日的財源十分困難,動員了民眾,則財政也不成問題,豈有如此廣土眾民的國家而患財窮之理?軍隊須和民眾打成一片,使軍隊在民眾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軍隊,這個軍隊便無敵於天下,個把日本帝國主義是不夠打的。 (一一五)很多人對於官兵關係、軍民關係弄不好,以為是方法不對,我總告訴他們是根本態度(或根本宗旨)問題,這態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從這態度出發,於是有各種的政策、方法、方式。離了這態度,政策、方法、方式也一定是錯的,官兵之間、軍民之間的關係便決然弄不好。軍隊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則:第一是官兵一致,第二是軍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敵軍。這些原則要實行有效,都須從尊重士兵、尊重人民和尊重已經放下武器的敵軍俘虜的人格這種根本態度出發。那些認為不是根本態度問題而是技術問題的人,實在是想錯了,應該加以改正才對。 (一一六)當此保衛武漢等地成為緊急任務之時,發動全軍全民的全部積極性來支援戰爭,是十分嚴重的任務。保衛武漢等地的任務,毫無疑義必須認真地提出和執行。然而究竟能否確定地保衛不失,不決定於主觀的願望,而決定於具體的條件。政治上動員全軍全民起來奮鬥,是最重要的具體的條件之一。不努力於爭取一切必要的條件,甚至必要條件有一不備,勢必重蹈南京等地失陷之覆轍。中國的馬德里在什麼地方,看什麼地方具備馬德里的條件。過去是沒有過一個馬德里的,今後應該爭取幾個,然而全看條件如何。條件中的最基本條件,是全軍全民的廣大的政治動員。 (一一七)在一切工作中,應該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總方針。因為只有這種方針才能堅持抗戰,堅持持久戰,才能普遍地深入地改善官兵關係、軍民關係,才能發動全軍全民的全部積極性,為保衛一切未失地區、恢復一切已失地區而戰,才能爭取最後勝利。 (一一八)這個政治上動員軍民的問題,實在太重要了。我們之所以不惜反反復複地說到這一點,實在是沒有這一點就沒有勝利。沒有許多別的必要的東西固然也沒有勝利,然而這是勝利的最基本的條件。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全軍全民的統一戰線,決不僅僅是幾個黨派的党部和黨員們的統一戰線;動員全軍全民參加統一戰線,才是發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根本目的。
結 論
(一一九)結論是什麼呢?結論就是:“在什麼條件下,中國能戰勝並消滅日本帝國主義的實力呢?要有三個條件:第一是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二是國際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國內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運動的興起。就中國人民的立場來說,三個條件中,中國人民的大聯合是主要的。”“這個戰爭要延長多久呢?要看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實力和中日兩國其他許多決定的因素如何而定。”“如果這些條件不能很快實現,戰爭就要延長。但結果還是一樣,日本必敗,中國必勝。只是犧牲會大,要經過一個很痛苦的時期。”“我們的戰略方針,應該是使用我們的主力在很長的變動不定的戰線上作戰。中國軍隊要勝利,必須在廣闊的戰場上進行高度的運動戰。”“除了調動有訓練的軍隊進行運動戰之外,還要在農民中組織很多的遊擊隊。”“在戰爭的過程中……使中國軍隊的裝備逐漸加強起來。因此,中國能夠在戰爭的後期從事陣地戰,對於日本的佔領地進行陣地的攻擊。這樣,日本在中國抗戰的長期消耗下,它的經濟行將崩潰;在無數戰爭的消磨中,它的士氣行將頹靡。中國方面,則抗戰的潛伏力一天一天地奔騰高漲,大批的革命民眾不斷地傾注到前線去,為自由而戰爭。所有這些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來,就使我們能夠對日本佔領地的堡壘和根據地,作最後的致命的攻擊,驅逐日本侵略軍出中國。”(一九三六年七月與斯諾談話)“中國的政治形勢從此開始了一個新階段,……這一階段的最中心的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的勝利。”“爭取抗戰勝利的中心關鍵,在使已經發動的抗戰發展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只有這種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才能使抗戰得到最後的勝利。”“由於當前的抗戰還存在著嚴重的弱點,所以在今後的抗戰過程中,可能發生許多挫敗、退卻,內部的分化、叛變,暫時和局部的妥協等不利的情況。因此,應該看到這一抗戰是艱苦的持久戰。但我們相信,已經發動的抗戰,必將因為我黨和全國人民的努力,衝破一切障礙物而繼續地前進和發展。”(一九三七年八月《中共中央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這些就是結論。亡國論者看敵人如神物,看自己如草芥,速勝論者看敵人如草芥,看自己如神物,這些都是錯誤的。我們的意見相反: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勝利是中國的——這就是我們的結論。 (一二○)我的講演至此為止。偉大的抗日戰爭正在開展,很多人希望總結經驗,以便爭取全部的勝利。我所說的,只是十個月經驗中的一般的東西,也算一個總結吧。這個問題值得引起廣大的注意和討論,我所說的只是一個概論,希望諸位研究討論,給以指正和補充。
注 釋 〔1〕 見本卷《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注〔1〕。 〔2〕 見本書第一卷《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注〔45〕。 〔3〕 這種亡國論是國民黨內部分領導人的意見。他們是不願意抗日的,後來抗日是被迫的。盧溝橋事變以後,蔣介石一派參加抗日了,汪精衛一派就代表了亡國論,並準備投降日本,後來果然投降了。但是亡國論思想不但是在國民黨記憶體在著,在某些中層社會中甚至在一部分落後的勞動人民中也曾經發生影響。這是因為國民黨政府腐敗無能,在抗日戰爭中節節失敗,而日軍則長驅直進,在戰爭的第一年中就侵佔了華北和華中的大片土地,因而在一部分落後的人民中產生了嚴重的悲觀情緒。 〔4〕 以上這些意見,都是共產黨內的。在抗日戰爭的頭半年內,黨內存在著一種輕敵的傾向,認為日本不值一打。其根據並不是因為他們感覺自己的力量很大,他們知道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和民眾的有組織的力量在當時還是很小的;而是因為國民黨抗日了,他們感覺國民黨有很大的力量,可以有效地打擊日本。他們只看見國民黨暫時抗日的一面,忘記了國民黨反動和腐敗的一面,因而造成了錯誤的估計。 〔5〕 這是蔣介石等人的意見。蔣介石國民黨既已被迫抗戰,他們就一心希望外國的迅速援助,不相信自己的力量,更不相信人民的力量。 〔6〕 一九三八年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中國軍隊和日本侵略軍在台兒莊(今屬山東省棗莊市)一帶進行過一次會戰。在這次會戰中,中國軍隊擊敗日軍第五、第十兩個精銳師團,取得了會戰的勝利。 〔7〕 徐州戰役是中國軍隊同日本侵略軍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進行的一次戰役。從一九三七年十二月起,華北、華中的日軍分南北兩線沿津浦鐵路和台濰(台兒莊至濰縣)公路進犯徐州週邊地區。一九三八年四月上旬,中國軍隊在取得台兒莊會戰的勝利後,繼續向魯南增兵,在徐州附近集結了約六十萬的兵力;而日軍在台兒莊遭到挫敗以後,從四月上旬開始調集南北兩線兵力二十多萬人,對徐州進行迂回包圍。中國軍隊在日軍夾擊和包圍下,分路向豫皖邊突圍。五月十九日,徐州被日軍佔領。 〔8〕 這是當時《大公報》在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和二十六日社評中提出的意見。他們從一種僥倖心理出發,希望用幾個台兒莊一類的勝仗就能打敗日本,免得在持久戰中動員人民力量,危及自己階級的安全。當時國民黨統治集團內普遍有這種僥倖心理。 〔9〕 參見本書第一卷《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注〔33〕。抗日戰爭時期,託派在宣傳上主張抗日,但是攻擊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把託派與漢奸相提並論,是由於當時在共產國際內流行著中國託派與日本帝國主義間諜組織有關的錯誤論斷所造成的。 〔10〕 見本書第一卷《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注〔35〕。 〔11〕 見本書第一卷《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注〔36〕。 〔12〕 戊戌維新也稱戊戌變法,是一八九八年(戊戌年)發生的維新運動。當時,中國面臨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的嚴重危機。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在清朝光緒皇帝的支持下,企圖通過自上而下的變法維新,逐步地在中國推行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聯合統治的君主立憲制度,發展民族資本主義,以挽救民族危亡。但是,這個運動缺乏人民群眾的基礎,又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堅決反對。變法三個多月以後,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幽禁光緒皇帝,殺害譚嗣同等六人,變法遭到失敗。 〔13〕 見本書第一卷《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注〔3〕。 〔14〕 一九三八年一月十六日,日本近衛內閣發表聲明,宣佈以武力滅亡中國的方針;同時宣稱由於國民黨政府仍在“策劃抗戰”,日本政府決定在中國扶植新的傀儡政權,“今後將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 〔15〕 這裏主要是指美國。自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年,美國每年輸入日本的物資占日本全部進口額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戰爭物資占一半以上。 〔16〕 指英、美、法等帝國主義國家的政府。 〔17〕 張伯倫(一八六九——一九四○),英國保守黨領袖。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年任英國首相。他主張遷就德、意、日法西斯對中國、埃塞俄比亞、西班牙、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的侵略,實行妥協政策。 〔18〕 毛澤東在這裏所預言的抗日戰爭相持階段中中國方面可能的向上變化,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是完全實現了。在國民黨統治區,則因為以蔣介石為首的統治集團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反人民,不但沒有向上變化,反而向下變化了。因為這樣,也激起了廣大人民的反抗和覺悟。參見本書第三卷《論聯合政府》第三部分關於這一切事實的分析。 〔19〕 這個比喻裏所引用的神話故事,見明朝吳承恩所著的《西遊記》第七回。這個神話故事說,孫悟空本是個猴子,他能夠一個筋斗翻十萬八千里,但是,他站在如來佛的手心上盡力翻筋斗,總是翻不出去。如來佛翻掌一撲,將五個手指化作五行山,把他壓住。 〔20〕 一九三五年八月,季米特洛夫在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上所作的報告中說:“法西斯是肆無忌憚的沙文主義和侵略戰爭。”一九三七年七月,他又發表了題為《法西斯主義就是戰爭》的論文。 〔21〕 參見列寧《第二國際的破產》和《社會主義與戰爭》(《列寧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35、327頁)。 〔22〕 見本卷《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 〔23〕 見本卷《陝甘寧邊區政府、第八路軍後方留守處佈告》注〔3〕。 〔24〕 見《孫子·謀攻》。 〔25〕 城濮在今山東省鄄城縣西南。西元前六三二年,晉楚兩國大戰於此。戰爭開始時,楚軍佔優勢。晉軍退卻九十裏,到達城濮一帶,先選擇楚軍力量薄弱的右翼,給以嚴重的打擊。然後,再集中優勢兵力擊潰了楚軍的左翼。楚軍終於大敗而退。 〔26〕 見本書第一卷《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注〔31〕。 〔27〕 西元前二○四年,漢將韓信率部與趙王歇大戰于井陘(在今河北省井陘縣)。趙軍號稱二十萬,數倍於漢軍。韓信背水為陣,率軍奮戰;同時,遣兵襲占趙軍防禦薄弱的後方,使其腹背受敵,遂大破趙軍。 〔28〕 見本書第一卷《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注〔32〕。 〔29〕 見本書第一卷《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注〔33〕。 〔30〕 見本書第一卷《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注〔34〕。 〔31〕 見本書第一卷《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注〔35〕。 〔32〕 見本書第一卷《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注〔36〕。 〔33〕 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法國的拿破崙曾與英、普、奧、俄以及歐洲其他很多國家作戰。在多次戰爭中,拿破崙的部隊在數量上都不如他的敵人,但都得到了勝利。 〔34〕 西元三八三年,秦王苻堅出兵攻晉。他依仗優勢兵力,非常輕視晉軍。晉軍打敗了秦軍的前鋒,從水陸兩路繼續前進,隔淝水同秦軍對峙。苻堅登壽陽城(今安徽省壽縣)瞭望,見晉兵佈陣嚴整,又望見八公山上的草木,以為都是晉兵,覺得是遇到了勁敵,開始有懼色。隨後在淝水決戰中,強大的秦軍終於被晉軍打敗。 〔35〕 蔣介石、汪精衛等在一九二七年背叛革命以後,進行十年的反人民戰爭,同時又在國民黨統治區實行法西斯統治。這就使得中國人民沒有可能廣泛地組織起來。這個歷史錯誤是應該由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負責的。 〔36〕 宋襄公是西元前七世紀春秋時代宋國的國君。西元前六三八年宋國與強大的楚國作戰,宋兵已經排列成陣,楚兵正在渡河。宋國有一個官員認為楚兵多宋兵少,主張利用楚兵渡河未畢的時機出擊。但宋襄公說:不可,因為君子不乘別人困難的時候去攻打人家。楚兵渡河以後,還未排列成陣,宋國官員又請求出擊。宋襄公又說:不可,因為君子不攻擊不成陣勢的隊伍。一直等到楚兵準備好了以後,宋襄公才下令出擊。結果宋國大敗,宋襄公自己也受了傷。 〔37〕 見《宋史·嶽飛傳》。 〔38〕 見《禮記·中庸》。 〔39〕 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軍在佔領北平、天津以後,不久即分兵沿津浦鐵路南下,進攻山東省。多年統治山東的國民黨軍閥韓複榘不戰而逃。在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下旬至一九三八年一月上旬的十多天裏,他就放棄了山東中部和西南部的大片國土,從濟南一直逃到山東、河南的邊境。 〔40〕 見本書第一卷《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注〔5〕。 〔41〕 一八一二年,拿破崙以五十萬大軍進攻俄國。當時俄軍只有二十萬人左右。為了避免不利於自己的決戰,俄軍實行戰略退卻,一直到放棄和焚毀了莫斯科。拿破崙的軍隊在深入俄國國土以後,遭到了俄國廣大軍民的堅決反抗,陷於饑寒困苦、後路被切斷、四面被包圍的絕境,最後不得不從莫斯科撤退。這時,俄軍乘機大舉反攻,拿破崙軍僅剩二萬餘人逃離俄國國境。 〔42〕 國民黨政府擴軍的一種辦法,是派軍警四處捉拿人民去當兵,捉來的兵用繩捆索綁,形同囚犯。略為有錢的人,就向國民黨政府的官吏行賄,出錢買人代替。
問題的提起
(一)偉大抗日戰爭的一周年紀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全民族的力量團結起來,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同敵人作英勇的戰爭,快一年了。這個戰爭,在東方歷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歷史上也將是偉大的,全世界人民都關心這個戰爭。身受戰爭災難、為著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奮鬥的每一個中國人,無日不在渴望戰爭的勝利。然而戰爭的過程究竟會要怎麼樣?能勝利還是不能勝利?能速勝還是不能速勝?很多人都說持久戰,但是為什麼是持久戰?怎樣進行持久戰?很多人都說最後勝利,但是為什麼會有最後勝利?怎樣爭取最後勝利?這些問題,不是每個人都解決了的,甚至是大多數人至今沒有解決的。於是失敗主義的亡國論者跑出來向人們說:中國會亡,最後勝利不是中國的。某些性急的朋友們也跑出來向人們說:中國很快就能戰勝,無需乎費大氣力。這些議論究竟對不對呢?我們一向都說:這些議論是不對的。可是我們說的,還沒有為大多數人所瞭解。一半因為我們的宣傳解釋工作還不夠,一半也因為客觀事變的發展還沒有完全暴露其固有的性質,還沒有將其面貌鮮明地擺在人們之前,使人們無從看出其整個的趨勢和前途,因而無從決定自己的整套的方針和做法。現在好了,抗戰十個月的經驗,盡夠擊破毫無根據的亡國論,也盡夠說服急性朋友們的速勝論了。在這種情形下,很多人要求做個總結性的解釋。尤其是對持久戰,有亡國論和速勝論的反對意見,也有空洞無物的瞭解。“盧溝橋事變⑴以來,四萬萬人一齊努力,最後勝利是中國的。”這樣一種公式,在廣大的人們中流行著。這個公式是對的,但有加以充實的必要。抗日戰爭和統一戰線之所以能夠堅持,是由於許多的因素:全國黨派,從共產黨到國民黨;全國人民,從工人農民到資產階級;全國軍隊,從主力軍到遊擊隊;國際方面,從社會主義國家到各國愛好正義的人民;敵國方面,從某些國內反戰的人民到前線反戰的兵士。總而言之,所有這些因素,在我們的抗戰中都盡了他們各種程度的努力。每一個有良心的人,都應向他們表示敬意。我們共產黨人,同其他抗戰黨派和全國人民一道,唯一的方向,是努力團結一切力量,戰勝萬惡的日寇。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十七周年紀念日。為了使每個共產黨員在抗日戰爭中能夠盡其更好和更大的努力,也有著重地研究持久戰的必要。因此,我的講演就來研究持久戰。和持久戰這個題目有關的問題,我都準備說到;但是不能一切都說到,因為一切的東西,不是在一個講演中完全說得了的。 (二)抗戰十個月以來,一切經驗都證明下述兩種觀點的不對:一種是中國必亡論,一種是中國速勝論。前者產生妥協傾向,後者產生輕敵傾向。他們看問題的方法都是主觀的和片面的,一句話,非科學的。 (三)抗戰以前,存在著許多亡國論的議論。例如說:“中國武器不如人,戰必敗。”“如果抗戰,必會作阿比西尼亞⑵。”抗戰以後,公開的亡國論沒有了,但暗地是有的,而且很多。例如妥協的空氣時起時伏,主張妥協者的根據就是“再戰必亡”⑶。有個學生從湖南寫信來說:“在鄉下一切都感到困難。單獨一個人作宣傳工作,只好隨時隨地找人談話。對象都不是無知無識的愚民,他們多少也懂得一點,他們對我的談話很有興趣。可是碰了我那幾位親戚,他們總說:‘中國打不勝,會亡。’討厭極了。好在他們還不去宣傳,不然真糟。農民對他們的信仰當然要大些啊!”這類中國必亡論者,是妥協傾向的社會基礎。這類人中國各地都有,因此,抗日陣線中隨時可能發生的妥協問題,恐怕終戰爭之局也不會消滅的。當此徐州失守武漢緊張的時候,給這種亡國論痛駁一駁,我想不是無益的。 (四)抗戰十個月以來,各種表現急性病的意見也發生了。例如在抗戰初起時,許多人有一種毫無根據的樂觀傾向,他們把日本估計過低,甚至以為日本不能打到山西。有些人輕視抗日戰爭中遊擊戰爭的戰略地位,他們對於“在全體上,運動戰是主要的,遊擊戰是輔助的;在部分上,遊擊戰是主要的,運動戰是輔助的”這個提法,表示懷疑。他們不贊成八路軍這樣的戰略方針:“基本的是遊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認為這是“機械的”觀點⑷。上海戰爭時,有些人說:“只要打三個月,國際局勢一定變化,蘇聯一定出兵,戰爭就可解決。”把抗戰的前途主要地寄託在外國援助上面⑸。台兒莊勝利⑹之後,有些人主張徐州戰役⑺應是“准決戰”,說過去的持久戰方針應該改變。說什麼“這一戰,就是敵人的最後掙扎”,“我們勝了,日閥就在精神上失了立場,只有靜候末日審判”⑻。平型關一個勝仗,沖昏了一些人的頭腦;台兒莊再一個勝仗,沖昏了更多的人的頭腦。於是敵人是否進攻武漢,成為疑問了。許多人以為:“不一定”;許多人以為:“斷不會”。這樣的疑問可以牽涉到一切重大的問題。例如說:抗日力量是否夠了呢?回答可以是肯定的,因為現在的力量已使敵人不能再進攻,還要增加力量幹什麼呢?例如說: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口號是否依然正確呢?回答可以是否定的,因為統一戰線的現時狀態已夠打退敵人,還要什麼鞏固和擴大呢?例如說:國際外交和國際宣傳工作是否還應該加緊呢?回答也可以是否定的。例如說:改革軍隊制度,改革政治制度,發展民眾運動,厲行國防教育,鎮壓漢奸託派⑼,發展軍事工業,改良人民生活,是否應該認真去做呢?例如說:保衛武漢、保衛廣州、保衛西北和猛烈發展敵後遊擊戰爭的口號,是否依然正確呢?回答都可以是否定的。甚至某些人在戰爭形勢稍為好轉的時候,就準備在國共兩黨之間加緊磨擦一下,把對外的眼光轉到對內。這種情況,差不多每一個較大的勝仗之後,或敵人進攻暫時停頓之時,都要發生。所有上述一切,我們叫它做政治上軍事上的近視眼。這些話,講起來好像有道理,實際上是毫無根據、似是而非的空談。掃除這些空談,對於進行勝利的抗日戰爭,應該是有好處的。 (五)於是問題是:中國會亡嗎?答復:不會亡,最後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復:不能速勝,抗日戰爭是持久戰。 (六)這些問題的主要論點,還在兩年之前我們就一般地指出了。還在一九三六年七月十六日,即在西安事變前五個月,盧溝橋事變前十二個月,我同美國記者斯諾先生的談話中,就已經一般地估計了中日戰爭的形勢,並提出了爭取勝利的各種方針。為備忘計,不妨抄錄幾段如下:
問:在什麼條件下,中國能戰勝並消滅日本帝國主義的實力呢? 答:要有三個條件:第一是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二是國際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國內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運動的興起。就中國人民的立場來說,三個條件中,中國人民的大聯合是主要的。 問:你想,這個戰爭要延長多久呢? 答:要看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實力和中日兩國其他許多決定的因素如何而定。即是說,除了主要地看中國自己的力量之外,國際間所給中國的援助和日本國內革命的援助也很有關係。如果中國抗日統一戰線有力地發展起來,橫的方面和縱的方面都有效地組織起來,如果認清日本帝國主義威脅他們自己利益的各國政府和各國人民能給中國以必要的援助,如果日本的革命起來得快,則這次戰爭將迅速結束,中國將迅速勝利。如果這些條件不能很快實現,戰爭就要延長。但結果還是一樣,日本必敗,中國必勝。只是犧牲會大,要經過一個很痛苦的時期。 問:從政治上和軍事上來看,你以為這個戰爭的前途會要如何發展? 答:日本的大陸政策已經確定了,那些以為同日本妥協,再犧牲一些中國的領土主權就能夠停止日本進攻的人們,他們的想法只是一種幻想。我們確切地知道,就是揚子江下游和南方各港口,都已經包括在日本帝國主義的大陸政策之內。並且日本還想佔領菲律賓、暹羅、越南、馬來半島和荷屬東印度,把外國和中國切開,獨佔西南太平洋。這又是日本的海洋政策。在這樣的時期,中國無疑地要處於極端困難的地位。可是大多數中國人相信,這種困難是能夠克服的;只有各大商埠的富人是失敗論者,因為他們害怕損失財產。有許多人想,一旦中國海岸被日本封鎖,中國就不能繼續作戰。這是廢話。為反駁他們,我們不妨舉出紅軍的戰爭史。在抗日戰爭中,中國所占的優勢,比內戰時紅軍的地位強得多。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國家,就是日本能佔領中國一萬萬至二萬萬人口的區域,我們離戰敗還很遠呢。我們仍然有很大的力量同日本作戰,而日本在整個戰爭中須得時時在其後方作防禦戰。中國經濟的不統一、不平衡,對於抗日戰爭反為有利。例如將上海和中國其他地方割斷,對於中國的損害,絕沒有將紐約和美國其他地方割斷對於美國的損害那樣嚴重。日本就是把中國沿海封鎖,中國的西北、西南和西部,它是無法封鎖的。所以問題的中心點還是中國全體人民團結起來,樹立舉國一致的抗日陣線。這是我們早就提出了的。 問:假如戰爭拖得很長,日本沒有完全戰敗,共產黨能否同意講和,並承認日本統治東北? 答:不能。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一樣,不容許日本保留中國的寸土。 問:照你的意見,這次解放戰爭,主要的戰略方針是什麼? 答:我們的戰略方針,應該是使用我們的主力在很長的變動不定的戰線上作戰。中國軍隊要勝利,必須在廣闊的戰場上進行高度的運動戰,迅速地前進和迅速地後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這就是大規模的運動戰,而不是深溝高壘、層層設防、專靠防禦工事的陣地戰。這並不是說要放棄一切重要的軍事地點,對於這些地點,只要有利,就應配置陣地戰。但是轉換全局的戰略方針,必然要是運動戰。陣地戰雖也必需,但是屬於輔助性質的第二種的方針。在地理上,戰場這樣廣大,我們作最有效的運動戰,是可能的。日軍遇到我軍的猛烈活動,必得謹慎。他們的戰爭機構很笨重,行動很慢,效力有限。如果我們集中兵力在一個狹小的陣地上作消耗戰的抵抗,將使我軍失掉地理上和經濟組織上的有利條件,犯阿比西尼亞的錯誤。戰爭的前期,我們要避免一切大的決戰,要先用運動戰逐漸地破壞敵人軍隊的精神和戰鬥力。 除了調動有訓練的軍隊進行運動戰之外,還要在農民中組織很多的遊擊隊。須知東三省的抗日義勇軍,僅僅是表示了全國農民所能動員抗戰的潛伏力量的一小部分。中國農民有很大的潛伏力,只要組織和指揮得當,能使日本軍隊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時,使之疲於奔命。必須記住這個戰爭是在中國打的,這就是說,日軍要完全被敵對的中國人所包圍;日軍要被迫運來他們所需的軍用品,而且要自己看守;他們要用重兵去保護交通線,時時謹防襲擊;另外,還要有一大部力量駐紮滿洲和日本內地。 在戰爭的過程中,中國能俘虜許多的日本兵,奪取許多的武器彈藥來武裝自己;同時,爭取外國的援助,使中國軍隊的裝備逐漸加強起來。因此,中國能夠在戰爭的後期從事陣地戰,對於日本的佔領地進行陣地的攻擊。這樣,日本在中國抗戰的長期消耗下,它的經濟行將崩潰;在無數戰爭的消磨中,它的士氣行將頹靡。中國方面,則抗戰的潛伏力一天一天地奔騰高漲,大批的革命民眾不斷地傾注到前線去,為自由而戰爭。所有這些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來,就使我們能夠對日本佔領地的堡壘和根據地,作最後的致命的攻擊,驅逐日本侵略軍出中國。(斯諾:《西北印象記》)
抗戰十個月的經驗,證明上述論點的正確,以後也還將繼續證明它。 (七)還在盧溝橋事變發生後一個多月,即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就在它的《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中,清楚地指出:
盧溝橋的挑戰和平津的佔領,不過是日寇大舉進攻中國本部的開始。日寇已經開始了全國的戰時動員。他們的所謂“不求擴大”的宣傳,不過是掩護其進攻的煙幕彈。 七月七日盧溝橋的抗戰,已經成了中國全國性抗戰的起點。 中國的政治形勢從此開始了一個新階段,這就是實行抗戰的階段。抗戰的準備階段已經過去了。這一階段的最中心的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的勝利。 爭取抗戰勝利的中心關鍵,在使已經發動的抗戰發展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只有這種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才能使抗戰得到最後的勝利。 由於當前的抗戰還存在著嚴重的弱點,所以在今後的抗戰過程中,可能發生許多挫敗、退卻,內部的分化、叛變,暫時和局部的妥協等不利的情況。因此,應該看到這一抗戰是艱苦的持久戰。但我們相信,已經發動的抗戰,必將因為我黨和全國人民的努力,衝破一切障礙物而繼續地前進和發展。
抗戰十個月的經驗,同樣證明了上述論點的正確,以後也還將繼續證明它。 (八)戰爭問題中的唯心論和機械論的傾向,是一切錯誤觀點的認識論上的根源。他們看問題的方法是主觀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無根據地純主觀地說一頓;或者是只根據問題的一側面、一時候的表現,也同樣主觀地把它誇大起來,當作全體看。但是人們的錯誤觀點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根本的錯誤,帶一貫性,這是難於糾正的;另一類是偶然的錯誤,帶暫時性,這是易於糾正的。但既同為錯誤,就都有糾正的必要。因此,反對戰爭問題中的唯心論和機械論的傾向,採用客觀的觀點和全面的觀點去考察戰爭,才能使戰爭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
問題的根據
(九)抗日戰爭為什麼是持久戰?最後勝利為什麼是中國的呢?根據在什麼地方呢? 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全部問題的根據就在這裏。分別地說來,戰爭的雙方有如下互相反對的許多特點。 (一○)日本方面:第一,它是一個強的帝國主義國家,它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在東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個著名帝國主義國家中的一個。這是日本侵略戰爭的基本條件,戰爭的不可避免和中國的不能速勝,就建立在這個日本國家的帝國主義制度及其強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上面。然而第二,由於日本社會經濟的帝國主義性,就產生了日本戰爭的帝國主義性,它的戰爭是退步的和野蠻的。時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日本帝國主義,由於內外矛盾,不但使得它不得不舉行空前大規模的冒險戰爭,而且使得它臨到最後崩潰的前夜。從社會行程說來,日本已不是興旺的國家,戰爭不能達到日本統治階級所期求的興旺,而將達到它所期求的反面——日本帝國主義的死亡。這就是所謂日本戰爭的退步性。跟著這個退步性,加上日本又是一個帶軍事封建性的帝國主義這一特點,就產生了它的戰爭的特殊的野蠻性。這樣就要最大地激起它國內的階級對立、日本民族和中國民族的對立、日本和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對立。日本戰爭的退步性和野蠻性是日本戰爭必然失敗的主要根據。還不止此,第三,日本戰爭雖是在其強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的基礎之上進行的,但同時又是在其先天不足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日本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雖強,但這些力量之量的方面不足。日本國度比較地小,其人力、軍力、財力、物力均感缺乏,經不起長期的戰爭。日本統治者想從戰爭中解決這個困難問題,但同樣,將達到其所期求的反面,這就是說,它為解決這個困難問題而發動戰爭,結果將因戰爭而增加困難,戰爭將連它原有的東西也消耗掉。最後,第四,日本雖能得到國際法西斯國家的援助,但同時,卻又不能不遇到一個超過其國際援助力量的國際反對力量。這後一種力量將逐漸地增長,終究不但將把前者的援助力量抵消,並將施其壓力於日本自身。這是失道寡助的規律,是從日本戰爭的本性產生出來的。總起來說,日本的長處是其戰爭力量之強,而其短處則在其戰爭本質的退步性、野蠻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國際形勢之寡助。這些就是日本方面的特點。 (一一)中國方面:第一,我們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從鴉片戰爭⑽,太平天國⑾,戊戌維新⑿,辛亥革命⒀,直至北伐戰爭,一切為解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革命的或改良的運動,都遭到了嚴重的挫折,因此依然保留下這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我們依然是一個弱國,我們在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各方面都顯得不如敵人。戰爭之不可避免和中國之不能速勝,又在這個方面有其基礎。然而第二,中國近百年的解放運動積累到了今日,已經不同於任何歷史時期。各種內外反對力量雖給了解放運動以嚴重挫折,同時卻鍛煉了中國人民。今日中國的軍事、經濟、政治、文化雖不如日本之強,但在中國自己比較起來,卻有了比任何一個歷史時期更為進步的因素。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就是這種進步因素的代表。中國今天的解放戰爭,就是在這種進步的基礎上得到了持久戰和最後勝利的可能性。中國是如日方升的國家,這同日本帝國主義的沒落狀態恰是相反的對照。中國的戰爭是進步的,從這種進步性,就產生了中國戰爭的正義性。因為這個戰爭是正義的,就能喚起全國的團結,激起敵國人民的同情,爭取世界多數國家的援助。第三,中國又是一個很大的國家,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夠支持長期的戰爭,這同日本又是一個相反的對比。最後,第四,由於中國戰爭的進步性、正義性而產生出來的國際廣大援助,同日本的失道寡助又恰恰相反。總起來說,中國的短處是戰爭力量之弱,而其長處則在其戰爭本質的進步性和正義性,在其是一個大國家,在其國際形勢之多助。這些都是中國的特點。 (一二)這樣看來,日本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是強的,但其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國際形勢又處於不利。中國反是,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是比較地弱的,然而正處於進步的時代,其戰爭是進步的和正義的,又有大國這個條件足以支持持久戰,世界的多數國家是會要援助中國的。——這些,就是中日戰爭互相矛盾著的基本特點。這些特點,規定了和規定著雙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軍事上的戰略戰術,規定了和規定著戰爭的持久性和最後勝利屬於中國而不屬於日本。戰爭就是這些特點的比賽。這些特點在戰爭過程中將各依其本性發生變化,一切東西就都從這裏發生出來。這些特點是事實上存在的,不是虛造騙人的;是戰爭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殘缺不全的片段;是貫徹於雙方一切大小問題和一切作戰階段之中的,不是可有可無的。觀察中日戰爭如果忘記了這些特點,那就必然要弄錯;即使某些意見一時有人相信,似乎不錯,但戰爭的經過必將證明它們是錯的。我們現在就根據這些特點來說明我們所要說的一切問題。
駁亡國論
(一三)亡國論者看到敵我強弱對比一個因素,從前就說“抗戰必亡”,現在又說“再戰必亡”。如果我們僅僅說,敵人雖強,但是小國,中國雖弱,但是大國,是不足以折服他們的。他們可以搬出元朝滅宋、清朝滅明的歷史證據,證明小而強的國家能夠滅亡大而弱的國家,而且是落後的滅亡進步的。如果我們說,這是古代,不足為據,他們又可以搬出英滅印度的事實,證明小而強的資本主義國家能夠滅亡大而弱的落後國家。所以還須提出其他的根據,才能把一切亡國論者的口封住,使他們心服,而使一切從事宣傳工作的人們得到充足的論據去說服還不明白和還不堅定的人們,鞏固其抗戰的信心。 (一四)這應該提出的根據是什麼呢?就是時代的特點。這個特點的具體反映是日本的退步和寡助,中國的進步和多助。 (一五)我們的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中日兩國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戰爭。在我們的敵人方面,首先,它是快要死亡的帝國主義,它已處於退步時代,不但和英滅印度時期英國還處於資本主義的進步時代不相同,就是和二十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日本也不相同。此次戰爭發動於世界帝國主義首先是法西斯國家大崩潰的前夜,敵人也正是為了這一點才舉行這個帶最後掙扎性的冒險戰爭。所以,戰爭的結果,滅亡的不會是中國而是日本帝國主義的統治集團,這是無可逃避的必然性。再則,當日本舉行戰爭的時候,正是世界各國或者已經遭遇戰爭或者快要遭遇戰爭的時候,大家都正在或準備著為反抗野蠻侵略而戰,中國這個國家又是同世界多數國家和多數人民利害相關的,這就是日本已經引起並還要加深地引起世界多數國家和多數人民的反對的根源。 (一六)中國方面呢?它已經不能和別的任何歷史時期相比較。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是它的特點,所以被稱為弱國。但是在同時,它又處於歷史上進步的時代,這就是足以戰勝日本的主要根據。所謂抗日戰爭是進步的,不是說普通一般的進步,不是說阿比西尼亞抗意戰爭的那種進步,也不是說太平天國或辛亥革命的那種進步,而是說今天中國的進步。今天中國的進步在什麼地方呢?在於它已經不是完全的封建國家,已經有了資本主義,有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有了已經覺悟或正在覺悟的廣大人民,有了共產黨,有了政治上進步的軍隊即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紅軍,有了數十年革命的傳統經驗,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十七年的經驗。這些經驗,教育了中國的人民,教育了中國的政黨,今天恰好作了團結抗日的基礎。如果說,在俄國,沒有一九○五年的經驗就不會有一九一七年的勝利;那末,我們也可以說,如果沒有十七年以來的經驗,也將不會有抗日的勝利。這是國內的條件。 國際的條件,使得中國在戰爭中不是孤立的,這一點也是歷史上空前的東西。歷史上不論中國的戰爭也罷,印度的戰爭也罷,都是孤立的。惟獨今天遇到世界上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空前廣大和空前深刻的人民運動及其對於中國的援助。俄國一九一七年的革命也遇到世界的援助,俄國的工人和農民因此勝利了,但那個援助的規模還沒有今天廣大,性質也沒有今天深刻。今天的世界的人民運動,正在以空前的大規模和空前的深刻性發展著。蘇聯的存在,更是今天國際政治上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必然以極大的熱忱援助中國,這一現象,是二十年前完全沒有的。所有這些,造成了和造成著為中國最後勝利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條件。大量的直接的援助,目前雖然還沒有,尚有待於來日,但是中國有進步和大國的條件,能夠延長戰爭的時間,促進並等候國際的援助。 (一七)加上日本是小國,地小、物少、人少、兵少,中國是大國,地大、物博、人多、兵多這一個條件,於是在強弱對比之外,就還有小國、退步、寡助和大國、進步、多助的對比,這就是中國決不會亡的根據。強弱對比雖然規定了日本能夠在中國有一定時期和一定程度的橫行,中國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艱難的路程,抗日戰爭是持久戰而不是速決戰;然而小國、退步、寡助和大國、進步、多助的對比,又規定了日本不能橫行到底,必然要遭到最後的失敗,中國決不會亡,必然要取得最後的勝利。 (一八)阿比西尼亞為什麼滅亡了呢?第一,它不但是弱國,而且是小國。第二,它不如中國進步,它是一個古老的奴隸制到農奴制的國家,沒有資本主義,沒有資產階級政黨,更沒有共產黨,沒有中國這樣的軍隊,更沒有如同八路軍這樣的軍隊。第三,它不能等候國際的援助,它的戰爭是孤立的。第四,這是主要的,抗意戰爭領導方面有錯誤。阿比西尼亞因此滅亡了。然而阿比西尼亞還有相當廣大的遊擊戰爭存在,如能堅持下去,是可以在未來的世界變動中據以恢復其祖國的。 (一九)如果亡國論者搬出中國近代解放運動的失敗史來證明“抗戰必亡”和“再戰必亡”的話,那我們的答復也是時代不同一句話。中國本身、日本內部、國際環境都和過去不相同。日本比過去更強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地位依然未變,力量依然頗弱,這一點是嚴重的情形。日本暫時還能控制其國內的人民,也還能利用國際間的矛盾作為其侵華的工具,這些都是事實。然而在長期的戰爭過程中,必然要發生相反的變化。這一點現在還不是事實,但是將來必然要成為事實的。這一點,亡國論者就拋棄不顧了。中國呢?不但現在已有新的人、新的政黨、新的軍隊和新的抗日政策,和十餘年以前有很大的不同,而且這些都必然會向前發展。雖然歷史上的解放運動屢次遭受挫折,使中國不能積蓄更大的力量用於今日的抗日戰爭——這是非常可痛惜的歷史的教訓,從今以後,再也不要自己摧殘任何的革命力量了——然而就在既存的基礎上,加上廣大的努力,必能逐漸前進,加強抗戰的力量。偉大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就是這種努力的總方向。國際援助一方面,眼前雖然還看不見大量的和直接的,但是國際局面根本已和過去兩樣,大量和直接的援助正在醞釀中。中國近代無數解放運動的失敗都有其客觀和主觀的原因,都不能比擬今天的情況。在今天,雖然存在著許多困難條件,規定了抗日戰爭是艱難的戰爭,例如敵人之強,我們之弱,敵人的困難還剛在開始,我們的進步還很不夠,如此等等,然而戰勝敵人的有利條件是很多的,只須加上主觀的努力,就能克服困難而爭取勝利。這些有利條件,歷史上沒有一個時候可和今天比擬,這就是抗日戰爭必不會和歷史上的解放運動同歸失敗的理由。
妥協還是抗戰?腐敗還是進步?
(二○)亡國論之沒有根據,俱如上述。但是另有許多人,並非亡國論者,他們是愛國志士,卻對時局懷抱甚深的憂慮。他們的問題有兩個:一是懼怕對日妥協,一是懷疑政治不能進步。這兩個可憂慮的問題在廣大的人們中間議論著,找不到解決的基點。我們現在就來研究這兩個問題。 (二一)前頭說過,妥協的問題是有其社會根源的,這個社會根源存在,妥協問題就不會不發生。但妥協是不會成功的。要證明這一點,仍不外向日本、中國、國際三方面找根據。第一是日本方面。還在抗戰初起時,我們就估計有一種醞釀妥協空氣的時機會要到來,那就是在敵人佔領華北和江浙之後,可能出以勸降手段。後來果然來了這一手;但是危機隨即過去,原因之一是敵人採取了普遍的野蠻政策,實行公開的掠奪。中國降了,任何人都要做亡國奴。敵人的這一掠奪的即滅亡中國的政策,分為物質的和精神的兩方面,都是普遍地施之于中國人的;不但是對下層民眾,而且是對上層成分,——當然對後者稍為客氣些,但也只有程度之別,並無原則之分。大體上,敵人是將東三省的老辦法移植於內地。在物質上,掠奪普通人民的衣食,使廣大人民啼饑號寒;掠奪生產工具,使中國民族工業歸於毀滅和奴役化。在精神上,摧殘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在太陽旗下,每個中國人只能當順民,做牛馬,不許有一絲一毫的中國氣。敵人的這一野蠻政策,還要施之於更深的內地。他的胃口很旺,不願停止戰爭。一九三八年一月十六日日本內閣宣言的方針⒁,至今堅決執行,也不能不執行,這就激怒了一切階層的中國人。這是根據敵人戰爭的退步性野蠻性而來的,“在劫難逃”,於是形成了絕對的敵對。估計到某種時機,敵之勸降手段又將出現,某些亡國論者又將蠕蠕而動,而且難免勾結某些國際成分(英、美、法內部都有這種人,特別是英國的上層分子),狼狽為奸。但是大勢所趨,是降不了的,日本戰爭的堅決性和特殊的野蠻性,規定了這個問題的一方面。 (二二)第二是中國方面。中國堅持抗戰的因素有三個:其一,共產黨,這是領導人民抗日的可靠力量。又其一,國民黨,因其是依靠英美的,英美不叫它投降,它也就不會投降。又其一,別的黨派,大多數是反對妥協、擁護抗戰的。這三者互相團結,誰要妥協就是站在漢奸方面,人人得而誅之。一切不願當漢奸的人,就不能不團結起來堅持抗戰到底,妥協就實際上難於成功。 (二三)第三是國際方面。除日本的盟友和各資本主義國家的上層分子中的某些成分外,其餘都不利於中國妥協而利於中國抗戰。這一因素影響到中國的希望。今天全國人民有一種希望,認為國際力量必將逐漸增強地援助中國。這種希望不是空的;特別是蘇聯的存在,鼓舞了中國的抗戰。空前強大的社會主義的蘇聯,它和中國是歷來休戚相關的。蘇聯和一切資本主義國家的上層成分之唯利是圖者根本相反,它是以援助一切弱小民族和革命戰爭為其職志的。中國戰爭之非孤立性,不但一般地建立在整個國際的援助上,而且特殊地建立在蘇聯的援助上。中蘇兩國是地理接近的,這一點加重了日本的危機,便利了中國的抗戰。中日兩國地理接近,加重了中國抗戰的困難。然而中蘇的地理接近,卻是中國抗戰的有利條件。 (二四)由此可作結論:妥協的危機是存在的,但是能夠克服。因為敵人的政策即使可作某種程度的改變,但其根本改變是不可能的。中國內部有妥協的社會根源,但是反對妥協的占大多數。國際力量也有一部分贊助妥協,但是主要的力量贊助抗戰。這三種因素結合起來,就能克服妥協危機,堅持抗戰到底。 (二五)現在來答復第二個問題。國內政治的改進,是和抗戰的堅持不能分離的。政治越改進,抗戰越能堅持;抗戰越堅持,政治就越能改進。但是基本上依賴於堅持抗戰。國民黨的各方面的不良現象是嚴重地存在著,這些不合理因素的歷史積累,使得廣大愛國志士發生很大的憂慮和煩悶。但是抗戰的經驗已經證明,十個月的中國人民的進步抵得上過去多少年的進步,並無使人悲觀的根據。歷史積累下來的腐敗現象,雖然很嚴重地阻礙著人民抗戰力量增長的速度,減少了戰爭的勝利,招致了戰爭的損失,但是中國、日本和世界的大局,不容許中國人民不進步。由於阻礙進步的因素即腐敗現象之存在,這種進步是緩慢的。進步和進步的緩慢是目前時局的兩個特點,後一個特點和戰爭的迫切要求很不相稱,這就是使得愛國志士們大為發愁的地方。然而我們是在革命戰爭中,革命戰爭是一種抗毒素,它不但將排除敵人的毒焰,也將清洗自己的污濁。凡屬正義的革命的戰爭,其力量是很大的,它能改造很多事物,或為改造事物開闢道路。中日戰爭將改造中日兩國;只要中國堅持抗戰和堅持統一戰線,就一定能把舊日本化為新日本,把舊中國化為新中國,中日兩國的人和物都將在這次戰爭中和戰爭後獲得改造。我們把抗戰和建國聯繫起來看,是正當的。說日本也能獲得改造,是說日本統治者的侵略戰爭將走到失敗,有引起日本人民革命之可能。日本人民革命勝利之日,就是日本改造之時。這和中國的抗戰密切地聯繫著,這一個前途是應該看到的。
亡國論是不對的,速勝論也是不對的
(二六)我們已把強弱、大小、進步退步、多助寡助幾個敵我之間矛盾著的基本特點,作了比較研究,批駁了亡國論,答復了為什麼不易妥協和為什麼政治可能進步的問題。亡國論者看重了強弱一個矛盾,把它誇大起來作為全部問題的論據,而忽略了其他的矛盾。他們只提強弱對比一點,是他們的片面性;他們將此片面的東西誇大起來看成全體,又是他們的主觀性。所以在全體說來,他們是沒有根據的,是錯誤的。那些並非亡國論者,也不是一貫的悲觀主義者,僅為一時候和一局部的敵我強弱情況或國內腐敗現象所迷惑,而一時地發生悲觀心理的人們,我們也得向他們指出,他們的觀點的來源也是片面性和主觀性的傾向。但是他們的改正較容易,只要一提醒就會明白,因為他們是愛國志士,他們的錯誤是一時的。 (二七)然而速勝論者也是不對的。他們或則根本忘記了強弱這個矛盾,而單單記起了其他矛盾;或則對於中國的長處,誇大得離開了真實情況,變成另一種樣子;或則拿一時一地的強弱現象代替了全體中的強弱現象,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而自以為是。總之,他們沒有勇氣承認敵強我弱這件事實。他們常常抹殺這一點,因此抹殺了真理的一方面。他們又沒有勇氣承認自己長處之有限性,因而抹殺了真理的又一方面。由此犯出或大或小的錯誤來,這裏也是主觀性和片面性作怪。這些朋友們的心是好的,他們也是愛國志士。但是“先生之志則大矣”,先生的看法則不對,照了做去,一定碰壁。因為估計不符合真相,行動就無法達到目的;勉強行去,敗軍亡國,結果和失敗主義者沒有兩樣。所以也是要不得的。 (二八)我們是否否認亡國危險呢?不否認的。我們承認在中國面前擺著解放和亡國兩個可能的前途,兩者在猛烈地鬥爭中。我們的任務在於實現解放而避免亡國。實現解放的條件,基本的是中國的進步,同時,加上敵人的困難和世界的援助。我們和亡國論者不同,我們客觀地而且全面地承認亡國和解放兩個可能同時存在,著重指出解放的可能佔優勢及達到解放的條件,並為爭取這些條件而努力。亡國論者則主觀地和片面地只承認亡國一個可能性,否認解放的可能性,更不會指出解放的條件和為爭取這些條件而努力。我們對於妥協傾向和腐敗現象也是承認的,但是我們還看到其他傾向和其他現象,並指出二者之中後者對於前者將逐步地佔優勢,二者在猛烈地鬥爭著;並指出後者實現的條件,為克服妥協傾向和轉變腐敗現象而努力。因此,我們並不悲觀,而悲觀的人們則與此相反。 (二九)我們也不是不喜歡速勝,誰也贊成明天一個早上就把“鬼子”趕出去。但是我們指出,沒有一定的條件,速勝只存在於頭腦之中,客觀上是不存在的,只是幻想和假道理。因此,我們客觀地並全面地估計到一切敵我情況,指出只有戰略的持久戰才是爭取最後勝利的唯一途徑,而排斥毫無根據的速勝論。我們主張為著爭取最後勝利所必要的一切條件而努力,條件多具備一分,早具備一日,勝利的把握就多一分,勝利的時間就早一日。我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縮短戰爭的過程,而排斥貪便宜尚空談的速勝論。
為什麼是持久戰?
(三○)現在我們來把持久戰問題研究一下。“為什麼是持久戰”這一個問題,只有依據全部敵我對比的基本因素,才能得出正確的回答。例如單說敵人是帝國主義的強國,我們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就有陷入亡國論的危險。因為單純地以弱敵強,無論在理論上,在實際上,都不能產生持久的結果。單是大小或單是進步退步、多助寡助,也是一樣。大並小、小並大的事都是常有的。進步的國家或事物,如果力量不強,常有被大而退步的國家或事物所滅亡者。多助寡助是重要因素,但是附隨因素,依敵我本身的基本因素如何而定其作用的大小。因此,我們說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是從全部敵我因素的相互關係產生的結論。敵強我弱,我有滅亡的危險。但敵尚有其他缺點,我尚有其他優點。敵之優點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點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擴大。我方反是,我之優點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強,缺點則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後勝利,避免滅亡,敵則將最後失敗,而不能避免整個帝國主義制度的崩潰。 (三一)既然敵之優點只有一個,餘皆缺點,我之缺點只有一個,餘皆優點,為什麼不能得出平衡結果,反而造成了現時敵之優勢我之劣勢呢?很明顯的,不能這樣形式地看問題。事情是現時敵我強弱的程度懸殊太大,敵之缺點一時還沒有也不能發展到足以減殺其強的因素之必要的程度,我之優點一時也沒有且不能發展到足以補充其弱的因素之必要的程度,所以平衡不能出現,而出現的是不平衡。 (三二)敵強我弱,敵是優勢而我是劣勢,這種情況,雖因我之堅持抗戰和堅持統一戰線的努力而有所變化,但是還沒有產生基本的變化。所以,在戰爭的一定階段上,敵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勝利,我則將遭到一定程度的失敗。然而敵我都只限於這一定階段內一定程度上的勝或敗,不能超過而至於全勝或全敗,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一則敵強我弱之原來狀況就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二則由於我之堅持抗戰和堅持統一戰線的努力,更加造成這種相對的形勢。拿原來狀況來說,敵雖強,但敵之強已為其他不利的因素所減殺,不過此時還沒有減殺到足以破壞敵之優勢的必要的程度;我雖弱,但我之弱已為其他有利的因素所補充,不過此時還沒有補充到足以改變我之劣勢的必要的程度。於是形成敵是相對的強,我是相對的弱;敵是相對的優勢,我是相對的劣勢。雙方的強弱優劣原來都不是絕對的,加以戰爭過程中我之堅持抗戰和堅持統一戰線的努力,更加變化了敵我原來強弱優劣的形勢,因而敵我只限於一定階段內的一定程度上的勝或敗,造成了持久戰的局面。 (三三)然而情況是繼續變化的。戰爭過程中,只要我能運用正確的軍事的和政治的策略,不犯原則的錯誤,竭盡最善的努力,敵之不利因素和我之有利因素均將隨戰爭之延長而發展,必能繼續改變著敵我強弱的原來程度,繼續變化著敵我的優劣形勢。到了新的一定階段時,就將發生強弱程度上和優劣形勢上的大變化,而達到敵敗我勝的結果。 (三四)目前敵尚能勉強利用其強的因素,我之抗戰尚未給他以基本的削弱。其人力、物力不足的因素尚不足以阻止其進攻,反之,尚足以維持其進攻到一定的程度。其足以加劇本國階級對立和中國民族反抗的因素,即戰爭之退步性和野蠻性一因素,亦尚未造成足以根本妨礙其進攻的情況。敵人的國際孤立的因素也方在變化發展之中,還沒有達到完全的孤立。許多表示助我的國家的軍火資本家和戰爭原料資本家,尚在唯利是圖地供給日本以大量的戰爭物資⒂,他們的政府⒃亦尚不願和蘇聯一道用實際方法制裁日本。這一切,規定了我之抗戰不能速勝,而只能是持久戰。中國方面,弱的因素表現在軍事、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的,雖在十個月抗戰中有了某種程度的進步,但距離足以阻止敵之進攻及準備我之反攻的必要的程度,還遠得很。且在量的方面,又不得不有所減弱。其各種有利因素,雖然都在起積極作用,但達到足以停止敵之進攻及準備我之反攻的程度則尚有待於巨大的努力。在國內,克服腐敗現象,增加進步速度;在國外,克服助日勢力,增加反日勢力,尚非目前的現實。這一切,又規定了戰爭不能速勝,而只能是持久戰。
持久戰的三個階段
(三五)中日戰爭既然是持久戰,最後勝利又將是屬於中國的,那末,就可以合理地設想,這種持久戰,將具體地表現於三個階段之中。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三個階段的具體情況不能預斷,但依目前條件來看,戰爭趨勢中的某些大端是可以指出的。客觀現實的行程將是異常豐富和曲折變化的,誰也不能造出一本中日戰爭的“流年”來;然而給戰爭趨勢描畫一個輪廓,卻為戰略指導所必需。所以,儘管描畫的東西不能盡合將來的事實,而將為事實所校正,但是為著堅定地有目的地進行持久戰的戰略指導起見,描畫輪廓的事仍然是需要的。 (三六)第一階段,現在還未完結。敵之企圖是攻佔廣州、武漢、蘭州三點,並把三點聯繫起來。敵欲達此目的,至少出五十個師團,約一百五十萬兵員,時間一年半至兩年,用費將在一百萬萬日元以上。敵人如此深入,其困難是非常之大的,其後果將不堪設想。至欲完全佔領粵漢鐵路和西蘭公路,將經歷非常危險的戰爭,未必盡能達其企圖。但是我們的作戰計畫,應把敵人可能佔領三點甚至三點以外之某些部分地區並可能互相聯繫起來作為一種基礎,部署持久戰,即令敵如此做,我也有應付之方。這一階段我所採取的戰爭形式,主要的是運動戰,而以遊擊戰和陣地戰輔助之。陣地戰雖在此階段之第一期,由於國民黨軍事當局的主觀錯誤把它放在主要地位,但從全階段看,仍然是輔助的。此階段中,中國已經結成了廣大的統一戰線,實現了空前的團結。敵雖已經採用過並且還將採用卑鄙無恥的勸降手段,企圖不費大力實現其速決計畫,整個地征服中國,但是過去的已經失敗,今後的也難成功。此階段中,中國雖有頗大的損失,但是同時卻有頗大的進步,這種進步就成為第二階段繼續抗戰的主要基礎。此階段中,蘇聯對於我國已經有了大量的援助。敵人方面,士氣已開始表現頹靡,敵人陸軍進攻的銳氣,此階段的中期已不如初期,末期將更不如初期。敵之財政和經濟已開始表現其竭蹶狀態,人民和士兵的厭戰情緒已開始發生,戰爭指導集團的內部已開始表現其“戰爭的煩悶”,生長著對於戰爭前途的悲觀。 (三七)第二階段,可以名之曰戰略的相持階段。第一階段之末尾,由於敵之兵力不足和我之堅強抵抗,敵人將不得不決定在一定限度上的戰略進攻終點,到達此終點以後,即停止其戰略進攻,轉入保守佔領地的階段。此階段內,敵之企圖是保守佔領地,以組織偽政府的欺騙辦法據之為己有,而從中國人民身上儘量搜括東西,但是在他的面前又遇著頑強的遊擊戰爭。遊擊戰爭在第一階段中乘著敵後空虛將有一個普遍的發展,建立許多根據地,基本上威脅到敵人佔領地的保守,因此第二階段仍將有廣大的戰爭。此階段中我之作戰形式主要的是遊擊戰,而以運動戰輔助之。此時中國尚能保有大量的正規軍,不過一方面因敵在其佔領的大城市和大道中取戰略守勢,一方面因中國技術條件一時未能完備,尚難迅即舉行戰略反攻。除正面防禦部隊外,我軍將大量地轉入敵後,比較地分散配置,依託一切敵人未占區域,配合民眾武裝,向敵人佔領地作廣泛的和猛烈的遊擊戰爭,並盡可能地調動敵人於運動戰中消滅之,如同現在山西的榜樣。此階段的戰爭是殘酷的,地方將遇到嚴重的破壞。但是遊擊戰爭能夠勝利,做得好,可能使敵只能保守佔領地三分之一左右的區域,三分之二左右仍然是我們的,這就是敵人的大失敗,中國的大勝利。那時,整個敵人佔領地將分為三種地區:第一種是敵人的根據地,第二種是遊擊戰爭的根據地,第三種是雙方爭奪的遊擊區。這個階段的時間的長短,依敵我力量增減變化的程度如何及國際形勢變動如何而定,大體上我們要準備付給較長的時間,要熬得過這段艱難的路程。這將是中國很痛苦的時期,經濟困難和漢奸搗亂將是兩個很大的問題。敵人將大肆其破壞中國統一戰線的活動,一切敵之佔領地的漢奸組織將合流組成所謂“統一政府”。我們內部,因大城市的喪失和戰爭的困難,動搖分子將大倡其妥協論,悲觀情緒將嚴重地增長。此時我們的任務,在於動員全國民眾,齊心一致,絕不動搖地堅持戰爭,把統一戰線擴大和鞏固起來,排除一切悲觀主義和妥協論,提倡艱苦鬥爭,實行新的戰時政策,熬過這一段艱難的路程。此階段內,必須號召全國堅決地維持一個統一政府,反對分裂,有計劃地增強作戰技術,改造軍隊,動員全民,準備反攻。此階段中,國際形勢將變到更於日本不利,雖可能有張伯倫⒄一類的遷就所謂“既成事實”的“現實主義”的調頭出現,但主要的國際勢力將變到進一步地援助中國。日本威脅南洋和威脅西伯利亞,將較之過去更加嚴重,甚至爆發新的戰爭。敵人方面,陷在中國泥潭中的幾十個師團抽不出去。廣大的遊擊戰爭和人民抗日運動將疲憊這一大批日本軍,一方面大量地消耗之,又一方面進一步地增長其思鄉厭戰直至反戰的心理,從精神上瓦解這個軍隊。日本在中國的掠奪雖然不能說它絕對不能有所成就,但是日本資本缺乏,又困於遊擊戰爭,急遽的大量的成就是不可能的。這個第二階段是整個戰爭的過渡階段,也將是最困難的時期,然而它是轉變的樞紐。中國將變為獨立國,還是淪為殖民地,不決定於第一階段大城市之是否喪失,而決定于第二階段全民族努力的程度。如能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和堅持持久戰,中國將在此階段中獲得轉弱為強的力量。中國抗戰的三幕戲,這是第二幕。由於全體演員的努力,最精彩的結幕便能很好地演出來。 (三八)第三階段,是收復失地的反攻階段。收復失地,主要地依靠中國自己在前階段中準備著的和在本階段中繼續地生長著的力量。然而單只自己的力量還是不夠的,還須依靠國際力量和敵國內部變化的援助,否則是不能勝利的,因此加重了中國的國際宣傳和外交工作的任務。這個階段,戰爭已不是戰略防禦,而將變為戰略反攻了,在現象上,並將表現為戰略進攻;已不是戰略內線,而將逐漸地變為戰略外線。直至打到鴨綠江邊,才算結束了這個戰爭。第三階段是持久戰的最後階段,所謂堅持戰爭到底,就是要走完這個階段的全程。這個階段我所採取的主要的戰爭形式仍將是運動戰,但是陣地戰將提到重要地位。如果說,第一階段的陣地防禦,由於當時的條件,不能看作重要的,那末,第三階段的陣地攻擊,由於條件的改變和任務的需要,將變成頗為重要的。此階段內的遊擊戰,仍將輔助運動戰和陣地戰而起其戰略配合的作用,和第二階段之變為主要形式者不相同。 (三九)這樣看來,戰爭的長期性和隨之而來的殘酷性,是明顯的。敵人不能整個地吞併中國,但是能夠相當長期地佔領中國的許多地方。中國也不能迅速地驅逐日本,但是大部分的土地將依然是中國的。最後是敵敗我勝,但是必須經過一段艱難的路程。 (四○)中國人民在這樣長期和殘酷的戰爭中間,將受到很好的鍛煉。參加戰爭的各政黨也將受到鍛煉和考驗。統一戰線必須堅持下去;只有堅持統一戰線,才能堅持戰爭;只有堅持統一戰線和堅持戰爭,才能有最後勝利。果然是這樣,一切困難就能夠克服。跨過戰爭的艱難路程之後,勝利的坦途就到來了,這是戰爭的自然邏輯。 (四一)三個階段中,敵我力量的變化將循著下述的道路前進。第一階段敵是優勢,我是劣勢。我之這種劣勢,須估計抗戰以前到這一階段末尾,有兩種不同的變化。第一種是向下的。中國原來的劣勢,經過第一階段的消耗將更為嚴重,這就是土地、人口、經濟力量、軍事力量和文化機關等的減縮。第一階段的末尾,也許要減縮到相當大的程度,特別是經濟方面。這一點,將被人利用作為亡國論和妥協論的根據。然而必須看到第二種變化,即向上的變化。這就是戰爭中的經驗,軍隊的進步,政治的進步,人民的動員,文化的新方向的發展,遊擊戰爭的出現,國際援助的增長等等。在第一階段,向下的東西是舊的量和質,主要地表現在量上。向上的東西是新的量和質,主要地表現在質上。這第二種變化,就給了我們以能夠持久和最後勝利的根據。 (四二)第一階段中,敵人方面也有兩種變化。第一種是向下的,表現在:幾十萬人的傷亡,武器和彈藥的消耗,士氣的頹靡,國內人心的不滿,貿易的縮減,一百萬萬日元以上的支出,國際輿論的責備等等方面。這個方面,又給予我們以能夠持久和最後勝利的根據。然而也要估計到敵人的第二種變化,即向上的變化。那就是他擴大了領土、人口和資源。在這點上面,又產生我們的抗戰是持久戰而不能速勝的根據,同時也將被一些人利用作為亡國論和妥協論的根據。但是我們必須估計敵人這種向上變化的暫時性和局部性。敵人是行將崩潰的帝國主義者,他佔領中國的土地是暫時的。中國遊擊戰爭的猛烈發展,將使他的佔領區實際上限制在狹小的地帶。而且,敵人對中國土地的佔領又產生了和加深了日本同外國的矛盾。再則,根據東三省的經驗,日本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一般地只能是支出資本時期,不能是收穫時期。所有這些,又是我們擊破亡國論和妥協論而建立持久論和最後勝利論的根據。 (四三)第二階段,上述雙方的變化將繼續發展,具體的情形不能預斷,但是大體上將是日本繼續向下,中國繼續向上⒅。例如日本的軍力、財力大量地消耗於中國的遊擊戰爭,國內人心更加不滿,士氣更加頹靡,國際更感孤立。中國則政治、軍事、文化和人民動員將更加進步,遊擊戰爭更加發展,經濟方面也將依憑內地的小工業和廣大的農業而有某種程度的新發展,國際援助將逐漸地增進,將比現在的情況大為改觀。這個第二階段,也許將經過相當長的時間。在這個時間內,敵我力量對比將發生巨大的相反的變化,中國將逐漸上升,日本則逐漸下降。那時中國將脫出劣勢,日本則脫出優勢,先走到平衡的地位,再走到優劣相反的地位。然後中國大體上將完成戰略反攻的準備而走到實行反攻、驅敵出國的階段。應該重複地指出:所謂變劣勢為優勢和完成反攻準備,是包括中國自己力量的增長、日本困難的增長和國際援助的增長在內的,總合這些力量就能形成中國的優勢,完成反攻的準備。 (四四)根據中國政治和經濟不平衡的狀態,第三階段的戰略反攻,在其前一時期將不是全國整齊劃一的姿態,而是帶地域性的和此起彼落的姿態。敵人採用各種分化手段破裂中國統一戰線的企圖,此階段中並不會減弱,因此,中國內部團結的任務更加重要,務不令內部不調致戰略反攻半途而廢。此時期中,國際形勢將變到大有利於中國。中國的任務,就在於利用這種國際形勢取得自己的徹底解放,建立獨立的民主國家,同時也就是幫助世界的反法西斯運動。 (四五)中國由劣勢到平衡到優勢,日本由優勢到平衡到劣勢,中國由防禦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進攻到保守到退卻——這就是中日戰爭的過程,中日戰爭的必然趨勢。 (四六)於是問題和結論是:中國會亡嗎?答復:不會亡,最後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復:不能速勝,必須是持久戰。這個結論是正確的嗎?我以為是正確的。 (四七)講到這裏,亡國論和妥協論者又將跑出來說:中國由劣勢到平衡,需要有同日本相等的軍力和經濟力;由平衡到優勢,需要有超過日本的軍力和經濟力;然而這是不可能的,因此上述結論是不正確的。 (四八)這就是所謂“唯武器論”,是戰爭問題中的機械論,是主觀地和片面地看問題的意見。我們的意見與此相反,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軍力和經濟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如果中國人的大多數、日本人的大多數、世界各國人的大多數是站在抗日戰爭方面的話,那末,日本少數人強制地掌握著的軍力和經濟力,還能算是優勢嗎?它不是優勢,那末,掌握比較劣勢的軍力和經濟力的中國,不就成了優勢嗎?沒有疑義,中國只要堅持抗戰和堅持統一戰線,其軍力和經濟力是能夠逐漸地加強的。而我們的敵人,經過長期戰爭和內外矛盾的削弱,其軍力和經濟力又必然要起相反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難道中國也不能變成優勢嗎?還不止此,目前我們不能把別國的軍力和經濟力大量地公開地算作自己方面的力量,難道將來也不能嗎?如果日本的敵人不止中國一個,如果將來有一國或幾國以其相當大量的軍力和經濟力公開地防禦或攻擊日本,公開地援助我們,那末,優勢不更在我們一方面嗎?日本是小國,其戰爭是退步的和野蠻的,其國際地位將益處於孤立;中國是大國,其戰爭是進步的和正義的,其國際地位將益處於多助。所有這些,經過長期發展,難道還不能使敵我優劣的形勢確定地發生變化嗎? (四九)速勝論者則不知道戰爭是力量的競賽,在戰爭雙方的力量對比沒有起一定的變化以前,就要舉行戰略的決戰,就想提前到達解放之路,也是沒有根據的。其意見實行起來,一定不免於碰壁。或者只是空談快意,並不準備真正去做。最後則是事實先生跑將出來,給這些空談家一瓢冷水,證明他們不過是一些貪便宜、想少費氣力多得收成的空談主義者。這種空談主義過去和現在已經存在,但是還不算很多,戰爭發展到相持階段和反攻階段時,空談主義可能多起來。但是在同時,如果第一階段中國損失較大,第二階段時間拖得很長,亡國論和妥協論更將大大地流行。所以我們的火力,應該主要地向著亡國論和妥協論方面,而以次要的火力,反對空談主義的速勝論。 (五○)戰爭的長期性是確定了的,但是戰爭究將經過多少年月則誰也不能預斷,這個完全要看敵我力量變化的程度才能決定。一切想要縮短戰爭時間的人們,惟有努力于增加自己力量減少敵人力量之一法。具體地說,惟有努力於作戰多打勝仗,消耗敵人的軍隊,努力於發展遊擊戰爭,使敵之佔領地限制於最小的範圍,努力於鞏固和擴大統一戰線,團結全國力量,努力于建設新軍和發展新的軍事工業,努力於推動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進步,努力于工、農、商、學各界人民的動員,努力於瓦解敵軍和爭取敵軍的士兵,努力于國際宣傳爭取國際的援助,努力於爭取日本的人民及其他被壓迫民族的援助,做了這一切,才能縮短戰爭的時間,此外不能有任何取巧圖便的法門。
犬牙交錯的戰爭
(五一)我們可以斷言,持久戰的抗日戰爭,將在人類戰爭史中表現為光榮的特殊的一頁。犬牙交錯的戰爭形態,就是頗為特殊的一點,這是由於日本的野蠻和兵力不足,中國的進步和土地廣大這些矛盾因素產生出來的。犬牙交錯的戰爭,在歷史上也是有過的,俄國十月革命後的三年內戰,就有過這種情形。但其在中國的特點,是其特殊的長期性和廣大性,這將是突破歷史紀錄的東西。這種犬牙交錯的形態,表現在下述的幾種情況上。 (五二)內線和外線——抗日戰爭是整個處於內線作戰的地位的;但是主力軍和遊擊隊的關係,則是主力軍在內線,遊擊隊在外線,形成夾攻敵人的奇觀。各遊擊區的關係亦然。各個遊擊區都以自己為內線,而以其他各區為外線,又形成了很多夾攻敵人的火線。在戰爭的第一階段,戰略上內線作戰的正規軍是後退的,但是戰略上外線作戰的遊擊隊則將廣泛地向著敵人後方大踏步前進,第二階段將更加猛烈地前進,形成了後退和前進的奇異形態。 (五三)有後方和無後方——利用國家的總後方,而把作戰線伸至敵人佔領地之最後限界的,是主力軍。脫離總後方,而把作戰線伸至敵後的,是遊擊隊。但在每一遊擊區中,仍自有其小規模的後方,並依以建立非固定的作戰線。和這個區別的,是每一遊擊區派遣出去向該區敵後臨時活動的遊擊隊,他們不但沒有後方,也沒有作戰線。“無後方的作戰”,是新時代中領土廣大、人民進步、有先進政黨和先進軍隊的情況之下的革命戰爭的特點,沒有可怕而有大利,不應懷疑而應提倡。 (五四)包圍和反包圍——從整個戰爭看來,由於敵之戰略進攻和外線作戰,我處戰略防禦和內線作戰地位,無疑我是在敵之戰略包圍中。這是敵對於我之第一種包圍。由於我以數量上優勢的兵力,對於從戰略上的外線分數路向我前進之敵,採取戰役和戰鬥上的外線作戰方針,就可以把各路分進之敵的一路或幾路放在我之包圍中。這是我對於敵之第一種反包圍。再從敵後遊擊戰爭的根據地看來,每一孤立的根據地都處於敵之四面或三面包圍中,前者例如五臺山,後者例如晉西北。這是敵對於我之第二種包圍。但若將各個遊擊根據地聯繫起來看,並將各個遊擊根據地和正規軍的陣地也聯繫起來看,我又把許多敵人都包圍起來,例如在山西,我已三面包圍了同蒲路(路之東西兩側及南端),四面包圍了太原城;河北、山東等省也有許多這樣的包圍。這又是我對於敵之第二種反包圍。這樣,敵我各有加于對方的兩種包圍,大體上好似下圍棋一樣,敵對於我我對於敵之戰役和戰鬥的作戰,好似吃子,敵的據點(例如太原)和我之遊擊根據地(例如五臺山),好似做眼。如果把世界性的圍棋也算在內,那就還有第三種敵我包圍,這就是侵略陣線與和平陣線的關係。敵以前者來包圍中、蘇、法、捷等國,我以後者反包圍德、日、意。但是我之包圍好似如來佛的手掌,它將化成一座橫亙宇宙的五行山,把這幾個新式孫悟空——法西斯侵略主義者,最後壓倒在山底下,永世也不得翻身⒆。如果我能在外交上建立太平洋反日陣線,把中國作為一個戰略單位,又把蘇聯及其他可能的國家也各作為一個戰略單位,又把日本人民運動也作為一個戰略單位,形成一個使法西斯孫悟空無處逃跑的天羅地網,那就是敵人死亡之時了。實際上,日本帝國主義完全打倒之日,必是這個天羅地網大體布成之時。這絲毫也不是笑話,而是戰爭的必然的趨勢。 (五五)大塊和小塊——一種可能,是敵占地區將占中國本部之大半,而中國本部完整的區域只占一小半。這是一種情形。但是敵占大半中,除東三省等地外,實際只能佔領大城市、大道和某些平地,依重要性說是一等的,依面積和人口來說可能只是敵佔區中之小半,而普遍地發展的遊擊區,反居其大半。這又是一種情形。如果超越本部的範圍,而把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算了進來,則在面積上中國未失地區仍然是大半,而敵占地區包括東三省在內,也只是小半。這又是一種情形。完整區域當然是重要的,應集大力去經營,不但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文化方面也要緊。敵人已將我們過去的文化中心變為文化落後區域,而我們則要將過去的文化落後區域變為文化中心。同時,敵後廣大遊擊區的經營也是非常之要緊的,也應把它們的各方面發展起來,也應發展其文化工作。總起來看,中國將是大塊的鄉村變為進步和光明的地區,而小塊的敵佔區,尤其是大城市,將暫時地變為落後和黑暗的地區。 (五六)這樣看來,長期而又廣大的抗日戰爭,是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錯的戰爭,這是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這個戰爭,不但將影響到中日兩國,大大推動兩國的進步,而且將影響到世界,推動各國首先是印度等被壓迫民族的進步。全中國人都應自覺地投入這個犬牙交錯的戰爭中去,這就是中華民族自求解放的戰爭形態,是半殖民地大國在二十世紀三十和四十年代舉行的解放戰爭的特殊的形態。
為永久和平而戰
(五七)中國抗日戰爭的持久性同爭取中國和世界的永久和平,是不能分離的。沒有任何一個歷史時期像今天一樣,戰爭是接近于永久和平的。由於階級的出現,幾千年來人類的生活中充滿了戰爭,每一個民族都不知打了幾多仗,或在民族集團之內打,或在民族集團之間打。打到資本主義社會的帝國主義時期,仗就打得特別廣大和特別殘酷。二十年前的第一次帝國主義大戰,在過去歷史上是空前的,但還不是絕後的戰爭。只有目前開始了的戰爭,接近於最後戰爭,就是說,接近于人類的永久和平。目前世界上已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進入了戰爭,你們看,一個義大利,又一個日本,一個阿比西尼亞,又一個西班牙,再一個中國。參加戰爭的這些國家共有差不多六萬萬人口,幾乎占了全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的戰爭的特點是無間斷和接近永久和平的性質。為什麼無間斷?義大利同阿比西尼亞打了之後,接著義大利同西班牙打,德國也搭了股份,接著日本又同中國打。還要接著誰呢?無疑地要接著希特勒同各大國打。“法西斯主義就是戰爭”⒇,一點也不錯。目前的戰爭發展到世界大戰之間,是不會間斷的,人類的戰爭災難不可避免。為什麼又說這次戰爭接近于永久和平?這次戰爭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所已開始的世界資本主義總危機發展的基礎上發生的,由於這種總危機,逼使各資本主義國家走入新的戰爭,首先逼使各法西斯國家從事於新戰爭的冒險。我們可以預見這次戰爭的結果,將不是資本主義的獲救,而是它的走向崩潰。這次戰爭,將比二十年前的戰爭更大,更殘酷,一切民族將無可避免地捲入進去,戰爭時間將拖得很長,人類將遭受很大的痛苦。但是由於蘇聯的存在和世界人民覺悟程度的提高,這次戰爭中無疑將出現偉大的革命戰爭,用以反對一切反革命戰爭,而使這次戰爭帶著為永久和平而戰的性質。即使爾後尚有一個戰爭時期,但是已離世界的永久和平不遠了。人類一經消滅了資本主義,便到達永久和平的時代,那時候便再也不要戰爭了。那時將不要軍隊,也不要兵船,不要軍用飛機,也不要毒氣。從此以後,人類將億萬斯年看不見戰爭。已經開始了的革命的戰爭,是這個為永久和平而戰的戰爭的一部分。占著五萬萬以上人口的中日兩國之間的戰爭,在這個戰爭中將占著重要的地位,中華民族的解放將從這個戰爭中得來。將來的被解放了的新中國,是和將來的被解放了的新世界不能分離的。因此,我們的抗日戰爭包含著為爭取永久和平而戰的性質。 (五八)歷史上的戰爭分為兩類,一類是正義的,一類是非正義的。一切進步的戰爭都是正義的,一切阻礙進步的戰爭都是非正義的。我們共產黨人反對一切阻礙進步的非正義的戰爭,但是不反對進步的正義的戰爭。對於後一類戰爭,我們共產黨人不但不反對,而且積極地參加。前一類戰爭,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雙方都是為著帝國主義利益而戰,所以全世界的共產黨人堅決地反對那一次戰爭。反對的方法,在戰爭未爆發前,極力阻止其爆發;既爆發後,只要有可能,就用戰爭反對戰爭,用正義戰爭反對非正義戰爭。日本的戰爭是阻礙進步的非正義的戰爭,全世界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在內,都應該反對,也正在反對。我們中國,則從人民到政府,從共產黨到國民黨,一律舉起了義旗,進行了反侵略的民族革命戰爭。我們的戰爭是神聖的、正義的,是進步的、求和平的。不但求一國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時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欲達此目的,便須決一死戰,便須準備著一切犧牲,堅持到底,不達目的,決不停止。犧牲雖大,時間雖長,但是永久和平和永久光明的新世界,已經鮮明地擺在我們的前面。我們從事戰爭的信念,便建立在這個爭取永久和平和永久光明的新中國和新世界的上面。法西斯主義和帝國主義要把戰爭延長到無盡期,我們則要把戰爭在一個不很久遠的將來給以結束。為了這個目的,人類大多數應該拿出極大的努力。四億五千萬的中國人占了全人類的四分之一,如果能夠一齊努力,打倒了日本帝國主義,創造了自由平等的新中國,對於爭取全世界永久和平的貢獻,無疑地是非常偉大的。這種希望不是空的,全世界社會經濟的行程已經接近了這一點,只須加上多數人的努力,幾十年工夫一定可以達到目的。
能動性在戰爭中
(五九)以上說的,都是說明為什麼是持久戰和為什麼最後勝利是中國的,大體上都是說的“是什麼”和“不是什麼”。以下,將轉到研究“怎樣做”和“不怎樣做”的問題上。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怎樣爭取最後勝利?這就是以下要答復的問題。為了這個,我們將依次說明下列的問題:能動性在戰爭中,戰爭和政治,抗戰的政治動員,戰爭的目的,防禦中的進攻,持久中的速決,內線中的外線,主動性,靈活性,計劃性,運動戰,遊擊戰,陣地戰,殲滅戰,消耗戰,乘敵之隙的可能性,抗日戰爭的決戰問題,兵民是勝利之本。我們現在就從能動性問題說起吧。 (六○)我們反對主觀地看問題,說的是一個人的思想,不根據和不符合於客觀事實,是空想,是假道理,如果照了做去,就要失敗,故須反對它。但是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持久戰和最後勝利沒有人做就不會出現。做就必須先有人根據客觀事實,引出思想、道理、意見,提出計畫、方針、政策、戰略、戰術,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觀的東西,做或行動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東西,都是人類特殊的能動性。這種能動性,我們名之曰“自覺的能動性”,是人之所以區別於物的特點。一切根據和符合於客觀事實的思想是正確的思想,一切根據於正確思想的做或行動是正確的行動。我們必須發揚這樣的思想和行動,必須發揚這種自覺的能動性。抗日戰爭是要趕走帝國主義,變舊中國為新中國,必須動員全中國人民,統統發揚其抗日的自覺的能動性,才能達到目的。坐著不動,只有被滅亡,沒有持久戰,也沒有最後勝利。 (六一)自覺的能動性是人類的特點。人類在戰爭中強烈地表現出這樣的特點。戰爭的勝負,固然決定於雙方軍事、政治、經濟、地理、戰爭性質、國際援助諸條件,然而不僅僅決定於這些;僅有這些,還只是有了勝負的可能性,它本身沒有分勝負。要分勝負,還須加上主觀的努力,這就是指導戰爭和實行戰爭,這就是戰爭中的自覺的能動性。 (六二)指導戰爭的人們不能超越客觀條件許可的限度期求戰爭的勝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須在客觀條件的限度之內,能動地爭取戰爭的勝利。戰爭指揮員活動的舞臺,必須建築在客觀條件的許可之上,然而他們憑藉這個舞臺,卻可以導演出很多有聲有色、威武雄壯的戲劇來。在既定的客觀物質的基礎之上,抗日戰爭的指揮員就要發揮他們的威力,提挈全軍,去打倒那些民族的敵人,改變我們這個被侵略被壓迫的社會國家的狀態,造成自由平等的新中國,這裏就用得著而且必須用我們的主觀指導的能力。我們不贊成任何一個抗日戰爭的指揮員,離開客觀條件,變為亂撞亂碰的魯莽家,但是我們必須提倡每個抗日戰爭的指揮員變為勇敢而明智的將軍。他們不但要有壓倒敵人的勇氣,而且要有駕馭整個戰爭變化發展的能力。指揮員在戰爭的大海中游泳,他們要不使自己沉沒,而要使自己決定地有步驟地到達彼岸。作為戰爭指導規律的戰略戰術,就是戰爭大海中的游泳術。
戰爭和政治
(六三)“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在這點上說,戰爭就是政治,戰爭本身就是政治性質的行動,從古以來沒有不帶政治性的戰爭。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革命戰爭,它的勝利,離不開戰爭的政治目的——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國,離不開堅持抗戰和堅持統一戰線的總方針,離不開全國人民的動員,離不開官兵一致、軍民一致和瓦解敵軍等項政治原則,離不開統一戰線政策的良好執行,離不開文化的動員,離不開爭取國際力量和敵國人民援助的努力。一句話,戰爭一刻也離不了政治。抗日軍人中,如有輕視政治的傾向,把戰爭孤立起來,變為戰爭絕對主義者,那是錯誤的,應加糾正。 (六四)但是戰爭有其特殊性,在這點上說,戰爭不即等於一般的政治。“戰爭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繼續”(21)。政治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再也不能照舊前進,於是爆發了戰爭,用以掃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礙。例如中國的半獨立地位,是日本帝國主義政治發展的障礙,日本要掃除它,所以發動了侵略戰爭。中國呢?帝國主義壓迫,早就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障礙,所以有了很多次的解放戰爭,企圖掃除這個障礙。日本現在用戰爭來壓迫,要完全斷絕中國革命的進路,所以不得不舉行抗日戰爭,決心要掃除這個障礙。障礙既除,政治的目的達到,戰爭結束。障礙沒有掃除得乾淨,戰爭仍須繼續進行,以求貫徹。例如抗日的任務未完,有想求妥協的,必不成功;因為即使因某種緣故妥協了,但是戰爭仍要起來,廣大人民必定不服,必要繼續戰爭,貫徹戰爭的政治目的。因此可以說,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戰爭是流血的政治。 (六五)基於戰爭的特殊性,就有戰爭的一套特殊組織,一套特殊方法,一種特殊過程。這組織,就是軍隊及其附隨的一切東西。這方法,就是指導戰爭的戰略戰術。這過程,就是敵對的軍隊互相使用有利於己不利於敵的戰略戰術從事攻擊或防禦的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形態。因此,戰爭的經驗是特殊的。一切參加戰爭的人們,必須脫出尋常習慣,而習慣于戰爭,方能爭取戰爭的勝利。
抗日的政治動員
(六六)如此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沒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動員,是不能勝利的。抗日以前,沒有抗日的政治動員,這是中國的大缺陷,已經輸了敵人一著。抗日以後,政治動員也非常之不普遍,更不說深入。人民的大多數,是從敵人的炮火和飛機炸彈那裏聽到消息的。這也是一種動員,但這是敵人替我們做的,不是我們自己做的。偏遠地區聽不到炮聲的人們,至今還是靜悄悄地在那裏過活。這種情形必須改變,不然,拚死活的戰爭就得不到勝利。決不可以再輸敵人一著,相反,要大大地發揮這一著去制勝敵人。這一著是關係絕大的;武器等等不如人尚在其次,這一著實在是頭等重要。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要勝利,就要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持久戰。然而一切這些,離不開動員老百姓。要勝利又忽視政治動員,叫做“南其轅而北其轍”,結果必然取消了勝利。 (六七)什麼是政治動員呢?首先是把戰爭的政治目的告訴軍隊和人民。必須使每個士兵每個人民都明白為什麼要打仗,打仗和他們有什麼關係。抗日戰爭的政治目的是“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國”,必須把這個目的告訴一切軍民人等,方能造成抗日的熱潮,使幾萬萬人齊心一致,貢獻一切給戰爭。其次,單單說明目的還不夠,還要說明達到此目的的步驟和政策,就是說,要有一個政治綱領。現在已經有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22),又有了一個《抗戰建國綱領》(23),應把它們普及於軍隊和人民,並動員所有的軍隊和人民實行起來。沒有一個明確的具體的政治綱領,是不能動員全軍全民抗日到底的。其次,怎樣去動員?靠口說,靠傳單佈告,靠報紙書冊,靠戲劇電影,靠學校,靠民眾團體,靠幹部人員。現在國民黨統治地區有的一些,滄海一粟,而且方法不合民眾口味,神氣和民眾隔膜,必須切實地改一改。其次,不是一次動員就夠了,抗日戰爭的政治動員是經常的。不是將政治綱領背誦給老百姓聽,這樣的背誦是沒有人聽的;要聯繫戰爭發展的情況,聯繫士兵和老百姓的生活,把戰爭的政治動員,變成經常的運動。這是一件絕大的事,戰爭首先要靠它取得勝利。
戰爭的目的
(六八)這裏不是說戰爭的政治目的,抗日戰爭的政治目的是“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國”,前面已經說過了。這裏說的,是作為人類流血的政治的所謂戰爭,兩軍相殺的戰爭,它的根本目的是什麼。戰爭的目的不是別的,就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消滅敵人,就是解除敵人的武裝,也就是所謂“剝奪敵人的抵抗力”,不是要完全消滅其肉體)。古代戰爭,用矛用盾:矛是進攻的,為了消滅敵人;盾是防禦的,為了保存自己。直到今天的武器,還是這二者的繼續。轟炸機、機關槍、遠射程炮、毒氣,是矛的發展;防空掩蔽部、鋼盔、水泥工事、防毒面具,是盾的發展。坦克,是矛盾二者結合為一的新式武器。進攻,是消滅敵人的主要手段,但防禦也是不能廢的。進攻,是直接為了消滅敵人的,同時也是為了保存自己,因為如不消滅敵人,則自己將被消滅。防禦,是直接為了保存自己的,但同時也是輔助進攻或準備轉入進攻的一種手段。退卻,屬於防禦一類,是防禦的繼續;而追擊,則是進攻的繼續。應該指出:戰爭目的中,消滅敵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為只有大量地消滅敵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因此,作為消滅敵人之主要手段的進攻是主要的,而作為消滅敵人之輔助手段和作為保存自己之一種手段的防禦,是第二位的。戰爭實際中,雖有許多時候以防禦為主,而在其餘時候以進攻為主,然而通戰爭的全體來看,進攻仍然是主要的。 (六九)怎樣解釋戰爭中提倡勇敢犧牲呢?豈非與“保存自己”相矛盾?不相矛盾,是相反相成的。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是要付代價的,有時是極大的代價。部分的暫時的犧牲(不保存),為了全體的永久的保存。我們說,基本上為著消滅敵人的進攻手段中,同時也含了保存自己的作用,理由就在這裏。防禦必須同時有進攻,而不應是單純的防禦,也是這個道理。 (七○)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這個戰爭的目的,就是戰爭的本質,就是一切戰爭行動的根據,從技術行動起,到戰略行動止,都是貫徹這個本質的。戰爭目的,是戰爭的基本原則,一切技術的、戰術的、戰役的、戰略的原理原則,一點也離不開它。射擊原則的“蔭蔽身體,發揚火力”是什麼意思呢?前者為了保存自己,後者為了消滅敵人。因為前者,於是利用地形地物,採取躍進運動,疏開隊形,種種方法都發生了。因為後者,於是掃清射界,組織火網,種種方法也發生了。戰術上的突擊隊、鉗制隊、預備隊,第一種為了消滅敵人,第二種為了保存自己,第三種準備依情況使用於兩個目的——或者增援突擊隊,或者作為追擊隊,都是為了消滅敵人;或者增援鉗制隊,或者作為掩護隊,都是為了保存自己。照這樣,一切技術、戰術、戰役、戰略原則,一切技術、戰術、戰役、戰略行動,一點也離不開戰爭的目的,它普及於戰爭的全體,貫徹於戰爭的始終。 (七一)抗日戰爭的各級指導者,不能離開中日兩國之間各種互相對立的基本因素去指導戰爭,也不能離開這個戰爭目的去指導戰爭。兩國之間各種互相對立的基本因素展開於戰爭的行動中,就變成互相為了保存自己消滅敵人而鬥爭。我們的戰爭,在於力求每戰爭取不論大小的勝利,在於力求每戰解除敵人一部分武裝,損傷敵人一部分人馬器物。把這些部分地消滅敵人的成績積累起來,成為大的戰略勝利,達到最後驅敵出國,保衛祖國,建設新中國的政治目的。
防禦中的進攻,持久中的速決,內線中的外線
(七二)現在來研究抗日戰爭中的具體的戰略方針。我們已說過了,抗日的戰略方針是持久戰,是的,這是完全對的。但這是一般的方針,還不是具體的方針。怎樣具體地進行持久戰呢?這就是我們現在要討論的問題。我們的答復是:在第一和第二階段即敵之進攻和保守階段中,應該是戰略防禦中的戰役和戰鬥的進攻戰,戰略持久中的戰役和戰鬥的速決戰,戰略內線中的戰役和戰鬥的外線作戰。在第三階段中,應該是戰略的反攻戰。 (七三)由於日本是帝國主義的強國,我們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日本是採取戰略進攻方針的,我們則居於戰略防禦地位。日本企圖採取戰略的速決戰,我們應自覺地採取戰略的持久戰。日本用其戰鬥力頗強的幾十個師團的陸軍(目前已到了三十個師團)和一部分海軍,從陸海兩面包圍和封鎖中國,又用空軍轟炸中國。目前日本的陸軍已佔領從包頭到杭州的長陣線,海軍則到了福建廣東,形成了大範圍的外線作戰。我們則處於內線作戰地位。所有這些,都是由敵強我弱這個特點造成的。這是一方面的情形。 (七四)然而在另一方面,則適得其反。日本雖強,但兵力不足。中國雖弱,但地大、人多、兵多。這裏就產生了兩個重要的結果。第一,敵以少兵臨大國,就只能佔領一部分大城市、大道和某些平地。由是,在其佔領區域,則空出了廣大地面無法佔領,這就給了中國遊擊戰爭以廣大活動的地盤。在全國,即使敵能佔領廣州、武漢、蘭州之線及其附近的地區,但以外的地區是難於佔領的,這就給了中國以進行持久戰和爭取最後勝利的總後方和中樞根據地。第二,敵以少兵臨多兵,便處於多兵的包圍中。敵分路向我進攻,敵處戰略外線,我處戰略內線,敵是戰略進攻,我是戰略防禦,看起來我是很不利的。然而我可以利用地廣和兵多兩個長處,不作死守的陣地戰,採用靈活的運動戰,以幾個師對他一個師,幾萬人對他一萬人,幾路對他一路,從戰場的外線,突然包圍其一路而攻擊之。於是敵之戰略作戰上的外線和進攻,在戰役和戰鬥的作戰上,就不得不變成內線和防禦。我之戰略作戰上的內線和防禦,在戰役和戰鬥的作戰上就變成了外線和進攻。對其一路如此,對其他路也是如此。以上兩點,都是從敵小我大這一特點發生的。又由於敵兵雖少,乃是強兵(武器和人員的教養程度),我兵雖多,乃是弱兵(也僅是武器和人員的教養程度,不是士氣),因此,在戰役和戰鬥的作戰上,我不但應以多兵打少兵,從外線打內線,還須採取速決戰的方針。為了實行速決,一般應不打駐止中之敵,而打運動中之敵。我預將大兵蔭蔽集結於敵必經通路之側,乘敵運動之際,突然前進,包圍而攻擊之,打他一個措手不及,迅速解決戰鬥。打得好,可能全部或大部或一部消滅他;打不好,也給他一個大的殺傷。一戰如此,他戰皆然。不說多了,每個月打得一個較大的勝仗,如像平型關台兒莊一類的,就能大大地沮喪敵人的精神,振起我軍的士氣,號召世界的聲援。這樣,我之戰略的持久戰,到戰場作戰就變成速決戰了。敵之戰略的速決戰,經過許多戰役和戰鬥的敗仗,就不得不改為持久戰。 (七五)上述這樣的戰役和戰鬥的作戰方針,一句話說完,就是:“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這對於我之戰略方針“內線的持久的防禦戰”說來,是相反的;然而,又恰是實現這樣的戰略方針之必要的方針。如果戰役和戰鬥方針也同樣是“內線的持久的防禦戰”,例如抗戰初起時期之所為,那就完全不適合敵小我大、敵強我弱這兩種情況,那就決然達不到戰略目的,達不到總的持久戰,而將為敵人所擊敗。所以,我們歷來主張全國組成若干個大的野戰兵團,其兵力針對著敵人每個野戰兵團之兵力而二倍之、三倍之或四倍之,採用上述方針,與敵周旋于廣大戰場之上。這種方針,不但是正規戰爭用得著,遊擊戰爭也用得著,而且必須要用它。不但適用於戰爭的某一階段,而且適用于戰爭的全過程。戰略反攻階段,我之技術條件增強,以弱敵強這種情況即使完全沒有了,我仍用多兵從外線採取速決的進攻戰,就更能收大批俘獲的成效。例如我用兩個或三個或四個機械化的師對敵一個機械化的師,更能確定地消滅這個師。幾個大漢打一個大漢之容易打勝,這是常識中包含的真理。 (七六)如果我們堅決地採取了戰場作戰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就不但在戰場上改變著敵我之間的強弱優劣形勢,而且將逐漸地變化著總的形勢。在戰場上,因為我是進攻,敵是防禦;我是多兵處外線,敵是少兵處內線;我是速決,敵雖企圖持久待援,但不能由他作主;於是在敵人方面,強者就變成了弱者,優勢就變成了劣勢;我軍方面反之,弱者變成了強者,劣勢變成了優勢。在打了許多這樣的勝仗之後,總的敵我形勢便將引起變化。這就是說,集合了許多戰場作戰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的勝利以後,就逐漸地增強了自己,削弱了敵人,於是總的強弱優劣形勢,就不能不受其影響而發生變化。到那時,配合著我們自己的其他條件,再配合著敵人內部的變動和國際上的有利形勢,就能使敵我總的形勢走到平衡,再由平衡走到我優敵劣。那時,就是我們實行反攻驅敵出國的時機了。 (七七)戰爭是力量的競賽,但力量在戰爭過程中變化其原來的形態。在這裏,主觀的努力,多打勝仗,少犯錯誤,是決定的因素。客觀因素具備著這種變化的可能性,但實現這種可能性,就需要正確的方針和主觀的努力。這時候,主觀作用是決定的了。
主動性,靈活性,計劃性
(七八)上面說過的戰役和戰鬥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中心點在於一個進攻;外線是說的進攻的範圍,速決是說的進攻的時間,所以叫它做“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這是實行持久戰的最好的方針,也即是所謂運動戰的方針。但是這個方針實行起來,離不了主動性、靈活性和計劃性。我們現在就來研究這三個問題。 (七九)前面已說過了自覺的能動性,為什麼又說主動性呢?自覺的能動性,說的是自覺的活動和努力,是人之所以區別於物的特點,這種人的特點,特別強烈地表現於戰爭中,這些是前面說過了的。這裏說的主動性,說的是軍隊行動的自由權,是用以區別於被迫處於不自由狀態的。行動自由是軍隊的命脈,失了這種自由,軍隊就接近於被打敗或被消滅。一個士兵被繳械,是這個士兵失了行動自由被迫處於被動地位的結果。一個軍隊的戰敗,也是一樣。為此緣故,戰爭的雙方,都力爭主動,力避被動。我們提出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以及為了實現這種進攻戰的靈活性、計劃性,可以說都是為了爭取主動權,以便逼敵處於被動地位,達到保存自己消滅敵人之目的。但主動或被動是和戰爭力量的優勢或劣勢分不開的。因而也是和主觀指導的正確或錯誤分不開的。此外,也還有利用敵人的錯覺和不意來爭取自己主動和逼敵處於被動的情形。下面就來分析這幾點。 (八○)主動是和戰爭力量的優勢不能分離的,而被動則和戰爭力量的劣勢分不開。戰爭力量的優勢或劣勢,是主動或被動的客觀基礎。戰略的主動地位,自然以戰略的進攻戰為較能掌握和發揮,然而貫徹始終和普及各地的主動地位,即絕對的主動權,只有以絕對優勢對絕對劣勢才有可能。一個身體壯健者和一個重病患者角鬥,前者便有絕對的主動權。如果日本沒有許多不可克服的矛盾,例如它能一下出幾百萬至一千萬大兵,財源比現在多過幾倍,又沒有民眾和外國的敵對,又不實行野蠻政策招致中國人民拚死命反抗,那它便能保持一種絕對的優勢,它便有一種貫徹始終和普及各地的絕對的主動權。但在歷史上,這類絕對優勢的事情,在戰爭和戰役的結局是存在的,戰爭和戰役的開頭則少見。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屈服的前夜,這時協約國變成了絕對優勢,德國則變成了絕對劣勢,結果德國失敗,協約國獲勝,這是戰爭結局存在著絕對的優勢和劣勢之例。又如台兒莊勝利的前夜,這時當地孤立的日軍經過苦戰之後,已處於絕對的劣勢,我軍則造成了絕對的優勢,結果敵敗我勝,這是戰役結局存在著絕對的優勢和劣勢之例。戰爭或戰役也有以相對的優劣或平衡狀態而結局的,那時,在戰爭則出現妥協,在戰役則出現對峙。但一般是以絕對的優劣而分勝負居多數。所有這些,都是戰爭或戰役的結局,而非戰爭或戰役的開頭。中日戰爭的最後結局,可以預斷,日本將以絕對劣勢而失敗,中國將以絕對優勢而獲勝;但是在目前,則雙方的優劣都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日本因其具有強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這個有利因素,對於我們弱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占了優勢,因而造成了它的主動權的基礎。但是因為它的軍力等等數量不多,又有其他許多不利因素,它的優勢便為它自己的矛盾所減殺。及到中國,又碰到了中國的地大、人多、兵多和堅強的民族抗戰,它的優勢再為之減殺。於是在總的方面,它的地位就變成一種相對的優勢,因而其主動權的發揮和維持就受了限制,也成了相對的東西。中國方面,雖然在力量的強度上是劣勢,因此造成了戰略上的某種被動姿態,但是在地理、人口和兵員的數量上,並且又在人民和軍隊的敵愾心和士氣上,卻處於優勢,這種優勢再加上其他的有利因素,便減殺了自己軍力、經濟力等的劣勢的程度,使之變為戰略上的相對的劣勢。因而也減少了被動的程度,僅處於戰略上的相對的被動地位。然而被動總是不利的,必須力求脫離它。軍事上的辦法,就是堅決地實行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和發動敵後的遊擊戰爭,在戰役的運動戰和遊擊戰中取得許多局部的壓倒敵人的優勢和主動地位。通過這樣許多戰役的局部優勢和局部主動地位,就能逐漸地造成戰略的優勢和戰略的主動地位,戰略的劣勢和被動地位就能脫出了。這就是主動和被動之間、優勢和劣勢之間的相互關係。 (八一)由此也就可以明白主動或被動和主觀指導之間的關係。如上所述,我之相對的戰略劣勢和戰略被動地位,是能夠脫出的,方法就是人工地造成我們許多的局部優勢和局部主動地位,去剝奪敵人的許多局部優勢和局部主動地位,把他拋入劣勢和被動。把這些局部的東西集合起來,就成了我們的戰略優勢和戰略主動,敵人的戰略劣勢和戰略被動。這樣的轉變,依靠主觀上的正確指導。為什麼呢?我要優勢和主動,敵人也要這個,從這點上看,戰爭就是兩軍指揮員以軍力財力等項物質基礎作地盤,互爭優勢和主動的主觀能力的競賽。競賽結果,有勝有敗,除了客觀物質條件的比較外,勝者必由於主觀指揮的正確,敗者必由於主觀指揮的錯誤。我們承認戰爭現象是較之任何別的社會現象更難捉摸,更少確實性,即更帶所謂“蓋然性”。但戰爭不是神物,仍是世間的一種必然運動,因此,孫子的規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24),仍是科學的真理。錯誤由於對彼己的無知,戰爭的特性也使人們在許多的場合無法全知彼己,因此產生了戰爭情況和戰爭行動的不確實性,產生了錯誤和失敗。然而不管怎樣的戰爭情況和戰爭行動,知其大略,知其要點,是可能的。先之以各種偵察手段,繼之以指揮員的聰明的推論和判斷,減少錯誤,實現一般的正確指導,是做得到的。我們有了這個“一般地正確的指導”做武器,就能多打勝仗,就能變劣勢為優勢,變被動為主動。這是主動或被動和主觀指導的正確與否之間的關係。 (八二)主觀指導的正確與否,影響到優勢劣勢和主動被動的變化,觀於強大之軍打敗仗、弱小之軍打勝仗的歷史事實而益信。中外歷史上這類事情是多得很的。中國如晉楚城濮之戰(25),楚漢成皋之戰(26),韓信破趙之戰(27),新漢昆陽之戰(28),袁曹官渡之戰(29),吳魏赤壁之戰(30),吳蜀彝陵之戰(31),秦晉淝水之戰(32)等等,外國如拿破崙的多數戰役(33),十月革命後的蘇聯內戰,都是以少擊眾,以劣勢對優勢而獲勝。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優勢和主動,向著敵人局部的劣勢和被動,一戰而勝,再及其餘,各個擊破,全局因而轉成了優勢,轉成了主動。在原佔優勢和主動之敵則反是;由於其主觀錯誤和內部矛盾,可以將其很好的或較好的優勢和主動地位,完全喪失,化為敗軍之將,亡國之君。由此可知,戰爭力量的優劣本身,固然是決定主動或被動的客觀基礎,但還不是主動或被動的現實事物,必待經過鬥爭,經過主觀能力的競賽,方才出現事實上的主動或被動。在鬥爭中,由於主觀指導的正確或錯誤,可以化劣勢為優勢,化被動為主動;也可以化優勢為劣勢,化主動為被動。一切統治王朝打不贏革命軍,可見單是某種優勢還沒有確定主動地位,更沒有確定最後勝利。主動和勝利,是可以根據真實的情況,經過主觀能力的活躍,取得一定的條件,而由劣勢和被動者從優勢和主動者手裏奪取過來的。 (八三)錯覺和不意,可以喪失優勢和主動。因而有計劃地造成敵人的錯覺,給以不意的攻擊,是造成優勢和奪取主動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錯覺是什麼呢?“八公山上,草木皆兵”(34),是錯覺之一例。“聲東擊西”,是造成敵人錯覺之一法。在優越的民眾條件具備,足以封鎖消息時,採用各種欺騙敵人的方法,常能有效地陷敵於判斷錯誤和行動錯誤的苦境,因而喪失其優勢和主動。“兵不厭詐”,就是指的這件事情。什麼是不意?就是無準備。優勢而無準備,不是真正的優勢,也沒有主動。懂得這一點,劣勢而有準備之軍,常可對敵舉行不意的攻勢,把優勢者打敗。我們說運動之敵好打,就是因為敵在不意即無準備中。這兩件事——造成敵人的錯覺和出以不意的攻擊,即是以戰爭的不確實性給予敵人,而給自己以盡可能大的確實性,用以爭取我之優勢和主動,爭取我之勝利。要做到這些,先決條件是優越的民眾組織。因此,發動所有一切反對敵人的老百姓,一律武裝起來,對敵進行廣泛的襲擊,同時即用以封鎖消息,掩護我軍,使敵無從知道我軍將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去攻擊他,造成他的錯覺和不意的客觀基礎,是非常之重要的。過去土地革命戰爭時代的中國紅軍,以弱小的軍力而常打勝仗,得力於組織起來和武裝起來了的民眾是非常之大的。民族戰爭照規矩應比土地革命戰爭更能獲得廣大民眾的援助;可是因為歷史的錯誤(35),民眾是散的,不但倉卒難為我用,且時為敵人所利用。只有堅決地廣泛地發動全體的民眾,方能在戰爭的一切需要上給以無窮無盡的供給。在這個給敵以錯覺和給敵以不意以便戰而勝之的戰爭方法上,也就一定能起大的作用。我們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種蠢豬式的仁義道德(36)。我們要把敵人的眼睛和耳朵盡可能地封住,使他們變成瞎子和聾子,要把他們的指揮員的心盡可能地弄得混亂些,使他們變成瘋子,用以爭取自己的勝利。所有這些,也都是主動或被動和主觀指導之間的相互關係。戰勝日本是少不了這種主觀指導的。 (八四)大抵日本在其進攻階段中,因其軍力之強和利用我之主觀上的歷史錯誤和現時錯誤,它是一般地處於主動地位的。但是這種主動,已隨其本身帶著許多不利因素及其在戰爭中也犯了些主觀錯誤(詳論見後),與乎我方具備著許多有利因素,而開始了部分的減弱。敵之在台兒莊失敗和山西困處,就是顯證。我在敵後遊擊戰爭的廣大發展,則使其佔領地的守軍完全處於被動地位。雖則敵人此時還在其主動的戰略進攻中,但他的主動將隨其戰略進攻的停止而結束。敵之兵力不足,沒有可能作無限制的進攻,這是他不能繼續保持主動地位的第一個根源。我之戰役的進攻戰,在敵後的遊擊戰爭及其他條件,這是他不能不停止進攻於一定限度和不能繼續保持主動地位的第二個根源。蘇聯的存在及其他國際變化,是第三個根源。由此可見,敵人的主動地位是有限制的,也是能夠破壞的。中國如能在作戰方法上堅持主力軍的戰役和戰鬥的進攻戰,猛烈地發展敵後的遊擊戰爭,並從政治上大大地發動民眾,我之戰略主動地位便能逐漸樹立起來。 (八五)現在來說靈活性。靈活性是什麼呢?就是具體地實現主動性於作戰中的東西,就是靈活地使用兵力。靈活地使用兵力這件事,是戰爭指揮的中心任務,也是最不容易做好的。戰爭的事業,除了組織和教育軍隊,組織和教育人民等項之外,就是使用軍隊於戰鬥,而一切都是為了戰鬥的勝利。組織軍隊等等固然困難,但使用軍隊則更加困難,特別是在以弱敵強的情況之中。做這件事需要極大的主觀能力,需要克服戰爭特性中的紛亂、黑暗和不確實性,而從其中找出條理、光明和確實性來,方能實現指揮上的靈活性。 (八六)抗日戰爭戰場作戰的基本方針,是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執行這個方針,有兵力的分散和集中、分進和合擊、攻擊和防禦、突擊和鉗制、包圍和迂回、前進和後退種種的戰術或方法。懂得這些戰術是容易的,靈活地使用和變換這些戰術,就不容易了。這裏有時機、地點、部隊三個關節。不得其時,不得其地,不得於部隊之情況,都將不能取勝。例如進攻某一運動中之敵,打早了,暴露了自己,給了敵人以預防條件;打遲了,敵已集中駐止,變為啃硬骨頭。這就是時機問題。突擊點選在左翼,恰當敵之弱點,容易取勝;選在右翼,碰在敵人的釘子上,不能奏效。這就是地點問題。以我之某一部隊執行某種任務,容易取勝;以另一部隊執行同樣任務,難於收效。這就是部隊情況問題。不但使用戰術,還須變換戰術。攻擊變為防禦,防禦變為攻擊,前進變為後退,後退變為前進,鉗制隊變為突擊隊,突擊隊變為鉗制隊,以及包圍迂回等等之互相變換,依據敵我部隊、敵我地形的情況,及時地恰當地給以變換,是靈活性的指揮之重要任務。戰鬥指揮如此,戰役和戰略指揮也是如此。 (八七)古人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37),這個“妙”,我們叫做靈活性,這是聰明的指揮員的出產品。靈活不是妄動,妄動是應該拒絕的。靈活,是聰明的指揮員,基於客觀情況,“審時度勢”(這個勢,包括敵勢、我勢、地勢等項)而採取及時的和恰當的處置方法的一種才能,即是所謂“運用之妙”。基於這種運用之妙,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就能較多地取得勝利,就能轉變敵我優劣形勢,就能實現我對於敵的主動權,就能壓倒敵人而擊破之,而最後勝利就屬於我們了。 (八八)現在來說計劃性。由於戰爭所特有的不確實性,實現計劃性於戰爭,較之實現計劃性於別的事業,是要困難得多的。然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38),沒有事先的計畫和準備,就不能獲得戰爭的勝利。戰爭沒有絕對的確實性,但不是沒有某種程度的相對的確實性。我之一方是比較地確實的。敵之一方很不確實,但也有朕兆可尋,有端倪可察,有前後現象可供思索。這就構成了所謂某種程度的相對的確實性,戰爭的計劃性就有了客觀基礎。近代技術(有線電、無線電、飛機、汽車、鐵道、輪船等)的發達,又使戰爭的計劃性增大了可能。但由於戰爭只有程度頗低和時間頗暫的確實性,戰爭的計劃性就很難完全和固定,它隨戰爭的運動(或流動,或推移)而運動,且依戰爭範圍的大小而有程度的不同。戰術計畫,例如小兵團和小部隊的攻擊或防禦計畫,常須一日數變。戰役計畫,即大兵團的行動計畫,大體能終戰役之局,但在該戰役內,部分的改變是常有的,全部的改變也間或有之。戰略計畫,是基於戰爭雙方總的情況而來的,有更大的固定的程度,但也只在一定的戰略階段內適用,戰爭向著新的階段推移,戰略計畫便須改變。戰術、戰役和戰略計畫之各依其範圍和情況而確定而改變,是戰爭指揮的重要關節,也即是戰爭靈活性的具體的實施,也即是實際的運用之妙。抗日戰爭的各級指揮員,對此應當加以注意。 (八九)有些人,基於戰爭的流動性,就從根本上否認戰爭計畫或戰爭方針之相對的固定性,說這樣的計畫或方針是“機械的”東西。這種意見是錯誤的。如上條所述,我們完全承認:由於戰爭情況之只有相對的確實性和戰爭是迅速地向前流動的(或運動的,推移的),戰爭的計畫或方針,也只應給以相對的固定性,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和戰爭的流動而適時地加以更換或修改,不這樣做,我們就變成機械主義者。然而決不能否認一定時間內的相對地固定的戰爭計畫或方針;否認了這點,就否認了一切,連戰爭本身,連說話的人,都否認了。由於戰爭的情況和行動都有其相對的固定性,因而應之而生的戰爭計畫或方針,也就必須拿相對的固定性賦予它。例如,由於華北戰爭的情況和八路軍分散作戰的行動有其在一定階段內的固定性,因而在這一定階段內賦予相對的固定性於八路軍的“基本的是遊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這種戰略的作戰方針,是完全必要的。戰役方針,較之上述戰略方針適用的時間要短促些,戰術方針更加短促,然而都有其一定時間的固定性。否認了這點,戰爭就無從著手,成為毫無定見,這也不是、那也不是,或者這也是、那也是的戰爭相對主義了。沒有人否認,就是在某一一定時間內適用的方針,它也是在流動的,沒有這種流動,就不會有這一方針的廢止和另一方針的採用。然而這種流動是有限制的,即流動於執行這一方針的各種不同的戰爭行動的範圍中,而不是這一方針的根本性質的流動,即是說,是數的流動,不是質的流動。這種根本性質,在一定時間內是決不流動的,我們所謂一定時間內的相對的固定性,就是指的這一點。在絕對流動的整個戰爭長河中有其各個特定階段上的相對的固定性——這就是我們對於戰爭計畫或戰爭方針的根本性質的意見。 (九○)在說過了戰略上的內線的持久的防禦戰和戰役戰鬥上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又說過了主動性、靈活性和計劃性之後,我們可以總起來說幾句。抗日戰爭應該是有計劃的。戰爭計畫即戰略戰術的具體運用,要帶靈活性,使之能適應戰爭的情況。要處處照顧化劣勢為優勢,化被動為主動,以便改變敵我之間的形勢。而一切這些,都表現於戰役和戰鬥上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同時也就表現於戰略上的內線的持久的防禦戰之中。
運動戰,遊擊戰,陣地戰
(九一)作為戰爭內容的戰略內線、戰略持久、戰略防禦中的戰役和戰鬥上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在戰爭形式上就表現為運動戰。運動戰,就是正規兵團在長的戰線和大的戰區上面,從事於戰役和戰鬥上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的形式。同時,也把為了便利於執行這種進攻戰而在某些必要時機執行著的所謂“運動性的防禦”包括在內,並且也把起輔助作用的陣地攻擊和陣地防禦包括在內。它的特點是:正規兵團,戰役和戰鬥的優勢兵力,進攻性和流動性。 (九二)中國版圖廣大,兵員眾多,但軍隊的技術和教養不足;敵人則兵力不足,但技術和教養比較優良。在此種情形下,無疑地應以進攻的運動戰為主要的作戰形式,而以其他形式輔助之,組成整個的運動戰。在這裏,要反對所謂“有退無進”的逃跑主義,同時也要反對所謂“有進無退”的拚命主義。 (九三)運動戰的特點之一,是其流動性,不但許可而且要求野戰軍的大踏步的前進和後退。然而,這和韓複榘式的逃跑主義(39)是沒有相同之點的。戰爭的基本要求是:消滅敵人;其另一要求是:保存自己。保存自己的目的,在於消滅敵人;而消滅敵人,又是保存自己的最有效的手段。因此,運動戰決不能被韓複榘一類人所藉口,決不是只有向後的運動,沒有向前的運動;這樣的“運動”,否定了運動戰的基本的進攻性,實行的結果,中國雖大,也是要被“運動”掉的。 (九四)然而另一種思想也是不對的,即所謂有進無退的拚命主義。我們主張以戰役和戰鬥上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為內容的運動戰,其中包括了輔助作用的陣地戰,又包括了“運動性的防禦”和退卻,沒有這些,運動戰便不能充分地執行。拚命主義是軍事上的近視眼,其根源常是懼怕喪失土地。拚命主義者不知道運動戰的特點之一是其流動性,不但許可而且要求野戰軍的大踏步的進退。積極方面,為了陷敵於不利而利於我之作戰,常常要求敵人在運動中,並要求有利於我之許多條件,例如有利的地形、好打的敵情、能封鎖消息的居民、敵人的疲勞和不意等。這就要求敵人的前進,雖暫時地喪失部分土地而不惜。因為暫時地部分地喪失土地,是全部地永久地保存土地和恢復土地的代價。消極方面,凡被迫處於不利地位,根本上危及軍力的保存時,應該勇敢地退卻,以便保存軍力,在新的時機中再行打擊敵人。拚命主義者不知此理,明明已處於確定了的不利情況,還要爭一城一地的得失,結果不但城和地俱失,軍力也不能保存。我們歷來主張“誘敵深入”,就是因為這是戰略防禦中弱軍對強軍作戰的最有效的軍事政策。 (九五)抗日戰爭的作戰形式中,主要的是運動戰,其次就要算遊擊戰了。我們說,整個戰爭中,運動戰是主要的,遊擊戰是輔助的,說的是解決戰爭的命運,主要是依靠正規戰,尤其是其中的運動戰,遊擊戰不能擔負這種解決戰爭命運的主要的責任。但這不是說:遊擊戰在抗日戰爭中的戰略地位不重要。遊擊戰在整個抗日戰爭中的戰略地位,僅僅次於運動戰,因為沒有遊擊戰的輔助,也就不能戰勝敵人。這樣說,是包括了遊擊戰向運動戰發展這一個戰略任務在內的。長期的殘酷的戰爭中間,遊擊戰不停止于原來地位,它將把自己提高到運動戰。這樣,遊擊戰的戰略作用就有兩方面:一是輔助正規戰,一是把自己也變為正規戰。至於就遊擊戰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的空前廣大和空前持久的意義說來,它的戰略地位是更加不能輕視的了。因此,在中國,遊擊戰的本身,不只有戰術問題,還有它的特殊的戰略問題。這個問題,我在《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裏面已經說到了。前面說過,抗日戰爭三個戰略階段的作戰形式,第一階段,運動戰是主要的,遊擊戰和陣地戰是輔助的。第二階段,則遊擊戰將升到主要地位,而以運動戰和陣地戰輔助之。第三階段,運動戰再升為主要形式,而輔之以陣地戰和遊擊戰。但這個第三階段的運動戰,已不全是由原來的正規軍負擔,而將由原來的遊擊軍從遊擊戰提高到運動戰去擔負其一部分,也許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從三個階段來看,中國抗日戰爭中的遊擊戰,決不是可有可無的。它將在人類戰爭史上演出空前偉大的一幕。為此緣故,在全國的數百萬正規軍中間,至少指定數十萬人,分散於所有一切敵占地區,發動和配合民眾武裝,從事遊擊戰爭,是完全必要的。被指定的軍隊,要自覺地負擔這種神聖任務,不要以為少打大仗,一時顯得不像民族英雄,降低了資格,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遊擊戰爭沒有正規戰爭那樣迅速的成效和顯赫的名聲,但是“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在長期和殘酷的戰爭中,遊擊戰爭將表現其很大的威力,實在是非同小可的事業。並且正規軍分散作遊擊戰,集合起來又可作運動戰,八路軍就是這樣做的。八路軍的方針是:“基本的是遊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這個方針是完全正確的,反對這個方針的人們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九六)防禦的和攻擊的陣地戰,在中國今天的技術條件下,一般都不能執行,這也就是我們表現弱的地方。再則敵人又利用中國土地廣大一點,回避我們的陣地設施。因此陣地戰就不能用為重要手段,更不待說用為主要手段。然而在戰爭的第一第二兩階段中,包括於運動戰範圍,而在戰役作戰上起其輔助作用的局部的陣地戰,是可能的和必要的。為著節節抵抗以求消耗敵人和爭取餘裕時間之目的,而採取半陣地性的所謂“運動性的防禦”,更是屬於運動戰的必要部分。中國須努力增加新式武器,以便在戰略反攻階段中能夠充分地執行陣地攻擊的任務。戰略反攻階段,無疑地將提高陣地戰的地位,因為那時敵人將堅守陣地,沒有我之有力的陣地攻擊以配合運動戰,將不能達到收復失地之目的。雖然如此,第三階段中,我們仍須力爭以運動戰為戰爭的主要形式。因為戰爭的領導藝術和人的活躍性,臨到像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中期以後西歐地區那樣的陣地戰,就死了一大半。然而在廣大版圖的中國境內作戰,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方面又還保存著技術貧弱這種情況,“把戰爭從壕溝裏解放”的事,就自然出現。就在第三階段,中國技術條件雖已增進,但仍不見得能夠超過敵人,這樣也就被逼著非努力講求高度的運動戰,不能達到最後勝利之目的。這樣,整個抗日戰爭中,中國將不會以陣地戰為主要形式,主要和重要的形式是運動戰和遊擊戰。在這些戰爭形式中,戰爭的領導藝術和人的活躍性能夠得到充分地發揮的機會,這又是我們不幸中的幸事啊!
消耗戰,殲滅戰
(九七)前頭說過,戰爭本質即戰爭目的,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然而達此目的的戰爭形式,有運動戰、陣地戰、遊擊戰三種,實現時的效果就有程度的不同,因而一般地有所謂消耗戰和殲滅戰之別。 (九八)我們首先可以說,抗日戰爭是消耗戰,同時又是殲滅戰。為什麼?敵之強的因素尚在發揮,戰略上的優勢和主動依然存在,沒有戰役和戰鬥的殲滅戰,就不能有效地迅速地減殺其強的因素,破壞其優勢和主動。我之弱的因素也依然存在,戰略上的劣勢和被動還未脫離,為了爭取時間,加強國內國際條件,改變自己的不利狀態,沒有戰役和戰鬥的殲滅戰,也不能成功。因此,戰役的殲滅戰是達到戰略的消耗戰之目的的手段。在這點上說,殲滅戰就是消耗戰。中國之能夠進行持久戰,用殲滅達到消耗是主要的手段。(九九)但達到戰略消耗目的的,還有戰役的消耗戰。大抵運動戰是執行殲滅任務的,陣地戰是執行消耗任務的,遊擊戰是執行消耗任務同時又執行殲滅任務的,三者互有區別。在這點上說,殲滅戰不同于消耗戰。戰役的消耗戰,是輔助的,但也是持久作戰所需要的。 (一○○)從理論上和需要上說來,中國在防禦階段中,應該利用運動戰之主要的殲滅性,遊擊戰之部分的殲滅性,加上輔助性質的陣地戰之主要的消耗性和遊擊戰之部分的消耗性,用以達到大量消耗敵人的戰略目的。在相持階段中,繼續利用遊擊戰和運動戰的殲滅性和消耗性,再行大量地消耗敵人。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使戰局持久,逐漸地轉變敵我形勢,準備反攻的條件。戰略反攻時,繼續用殲滅達到消耗,以便最後地驅逐敵人。 (一○一)但是在事實上,十個月的經驗是,許多甚至多數的運動戰戰役,打成了消耗戰;遊擊戰之應有的殲滅作用,在某些地區,也還未提到應有的程度。這種情況的好處是,無論如何我們總算消耗了敵人,對於持久作戰和最後勝利有其意義,我們的血不是白流的。然而缺點是:一則消耗敵人的不足;二則我們自己不免消耗的較多,繳獲的較少。雖然應該承認這種情況的客觀原因,即敵我技術和兵員教養程度的不同,然而在理論上和實際上,無論如何也應該提倡主力軍在一切有利場合努力地執行殲滅戰。遊擊隊雖然為了執行許多具體任務,例如破壞和擾亂等,不能不進行單純的消耗戰,然而仍須提倡並努力實行在戰役和戰鬥之一切有利場合的殲滅性的作戰,以達既能大量消耗敵人又能大量補充自己之目的。 (一○二)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之所謂外線,所謂速決,所謂進攻,與乎運動戰之所謂運動,在戰鬥形式上,主要地就是採用包圍和迂回戰術,因而便須集中優勢兵力。所以,集中兵力,採用包圍迂回戰術,是實施運動戰即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之必要條件。然而一切這些,都是為著殲滅敵人之目的。 (一○三)日本軍隊的長處,不但在其武器,還在其官兵的教養——其組織性,其因過去沒有打過敗仗而形成的自信心,其對天皇和對鬼神的迷信,其驕慢自尊,其對中國人的輕視等等特點;這是日本軍閥多年的武斷教育和日本的民族習慣造成的。我軍對之殺傷甚多、俘虜甚少的現象,主要原因在此。這一點,過去許多人是估計不足的。這種東西的破壞,需要一個長的過程。首先需要我們重視這一特點,然後耐心地有計劃地從政治上、國際宣傳上、日本人民運動上多方面地向著這一點進行工作;而軍事上的殲滅戰,也是方法之一。在這裏,悲觀主義者可以據之引向亡國論,消極的軍事家又可以據之反對殲滅戰。我們則相反,我們認為日本軍隊的這種長處是可以破壞的,並且已在開始破壞中。破壞的方法,主要的是政治上的爭取。對於日本士兵,不是侮辱其自尊心,而是瞭解和順導他們的這種自尊心,從寬待俘虜的方法,引導他們瞭解日本統治者之反人民的侵略主義。另一方面,則是在他們面前表示中國軍隊和中國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頑強的戰鬥力,這就是給以殲滅戰的打擊。在作戰上講,十個月的經驗證明殲滅是可能的,平型關、台兒莊等戰役就是明證。日本軍心已在開始動搖,士兵不瞭解戰爭目的,陷於中國軍隊和中國人民的包圍中,衝鋒的勇氣遠弱於中國兵等等,都是有利於我之進行殲滅戰的客觀的條件,這些條件並將隨著戰爭之持久而日益發展起來。在以殲滅戰破壞敵軍的氣焰這一點上講,殲滅又是縮短戰爭過程提早解放日本士兵和日本人民的條件之一。世界上只有貓和貓做朋友的事,我沒有貓和老鼠做朋友的事。 (一○四)另一方面,應該承認在技術和兵員教養的程度上,現時我們不及敵人。因而最高限度的殲滅,例如全部或大部俘獲的事,在許多場合特別是在平原地帶的戰鬥中,是困難的。速勝論者在這點上面的過分要求,也屬不對。抗日戰爭的正確要求應該是:盡可能的殲滅戰。在一切有利的場合,每戰集中優勢兵力,採用包圍迂回戰術——不能包圍其全部也包圍其一部,不能俘獲所包圍之全部也俘獲所包圍之一部,不能俘獲所包圍之一部也大量殺傷所包圍之一部。而在一切不利於執行殲滅戰的場合,則執行消耗戰。對於前者,用集中兵力的原則;對於後者,用分散兵力的原則。在戰役的指揮關係上,對於前者,用集中指揮的原則;對於後者,用分散指揮的原則。這些,就是抗日戰爭戰場作戰的基本方針。
乘敵之隙的可能性
(一○五)關於敵之可勝,就是在敵人的指揮方面也有其基礎。自古無不犯錯誤的將軍,敵人之有岔子可尋,正如我們自己也難免出岔子,乘敵之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從戰略和戰役上說來,敵人在十個月侵略戰爭中,已經犯了許多錯誤。計其大者有五。一是逐漸增加兵力。這是由於敵人對中國估計不足而來的,也有他自己兵力不足的原因。敵人一向看不起我們,東四省(40)得了便宜之後,加之以冀東、察北的佔領,這些都算作敵人的戰略偵察。他們得來的結論是:一盤散沙。據此以為中國不值一打,而定出所謂“速決”的計畫,少少出點兵力,企圖嚇潰我們。十個月來,中國這樣大的團結和這樣大的抵抗力,他們是沒有料到的,他們把中國已處於進步時代,中國已存在著先進的黨派、先進的軍隊和先進的人民這一點忘掉了。及至不行,就逐漸增兵,由十幾個師團一次又一次地增至三十個。再要前進,非再增不可。但由於同蘇聯對立,又由於人財先天不足,所以日本的最大的出兵數和最後的進攻點都不得不受一定的限制。二是沒有主攻方向。台兒莊戰役以前,敵在華中、華北大體上是平分兵力的,兩方內部又各自平分。例如華北,在津浦、平漢、同蒲三路平分兵力,每路傷亡了一些,佔領地駐守了一些,再前進就沒有兵了。台兒莊敗仗後,總結了教訓,把主力集中徐州方向,這個錯誤算是暫時地改了一下。三是沒有戰略協同。敵之華中、華北兩集團中,每一集團內部是大體協同的,但兩集團間則很不協同。津浦南段打小蚌埠時,北段不動;北段打台兒莊時,南段不動。兩處都觸了黴頭之後,於是陸軍大臣來巡視了,參謀總長來指揮了,算是暫時地協調了一下。日本地主資產階級和軍閥內部存在著頗為嚴重的矛盾,這種矛盾正在向前發展著,戰爭的不協同是其具體表現之一。四是失去戰略時機。這點顯著地表現在南京、太原兩地佔領後的停頓,主要的是因為兵力不足,沒有戰略追擊隊。五是包圍多殲滅少。台兒莊戰役以前,上海、南京、滄州、保定、南口、忻口、臨汾諸役,擊破者多,俘獲者少,表現其指揮的笨拙。這五個——逐漸增加兵力,沒有主攻方向,沒有戰略協同,失去時機,包圍多殲滅少,是台兒莊戰役以前日本指揮的不行之點。台兒莊戰役以後,雖已改了一些,然根據其兵力不足和內部矛盾諸因素,求不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且得之於此者,又失之於彼。例如,將華北兵力集中于徐州,華北佔領地就出了大空隙,給予遊擊戰爭以放手發展的機會。以上是敵人自己弄錯,不是我們使之錯的。我們方面,尚可有意地製造敵之錯誤,即用自己聰明而有效的動作,在有組織的民眾掩護之下,造成敵人錯覺,調動敵人就我範圍,例如聲東擊西之類,這件事的可能性前面已經說過了。所有這些,都說明:我之戰爭勝利又可在敵之指揮上面找到某種根源。雖然我們不應把這點作為我之戰略計畫的重要基礎,相反,我之計畫寧可放在敵人少犯錯誤的假定上,才是可靠的做法。而且我乘敵隙,敵也可以乘我之隙,少授敵以可尋之隙,又是我們指揮方面的任務。然而敵之指揮錯誤,是事實上已經存在過,並且還要發生的,又可因我之努力製造出來的,都足供我之利用,抗日將軍們應該極力地捉住它。敵人的戰略戰役指揮許多不行,但其戰鬥指揮,即部隊戰術和小兵團戰術,卻頗有高明之處,這一點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抗日戰爭中的決戰問題
(一○六)抗日戰爭中的決戰問題應分為三類:一切有把握的戰役和戰鬥應堅決地進行決戰,一切無把握的戰役和戰鬥應避免決戰,賭國家命運的戰略決戰應根本避免。抗日戰爭不同於其他許多戰爭的特點,又表現在這個決戰問題上。在第一第二階段,敵強我弱,敵之要求在於我集中主力與之決戰。我之要求則相反,在選擇有利條件,集中優勢兵力,與之作有把握的戰役和戰鬥上的決戰,例如平型關、台兒莊以及許多的其他戰鬥;而避免在不利條件下的無把握的決戰,例如彰德等地戰役所采的方針。拚國家命運的戰略的決戰則根本不幹,例如最近之徐州撤退。這樣就破壞了敵之“速決”計畫,不得不跟了我們幹持久戰。這種方針,在領土狹小的國家是做不到的,在政治太落後了的國家也難做到。我們是大國,又處進步時代,這點是可以做到的。如果避免了戰略的決戰,“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雖然喪失若干土地,還有廣大的迴旋餘地,可以促進並等候國內的進步、國際的增援和敵人的內潰,這是抗日戰爭的上策。急性病的速勝論者熬不過持久戰的艱難路程,企圖速勝,一到形勢稍為好轉,就吹起了戰略決戰的聲浪,如果照了幹去,整個的抗戰要吃大虧,持久戰為之葬送,恰恰中了敵人的毒計,實在是下策。不決戰就須放棄土地,這是沒有疑問的,在無可避免的情況下(也僅僅是在這種情況下),只好勇敢地放棄。情況到了這種時候,絲毫也不應留戀,這是以土地換時間的正確的政策。歷史上,俄國以避免決戰,執行了勇敢的退卻,戰勝了威震一時的拿破崙(41)。中國現在也應這樣幹。 (一○七)不怕人家罵“不抵抗”嗎?不怕的。根本不戰,與敵妥協,這是不抵抗主義,不但應該罵,而且完全不許可的。堅決抗戰,但為避開敵人毒計,不使我軍主力喪于敵人一擊之下,影響到抗戰的繼續,一句話,避免亡國,是完全必需的。在這上面發生懷疑,是戰爭問題上的近視眼,結果一定和亡國論者走到一夥去。我們曾經批評了所謂“有進無退”的拚命主義,就是因為這種拚命主義如果成為一般的風氣,其結果就有使抗戰不能繼續,最後引向亡國的危險。 (一○八)我們主張一切有利條件下的決戰,不論是戰鬥的和大小戰役的,在這上面不容許任何的消極。給敵以殲滅和給敵以消耗,只有這種決戰才能達到目的,每個抗日軍人均須堅決地去做。為此目的,部分的相當大量的犧牲是必要的,避免任何犧牲的觀點是懦夫和恐日病患者的觀點,必須給以堅決的反對。李服膺、韓複榘等逃跑主義者的被殺,是殺得對的。在戰爭中提倡勇敢犧牲英勇向前的精神和動作,是在正確的作戰計畫下絕對必要的東西,是同持久戰和最後勝利不能分離的。我們曾經嚴厲地指斥了所謂“有退無進”的逃跑主義,擁護嚴格紀律的執行,就是因為只有這種在正確計畫下的英勇決戰,才能戰勝強敵;而逃跑主義,則是亡國論的直接支持者。 (一○九)英勇戰鬥於前,又放棄土地於後,不是自相矛盾嗎?這些英勇戰鬥者的血,不是白流了嗎?這是非常不妥當的發問。吃飯於前,又拉屎於後,不是白吃了嗎?睡覺于前,又起床於後,不是白睡了嗎?可不可以這樣提出問題呢?我想是不可以的。吃飯就一直吃下去,睡覺就一直睡下去,英勇戰鬥就一直打到鴨綠江,這是主觀主義和形式主義的幻想,在實際生活裏是不存在的。誰人不知,為爭取時間和準備反攻而流血戰鬥,某些土地雖仍不免於放棄,時間卻爭取了,給敵以殲滅和給敵以消耗的目的卻達到了,自己的戰鬥經驗卻取得了,沒有起來的人民卻起來了,國際地位卻增長了。這種血是白流的嗎?一點也不是白流的。放棄土地是為了保存軍力,也正是為了保存土地;因為如不在不利條件下放棄部分的土地,盲目地舉行絕無把握的決戰,結果喪失軍力之後,必隨之以喪失全部的土地,更說不到什麼恢復失地了。資本家做生意要有本錢,全部破產之後,就不算什麼資本家。賭漢也要賭本,孤注一擲,不幸不中,就無從再賭。事物是往返曲折的,不是徑情直遂的,戰爭也是一樣,只有形式主義者想不通這個道理。 (一一○)我想,即在戰略反攻階段的決戰亦然。那時雖然敵處劣勢,我處優勢,然而仍適用“執行有利決戰,避免不利決戰”的原則,直至打到鴨綠江邊,都是如此。這樣,我可始終立於主動,一切敵人的“挑戰書”,旁人的“激將法”,都應束之高閣,置之不理,絲毫也不為其所動。抗日將軍們要有這樣的堅定性,才算是勇敢而明智的將軍。那些“一觸即跳”的人們,是不足以語此的。第一階段我處於某種程度的戰略被動,然在一切戰役上也應是主動的,爾後任何階段都應是主動。我們是持久論和最後勝利論者,不是賭漢們那樣的孤注一擲論者。
兵民是勝利之本
(一一一)日本帝國主義處在革命的中國面前,是決不放鬆其進攻和鎮壓的,它的帝國主義本質規定了這一點。中國不抵抗,日本就不費一彈安然佔領中國,東四省的喪失,就是前例。中國若抵抗,日本就向著這種抵抗力壓迫,直至它的壓力無法超過中國的抵抗力才停止,這是必然的規律。日本地主資產階級的野心是很大的,為了南攻南洋群島,北攻西伯利亞起見,採取中間突破的方針,先打中國。那些認為日本將在佔領華北、江浙一帶以後適可而止的人,完全沒有看到發展到了新階段迫近了死亡界線的日本帝國主義,已經和歷史上的日本不相同了。我們說,日本的出兵數和進攻點有一定的限制,是說:在日本一方面,在其力量基礎上,為了還要舉行別方面的進攻並防禦另一方面的敵人,只能拿出一定程度的力量打中國打到它力所能及的限度為止;在中國一方面,又表現了自己的進步和頑強的抵抗力,不能設想只有日本猛攻,中國沒有必要的抵抗力。日本不能佔領全中國,然而在它一切力所能及的地區,它將不遺餘力地鎮壓中國的反抗,直至日本的內外條件使日本帝國主義發生了進入墳墓的直接危機之前,它是不會停止這種鎮壓的。日本國內的政治只有兩個出路:或者整個當權階級迅速崩潰,政權交給人民,戰爭因而結束,但暫時無此可能;或者地主資產階級日益法西斯化,把戰爭支持到自己崩潰的一天,日本走的正是這條路。除此沒有第三條路。那些希望日本資產階級中和派出來停止戰爭的,僅僅是一種幻想而已。日本的資產階級中和派,已經作了地主和金融寡頭的俘虜,這是多年來日本政治的實際。日本打了中國之後,如果中國的抗戰還沒有給日本以致命的打擊,日本還有足夠力量的話,它一定還要打南洋或西伯利亞,甚或兩處都打。歐洲戰爭一起來,它就會幹這一手;日本統治者的如意算盤是打得非常之大的。當然存在這種可能:由於蘇聯的強大,由於日本在中國戰爭中的大大削弱,它不得不停止進攻西伯利亞的原來計畫,而對之採取根本的守勢。然而在出現了這種情形之時,不是日本進攻中國的放鬆,反而是它進攻中國的加緊,因為那時它只剩下了向弱者吞剝的一條路。那時中國的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和堅持持久戰的任務,就更加顯得嚴重,更加不能絲毫懈氣。 (一一二)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制勝日本的主要條件,是全國的團結和各方面較之過去有十百倍的進步。中國已處於進步的時代,並已有了偉大的團結,但是目前的程度還非常之不夠。日本占地如此之廣,一方面由於日本之強,一方面則由於中國之弱;而這種弱,完全是百年來尤其是近十年來各種歷史錯誤積累下來的結果,使得中國的進步因素限制在今天的狀態。現在要戰勝這樣一個強敵,非有長期的廣大的努力是不可能的。應該努力的事情很多,我這裏只說最根本的兩方面:軍隊和人民的進步。 (一一三)革新軍制離不了現代化,把技術條件增強起來,沒有這一點,是不能把敵人趕過鴨綠江的。軍隊的使用需要進步的靈活的戰略戰術,沒有這一點,也是不能勝利的。然而軍隊的基礎在士兵,沒有進步的政治精神貫注於軍隊之中,沒有進步的政治工作去執行這種貫注,就不能達到真正的官長和士兵的一致,就不能激發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戰熱忱,一切技術和戰術就不能得著最好的基礎去發揮它們應有的效力。我們說日本技術條件雖優,但它終必失敗,除了我們給以殲滅和消耗的打擊外,就是它的軍心終必隨著我們的打擊而動搖,武器和兵員結合不穩。我們相反,抗日戰爭的政治目的是官兵一致的。在這上面,就有了一切抗日軍隊的政治工作的基礎。軍隊應實行一定限度的民主化,主要地是廢除封建主義的打罵制度和官兵生活同甘苦。這樣一來,官兵一致的目的就達到了,軍隊就增加了絕大的戰鬥力,長期的殘酷的戰爭就不患不能支持。 (一一四)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日本敢於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克服了這一缺點,就把日本侵略者置於我們數萬萬站起來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沖入火陣,我們一聲喚也要把它嚇一大跳,這匹野牛就非燒死不可。我們方面,軍隊須有源源不絕的補充,現在下面胡幹的“捉兵法”、“買兵法”(42),亟須禁止,改為廣泛的熱烈的政治動員,這樣,要幾百萬人當兵都是容易的。抗日的財源十分困難,動員了民眾,則財政也不成問題,豈有如此廣土眾民的國家而患財窮之理?軍隊須和民眾打成一片,使軍隊在民眾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軍隊,這個軍隊便無敵於天下,個把日本帝國主義是不夠打的。 (一一五)很多人對於官兵關係、軍民關係弄不好,以為是方法不對,我總告訴他們是根本態度(或根本宗旨)問題,這態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從這態度出發,於是有各種的政策、方法、方式。離了這態度,政策、方法、方式也一定是錯的,官兵之間、軍民之間的關係便決然弄不好。軍隊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則:第一是官兵一致,第二是軍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敵軍。這些原則要實行有效,都須從尊重士兵、尊重人民和尊重已經放下武器的敵軍俘虜的人格這種根本態度出發。那些認為不是根本態度問題而是技術問題的人,實在是想錯了,應該加以改正才對。 (一一六)當此保衛武漢等地成為緊急任務之時,發動全軍全民的全部積極性來支援戰爭,是十分嚴重的任務。保衛武漢等地的任務,毫無疑義必須認真地提出和執行。然而究竟能否確定地保衛不失,不決定於主觀的願望,而決定於具體的條件。政治上動員全軍全民起來奮鬥,是最重要的具體的條件之一。不努力於爭取一切必要的條件,甚至必要條件有一不備,勢必重蹈南京等地失陷之覆轍。中國的馬德里在什麼地方,看什麼地方具備馬德里的條件。過去是沒有過一個馬德里的,今後應該爭取幾個,然而全看條件如何。條件中的最基本條件,是全軍全民的廣大的政治動員。 (一一七)在一切工作中,應該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總方針。因為只有這種方針才能堅持抗戰,堅持持久戰,才能普遍地深入地改善官兵關係、軍民關係,才能發動全軍全民的全部積極性,為保衛一切未失地區、恢復一切已失地區而戰,才能爭取最後勝利。 (一一八)這個政治上動員軍民的問題,實在太重要了。我們之所以不惜反反復複地說到這一點,實在是沒有這一點就沒有勝利。沒有許多別的必要的東西固然也沒有勝利,然而這是勝利的最基本的條件。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全軍全民的統一戰線,決不僅僅是幾個黨派的党部和黨員們的統一戰線;動員全軍全民參加統一戰線,才是發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根本目的。
結 論
(一一九)結論是什麼呢?結論就是:“在什麼條件下,中國能戰勝並消滅日本帝國主義的實力呢?要有三個條件:第一是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二是國際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國內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運動的興起。就中國人民的立場來說,三個條件中,中國人民的大聯合是主要的。”“這個戰爭要延長多久呢?要看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實力和中日兩國其他許多決定的因素如何而定。”“如果這些條件不能很快實現,戰爭就要延長。但結果還是一樣,日本必敗,中國必勝。只是犧牲會大,要經過一個很痛苦的時期。”“我們的戰略方針,應該是使用我們的主力在很長的變動不定的戰線上作戰。中國軍隊要勝利,必須在廣闊的戰場上進行高度的運動戰。”“除了調動有訓練的軍隊進行運動戰之外,還要在農民中組織很多的遊擊隊。”“在戰爭的過程中……使中國軍隊的裝備逐漸加強起來。因此,中國能夠在戰爭的後期從事陣地戰,對於日本的佔領地進行陣地的攻擊。這樣,日本在中國抗戰的長期消耗下,它的經濟行將崩潰;在無數戰爭的消磨中,它的士氣行將頹靡。中國方面,則抗戰的潛伏力一天一天地奔騰高漲,大批的革命民眾不斷地傾注到前線去,為自由而戰爭。所有這些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來,就使我們能夠對日本佔領地的堡壘和根據地,作最後的致命的攻擊,驅逐日本侵略軍出中國。”(一九三六年七月與斯諾談話)“中國的政治形勢從此開始了一個新階段,……這一階段的最中心的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的勝利。”“爭取抗戰勝利的中心關鍵,在使已經發動的抗戰發展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只有這種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才能使抗戰得到最後的勝利。”“由於當前的抗戰還存在著嚴重的弱點,所以在今後的抗戰過程中,可能發生許多挫敗、退卻,內部的分化、叛變,暫時和局部的妥協等不利的情況。因此,應該看到這一抗戰是艱苦的持久戰。但我們相信,已經發動的抗戰,必將因為我黨和全國人民的努力,衝破一切障礙物而繼續地前進和發展。”(一九三七年八月《中共中央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這些就是結論。亡國論者看敵人如神物,看自己如草芥,速勝論者看敵人如草芥,看自己如神物,這些都是錯誤的。我們的意見相反: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勝利是中國的——這就是我們的結論。 (一二○)我的講演至此為止。偉大的抗日戰爭正在開展,很多人希望總結經驗,以便爭取全部的勝利。我所說的,只是十個月經驗中的一般的東西,也算一個總結吧。這個問題值得引起廣大的注意和討論,我所說的只是一個概論,希望諸位研究討論,給以指正和補充。
注 釋 〔1〕 見本卷《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注〔1〕。 〔2〕 見本書第一卷《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注〔45〕。 〔3〕 這種亡國論是國民黨內部分領導人的意見。他們是不願意抗日的,後來抗日是被迫的。盧溝橋事變以後,蔣介石一派參加抗日了,汪精衛一派就代表了亡國論,並準備投降日本,後來果然投降了。但是亡國論思想不但是在國民黨記憶體在著,在某些中層社會中甚至在一部分落後的勞動人民中也曾經發生影響。這是因為國民黨政府腐敗無能,在抗日戰爭中節節失敗,而日軍則長驅直進,在戰爭的第一年中就侵佔了華北和華中的大片土地,因而在一部分落後的人民中產生了嚴重的悲觀情緒。 〔4〕 以上這些意見,都是共產黨內的。在抗日戰爭的頭半年內,黨內存在著一種輕敵的傾向,認為日本不值一打。其根據並不是因為他們感覺自己的力量很大,他們知道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和民眾的有組織的力量在當時還是很小的;而是因為國民黨抗日了,他們感覺國民黨有很大的力量,可以有效地打擊日本。他們只看見國民黨暫時抗日的一面,忘記了國民黨反動和腐敗的一面,因而造成了錯誤的估計。 〔5〕 這是蔣介石等人的意見。蔣介石國民黨既已被迫抗戰,他們就一心希望外國的迅速援助,不相信自己的力量,更不相信人民的力量。 〔6〕 一九三八年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中國軍隊和日本侵略軍在台兒莊(今屬山東省棗莊市)一帶進行過一次會戰。在這次會戰中,中國軍隊擊敗日軍第五、第十兩個精銳師團,取得了會戰的勝利。 〔7〕 徐州戰役是中國軍隊同日本侵略軍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進行的一次戰役。從一九三七年十二月起,華北、華中的日軍分南北兩線沿津浦鐵路和台濰(台兒莊至濰縣)公路進犯徐州週邊地區。一九三八年四月上旬,中國軍隊在取得台兒莊會戰的勝利後,繼續向魯南增兵,在徐州附近集結了約六十萬的兵力;而日軍在台兒莊遭到挫敗以後,從四月上旬開始調集南北兩線兵力二十多萬人,對徐州進行迂回包圍。中國軍隊在日軍夾擊和包圍下,分路向豫皖邊突圍。五月十九日,徐州被日軍佔領。 〔8〕 這是當時《大公報》在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和二十六日社評中提出的意見。他們從一種僥倖心理出發,希望用幾個台兒莊一類的勝仗就能打敗日本,免得在持久戰中動員人民力量,危及自己階級的安全。當時國民黨統治集團內普遍有這種僥倖心理。 〔9〕 參見本書第一卷《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注〔33〕。抗日戰爭時期,託派在宣傳上主張抗日,但是攻擊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把託派與漢奸相提並論,是由於當時在共產國際內流行著中國託派與日本帝國主義間諜組織有關的錯誤論斷所造成的。 〔10〕 見本書第一卷《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注〔35〕。 〔11〕 見本書第一卷《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注〔36〕。 〔12〕 戊戌維新也稱戊戌變法,是一八九八年(戊戌年)發生的維新運動。當時,中國面臨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的嚴重危機。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在清朝光緒皇帝的支持下,企圖通過自上而下的變法維新,逐步地在中國推行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聯合統治的君主立憲制度,發展民族資本主義,以挽救民族危亡。但是,這個運動缺乏人民群眾的基礎,又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堅決反對。變法三個多月以後,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幽禁光緒皇帝,殺害譚嗣同等六人,變法遭到失敗。 〔13〕 見本書第一卷《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注〔3〕。 〔14〕 一九三八年一月十六日,日本近衛內閣發表聲明,宣佈以武力滅亡中國的方針;同時宣稱由於國民黨政府仍在“策劃抗戰”,日本政府決定在中國扶植新的傀儡政權,“今後將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 〔15〕 這裏主要是指美國。自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年,美國每年輸入日本的物資占日本全部進口額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戰爭物資占一半以上。 〔16〕 指英、美、法等帝國主義國家的政府。 〔17〕 張伯倫(一八六九——一九四○),英國保守黨領袖。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年任英國首相。他主張遷就德、意、日法西斯對中國、埃塞俄比亞、西班牙、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的侵略,實行妥協政策。 〔18〕 毛澤東在這裏所預言的抗日戰爭相持階段中中國方面可能的向上變化,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是完全實現了。在國民黨統治區,則因為以蔣介石為首的統治集團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反人民,不但沒有向上變化,反而向下變化了。因為這樣,也激起了廣大人民的反抗和覺悟。參見本書第三卷《論聯合政府》第三部分關於這一切事實的分析。 〔19〕 這個比喻裏所引用的神話故事,見明朝吳承恩所著的《西遊記》第七回。這個神話故事說,孫悟空本是個猴子,他能夠一個筋斗翻十萬八千里,但是,他站在如來佛的手心上盡力翻筋斗,總是翻不出去。如來佛翻掌一撲,將五個手指化作五行山,把他壓住。 〔20〕 一九三五年八月,季米特洛夫在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上所作的報告中說:“法西斯是肆無忌憚的沙文主義和侵略戰爭。”一九三七年七月,他又發表了題為《法西斯主義就是戰爭》的論文。 〔21〕 參見列寧《第二國際的破產》和《社會主義與戰爭》(《列寧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35、327頁)。 〔22〕 見本卷《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 〔23〕 見本卷《陝甘寧邊區政府、第八路軍後方留守處佈告》注〔3〕。 〔24〕 見《孫子·謀攻》。 〔25〕 城濮在今山東省鄄城縣西南。西元前六三二年,晉楚兩國大戰於此。戰爭開始時,楚軍佔優勢。晉軍退卻九十裏,到達城濮一帶,先選擇楚軍力量薄弱的右翼,給以嚴重的打擊。然後,再集中優勢兵力擊潰了楚軍的左翼。楚軍終於大敗而退。 〔26〕 見本書第一卷《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注〔31〕。 〔27〕 西元前二○四年,漢將韓信率部與趙王歇大戰于井陘(在今河北省井陘縣)。趙軍號稱二十萬,數倍於漢軍。韓信背水為陣,率軍奮戰;同時,遣兵襲占趙軍防禦薄弱的後方,使其腹背受敵,遂大破趙軍。 〔28〕 見本書第一卷《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注〔32〕。 〔29〕 見本書第一卷《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注〔33〕。 〔30〕 見本書第一卷《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注〔34〕。 〔31〕 見本書第一卷《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注〔35〕。 〔32〕 見本書第一卷《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注〔36〕。 〔33〕 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法國的拿破崙曾與英、普、奧、俄以及歐洲其他很多國家作戰。在多次戰爭中,拿破崙的部隊在數量上都不如他的敵人,但都得到了勝利。 〔34〕 西元三八三年,秦王苻堅出兵攻晉。他依仗優勢兵力,非常輕視晉軍。晉軍打敗了秦軍的前鋒,從水陸兩路繼續前進,隔淝水同秦軍對峙。苻堅登壽陽城(今安徽省壽縣)瞭望,見晉兵佈陣嚴整,又望見八公山上的草木,以為都是晉兵,覺得是遇到了勁敵,開始有懼色。隨後在淝水決戰中,強大的秦軍終於被晉軍打敗。 〔35〕 蔣介石、汪精衛等在一九二七年背叛革命以後,進行十年的反人民戰爭,同時又在國民黨統治區實行法西斯統治。這就使得中國人民沒有可能廣泛地組織起來。這個歷史錯誤是應該由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負責的。 〔36〕 宋襄公是西元前七世紀春秋時代宋國的國君。西元前六三八年宋國與強大的楚國作戰,宋兵已經排列成陣,楚兵正在渡河。宋國有一個官員認為楚兵多宋兵少,主張利用楚兵渡河未畢的時機出擊。但宋襄公說:不可,因為君子不乘別人困難的時候去攻打人家。楚兵渡河以後,還未排列成陣,宋國官員又請求出擊。宋襄公又說:不可,因為君子不攻擊不成陣勢的隊伍。一直等到楚兵準備好了以後,宋襄公才下令出擊。結果宋國大敗,宋襄公自己也受了傷。 〔37〕 見《宋史·嶽飛傳》。 〔38〕 見《禮記·中庸》。 〔39〕 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軍在佔領北平、天津以後,不久即分兵沿津浦鐵路南下,進攻山東省。多年統治山東的國民黨軍閥韓複榘不戰而逃。在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下旬至一九三八年一月上旬的十多天裏,他就放棄了山東中部和西南部的大片國土,從濟南一直逃到山東、河南的邊境。 〔40〕 見本書第一卷《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注〔5〕。 〔41〕 一八一二年,拿破崙以五十萬大軍進攻俄國。當時俄軍只有二十萬人左右。為了避免不利於自己的決戰,俄軍實行戰略退卻,一直到放棄和焚毀了莫斯科。拿破崙的軍隊在深入俄國國土以後,遭到了俄國廣大軍民的堅決反抗,陷於饑寒困苦、後路被切斷、四面被包圍的絕境,最後不得不從莫斯科撤退。這時,俄軍乘機大舉反攻,拿破崙軍僅剩二萬餘人逃離俄國國境。 〔42〕 國民黨政府擴軍的一種辦法,是派軍警四處捉拿人民去當兵,捉來的兵用繩捆索綁,形同囚犯。略為有錢的人,就向國民黨政府的官吏行賄,出錢買人代替。
2008年2月2日星期六
《毛主席詩詞》
01、五古 1915年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來。愁煞芳年友,悲歎有餘哀。衡陽雁聲徹,湘濱春溜回。感物念所歡,躑躅城南隈。城隈草萋萋,涔淚浸雙題。采采餘孤景,日落衡雲西。方期沆瀁游,零落匪所思。永訣從今始,午夜驚鳴雞。鳴雞一聲唱,汗漫東皋上。冉冉望君來,握手珠眶漲。關山蹇驥足,飛飆拂靈帳。我懷鬱如焚,放歌倚列嶂。列嶂青且 ,願言試長劍。東海有島夷,北山盡仇怨。蕩滌誰氏子,安得辭浮賤。子期竟早亡,牙琴從此絕。琴絕最傷情,朱華春不榮。後來有千里,誰與共平生。望靈薦杯酒,慘淡看銘旌。惆悵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02、五律 1915年5月
共泛朱張渡,層冰漲橘汀。鳥啼楓徑寂,木落翠微冥。攀險呼儔侶,盤空識健翎。赫曦聯韻在,千載德猶馨。
03、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 約1916年-1917年間
雲開衡岳積陰止,天馬鳳凰春樹裡。年少崢嶸屈賈才,山川奇氣曾鐘此。君行吾為發浩歌,鯤鵬擊浪從茲始。洞庭湘水漲連天,艟艨巨艦直東指。無端散出一天愁,幸被東風吹萬里。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米。滄海橫流安足慮,世事紛紜從君理。管卻自家身與心,胸中日月常新美。名世於今五百年,諸公碌碌皆余子。平浪宮前友誼多,崇明對馬衣帶水。東瀛濯劍有書還,我返自崖君去矣。
04、賀新郎 1919年3月
揮手從茲去。更哪堪淒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雲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淒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似崑崙崩絕壁,又恰像颱風掃寰宇。重比翼,和雲翥。
05、虞美人 1919年10月8日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怎難明?無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曉來百念皆灰燼,倦極身無憑。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06、沁園春‧長沙 1920年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07、西江月‧秋收起義 1925年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
08、菩薩蠻‧黃鶴樓 1927年﹒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09、西江月‧井岡山 1927年春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10、採桑子‧重陽 1929年秋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11、如夢令‧元旦 1929年10月
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
12、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 1930年1月
漫天皆白,雪裡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捲紅旗過大關。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
13、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 1930年2月
六月天兵征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百萬工農齊踴躍,席捲江西直搗湘和鄂。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
14、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1930年7月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
15、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 1931年春
白雲山頭雲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七百里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
16、菩薩蠻﹒大柏地 1931年夏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17、清平樂‧會昌 1933年夏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
18、十六字令三首 其一 1934年夏
山, 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其三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19、憶秦娥‧婁山關 1934年─1935年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20、七律‧長征 1935年2月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礡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21、念奴嬌‧崑崙 1935年10月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22、清平樂‧六盤山 1935年10月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23、沁園春‧雪 1936年2月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像,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4、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1949年4月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25、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1949年4月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洲葉正黃。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26、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1950年國慶觀劇,柳亞子先生即席賦浣溪沙,因步其韻奉和。
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鬼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
27、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1954年夏
28、七律﹒和周世釗同志
春江浩蕩暫徘徊,又踏層峰望眼開。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尊前談笑人依舊,域外雞蟲事可哀。莫歎韶華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1955年
七絕‧五雲山
五雲山上五雲飛,遠接群峰近拂堤。若問杭州何處好,此中聽得野鶯啼。
1955年
29、水調歌頭‧游泳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1956年6月
30、蝶戀花‧答李淑一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 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1957年5月11日
31、七絕‧觀潮
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台。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1957年9月
32、七律‧送瘟神
讀6月30日人民日報,余江縣消滅了血吸蟲。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
其一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其二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1958年7月1日
33、七律‧到韶山
1959年6月25日到韶山。離別這個地方已有32週年了。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1959年6月
34、七律‧登廬山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
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裡可耕田?1959年7月1日
35、七絕
翻身躍入七人房,回首峰戀入莽蒼。四十八盤才走過,風馳又已到錢塘。1959年11月
36、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洞庭波湧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裡盡朝暉。1961年
37、七絕﹒為女民兵題照
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1961年2月
38、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1961年9月9日
39、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1961年11月17日
40、卜算子‧詠梅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1961年12月
41、七律‧冬雲
雪壓冬雲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1962年12月26日
42、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淒厲,幾聲抽泣。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1963年1月9日
43、七律‧吊羅榮桓同志
記得當年草上飛,紅軍隊裡每相違。長征不是難堪日,戰錦方為大問題。
斥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1963年12月
44、賀新郎‧讀史
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銅鐵爐中翻火焰,為問何時猜得?不過幾千寒熱。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讀罷頭飛雪,但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有多少風流人物?盜跖莊 流譽後,更陳王奮起揮黃鋮。歌未竟,東方白。1964年春
45、念奴嬌‧井岡山
參天萬木,千百里,飛上南天奇岳。故地重來何所見,多了樓台亭閣。五井碑前,黃洋界上,車子飛如躍。江山如畫,古代曾雲海綠。彈指三十八年,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猶記當時烽火裡,九死一生如昨。獨有豪情,天際懸明月,風雷磅礡。一聲雞唱,萬怪煙消雲落。1965年5月
46、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1965年5月
47、念奴嬌‧鳥兒問答
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背負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廓。炮火連天,彈痕遍地。嚇倒蓬間雀。怎麼得了,哎呀我要飛躍。借問君去何方?雀兒答道:有仙山瓊閣。不見前年秋月朗,訂了三家條約。還有吃的,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1965年秋
48、卜算子‧悼國際共產主義戰士艾地同志
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奈何笑容難為久,春來反凋殘。殘固不堪殘,何須自尋煩?花落自有花開日,蓄芳待來年。1965年12月
49、七絕
豫章西望彩雲間,九派長江九疊山。高臥不須窺石鏡,秋風怒在叛徒顏。1971年9月以後
50、七古
(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准公。入門不拜騁雄辯,兩女輟洗來趨風。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不料韓信不聽話,十萬大軍下歷城。齊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1973年7月
51、七律‧讀《封建論》,呈郭老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龍魂死業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多行秦政治,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1973年8月
52、訴衷情
父母忠貞為國酬,何曾怕斷頭?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你我之輩,忍將夙願,付與東流?1974年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來。愁煞芳年友,悲歎有餘哀。衡陽雁聲徹,湘濱春溜回。感物念所歡,躑躅城南隈。城隈草萋萋,涔淚浸雙題。采采餘孤景,日落衡雲西。方期沆瀁游,零落匪所思。永訣從今始,午夜驚鳴雞。鳴雞一聲唱,汗漫東皋上。冉冉望君來,握手珠眶漲。關山蹇驥足,飛飆拂靈帳。我懷鬱如焚,放歌倚列嶂。列嶂青且 ,願言試長劍。東海有島夷,北山盡仇怨。蕩滌誰氏子,安得辭浮賤。子期竟早亡,牙琴從此絕。琴絕最傷情,朱華春不榮。後來有千里,誰與共平生。望靈薦杯酒,慘淡看銘旌。惆悵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02、五律 1915年5月
共泛朱張渡,層冰漲橘汀。鳥啼楓徑寂,木落翠微冥。攀險呼儔侶,盤空識健翎。赫曦聯韻在,千載德猶馨。
03、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 約1916年-1917年間
雲開衡岳積陰止,天馬鳳凰春樹裡。年少崢嶸屈賈才,山川奇氣曾鐘此。君行吾為發浩歌,鯤鵬擊浪從茲始。洞庭湘水漲連天,艟艨巨艦直東指。無端散出一天愁,幸被東風吹萬里。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米。滄海橫流安足慮,世事紛紜從君理。管卻自家身與心,胸中日月常新美。名世於今五百年,諸公碌碌皆余子。平浪宮前友誼多,崇明對馬衣帶水。東瀛濯劍有書還,我返自崖君去矣。
04、賀新郎 1919年3月
揮手從茲去。更哪堪淒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雲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淒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似崑崙崩絕壁,又恰像颱風掃寰宇。重比翼,和雲翥。
05、虞美人 1919年10月8日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怎難明?無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曉來百念皆灰燼,倦極身無憑。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06、沁園春‧長沙 1920年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07、西江月‧秋收起義 1925年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
08、菩薩蠻‧黃鶴樓 1927年﹒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09、西江月‧井岡山 1927年春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10、採桑子‧重陽 1929年秋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11、如夢令‧元旦 1929年10月
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
12、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 1930年1月
漫天皆白,雪裡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捲紅旗過大關。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
13、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 1930年2月
六月天兵征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百萬工農齊踴躍,席捲江西直搗湘和鄂。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
14、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1930年7月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
15、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 1931年春
白雲山頭雲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七百里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
16、菩薩蠻﹒大柏地 1931年夏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17、清平樂‧會昌 1933年夏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
18、十六字令三首 其一 1934年夏
山, 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其三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19、憶秦娥‧婁山關 1934年─1935年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20、七律‧長征 1935年2月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礡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21、念奴嬌‧崑崙 1935年10月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22、清平樂‧六盤山 1935年10月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23、沁園春‧雪 1936年2月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像,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4、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1949年4月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25、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1949年4月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洲葉正黃。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26、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1950年國慶觀劇,柳亞子先生即席賦浣溪沙,因步其韻奉和。
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鬼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
27、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1954年夏
28、七律﹒和周世釗同志
春江浩蕩暫徘徊,又踏層峰望眼開。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尊前談笑人依舊,域外雞蟲事可哀。莫歎韶華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1955年
七絕‧五雲山
五雲山上五雲飛,遠接群峰近拂堤。若問杭州何處好,此中聽得野鶯啼。
1955年
29、水調歌頭‧游泳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1956年6月
30、蝶戀花‧答李淑一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 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1957年5月11日
31、七絕‧觀潮
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台。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1957年9月
32、七律‧送瘟神
讀6月30日人民日報,余江縣消滅了血吸蟲。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
其一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其二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1958年7月1日
33、七律‧到韶山
1959年6月25日到韶山。離別這個地方已有32週年了。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1959年6月
34、七律‧登廬山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
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裡可耕田?1959年7月1日
35、七絕
翻身躍入七人房,回首峰戀入莽蒼。四十八盤才走過,風馳又已到錢塘。1959年11月
36、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洞庭波湧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裡盡朝暉。1961年
37、七絕﹒為女民兵題照
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1961年2月
38、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1961年9月9日
39、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1961年11月17日
40、卜算子‧詠梅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1961年12月
41、七律‧冬雲
雪壓冬雲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1962年12月26日
42、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淒厲,幾聲抽泣。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1963年1月9日
43、七律‧吊羅榮桓同志
記得當年草上飛,紅軍隊裡每相違。長征不是難堪日,戰錦方為大問題。
斥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1963年12月
44、賀新郎‧讀史
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銅鐵爐中翻火焰,為問何時猜得?不過幾千寒熱。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讀罷頭飛雪,但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有多少風流人物?盜跖莊 流譽後,更陳王奮起揮黃鋮。歌未竟,東方白。1964年春
45、念奴嬌‧井岡山
參天萬木,千百里,飛上南天奇岳。故地重來何所見,多了樓台亭閣。五井碑前,黃洋界上,車子飛如躍。江山如畫,古代曾雲海綠。彈指三十八年,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猶記當時烽火裡,九死一生如昨。獨有豪情,天際懸明月,風雷磅礡。一聲雞唱,萬怪煙消雲落。1965年5月
46、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1965年5月
47、念奴嬌‧鳥兒問答
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背負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廓。炮火連天,彈痕遍地。嚇倒蓬間雀。怎麼得了,哎呀我要飛躍。借問君去何方?雀兒答道:有仙山瓊閣。不見前年秋月朗,訂了三家條約。還有吃的,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1965年秋
48、卜算子‧悼國際共產主義戰士艾地同志
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奈何笑容難為久,春來反凋殘。殘固不堪殘,何須自尋煩?花落自有花開日,蓄芳待來年。1965年12月
49、七絕
豫章西望彩雲間,九派長江九疊山。高臥不須窺石鏡,秋風怒在叛徒顏。1971年9月以後
50、七古
(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准公。入門不拜騁雄辯,兩女輟洗來趨風。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不料韓信不聽話,十萬大軍下歷城。齊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1973年7月
51、七律‧讀《封建論》,呈郭老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龍魂死業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多行秦政治,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1973年8月
52、訴衷情
父母忠貞為國酬,何曾怕斷頭?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你我之輩,忍將夙願,付與東流?1974年
2008年2月1日星期五
《毛主席語錄》
一、共產黨
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
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詞》(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一九五四年九月十六日《人民日報》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個革命的黨。沒有一個革命的黨,沒有一個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理論和革命風格建立起來的革命黨,就不可能領導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戰勝帝國主義及其走狗。
——《全世界革命力量團結起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三六零頁。
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努力,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八-一零九九頁。
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沒有這樣一個核心,社會主義事業就不能勝利。
——《在接見出席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全體代表時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五月二十五日),《新華半月刊》一九五七年第十二號第五七頁。
一個有紀律的,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武裝的,採取自我批評方法的,聯繫人民群眾的黨。一個由這樣的党領導的軍隊。一個由這樣的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各革命派別的統一戰線。這三件是我們戰勝敵人的主要武器。
——《論人民民主專政》(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八四頁。
我們應當相信群眾,我們應當相信黨,這是兩條根本的原理。如果懷疑這兩條原理,那就什麼事情也做不成了。
——《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人民出版社第九頁。
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新的工作作風,這主要的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四—一零九五頁。
指導一個偉大的革命運動的政黨,如果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歷史知識,沒有對於實際運動的深刻的瞭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二一頁。
我們過去說過,整風運動是一個“普遍的馬克思主義的教育運動”。整風就是全黨通過批評和自我批評來學習馬克思主義。在整風中間,我們一定可以更多地學到一些馬克思主義。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一頁。
要使幾億人中的中國人生活得好,要把我們這個經濟落後、文化落後的國家,建設成為富裕的、強盛的、具有高度文化的國家,這是一個很艱巨的任務。我們所以要整風,現在要整風,將來還要整風,要不斷把我們身上的錯誤東西整掉,就是為了使我們能夠更好地擔負起這項任務,更好地同黨外的一切立志改革的志士仁人共同工作。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二頁。
政策是革命政黨一切實際行動的出發點,並且表現於行動的過程和歸宿。一個革命政黨的任何行動都是實行政策。不是實行正確的政策,就是實行錯誤的政策;不是自覺地,就是盲目地實行某種政策。所謂經驗,就是實行政策的過程和歸宿。政策必須在人民實踐中,也就是經驗中,才能證明其正確與否,才能確定其正確和錯誤的程度。但是,人們的實踐,特別是革命政黨和革命群眾的實踐,沒有不同這種或那種政策相聯繫的。因此,在每一行動之前,必須向黨員和群眾講明我們按情況規定的政策。否則,黨員和群眾就會脫離我們政策的領導而盲目行動,執行錯誤的政策。
——《關於工商業政策》(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八四頁。
我黨規定了中國革命的總路線和總政策,又規定了各項具體的工作路線和各項具體的政策。但是,許多同志往往記住了我黨的具體的個別的工作路線和政策,忘記了我黨的總路線和總政策。而如果真正忘記了我黨的總路線和總政策,我們就將是一個盲目的不完全的不清醒的革命者,在我們執行具體工作路線和具體政策的時候,就會迷失方向,就會左右搖擺,就會貽誤我們的工作。
——《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一九四八年四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三一四頁。
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各級領導同志務必充分注意,萬萬不可粗心大意。
——《關於情況的通報》(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九六頁。 ———————
二、階級和階級鬥爭
階級鬥爭,一些階級勝利了,一些階級消滅了。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幾千年的文明史。拿這個觀點解釋歷史的就叫做歷史的唯物主義,站在這個觀點的反面的是歷史的唯心主義。
《丟掉幻想,準備鬥爭》(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九一頁
在階級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
《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七二頁
社會的變化,主要地是由於社會內部矛盾的發展,即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階級之間的矛盾,新舊之間的矛盾,由於這些矛盾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推動了新舊社會的代謝。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九零頁
地主階級對於農民的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迫使農民多次地舉行起義,以反抗地主階級的統治。……在中國封建社會裏,只有這種農民的階級鬥爭、農民的起義和農民的戰爭,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六一九頁
民族鬥爭,說到底,是一個階級鬥爭問題。在美國壓迫黑人的,只是白色人種中的反動統治集團。他們絕不能代表白色人種中占絕大多數的工人、農民、革命的知識份子和其他開明人士。
《支持美國黑人反對美帝國主義種族歧視的正義鬥爭的聲明》(一九六三年八月八日),《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人民出版社版第四頁
人民靠我們去組織。中國的反動分子,靠我們組織起人民去反他打倒。凡是反動的東西,你不打,他就不倒。這也和掃地一樣,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
《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三一頁
敵人是不會自行消滅的。無論是中國的反動派,或是美國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侵略勢力,都不會自行退出歷史舞臺。
《將革命進行到底》(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三十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三七九頁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九二七年三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八頁
蔣介石對於人民是寸權必奪,寸利必得。我們呢?我們的方針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我們是按照蔣介石的辦法辦事。蔣介石總是要強迫人民接受戰爭,他左手拿著刀,右手也拿著刀。我們就按照他的辦法,也拿起刀來。……現在蔣介石已經在磨刀了,因此,我們也要磨刀。《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二六——一一二七頁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中國過去一切革命鬥爭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為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革命党是群眾的嚮導,在革命中未有革命黨領錯了路而革命不失敗的。我們的革命要有不領錯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團結我們的真正的朋友,以攻擊我們的真正的敵人。我們要分辨真正的敵友,不可不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及其對於革命的態度,作一個大概的分析。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九二六年三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三頁
一切勾結帝國主義的軍閥、官僚、買辦階級、大地主階級以及附屬於他們的一部分反動知識界,是我們的敵人。工業無產階級是我們革命的領導力量。一切半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是我們最接近的朋友。那動搖不定的中產階級,其右翼可能是我們的敵人,其左翼可能是我們的朋友——但我們要時常提防他們,不要讓他們擾亂了我們的陣線。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九二六年三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八——第九頁
什麼人站在革命人民方面,他就是革命派,什麼人站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方面,他就是反革命派。什麼人只是口頭上站在革命人民方面而在行動上則另是一樣,他就是一個口頭革命派,如果不但在口頭上而且在行動上也站在革命人民方面,他就是一個完全的革命派。
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的閉幕詞(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三日),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四日《人民日報》
我認為,對我們來說,一個人,一個黨,一個軍隊,或者一個學校,如若不被敵人反對,那就不好了那一定是同敵人同流合污了。如若被敵人反對,那就好了,那就證明我們同敵人劃清界線了。如若敵人起勁地反對我們,把我們說得一塌糊塗,一無是處,那就更好了,那就證明我們不但同敵人劃清了界線,而且證明我們的工作是很有成績的了。
《被敵人反對是好事而不是壞事》(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六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頁
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
《和中央社、掃蕩報、新民報三記者的談話》(一九三九年九月十六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八零頁
我們是站在無產階級的和人民大眾的立場。對於共產黨員來說,也就是要站在黨的立場,站在黨性和黨的政策的立場。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九四二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五零頁
在拿槍的敵人被消滅以後,不拿槍的敵人依然存在,他們必然地要和我們作拚死的鬥爭 ,我們決不可以輕視這些敵人。如果我們現在不是這樣地提出問題和認識問題,我們就要犯極大的錯誤。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二八頁
帝國主義者和國內反動派決不甘心於他們的失敗,他們還要作最後的掙扎。在全國平定以後,他們也還會以各種方式從事破壞和搗亂,他們將每日每時企圖在中國復辟。這是必然的,毫無疑義的,我們務必不要鬆懈自己的警惕性。
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的開幕詞(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二日《人民日報》
在我國,雖然社會主義改造,在所有制方面說來,已經基本完成,革命時期的大規模的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階級鬥爭已經基本結束,但是,被推翻的地主買辦階級的殘餘還是存在,資產階級還是存在,小資產階級剛剛在改造。階級鬥爭並沒有結束。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鬥爭,各派政治力量之間的階級鬥爭,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在意識形態方面的階級鬥爭,還是長時期的,曲折的,有時甚至是很激烈的。資產階級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觀改造世界,無產階級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觀改造世界。在這一方面,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誰勝誰負的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六——二七頁
我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在意識形態方面的誰勝誰負的鬥爭,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解決。這是因為資產階級和從舊社會來的知識份子的影響還要在我國長期存在,作為階級的意識形態,還要在我國長期存在。如果對於這種形勢認識不足,或者根本不認識,那就要犯絕大的錯誤,就會忽視必要的思想鬥爭。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七頁
在我國,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思想,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還會長期存在。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已經基本建立。我們已經在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改造方面,取得了基本勝利,但是在政治戰線和思想戰線方面,我們還沒有完全取得勝利。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在意識形態方面的誰勝誰負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我們同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思想還要進行長期的鬥爭。不瞭解這種情況,放棄思想鬥爭,那就是錯誤的。凡是錯誤的思想,凡是毒草,凡是牛鬼蛇神,都應該進行批判,決不能讓它們自由氾濫。但是,這種批判,應該是充分說理的,有分析的,有說服力的,而不應該是粗暴的、官僚主義的,或者是形而上學的、教條主義的。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九——二零頁
教條主義和修正主義都是違反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一定要向前發展,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不能停滯不前。停止了,老是那麼一套,它就沒有生命了。但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是不能違背的,違背了就要犯錯誤。用形而上學的觀點來看待馬克思主義,把它看成僵死的東西,這是教條主義。否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這就是修正主義。修正主義是一種資產階級思想。修正主義者抹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區別,抹殺無產階級專政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區別。他們所主張的,在實際上並不是社會主義路線,而是資本主義路線。在現在的情況下,修正主義的比教條主義更有害的東西。我們現在思想戰線上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開展對於修正主義的批判。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零——二十一頁
修正主義,或者右傾機會主義,是一種資產階級思潮,它比教條主義有更大的危險性。修正主義者,右傾機會主義者,口頭上也掛著馬克思主義,他們也在那裏攻擊“教條主義”。但是他們所攻擊的正是馬克思主義的最根本的東西。他們反對或者歪曲唯物論和辯證法,反對或者企圖削弱人民民主專政和共產黨的領導,反對或者企圖削弱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以後,社會上還有一部分人夢想恢復資本主義制度,他們要從各個方面向工人階級進行鬥爭,包括思想方面的鬥爭。而在這個鬥爭中,修正主義者就是他們最好的助手。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九——三零頁
———————
三、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共產主義是無產階級的整個思想體系,同時又是一種新的社會制度。這種思想體系和社會制度,是區別於任何別的思想體系和任何別的社會制度的,是自有人類歷史以來,最完全最進步最革命最合理的。封建主義的思想體系和社會制度,是進了歷史博物館的東西了。資本主義的思想體系和社會制度,已有一部分進了博物館(在蘇聯);其餘部分,也已“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快進博物館了。惟獨共產主義的思想體系和社會制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磅礴於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
《新民主主義論》(一九四零年一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六七九頁
社會主義制度終究要代替資本主義制度,這是一個不以人們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不管反動派怎樣企圖阻止歷史車輪的前進,革命或遲或早總會發生,並且將必然取得勝利。
《在蘇聯最高蘇維埃慶祝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四十周年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六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五頁
我們共產黨人從來不隱瞞自己的政治主張。我們的將來綱領或最高綱領,是要將中國推進到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去的,這是確定的和毫無疑義的。我們的黨的名稱和我們的馬克思主義的宇宙觀,明確地指明了這個將來的、無限光明的、無限美妙的最高理想。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五九頁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整個中國革命運動,是包括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在內的全部革命運動;這是兩個性質不同的革命過程,只有完成了前一個革命過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後一個革命過程。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而一切共產主義者的最後目的,則是在於力爭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的最後的完成。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六 四六頁
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為了解放生產力。農業和手工業由個體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私營工商業由資本主義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所有制,必然使生產力大大地獲得解放。這樣就為大大地發展工業和農業的生產創造了社會條件。
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五日),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六日《人民日報》
我們現在不但正在進行關於社會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進行技術方面的由手工業生產到大規模現代化機器生產的革命,而這兩種革命是結合在一起的。在農業方面,在我國的條件下(資本主義國家內是使農業資本主義化),則必須先有合作化,然後才能使用大機器。由此可見,我們對於工業和農業、社會主義的工業化和社會主義的農業改造這樣兩件事,決不可以分割起來和互相孤立起來去看,決不可以只強調一方面,減弱另一方面。
《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三——二四頁
新的社會制度還剛剛建立,還需要有一個鞏固的時間。不能認為新制度一旦建立起來就完全鞏固了,那是不可能的。需要逐步地鞏固。要使它最後鞏固起來,必須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堅持經濟戰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還必須在政治戰線和思想戰線上,進行經常的、艱苦的社會主義革命鬥爭和社會主義教育。除了這些以外,還要有各種國際條件的配合。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頁
在我國,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鬥爭,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誰戰勝誰的鬥爭,還要經過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但是,我們大家都應該看到,這個社會主義的新制度是一定會鞏固起來的。我們一定會建設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頁
對於我們的國家抱著敵對情緒的知識份子,是極少數。這種人不喜歡我們這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他們留戀舊社會。一遇機會,他們就會興風作浪,想要推翻共產黨,恢復舊中國。這是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條路線、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路線中間,頑固地要走後一條路線的人。這後一條路線,在實際上是不能實現的,所以他們實際上是準備投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人。這種人在政治界、工商界、文化教育界、科學技術界、宗教界裏都有,這是一些極端反動的人。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三頁
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農民的經濟是分散的,根據蘇聯的經驗,需要很長的時間和細心的工作,才能做到農業社會化。沒有農業社會化,就沒有全部的鞏固的社會主義。
《論人民民主專政》(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八二頁
我們必須相信:(1)廣大農民是願意在党的領導下逐步地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2)党是能夠領導農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這兩點是事物的本質和主流。《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一頁
合作社的領導機關必須建立現有貧農和新下中農在領導機關中的優勢,而以老下中農和新老兩部分上中農作為輔助力量,才能按照黨的政策實現貧農和中農的團結,鞏固合作社,發展生產,正確地完成整個農村的社會主義改造。沒有這個條件,中農和貧農就不能團結,合作社就不能鞏固,生產就不能發展,整個農村的社會主義改造就不能實現。
《長沙縣高山鄉武塘農業生產合作社是行政機關從中農佔優勢轉變為貧農佔優勢的》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中冊第八五七頁
中農是必須團結,不團結中農是錯誤的。但是工人階級和共產黨,在農村中,依靠什麼人去團結中農,實現整個農村的社會主義改造呢?當然只有貧農。在過去向地主作鬥爭、實行土地改革的時候是這樣,在現在向富農和其他資本主義因素作鬥爭實行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時候,也是這樣。在兩個革命時期,中農在開始階段都是動搖的。等到看清了大勢,革命將要勝利的時候,中農才會參加到革命方面來。貧農必須向中農做工作,把中農團結到自己方面來,使革命一天一天地擴大,直到取得最後的勝利。
《福安縣發生“中農社”和“貧農社”的教訓》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中冊第七零一頁
富裕農民中的資本主義傾向是嚴重的。只要我們在合作化運動中,乃至以後一個很長的時期內,稍微放鬆了對於農民的政治工作,資本主義傾向就會氾濫起來。
《必須對資本主義傾向作堅決的鬥爭》一文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上冊第三五三頁
農業合作化運動,從一開始,就是一種嚴重的思想的和政治的鬥爭。每一個合作社,不經過這樣的一場鬥爭,就不能創立。一個嶄新的社會制度要從舊制度的基地上建立起來,它就必須清除這個基地。反映舊制度的舊思想的殘餘,總是長期地留在人們的頭腦裏,不願意輕易地退走的。合作社建立以後,還必須經過許多的鬥爭,才能使自己鞏固起來。鞏固了以後,只要一鬆勁,又可能垮臺。
《嚴重的教訓》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上冊第一二三頁
在最近幾年中間,農村中的資本主義自發勢力一天一天地在發展,新富農已經到處出現,許多富裕中農力求把自己變為富農。許多貧農,則因為生產資料不足,仍然處於貧困地位,有些人欠了債,有些人出賣土地,或者出租土地。這種情況如果讓它發展下去,農村中向兩極分化的現象必然一天一天地嚴重起來。失去土地的農民和繼續處於貧困地位的農民將要埋怨我們,他們將說我們見死不救,不去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向資本主義方向發展的那些富裕中農也將對我們不滿,因為我們如果不想走資本主義的道路的話,就永遠不能滿足這些農民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之下,工人和農民的同盟能夠繼續鞏固下去嗎?顯然是不能夠的。這個問題,只有在新的基礎之上才能獲得解決。這就是在逐步地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逐步地實現對於手工業、對於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同時,逐步地實現對於整個農業的社會主義的改造,即實行合作化,在農村中消滅富農經濟制度和個體經濟制度,使全體農村人民共同富裕起來。我們認為只有這樣,工人和農民的聯盟才能獲得鞏固。
《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三一——三二頁
……統籌兼顧,是指對於六億人口的統籌兼顧。我們作計畫、辦事、想問題,都要從我國有六億人口這一點出發,千萬不要忘記這一點。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四頁
除了党的領導之外,六億人口是一個決定的因素。人多議論多,熱氣高,幹勁大。從來也沒有看見人民群眾像現在這樣精神振奮,鬥志昂揚,意氣風發。《介紹一個合作社》(一九五作年四月十五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頁
除了別的特點之外,中國六億人口的顯著特點是一窮二白。這些看起來是壞事,其實是好事。窮則思變,要幹,要革命。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畫圖。
《介紹一個合作社》(一九五作年四月十五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二頁
中國革命在全國勝利,並且解決了土地問題以後,中國還存在著兩種基本的矛盾。第一種是國內的,即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第二種是國外的,即中國和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因為這樣,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政權,在人民民主革命勝利以後,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必須強化。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三四頁
“你們不是要消滅國家權力嗎?”我們要,但是我們現在還不要,我們現在還不能要。為什麼?帝國主義還存在,國內反動派還存在,國內階級還存在。我們現在的任務是要強化人民的國家機器,這主要地是指人民的軍隊、人民的員警和人民的法庭,藉以鞏固國防和保護人民利益。
《論人民民主專政》(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八零頁
我們的國家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這個專政是幹什麼的呢?專政的第一個作用,就是壓迫國家內部的反動階級、反動派和反抗社會主義革命的剝削者,壓迫那些對於社會主義建設的破壞者,就是為了解決國內敵我之間的矛盾。例如逮捕某些反革命分子並且將他們判罪,在一個時期內不給地主階級分子和官僚資產階級分子以選舉權,不給他們發表言論的自由權利,都是屬於專政的範圍。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和廣大人民的利益,對於那些盜竊犯、詐騙犯、殺人放火犯、流氓集團和各種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壞分子,也必須實行專政。專政還有第二個作用,就是防禦國家外部敵人的顛覆活動和可能的侵略。在這種情況出現的時候,專政就擔負著對外解決敵我之間的矛盾的任務。專政的目的是為了保衛全體人民進行和平勞動,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三——第四頁
人民民主專政需要工人階級的領導。因為只有工人階級最有遠見,大公無私,最富於革命的徹底性。整個革命歷史證明,沒有工人階級的領導,革命就要失敗,有了工人階級的領導,革命就勝利了。
《論人民民主專政》(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八三頁
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的聯盟,而主要是工人和農民的聯盟,因為這兩個階級占了中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推翻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主要是這兩個階級的力量。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主要依靠這兩個階級的聯盟。
《論人民民主專政》(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八三頁
階級鬥爭、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是建設社會主義強大國家的三項偉大革命運動,是使共產黨人免除官僚主義、避免修正主義和教條主義,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確實保證,是使無產階級能夠和廣大勞動群眾聯合起來,實行民主專政的可靠保證。不然的話,讓地、富、反、壞、牛鬼蛇神一齊跑了出來,而我們的幹部則不聞不問,有許多人甚至敵我不分,互相勾結,被敵人腐蝕侵襲,分化瓦解,拉出去,打進來,許多工人、農民和知識份子也被敵人軟硬兼施,照此辦理,那就不要很多時間,少則幾年、十幾年,多則幾十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現全國性的反革命復辟,馬列主義的黨就一定會變成修正主義的黨,變成法西斯黨,整個中國就要改變顏色了。請同志們想一想,這是一種多麼危險的情景啊!
《浙江省七個關於幹部參加勞動的好材料》的批語(一九六三年五月九日),《關於赫魯雪夫的假共產主義及其在世界歷史上的教訓》一文的引語,一九六四年七月十四日《人民日報》
人民民主專政有兩個方法。對敵人說來是用專政的方法,就是說在必要的時期內,不讓他們參與政治活動,強迫他們服從人民政府的法律,強迫他們從事勞動並在勞動中改造他們成為新人。對人民說來則與此相反,不是用強迫的方法,而是用民主的方法,就是說必須讓他們參與政治活動,不是強迫他們做這樣做那樣,而是用民主的方法向他們進行教育和說服的工作。
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的閉幕詞(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三日),一九五零後六月二十四日《人民日報》
為了在更加鞏固的基礎上迅速發展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中國人民正在共產黨的領導之下進行一個生氣勃勃的整風運動。這就是在城市和農村中對於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國家的根本制度和重大政策、黨政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人民的生活福利等項問題,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有領導地自由地展開全民性的大辯論,用以正確地解決在人民內部實際存在而為當前所必需解決的各項矛盾問題。這是一個社會主義的人民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運動。
《在蘇聯最高蘇維埃慶祝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四十周年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六日),人民出版社版第八頁
為了進行偉大的建設工作,在我們的面前,擺著極為繁重的任務。雖然我們有一千多萬黨員,但是在全國人口中仍然只占極少數。在我們的各個國家機關和各項社會事業中,大量的工作要依靠黨外的人員來作。如果我們不善於依靠人民群眾,不善於同黨外的人員合作,那就無法把工作做好。在我們繼續加強全黨的團結的時候,我們還必須繼續加強各民族、各民主階級、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團結,繼續鞏固和擴大我們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必須認真地糾正在任何工作環節上的任何一種妨害黨同人民團結的不良現象。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一九五六年九月十五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獻》人民出版社版第八頁
四、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在我們的面前有兩類社會矛盾,這就是敵我之間的矛盾和人民內部的矛盾。這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類矛盾。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頁
為了正確地認識敵我之間和人民內部這兩類不同的矛盾,應該首先弄清楚什麼是人民,什麼是敵人。……在現階段,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時期,一切贊成、擁護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於人民的範圍;一切反抗社會主義革命和敵視、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勢力和社會集團,都是人民的敵人。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二頁
在我國現在的條件下,所謂人民內部的矛盾,包括工人階級內部的矛盾,農民階級內部的矛盾,知識份子內部的矛盾,工農兩個階級之間的矛盾,工人、農民同知識份子之間的矛盾,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民族資產階級內部的矛盾,等等。我們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但是它同人民群眾之間也有一定的矛盾。這種矛盾包括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同個人利益之間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領導同被領導之間的矛盾,國家機關某些工作人員的官僚主義作風同群眾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也是人民內部的一個矛盾。一般說來,人民內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礎上的矛盾。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頁
敵我之間的矛盾是對抗性的矛盾。人民內部的矛盾,在勞動人民之間說來,是非對抗性的;在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之間說來,除了對抗性的一面以外,還有非對抗性的一面。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頁
在我國人民的政治生活中,應當怎樣來判斷我們的言論和行動的是非呢?我們以為,根據我國的憲法的原則,根據我國最大多數人民的意志和我國各黨派歷次宣佈的共同的政治主張,這種標準可以大致規定如下:(一)有利於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二)有利於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而不是不利於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三)有利於鞏固人民民主專政,而不是破壞或者削弱這個專政;(四)有利於鞏固民主集中制,而不是破壞或者削弱這個制度;(五)有利於鞏固共產黨的領導,而不是擺脫或者削弱這種領導;(六)有利於社會主義的國際團結和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國際團結,而不是有損於這些團結。這六條標準中,最重要的是社會主義道路和党的領導兩條。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三零頁
肅清反革命分子的問題是敵我矛盾的鬥爭問題。在人民內部,有些人對於肅反問題的看法,也有一些不同。有兩種人的意見,和我們的意見不相同。有右傾思想的人不分敵我,認敵為我。廣大群眾認為是敵人的人,他們卻認為是朋友。有“左”傾思想的人則把敵我矛盾擴大化,以至把某些人民內部的矛盾也看做敵我矛盾,把某些本來不是反革命的人也看作反革命。這兩種看法都是錯誤的,都不能正確地處理肅反問題,也不能正確地估計我們的肅反工作。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三頁
不同質的矛盾,只有用不同持的方法才能解決。例如,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用社會主義革命的方法去解決;人民大眾和封建制度的矛盾,用民主革命的方法去解決;殖民地和帝國主義的矛盾,用民族革命戰爭的方法去解決;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用農業集體化和農業機械化的方法去解決;共產黨內部的矛盾,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去解決;社會和自然的矛盾,用發展生產力的方法去解決。……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矛盾,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嚴格地遵守的一個原則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九九頁
敵我之間和人民內部這兩類矛盾的性質不同,解決的方法也不同,簡單地說起來,前者是分清敵我的問題,後者是分清是非的問題。當然,敵我問題也是一種是非問題。比如我們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這些內外反動派,究竟誰是誰非,也是是非問題,但是這是和人民內部問題性質不同的另一類是非問題。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總是》(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三頁
凡屬於思想性質的問題,凡屬於人民內部的爭論問題,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決,只能用討論的方法、批評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而不能用強制的、壓服的方法去解決。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六頁
人民為了有效地進行生產、進行學習和有秩序地過生活,要求自己的政府、生產的領導者、文化教育機關的領導者發佈各種適當的帶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沒有這種行政命令,社會秩序就無法維持,這是人們的常識所瞭解的。這同用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人民內部的矛盾,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為著維持社會秩序的目的而發佈的行政命令,也要伴之以說服教育,單靠行政命令,在許多情況下就行不通。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六頁
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他們的思想意識是一定要反映出來的。一定要在政治問題和思想問題上,用各種辦法頑強地表現他們自己。要他們不反映不表現,是不可能的。我們不應當用壓制的辦法不讓他們表現,而應當讓他們表現,同時在他們表現的時候,和他們辯論,進行適當的批評。毫無疑問,我們應當批評各種各樣的錯誤思想。不加批評,看著錯誤思想到處氾濫,任憑它們去佔領市場,當然不行。有錯誤就得批判,有毒草就得進行鬥爭。但是這種批評不應當是教條主義的,不應當用形而上學方法,應當力求用辯證方法。要有科學的分析,要有充分的說服力。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九頁
對於人民的缺點是需要批評的,……但必須是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用保護人民、教育人民的滿腔熱情來說話。如果把同志當作敵人來對待,就是使自己站在敵人的立場上去了。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九四二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七四頁
矛盾和鬥爭是普遍的、絕對的,但是解決矛盾的方法,即鬥爭的形式,則因矛盾的性質不同而不相同。有些矛盾具有公開的對抗性,有些矛盾則不是這樣。根據事物的具體發展,有些矛盾是由原來還非對抗性的,而發展成為對抗性的;也有些矛盾則由原來是對抗性的,而發展成為非對抗性的。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三二三頁
在一般情況下,人民內部的矛盾不是對抗性的。但是如果處理得不適當,或者失去警覺,麻痹大意,也可能發生對抗。這種情況,在社會主義國家通常只是局部的暫時的現象。這是因為社會主義國家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八頁
在我們國家裏,工人階級同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屬於人民內部的矛盾。工人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階級鬥爭一般地屬於人民內部的階級鬥爭,這是因為我國的民族資產階級有兩面性。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它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妥協性的一面。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它有剝削工人階級取得利潤的一面,又有擁護憲法、願意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的一面。民族資產階級和帝國主義、地主階級、官僚資產階級不同。工人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存在著剝削和被剝削的矛盾,這本來是對抗性的矛盾。但是在我國的具體條件下,這兩個階級的對抗性的矛盾如果處理得當,可以轉變為非對抗性的矛盾,可以用和平的方法解決這個矛盾。如果我們處理不當,不是對民族資產階級採取團結、批評、教育的政策,或者民族資產階級不接受我們的這個政策,那末工人階級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就會變成敵我之間的矛盾。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三頁
社會主義國家內部的反動派同帝國主義者互相勾結,利用人民內部的矛盾,挑撥離間,興風作浪,企圖實現他們的陰謀。匈牙利事件的這種教訓,值得大家注意。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八頁
———————
五、戰爭與和平
戰爭——從有私有財產和有階級以來就開始了的、用以解決階級和階級、民族和民族、國家和國家、政治集團和政治集團之間、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一種最高的鬥爭形式。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六 四頁
“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在這點上說,戰爭就是政治、戰爭本身就是政治性質的行動,從古以來沒有不帶政治性的戰爭。……
但是戰爭有其特殊性,在這點上說,戰爭不即等於一般的政治。“戰爭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繼續”。政治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再也不能照舊前進,於是爆發了戰爭,用以掃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礙。……障礙既除,政治的目的達到,戰爭結束。障礙沒有掃除得乾淨,戰爭仍須繼續進行,以求貫徹。……因此可以說,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戰爭是流血的政治。
《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四六八——四六九頁
歷史上的戰爭分為兩類,一類是正義的,一類是非正義的。一切進步的戰爭都是正義的,一切阻礙進步的戰爭都是非正義的。我們共產黨人反對一切阻礙進步的非正義的戰爭,但是不反對進步的正義的戰爭。對於後一類戰爭,我們共產黨人不但不反對,而且積極地參加。前一類戰爭,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雙方都是為著帝國主義利益而戰,所以全世界的共產黨人堅決地反對那一次戰爭。反對的方法,在戰爭未爆發前,極力阻止其爆發;既爆發後,只要有可能,就用戰爭反對戰爭,用正義戰爭反對非正義戰爭。
《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四六五——四六六頁
在階級社會中,革命和革命戰爭是不可避免的,舍此不能完成社會發展的飛躍,不能推翻反動的統治階級,而使人民獲得政權。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三二二頁
革命戰爭是一種抗毒素,它不但將排除敵人的毒焰,也將清洗自己的污濁。凡屬正義的革命的戰爭,其力量是很大的,它能改造很多事物,或為改造事物開闢道路。中日戰爭將改造中日兩國;只要中國堅持抗戰和堅持統一戰線,就一定能把舊日本化為新日本,把舊中國化為新中國,中日兩國的人和物都將在這次戰爭中和戰爭後獲得改造。
《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四四七頁
每個共產黨員都應懂得這個真理:“槍桿子裏面出政權”。
《戰爭和戰略問題》(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六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三五頁
革命的中心任務和最高形式是武裝奪取政權,戰爭解決問題。這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原則是普遍地對的,不論在中國在外國,一概都是對的。
《戰爭和戰略問題》(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六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二九頁
在中國,離開了武裝鬥爭,就沒有無產階級的地位,就沒有人民的地位,就沒有共產黨的地位,就沒有革命的勝利。十八年來,我們黨的發展、鞏固和布林塞維克化,是在革命戰爭中進行的,沒有武裝鬥爭,就不會有今天的共產黨。這個拿血換來的經驗,全黨同志都不要忘記。
《“共產黨人”發刊詞》(一九三九年十月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六零零——六零一頁
從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學說的觀點看來,軍隊是國家政權的主要成分。誰想奪取國家政權,並想保持它,誰就應有強大的軍隊。有人笑我們是“戰爭萬能論”,對,我們是革命戰爭萬能論者,這不是壞的,是好的,是馬克思主義的。俄國共產黨的槍桿子造了一個社會主義。我們要造一個民主共和國。帝國主義時代的階級鬥爭的經驗告訴我們: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只有用槍桿子的力量才能戰勝武裝的資產階級和地主;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整個世界只有用槍桿子才可能改造。
《戰爭和戰略問題》(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六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三五頁
我們是戰爭消滅論者,我們是不要戰爭的;但是只能經過戰爭去消滅戰爭,不要槍桿子必須拿起槍桿子。
《戰爭和戰略問題》(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六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三五頁
戰爭——這個人類互相殘殺的怪物,人類社會的發展終久要把它消滅的,而且就在不遠的將來會要把它消滅的。但是消滅它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用戰爭反對戰爭,用革命戰爭反對反革命戰爭,用民族革命戰爭反對民族反革命戰爭,用階級革命戰爭反對階級反革命戰爭。……人類社會進步到消滅了階級,消滅了國家,到了那時,什麼戰爭也沒有了,反革命戰爭沒有了,革命戰爭也沒有了,非正義戰爭沒有了,正義戰爭也沒有了,這就是人類的永久和平的時代。我們研究革命戰爭的規律,出發於我們要求消滅一切戰爭的志願,這是區別我們共產黨人和一切剝削階級的界線。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六七——一六八頁
我國和各社會主義國家都需要和平,世界各國的人民也都需要和平。渴望戰爭,不要和平的,僅僅是少數帝國主義國家中的某些依靠侵略發財的壟斷資本集團。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一九五六年九月十五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獻》第八頁
為了爭取世界的持久和平,我們必須進一步地發展同社會主義陣營中各個兄弟國家的友好合作,並且同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加強團結。我們必須爭取同一切願意和我們和平相處的國家,在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和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國的民族獨立解放運動,以及世界上一切國家的和平運動和正義鬥爭,我們都必須給以積極的支援。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一九五六年九月十五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獻》第八頁
至於帝國主義國家,我們也要團結那裏的人民,並且爭取同那些國家和平共處,做些生意,制止可能發生的戰爭,但是決不可以對他們懷抱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三八頁
我們希望和平。但是如果帝國主義硬要打仗,我們也只好橫下一條心,打了仗再建設。每天怕戰爭,戰爭來了你有什麼辦法呢?我先是說東風壓倒西風,戰爭打不起來,現在再就如果發生了戰爭的情況,作了這些補充的說明,這樣兩種可能性都估計到了。
在各國共產黨和工人党莫斯科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八日),一九六三年九月一日《人民日報》《中國政府發言人聲明》中的引語
現在世界各國的人們都在談論著會不會打第三次世界大戰。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也要有精神準備,也要有分析。我們是堅持和平反對戰爭的。但是,如果帝國主義一定要發動戰爭,我們也不要害怕。我們對待這個問題的態度,同對待一切“亂子”的態度一樣,第一條,反對;第二條,不怕。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出了一個蘇聯,兩億人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出了一個社會主義陣營,一共九億人口。如果帝國主義者一定要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可以斷定,其結果必定又要有多少億人口轉到社會主義方面,帝國主義剩下的地盤就不多了,也有可能整個帝國主義制度全部崩潰。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三五頁
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直至滅亡——這就是帝國主義和世界上一切反動派對待人民事業的邏輯,他們決不會違背這個邏輯的。這是一條馬克思主義的定律。我們說“帝國主義是很兇惡的”,就是說它的本性是不能改變的,帝國主義分子決不肯放下屠刀,他們也決不能成佛,直至他們的滅亡。
鬥爭,失敗,再鬥爭,再失敗,再鬥爭,直至勝利——這就是人民的邏輯,他們也是決不會違背這個邏輯的。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又一條定律。俄國人民的革命曾經是依照了這條定律,中國人民的革命也是依照這條定律。
《丟掉幻想,準備鬥爭》(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九零——一四九一頁
我們決不可因為勝利,而放鬆對於帝國主義分子及其走狗們的瘋狂的報復陰謀的警惕性,誰要是放鬆這一項警惕性,誰就將在政治上解除武裝,而使自己處於被動的地位。
《在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上的講話》(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六九頁
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中國反動派對於他們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的失敗,是不會甘心的。他們還會要互相勾結在一起,用各種可能的方法,反對中國人民。例如,派譴他們的走狗鑽進中國內部來進行分化工作和搗亂工作。這是必然的,他們決不會忘記這一項工作。例如,唆使中國反動派甚至加上他們自己的力量,封鎖中國的海港。只要還有可能,他們就會這樣做,再則,假如他們還想冒險的話,派出一部分兵力侵擾中國的邊境,也不是不可能的。所有這些,我們都必須充分地估計到。
《在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上的講話》(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六九頁
世界是在進步的,前途是光明的,這個歷史的總趨勢任何人也改變不了。我們應當把世界進步的情況和光明的前途,常常向人民宣傳,使人民建立起勝利的信心。
《關於重慶談判》(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六二頁
人民解放軍的全體指揮員、戰鬥員,絕對不可以稍微鬆懈自己的戰鬥意志,任何鬆懈戰鬥意志的思想和輕敵的思想,都是錯誤的。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二五頁
———————
六、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看起來,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力量。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於反動派,而是屬於人民。
《和美國記者安那·路易士·斯特朗的談話》(一九四六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九三頁
同世界上一切事物無不具有兩重性(即對立統一規律)一樣,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也有兩重性,它們是真老虎又是紙老虎。歷史上奴隸主階級、封建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在它們取得統治權力以前和取得統治權力以後的一段時間內,它們是生氣勃勃的,是革命者,是先進者,是真老虎。在隨後的一段時間,由於它們的對立面,奴隸階級、農民階級和無產階級,逐步壯大,並同它們進行鬥爭,越來越厲害,它們就逐步向反面轉化,化為反動派,化為落後的人們,化為紙老虎,終究被或者將被人民所推翻。反動的、落後的、腐朽的階級,在面臨人民的決死鬥爭的時候,也還有這樣的兩重性。一面,真老虎,吃人,成百萬人成千萬人地吃。人民鬥爭事業處在艱難困苦的時代,出現許多彎彎曲曲的道路。中國人民為了消滅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花了一百多年時間,死了大概幾千萬人之多,才取得一九四九年的勝利。你看,這不是活老虎,鐵老虎,真老虎嗎?但是,它們終究轉化成了紙老虎,死老虎,豆腐老虎。這是歷史的事實。人們難道沒有看見聽見過這些嗎?真是成千成萬!成千成萬!所以,從本質上看,從長期上看,從戰略上看,必須如實地把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看成紙老虎。從這點上,建立我們的戰略思想。另一方面,它們又是活的鐵的真的老虎,它們會吃人的。從這點上,建立我們的策略思想和戰術思想。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武昌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九零頁《和美國記者安那·路易士·斯特朗的談話》一文的題解
我說一切所有號稱強大的反動派統統不過是紙老虎。原因是他們脫離人民。你看,希特勒是不是紙老虎?希特勒不是被打倒了嗎?我也談到沙皇是紙老虎,中國皇帝是紙老虎,日本帝國主義是紙老虎,你看,都倒了。美帝國主義沒有倒,還有原子彈,我看也是要倒的,也是紙老虎。
在各國共產黨和工人党莫斯科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八日),《毛澤東同志論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人民出版社版第二四頁
“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這是中國人形容某些蠢人的行為的一名俗話。各國反動派也就是這樣的一批蠢人。他們對於革命人民所作的種種迫害,歸根結底,只能促進人民的更廣泛更劇烈的革命。難道沙皇和蔣介石對於革命人民的種種迫害,不就是對於偉大的俄國革命和偉大的中國革命起了這樣的促進作用嗎?
《在蘇聯最高蘇維埃慶祝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四十周年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六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五頁
美帝國主義九年來侵佔了我國領土臺灣,不久以前又派遣它的武裝部隊侵佔了黎巴嫩。美國在全世界許多國家建立了幾百個軍事基地。中國領土臺灣、黎巴嫩以及所有美國在外國的軍事基地,都是套在美帝國主義脖子上的絞索。不是別人而是美國人自己製造這種絞索,並把它套在自己的脖子上,而把絞索的另一端交給了中國人民、阿拉伯各國人民和全世界一切愛和平反侵略的人民。美國侵略者在這些地方停留得越久,套在它的頭上的絞索就將越緊。
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八年九月八日),一九五八年九月九日《人民日報》
帝國主義者的壽命不會很長了,因為他們盡做壞事,專門扶植各國反人民的反動派,霸佔大量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軍事基地,以原子戰爭威脅和平。這樣,他們就迫使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正在或者將要對他們群起而攻之。但是帝國主義者目前還是在活著,他們依然在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橫行霸道。他們在西方世界也依然在壓迫他們本國的人民群眾。這種局面必需改變。結束帝國主義主要是美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壓迫,是全世界人民的任務。
對新華社記者的談話(一九五八年九月二十九日),《毛澤東同志論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人民出版社版第三一頁
美帝國主義到處橫行霸道,把它自己放在同全世界人民為敵的地位,使它自己越來越陷於孤立。美帝國主義手裏的原子彈、氫彈,是嚇不倒一切不願意做奴隸的人們的。全世界人民反對美國侵略者的怒潮是不可阻擋的。全世界人民對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鬥爭一定會取得更加偉大的勝利。
《支持巴拿馬人民反美愛國正義鬥爭的談話》(一九六 四年一月十二日),《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人民出版社版第九——一零頁
美國壟斷資本集團如果堅持推行它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勢必有一天要被全世界人民處以絞刑。其他美國幫兇也將是這樣。
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八年九月八日),一九五八年九月九日《人民日報》
為了同敵人作鬥爭,我們在一個長時間內形成了一個概念,就是說,在戰略上我們要藐視一切敵人,在戰術上我們要重視一切敵人。也就是說在整體上我們一定要藐視它,在一個一個的具體問題上我們一定要重視它。如果不是在整體上藐視敵人,我們就要犯機會主義的錯誤。馬克思、恩格思只有兩個人,那時他們就說全世界資本主義要被打倒。但是在具體問題上,在一個一個敵人的問題上,如果我們不重視它,我們就要犯冒險主義的錯誤。打仗只能一仗一仗地打,敵人只能一部分一部分地消滅。工廠只能一個一個地蓋,農民犁地只能一塊一塊的犁,就是吃飯也是如此。我們在戰略上藐視吃飯:這頓飯我們能夠吃下去。但是具體地吃,卻是一口口地吃的,你不可能把一桌酒席一口吞下去。這叫做各個解決,軍事書上叫做各個擊破。
在各國共產黨和工人党莫斯科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八日),《毛澤東同志論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人民出版社版第二五頁
我認為現在國際形勢到了一個新的轉捩點。世界上現在有兩股風:東風,西風。中國有句成語:“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我認為目前形勢的特點是東風壓倒西風,也就是說,社會主義的力量對於帝國主義的力量占了壓倒的優勢。
在各國共產黨和工人党莫斯科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八日),《毛澤東同志論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人民出版社版第二六頁
———————
七、敢於鬥爭,敢於勝利
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全世界人民要有勇氣,敢於戰鬥,不怕困難,前赴後繼,那末,全世界就一定是人民的。一切魔鬼通通都會被消滅。
《支持剛果(利)人民反對美國侵略的聲明》(一九六 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人民出版社版第一四頁
中國共產黨依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清醒地估計了國際和國內的形勢,知道一切內外反動派的進攻,不但是必須打敗的,而且是能夠打敗的。當著天空中出現烏雲的時候,我們就指出:這不過是暫時的現象,黑暗即將過去,曙光即在前頭。
《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四五——一二四六頁
在人類歷史上,凡屬將要滅亡的反動勢力,總是要向革命勢力進行最後掙扎的,而有些革命的人們也往往在一個期間內被這種外強中乾的現象所迷惑,看不出敵人快要消滅,自己快要勝利的實質。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捩點》(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二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八五頁
如果他們要打,就把他們徹底消滅。事情就是這樣,他來進攻,我們把他消滅了,他就舒服了。消滅一點,舒服一點;消滅得多,舒服得多;徹底消滅,徹底舒服。中國的問題是複雜的,我們的腦子也要複雜一點。人家打來了,我們就打,打是為了爭取和平。
《關於重慶談判》(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五八頁
有來犯者,只要好打,我黨必定站在自衛立場上堅決徹底乾淨全部消滅之(不要輕易打,打則必勝),絕對不要被反動派的其勢洶洶所嚇倒。
《中共中央關於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六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五三頁
就我們自己的願望說,我們連一天也不願意打。但是如果形勢迫使我們不得不打的話,我們是能夠一直打到底的。
《和美國記者安那·路易士·斯特朗的談話》(一九四六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八九——一一九零頁
我們是要和平的,但是,只要美帝國主義一天不放棄它那種橫蠻無理的要求和擴大侵略的陰謀,中國人民的決心就是只有同朝鮮人民一起,一直戰鬥下去。這不是因為我們好戰,我們願意立即停戰,剩下的問題待將來去解決。但美帝國主義不願意這樣做,那麼好罷,就打下去,美帝國主義願意打多少年,我們也就準備跟他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國主義願意罷手的時候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勝利的時候為止。
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三年二月七日),一九五三年二月八日《人民日報》
我們應當在自己內部肅清一切軟弱無能的思想。一切過高地估計敵人力量和過低地估計人民力量的觀點,都是錯誤的。
《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五九頁
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決不能把自己的解放寄託在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明智”上面,而只有通過加強團結、堅持鬥爭,才能取得勝利。
《反對美國——吳庭豔集團侵略和屠殺越南南方人民的聲明》(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人民出版社版第六頁
全國性的內戰不論那一天爆發,我們都要準備好。早一點,明天早上就打吧,我們也在準備著。這是第一條。現在的國際國內形勢,有可能把內戰暫時限制在局部範圍,內戰可能暫是若干地方性的戰爭。這是第二條。第一條我們準備著,第二條是早已如此。總而言之,我們要有準備。有了準備,就能恰當地應付各種複雜的局面。
《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三頁
———————
八、人民戰爭
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
《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三一頁
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牆鐵壁,什麼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們,我們卻要打破反革命。在革命政府的周圍團結起千百萬群眾來,發展我們的革命戰爭,我們就能消滅一切反革命,我們就能奪取全中國。
《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三四頁
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日本敢於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克服了這一缺點,就把日本侵略者置於我們數萬萬站起來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衝入火陣,我們一聲喚也要把它嚇一大跳,這匹野牛就非燒死不可。
《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零一頁
帝國主義者如此欺負我們,這是需要認真對付的。我們不但要有強大的正規軍,我們還要大辦民兵師。這樣,在帝國主義侵略我國的時候,就會使他們寸步難行。
對新華社記者的談話(一九五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一九五八年十月一日《人民日報》
人民的游擊戰爭,從整個革命戰爭的觀點看來,和主力紅軍是互為左右手,只有主力紅軍而無人民的游擊戰爭,就像一個獨臂將軍。根據地的人民條件,具體地說來,特別是對於作戰說來,就是有武裝起來了的人民。敵人視為畏途,主要地也在這一點。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二一頁
戰爭勝負,主要地決定於作戰雙方的軍事、政治、經濟、自然諸條件,這是沒有問題的。然而不僅僅如此,還決定於作戰雙方主觀指導的能力。軍事家不能超過物質條件許可的範圍外企圖戰爭的勝利,然而軍事家可以而且必須在物質條件許可的範圍內爭取戰爭的勝利。軍事家活動的舞臺建築在客觀物質條件的上面,然而軍事家憑著這個舞臺,卻可以導演出許多有聲有色威武雄壯的活劇來。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七五頁
戰爭的目的不是別的,就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消滅敵人,就是解除敵人的武裝,也就是所謂“剝奪敵人的抵抗力”,不是要完全消滅其肉體)。古代戰爭,用矛用盾:矛是進攻的,為了消滅敵人;盾是防禦的,為了保存自己。直到今天的武器,還是這二者的繼續。轟炸機、機關槍、遠射程炮、毒氣,是矛的發展;防空掩蔽部、鋼盔、水泥工事、防毒面具,是盾的發展。坦克,是矛盾二者結合為一的新式武器。進攻,是消滅敵人的主要手段,但防禦也是不能廢的。進攻,是直接為了消滅敵人的,同時也是為了保存自己,因為如不消滅敵人,則自己將被消滅。防禦,是直接為了保存自己的,但同時也是輔助進攻或準備轉入進攻的一種手段。退卻,屬於防禦一類,是防禦的繼續;而追擊,則是進攻的繼續。應該指出:戰爭目的中,消滅敵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為只有大量地消滅敵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因此,作為消滅敵人之主要手段的進攻是主要的,而作為消滅敵人之輔助手段和作為保存自己之一種手段的防禦,是第二位的。戰爭實際中,雖有許多時候以防禦為主,而在其餘時候以進攻為主,然而通戰爭的全體來看,進攻仍然是主要的。
《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四七一——四七二頁
一切軍事行動的指導原則,都根據於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盡可能地保存自己的力量,消滅敵人的力量。……何以解釋戰爭中提倡勇敢犧牲呢?每一戰爭都須支付代價,有時是極大的代價,豈非和“保存自己”相矛盾?其實一點也不矛盾,正確點說,是相反相成的。因為這種犧牲,不但是為了消滅敵人的必要,也是為了保存自己的必要——部分的暫的“不保存”(犧牲或支付),是為了全體的永久的保存所必需的。在這個基本的原則上,發生了指導整個軍事行動的一系列的所謂原則,從射擊原則(蔭蔽身體,發揚火力,前者為了保存自己,後者為了消滅敵人)起,到戰略原則止,都貫徹這個基本原則的精神。一切技術的、戰術的、戰役的、戰略的原則,都是執行這個基本原則時的條件。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原則,是一切軍事原則的根據。
《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三九七——三九八頁
我們的軍事原則是:(1)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敵,後打集中和強大之敵。(2)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廣大鄉村,後取大城市。(3)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是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結果,往往需要反復多次才能最後地保守或奪取之。(4)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兩倍、三倍、四倍、有時甚至是五倍或六倍於敵之兵力),四面包圍敵人,力求全殲,不使漏網。在特殊情況下則採用給敵以殲滅性打擊的方法,即集中全力打敵正面及其一翼或兩翼,求達殲滅其一部、擊潰其另一部的目的,以便我軍能夠迅速轉移兵力殲擊他部敵軍。力求避免打那種得不償失的、或得失相當的消耗戰。這樣,在全體上,我們是劣勢(就數量來說),但在每一個局部上,在每一個具體戰役上,我們是絕對的優勢,這就保證了戰役的勝利。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就將在全體上轉變為優勢,直到殲滅一切敵人。(5)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都應力求有準備,力求在敵我條件對比下有勝利的把握。(6)發揚勇敢戰鬥、不怕犧牲、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即在短期內不休息地接連打幾仗)的作風。(7)力求在運動中殲滅敵人。同時,注重陣地攻擊戰術,奪取敵人的據點和城市。(8)在攻城問題上,一切敵人守備薄弱的據點和城市,堅決奪取之。一切敵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備、而環境又許可加以奪取的據點和城市,相機奪取之。一切敵人守備強固的據點和城市,則等候條件成熟時然後奪取之。(9)以俘獲敵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員,補充自己。我軍人力物力的來源,主要在前線。(10)善於利用兩個戰役之間的間隙,休息和整訓部隊。休整的時間,一般地不要過長,盡可能不使敵人獲得喘息的時間。以上這些,就是人民解放軍打敗蔣介石的主要的方法。這些方法,是人民解放軍在和國內外敵人長期作戰的鍛煉中產生出來,並完全適合我們目前的情況的。……我們的戰略戰術是建立在人民戰爭這個基礎上的,任何反人民的軍隊都不能利用我們的戰略戰術。
《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四七——一二四八頁
優勢而無準備,不是真正的優勢,也沒有主動。懂得這一點,劣勢而有準備之軍,常可對敵舉行不意的攻勢,把優勢者打敗。
《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四八一頁
———————
九、人民軍隊
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七四頁
這個軍隊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所有參加這個軍隊的人,都具有自覺的紀律;他們不是為著少數人的或狹隘集團的私利,而是為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著全民族的利益,而結合,而戰鬥的。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的宗旨。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三九頁
中國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特別是現在,紅軍決不是單純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之外,還要負擔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於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的任務。紅軍的打仗,不是單純地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為了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並幫助群眾建設革命政權才去打仗的,離了對群眾的宣傳、組織、武裝和建設革命政權等項目標,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義,也就是失去了紅軍存在的意義。
《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八八頁
人民解放軍永遠是一個戰鬥隊。就是在全國勝利以後,在國內沒有消滅階級和世界上存在著帝國主義制度的歷史時期內,我們的軍隊還是一個戰鬥隊。對於這一點不能有任何的誤解和動搖。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二七頁
我們有打仗的軍隊,又有勞動的軍隊。打仗的軍隊,我們有八路軍新四軍;這支軍隊也要當兩支用,一方面打仗,一方面生產。我們有了這兩支軍隊,我們的軍隊有了這兩套本領,再加上做群眾工作一項本領,那末,我們就可以克服困難,把日本帝國主義打垮。
《組織起來》(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三一頁
我們的國防將獲得鞏固,不允許任何帝國主義者再來侵略我們的國土。在英勇的經過了考驗的人民解放軍的基礎上,我們的人民武裝力量必須保存和發展起來。我們將不但有一個強大的陸軍,而且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和一個強大的海軍。
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的開幕詞(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二日《人民日報》
我們的原則是党指揮槍,而決不容許槍指揮党。
《戰爭和戰略問題》(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六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三五頁
我全軍將士必須時刻牢記,我們是偉大的人民解放軍,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隊伍。只要我們時刻遵守黨的指示,我們就一定勝利。
《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一九四七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三九頁
———————
十、黨委領導
黨委制是保證集體領導、防止個人包辦的黨的重要制度。近查有些(當然不是一切)領導機關,個人包辦和個人解決重要問題的習氣甚為濃厚。重要問題的解決,不是由黨委會議做決定,而是由個人做決定,黨委委員等於虛設。委員間意見分歧以的事亦無由解決,並且聽任這些分歧長期地不加解決。黨委委員間所保持的只是形式上的一致,而不是實質上的一致。此種情形必須加以改變。今後從中央局至地委,從前委至旅委以及軍區(軍分會或領導小組)、政府黨組、民眾團體黨組、通訊社和報社黨組,都必須建立健全的黨委會議制度,一切重要問題(當然不是無關重要的小問題或者已經會議討論解決只待執行的問題)均須交委員會討論,由到會委員充分發表意見,做出明確決定,然後分別執行。……委員會又須分別為常委會和全體會兩種,不可混在一起。此外,還須注意,集體領導和個人負責,二者不可偏廢。軍隊在作戰時和情況需要時,首長有臨機處置之權。
《關於健全黨委制》(一九四八年九月二十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三四三——一三四四頁
黨委書記要善於當“班長”。黨的委員會有一二十個人,像軍隊的一個班,書記好比是“班長”。要把這個班帶好,的確不容易。目前各中央局、分局都領導很大的地區,擔負很繁重的任務。領導工作不僅要決定方針政策,還要制定正確的工作方法。有了正確的方針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還是要發生問題。黨委要完成自己的領導任務,就必須依靠黨委這“一班人”,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書記要當好“班長”,就應該很好地學習和研究。書記、副書記如果不注意向自己的 “一班人”作宣傳工作和組織工作,不善於研究怎樣把會議開好,就很難把這“一班人”指揮好。如果這“一班人”動作不整齊,就休想帶領千百萬人去作戰,去建設。當然,書記和委員之間的關係是少數服從多數,這同班長和戰士之間的關係是不一樣的。這裏不過是一個比方。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四一頁
要把問題擺到桌面上來。不僅“班長”要這樣做,委員也要這樣做。不要在背後議論。有了問題就開會,擺到桌面上來討論,規定它幾條,問題就解決了。有問題而不擺到桌面上來,就會長期不得解決,甚至一拖幾年。“班長”和委員還要能互相諒解。書記和委員,中央和各中央局,各中央局和區黨委之間的諒解、支援和友誼,比什麼都重要。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四一——一四四二頁
“互通情報”。就是說,黨委各委員之間要把彼此知道的情況互相通知、互相交流。這對於取得共同的語言是很重要的。有些人不是這樣做,而是像老子說的“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結果彼此之間就缺乏共同的語言。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四四二頁
不懂得和不瞭解的東西要問下級,不要輕易表示贊成或反對。……我們切不可強不知以為知,要“不恥下問”,要善於傾聽下面幹部的意見。先做學生,然後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幹部請教,然後再下命令。……下面幹部的話,有正確的,也有不正確的,聽了以後要加以分析。對正確的意見,必須聽,並且照它做。……對下面來的錯誤意見也要聽,根本不聽是不對的;不過聽了而不照它做,並且要給以批評。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四四二——一四四三頁
學會“彈鋼琴”。彈鋼琴要十個指頭都動作,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但是,十個指頭同時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調子。要產生好的音樂,十個指頭的動作要有節奏,要互相配合。黨委要抓緊中心工作,又要圍繞中心工作而同時開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我們現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軍、各部門的工作,都要照顧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問題而把別的丟掉。凡是有問題的地方都要點一下,這個方法我們一定要學會。鋼琴有人彈得好,有人彈得不好,這兩種人彈出來的調子差別很大。黨委的同志必須學好“彈鋼琴”。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四三頁
要“抓緊”。就是說,黨委對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緊”。什麼東西只有抓得很緊,毫不放鬆,才能抓住。抓而不緊,等於不抓。伸著巴掌,當然什麼也抓不住。就是把手握起來,但是不握緊,樣子像抓,還是抓不住東西。我們有些同志,也抓主要工作,但是抓而不緊,所以工作還是不能做好。不抓不行,抓而不緊也不行。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四三頁
胸中有“數”。這是說,對情況和問題一定要注意到它們的數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數量的分析。任何品質都表現為一定的數量,沒有數量也就沒有品質。我們有許多同志至今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數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統計、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決定事物品質的數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無“數”,結果就不能不犯錯誤。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四三頁
“安民告示”。開會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樣,讓大家知道討論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並且早作準備。有些地方開幹部會,事前不準備好報告和決議草案,等開會的人到了才臨時湊合,好像“兵馬已到,糧草未備”,這是不好的。如果沒有準備,就不要急於開會。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四四頁
“精兵簡政”。講話、演說、寫文章和寫決議案,都應當簡明扼要。會議也不要開得太長。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四四頁
注意團結那些和自己意見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不論在地方上或部隊裏,都應該注意這一條。對黨外人士也是一樣。我們都是從五湖四海彙集攏來的,我們不僅要善於團結和自己意見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於團結和自己意見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四四頁
力戒驕傲。這對領導者是一個原則問題,也是保持團結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沒有犯過大錯誤,而且工作有了很大成績的人,也不要驕傲。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四四頁
劃清兩種界限。首先,是革命還是反革命?是延安還是西安?有些人不懂得要劃清這種界限。例如,他們反對官僚主義,就把延安說得好似“一無是處”,而沒有把延安的官僚主義同西安的官僚主義比較一下,區別一下。這就從根本上犯了錯誤。其次,在革命的隊伍中,要劃清正確和錯誤、成績和缺點的界限,還要弄清它們中間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例如,成績究竟是三分還是七分?說少了不行,說多了也不行。一個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績七分錯誤,還是七分成績三分錯誤,必須有個根本的估計。如果是七分成績,那末就應該對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績為主說成錯誤為主,那就完全錯了。我們看問題一定不要忘記劃清這兩種界限:革命和反革命的界限,成績和缺點的界限。記著這兩條界限,事情就好辦,否則就會把問題的性質弄混淆了。自然,要把界限劃好,必須經過細緻的研究和分析。我們對於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都應該採取分析研究的態度。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四四——一四四五頁
在組織上,厲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其路線是:
1 党的領導機關要有正確的指導路線,遇事要拿出辦法,以建立領導的中樞。
2 上級機關要明瞭下級機關的情況和群眾生活的情況,成為正確指導的客觀基礎。
3 黨的各級機關解決問題,不要太隨便。一成決議,就須堅決執行。
4 上級機關的決議,凡屬重要一點的,必須迅速地傳達到下級機關和黨員群眾中去。……
5 黨的下級機關和黨員群眾對於上級機關的指示,要經過詳盡的討論,以求徹底地了解指示的意義,並決定對它的執行方法。
《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九一頁
———————
十一群眾路線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三一頁
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瞭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
《“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一九四一年三月、四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七九零頁
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他們可以組織起來,向一切可以發揮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門進軍,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替自己創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業。
《多餘勞動力找到了出路》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中冊第五七八頁
目前農民運動的興起是一個極大的問題。很短的時間內,將有幾萬萬農民從中國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來,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無論什麼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他們將沖決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朝著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國主義、軍閥、貪官污吏、土豪劣紳,都將被他們葬入墳墓。一切革命的黨派、革命的同志,都將在他們面前受他們的檢驗而決定棄取。站在他們的前頭領導他們呢?還是站在他們的後頭指手畫腳地批評他們呢?還是站在他們的對面反對他們呢?每個中國人對於這三項都有選擇的自由,不過時局將強迫你迅速地選擇罷了。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九二七年三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三——一四頁
目前農村中合作化的社會改革的高潮,有些地方已經到來,全國也即將到來。這是五億多農村人口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的革命運動,帶有極其偉大的世界意義。我們應當積極地熱情地有計劃地去領導這個運動,而不是用各種辦法去拉它向後退。運動中免不了要出些偏差,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不難糾正的。幹部中和農民中存在的缺點或錯誤,只要我們積極地去幫助他們,就會克服或糾正。
《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第二頁
群眾中蘊藏了一種極大的社會主義的積極性。那些在革命時期還只會按照常規走路的人們,對於這種積極性一概看不見。他們是瞎子,在他們面前出現的只是一片黑暗。他們有時簡直要鬧到顛倒是非、混淆黑白的程度。這種人難道我們遇見得還少嗎?這些只會循著常規走路的人們,老是對於人民的積極性估計過低。一種新事物出現,他們總是不贊成,首先反對一氣。隨後就是認輸,做一點自我批評。第二種新事物出現,他們又按照這兩種態度迴圈一遍。以後各種新事物出現,都按照這個格式處理。這種人老是被動,在緊要的關頭老是止步不前,老是需要別人在他的背上擊一猛掌,才肯向前跨進一步。
《這個鄉兩年就合作化了》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中冊第五八七——五八八頁
我黨二十幾年來,天天做群眾工作,近十幾年來,天天講群眾路線。我們歷來主張革命要依靠人民群眾,大家動手,反對只依靠少數人發號施令。但是在有些同志的工作中間,群眾路線仍然不能貫徹,他們還是只靠少數人冷冷清清地做工作。其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做一件事情,總不願意向被領導的人講清楚,不懂得發揮被領導者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他們主觀上也要大家動手動腳去做,但是不讓大家知道要做的是怎麼一回事,應當怎樣做法,這樣,大家怎麼能動起來,事情怎麼能夠辦好?要解決這個問題,根本上當然要從思想上進行群眾路線的教育,同時也要教給同志們許多具體辦法。
《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一九四八年四月二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三一七——一三一八頁
二十四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凡屬正確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和當時當地的群眾要求相適合,都是聯繫群眾的;凡屬錯誤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和當時當地的群眾要求不相適合,都是脫離群眾的。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命令主義、尾巴主義、宗派主義、官僚主義、驕傲自大的工作態度等項弊病之所以一定不好,一定要不得,如果什麼人有了這類弊病一定要改正,就是因為它們脫離群眾。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六頁
要聯繫群眾,就要按照群眾的需要和自願。一切為群眾的工作都要從群眾的需要出發,而不是從任何良好的個人願望出發。有許多時候,群眾在客觀上雖然有了某種改革的需要,但在他們的主觀上還沒有這種覺悟,群眾還沒有決心,還不願實行改革,我們就要耐心地等待;直到經過我們的工作,群眾的多數有了覺悟,有了決心,自願實行改革,才去實行這種改革,否則就會脫離群眾。凡是需要群眾參加的工作,如果沒有群眾的自覺和自願,就會流於徒有形式而失敗。……這裏是兩條原則:一條是群眾的實際上的需要,而不是我們腦子裏頭幻想出來的需要;一條是群眾的自願,由群眾自己下決心,而不是由我們代替群眾下決心。
《文化工作中的統一戰線》(一九四四年十月三十日),《毛澤東選集》
十二、政治工作
那時(指一九二四——一九二七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編者)軍隊設立了黨代表和政治部,這種制度是中國歷史上沒有的,靠了這種制度使軍隊一新其面目。一九二七年以後的紅軍以至今日的八路軍,是繼承了這種制度而加以發展的。
《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一九五七年十月二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三工零頁
在人民戰爭的基礎上,在軍隊和人民團結一致、指揮員和戰鬥員團結一致以及瓦解敵軍等項原則的基礎上,人民解放軍建立了自己的強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這是我們戰勝敵人的重大因素。《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四八頁
這個軍隊形成了為人民戰爭所必需的一系列的政治工作,其任務是為團結我軍,團結友軍,團結人民,瓦解敵軍和保證戰鬥勝利而鬥爭。《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四零頁
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在社會經濟制度發生根本變革的時期,尤其是這樣。《嚴重的教訓》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 會 主 義高潮》上冊第一二三頁
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井岡山的鬥爭》(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六八頁
八路軍的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則有三個,即:第一、官兵一致的原則,這就是在軍隊中肅清封建主義,廢除打罵制度,建立自覺紀律,實行同甘共苦的生活,因此全軍是團結一致的。第二、軍民一致的原則,這就是秋毫無犯的民眾紀律,宣傳、組織和武裝民眾,減輕民眾的經濟負擔,打擊危害軍民的漢奸賣國賊,因此軍民團結一致,到處得到人民的歡迎。第三、瓦解敵軍和寬待俘虜的原則。我們的勝利不但是依靠我軍的作戰,而且依靠敵軍的瓦解。
《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三六九頁
我們的軍隊必須在軍民關係上、軍政關係上、軍黨關係上、官兵關係上、軍事工作和政治工作關係上、幹部相互關係上,遵守正確的原則,決不可犯軍閥主義的毛病。官長必須愛護士兵,不能漠不關心,不能採取肉刑;軍隊必須愛護人民,不能損害人民利益;軍隊必須尊重政府,尊重黨,不能鬧獨立性。
《組織起來》(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三七頁
對敵軍、偽軍、反共軍的俘虜,除為群眾所痛惡、非殺不可而又經過上級批准的人以外,應一律採取釋放的政策。其中被迫參加、多少帶有革命性的分子,應大批地爭取為我軍服務,其他則一律釋放;如其再來,則再捉再放;不加侮辱,不搜財物,不要自首,一律以誠懇和氣的態度對待之。不論他們如何反動,均取這種政策。這對於孤立反動營壘,是非常有效的。
《論政策》(一九四零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七六四——七六五頁
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軍力和經濟力是要人去掌握的。
《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四五九頁
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隻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並不可怕。當然,原子彈是一種大規模屠殺的武器,但是決定戰爭勝敗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
《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士·斯特朗的談話》(一九四六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九二頁
軍隊的基礎在士兵,沒有進步的政治精神貫注於軍隊之中,沒有進步的政治工作去執行這種貫注,就不能達到真正的官長和士兵的一致,就不能激發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戰熱忱,一切技術和戰術就不能得著最好的基礎去發揮它們應有的效力。
《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零零頁
單純軍事觀點在紅軍一部分同志中非常發展。其表現如:(一)認為軍事政治二者是對立的,不承認軍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務的工具之一。甚至還有說“軍事好,政治自然會好,軍事不好,政治也不會好”的,則更進一步認為軍事領導政治了。
……
《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八七——八八頁
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鬥爭的中心環節。如果這個任務不解決,黨的一切政治任務是不能完成的。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頁
在知識份子和青年學生中間,最近一個時期,思想政治工作減弱了,出現了一些偏向。在一些人的眼中,好像什麼政治,什麼祖國的前途,人類的理想,都沒有關心的必要。好像馬克思主義行時了一陣,現在就不那麼行時了。針對著這種情況,現在需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不論是知識份子,還是青年學生,都應該努力學習。除了學習專業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進步,政治上也要有所進步,這就需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時事政治。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於沒有靈魂。……思想政治工作,各個部門都要負責任。共 產 党應該管,青年團應該管,政府主管部門應該管,學校的校長教師更應該管。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六六頁
經過政治教育,紅軍士兵都有了階級覺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權和武裝工農等項常識,都知道是為了自己和工農階級而作戰。因此,他們能在艱苦的鬥爭中不出怨言。連、營、團都有了士兵會,代表士兵利益,並做政治工作和民眾工作。
《井岡山的鬥爭》(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六六頁
由於訴苦(訴舊社會和反動派所給予勞動人民之苦)和三查(查階級、查工作、查鬥志)運動的正確進行,大大提高了全軍指戰員為解放被剝削的勞動大眾,為全國的土地改革,為消滅人民公敵蔣介石匪幫而戰的覺悟性;同時就大大加強了全體指戰員在共產 党領導之下的堅強的團結。在這個基礎上,部隊的純潔性提高了,紀律整頓了,群眾性的練兵運動開展了,完全有領導地有秩序地在部隊中進行的政治、經濟、軍事三方面的民主發揚了。這樣就使部隊萬眾一心,大家想辦法,大家出力量,不怕犧牲,克服物質條件的困難,群威群膽,英勇殺敵。這樣的軍隊,將是無敵於天下的。
《評西北大捷兼論解放軍的新式整軍運動》(一九四八年三月七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九二頁
差不多一切人民解放軍的部隊,在最近幾個月內,都利用了戰爭的空隙,實行了大規模的整訓。這種整訓,是完全有領導地和有秩序地採用民主方法進行的。由此,激發了廣大的指揮員和戰鬥員群眾的革命熱情,明確地認識了戰爭的目的,清除了存在於軍隊中的若干不正確的思想上的傾向和不良現象,教育了幹部和戰士,極大地提高了戰鬥力。這種民主的群眾性的新式的整軍運動,今後必須繼續進行。
《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一九四八年四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三一零——一三一一頁
抗大的教育方針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這三者是造成一個抗日的革命的軍人所不可缺的。抗大的職員、教員、學生,都是根據這三者去進行教育,從事學習的。
《被敵人反對是好事而不是壞事》(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六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三頁
我們民族歷來有一種艱苦奮鬥的作風,我們要把它發揚起來。……共產黨歷來提倡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這種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與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不能脫離的,沒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發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沒有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也就不能執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在延安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上的講話》(一九三九年五月一日),一九三九年五月十日《新中華報》
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為“抗大”制定的校訓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
在莫斯科會見我國留學生和實習生時的談話(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七日),《毛主席在蘇聯的言論》人民日報出版社版第一五頁
———————
十三、官兵關係
我們的軍隊一向就有兩條方針:第一對敵人要狠,要壓倒它,要消滅它;第二對自己人、對人民、對同志、對官長、對部下要和,要團結。
在中央招待留守兵團學習代表時的演說(一九四四年九月十八日),一九四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延安《解放日報》
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為人民服務》(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零三——一零零四頁
應在每一部隊內部舉行擁幹愛兵運動,號召幹部愛護士兵,同時號召士兵擁護幹部,彼此的缺點錯誤,公開講明,迅速糾正,這樣就能達到很好地團結內部之目的。
《一九四五年的任務》(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延安《解放日報》
很多人對於官兵關係、軍民關係弄不好,以為是方法不對,我總告訴他們是根本態度(或根本宗旨)問題,這態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從這態度出發,於是有各種的政策、方法、方式。離了這態度,政策、方法、方式也一定是錯的,官兵之間、軍民之間的關係便決然弄不好。軍隊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則:第一是官兵一致,第二是軍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敵軍。這些原則要實行有效,都須從尊重士兵、尊重人民和尊重已經放下武器的敵軍俘虜的人格這種根本態度出發。那些認為不是根本態度問題而是技術問題的人,實在是想錯了,應該加以改正才對。
《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零一頁
共產黨人在勞動人民中間進行工作的時候必須採取民主的說服教育的方法,決不允許採取命令主義態度和強制手段。中國共產 党忠實地遵守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這個原則。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八頁
我們的同志一定要懂得,思想改造的工作是長期的、耐心的、細緻的工作,不能企圖上幾次課,開幾次會,就把人家在幾十年生活中間形成的思想意識改變過來。要人家服,只能說服,不能壓服。壓服的結果總是壓而不服。以力服人是不行的。對付敵人可以這樣,對付同志,對付朋友,絕不能用這個方法。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七頁
要分清敵我,不能站在敵對的立場用對待敵人的態度來對待同志。必須是滿腔熱情地用保護人民事業和提高人民覺悟的態度來說話,而不能用嘲笑和攻擊的態度來說話。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五——一六頁
———————
十四、軍民關係
軍隊須和民眾打成一片,使軍隊在民眾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軍隊,這個軍隊便無敵於天下,……
《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零一頁
應該使每一個同志懂得,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而只會被我們所壓倒。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七頁
我們的同志不論到什麼地方,都要和群眾的關係搞好,要關心群眾,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團結廣大人民,團結得越多越好。
《關於重慶談判》(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六一頁
在解放區,一方面,軍隊應實行擁政愛民的工作,另一方面,民主政府應領導人民實行擁軍優抗的工作,更大地改善軍民關係。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一頁
軍隊中應當從每個指戰員的思想上解決問題,使他們徹底認識擁政愛民的重要性。只要軍隊方面做好了,地方對軍隊的關係必會跟著改善。
《一九四六年解放區工作的方針》(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七三頁
在擁政愛民和擁軍優抗的運動中,徹底檢查軍隊方面和黨政方面各自在一九四三年的缺點錯誤,而於一九四四年堅決改正之。以後應於每年正月普遍舉行一次,再三再四地宣讀擁政愛民公約和擁軍優抗公約,再三再四地將各根據地曾經發生的軍隊欺壓黨政民和黨政民關心軍隊不足的缺點錯誤,實行公開的群眾性的自我批評(各方面只批評自己,不批評對方),而徹底改正之。
《開展根據地的減租、生產和擁政愛民運動》(一九四三年十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一六頁
———————
十五、三大民主
軍隊應實行一定限度的民主化,主要地是廢除封建主義的打罵制度和官兵生活同甘苦。這樣一來,官兵一致的目的就達到了,軍隊就增加了絕大的戰鬥力,長期的殘酷的戰爭就不患不能支持。
《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零零——五零一頁
紅軍的物質生活如此菲薄,戰鬥如此頻繁,仍能維持不敝,除黨的作用外,就是靠實行軍隊內的民主主義。官長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開會說話的自由,廢除煩瑣的禮節,經濟公開。……中國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義,軍隊也需要民主主義。軍隊內的民主主義制度,將是破壞封建雇傭軍隊的一個重要的武器。
《井岡山的鬥爭》(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六七——六八頁
部隊內部政治工作方針,是放手發動士兵群眾、指揮員和一切工作人員,通過集中領導下的民主運動,達到政治上高度團結、生活上獲得改善、軍事上提高技術和戰術的三大目的。目前在我軍部隊中熱烈進行的三查、三整,就是用政治民主、經濟民主的方法,達到前兩專案的。
關於經濟民主,必須使士兵選出的代表有權協助(不是超過)連隊首長管理連隊的給養和伙食。
關於軍事民主,必須在練兵時實行官兵互教,兵兵互教;在作戰時,實行在火線上連隊開各種大、小會。在連隊首長指導下,發動士兵群眾討論如何攻克敵陣,如何完成戰鬥任務。在連續幾天的戰鬥中,此種會應開幾次。此項軍事民主,在陝北蟠龍戰役和晉察冀石家莊戰役中,都實行了,收到了極大效果。證明只有好處,毫無害處。
《軍隊內部的民主運動》(一九四八年一月三十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七五頁
處在偉大鬥爭面前的中國共產黨,要求整個党的領導機關,全黨的黨員和幹部,高度地發揮其積極性,才能取得勝利。所謂發揮積極性,必須具體地表現在領導機關、幹部和黨員的創造能力,負責精神,工作的活躍,敢於和善於提出問題、發表意見、批評缺點,以及對於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從愛護觀點出發的監督作用。沒有這些,所謂積極性就是空的。而這些積極性的發揮,有賴於黨內生活的民主化。黨內缺乏民主生活,發揮積極性的目的就不能達到。大批能幹人材的創造,也只有在民主生活中才有可能。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七頁
不論什麼人,只要不是敵對分子,不是惡意攻擊,允許大家講話,講錯了也不要緊。各級領導人員,有責任聽別人的話。實行兩條原則:(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二)言者無罪,聞者足戒。如果沒有“言者無罪”一條,並且是真的,不是假的,就不可能收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效果。
《一九四五年的任務》(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延安《解放日報》
必須在黨內施行有關民主生活的教育,使黨員懂得什麼是民主生活,什麼是民主制和集中制的關係,並如何實行民主集中制。這樣才能做到:一方面,確實擴大黨內的民主生活;又一方面,不至於走到極端民主化,走到破壞紀律的自由放任主義。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七頁
無論在軍隊或在地方,黨內民主都應是為著鞏固紀律和增強戰鬥力,而不是削弱這種紀律和戰鬥力。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七——五一八頁
從理論上剷除極端民主化的根苗。首先,要指出極端民主化的危險,在於損傷以至完全破壞黨的組織,削弱以至完全毀滅黨的戰鬥力,使黨擔負不起鬥爭的責任,由此造成革命的失敗。其次,要指出極端民主化的來源,在於小資產階級的自由散漫性。這種自由散漫性帶到黨內,就成了政治上的和組織上的極端民主化的思想。這種思想是和無產階級的鬥爭任務根本不相容的。
《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九一頁
———————
十六、教育和訓練
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 會 主 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三頁
對於在職幹部的教育和幹部學校的教育,應確立以研究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為中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為指導的方針,廢除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
《改造我們的學習》(一九四一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零三頁
一個軍事學校,最重要的問題,是選擇校長教員和規定教育方針。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七零頁
一個百人的學校,如果沒有一個從教員中、職員中、學生中按照實際形成的(不是勉強湊集的)最積極最正派最機敏的幾個人乃至十幾個人的領導骨幹,這個學校就一定辦不好。
《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零一頁
我全軍將士必須提高軍事藝術,在必勝的戰爭中勇猛前進,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殲滅一切敵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一九四七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三九頁
目前開始的一年整訓計畫,軍事整訓與政治整訓應該並重,並使二者互相結合。整訓開始時,還應著重政治方面,著重于改善官兵關係,增強內部團結,發動幹部與戰士群眾的高度積極性,軍事整訓才易於實施與更有效果。
《一九四五年的任務》(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延安《解放日報》
練兵方法,應開展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眾練兵運動。
《一九四六年解放區工作的方針》(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七二頁
我們練兵的口號是:“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戰士們有很多打仗的實際經驗。當官的要向戰士學習,把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他的本領就大了。
《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一九四入年四月二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三一九頁
練兵項目,仍以提高射擊、刺殺、投彈等項技術程度為主,提高戰術程度為輔,特別著重於練習夜戰。
《一九四六年解放區工作的方針政策》(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七二頁
———————
十七、為人民服務我們應該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兩個中國之命運》(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二八頁
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党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至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頁
國家機關實行民主集中制,國家機關必須依靠人民群眾,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必須為人民服務。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四頁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他。
……
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紀念白求恩》(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六五三——六五四頁
我們的共產黨和共 產 党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為人民服務》(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零三頁
我們一切工作幹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我們有些什麼不好的東西捨不得丟掉呢?
《一九四五年的任務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延安《解放日報》
我們的責任,是向人民負責,每句話,每個行動,每項政策,都要適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錯誤,定要改正,這就叫向人民負責。
《抗日戰爭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二八頁
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過,我們應當儘量地減少那些不必要的犧牲。
《為人民服務》(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零四頁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為人民服務》(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零三頁
———————
十八、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
國際主義者的共產黨員,是否可以同時又是一個愛國主義者呢?我們認為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應該的。愛國主義的具體內容,看在什麼樣的歷史條件之下來決定。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愛國主義”,有我們的愛國主義。對於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所謂“愛國主義,共產黨員是必須堅決地反對的。日本共產黨人和德國共產黨人都是他們國家的戰爭的失敗主義者。用一切方法使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戰爭歸於失敗,就是日本人民和德國人民的利益;失敗得越徹底,就越好。……這是因為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戰爭,不但是損害世界人民的,也是損害其本國人民的。中國的情況則不同,中國是被侵略的國家。因此,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將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結合起來。我們是國際主義者,我們又是愛國主義者,我們的口號是為保衛祖國反對侵略者而戰。對於我們,失敗主義是罪惡,爭取抗日勝利是責無旁貸的。因為只有為著保衛祖國而戰才能打敗侵略者,使民族得到解放。只有民族得到解放,才有使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得到解放的可能。中國勝利了,侵略中國的帝國主義者被打倒了,同時也就是幫助了外國的人民。因此,愛國主義就是國際主義在民族解放戰爭中的實施。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零八——五零九頁
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已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 產主 義的精神,每一個中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我們要和一切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聯合起來,要和日本的、英國的、美國的、德國的、義大利的以及一切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才能打倒帝國主義,解放我們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這就是我們的國際主義,這就是我們用以反對狹隘民族主義和狹隘愛國主義的國際主義。
《紀念白求恩》(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六五三頁
被壓迫人民爭取徹底的解放,首先是依靠自己的鬥爭,其次才是國際的援助。已經獲得革命勝利的人民,應該援助正在爭取解放的人民的鬥爭,這是我們的國際主義的義務。
接見非洲朋友時的談話《一九六三年八月八日),一九六三年八月九日《人民日報》
社 會 主 義國家是完全新型的國家,是推翻了剝削階級而由勞動人民掌握權力的國家。在這些國家間的相互關係中,實現著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相統一的原則。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理想把我們緊緊地聯結在一起。
《在蘇聯最高蘇維埃慶祝偉大的十月社 會 主 義革命四十周年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六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九——十零頁
社 會 主 義陣營各國人民要聯合起來,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國人民要聯合起來,全世界各大洲的人民要聯合起來,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要聯合起來,所有受到美國侵略、控制、干涉和欺負的國家要聯合起來,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反對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保衛世界和平。
《支持巴拿馬人民反美愛國正義鬥爭的談話》(一九六 四年一月十二日),《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人民出版社版第九頁
事物總是發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過四十五年,中國的面目完全變了。再過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進到二十一世紀的時候,中國的面目更要大變。中國將變為一個強大的社會 主 義工業國。中國應當這樣。因為中國是一個具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和六萬萬人口的國家,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而這種貢獻,在過去一個長時期內,則是太少了。這使我們感到慚愧。
但是要謙虛。不但現在應當這樣,四十五年之後也應當這樣,永遠應當這樣。中國人在國際交往方面,應當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消滅大國主義。
《紀念孫中山先生》(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二日《人民日報》
我們決不可有傲慢的大國主義的態度,決不應當由於革命的勝利和在建設上有了一些成績而自高自大。國無論大小,都各有長處和短處。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一九五六年九月十五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獻》第九頁
十九、革命英雄主義
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鬥下去。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三九頁
發揚勇敢戰鬥、不怕犧牲、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即在短期內不休息地接連打幾仗)的作風。
《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四七頁
成千成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九頁
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愚公移山》(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一零一頁
……正當北伐戰爭向前發展的緊要關頭,這個代表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國共兩黨和各界人民的民族統一戰線及其一切革命政策,就被國民黨當局的叛賣性的反人民的“清黨”政策和屠殺政策所破壞了。……從此以後,內戰代替了團結,獨裁代替了民主,黑暗的中國代替了光明的中國。但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並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乾淨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屍首,他們又繼續戰鬥了。他們高舉起革命的大旗,舉行了武裝的抵抗,在中國的廣大區域內,組織了人民的政府,實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創造了人民的軍隊——中國紅軍,保存了和發展了中國人民的革命力量。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三六頁
你們有許多的長處,有很大的功勞,但是你們切記不可以驕傲,你們被大家尊敬,是應當的,但是也容易因此引起驕傲。如果你們驕傲起來,不虛心,不再努力,不尊重人家,不尊重幹部,不尊重群眾,你們就會當不成英雄和模範了。過去已有一些這樣的人,希望你們不要學他們。
《必須學會做經濟工作》(一九四五年一月十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一三頁
你們在消滅敵人的鬥爭中,在恢復和發展工農業生產的鬥爭中,克服了很多的艱難困苦,表現了極大的勇敢、智慧和積極性。你們是全中華民族的模範人物,是推動各方面人民事業勝利前進的骨幹,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聯繫廣大群眾的橋樑。
代表中共中央在全國戰鬥英雄和勞動模範代表會議上的祝詞(一九五零年九月二十五日),一九五零年九月二十六日《人民日報》
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五六頁
二十、勤儉建國
要使全體幹部和全體人民經常想到我國是一個社 會 主 義的大國,但又是一個經濟落後的窮國,這是一個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國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鬥的時間,其中包括執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這樣一個勤儉建國的方針。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三六頁
勤儉辦工廠,勤儉辦商店,勤儉辦一切國營事業和合作事業,勤儉辦一切其他事業,什麼事情都應當執行勤儉的原則。這就是節約的原則,節約是社會 主 義經濟的基本原則之一。中國是一個大國,但是現在還很窮,要使中國富起來,需要幾十年時間,幾十年以後也需要執行勤儉的原則,但是特別要提倡勤儉,特別要注意節約的,是在目前這幾十年內,是在目前這幾個五年計劃的時期內。
《勤儉辦社》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 會 主 義高潮》上冊第一六頁
任何地方必須十分愛惜人力物力,決不可只顧一時,濫用浪費。任何地方必須從開始工作的那一年起,就計算到將來的很多年,計算到長期堅持戰爭,計算到反攻,計算到趕走敵人之後的建設。一面決不濫用浪費,一面努力發展生產。過去有些地方缺少長期打算,既未注意節省人力物力,又未注意發展生產,吃了大虧。得了這個教訓,現在必須引起注意。
《必須學會做經濟工作》(一九四五年一月十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一九頁
為了迅速地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和市鎮上的工業生產,在消滅封建制度的鬥爭中,必須注意盡一切努力最大限度地保存一切可用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採取辦法堅決地反對任何人對於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破壞和浪費,反對大吃大喝,注意節約。
《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一九四八年四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三一四頁
財政的支出,應該根據節省的方針。應該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員明白,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反對貪污和浪費的鬥爭,過去有了些成績,以後還應用力。節省每一個銅板為著戰爭和革命事業,為著我們的經濟建設,是我們的會計制度的原則。
《我們的經濟政策》(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二九頁
在我們的許多工作人員中間,現在滋長著一種不願意和群眾同甘苦,喜歡計較個人名利的危險傾向,這是很不好的。我們在增產節約運動中要求精簡機關,下放幹部,使相當大的一批幹部回到生產中去,就是克服這種危險傾向的一個方法。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三六頁
軍隊生產自給,不但改善了生活,減輕了人民負擔,並因而能夠擴大軍隊,而且立即帶來了許多副產物。這些副產物就是:(一)改善官兵關係。官兵一道生產勞動,親如兄弟了。(二)增強勞動觀念。……生產自給以來,勞動觀念加強了,二流子的習氣被改造了。(三)增強紀律性。在生產中執行勞動紀律,不但不會減弱戰鬥紀律和軍人生活紀律,反而會增強它們。(四)改善軍民關係。部隊有了家務,侵害老百姓財物的事就少了,或者完全沒有了。在生產中,軍民變工互助,更增強他們之間的友好關係。(五)軍隊埋怨政府的事也會少了,軍政關係也好了。(六)促進人民的大生產運動。軍隊生產了,機關生產更顯得必要,更有勁了;全體人民的普遍增產運動,當然也更顯得必要,更有勁了。
《論軍隊生產自給,兼論整風和生產兩大運動的重要性》(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一零七頁
有人說:部隊生產,就不能作戰和訓練了;機關生產,就不能工作了。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最近幾年,我們邊區部隊從事大量的生產,衣食豐足,同時又進行練兵,又有政治和文化學習,這些都比從前有更大的成績,軍隊內部的團結和軍民之間的團結,也比從前更好了。在前方,去年一年進行了大規模的生產運動,可是去年一年作戰方面有很大的成績,並且普遍地開始了練兵運動。機關因為生產,工作人員生活改善了,工作更安心、更有效率,邊區和前方都是這樣。
《必須學會做經濟工作》(一九四五年一月十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一八頁
———————
二十一、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我們的方針要放在什麼基點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叫做自力更生。我們並不孤立,全世界一切反對帝國主義的國家和人民都是我們的朋友。但是我們強調自力更生,我們能夠依靠自己組織的力量,打敗一切中外反動派。
《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三二頁
我們是主張自力更生的。我們希望有外援,但是我們不能依賴它,我們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體軍民的創造力。
《必須學會做經濟工作》(一九四五年一月十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一五頁
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三九——一四四零頁
幹部中一切不經過自己艱苦奮鬥、流血流汗,而依靠意外便利、僥倖取勝的心理,必須掃除乾淨。
《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八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七九頁
我們應當把世界進步的情況和光明的前途,常常向人民宣傳,使人民建立起勝利的信心,同時,我們還要告訴人民,告訴同志們,道路是曲折的。在革命的道路上還有許多障礙物,還有許多困難。我們黨的七次代表大會設想過許多困難,我們寧肯把困難想得更多一些,有些同志不願意多想困難。但是困難是事實,有多少就得承認多少,不能採取“不承認主義”。我們要承認困難,分析困難,向困難作鬥爭。世界上沒有直路,要準備走曲折的路,不要貪便宜。不能設想,那一天早上,一切反動派會統統自己跪在地下。總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們面前困難還多,不可忽視。我們和全體人民團結起來,共同努力,一定能夠排除萬難,達到勝利的目的。
《關於重慶談判》(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六二頁
誰要是只看見光明一面,不看見困難一面,誰就會不能很好地為實現黨的任務而鬥爭。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四頁
社會的財富是工人、農民和勞動知識份子自己創造的。只要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又有一條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路線,不是回避問題,而是用積極的態度去解決問題,任何人間的困難總是可以解決的。
《書記動手,全黨辦社》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 會 主 義高潮》上冊第五——六頁
全黨同志都必須充分地估計到,並準備用百折不回的毅力,有計劃地克服所有的困難。反動勢力面前和我們面前都有困難。但是反動勢力的困難是不可能克服的,因為他們是接近於死亡的沒有前途的勢力。我們的困難是能夠克服的,因為我們是新興的有光明前途的勢力。
《迎接中國革命的新高潮》(一九四七年二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一四——一二一五頁
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為人民服務》(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零四頁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長都是要經過艱難曲折的。在社 會 主 義事業中,要想不經過艱難曲折,不付出極大努力,總是一帆風順,容易得到成功,這種想法,只是幻想。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七頁
革命鬥爭中的某些時候,困難條件超過順利條件,在這種時候,困難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順利是其次要方面。然而由於革命黨人的努力,能夠逐步地克服困難,開展順利的新局面,困難的局面讓位于順利的局面。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三一三頁
什麼叫工作,工作就是鬥爭。那些地方有困難、有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我們是為著解決困難去工作、去鬥爭的。越是困難的地方越是要去,這才是好同志。
《關於重慶談判》(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六零頁
中國古代有個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說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華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門南面有兩座大山擋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決心率領他的兒子們要用鋤頭挖去這兩座大山。有個老頭子名叫智叟的看了發笑,說是你們這樣幹未免太愚蠢了,你們父子數人要挖掉這樣兩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說:我死了以後有我的兒子,兒子死了,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這兩座山雖然很高,卻是不會再增高了,挖一點就會少一點。為什麼挖不平呢?愚公批駁了智叟的錯誤思想,毫不動搖,每天挖山不止。這件事感動了上帝,他就派了兩個神仙下凡,把兩座山背走了。現在也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中國共產黨早就下了決心,要挖掉這兩座山。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全國人民大眾一齊起來和我們一道挖這兩座山,有什麼挖不平呢?
《愚公移山》(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一零二頁
———————
二十二、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歷史。這個歷史永遠不會完結。在有階級存在的社會內,階級鬥爭不會完結。在無階級存在的社會內,新與舊、正確與錯誤之間的鬥爭永遠不會完結。在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範圍內,人類總是不斷發展的,自然界也總是不斷發展的,永遠不會停止在一個水準上。因此,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停止的論點,悲觀的論點,無所作為和驕傲自滿的論點都是錯誤的。其所以是錯誤,因為這些論點,不符合大約一百萬年以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事實,也不符合迄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自然界(例如天體史,地球史,生物史,其他各種自然科學史所反映的自然界)的歷史事實。
轉摘自《周恩來總理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一九六 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人民日報》
自然科學是人們爭取自由的一種武裝。人們為著要在社會上得到自由,就要用社會科學來瞭解社會,改造社會進行社會革命。人們為著要在自然界裏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學來瞭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從自然裏得到自由。
在邊區自然科學研究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一九四零年二月五日),一九四零年三月十五日《新中華報》
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辯證唯物論有兩個最顯著的特點:一個是它的階級性,公然申明辨證唯物論是為無產階級服務的;再一個是它的實踐性,強調理論對於實踐的依賴關係,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
《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七三頁
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認為十分重要的問題,不在於懂得了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因而能夠解釋世界,而在於拿了這種對於客觀規律性的認識去能動地改造世界。《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八零——二八一頁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那裏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自己頭腦裏固有的嗎?不是。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社會的生產鬥爭、階級鬥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那裏來的?》(一九六三年五月),人民出版社版第一頁
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而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那裏來的?》(一九六三年五月),人民出版社版第一頁
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從事各項鬥爭,有了豐富的經驗,有成功的,有失敗的。無數客觀外界的現象通過人的眼、耳、鼻、舌、身這五個官能反映到自己的頭腦中來,開始是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的材料積累多了,就會產生一個飛躍,變成了理性認識,這就是思想。這是一個認識過程。這是整個認識過程的第一個階段,即由客觀物質到主觀精神的階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階段。這時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論、政策、計畫、辦法)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外界的規律,還是沒有證明的,還不能確定是否正確,然後又有認識過程的第二個階段,即由精神到物質的階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階段,這就是把第一個階段得到的認識放到社會實踐中去,看這些理論、政策、計畫、辦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預期的成功。一般的說來,成功了的就是正確的,失敗了的就是錯誤的,特別是人類對自然界的鬥爭是如此。在社會鬥爭中,代表先進階級的勢力,有時候有些失敗,並不是因為思想不正確,而是因為在鬥爭力量的對比上,先進勢力這一方,暫時還不如反動勢力那一方,所以暫時失敗了,但是以後總有一天會要成功的。人們的認識經過實踐的考驗,又會產生一個飛躍。這次飛躍,比起前一次飛躍來,意義更加偉大。因為只有這一次飛躍才能證明認識的第一次飛躍,即從客觀外界的反映過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論、計畫、辦法等等,究竟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此外再無別的檢驗真理的辦法。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那裏來的?》(一九六三年五月),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二頁
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復,才能夠完成。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那裏來的?》(一九六三年五月),人民出版社版第三頁
無論何人要認識什麼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即生活于(實踐於)那個事物的環境中,是沒有法子解決的。……你要有知識,你就得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論和方法,你就得參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驗發源的。
《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七五——二七六頁
認識從實踐始,經過實踐得到了理論的認識,還須再回到實踐去。認識的能動作用,不但表現於從感性的認識到理性的認識之能動的飛躍,更重要的還須表現於從理性的認識到革命的實踐這一個飛躍。
《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八一頁
大家明白。不論做什麼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質,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關聯,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規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六三——一六 四頁
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於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人們經過失敗之後,也就從失敗取得教訓,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適合於外界的規律性,人們就能變失敗為勝利,所謂“失敗者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
《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七三頁
我們是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從分析這些事實中找出方針、政策、辦法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九四二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五五頁
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這是一切共產黨員所必須牢牢記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們所犯的錯誤,研究其發生的原因,都是由於我們離開了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主觀地決定自己的工作方針。
《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一九四八年四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三零六頁
世界上只有唯心論和形而上學最省力,因為它可以由人們瞎說一氣,不要根據客觀實際,也不受客觀實際檢查的。唯物論和辯證法則要用氣力,它要根據客觀實際,並受客觀實際檢查,不用氣力就會滑到唯心論和形而上學方面去。
《關於胡風反革命集團的材料》按語(一九五五年五月),《關於胡風反革命集團的材料》人民出版社版第七零頁
我們看事情必須要看它的實質,而把它的現象只看作入門的嚮導,一進了門就要抓住它的實質,這才是可靠的科學的分析方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九三零年一月五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零三頁
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內部都有這種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運動和發展。事物內部的這種矛盾性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聯繫和互相影響則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八九——二九零頁
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雞蛋因得適當的溫度而變化為雞子,但溫度不能使石頭變為雞子,因為二者的根據是不同的。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蜍 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九一頁
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認為,對立統一規律是宇宙的根本規律。這個規律,不論在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們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矛盾著的對立面又統一,又鬥爭,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和變化。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過按事物的性質不同,矛盾的性質也就不同,對於任何一個具體的事物說來,對立的統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過渡的,因而是相對的,對立的鬥爭則是絕對的。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九——一零頁
分析的方法就是辯證的方法。所謂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不熟悉生活,對於所論的矛盾不真正瞭解,就不可能有中肯的分析。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五頁
列寧說,對於具體情況作具體的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我們許多同志缺乏分析的頭腦,對於複雜事物,不願作反復深入的分析研究,而愛作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簡單結論。……今後應該改善這種狀況。
《學習和時局》(一九四四年四月十二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四三頁
這些同志看問題的方法不對。他們不去看問題的本質方面,主流方面,而是強調那些非本質方面、非主流方面的東西。應當指出:不能忽略非本質方面和非主流方面的問題,必須逐一地將它們解決。但是,不應當將這些看成為本質和主流,以致迷惑了自己的方向。
《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一頁
世界上的事情是複雜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決定的。看問題要從各方面去看,不能只從單方面看。
《關於重慶談判》(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五六頁
只有那些主觀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問題的人,跑到一個地方,不問環境的情況,不看事情的全體(事情的歷史和全部現狀),也不觸到事情的本質(事情的性質及此一事情和其他事情的內部聯繫),就自以為是地發號施令起來,這樣的人是沒有不跌跤子的。
《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七八——二七九頁
研究問題,忌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謂主觀性,就是不知道客觀地看問題,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觀點去看問題。這一點,我在《實踐論》一文中已經說過了。所謂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問題。……或者叫做只看見局部,不看見全體,只看見樹木,不看見森林。這樣,是不能找出解決矛盾的方法的,是不能完成革命任務的,是不能做好所任工作的,是不能正確地發展黨內的思想鬥爭的。孫子論軍事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他說的是作戰的雙方。唐朝人魏征說過:“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也懂得片面性不對。可是我們的同志看問題,往往帶片面性,這樣的人就往往碰釘子。……列寧說:“要真正地認識物件,就必須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聯繫和‘媒介’。我們決不會完全地作到這一點,可是要求全面性,將使我們防止錯誤,防止僵化。”我們應該記得他的話。表面性,是對矛盾總體和矛盾各方的特點都不去看,否認深入事物裏面精細地研究矛盾特點的必要,僅僅站在那裏遠遠地望一望,粗枝大葉地看到一點矛盾的形相,就想動手去解決矛盾(答復問題、解決糾紛、處理工作、指揮戰爭)。這樣的做法,沒有不出亂子的。……片面性、表面性也是主觀性,因為一切客觀事物本來是互相聯繫的和具有內部規律的,人們不去如實地反映這些情況,而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們,不認識事物的互相聯繫,不認識事物的內部規律,所以這種方法是主觀主義的。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三零零——三零二頁
片面性就是思想上的絕對化,就是形而上學地看問題。對於我們的工作的看法,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都是片面性的。……肯定一切,就是只看到好的,看不到壞的,只能讚揚,不能批評。說我們的工作似乎一切都好,這不合乎事實。不是一切都好,還有缺點和錯誤。但是也不是一切都壞,這也不合乎事實。要加以分析。否定一切,就是不加分析地認為事情都做得不好,社會 主 義建設這樣一個偉大事業,幾億人口所進行的這個偉大鬥爭,似乎沒有什麼好處可說,一團糟。許多具有這種看法的人,雖然和那些對社 會 主 義制度心懷敵意的人還不相同,但是這種看法是很錯誤的,很有害的,它只會使人喪失信心。不論是用肯定一切的觀點或者否定一切的觀點來看我們的工作,都是錯誤的。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三——一四頁
馬克思主義者看問題,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體。一個蝦蟆坐在井裏說:“天有一個井大。”這是不對的,因為天不止一個井大。如果它說:“天的某一部分有一個井大。”這是對的,因為合乎事實。
《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四四頁
我們必須學會全面地看問題,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在一定的條件下,壞的東西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的東西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三四頁
我們承認總的歷史發展中是物質的東西決定精神的東西,是社會的存在決定社會的意識;但是同時又承認而且必須承認精神的東西的反作用,社會意識對於社會存在的反作用,上層建築對於經濟基礎的反作用。這不是違反唯物論,正是避免了機械唯物論,堅持了辯證唯物論。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三一四頁
指導戰爭的人們不能超越客觀條件許可的限度期求戰爭的勝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須在客觀條件的限度之內,能動地爭取戰爭的勝利。戰爭指揮員活動的舞臺,必須建築在客觀條件的許可之上,然而他們憑藉這個舞臺,卻可以導演出很多有聲有色、威武雄壯的戲劇來。
《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四六八頁
人們的思想必須適應已經變化的情況,當然,任何人不可以無根據地胡思亂想,不可以超越客觀情況所許可的條件去計畫自己的行動,不要勉強地去做那些實在做不到的事情。但是現在的問題,還是右傾保守思想在許多方面作怪,使許多方面的工作不能適應客觀情況的發展。現在的問題是經過努力本來可以做到的事情,卻有很多人認為做不到。
《中國農村的社 會 主 義高潮》的序言(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中國農村的社會 主 義高潮》上冊第四頁
凡事應該用腦筋好好想一想。俗話說:“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就是說多想出智慧。要去掉我們黨內濃厚的盲目性,必須提倡思索,學會分析事物的方法,養成分析的習慣。
《學習和時局》(一九四四年四月十二日),《毛澤東選集》第九五二頁
任何過程如果有多數矛盾存在的話,其中必定有一種是主要的,起著領導的、決定的作用,其他則處於次要和服從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過程,如果是存在著兩個以上矛盾的複雜過程的話,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三一零頁
矛盾著的兩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謂矛盾起主導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定的。
然而這種情形不是固定的,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轉化著,事物的性質也就隨著起變化。
《矛盾論》(九三七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三一零頁
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
《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三四頁
任何工作任務,如果沒有一般的普遍的號召,就不能動員廣大群眾行動起來。但如果只限於一般號召,而領導人員沒有具體地直接地從若干組織將所號召的工作深入實施,突破一點,取得經驗,然後利用這種經驗去指導其他單位,就無法考驗自己提出的一般號召是否正確,也無法充實一般號召的內容,就有使一般號召歸於落空的危險。
《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九九頁
任何領導人員,凡不從下級個別單位的個別人員、個別事件取得具體經驗者,必不能向一切單位作普遍的指導。這一方法必須普遍地提倡,使各級領導幹部都能學會使用。
《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零零頁
在任何一個地區內,不能同時有許多中心工作,在一定時間內只能有一個中心工作,輔以別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因此,一個地區的總負責人,必須考慮到該處的鬥爭歷史和鬥爭環境,將各項工作擺在適當的地位;而不是自己全無計畫,只按上級指示來一件做一件,形成很多的“中心工作”和淩亂無秩序的狀態。上級機關也不要不分輕重緩急地沒有中心地同時指定下級機關做很多項工作,以致引起下級在工作步驟上的淩亂,而得不到確定的結果。領導人員依照每一具體地區的歷史條件和環境條件,統籌全局,正確地決定每一時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並把這種決定堅持地貫徹下去,務必得到一定的結果,這是一種領導藝術。
《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零三頁
必須隨時掌握工作進程,交流經驗,糾正錯誤,不要等數月、半年以至一年後,才開總結會,算總帳,總的糾正。這樣損失太大,而隨時糾正,損失較少。
《關於工商業政策》(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八頁
不要等到問題成了堆,鬧出了許多亂子,然後才去解決。領導一定要走在運動的前面,不要落在它的後面。
《季節包工》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 會 主 義高潮》下冊第一一五九頁
我們需要的是熱烈而鎮定的情緒,緊張而有秩序的工作。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九六——一九七頁
———————
二十三、調查研究
一切實際工作者必須向下作調查。對於只懂得理論不懂得實際情況的人,這種調查工作尤有必要,否則他們就不能將理論和實際相聯繫。“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句話,雖然曾經被人譏為“狹隘經驗論”的,我卻至今不悔;不但不悔,我仍然堅持沒有調查是不可能有發言權的。有許多人,“下車伊始”,就哇喇哇喇地發議論,提意見,這也批評,那也指責,其實這種人十個有十個要失敗。因為這種議論或批評,沒有經過周密調查,不過是無知妄說。我們党吃所謂“欽差大臣”的虧,是不可勝數的。而這種“欽差大臣”則是滿天飛,幾乎到處都有。史達林的話說得對:“理論若不和革命實踐聯繫起來,就會變成無物件的理論。”當然又是他的話對:“實踐若不以革命理論為指南,就會變成盲目的實踐。”除了盲目的、無前途的、無遠見的實際家,是不能叫做“狹隘經驗論”的。
《“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一九四一年三月、四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七九一頁
這種態度,就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部聯繫,作為我們行動的嚮導。而要這樣做,就須不憑主觀想像,不憑一時的熱情,不憑死的書本,而憑客觀存在的事實,詳細地佔有材料,在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般原理的指導下,從這些材料中引出正確的結論。
《改造我們的學習》(一九四一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零一頁
“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誇誇其談,滿足於一知半解,這種極壞的作風,這種完全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精神的作風,還在我黨許多同志中繼續存在著。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教導我們認真地研究情況,從客觀的真實的情況出發,而不是從主觀的願望出發;我們的許多同志卻直接違反這一真理。
《改造我們的學習》(一九四一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七九七頁
你對於那個問題不能解決麼?那末,你就去調查那個問題的現狀和它的歷史吧!你完完全全調查明白了,你對那個問題就有解決的辦法了。一切結論產生於調查情況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頭。只有蠢人,才是他一個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調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辦法”,“打主意”。須知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麼好辦法,打出什麼好主意的。
《反對本本主義》(一九三零年五月),人民出版社版第二頁
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
《反對本本主義》(一九三零年五月),人民出版社版第三頁
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方法,對周圍環境作系統的周密的調查和研究。不是單憑熱情去工作,而是如同史達林所說的那樣:把革命氣概和實際精神結合起來。
《改造我們的學習》(一九四一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零一頁
要瞭解情況,唯一的方法是向社會作調查,調查社會各階級的生動情況。對於擔負指導工作的人來說,有計劃地抓住幾個城市、幾個鄉村,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即階級分析的方法,作幾次周密的調查,乃是瞭解情況的最基本的方法。
《“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一九四一年三月、四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七八九頁
開調查會每次人不必多,三五個七八個人即夠。必須給予時間,必須有調查綱目,還必須自己口問手寫,並同到會人展開討論。因此,沒有滿腔的熱忱,沒有眼睛向下的決心,沒有求知的渴望,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一九四一年三月、四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七九零頁
指揮員的正確的部署來源於正確的決心,正確的決心來源於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來源於周到的和必要的偵察,和對於各種偵察材料的聯貫起來的思索。指揮員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偵察手段,將偵察得來的敵方情況的各種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思索,然後將自己方面的情況加上去,研究雙方的對比和相互的關係,因而構成判斷,定下決心,作出計畫,——這是軍事家在作出每一個戰略、戰役或戰鬥的計畫之前的一個整個的認識情況的過程。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七三頁
———————
二十四、糾正錯誤思想
即使我們的工作得到了極其偉大的成績,也沒有任何值得驕傲自大的理由。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們應當永遠記住這個真理。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一九五六年九月十五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獻》第九——一零頁
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因為勝利,人民感謝我們,資產階級也會出來捧場。敵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們的,這點已經得到證明了。資產階級的捧場則可能征服我們隊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三九頁
有許多的東西,只要我們對它們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覺性,就可能成為我們的包袱,成為我們的負擔。例如:犯過錯誤,可以使人覺得自己反正是犯了錯誤的,從此萎靡不振;未犯錯誤,也可以使人覺得自己是未犯過錯誤的,從此驕傲起來。工作無成績,可以使人悲觀喪氣;工作有成績,又可以使人趾高氣揚。鬥爭歷史短的,可以因其短而不負責任;鬥爭歷史長的,可以因其長而自以為是。工農分子,可以自己的光榮出身傲視知識份子;知識份子,又可以自己有某些知識傲視工農分子。各種業務專長,都可以成為高傲自大輕視旁人的資本。甚至年齡也可以成為驕傲的工具:青年人可以因為自己聰明能幹而看不起老年人,老年人又可以因為自己富有經驗而看不起青年人。對於諸如此類的東西,如果沒有自覺性,那它們就會成為負擔或包袱。
《學習和時局》(一九四四年四月十二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五一頁
一部分軍隊工作同志養成了一種驕氣,對士兵,對人民,對政府,對黨,橫蠻不講理,只責備做地方工作的同志,不責備自己,只看見成績,不看見缺點,只愛聽恭維話,不愛聽批評話。……軍隊必須注意克服這種毛病。
《組織起來》(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三七頁
艱苦的工作就像擔子,擺在我們的面前,看我們敢不敢承擔。擔子有輕有重。有的人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揀輕的挑。這就不是好的態度。有的同志不是這樣,享受讓給人家,擔子揀重的挑,吃苦在別人前頭,享受在別人後頭。這樣的同志就是好同志。這種共產 主 義者的精神,我們都要學習。
《關於重慶談判》(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六零頁
不少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後再替別人打算。出了一點力就覺得了不起,喜歡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對同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這種人其實不是共產黨員,至少不能算一個純粹的共產黨員。
《紀念白求恩》(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六五三——六五四頁
鬧這類獨立性的人,常常跟他們的個人第一主義分不開,他們在個人和黨的關係問題上,往往是不正確的。他們在口頭上雖然也說尊重黨,但他們在實際上卻把個人放在第一位,把黨放在第二位。這種人鬧什麼東西呢?鬧名譽,鬧地位,鬧出風頭。在他們掌管一部分事業的時候,就要鬧獨立性。為了這些,就要拉攏一些人,排擠一些人,在同志中吹吹拍拍,拉拉扯扯,把資產階級政黨的庸俗作風也搬進共產黨裏來了。這種人的吃虧在於不老實。我想,我們應該是老老實實地辦事;在世界上要辦成幾件事,沒有老實態度是根本不行的。
《整頓黨的作風》(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二三——八二四頁
共產黨員必須懂得以局部需要服從全局需要這一個道理。如果某項意見在局部的情形看來是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來是不可行的,就應以局部服從全局。反之也是一樣,在局部的情形看來是不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來是可行的,也應以局部服從全局。這就是照顧全局的觀點。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三——五一四頁
享樂主義。個人主義見於享樂方面的,在紅軍中也有不少的人。他們總是希望隊伍開到大城市去。他們要到大城市不是為了去工作,而是為了去享樂。他們最不樂意的是在生活艱難的紅色區域裏工作。
《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九六頁
必須反對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本位主義的傾向。誰要是對別人的困難不管,別人要調他所屬的幹部不給,或以壞的送人,“以鄰為壑”,全不為別部、別地、別人想一想,這樣的人就叫做本位主義者,這就是完全失掉了共產 主 義的精神。不顧大局,對別部、別地、別人漠不關心,就是這種本位主義者的特點。對於這樣的人,必須加重教育,使他們懂得這就是一種宗派主義的傾向,如果發展下去,是很危險的。
《整頓黨的作風》(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二五——八二六頁
自由主義有各種表現。
因為是熟人、同鄉、同學、知心朋友、親愛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對,也不同他們作原則上的爭論,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親熱。或者輕描淡寫地說一頓,不作徹底解決,保持一團和氣。結果是有害於團體,也有害於個人。這是第一種。
不負責任的背後批評,不是積極地向組織建議。當面不說,背後亂說;開會不說,會後亂說。心目中沒有集體生活的原則,只有自由放任。這是第二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說為佳;明哲保身,但求無過。這是第三種。命令不服從,個人意見第一。只要組織照顧,不要組織紀律。這是第四種。
不是為了團結,為了進步,為了把事情弄好,向不正確的意見鬥爭和爭論,而是個人攻擊,鬧意氣,泄私憤,圖報復。這是第五種。
聽了不正確的議論也不爭辯,甚至聽了反革命分子的話也不報告,泰然處之,行若無事。這是第六種。
見群眾不宣傳,不鼓動,不演說,不調查,不詢問,不關心其痛癢,漠然置之,忘記了自己是一個共產黨員,把一個共產黨員混同于一個普通的老百姓。這是第七種。
見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不憤恨,不勸告,不制止,不解釋,聽之任之。這是第八種。
辦事不認真,無一定計劃,無一定方向,敷衍了事,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是第九種。
自以為對革命有功,擺老資格,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做,工作隨便,學習鬆懈。這是第十種。
自己錯了,也已經懂得,又不想改正,自己對自己採取自由主義。這是第十一種。
《反對自由主義》(一九三七年九月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三四七——三四八頁
革命的集體組織中的自由主義是十分有害的。它是一種腐蝕劑,使團結渙散,關係鬆懈,工作消極,意見分歧。它使革命隊伍失掉嚴密的組織和紀律,政策不能貫徹到底,黨的組織和党所領導的群眾發生隔離。這是一種嚴重的惡劣傾向。
《反對自由主義》(一九三七年九月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三四八頁
自由主義者以抽象的教條看待馬克思主義的原則。他們贊成馬克思主義,但是不準備實行之,或不準備完全實行之,不準備拿馬克思主義代替自己的自由主義。這些人,馬克思主義是有的,自由主義也是有的:說的是馬克思主義,行的是自由主義;對人是馬克思主義,對己是自由主義。兩樣貨色齊備,各有各的用處。這是一部分人的思想方法。
《反對自由主義》(一九三七年九月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三四九頁
人民的國家是保護人民的。有了人民的國家,人民才有可能在全國範圍內和全體規模上,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使自己脫離內外反動派的影響(這個影響現在還是很大的,並將在長時期記憶體在著,不能很快地消滅),改造自己從舊社會得來的壞習慣和壞思想,不使自己走入反動派指引的錯誤路上去,並繼續前進,向著社會 主 義社會和共 產 主 義社會前進。
《論人民民主專政》(一九四九年六人三十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八一頁
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一貫的有益於廣大群眾,一貫的有益於青年,一貫的有益於革命,艱苦奮鬥幾十年如一日,這才是最難最難的呵!
《吳玉章同志六十壽辰祝詞》(一九四零年一月十五日),一九四零年一月二十四日《新中華報》
———————
二十五、團結
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頁
只有經過共產黨的團結,才能達到全階級和全民族的團結,只有經過全階級全民族的團結,才能戰勝敵人,完成民族和民主革命的任務。
《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鬥爭》(一九三七年五月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六九頁
我們要把我們黨的一切力量在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和紀律的原則之下,堅強地團結起來。不論什麼同志,只要他是願意服從黨綱、黨章和黨的決議的,我們就要和他團結。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八頁
在一九四二年,我們曾經把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這種民主的方法,具體化為一個公式,叫做“團結——批評——團結”。講詳細一點,就是從團結的願望出發,經過批評或者鬥爭使矛盾得到解決,從而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按照我們的經驗,這是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一個正確的方法。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六——七頁
這個軍隊有一個很好的內部和外部的團結。在內部——官兵之間,上下級之間,軍事工作、政治工作和後勤工作之間;在外部——軍民之間,軍政之間,我友之間,都是團結一致的。一切妨害團結的現象,都在必須克服之列。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三九頁
———————
二十六、紀律
在人民內部,民主是對集中而言,自由是對紀律而言。這些都是一個統一體的兩個矛盾著的側面,它們們是矛盾的,又是統一的,我們不應當片面地強調某一個側面而否定另一個側面。在人民內部,不可以沒有自由,也不可以沒有紀律;不可以沒有民主,也不可以沒有集中。這種民主和集中的統一,自由和紀律的統一,就是我們的民主集中制。在這個制度下,人民享受著廣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時又必須用社會 主 義的紀律約束自己。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五——六頁
必須重申黨的紀律:(一)個人服從組織;(二)少數服從多數;(三)下級服從上級;(四)全黨服從中央。誰破壞了這些紀律,誰就破壞了黨的統一。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六頁
黨的紀律之一是少數服從多數。少數人在自己的意見被否決之後,必須擁護多數人所通過的決議。除必要時得在下一次會議再提出討論外,不得在行動上有任何反對的表示。
《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九二頁
三大紀律如下:
(一) 一切行動聽指揮;(二)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三)一切繳獲要歸公。
八項注意如下:
(一) 說話和氣;(二)買賣公平;(三)借東西要還;(四)損壞東西要賠;(五)不打人罵人;(六)不損壞莊稼;(七)不調戲婦女;(八)不虐待俘虜。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於重行頒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一九四七年十月十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四一頁
必須提高紀律性,堅決執行命令,執行政策,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軍民一致,軍政一致,官兵一致,全軍一致,不允許任何破壞紀律的現象存在。
《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一九四七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三九頁
———————
二十七、批評和自我批評
共產黨是不怕批評的,因為我們是馬克思主義者,真理是在我們方面,工農基本群眾是在我們方面。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一頁
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我們希望一切同我們共同奮鬥的人能夠勇敢地負起責任,克服困難,不要怕挫折,不要怕有人議論譏笑,也不要怕向我們共產黨人提批評建議。“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我們在為社 會 主 義共 產 主 義而鬥爭的時候,必須有這種大無畏的精神。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二——一三頁
我們有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武器。我們能夠去掉不良作風,保持優良作風。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四零頁
有無認真的自我批評,也是我們和其他政黨互相區別的顯著的標誌之一。我們曾經說過,房子是應該經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了灰塵;臉是應該經常洗的,不洗也就會灰塵滿面。我們同志的思想,我們黨的工作,也會沾染灰塵的,也應該打掃和洗滌。“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是說它們在不停的運動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蝕。對於我們,經常地檢討工作,在檢討中推廣民主作風,不懼怕批評和自我批評,實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些中國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種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侵蝕我們同志的思想和我們黨的肌體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七頁
黨內不同思想的對立和鬥爭是經常發生的,這是社會的階級矛盾和新舊事物的矛盾在黨內的反映。黨內如果沒有矛盾和解決矛盾的思想鬥爭,黨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九四頁
我們主張積極的思想鬥爭,因為它是達到黨內和革命團體內的團結使之利於戰鬥的武器。每個共產黨員和革命分子,應該拿起這個武器。
但是自由主義取消思想鬥爭,主張無原則的和平,結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風發生,使黨和革命團體的某些組織和某些個人在政治上腐化起來。
《反對自由主義》(一九三七年九月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三四七頁
我們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有兩條宗旨是必須注意的:第一是“懲前毖後”,第二是“治病救人”。對以前的錯誤一定要揭發,不講情面,要以科學的態度來分析批判過去的壞東西,以便使後來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這就是“懲前毖後”的意思。但是我們揭發錯誤、批判缺點的目的,好像醫生治病一樣,完全是為了救人,而不是為了把人整死。一個人發了闌尾炎,醫生把闌尾割了,這個人就救出來了。任何犯錯誤的人,只要他不諱疾忌醫,不固執錯誤,以至於達到不可救藥的地步,而是老老實實,真正願意醫治,願意改正,我們就要歡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變為一個好同志。這個工作決不是痛快一時,亂打一頓,所能奏效的。對待思想上的毛病和政治上的毛病,決不能採用魯莽的態度,必須採用“治病救人”的態度,才是正確有效的方法。
《整頓黨的作風》(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二九——八三零頁
關於黨內批評問題,還有一點要說及的,就是有些同志的批評不注意大的方面,只注意小的方面。他們不明白批評的主要任務,是指出政治上的錯誤和組織上的錯誤。至於個人缺點,如果不是與政治的和組織的錯誤有聯繫,則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們無所措手足。而且這種批評一發展,黨內精神完全集注到小的缺點方面,人人變成了謹小慎微的君子,就會忘記黨的政治任務,這是很大的危險。
《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九四頁
黨內批評要防止主觀武斷和把批評庸俗化,說話要有證據,批評要注意政治。
《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九五頁
黨內批評是堅強黨的組織、增加黨的戰鬥力的武器。但是紅軍黨內的批評有些不是這樣,變成了攻擊個人。其結果,不但毀壞了個人,也毀壞了黨的組織。這是小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表現。糾正的方法,在於使黨員明白批評的目的是增加黨的戰鬥力以達到階級鬥爭的勝利,不應當利用批評去做攻擊個人的工具。
《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九二頁
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為人民服務》(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零三頁
以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最大利益為出發點的中國共產黨人,相信自己的事業是完全合乎正義的,不惜犧牲自己個人的一切,隨時準備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們的事業,難道還有什麼不適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觀點、意見、辦法,捨不得丟掉的嗎?難道我們還歡迎任何政治的灰塵、政治的微生物來玷污我們的清潔的面貌和侵蝕我們的健全的肌體嗎?無數革命先烈為了人民的利益犧牲了他們的生命,使我們每個活著人想起他們就心裏難過,難道我們還有什麼個人利益不能犧牲,還有什麼錯誤不能拋棄嗎?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七——一零九八頁
我們決不能一見成績就自滿自足起來。我們應該抑制自滿,時時批評自己的缺點,好像我們為了清潔,為了去掉灰塵,天天要洗臉,天天要掃地一樣。
《組織起來》(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三八頁
批評要是及時的批評,不要老是愛好事後的批評。
《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九頁
錯誤和挫折教訓了我們,使我們比較地聰明起來了,我們的事情就辦得好一些。任何個人,錯誤總是難免的,我們要求犯得少一點。犯了錯誤則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徹底,越好。
《論人民民主專政》(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八五頁
———————
二十八、共產黨員
一個共產黨員,應該是襟懷坦白,忠實,積極,以革命利益為第一生命,以個人利益服從革命利益;無論何時何地,堅持正確的原則,同一切不正確的思想和行為作不疲倦的鬥爭,用以鞏固黨的集體生活,鞏固黨和群眾的聯繫;關心黨和群眾比關心個人為重,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為重。這樣才算得一個共產黨員。
《反對自由主義》(一九三七年九月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三四九頁
應該使每個同志明瞭,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七頁
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以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於民族的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極怠工,貪污腐化,風頭主義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無私,積極努力,克已奉公,埋頭苦幹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零頁
共 產 党人必須隨時準備堅持真理,因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於人民利益的;共 產 党人必須隨時準備修正錯誤,因為任何錯誤都是不符合於人民利益的。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六頁
共產黨員對任何事情都要問一個為什麼,都要經過自己頭腦的周密思考,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實際,是否真有道理,絕對不應盲從,絕對不應提倡奴隸主義。《整頓黨的作風》(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二九頁
要提倡顧全大局。每一個黨員,每一種局部工作,每一項言論或行動,都必須以全黨利益為出發點,絕對不許可違反這個原則。
《整頓黨的作風》(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二三頁
共產黨員應是實事求是的模範,又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模範。因為只有實事求是,才能完成確定的任務;只有遠見卓識,才能不失前進的方向。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零頁
共產黨員應該作到最有遠見,最富於犧牲精神,最堅定,而又最能虛心體會情況,依靠群眾的多數,得到群眾的擁護。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一九三七年五月三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五四頁
共產黨員又應成為學習的模範,他們每天都是民眾的教師,但又每天都是民眾的學生。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零——五一一頁
共產黨員在民眾運動中,應該是民眾的朋友,而不是民眾的上司,是誨人不倦的教師,而不是官 僚主義的政客。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零頁
共產黨員決不可脫離群眾的多數,置多數人的情況於不顧,而率領少數先進隊伍單獨冒進;必須注意組織先進分子和廣大群眾之間的密切聯繫。這就是照顧多數的觀點。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四頁
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裏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
《關於重慶談判》(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六一頁
我們共產黨員,無論在什麼問題上,一定要能夠同群眾相結合。如果我們的黨員,一生一世坐在房子裏不出去,不經風雨,不見世面,這種黨員,對於中國人民究竟有什麼好處沒有呢?一點好處也沒有的,我們不需要這樣的人做黨員。我們共產黨員應該經風雨,見世面;這個風雨,就是群眾鬥爭的大風雨,這個世面,就是群眾鬥爭的大世面。
《組織起來》(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三六頁
共產黨員的先鋒作用和模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共產黨員在八路軍和新四軍中,應該成為英勇作戰的模範,執行命令的模範,遵守紀律的模範,政治工作的模範和內部團結統一的模範。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零頁
共產黨員決不可自以為是,盛氣淩人,以為自己是什麼都好,別人是什麼都不好;決不可把自己關在小房子裏,自吹自擂,稱王稱霸。
《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一一頁
共產黨員必須傾聽黨外人士的意見,給別人以說話的機會。別人說得對的,我們應該歡迎,並要跟別人的長處學習;別人說得不對,也應該讓別人說完,然後慢慢加以解釋。
《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一一頁
共產黨員對於在工作中犯過錯誤的人們,除了不可救藥者外,不是採取排斥態度,而是採取規勸態度,使之翻然改進,棄舊圖新。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零頁
共產黨員對於落後的人們的態度,不是輕視他們,看不起他們,而是親近他們,團結他們,說服他們,鼓勵他們前進。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零頁
———————
二十九、幹部
為了保證我們的黨和國家不改變顏色,我們不僅需要正確的路線和政策,而且需要培養和造就千百萬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培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的問題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所開創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事業是不是後繼有人的問題,就是將來我們黨和國家的領導能不能繼續掌握在無產階級革命家手中的問題,就是我們的子孫後代能不能沿著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正確道路繼續前進的問題,也就是我們能不能勝利地防止赫魯雪夫修正主義在中國重演的問題。總之,這是關係我們黨和國家命運的生死存亡的極其重大的問題。這是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百年大計,千年大計,萬年大計。帝國主義的預言家們根據蘇聯發生的變化,也把“和平演變”的希望,寄託在中國黨的第三代或者第四代身上。我們一定要使帝國主義的這種預言徹底破產。我們一定要從上到下地、普遍地、經常不斷地注意培養和造就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夠充當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呢?
他們必須是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而不是像赫魯雪夫那樣的掛著馬克思列寧主義招牌的修正主義者。
他們必須是全心全意為中國和世界的絕大多數人服務的革命者,而不是像赫魯雪夫那樣,在國內為一小撮資產階級特權階層的利益服務,在國際為帝國主義和反動派的利益服務。
他們必須是能夠團結絕大多數人一道工作的無產階級政治家。不但要團結和自己意見相同的人,而且要善於團結那些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還要善於團結那些反對過自己並且已被實踐證明是犯了錯誤的人。但是要特別警惕像赫魯雪夫那樣的個人野心家和陰謀家,防止這樣的壞人篡奪党和國家的各級領導。
他們必須是黨的民主集中制的模範執行者,必須學會“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領導方法,必須養成善於聽取群眾意見的民主作風。而不能像赫魯雪夫那樣,破壞黨的民主集中制,專橫跋扈,對同志搞突然襲擊,不講道理,實行個人獨裁。
他們必須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富於自我批評精神,勇於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而絕不能像赫魯雪夫那樣,文過飾非,把一切功勞歸於自己,把一切錯誤歸於別人。
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是在群眾鬥爭中產生的,是在革命大風大浪的鍛煉中成長的。應當在長期的群眾鬥爭中,考察和識別幹部,挑選和培養接班人。
轉摘自《關於赫魯雪夫的假共 產 主 義及其在世界歷史上的教訓》,一九六 四年七月十四日《人民日報》
我們党的組織要向全國發展,要自覺地造就成萬數的幹部,要有幾百個最好的群眾領袖。這些幹部和領袖懂得馬克思列寧主義,有政治遠見,有工作能力,富於犧牲精神,能獨立解決問題,在困難中不動搖,忠心耿耿地為民族、為階級、為黨而工作。黨依靠著這些人而聯繫黨員和群眾,依靠著這些人對於群眾的堅強領導而達到打倒敵人之目的。這些人不要自私自利,不要個人英雄主義和風頭主義,不要懶惰和消極性,不要自高自大的宗派主義,他們是大公無私的民族的階級的英雄,這就是共產黨員、党的幹部、党的領袖應該有的性格和作風。
《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鬥爭》(一九三七年五月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六七——二六八頁
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因此,有計劃地培養大批的新幹部。就是我們的戰鬥任務。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四頁
共 產 党的幹部政策,應是以能否堅決地執行黨的路線,服從黨的紀律,和群眾有密切的聯繫,有獨立的工作能力,積極肯幹,不謀私利為標準,這就是“任人唯賢”的路線。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五頁
必須堅持幹部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的制度。我們党和國家的幹部是普通勞動者,而不是騎在人民頭上的老爺。幹部通過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同勞動人民保持最廣泛的、經常的、密切的聯繫。這是社會 主 義制度下一件帶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於克服官 僚主義,防止修正主義和教條主義。
轉摘自《關於赫魯雪夫的假共 產 主 義及其在世界歷史上的教訓》,一九六 四年七月十四日《人民日報》
必須善於識別幹部。不但要看幹部的一時一事,而且要看幹部的全部歷史和全部工作,這是識別幹部的主要方法。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五頁
必須善於使用幹部。領導者的責任,歸結起來,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幹部兩件事。一切計畫、決議、命令、指示等等,都屬於“出主意”一類。使這一切主意見之實行,必須團結幹部,推動他們去做,屬於“用幹部”一類。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五頁
必須善於愛護幹部。愛護的辦法是:第一,指導他們。這就是讓他們放手工作,使他們敢於負責;同時,又適時地給以指示,使他們能在黨的政治路線下發揮其創造性。第二,提高他們。這就是給以學習的機會,教育他們,使他們在理論上在工作能力上提高一步。第三,檢查他們的工作,幫助他們總結經驗,發揚成績,糾正錯誤。有委託而無檢查,及至犯了嚴重的錯誤,方才加以注意,不是愛護幹部的辦法。第四,對於犯錯誤的幹部,一般地應採取說服的方法。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只有對犯了嚴重錯誤而又不接受指導的人們,才應當採取鬥爭的方法。在這裏,耐心是必要的;輕易地給人們戴上“機會主義”的大帽子,輕易地採用“開展鬥爭”的方法,是不對的。第五,照顧他們的困難。幹部有疾病、生活、家庭等項困難問題者,必須在可能限度內用心給以照顧。這些就是愛護幹部的方法。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五——五一六頁
凡屬真正團結一致、聯繫群眾的領導骨幹,必須是從群眾鬥爭中逐漸形成,而不是脫離群眾鬥爭所能形成的。在多數情形下,一個偉大的鬥爭過程,其開始階段、中間階段和最後階段的領導骨幹,不應該是也不可能是完全同一的;必須不斷地提拔在鬥爭中產生的積極分子,來替換原有骨幹中相形見絀的分子,或腐化了的分子。
《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零零頁
我們党如果沒有廣大的新幹部同老幹部一致合作,我們的事業就會中斷。所以一切老幹部應該以極大的熱忱歡迎新幹部,關心新幹部。不錯,新幹部是有缺點的,他們參加革命還不久,還缺乏經驗,他們中的有些人還不免帶來舊社會不良思想的尾巴,這就是小資產階級個人主義思想的殘餘。但是這些缺點是可以從教育中從革命鍛煉中逐漸地去掉的。他們的長處,正如史達林說過的,是對於新鮮事物有銳敏的感覺,因而有高度的熱情和積極性,而在這一點上,有些老幹部則正是缺乏的。新老幹部應該是彼此尊重,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以便團結一致,進行共同的事業,而防止宗派主義的傾向。
《整頓黨的作風》(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二六頁
不但要關心党的幹部,還要關心非党的幹部。黨外存在著很多的人材,共產黨不能把他們置之度外。去掉孤傲習氣,善於和非党幹部共事,真心誠意地幫助他們,用熱烈的同志的態度對待他們,把他們的積極性組織到抗日和建國的偉大事業中去,這是每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五頁
———————
三十、青年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
……
世界是屬於你們的。中國的前途是屬於你們的。
在莫斯科會見我國留學生和實習生時的談話(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七日),《毛主席在蘇聯的言論》人民日報出版社版第一四——一五頁
要使全體青年們懂得,我們的國家現在還是一個很窮的國家,並且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根本改變這種狀態,全靠青年和全體人民在幾十年時間內,團結奮鬥,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一個富強的國家。社會 主 義制度的建立給我們開闢了一條到達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實現還要靠我們的辛勤勞動。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三頁
不少青年人由於缺少政治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不善於把舊中國和新中國加以比較,不容易深切瞭解我國人民曾經怎樣經歷千辛萬苦的鬥爭才擺脫了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壓迫,而建立一個美好的社會 主 義社會要經過怎樣的長時間的艱苦勞動。因此,需要在群眾中間經常進行生動的、切實的政治教育,並且應當經常把發生的困難向他們作真實的說明,和他們一起研究如何解決困難的辦法。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三二——三三頁
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他們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思想,在社 會 主 義時代尤其是這樣。希望各地的黨組織,協同青年團組織,注意研究如何特別發揮青年人的力量,不要將他們一般看待,抹殺了他們的特點。當然青年人必須向老年人和成年人學習,要儘量爭取在老年人和成年人同意之下去做各種有益的活動。
《中山縣新平鄉第九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青年突擊隊》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 會 主 義高潮》下冊第九五九頁
看一個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麼做標準呢?拿什麼去辨別他呢?只有一個標準,這就是看他願意不願意、並且實行不實行和廣大的工農群眾結合在一塊。願意並且實行和工農結合的,是革命的,否則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他今天把自己結合於工農群眾,他今天是革命的;但是如果他明天不去結合了,或者反過來壓迫老百姓,那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了。
《青年運動的方向》(一九三九年五月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五四頁
知識份子在其未和群眾的革命鬥爭打成一片,在其未下決心為群眾利益服務並與群眾相結合的時候,往往帶有主觀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傾向,他們的思想往往是空虛的,他們的行動往往是動搖的。因此,中國的廣大的革命知識份子雖然有先鋒的和橋樑的作用,但不是所有這些知識份子都能革命到底的。其中一部分,到了革命的緊急關頭,就會脫離革命隊伍,採取消極態度;其中少數人,就會變成革命的敵人。知識份子的這種缺點,只有在長期的群眾鬥爭中才能克服。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六三六頁
青年團除了應繼續配合黨的中心工作以外,還要有適合青年特點的獨立工作。新中國要為青年們著想,要關懷青年一代的成長。青年們要學習,要工作,但青年時期是長身體的時期。因此,要充分兼顧青年的工作、學習和娛樂、體育、休息兩個方面。
在接見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時的指示(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一九五三年七月三日《人民日報》
———————
三十一、婦女
中國的男子,普通要受三種有系統的權力(指政權、族權、神權——編者)的支配,……至於女子,除受上述三種權力的支配以外,還受男子的支配(夫權)。這四種權力——政權、族權、神權、夫權,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縛中國人民特別是農民的四條極大的繩索。農民在鄉下怎樣推翻地主的政權,已如前頭所述。地主政權,是一切權力的基幹。地主政權既被打翻,族權、神權、夫權便一概跟著動搖起來。……夫權這種東西,自來在貧農中就比較地弱一點。因為經濟上貧農婦女不能不較富有階級的女子多參加勞動,所以她們取得對於家事的發言權以至決定權的是比較多些。至近年,農村經濟益發破產,男子控制女子的基本條件,業已破壞了。最近農民運動一起,許多地方,婦女跟著組織了鄉村女界聯合會,婦女抬頭的機會已到,夫權便一天一天地動搖起來。總而言之,所有一切封建的宗法的思想和制度,都隨著農民權力的升漲而動搖。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九二七年三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三三——三四頁
團結起來,參加生產和政治活動,改善婦女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
為《新中國婦女》雜誌的題詞,一九四九年七月二十日《新中國婦女》創刊號
要求保護青年、婦女、兒童的利益,救濟失學青年,並使青年、婦女組織起來,以平等地位參加有益於抗日戰爭和社會進步的各項工作,實現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使青年和兒童得到有益的學習;……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六五頁
有組織地調劑勞動力和推動婦女參加生產,是我們農業生產方面的最基本的任務。
《我們的經濟政策》(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二六——一二七頁
為了建設偉大的社 會 主 義社會,發動廣大的婦女群眾參加生產活動,具有極大的意義。在生產中,必須實現男女平等,只有在整個社會的社會 主 義改造過程中才能實現。
《婦女走上了勞動戰線》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 會 主 義高潮》上冊第三五七頁
在合作化以後,許多合作社感到勞動力不足了,有必要發動過去不參加田間勞動的廣大的婦女群眾參加到勞動戰線上去。……中國的婦女是一種偉大的人力資源。必須發掘這種資源,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 會 主 義國家而奮鬥。
《發動婦女投入生產,解決了勞動力不足的困難》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 會 主 義高潮》中冊第六七四——六七五頁
使全部婦女勞動力,在同工同酬的原則下,一律參加到勞動戰線上去,這個要求,應當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予以實現。
《邢臺縣民主婦女聯合會關於發展農業合作化運動中婦女工作的規劃》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 會 主義高潮》上冊第六六頁
———————
三十二、文化藝術
在現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學藝術都是屬於一定的階級,屬於一定的政治路線的。為藝術的藝術,超階級的藝術,和政治並行或互相獨立的藝術,實際上是不存在的。無產階級的文學藝術是無產階級整個革命事業的一部分,如同列寧所說,是整個革命機器中的“齒輪和螺絲釘”。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九四二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六七頁
革命文化,對於人民大眾,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準備;在革命中,是革命總戰線中的一條必要和重要的戰線。
《新民主主義論》(一九四零年一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七零一頁
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為工農兵而創作,為工農兵所利用的。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九四二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六五頁
我們的文藝工作者一定要完成這個任務,一定要把立足點移過來,一定要在深入工農兵群眾、深入實際鬥爭的過程中,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和學習社會的過程中,逐漸地移過來,移到工農兵這方面來,移到無產階級這方面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真正為工農兵的文藝,真正無產階級的文藝。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九四二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五九頁
要使文藝很好地成為整個革命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的武器,幫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敵人作鬥爭。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九四二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五零頁
文藝批評有兩個標準,一個是政治標準,一個是藝術標準。……
又是政治標準,又是藝術標準,這兩者的關係怎麼樣呢?政治並不等於藝術,一般的宇宙觀也並不等於藝術創作和藝術批評的方法。我們不但否認抽象的絕對不變的政治標準,也否認抽象的絕對不變的藝術標準,各個階級社會中的各個階級都有不同的政治標準和不同的藝術標準。但是任何階級社會中的任何階級,總是以政治標準放在第一位,以藝術標準放在第二位的。……我們的要求則是政治和藝術的統一,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革命的政治內容和盡可能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缺乏藝術性的藝術品,無論政治上怎樣進步,也是沒有力量的。因此,我們既反對政治觀點錯誤的藝術品,也反對只有正確的政治觀點而沒有藝術力量的所謂“標語口號式”的傾向。我們應該進行文藝問題上的兩條戰線鬥爭。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九四二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六九——八七一頁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是促進藝術發展和科學進步的方針,是促進我國的社 會 主 義文化繁榮的方針。藝術上不同的形式和風格可以自由發展,科學上不同的學派可以自由爭論。利用行政力量,強制推行一種風格,一種學派,禁止另一種風格,另一種學派,我們認為會有害於藝術和科學的發展。藝術和科學中的是非問題,應當通過藝術界科學界的自由討論去解決,通過藝術和科學的實踐去解決,而不應當採取簡單的方法去解決。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五——二六頁
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
《文化工作中的統一戰線》(一九四四年十月三十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零九頁
———————
三十三、學習
要把一個落後的農業的中國改變成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化的中國,我們面前的工作是很艱苦的,我們的經驗是很不夠的。因此,必須善於學習。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一九五六年九月十五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獻》第九頁
情況是在不斷地變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適應新的情況,就得學習。即使是對於馬克思主義已經瞭解得比較多的人,無產階級立場比較堅定的人,也還是要再學習,要接受新事物,要研究新問題。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七頁
我們能夠學會我們原來不懂的東西。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四零頁
學習有兩種態度。一種是教條主義的態度,不管我國情況,適用的和不適用的,一起搬來。這種態度不好。另一種態度,學習的時候用腦筋想一下,學那些和我國情況相適合的東西,即吸取對我們有益的經驗,我們需要的是這樣一種態度。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三八頁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的理論,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不應當把他們的理論當作教條看待,而應當看作行動的指南。不應當只是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詞句,而應當把它當成革命的科學來學習。不但應當瞭解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他們研究廣泛的真實生活和革命經驗所得出的關於一般規律的結論,而且應當學習他們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立場和方法。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二一頁
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並不實行,那末,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
《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八一頁
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於應用。如果你能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觀點,說明一個兩個實際問題,那就要受到稱讚,就算有了幾分成績。被你說明的東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績就越大。
《整頓黨的作風》(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一七頁
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實際,怎樣互相聯繫呢?拿一句通俗的話來講,就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對準靶。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革命的關係,就是箭和靶的關係。有些同志卻在那裏“無的放矢”,亂放一通,這樣的人就容易把革命弄壞。
《整頓黨的作風》(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二一頁
有工作經驗的人,要向理論方面學習,要認真讀書,然後才可以使經驗帶上條理性、綜合性,上升成為理論,然後才可以不把局部經驗誤認為即是普遍真理,才可不犯經驗主義的錯誤。
《整頓黨的作風》(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二零頁
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從戰爭學習戰爭——這是我們的主要方法。沒有進學校機會的人仍然可以學習戰爭,就是從戰爭中學習。革命戰爭是民眾的事,常常不是先學好了再幹,而是幹起來再學習,幹就是學習。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七四頁
從“老百姓”到軍人之間有一個距離,但不是萬里長城,而是可以迅速地消滅的,幹革命,幹戰爭,就是消滅這個距離的方法。說學習和使用不容易,是說學得徹底,用得純熟不容易。說老百姓很快可以變成軍人,是說此門並不難入。把二者總合起來,用得著中國一句老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入門既不難,深造也是辦得到的,只要有心,只要善於學習罷了。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七四——一七五頁
我們必須向一切內行的人們(不管什麼人)學經濟工作。拜他們做老師,恭恭敬敬地學,老老實實地學。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裝懂。
《論人民民主專政》(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八五頁
知識的問題是一個科學問題,來不得半點的虛偽和驕傲,決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誠實和謙遜的態度。
《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七六頁
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二三頁
有些人讀了一些馬克思主義的書,自以為有學問了,但是並沒有讀進去,並沒有在頭腦裏生根,不會應用,階級感情還是舊的。還有一些人很驕傲,讀了幾句書,自以為了不起,尾巴翹到天上去了,可是一遇風浪,他們的立場,比起工人和大多數勞動農民來,就顯得大不相同。前者動搖,後者堅定,前者曖昧,後者明朗。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六頁
學習馬克思主義,不但要從書本上學,主要地還要通過階級鬥爭、工作實踐和接近工農群眾,才能真正學到。如果我們的知識份子讀了一些馬克思主義的書,又在同工農群眾的接近中,在自己的工作實踐中有所瞭解,那末,我們大家就有了共同的語言,不僅有愛國主義方面的共同語言、社會 主 義制度方面的共同語言,而且還可以有共 產 主 義世界觀方面的共同語言。如果這樣,大家的工作就一定會做得好得多。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九——一零頁
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
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詞》(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一九五四年九月十六日《人民日報》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個革命的黨。沒有一個革命的黨,沒有一個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理論和革命風格建立起來的革命黨,就不可能領導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戰勝帝國主義及其走狗。
——《全世界革命力量團結起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三六零頁。
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努力,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八-一零九九頁。
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沒有這樣一個核心,社會主義事業就不能勝利。
——《在接見出席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全體代表時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五月二十五日),《新華半月刊》一九五七年第十二號第五七頁。
一個有紀律的,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武裝的,採取自我批評方法的,聯繫人民群眾的黨。一個由這樣的党領導的軍隊。一個由這樣的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各革命派別的統一戰線。這三件是我們戰勝敵人的主要武器。
——《論人民民主專政》(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八四頁。
我們應當相信群眾,我們應當相信黨,這是兩條根本的原理。如果懷疑這兩條原理,那就什麼事情也做不成了。
——《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人民出版社第九頁。
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新的工作作風,這主要的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四—一零九五頁。
指導一個偉大的革命運動的政黨,如果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歷史知識,沒有對於實際運動的深刻的瞭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二一頁。
我們過去說過,整風運動是一個“普遍的馬克思主義的教育運動”。整風就是全黨通過批評和自我批評來學習馬克思主義。在整風中間,我們一定可以更多地學到一些馬克思主義。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一頁。
要使幾億人中的中國人生活得好,要把我們這個經濟落後、文化落後的國家,建設成為富裕的、強盛的、具有高度文化的國家,這是一個很艱巨的任務。我們所以要整風,現在要整風,將來還要整風,要不斷把我們身上的錯誤東西整掉,就是為了使我們能夠更好地擔負起這項任務,更好地同黨外的一切立志改革的志士仁人共同工作。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二頁。
政策是革命政黨一切實際行動的出發點,並且表現於行動的過程和歸宿。一個革命政黨的任何行動都是實行政策。不是實行正確的政策,就是實行錯誤的政策;不是自覺地,就是盲目地實行某種政策。所謂經驗,就是實行政策的過程和歸宿。政策必須在人民實踐中,也就是經驗中,才能證明其正確與否,才能確定其正確和錯誤的程度。但是,人們的實踐,特別是革命政黨和革命群眾的實踐,沒有不同這種或那種政策相聯繫的。因此,在每一行動之前,必須向黨員和群眾講明我們按情況規定的政策。否則,黨員和群眾就會脫離我們政策的領導而盲目行動,執行錯誤的政策。
——《關於工商業政策》(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八四頁。
我黨規定了中國革命的總路線和總政策,又規定了各項具體的工作路線和各項具體的政策。但是,許多同志往往記住了我黨的具體的個別的工作路線和政策,忘記了我黨的總路線和總政策。而如果真正忘記了我黨的總路線和總政策,我們就將是一個盲目的不完全的不清醒的革命者,在我們執行具體工作路線和具體政策的時候,就會迷失方向,就會左右搖擺,就會貽誤我們的工作。
——《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一九四八年四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三一四頁。
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各級領導同志務必充分注意,萬萬不可粗心大意。
——《關於情況的通報》(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九六頁。 ———————
二、階級和階級鬥爭
階級鬥爭,一些階級勝利了,一些階級消滅了。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幾千年的文明史。拿這個觀點解釋歷史的就叫做歷史的唯物主義,站在這個觀點的反面的是歷史的唯心主義。
《丟掉幻想,準備鬥爭》(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九一頁
在階級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
《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七二頁
社會的變化,主要地是由於社會內部矛盾的發展,即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階級之間的矛盾,新舊之間的矛盾,由於這些矛盾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推動了新舊社會的代謝。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九零頁
地主階級對於農民的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迫使農民多次地舉行起義,以反抗地主階級的統治。……在中國封建社會裏,只有這種農民的階級鬥爭、農民的起義和農民的戰爭,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六一九頁
民族鬥爭,說到底,是一個階級鬥爭問題。在美國壓迫黑人的,只是白色人種中的反動統治集團。他們絕不能代表白色人種中占絕大多數的工人、農民、革命的知識份子和其他開明人士。
《支持美國黑人反對美帝國主義種族歧視的正義鬥爭的聲明》(一九六三年八月八日),《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人民出版社版第四頁
人民靠我們去組織。中國的反動分子,靠我們組織起人民去反他打倒。凡是反動的東西,你不打,他就不倒。這也和掃地一樣,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
《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三一頁
敵人是不會自行消滅的。無論是中國的反動派,或是美國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侵略勢力,都不會自行退出歷史舞臺。
《將革命進行到底》(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三十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三七九頁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九二七年三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八頁
蔣介石對於人民是寸權必奪,寸利必得。我們呢?我們的方針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我們是按照蔣介石的辦法辦事。蔣介石總是要強迫人民接受戰爭,他左手拿著刀,右手也拿著刀。我們就按照他的辦法,也拿起刀來。……現在蔣介石已經在磨刀了,因此,我們也要磨刀。《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二六——一一二七頁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中國過去一切革命鬥爭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為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革命党是群眾的嚮導,在革命中未有革命黨領錯了路而革命不失敗的。我們的革命要有不領錯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團結我們的真正的朋友,以攻擊我們的真正的敵人。我們要分辨真正的敵友,不可不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及其對於革命的態度,作一個大概的分析。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九二六年三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三頁
一切勾結帝國主義的軍閥、官僚、買辦階級、大地主階級以及附屬於他們的一部分反動知識界,是我們的敵人。工業無產階級是我們革命的領導力量。一切半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是我們最接近的朋友。那動搖不定的中產階級,其右翼可能是我們的敵人,其左翼可能是我們的朋友——但我們要時常提防他們,不要讓他們擾亂了我們的陣線。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九二六年三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八——第九頁
什麼人站在革命人民方面,他就是革命派,什麼人站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方面,他就是反革命派。什麼人只是口頭上站在革命人民方面而在行動上則另是一樣,他就是一個口頭革命派,如果不但在口頭上而且在行動上也站在革命人民方面,他就是一個完全的革命派。
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的閉幕詞(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三日),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四日《人民日報》
我認為,對我們來說,一個人,一個黨,一個軍隊,或者一個學校,如若不被敵人反對,那就不好了那一定是同敵人同流合污了。如若被敵人反對,那就好了,那就證明我們同敵人劃清界線了。如若敵人起勁地反對我們,把我們說得一塌糊塗,一無是處,那就更好了,那就證明我們不但同敵人劃清了界線,而且證明我們的工作是很有成績的了。
《被敵人反對是好事而不是壞事》(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六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頁
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
《和中央社、掃蕩報、新民報三記者的談話》(一九三九年九月十六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八零頁
我們是站在無產階級的和人民大眾的立場。對於共產黨員來說,也就是要站在黨的立場,站在黨性和黨的政策的立場。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九四二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五零頁
在拿槍的敵人被消滅以後,不拿槍的敵人依然存在,他們必然地要和我們作拚死的鬥爭 ,我們決不可以輕視這些敵人。如果我們現在不是這樣地提出問題和認識問題,我們就要犯極大的錯誤。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二八頁
帝國主義者和國內反動派決不甘心於他們的失敗,他們還要作最後的掙扎。在全國平定以後,他們也還會以各種方式從事破壞和搗亂,他們將每日每時企圖在中國復辟。這是必然的,毫無疑義的,我們務必不要鬆懈自己的警惕性。
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的開幕詞(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二日《人民日報》
在我國,雖然社會主義改造,在所有制方面說來,已經基本完成,革命時期的大規模的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階級鬥爭已經基本結束,但是,被推翻的地主買辦階級的殘餘還是存在,資產階級還是存在,小資產階級剛剛在改造。階級鬥爭並沒有結束。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鬥爭,各派政治力量之間的階級鬥爭,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在意識形態方面的階級鬥爭,還是長時期的,曲折的,有時甚至是很激烈的。資產階級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觀改造世界,無產階級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觀改造世界。在這一方面,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誰勝誰負的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六——二七頁
我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在意識形態方面的誰勝誰負的鬥爭,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解決。這是因為資產階級和從舊社會來的知識份子的影響還要在我國長期存在,作為階級的意識形態,還要在我國長期存在。如果對於這種形勢認識不足,或者根本不認識,那就要犯絕大的錯誤,就會忽視必要的思想鬥爭。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七頁
在我國,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思想,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還會長期存在。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已經基本建立。我們已經在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改造方面,取得了基本勝利,但是在政治戰線和思想戰線方面,我們還沒有完全取得勝利。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在意識形態方面的誰勝誰負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我們同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思想還要進行長期的鬥爭。不瞭解這種情況,放棄思想鬥爭,那就是錯誤的。凡是錯誤的思想,凡是毒草,凡是牛鬼蛇神,都應該進行批判,決不能讓它們自由氾濫。但是,這種批判,應該是充分說理的,有分析的,有說服力的,而不應該是粗暴的、官僚主義的,或者是形而上學的、教條主義的。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九——二零頁
教條主義和修正主義都是違反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一定要向前發展,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不能停滯不前。停止了,老是那麼一套,它就沒有生命了。但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是不能違背的,違背了就要犯錯誤。用形而上學的觀點來看待馬克思主義,把它看成僵死的東西,這是教條主義。否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這就是修正主義。修正主義是一種資產階級思想。修正主義者抹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區別,抹殺無產階級專政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區別。他們所主張的,在實際上並不是社會主義路線,而是資本主義路線。在現在的情況下,修正主義的比教條主義更有害的東西。我們現在思想戰線上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開展對於修正主義的批判。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零——二十一頁
修正主義,或者右傾機會主義,是一種資產階級思潮,它比教條主義有更大的危險性。修正主義者,右傾機會主義者,口頭上也掛著馬克思主義,他們也在那裏攻擊“教條主義”。但是他們所攻擊的正是馬克思主義的最根本的東西。他們反對或者歪曲唯物論和辯證法,反對或者企圖削弱人民民主專政和共產黨的領導,反對或者企圖削弱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以後,社會上還有一部分人夢想恢復資本主義制度,他們要從各個方面向工人階級進行鬥爭,包括思想方面的鬥爭。而在這個鬥爭中,修正主義者就是他們最好的助手。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九——三零頁
———————
三、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共產主義是無產階級的整個思想體系,同時又是一種新的社會制度。這種思想體系和社會制度,是區別於任何別的思想體系和任何別的社會制度的,是自有人類歷史以來,最完全最進步最革命最合理的。封建主義的思想體系和社會制度,是進了歷史博物館的東西了。資本主義的思想體系和社會制度,已有一部分進了博物館(在蘇聯);其餘部分,也已“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快進博物館了。惟獨共產主義的思想體系和社會制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磅礴於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
《新民主主義論》(一九四零年一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六七九頁
社會主義制度終究要代替資本主義制度,這是一個不以人們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不管反動派怎樣企圖阻止歷史車輪的前進,革命或遲或早總會發生,並且將必然取得勝利。
《在蘇聯最高蘇維埃慶祝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四十周年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六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五頁
我們共產黨人從來不隱瞞自己的政治主張。我們的將來綱領或最高綱領,是要將中國推進到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去的,這是確定的和毫無疑義的。我們的黨的名稱和我們的馬克思主義的宇宙觀,明確地指明了這個將來的、無限光明的、無限美妙的最高理想。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五九頁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整個中國革命運動,是包括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在內的全部革命運動;這是兩個性質不同的革命過程,只有完成了前一個革命過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後一個革命過程。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而一切共產主義者的最後目的,則是在於力爭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的最後的完成。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六 四六頁
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為了解放生產力。農業和手工業由個體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私營工商業由資本主義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所有制,必然使生產力大大地獲得解放。這樣就為大大地發展工業和農業的生產創造了社會條件。
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五日),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六日《人民日報》
我們現在不但正在進行關於社會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進行技術方面的由手工業生產到大規模現代化機器生產的革命,而這兩種革命是結合在一起的。在農業方面,在我國的條件下(資本主義國家內是使農業資本主義化),則必須先有合作化,然後才能使用大機器。由此可見,我們對於工業和農業、社會主義的工業化和社會主義的農業改造這樣兩件事,決不可以分割起來和互相孤立起來去看,決不可以只強調一方面,減弱另一方面。
《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三——二四頁
新的社會制度還剛剛建立,還需要有一個鞏固的時間。不能認為新制度一旦建立起來就完全鞏固了,那是不可能的。需要逐步地鞏固。要使它最後鞏固起來,必須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堅持經濟戰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還必須在政治戰線和思想戰線上,進行經常的、艱苦的社會主義革命鬥爭和社會主義教育。除了這些以外,還要有各種國際條件的配合。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頁
在我國,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鬥爭,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誰戰勝誰的鬥爭,還要經過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但是,我們大家都應該看到,這個社會主義的新制度是一定會鞏固起來的。我們一定會建設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頁
對於我們的國家抱著敵對情緒的知識份子,是極少數。這種人不喜歡我們這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他們留戀舊社會。一遇機會,他們就會興風作浪,想要推翻共產黨,恢復舊中國。這是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條路線、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路線中間,頑固地要走後一條路線的人。這後一條路線,在實際上是不能實現的,所以他們實際上是準備投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人。這種人在政治界、工商界、文化教育界、科學技術界、宗教界裏都有,這是一些極端反動的人。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三頁
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農民的經濟是分散的,根據蘇聯的經驗,需要很長的時間和細心的工作,才能做到農業社會化。沒有農業社會化,就沒有全部的鞏固的社會主義。
《論人民民主專政》(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八二頁
我們必須相信:(1)廣大農民是願意在党的領導下逐步地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2)党是能夠領導農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這兩點是事物的本質和主流。《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一頁
合作社的領導機關必須建立現有貧農和新下中農在領導機關中的優勢,而以老下中農和新老兩部分上中農作為輔助力量,才能按照黨的政策實現貧農和中農的團結,鞏固合作社,發展生產,正確地完成整個農村的社會主義改造。沒有這個條件,中農和貧農就不能團結,合作社就不能鞏固,生產就不能發展,整個農村的社會主義改造就不能實現。
《長沙縣高山鄉武塘農業生產合作社是行政機關從中農佔優勢轉變為貧農佔優勢的》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中冊第八五七頁
中農是必須團結,不團結中農是錯誤的。但是工人階級和共產黨,在農村中,依靠什麼人去團結中農,實現整個農村的社會主義改造呢?當然只有貧農。在過去向地主作鬥爭、實行土地改革的時候是這樣,在現在向富農和其他資本主義因素作鬥爭實行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時候,也是這樣。在兩個革命時期,中農在開始階段都是動搖的。等到看清了大勢,革命將要勝利的時候,中農才會參加到革命方面來。貧農必須向中農做工作,把中農團結到自己方面來,使革命一天一天地擴大,直到取得最後的勝利。
《福安縣發生“中農社”和“貧農社”的教訓》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中冊第七零一頁
富裕農民中的資本主義傾向是嚴重的。只要我們在合作化運動中,乃至以後一個很長的時期內,稍微放鬆了對於農民的政治工作,資本主義傾向就會氾濫起來。
《必須對資本主義傾向作堅決的鬥爭》一文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上冊第三五三頁
農業合作化運動,從一開始,就是一種嚴重的思想的和政治的鬥爭。每一個合作社,不經過這樣的一場鬥爭,就不能創立。一個嶄新的社會制度要從舊制度的基地上建立起來,它就必須清除這個基地。反映舊制度的舊思想的殘餘,總是長期地留在人們的頭腦裏,不願意輕易地退走的。合作社建立以後,還必須經過許多的鬥爭,才能使自己鞏固起來。鞏固了以後,只要一鬆勁,又可能垮臺。
《嚴重的教訓》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上冊第一二三頁
在最近幾年中間,農村中的資本主義自發勢力一天一天地在發展,新富農已經到處出現,許多富裕中農力求把自己變為富農。許多貧農,則因為生產資料不足,仍然處於貧困地位,有些人欠了債,有些人出賣土地,或者出租土地。這種情況如果讓它發展下去,農村中向兩極分化的現象必然一天一天地嚴重起來。失去土地的農民和繼續處於貧困地位的農民將要埋怨我們,他們將說我們見死不救,不去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向資本主義方向發展的那些富裕中農也將對我們不滿,因為我們如果不想走資本主義的道路的話,就永遠不能滿足這些農民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之下,工人和農民的同盟能夠繼續鞏固下去嗎?顯然是不能夠的。這個問題,只有在新的基礎之上才能獲得解決。這就是在逐步地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逐步地實現對於手工業、對於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同時,逐步地實現對於整個農業的社會主義的改造,即實行合作化,在農村中消滅富農經濟制度和個體經濟制度,使全體農村人民共同富裕起來。我們認為只有這樣,工人和農民的聯盟才能獲得鞏固。
《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三一——三二頁
……統籌兼顧,是指對於六億人口的統籌兼顧。我們作計畫、辦事、想問題,都要從我國有六億人口這一點出發,千萬不要忘記這一點。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四頁
除了党的領導之外,六億人口是一個決定的因素。人多議論多,熱氣高,幹勁大。從來也沒有看見人民群眾像現在這樣精神振奮,鬥志昂揚,意氣風發。《介紹一個合作社》(一九五作年四月十五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頁
除了別的特點之外,中國六億人口的顯著特點是一窮二白。這些看起來是壞事,其實是好事。窮則思變,要幹,要革命。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畫圖。
《介紹一個合作社》(一九五作年四月十五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二頁
中國革命在全國勝利,並且解決了土地問題以後,中國還存在著兩種基本的矛盾。第一種是國內的,即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第二種是國外的,即中國和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因為這樣,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政權,在人民民主革命勝利以後,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必須強化。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三四頁
“你們不是要消滅國家權力嗎?”我們要,但是我們現在還不要,我們現在還不能要。為什麼?帝國主義還存在,國內反動派還存在,國內階級還存在。我們現在的任務是要強化人民的國家機器,這主要地是指人民的軍隊、人民的員警和人民的法庭,藉以鞏固國防和保護人民利益。
《論人民民主專政》(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八零頁
我們的國家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這個專政是幹什麼的呢?專政的第一個作用,就是壓迫國家內部的反動階級、反動派和反抗社會主義革命的剝削者,壓迫那些對於社會主義建設的破壞者,就是為了解決國內敵我之間的矛盾。例如逮捕某些反革命分子並且將他們判罪,在一個時期內不給地主階級分子和官僚資產階級分子以選舉權,不給他們發表言論的自由權利,都是屬於專政的範圍。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和廣大人民的利益,對於那些盜竊犯、詐騙犯、殺人放火犯、流氓集團和各種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壞分子,也必須實行專政。專政還有第二個作用,就是防禦國家外部敵人的顛覆活動和可能的侵略。在這種情況出現的時候,專政就擔負著對外解決敵我之間的矛盾的任務。專政的目的是為了保衛全體人民進行和平勞動,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三——第四頁
人民民主專政需要工人階級的領導。因為只有工人階級最有遠見,大公無私,最富於革命的徹底性。整個革命歷史證明,沒有工人階級的領導,革命就要失敗,有了工人階級的領導,革命就勝利了。
《論人民民主專政》(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八三頁
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的聯盟,而主要是工人和農民的聯盟,因為這兩個階級占了中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推翻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主要是這兩個階級的力量。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主要依靠這兩個階級的聯盟。
《論人民民主專政》(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八三頁
階級鬥爭、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是建設社會主義強大國家的三項偉大革命運動,是使共產黨人免除官僚主義、避免修正主義和教條主義,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確實保證,是使無產階級能夠和廣大勞動群眾聯合起來,實行民主專政的可靠保證。不然的話,讓地、富、反、壞、牛鬼蛇神一齊跑了出來,而我們的幹部則不聞不問,有許多人甚至敵我不分,互相勾結,被敵人腐蝕侵襲,分化瓦解,拉出去,打進來,許多工人、農民和知識份子也被敵人軟硬兼施,照此辦理,那就不要很多時間,少則幾年、十幾年,多則幾十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現全國性的反革命復辟,馬列主義的黨就一定會變成修正主義的黨,變成法西斯黨,整個中國就要改變顏色了。請同志們想一想,這是一種多麼危險的情景啊!
《浙江省七個關於幹部參加勞動的好材料》的批語(一九六三年五月九日),《關於赫魯雪夫的假共產主義及其在世界歷史上的教訓》一文的引語,一九六四年七月十四日《人民日報》
人民民主專政有兩個方法。對敵人說來是用專政的方法,就是說在必要的時期內,不讓他們參與政治活動,強迫他們服從人民政府的法律,強迫他們從事勞動並在勞動中改造他們成為新人。對人民說來則與此相反,不是用強迫的方法,而是用民主的方法,就是說必須讓他們參與政治活動,不是強迫他們做這樣做那樣,而是用民主的方法向他們進行教育和說服的工作。
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的閉幕詞(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三日),一九五零後六月二十四日《人民日報》
為了在更加鞏固的基礎上迅速發展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中國人民正在共產黨的領導之下進行一個生氣勃勃的整風運動。這就是在城市和農村中對於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國家的根本制度和重大政策、黨政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人民的生活福利等項問題,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有領導地自由地展開全民性的大辯論,用以正確地解決在人民內部實際存在而為當前所必需解決的各項矛盾問題。這是一個社會主義的人民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運動。
《在蘇聯最高蘇維埃慶祝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四十周年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六日),人民出版社版第八頁
為了進行偉大的建設工作,在我們的面前,擺著極為繁重的任務。雖然我們有一千多萬黨員,但是在全國人口中仍然只占極少數。在我們的各個國家機關和各項社會事業中,大量的工作要依靠黨外的人員來作。如果我們不善於依靠人民群眾,不善於同黨外的人員合作,那就無法把工作做好。在我們繼續加強全黨的團結的時候,我們還必須繼續加強各民族、各民主階級、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團結,繼續鞏固和擴大我們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必須認真地糾正在任何工作環節上的任何一種妨害黨同人民團結的不良現象。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一九五六年九月十五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獻》人民出版社版第八頁
四、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在我們的面前有兩類社會矛盾,這就是敵我之間的矛盾和人民內部的矛盾。這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類矛盾。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頁
為了正確地認識敵我之間和人民內部這兩類不同的矛盾,應該首先弄清楚什麼是人民,什麼是敵人。……在現階段,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時期,一切贊成、擁護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於人民的範圍;一切反抗社會主義革命和敵視、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勢力和社會集團,都是人民的敵人。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二頁
在我國現在的條件下,所謂人民內部的矛盾,包括工人階級內部的矛盾,農民階級內部的矛盾,知識份子內部的矛盾,工農兩個階級之間的矛盾,工人、農民同知識份子之間的矛盾,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民族資產階級內部的矛盾,等等。我們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但是它同人民群眾之間也有一定的矛盾。這種矛盾包括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同個人利益之間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領導同被領導之間的矛盾,國家機關某些工作人員的官僚主義作風同群眾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也是人民內部的一個矛盾。一般說來,人民內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礎上的矛盾。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頁
敵我之間的矛盾是對抗性的矛盾。人民內部的矛盾,在勞動人民之間說來,是非對抗性的;在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之間說來,除了對抗性的一面以外,還有非對抗性的一面。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頁
在我國人民的政治生活中,應當怎樣來判斷我們的言論和行動的是非呢?我們以為,根據我國的憲法的原則,根據我國最大多數人民的意志和我國各黨派歷次宣佈的共同的政治主張,這種標準可以大致規定如下:(一)有利於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二)有利於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而不是不利於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三)有利於鞏固人民民主專政,而不是破壞或者削弱這個專政;(四)有利於鞏固民主集中制,而不是破壞或者削弱這個制度;(五)有利於鞏固共產黨的領導,而不是擺脫或者削弱這種領導;(六)有利於社會主義的國際團結和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國際團結,而不是有損於這些團結。這六條標準中,最重要的是社會主義道路和党的領導兩條。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三零頁
肅清反革命分子的問題是敵我矛盾的鬥爭問題。在人民內部,有些人對於肅反問題的看法,也有一些不同。有兩種人的意見,和我們的意見不相同。有右傾思想的人不分敵我,認敵為我。廣大群眾認為是敵人的人,他們卻認為是朋友。有“左”傾思想的人則把敵我矛盾擴大化,以至把某些人民內部的矛盾也看做敵我矛盾,把某些本來不是反革命的人也看作反革命。這兩種看法都是錯誤的,都不能正確地處理肅反問題,也不能正確地估計我們的肅反工作。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三頁
不同質的矛盾,只有用不同持的方法才能解決。例如,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用社會主義革命的方法去解決;人民大眾和封建制度的矛盾,用民主革命的方法去解決;殖民地和帝國主義的矛盾,用民族革命戰爭的方法去解決;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用農業集體化和農業機械化的方法去解決;共產黨內部的矛盾,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去解決;社會和自然的矛盾,用發展生產力的方法去解決。……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矛盾,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嚴格地遵守的一個原則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九九頁
敵我之間和人民內部這兩類矛盾的性質不同,解決的方法也不同,簡單地說起來,前者是分清敵我的問題,後者是分清是非的問題。當然,敵我問題也是一種是非問題。比如我們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這些內外反動派,究竟誰是誰非,也是是非問題,但是這是和人民內部問題性質不同的另一類是非問題。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總是》(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三頁
凡屬於思想性質的問題,凡屬於人民內部的爭論問題,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決,只能用討論的方法、批評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而不能用強制的、壓服的方法去解決。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六頁
人民為了有效地進行生產、進行學習和有秩序地過生活,要求自己的政府、生產的領導者、文化教育機關的領導者發佈各種適當的帶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沒有這種行政命令,社會秩序就無法維持,這是人們的常識所瞭解的。這同用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人民內部的矛盾,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為著維持社會秩序的目的而發佈的行政命令,也要伴之以說服教育,單靠行政命令,在許多情況下就行不通。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六頁
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他們的思想意識是一定要反映出來的。一定要在政治問題和思想問題上,用各種辦法頑強地表現他們自己。要他們不反映不表現,是不可能的。我們不應當用壓制的辦法不讓他們表現,而應當讓他們表現,同時在他們表現的時候,和他們辯論,進行適當的批評。毫無疑問,我們應當批評各種各樣的錯誤思想。不加批評,看著錯誤思想到處氾濫,任憑它們去佔領市場,當然不行。有錯誤就得批判,有毒草就得進行鬥爭。但是這種批評不應當是教條主義的,不應當用形而上學方法,應當力求用辯證方法。要有科學的分析,要有充分的說服力。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九頁
對於人民的缺點是需要批評的,……但必須是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用保護人民、教育人民的滿腔熱情來說話。如果把同志當作敵人來對待,就是使自己站在敵人的立場上去了。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九四二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七四頁
矛盾和鬥爭是普遍的、絕對的,但是解決矛盾的方法,即鬥爭的形式,則因矛盾的性質不同而不相同。有些矛盾具有公開的對抗性,有些矛盾則不是這樣。根據事物的具體發展,有些矛盾是由原來還非對抗性的,而發展成為對抗性的;也有些矛盾則由原來是對抗性的,而發展成為非對抗性的。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三二三頁
在一般情況下,人民內部的矛盾不是對抗性的。但是如果處理得不適當,或者失去警覺,麻痹大意,也可能發生對抗。這種情況,在社會主義國家通常只是局部的暫時的現象。這是因為社會主義國家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八頁
在我們國家裏,工人階級同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屬於人民內部的矛盾。工人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階級鬥爭一般地屬於人民內部的階級鬥爭,這是因為我國的民族資產階級有兩面性。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它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妥協性的一面。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它有剝削工人階級取得利潤的一面,又有擁護憲法、願意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的一面。民族資產階級和帝國主義、地主階級、官僚資產階級不同。工人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存在著剝削和被剝削的矛盾,這本來是對抗性的矛盾。但是在我國的具體條件下,這兩個階級的對抗性的矛盾如果處理得當,可以轉變為非對抗性的矛盾,可以用和平的方法解決這個矛盾。如果我們處理不當,不是對民族資產階級採取團結、批評、教育的政策,或者民族資產階級不接受我們的這個政策,那末工人階級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就會變成敵我之間的矛盾。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三頁
社會主義國家內部的反動派同帝國主義者互相勾結,利用人民內部的矛盾,挑撥離間,興風作浪,企圖實現他們的陰謀。匈牙利事件的這種教訓,值得大家注意。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八頁
———————
五、戰爭與和平
戰爭——從有私有財產和有階級以來就開始了的、用以解決階級和階級、民族和民族、國家和國家、政治集團和政治集團之間、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一種最高的鬥爭形式。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六 四頁
“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在這點上說,戰爭就是政治、戰爭本身就是政治性質的行動,從古以來沒有不帶政治性的戰爭。……
但是戰爭有其特殊性,在這點上說,戰爭不即等於一般的政治。“戰爭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繼續”。政治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再也不能照舊前進,於是爆發了戰爭,用以掃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礙。……障礙既除,政治的目的達到,戰爭結束。障礙沒有掃除得乾淨,戰爭仍須繼續進行,以求貫徹。……因此可以說,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戰爭是流血的政治。
《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四六八——四六九頁
歷史上的戰爭分為兩類,一類是正義的,一類是非正義的。一切進步的戰爭都是正義的,一切阻礙進步的戰爭都是非正義的。我們共產黨人反對一切阻礙進步的非正義的戰爭,但是不反對進步的正義的戰爭。對於後一類戰爭,我們共產黨人不但不反對,而且積極地參加。前一類戰爭,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雙方都是為著帝國主義利益而戰,所以全世界的共產黨人堅決地反對那一次戰爭。反對的方法,在戰爭未爆發前,極力阻止其爆發;既爆發後,只要有可能,就用戰爭反對戰爭,用正義戰爭反對非正義戰爭。
《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四六五——四六六頁
在階級社會中,革命和革命戰爭是不可避免的,舍此不能完成社會發展的飛躍,不能推翻反動的統治階級,而使人民獲得政權。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三二二頁
革命戰爭是一種抗毒素,它不但將排除敵人的毒焰,也將清洗自己的污濁。凡屬正義的革命的戰爭,其力量是很大的,它能改造很多事物,或為改造事物開闢道路。中日戰爭將改造中日兩國;只要中國堅持抗戰和堅持統一戰線,就一定能把舊日本化為新日本,把舊中國化為新中國,中日兩國的人和物都將在這次戰爭中和戰爭後獲得改造。
《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四四七頁
每個共產黨員都應懂得這個真理:“槍桿子裏面出政權”。
《戰爭和戰略問題》(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六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三五頁
革命的中心任務和最高形式是武裝奪取政權,戰爭解決問題。這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原則是普遍地對的,不論在中國在外國,一概都是對的。
《戰爭和戰略問題》(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六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二九頁
在中國,離開了武裝鬥爭,就沒有無產階級的地位,就沒有人民的地位,就沒有共產黨的地位,就沒有革命的勝利。十八年來,我們黨的發展、鞏固和布林塞維克化,是在革命戰爭中進行的,沒有武裝鬥爭,就不會有今天的共產黨。這個拿血換來的經驗,全黨同志都不要忘記。
《“共產黨人”發刊詞》(一九三九年十月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六零零——六零一頁
從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學說的觀點看來,軍隊是國家政權的主要成分。誰想奪取國家政權,並想保持它,誰就應有強大的軍隊。有人笑我們是“戰爭萬能論”,對,我們是革命戰爭萬能論者,這不是壞的,是好的,是馬克思主義的。俄國共產黨的槍桿子造了一個社會主義。我們要造一個民主共和國。帝國主義時代的階級鬥爭的經驗告訴我們: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只有用槍桿子的力量才能戰勝武裝的資產階級和地主;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整個世界只有用槍桿子才可能改造。
《戰爭和戰略問題》(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六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三五頁
我們是戰爭消滅論者,我們是不要戰爭的;但是只能經過戰爭去消滅戰爭,不要槍桿子必須拿起槍桿子。
《戰爭和戰略問題》(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六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三五頁
戰爭——這個人類互相殘殺的怪物,人類社會的發展終久要把它消滅的,而且就在不遠的將來會要把它消滅的。但是消滅它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用戰爭反對戰爭,用革命戰爭反對反革命戰爭,用民族革命戰爭反對民族反革命戰爭,用階級革命戰爭反對階級反革命戰爭。……人類社會進步到消滅了階級,消滅了國家,到了那時,什麼戰爭也沒有了,反革命戰爭沒有了,革命戰爭也沒有了,非正義戰爭沒有了,正義戰爭也沒有了,這就是人類的永久和平的時代。我們研究革命戰爭的規律,出發於我們要求消滅一切戰爭的志願,這是區別我們共產黨人和一切剝削階級的界線。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六七——一六八頁
我國和各社會主義國家都需要和平,世界各國的人民也都需要和平。渴望戰爭,不要和平的,僅僅是少數帝國主義國家中的某些依靠侵略發財的壟斷資本集團。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一九五六年九月十五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獻》第八頁
為了爭取世界的持久和平,我們必須進一步地發展同社會主義陣營中各個兄弟國家的友好合作,並且同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加強團結。我們必須爭取同一切願意和我們和平相處的國家,在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和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國的民族獨立解放運動,以及世界上一切國家的和平運動和正義鬥爭,我們都必須給以積極的支援。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一九五六年九月十五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獻》第八頁
至於帝國主義國家,我們也要團結那裏的人民,並且爭取同那些國家和平共處,做些生意,制止可能發生的戰爭,但是決不可以對他們懷抱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三八頁
我們希望和平。但是如果帝國主義硬要打仗,我們也只好橫下一條心,打了仗再建設。每天怕戰爭,戰爭來了你有什麼辦法呢?我先是說東風壓倒西風,戰爭打不起來,現在再就如果發生了戰爭的情況,作了這些補充的說明,這樣兩種可能性都估計到了。
在各國共產黨和工人党莫斯科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八日),一九六三年九月一日《人民日報》《中國政府發言人聲明》中的引語
現在世界各國的人們都在談論著會不會打第三次世界大戰。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也要有精神準備,也要有分析。我們是堅持和平反對戰爭的。但是,如果帝國主義一定要發動戰爭,我們也不要害怕。我們對待這個問題的態度,同對待一切“亂子”的態度一樣,第一條,反對;第二條,不怕。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出了一個蘇聯,兩億人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出了一個社會主義陣營,一共九億人口。如果帝國主義者一定要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可以斷定,其結果必定又要有多少億人口轉到社會主義方面,帝國主義剩下的地盤就不多了,也有可能整個帝國主義制度全部崩潰。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三五頁
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直至滅亡——這就是帝國主義和世界上一切反動派對待人民事業的邏輯,他們決不會違背這個邏輯的。這是一條馬克思主義的定律。我們說“帝國主義是很兇惡的”,就是說它的本性是不能改變的,帝國主義分子決不肯放下屠刀,他們也決不能成佛,直至他們的滅亡。
鬥爭,失敗,再鬥爭,再失敗,再鬥爭,直至勝利——這就是人民的邏輯,他們也是決不會違背這個邏輯的。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又一條定律。俄國人民的革命曾經是依照了這條定律,中國人民的革命也是依照這條定律。
《丟掉幻想,準備鬥爭》(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九零——一四九一頁
我們決不可因為勝利,而放鬆對於帝國主義分子及其走狗們的瘋狂的報復陰謀的警惕性,誰要是放鬆這一項警惕性,誰就將在政治上解除武裝,而使自己處於被動的地位。
《在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上的講話》(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六九頁
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中國反動派對於他們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的失敗,是不會甘心的。他們還會要互相勾結在一起,用各種可能的方法,反對中國人民。例如,派譴他們的走狗鑽進中國內部來進行分化工作和搗亂工作。這是必然的,他們決不會忘記這一項工作。例如,唆使中國反動派甚至加上他們自己的力量,封鎖中國的海港。只要還有可能,他們就會這樣做,再則,假如他們還想冒險的話,派出一部分兵力侵擾中國的邊境,也不是不可能的。所有這些,我們都必須充分地估計到。
《在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上的講話》(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六九頁
世界是在進步的,前途是光明的,這個歷史的總趨勢任何人也改變不了。我們應當把世界進步的情況和光明的前途,常常向人民宣傳,使人民建立起勝利的信心。
《關於重慶談判》(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六二頁
人民解放軍的全體指揮員、戰鬥員,絕對不可以稍微鬆懈自己的戰鬥意志,任何鬆懈戰鬥意志的思想和輕敵的思想,都是錯誤的。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二五頁
———————
六、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看起來,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力量。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於反動派,而是屬於人民。
《和美國記者安那·路易士·斯特朗的談話》(一九四六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九三頁
同世界上一切事物無不具有兩重性(即對立統一規律)一樣,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也有兩重性,它們是真老虎又是紙老虎。歷史上奴隸主階級、封建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在它們取得統治權力以前和取得統治權力以後的一段時間內,它們是生氣勃勃的,是革命者,是先進者,是真老虎。在隨後的一段時間,由於它們的對立面,奴隸階級、農民階級和無產階級,逐步壯大,並同它們進行鬥爭,越來越厲害,它們就逐步向反面轉化,化為反動派,化為落後的人們,化為紙老虎,終究被或者將被人民所推翻。反動的、落後的、腐朽的階級,在面臨人民的決死鬥爭的時候,也還有這樣的兩重性。一面,真老虎,吃人,成百萬人成千萬人地吃。人民鬥爭事業處在艱難困苦的時代,出現許多彎彎曲曲的道路。中國人民為了消滅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花了一百多年時間,死了大概幾千萬人之多,才取得一九四九年的勝利。你看,這不是活老虎,鐵老虎,真老虎嗎?但是,它們終究轉化成了紙老虎,死老虎,豆腐老虎。這是歷史的事實。人們難道沒有看見聽見過這些嗎?真是成千成萬!成千成萬!所以,從本質上看,從長期上看,從戰略上看,必須如實地把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看成紙老虎。從這點上,建立我們的戰略思想。另一方面,它們又是活的鐵的真的老虎,它們會吃人的。從這點上,建立我們的策略思想和戰術思想。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武昌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九零頁《和美國記者安那·路易士·斯特朗的談話》一文的題解
我說一切所有號稱強大的反動派統統不過是紙老虎。原因是他們脫離人民。你看,希特勒是不是紙老虎?希特勒不是被打倒了嗎?我也談到沙皇是紙老虎,中國皇帝是紙老虎,日本帝國主義是紙老虎,你看,都倒了。美帝國主義沒有倒,還有原子彈,我看也是要倒的,也是紙老虎。
在各國共產黨和工人党莫斯科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八日),《毛澤東同志論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人民出版社版第二四頁
“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這是中國人形容某些蠢人的行為的一名俗話。各國反動派也就是這樣的一批蠢人。他們對於革命人民所作的種種迫害,歸根結底,只能促進人民的更廣泛更劇烈的革命。難道沙皇和蔣介石對於革命人民的種種迫害,不就是對於偉大的俄國革命和偉大的中國革命起了這樣的促進作用嗎?
《在蘇聯最高蘇維埃慶祝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四十周年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六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五頁
美帝國主義九年來侵佔了我國領土臺灣,不久以前又派遣它的武裝部隊侵佔了黎巴嫩。美國在全世界許多國家建立了幾百個軍事基地。中國領土臺灣、黎巴嫩以及所有美國在外國的軍事基地,都是套在美帝國主義脖子上的絞索。不是別人而是美國人自己製造這種絞索,並把它套在自己的脖子上,而把絞索的另一端交給了中國人民、阿拉伯各國人民和全世界一切愛和平反侵略的人民。美國侵略者在這些地方停留得越久,套在它的頭上的絞索就將越緊。
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八年九月八日),一九五八年九月九日《人民日報》
帝國主義者的壽命不會很長了,因為他們盡做壞事,專門扶植各國反人民的反動派,霸佔大量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軍事基地,以原子戰爭威脅和平。這樣,他們就迫使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正在或者將要對他們群起而攻之。但是帝國主義者目前還是在活著,他們依然在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橫行霸道。他們在西方世界也依然在壓迫他們本國的人民群眾。這種局面必需改變。結束帝國主義主要是美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壓迫,是全世界人民的任務。
對新華社記者的談話(一九五八年九月二十九日),《毛澤東同志論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人民出版社版第三一頁
美帝國主義到處橫行霸道,把它自己放在同全世界人民為敵的地位,使它自己越來越陷於孤立。美帝國主義手裏的原子彈、氫彈,是嚇不倒一切不願意做奴隸的人們的。全世界人民反對美國侵略者的怒潮是不可阻擋的。全世界人民對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鬥爭一定會取得更加偉大的勝利。
《支持巴拿馬人民反美愛國正義鬥爭的談話》(一九六 四年一月十二日),《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人民出版社版第九——一零頁
美國壟斷資本集團如果堅持推行它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勢必有一天要被全世界人民處以絞刑。其他美國幫兇也將是這樣。
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八年九月八日),一九五八年九月九日《人民日報》
為了同敵人作鬥爭,我們在一個長時間內形成了一個概念,就是說,在戰略上我們要藐視一切敵人,在戰術上我們要重視一切敵人。也就是說在整體上我們一定要藐視它,在一個一個的具體問題上我們一定要重視它。如果不是在整體上藐視敵人,我們就要犯機會主義的錯誤。馬克思、恩格思只有兩個人,那時他們就說全世界資本主義要被打倒。但是在具體問題上,在一個一個敵人的問題上,如果我們不重視它,我們就要犯冒險主義的錯誤。打仗只能一仗一仗地打,敵人只能一部分一部分地消滅。工廠只能一個一個地蓋,農民犁地只能一塊一塊的犁,就是吃飯也是如此。我們在戰略上藐視吃飯:這頓飯我們能夠吃下去。但是具體地吃,卻是一口口地吃的,你不可能把一桌酒席一口吞下去。這叫做各個解決,軍事書上叫做各個擊破。
在各國共產黨和工人党莫斯科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八日),《毛澤東同志論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人民出版社版第二五頁
我認為現在國際形勢到了一個新的轉捩點。世界上現在有兩股風:東風,西風。中國有句成語:“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我認為目前形勢的特點是東風壓倒西風,也就是說,社會主義的力量對於帝國主義的力量占了壓倒的優勢。
在各國共產黨和工人党莫斯科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八日),《毛澤東同志論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人民出版社版第二六頁
———————
七、敢於鬥爭,敢於勝利
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全世界人民要有勇氣,敢於戰鬥,不怕困難,前赴後繼,那末,全世界就一定是人民的。一切魔鬼通通都會被消滅。
《支持剛果(利)人民反對美國侵略的聲明》(一九六 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人民出版社版第一四頁
中國共產黨依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清醒地估計了國際和國內的形勢,知道一切內外反動派的進攻,不但是必須打敗的,而且是能夠打敗的。當著天空中出現烏雲的時候,我們就指出:這不過是暫時的現象,黑暗即將過去,曙光即在前頭。
《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四五——一二四六頁
在人類歷史上,凡屬將要滅亡的反動勢力,總是要向革命勢力進行最後掙扎的,而有些革命的人們也往往在一個期間內被這種外強中乾的現象所迷惑,看不出敵人快要消滅,自己快要勝利的實質。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捩點》(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二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八五頁
如果他們要打,就把他們徹底消滅。事情就是這樣,他來進攻,我們把他消滅了,他就舒服了。消滅一點,舒服一點;消滅得多,舒服得多;徹底消滅,徹底舒服。中國的問題是複雜的,我們的腦子也要複雜一點。人家打來了,我們就打,打是為了爭取和平。
《關於重慶談判》(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五八頁
有來犯者,只要好打,我黨必定站在自衛立場上堅決徹底乾淨全部消滅之(不要輕易打,打則必勝),絕對不要被反動派的其勢洶洶所嚇倒。
《中共中央關於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六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五三頁
就我們自己的願望說,我們連一天也不願意打。但是如果形勢迫使我們不得不打的話,我們是能夠一直打到底的。
《和美國記者安那·路易士·斯特朗的談話》(一九四六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八九——一一九零頁
我們是要和平的,但是,只要美帝國主義一天不放棄它那種橫蠻無理的要求和擴大侵略的陰謀,中國人民的決心就是只有同朝鮮人民一起,一直戰鬥下去。這不是因為我們好戰,我們願意立即停戰,剩下的問題待將來去解決。但美帝國主義不願意這樣做,那麼好罷,就打下去,美帝國主義願意打多少年,我們也就準備跟他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國主義願意罷手的時候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勝利的時候為止。
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三年二月七日),一九五三年二月八日《人民日報》
我們應當在自己內部肅清一切軟弱無能的思想。一切過高地估計敵人力量和過低地估計人民力量的觀點,都是錯誤的。
《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五九頁
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決不能把自己的解放寄託在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明智”上面,而只有通過加強團結、堅持鬥爭,才能取得勝利。
《反對美國——吳庭豔集團侵略和屠殺越南南方人民的聲明》(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人民出版社版第六頁
全國性的內戰不論那一天爆發,我們都要準備好。早一點,明天早上就打吧,我們也在準備著。這是第一條。現在的國際國內形勢,有可能把內戰暫時限制在局部範圍,內戰可能暫是若干地方性的戰爭。這是第二條。第一條我們準備著,第二條是早已如此。總而言之,我們要有準備。有了準備,就能恰當地應付各種複雜的局面。
《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三頁
———————
八、人民戰爭
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
《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三一頁
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牆鐵壁,什麼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們,我們卻要打破反革命。在革命政府的周圍團結起千百萬群眾來,發展我們的革命戰爭,我們就能消滅一切反革命,我們就能奪取全中國。
《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三四頁
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日本敢於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克服了這一缺點,就把日本侵略者置於我們數萬萬站起來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衝入火陣,我們一聲喚也要把它嚇一大跳,這匹野牛就非燒死不可。
《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零一頁
帝國主義者如此欺負我們,這是需要認真對付的。我們不但要有強大的正規軍,我們還要大辦民兵師。這樣,在帝國主義侵略我國的時候,就會使他們寸步難行。
對新華社記者的談話(一九五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一九五八年十月一日《人民日報》
人民的游擊戰爭,從整個革命戰爭的觀點看來,和主力紅軍是互為左右手,只有主力紅軍而無人民的游擊戰爭,就像一個獨臂將軍。根據地的人民條件,具體地說來,特別是對於作戰說來,就是有武裝起來了的人民。敵人視為畏途,主要地也在這一點。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二一頁
戰爭勝負,主要地決定於作戰雙方的軍事、政治、經濟、自然諸條件,這是沒有問題的。然而不僅僅如此,還決定於作戰雙方主觀指導的能力。軍事家不能超過物質條件許可的範圍外企圖戰爭的勝利,然而軍事家可以而且必須在物質條件許可的範圍內爭取戰爭的勝利。軍事家活動的舞臺建築在客觀物質條件的上面,然而軍事家憑著這個舞臺,卻可以導演出許多有聲有色威武雄壯的活劇來。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七五頁
戰爭的目的不是別的,就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消滅敵人,就是解除敵人的武裝,也就是所謂“剝奪敵人的抵抗力”,不是要完全消滅其肉體)。古代戰爭,用矛用盾:矛是進攻的,為了消滅敵人;盾是防禦的,為了保存自己。直到今天的武器,還是這二者的繼續。轟炸機、機關槍、遠射程炮、毒氣,是矛的發展;防空掩蔽部、鋼盔、水泥工事、防毒面具,是盾的發展。坦克,是矛盾二者結合為一的新式武器。進攻,是消滅敵人的主要手段,但防禦也是不能廢的。進攻,是直接為了消滅敵人的,同時也是為了保存自己,因為如不消滅敵人,則自己將被消滅。防禦,是直接為了保存自己的,但同時也是輔助進攻或準備轉入進攻的一種手段。退卻,屬於防禦一類,是防禦的繼續;而追擊,則是進攻的繼續。應該指出:戰爭目的中,消滅敵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為只有大量地消滅敵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因此,作為消滅敵人之主要手段的進攻是主要的,而作為消滅敵人之輔助手段和作為保存自己之一種手段的防禦,是第二位的。戰爭實際中,雖有許多時候以防禦為主,而在其餘時候以進攻為主,然而通戰爭的全體來看,進攻仍然是主要的。
《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四七一——四七二頁
一切軍事行動的指導原則,都根據於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盡可能地保存自己的力量,消滅敵人的力量。……何以解釋戰爭中提倡勇敢犧牲呢?每一戰爭都須支付代價,有時是極大的代價,豈非和“保存自己”相矛盾?其實一點也不矛盾,正確點說,是相反相成的。因為這種犧牲,不但是為了消滅敵人的必要,也是為了保存自己的必要——部分的暫的“不保存”(犧牲或支付),是為了全體的永久的保存所必需的。在這個基本的原則上,發生了指導整個軍事行動的一系列的所謂原則,從射擊原則(蔭蔽身體,發揚火力,前者為了保存自己,後者為了消滅敵人)起,到戰略原則止,都貫徹這個基本原則的精神。一切技術的、戰術的、戰役的、戰略的原則,都是執行這個基本原則時的條件。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原則,是一切軍事原則的根據。
《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三九七——三九八頁
我們的軍事原則是:(1)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敵,後打集中和強大之敵。(2)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廣大鄉村,後取大城市。(3)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是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結果,往往需要反復多次才能最後地保守或奪取之。(4)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兩倍、三倍、四倍、有時甚至是五倍或六倍於敵之兵力),四面包圍敵人,力求全殲,不使漏網。在特殊情況下則採用給敵以殲滅性打擊的方法,即集中全力打敵正面及其一翼或兩翼,求達殲滅其一部、擊潰其另一部的目的,以便我軍能夠迅速轉移兵力殲擊他部敵軍。力求避免打那種得不償失的、或得失相當的消耗戰。這樣,在全體上,我們是劣勢(就數量來說),但在每一個局部上,在每一個具體戰役上,我們是絕對的優勢,這就保證了戰役的勝利。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就將在全體上轉變為優勢,直到殲滅一切敵人。(5)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都應力求有準備,力求在敵我條件對比下有勝利的把握。(6)發揚勇敢戰鬥、不怕犧牲、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即在短期內不休息地接連打幾仗)的作風。(7)力求在運動中殲滅敵人。同時,注重陣地攻擊戰術,奪取敵人的據點和城市。(8)在攻城問題上,一切敵人守備薄弱的據點和城市,堅決奪取之。一切敵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備、而環境又許可加以奪取的據點和城市,相機奪取之。一切敵人守備強固的據點和城市,則等候條件成熟時然後奪取之。(9)以俘獲敵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員,補充自己。我軍人力物力的來源,主要在前線。(10)善於利用兩個戰役之間的間隙,休息和整訓部隊。休整的時間,一般地不要過長,盡可能不使敵人獲得喘息的時間。以上這些,就是人民解放軍打敗蔣介石的主要的方法。這些方法,是人民解放軍在和國內外敵人長期作戰的鍛煉中產生出來,並完全適合我們目前的情況的。……我們的戰略戰術是建立在人民戰爭這個基礎上的,任何反人民的軍隊都不能利用我們的戰略戰術。
《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四七——一二四八頁
優勢而無準備,不是真正的優勢,也沒有主動。懂得這一點,劣勢而有準備之軍,常可對敵舉行不意的攻勢,把優勢者打敗。
《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四八一頁
———————
九、人民軍隊
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七四頁
這個軍隊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所有參加這個軍隊的人,都具有自覺的紀律;他們不是為著少數人的或狹隘集團的私利,而是為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著全民族的利益,而結合,而戰鬥的。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的宗旨。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三九頁
中國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特別是現在,紅軍決不是單純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之外,還要負擔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於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的任務。紅軍的打仗,不是單純地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為了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並幫助群眾建設革命政權才去打仗的,離了對群眾的宣傳、組織、武裝和建設革命政權等項目標,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義,也就是失去了紅軍存在的意義。
《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八八頁
人民解放軍永遠是一個戰鬥隊。就是在全國勝利以後,在國內沒有消滅階級和世界上存在著帝國主義制度的歷史時期內,我們的軍隊還是一個戰鬥隊。對於這一點不能有任何的誤解和動搖。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二七頁
我們有打仗的軍隊,又有勞動的軍隊。打仗的軍隊,我們有八路軍新四軍;這支軍隊也要當兩支用,一方面打仗,一方面生產。我們有了這兩支軍隊,我們的軍隊有了這兩套本領,再加上做群眾工作一項本領,那末,我們就可以克服困難,把日本帝國主義打垮。
《組織起來》(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三一頁
我們的國防將獲得鞏固,不允許任何帝國主義者再來侵略我們的國土。在英勇的經過了考驗的人民解放軍的基礎上,我們的人民武裝力量必須保存和發展起來。我們將不但有一個強大的陸軍,而且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和一個強大的海軍。
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的開幕詞(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二日《人民日報》
我們的原則是党指揮槍,而決不容許槍指揮党。
《戰爭和戰略問題》(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六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三五頁
我全軍將士必須時刻牢記,我們是偉大的人民解放軍,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隊伍。只要我們時刻遵守黨的指示,我們就一定勝利。
《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一九四七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三九頁
———————
十、黨委領導
黨委制是保證集體領導、防止個人包辦的黨的重要制度。近查有些(當然不是一切)領導機關,個人包辦和個人解決重要問題的習氣甚為濃厚。重要問題的解決,不是由黨委會議做決定,而是由個人做決定,黨委委員等於虛設。委員間意見分歧以的事亦無由解決,並且聽任這些分歧長期地不加解決。黨委委員間所保持的只是形式上的一致,而不是實質上的一致。此種情形必須加以改變。今後從中央局至地委,從前委至旅委以及軍區(軍分會或領導小組)、政府黨組、民眾團體黨組、通訊社和報社黨組,都必須建立健全的黨委會議制度,一切重要問題(當然不是無關重要的小問題或者已經會議討論解決只待執行的問題)均須交委員會討論,由到會委員充分發表意見,做出明確決定,然後分別執行。……委員會又須分別為常委會和全體會兩種,不可混在一起。此外,還須注意,集體領導和個人負責,二者不可偏廢。軍隊在作戰時和情況需要時,首長有臨機處置之權。
《關於健全黨委制》(一九四八年九月二十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三四三——一三四四頁
黨委書記要善於當“班長”。黨的委員會有一二十個人,像軍隊的一個班,書記好比是“班長”。要把這個班帶好,的確不容易。目前各中央局、分局都領導很大的地區,擔負很繁重的任務。領導工作不僅要決定方針政策,還要制定正確的工作方法。有了正確的方針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還是要發生問題。黨委要完成自己的領導任務,就必須依靠黨委這“一班人”,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書記要當好“班長”,就應該很好地學習和研究。書記、副書記如果不注意向自己的 “一班人”作宣傳工作和組織工作,不善於研究怎樣把會議開好,就很難把這“一班人”指揮好。如果這“一班人”動作不整齊,就休想帶領千百萬人去作戰,去建設。當然,書記和委員之間的關係是少數服從多數,這同班長和戰士之間的關係是不一樣的。這裏不過是一個比方。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四一頁
要把問題擺到桌面上來。不僅“班長”要這樣做,委員也要這樣做。不要在背後議論。有了問題就開會,擺到桌面上來討論,規定它幾條,問題就解決了。有問題而不擺到桌面上來,就會長期不得解決,甚至一拖幾年。“班長”和委員還要能互相諒解。書記和委員,中央和各中央局,各中央局和區黨委之間的諒解、支援和友誼,比什麼都重要。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四一——一四四二頁
“互通情報”。就是說,黨委各委員之間要把彼此知道的情況互相通知、互相交流。這對於取得共同的語言是很重要的。有些人不是這樣做,而是像老子說的“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結果彼此之間就缺乏共同的語言。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四四二頁
不懂得和不瞭解的東西要問下級,不要輕易表示贊成或反對。……我們切不可強不知以為知,要“不恥下問”,要善於傾聽下面幹部的意見。先做學生,然後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幹部請教,然後再下命令。……下面幹部的話,有正確的,也有不正確的,聽了以後要加以分析。對正確的意見,必須聽,並且照它做。……對下面來的錯誤意見也要聽,根本不聽是不對的;不過聽了而不照它做,並且要給以批評。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四四二——一四四三頁
學會“彈鋼琴”。彈鋼琴要十個指頭都動作,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但是,十個指頭同時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調子。要產生好的音樂,十個指頭的動作要有節奏,要互相配合。黨委要抓緊中心工作,又要圍繞中心工作而同時開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我們現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軍、各部門的工作,都要照顧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問題而把別的丟掉。凡是有問題的地方都要點一下,這個方法我們一定要學會。鋼琴有人彈得好,有人彈得不好,這兩種人彈出來的調子差別很大。黨委的同志必須學好“彈鋼琴”。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四三頁
要“抓緊”。就是說,黨委對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緊”。什麼東西只有抓得很緊,毫不放鬆,才能抓住。抓而不緊,等於不抓。伸著巴掌,當然什麼也抓不住。就是把手握起來,但是不握緊,樣子像抓,還是抓不住東西。我們有些同志,也抓主要工作,但是抓而不緊,所以工作還是不能做好。不抓不行,抓而不緊也不行。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四三頁
胸中有“數”。這是說,對情況和問題一定要注意到它們的數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數量的分析。任何品質都表現為一定的數量,沒有數量也就沒有品質。我們有許多同志至今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數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統計、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決定事物品質的數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無“數”,結果就不能不犯錯誤。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四三頁
“安民告示”。開會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樣,讓大家知道討論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並且早作準備。有些地方開幹部會,事前不準備好報告和決議草案,等開會的人到了才臨時湊合,好像“兵馬已到,糧草未備”,這是不好的。如果沒有準備,就不要急於開會。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四四頁
“精兵簡政”。講話、演說、寫文章和寫決議案,都應當簡明扼要。會議也不要開得太長。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四四頁
注意團結那些和自己意見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不論在地方上或部隊裏,都應該注意這一條。對黨外人士也是一樣。我們都是從五湖四海彙集攏來的,我們不僅要善於團結和自己意見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於團結和自己意見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四四頁
力戒驕傲。這對領導者是一個原則問題,也是保持團結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沒有犯過大錯誤,而且工作有了很大成績的人,也不要驕傲。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四四頁
劃清兩種界限。首先,是革命還是反革命?是延安還是西安?有些人不懂得要劃清這種界限。例如,他們反對官僚主義,就把延安說得好似“一無是處”,而沒有把延安的官僚主義同西安的官僚主義比較一下,區別一下。這就從根本上犯了錯誤。其次,在革命的隊伍中,要劃清正確和錯誤、成績和缺點的界限,還要弄清它們中間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例如,成績究竟是三分還是七分?說少了不行,說多了也不行。一個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績七分錯誤,還是七分成績三分錯誤,必須有個根本的估計。如果是七分成績,那末就應該對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績為主說成錯誤為主,那就完全錯了。我們看問題一定不要忘記劃清這兩種界限:革命和反革命的界限,成績和缺點的界限。記著這兩條界限,事情就好辦,否則就會把問題的性質弄混淆了。自然,要把界限劃好,必須經過細緻的研究和分析。我們對於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都應該採取分析研究的態度。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四四——一四四五頁
在組織上,厲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其路線是:
1 党的領導機關要有正確的指導路線,遇事要拿出辦法,以建立領導的中樞。
2 上級機關要明瞭下級機關的情況和群眾生活的情況,成為正確指導的客觀基礎。
3 黨的各級機關解決問題,不要太隨便。一成決議,就須堅決執行。
4 上級機關的決議,凡屬重要一點的,必須迅速地傳達到下級機關和黨員群眾中去。……
5 黨的下級機關和黨員群眾對於上級機關的指示,要經過詳盡的討論,以求徹底地了解指示的意義,並決定對它的執行方法。
《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九一頁
———————
十一群眾路線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三一頁
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瞭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
《“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一九四一年三月、四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七九零頁
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他們可以組織起來,向一切可以發揮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門進軍,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替自己創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業。
《多餘勞動力找到了出路》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中冊第五七八頁
目前農民運動的興起是一個極大的問題。很短的時間內,將有幾萬萬農民從中國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來,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無論什麼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他們將沖決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朝著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國主義、軍閥、貪官污吏、土豪劣紳,都將被他們葬入墳墓。一切革命的黨派、革命的同志,都將在他們面前受他們的檢驗而決定棄取。站在他們的前頭領導他們呢?還是站在他們的後頭指手畫腳地批評他們呢?還是站在他們的對面反對他們呢?每個中國人對於這三項都有選擇的自由,不過時局將強迫你迅速地選擇罷了。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九二七年三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三——一四頁
目前農村中合作化的社會改革的高潮,有些地方已經到來,全國也即將到來。這是五億多農村人口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的革命運動,帶有極其偉大的世界意義。我們應當積極地熱情地有計劃地去領導這個運動,而不是用各種辦法去拉它向後退。運動中免不了要出些偏差,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不難糾正的。幹部中和農民中存在的缺點或錯誤,只要我們積極地去幫助他們,就會克服或糾正。
《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第二頁
群眾中蘊藏了一種極大的社會主義的積極性。那些在革命時期還只會按照常規走路的人們,對於這種積極性一概看不見。他們是瞎子,在他們面前出現的只是一片黑暗。他們有時簡直要鬧到顛倒是非、混淆黑白的程度。這種人難道我們遇見得還少嗎?這些只會循著常規走路的人們,老是對於人民的積極性估計過低。一種新事物出現,他們總是不贊成,首先反對一氣。隨後就是認輸,做一點自我批評。第二種新事物出現,他們又按照這兩種態度迴圈一遍。以後各種新事物出現,都按照這個格式處理。這種人老是被動,在緊要的關頭老是止步不前,老是需要別人在他的背上擊一猛掌,才肯向前跨進一步。
《這個鄉兩年就合作化了》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中冊第五八七——五八八頁
我黨二十幾年來,天天做群眾工作,近十幾年來,天天講群眾路線。我們歷來主張革命要依靠人民群眾,大家動手,反對只依靠少數人發號施令。但是在有些同志的工作中間,群眾路線仍然不能貫徹,他們還是只靠少數人冷冷清清地做工作。其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做一件事情,總不願意向被領導的人講清楚,不懂得發揮被領導者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他們主觀上也要大家動手動腳去做,但是不讓大家知道要做的是怎麼一回事,應當怎樣做法,這樣,大家怎麼能動起來,事情怎麼能夠辦好?要解決這個問題,根本上當然要從思想上進行群眾路線的教育,同時也要教給同志們許多具體辦法。
《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一九四八年四月二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三一七——一三一八頁
二十四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凡屬正確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和當時當地的群眾要求相適合,都是聯繫群眾的;凡屬錯誤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和當時當地的群眾要求不相適合,都是脫離群眾的。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命令主義、尾巴主義、宗派主義、官僚主義、驕傲自大的工作態度等項弊病之所以一定不好,一定要不得,如果什麼人有了這類弊病一定要改正,就是因為它們脫離群眾。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六頁
要聯繫群眾,就要按照群眾的需要和自願。一切為群眾的工作都要從群眾的需要出發,而不是從任何良好的個人願望出發。有許多時候,群眾在客觀上雖然有了某種改革的需要,但在他們的主觀上還沒有這種覺悟,群眾還沒有決心,還不願實行改革,我們就要耐心地等待;直到經過我們的工作,群眾的多數有了覺悟,有了決心,自願實行改革,才去實行這種改革,否則就會脫離群眾。凡是需要群眾參加的工作,如果沒有群眾的自覺和自願,就會流於徒有形式而失敗。……這裏是兩條原則:一條是群眾的實際上的需要,而不是我們腦子裏頭幻想出來的需要;一條是群眾的自願,由群眾自己下決心,而不是由我們代替群眾下決心。
《文化工作中的統一戰線》(一九四四年十月三十日),《毛澤東選集》
十二、政治工作
那時(指一九二四——一九二七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編者)軍隊設立了黨代表和政治部,這種制度是中國歷史上沒有的,靠了這種制度使軍隊一新其面目。一九二七年以後的紅軍以至今日的八路軍,是繼承了這種制度而加以發展的。
《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一九五七年十月二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三工零頁
在人民戰爭的基礎上,在軍隊和人民團結一致、指揮員和戰鬥員團結一致以及瓦解敵軍等項原則的基礎上,人民解放軍建立了自己的強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這是我們戰勝敵人的重大因素。《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四八頁
這個軍隊形成了為人民戰爭所必需的一系列的政治工作,其任務是為團結我軍,團結友軍,團結人民,瓦解敵軍和保證戰鬥勝利而鬥爭。《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四零頁
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在社會經濟制度發生根本變革的時期,尤其是這樣。《嚴重的教訓》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 會 主 義高潮》上冊第一二三頁
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井岡山的鬥爭》(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六八頁
八路軍的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則有三個,即:第一、官兵一致的原則,這就是在軍隊中肅清封建主義,廢除打罵制度,建立自覺紀律,實行同甘共苦的生活,因此全軍是團結一致的。第二、軍民一致的原則,這就是秋毫無犯的民眾紀律,宣傳、組織和武裝民眾,減輕民眾的經濟負擔,打擊危害軍民的漢奸賣國賊,因此軍民團結一致,到處得到人民的歡迎。第三、瓦解敵軍和寬待俘虜的原則。我們的勝利不但是依靠我軍的作戰,而且依靠敵軍的瓦解。
《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三六九頁
我們的軍隊必須在軍民關係上、軍政關係上、軍黨關係上、官兵關係上、軍事工作和政治工作關係上、幹部相互關係上,遵守正確的原則,決不可犯軍閥主義的毛病。官長必須愛護士兵,不能漠不關心,不能採取肉刑;軍隊必須愛護人民,不能損害人民利益;軍隊必須尊重政府,尊重黨,不能鬧獨立性。
《組織起來》(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三七頁
對敵軍、偽軍、反共軍的俘虜,除為群眾所痛惡、非殺不可而又經過上級批准的人以外,應一律採取釋放的政策。其中被迫參加、多少帶有革命性的分子,應大批地爭取為我軍服務,其他則一律釋放;如其再來,則再捉再放;不加侮辱,不搜財物,不要自首,一律以誠懇和氣的態度對待之。不論他們如何反動,均取這種政策。這對於孤立反動營壘,是非常有效的。
《論政策》(一九四零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七六四——七六五頁
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軍力和經濟力是要人去掌握的。
《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四五九頁
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隻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並不可怕。當然,原子彈是一種大規模屠殺的武器,但是決定戰爭勝敗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
《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士·斯特朗的談話》(一九四六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九二頁
軍隊的基礎在士兵,沒有進步的政治精神貫注於軍隊之中,沒有進步的政治工作去執行這種貫注,就不能達到真正的官長和士兵的一致,就不能激發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戰熱忱,一切技術和戰術就不能得著最好的基礎去發揮它們應有的效力。
《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零零頁
單純軍事觀點在紅軍一部分同志中非常發展。其表現如:(一)認為軍事政治二者是對立的,不承認軍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務的工具之一。甚至還有說“軍事好,政治自然會好,軍事不好,政治也不會好”的,則更進一步認為軍事領導政治了。
……
《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八七——八八頁
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鬥爭的中心環節。如果這個任務不解決,黨的一切政治任務是不能完成的。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頁
在知識份子和青年學生中間,最近一個時期,思想政治工作減弱了,出現了一些偏向。在一些人的眼中,好像什麼政治,什麼祖國的前途,人類的理想,都沒有關心的必要。好像馬克思主義行時了一陣,現在就不那麼行時了。針對著這種情況,現在需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不論是知識份子,還是青年學生,都應該努力學習。除了學習專業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進步,政治上也要有所進步,這就需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時事政治。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於沒有靈魂。……思想政治工作,各個部門都要負責任。共 產 党應該管,青年團應該管,政府主管部門應該管,學校的校長教師更應該管。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六六頁
經過政治教育,紅軍士兵都有了階級覺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權和武裝工農等項常識,都知道是為了自己和工農階級而作戰。因此,他們能在艱苦的鬥爭中不出怨言。連、營、團都有了士兵會,代表士兵利益,並做政治工作和民眾工作。
《井岡山的鬥爭》(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六六頁
由於訴苦(訴舊社會和反動派所給予勞動人民之苦)和三查(查階級、查工作、查鬥志)運動的正確進行,大大提高了全軍指戰員為解放被剝削的勞動大眾,為全國的土地改革,為消滅人民公敵蔣介石匪幫而戰的覺悟性;同時就大大加強了全體指戰員在共產 党領導之下的堅強的團結。在這個基礎上,部隊的純潔性提高了,紀律整頓了,群眾性的練兵運動開展了,完全有領導地有秩序地在部隊中進行的政治、經濟、軍事三方面的民主發揚了。這樣就使部隊萬眾一心,大家想辦法,大家出力量,不怕犧牲,克服物質條件的困難,群威群膽,英勇殺敵。這樣的軍隊,將是無敵於天下的。
《評西北大捷兼論解放軍的新式整軍運動》(一九四八年三月七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九二頁
差不多一切人民解放軍的部隊,在最近幾個月內,都利用了戰爭的空隙,實行了大規模的整訓。這種整訓,是完全有領導地和有秩序地採用民主方法進行的。由此,激發了廣大的指揮員和戰鬥員群眾的革命熱情,明確地認識了戰爭的目的,清除了存在於軍隊中的若干不正確的思想上的傾向和不良現象,教育了幹部和戰士,極大地提高了戰鬥力。這種民主的群眾性的新式的整軍運動,今後必須繼續進行。
《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一九四八年四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三一零——一三一一頁
抗大的教育方針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這三者是造成一個抗日的革命的軍人所不可缺的。抗大的職員、教員、學生,都是根據這三者去進行教育,從事學習的。
《被敵人反對是好事而不是壞事》(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六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三頁
我們民族歷來有一種艱苦奮鬥的作風,我們要把它發揚起來。……共產黨歷來提倡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這種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與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不能脫離的,沒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發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沒有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也就不能執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在延安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上的講話》(一九三九年五月一日),一九三九年五月十日《新中華報》
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為“抗大”制定的校訓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
在莫斯科會見我國留學生和實習生時的談話(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七日),《毛主席在蘇聯的言論》人民日報出版社版第一五頁
———————
十三、官兵關係
我們的軍隊一向就有兩條方針:第一對敵人要狠,要壓倒它,要消滅它;第二對自己人、對人民、對同志、對官長、對部下要和,要團結。
在中央招待留守兵團學習代表時的演說(一九四四年九月十八日),一九四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延安《解放日報》
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為人民服務》(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零三——一零零四頁
應在每一部隊內部舉行擁幹愛兵運動,號召幹部愛護士兵,同時號召士兵擁護幹部,彼此的缺點錯誤,公開講明,迅速糾正,這樣就能達到很好地團結內部之目的。
《一九四五年的任務》(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延安《解放日報》
很多人對於官兵關係、軍民關係弄不好,以為是方法不對,我總告訴他們是根本態度(或根本宗旨)問題,這態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從這態度出發,於是有各種的政策、方法、方式。離了這態度,政策、方法、方式也一定是錯的,官兵之間、軍民之間的關係便決然弄不好。軍隊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則:第一是官兵一致,第二是軍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敵軍。這些原則要實行有效,都須從尊重士兵、尊重人民和尊重已經放下武器的敵軍俘虜的人格這種根本態度出發。那些認為不是根本態度問題而是技術問題的人,實在是想錯了,應該加以改正才對。
《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零一頁
共產黨人在勞動人民中間進行工作的時候必須採取民主的說服教育的方法,決不允許採取命令主義態度和強制手段。中國共產 党忠實地遵守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這個原則。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八頁
我們的同志一定要懂得,思想改造的工作是長期的、耐心的、細緻的工作,不能企圖上幾次課,開幾次會,就把人家在幾十年生活中間形成的思想意識改變過來。要人家服,只能說服,不能壓服。壓服的結果總是壓而不服。以力服人是不行的。對付敵人可以這樣,對付同志,對付朋友,絕不能用這個方法。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七頁
要分清敵我,不能站在敵對的立場用對待敵人的態度來對待同志。必須是滿腔熱情地用保護人民事業和提高人民覺悟的態度來說話,而不能用嘲笑和攻擊的態度來說話。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五——一六頁
———————
十四、軍民關係
軍隊須和民眾打成一片,使軍隊在民眾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軍隊,這個軍隊便無敵於天下,……
《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零一頁
應該使每一個同志懂得,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而只會被我們所壓倒。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七頁
我們的同志不論到什麼地方,都要和群眾的關係搞好,要關心群眾,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團結廣大人民,團結得越多越好。
《關於重慶談判》(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六一頁
在解放區,一方面,軍隊應實行擁政愛民的工作,另一方面,民主政府應領導人民實行擁軍優抗的工作,更大地改善軍民關係。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一頁
軍隊中應當從每個指戰員的思想上解決問題,使他們徹底認識擁政愛民的重要性。只要軍隊方面做好了,地方對軍隊的關係必會跟著改善。
《一九四六年解放區工作的方針》(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七三頁
在擁政愛民和擁軍優抗的運動中,徹底檢查軍隊方面和黨政方面各自在一九四三年的缺點錯誤,而於一九四四年堅決改正之。以後應於每年正月普遍舉行一次,再三再四地宣讀擁政愛民公約和擁軍優抗公約,再三再四地將各根據地曾經發生的軍隊欺壓黨政民和黨政民關心軍隊不足的缺點錯誤,實行公開的群眾性的自我批評(各方面只批評自己,不批評對方),而徹底改正之。
《開展根據地的減租、生產和擁政愛民運動》(一九四三年十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一六頁
———————
十五、三大民主
軍隊應實行一定限度的民主化,主要地是廢除封建主義的打罵制度和官兵生活同甘苦。這樣一來,官兵一致的目的就達到了,軍隊就增加了絕大的戰鬥力,長期的殘酷的戰爭就不患不能支持。
《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零零——五零一頁
紅軍的物質生活如此菲薄,戰鬥如此頻繁,仍能維持不敝,除黨的作用外,就是靠實行軍隊內的民主主義。官長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開會說話的自由,廢除煩瑣的禮節,經濟公開。……中國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義,軍隊也需要民主主義。軍隊內的民主主義制度,將是破壞封建雇傭軍隊的一個重要的武器。
《井岡山的鬥爭》(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六七——六八頁
部隊內部政治工作方針,是放手發動士兵群眾、指揮員和一切工作人員,通過集中領導下的民主運動,達到政治上高度團結、生活上獲得改善、軍事上提高技術和戰術的三大目的。目前在我軍部隊中熱烈進行的三查、三整,就是用政治民主、經濟民主的方法,達到前兩專案的。
關於經濟民主,必須使士兵選出的代表有權協助(不是超過)連隊首長管理連隊的給養和伙食。
關於軍事民主,必須在練兵時實行官兵互教,兵兵互教;在作戰時,實行在火線上連隊開各種大、小會。在連隊首長指導下,發動士兵群眾討論如何攻克敵陣,如何完成戰鬥任務。在連續幾天的戰鬥中,此種會應開幾次。此項軍事民主,在陝北蟠龍戰役和晉察冀石家莊戰役中,都實行了,收到了極大效果。證明只有好處,毫無害處。
《軍隊內部的民主運動》(一九四八年一月三十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七五頁
處在偉大鬥爭面前的中國共產黨,要求整個党的領導機關,全黨的黨員和幹部,高度地發揮其積極性,才能取得勝利。所謂發揮積極性,必須具體地表現在領導機關、幹部和黨員的創造能力,負責精神,工作的活躍,敢於和善於提出問題、發表意見、批評缺點,以及對於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從愛護觀點出發的監督作用。沒有這些,所謂積極性就是空的。而這些積極性的發揮,有賴於黨內生活的民主化。黨內缺乏民主生活,發揮積極性的目的就不能達到。大批能幹人材的創造,也只有在民主生活中才有可能。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七頁
不論什麼人,只要不是敵對分子,不是惡意攻擊,允許大家講話,講錯了也不要緊。各級領導人員,有責任聽別人的話。實行兩條原則:(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二)言者無罪,聞者足戒。如果沒有“言者無罪”一條,並且是真的,不是假的,就不可能收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效果。
《一九四五年的任務》(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延安《解放日報》
必須在黨內施行有關民主生活的教育,使黨員懂得什麼是民主生活,什麼是民主制和集中制的關係,並如何實行民主集中制。這樣才能做到:一方面,確實擴大黨內的民主生活;又一方面,不至於走到極端民主化,走到破壞紀律的自由放任主義。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七頁
無論在軍隊或在地方,黨內民主都應是為著鞏固紀律和增強戰鬥力,而不是削弱這種紀律和戰鬥力。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七——五一八頁
從理論上剷除極端民主化的根苗。首先,要指出極端民主化的危險,在於損傷以至完全破壞黨的組織,削弱以至完全毀滅黨的戰鬥力,使黨擔負不起鬥爭的責任,由此造成革命的失敗。其次,要指出極端民主化的來源,在於小資產階級的自由散漫性。這種自由散漫性帶到黨內,就成了政治上的和組織上的極端民主化的思想。這種思想是和無產階級的鬥爭任務根本不相容的。
《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九一頁
———————
十六、教育和訓練
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 會 主 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三頁
對於在職幹部的教育和幹部學校的教育,應確立以研究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為中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為指導的方針,廢除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
《改造我們的學習》(一九四一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零三頁
一個軍事學校,最重要的問題,是選擇校長教員和規定教育方針。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七零頁
一個百人的學校,如果沒有一個從教員中、職員中、學生中按照實際形成的(不是勉強湊集的)最積極最正派最機敏的幾個人乃至十幾個人的領導骨幹,這個學校就一定辦不好。
《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零一頁
我全軍將士必須提高軍事藝術,在必勝的戰爭中勇猛前進,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殲滅一切敵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一九四七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三九頁
目前開始的一年整訓計畫,軍事整訓與政治整訓應該並重,並使二者互相結合。整訓開始時,還應著重政治方面,著重于改善官兵關係,增強內部團結,發動幹部與戰士群眾的高度積極性,軍事整訓才易於實施與更有效果。
《一九四五年的任務》(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延安《解放日報》
練兵方法,應開展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眾練兵運動。
《一九四六年解放區工作的方針》(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七二頁
我們練兵的口號是:“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戰士們有很多打仗的實際經驗。當官的要向戰士學習,把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他的本領就大了。
《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一九四入年四月二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三一九頁
練兵項目,仍以提高射擊、刺殺、投彈等項技術程度為主,提高戰術程度為輔,特別著重於練習夜戰。
《一九四六年解放區工作的方針政策》(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七二頁
———————
十七、為人民服務我們應該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兩個中國之命運》(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二八頁
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党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至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頁
國家機關實行民主集中制,國家機關必須依靠人民群眾,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必須為人民服務。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四頁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他。
……
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紀念白求恩》(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六五三——六五四頁
我們的共產黨和共 產 党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為人民服務》(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零三頁
我們一切工作幹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我們有些什麼不好的東西捨不得丟掉呢?
《一九四五年的任務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延安《解放日報》
我們的責任,是向人民負責,每句話,每個行動,每項政策,都要適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錯誤,定要改正,這就叫向人民負責。
《抗日戰爭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二八頁
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過,我們應當儘量地減少那些不必要的犧牲。
《為人民服務》(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零四頁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為人民服務》(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零三頁
———————
十八、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
國際主義者的共產黨員,是否可以同時又是一個愛國主義者呢?我們認為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應該的。愛國主義的具體內容,看在什麼樣的歷史條件之下來決定。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愛國主義”,有我們的愛國主義。對於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所謂“愛國主義,共產黨員是必須堅決地反對的。日本共產黨人和德國共產黨人都是他們國家的戰爭的失敗主義者。用一切方法使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戰爭歸於失敗,就是日本人民和德國人民的利益;失敗得越徹底,就越好。……這是因為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戰爭,不但是損害世界人民的,也是損害其本國人民的。中國的情況則不同,中國是被侵略的國家。因此,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將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結合起來。我們是國際主義者,我們又是愛國主義者,我們的口號是為保衛祖國反對侵略者而戰。對於我們,失敗主義是罪惡,爭取抗日勝利是責無旁貸的。因為只有為著保衛祖國而戰才能打敗侵略者,使民族得到解放。只有民族得到解放,才有使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得到解放的可能。中國勝利了,侵略中國的帝國主義者被打倒了,同時也就是幫助了外國的人民。因此,愛國主義就是國際主義在民族解放戰爭中的實施。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零八——五零九頁
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已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 產主 義的精神,每一個中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我們要和一切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聯合起來,要和日本的、英國的、美國的、德國的、義大利的以及一切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才能打倒帝國主義,解放我們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這就是我們的國際主義,這就是我們用以反對狹隘民族主義和狹隘愛國主義的國際主義。
《紀念白求恩》(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六五三頁
被壓迫人民爭取徹底的解放,首先是依靠自己的鬥爭,其次才是國際的援助。已經獲得革命勝利的人民,應該援助正在爭取解放的人民的鬥爭,這是我們的國際主義的義務。
接見非洲朋友時的談話《一九六三年八月八日),一九六三年八月九日《人民日報》
社 會 主 義國家是完全新型的國家,是推翻了剝削階級而由勞動人民掌握權力的國家。在這些國家間的相互關係中,實現著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相統一的原則。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理想把我們緊緊地聯結在一起。
《在蘇聯最高蘇維埃慶祝偉大的十月社 會 主 義革命四十周年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六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九——十零頁
社 會 主 義陣營各國人民要聯合起來,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國人民要聯合起來,全世界各大洲的人民要聯合起來,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要聯合起來,所有受到美國侵略、控制、干涉和欺負的國家要聯合起來,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反對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保衛世界和平。
《支持巴拿馬人民反美愛國正義鬥爭的談話》(一九六 四年一月十二日),《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人民出版社版第九頁
事物總是發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過四十五年,中國的面目完全變了。再過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進到二十一世紀的時候,中國的面目更要大變。中國將變為一個強大的社會 主 義工業國。中國應當這樣。因為中國是一個具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和六萬萬人口的國家,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而這種貢獻,在過去一個長時期內,則是太少了。這使我們感到慚愧。
但是要謙虛。不但現在應當這樣,四十五年之後也應當這樣,永遠應當這樣。中國人在國際交往方面,應當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消滅大國主義。
《紀念孫中山先生》(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二日《人民日報》
我們決不可有傲慢的大國主義的態度,決不應當由於革命的勝利和在建設上有了一些成績而自高自大。國無論大小,都各有長處和短處。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一九五六年九月十五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獻》第九頁
十九、革命英雄主義
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鬥下去。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三九頁
發揚勇敢戰鬥、不怕犧牲、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即在短期內不休息地接連打幾仗)的作風。
《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四七頁
成千成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九頁
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愚公移山》(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一零一頁
……正當北伐戰爭向前發展的緊要關頭,這個代表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國共兩黨和各界人民的民族統一戰線及其一切革命政策,就被國民黨當局的叛賣性的反人民的“清黨”政策和屠殺政策所破壞了。……從此以後,內戰代替了團結,獨裁代替了民主,黑暗的中國代替了光明的中國。但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並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乾淨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屍首,他們又繼續戰鬥了。他們高舉起革命的大旗,舉行了武裝的抵抗,在中國的廣大區域內,組織了人民的政府,實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創造了人民的軍隊——中國紅軍,保存了和發展了中國人民的革命力量。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三六頁
你們有許多的長處,有很大的功勞,但是你們切記不可以驕傲,你們被大家尊敬,是應當的,但是也容易因此引起驕傲。如果你們驕傲起來,不虛心,不再努力,不尊重人家,不尊重幹部,不尊重群眾,你們就會當不成英雄和模範了。過去已有一些這樣的人,希望你們不要學他們。
《必須學會做經濟工作》(一九四五年一月十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一三頁
你們在消滅敵人的鬥爭中,在恢復和發展工農業生產的鬥爭中,克服了很多的艱難困苦,表現了極大的勇敢、智慧和積極性。你們是全中華民族的模範人物,是推動各方面人民事業勝利前進的骨幹,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聯繫廣大群眾的橋樑。
代表中共中央在全國戰鬥英雄和勞動模範代表會議上的祝詞(一九五零年九月二十五日),一九五零年九月二十六日《人民日報》
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五六頁
二十、勤儉建國
要使全體幹部和全體人民經常想到我國是一個社 會 主 義的大國,但又是一個經濟落後的窮國,這是一個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國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鬥的時間,其中包括執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這樣一個勤儉建國的方針。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三六頁
勤儉辦工廠,勤儉辦商店,勤儉辦一切國營事業和合作事業,勤儉辦一切其他事業,什麼事情都應當執行勤儉的原則。這就是節約的原則,節約是社會 主 義經濟的基本原則之一。中國是一個大國,但是現在還很窮,要使中國富起來,需要幾十年時間,幾十年以後也需要執行勤儉的原則,但是特別要提倡勤儉,特別要注意節約的,是在目前這幾十年內,是在目前這幾個五年計劃的時期內。
《勤儉辦社》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 會 主 義高潮》上冊第一六頁
任何地方必須十分愛惜人力物力,決不可只顧一時,濫用浪費。任何地方必須從開始工作的那一年起,就計算到將來的很多年,計算到長期堅持戰爭,計算到反攻,計算到趕走敵人之後的建設。一面決不濫用浪費,一面努力發展生產。過去有些地方缺少長期打算,既未注意節省人力物力,又未注意發展生產,吃了大虧。得了這個教訓,現在必須引起注意。
《必須學會做經濟工作》(一九四五年一月十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一九頁
為了迅速地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和市鎮上的工業生產,在消滅封建制度的鬥爭中,必須注意盡一切努力最大限度地保存一切可用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採取辦法堅決地反對任何人對於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破壞和浪費,反對大吃大喝,注意節約。
《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一九四八年四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三一四頁
財政的支出,應該根據節省的方針。應該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員明白,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反對貪污和浪費的鬥爭,過去有了些成績,以後還應用力。節省每一個銅板為著戰爭和革命事業,為著我們的經濟建設,是我們的會計制度的原則。
《我們的經濟政策》(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二九頁
在我們的許多工作人員中間,現在滋長著一種不願意和群眾同甘苦,喜歡計較個人名利的危險傾向,這是很不好的。我們在增產節約運動中要求精簡機關,下放幹部,使相當大的一批幹部回到生產中去,就是克服這種危險傾向的一個方法。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三六頁
軍隊生產自給,不但改善了生活,減輕了人民負擔,並因而能夠擴大軍隊,而且立即帶來了許多副產物。這些副產物就是:(一)改善官兵關係。官兵一道生產勞動,親如兄弟了。(二)增強勞動觀念。……生產自給以來,勞動觀念加強了,二流子的習氣被改造了。(三)增強紀律性。在生產中執行勞動紀律,不但不會減弱戰鬥紀律和軍人生活紀律,反而會增強它們。(四)改善軍民關係。部隊有了家務,侵害老百姓財物的事就少了,或者完全沒有了。在生產中,軍民變工互助,更增強他們之間的友好關係。(五)軍隊埋怨政府的事也會少了,軍政關係也好了。(六)促進人民的大生產運動。軍隊生產了,機關生產更顯得必要,更有勁了;全體人民的普遍增產運動,當然也更顯得必要,更有勁了。
《論軍隊生產自給,兼論整風和生產兩大運動的重要性》(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一零七頁
有人說:部隊生產,就不能作戰和訓練了;機關生產,就不能工作了。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最近幾年,我們邊區部隊從事大量的生產,衣食豐足,同時又進行練兵,又有政治和文化學習,這些都比從前有更大的成績,軍隊內部的團結和軍民之間的團結,也比從前更好了。在前方,去年一年進行了大規模的生產運動,可是去年一年作戰方面有很大的成績,並且普遍地開始了練兵運動。機關因為生產,工作人員生活改善了,工作更安心、更有效率,邊區和前方都是這樣。
《必須學會做經濟工作》(一九四五年一月十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一八頁
———————
二十一、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我們的方針要放在什麼基點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叫做自力更生。我們並不孤立,全世界一切反對帝國主義的國家和人民都是我們的朋友。但是我們強調自力更生,我們能夠依靠自己組織的力量,打敗一切中外反動派。
《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三二頁
我們是主張自力更生的。我們希望有外援,但是我們不能依賴它,我們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體軍民的創造力。
《必須學會做經濟工作》(一九四五年一月十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一五頁
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三九——一四四零頁
幹部中一切不經過自己艱苦奮鬥、流血流汗,而依靠意外便利、僥倖取勝的心理,必須掃除乾淨。
《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八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七九頁
我們應當把世界進步的情況和光明的前途,常常向人民宣傳,使人民建立起勝利的信心,同時,我們還要告訴人民,告訴同志們,道路是曲折的。在革命的道路上還有許多障礙物,還有許多困難。我們黨的七次代表大會設想過許多困難,我們寧肯把困難想得更多一些,有些同志不願意多想困難。但是困難是事實,有多少就得承認多少,不能採取“不承認主義”。我們要承認困難,分析困難,向困難作鬥爭。世界上沒有直路,要準備走曲折的路,不要貪便宜。不能設想,那一天早上,一切反動派會統統自己跪在地下。總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們面前困難還多,不可忽視。我們和全體人民團結起來,共同努力,一定能夠排除萬難,達到勝利的目的。
《關於重慶談判》(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六二頁
誰要是只看見光明一面,不看見困難一面,誰就會不能很好地為實現黨的任務而鬥爭。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四頁
社會的財富是工人、農民和勞動知識份子自己創造的。只要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又有一條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路線,不是回避問題,而是用積極的態度去解決問題,任何人間的困難總是可以解決的。
《書記動手,全黨辦社》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 會 主 義高潮》上冊第五——六頁
全黨同志都必須充分地估計到,並準備用百折不回的毅力,有計劃地克服所有的困難。反動勢力面前和我們面前都有困難。但是反動勢力的困難是不可能克服的,因為他們是接近於死亡的沒有前途的勢力。我們的困難是能夠克服的,因為我們是新興的有光明前途的勢力。
《迎接中國革命的新高潮》(一九四七年二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一四——一二一五頁
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為人民服務》(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零四頁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長都是要經過艱難曲折的。在社 會 主 義事業中,要想不經過艱難曲折,不付出極大努力,總是一帆風順,容易得到成功,這種想法,只是幻想。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七頁
革命鬥爭中的某些時候,困難條件超過順利條件,在這種時候,困難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順利是其次要方面。然而由於革命黨人的努力,能夠逐步地克服困難,開展順利的新局面,困難的局面讓位于順利的局面。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三一三頁
什麼叫工作,工作就是鬥爭。那些地方有困難、有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我們是為著解決困難去工作、去鬥爭的。越是困難的地方越是要去,這才是好同志。
《關於重慶談判》(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六零頁
中國古代有個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說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華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門南面有兩座大山擋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決心率領他的兒子們要用鋤頭挖去這兩座大山。有個老頭子名叫智叟的看了發笑,說是你們這樣幹未免太愚蠢了,你們父子數人要挖掉這樣兩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說:我死了以後有我的兒子,兒子死了,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這兩座山雖然很高,卻是不會再增高了,挖一點就會少一點。為什麼挖不平呢?愚公批駁了智叟的錯誤思想,毫不動搖,每天挖山不止。這件事感動了上帝,他就派了兩個神仙下凡,把兩座山背走了。現在也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中國共產黨早就下了決心,要挖掉這兩座山。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全國人民大眾一齊起來和我們一道挖這兩座山,有什麼挖不平呢?
《愚公移山》(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一零二頁
———————
二十二、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歷史。這個歷史永遠不會完結。在有階級存在的社會內,階級鬥爭不會完結。在無階級存在的社會內,新與舊、正確與錯誤之間的鬥爭永遠不會完結。在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範圍內,人類總是不斷發展的,自然界也總是不斷發展的,永遠不會停止在一個水準上。因此,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停止的論點,悲觀的論點,無所作為和驕傲自滿的論點都是錯誤的。其所以是錯誤,因為這些論點,不符合大約一百萬年以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事實,也不符合迄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自然界(例如天體史,地球史,生物史,其他各種自然科學史所反映的自然界)的歷史事實。
轉摘自《周恩來總理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一九六 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人民日報》
自然科學是人們爭取自由的一種武裝。人們為著要在社會上得到自由,就要用社會科學來瞭解社會,改造社會進行社會革命。人們為著要在自然界裏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學來瞭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從自然裏得到自由。
在邊區自然科學研究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一九四零年二月五日),一九四零年三月十五日《新中華報》
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辯證唯物論有兩個最顯著的特點:一個是它的階級性,公然申明辨證唯物論是為無產階級服務的;再一個是它的實踐性,強調理論對於實踐的依賴關係,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
《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七三頁
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認為十分重要的問題,不在於懂得了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因而能夠解釋世界,而在於拿了這種對於客觀規律性的認識去能動地改造世界。《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八零——二八一頁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那裏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自己頭腦裏固有的嗎?不是。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社會的生產鬥爭、階級鬥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那裏來的?》(一九六三年五月),人民出版社版第一頁
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而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那裏來的?》(一九六三年五月),人民出版社版第一頁
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從事各項鬥爭,有了豐富的經驗,有成功的,有失敗的。無數客觀外界的現象通過人的眼、耳、鼻、舌、身這五個官能反映到自己的頭腦中來,開始是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的材料積累多了,就會產生一個飛躍,變成了理性認識,這就是思想。這是一個認識過程。這是整個認識過程的第一個階段,即由客觀物質到主觀精神的階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階段。這時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論、政策、計畫、辦法)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外界的規律,還是沒有證明的,還不能確定是否正確,然後又有認識過程的第二個階段,即由精神到物質的階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階段,這就是把第一個階段得到的認識放到社會實踐中去,看這些理論、政策、計畫、辦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預期的成功。一般的說來,成功了的就是正確的,失敗了的就是錯誤的,特別是人類對自然界的鬥爭是如此。在社會鬥爭中,代表先進階級的勢力,有時候有些失敗,並不是因為思想不正確,而是因為在鬥爭力量的對比上,先進勢力這一方,暫時還不如反動勢力那一方,所以暫時失敗了,但是以後總有一天會要成功的。人們的認識經過實踐的考驗,又會產生一個飛躍。這次飛躍,比起前一次飛躍來,意義更加偉大。因為只有這一次飛躍才能證明認識的第一次飛躍,即從客觀外界的反映過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論、計畫、辦法等等,究竟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此外再無別的檢驗真理的辦法。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那裏來的?》(一九六三年五月),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二頁
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復,才能夠完成。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那裏來的?》(一九六三年五月),人民出版社版第三頁
無論何人要認識什麼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即生活于(實踐於)那個事物的環境中,是沒有法子解決的。……你要有知識,你就得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論和方法,你就得參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驗發源的。
《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七五——二七六頁
認識從實踐始,經過實踐得到了理論的認識,還須再回到實踐去。認識的能動作用,不但表現於從感性的認識到理性的認識之能動的飛躍,更重要的還須表現於從理性的認識到革命的實踐這一個飛躍。
《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八一頁
大家明白。不論做什麼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質,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關聯,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規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六三——一六 四頁
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於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人們經過失敗之後,也就從失敗取得教訓,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適合於外界的規律性,人們就能變失敗為勝利,所謂“失敗者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
《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七三頁
我們是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從分析這些事實中找出方針、政策、辦法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九四二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五五頁
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這是一切共產黨員所必須牢牢記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們所犯的錯誤,研究其發生的原因,都是由於我們離開了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主觀地決定自己的工作方針。
《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一九四八年四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三零六頁
世界上只有唯心論和形而上學最省力,因為它可以由人們瞎說一氣,不要根據客觀實際,也不受客觀實際檢查的。唯物論和辯證法則要用氣力,它要根據客觀實際,並受客觀實際檢查,不用氣力就會滑到唯心論和形而上學方面去。
《關於胡風反革命集團的材料》按語(一九五五年五月),《關於胡風反革命集團的材料》人民出版社版第七零頁
我們看事情必須要看它的實質,而把它的現象只看作入門的嚮導,一進了門就要抓住它的實質,這才是可靠的科學的分析方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九三零年一月五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零三頁
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內部都有這種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運動和發展。事物內部的這種矛盾性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聯繫和互相影響則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八九——二九零頁
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雞蛋因得適當的溫度而變化為雞子,但溫度不能使石頭變為雞子,因為二者的根據是不同的。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蜍 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九一頁
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認為,對立統一規律是宇宙的根本規律。這個規律,不論在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們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矛盾著的對立面又統一,又鬥爭,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和變化。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過按事物的性質不同,矛盾的性質也就不同,對於任何一個具體的事物說來,對立的統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過渡的,因而是相對的,對立的鬥爭則是絕對的。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九——一零頁
分析的方法就是辯證的方法。所謂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不熟悉生活,對於所論的矛盾不真正瞭解,就不可能有中肯的分析。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五頁
列寧說,對於具體情況作具體的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我們許多同志缺乏分析的頭腦,對於複雜事物,不願作反復深入的分析研究,而愛作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簡單結論。……今後應該改善這種狀況。
《學習和時局》(一九四四年四月十二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四三頁
這些同志看問題的方法不對。他們不去看問題的本質方面,主流方面,而是強調那些非本質方面、非主流方面的東西。應當指出:不能忽略非本質方面和非主流方面的問題,必須逐一地將它們解決。但是,不應當將這些看成為本質和主流,以致迷惑了自己的方向。
《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一頁
世界上的事情是複雜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決定的。看問題要從各方面去看,不能只從單方面看。
《關於重慶談判》(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五六頁
只有那些主觀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問題的人,跑到一個地方,不問環境的情況,不看事情的全體(事情的歷史和全部現狀),也不觸到事情的本質(事情的性質及此一事情和其他事情的內部聯繫),就自以為是地發號施令起來,這樣的人是沒有不跌跤子的。
《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七八——二七九頁
研究問題,忌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謂主觀性,就是不知道客觀地看問題,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觀點去看問題。這一點,我在《實踐論》一文中已經說過了。所謂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問題。……或者叫做只看見局部,不看見全體,只看見樹木,不看見森林。這樣,是不能找出解決矛盾的方法的,是不能完成革命任務的,是不能做好所任工作的,是不能正確地發展黨內的思想鬥爭的。孫子論軍事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他說的是作戰的雙方。唐朝人魏征說過:“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也懂得片面性不對。可是我們的同志看問題,往往帶片面性,這樣的人就往往碰釘子。……列寧說:“要真正地認識物件,就必須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聯繫和‘媒介’。我們決不會完全地作到這一點,可是要求全面性,將使我們防止錯誤,防止僵化。”我們應該記得他的話。表面性,是對矛盾總體和矛盾各方的特點都不去看,否認深入事物裏面精細地研究矛盾特點的必要,僅僅站在那裏遠遠地望一望,粗枝大葉地看到一點矛盾的形相,就想動手去解決矛盾(答復問題、解決糾紛、處理工作、指揮戰爭)。這樣的做法,沒有不出亂子的。……片面性、表面性也是主觀性,因為一切客觀事物本來是互相聯繫的和具有內部規律的,人們不去如實地反映這些情況,而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們,不認識事物的互相聯繫,不認識事物的內部規律,所以這種方法是主觀主義的。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三零零——三零二頁
片面性就是思想上的絕對化,就是形而上學地看問題。對於我們的工作的看法,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都是片面性的。……肯定一切,就是只看到好的,看不到壞的,只能讚揚,不能批評。說我們的工作似乎一切都好,這不合乎事實。不是一切都好,還有缺點和錯誤。但是也不是一切都壞,這也不合乎事實。要加以分析。否定一切,就是不加分析地認為事情都做得不好,社會 主 義建設這樣一個偉大事業,幾億人口所進行的這個偉大鬥爭,似乎沒有什麼好處可說,一團糟。許多具有這種看法的人,雖然和那些對社 會 主 義制度心懷敵意的人還不相同,但是這種看法是很錯誤的,很有害的,它只會使人喪失信心。不論是用肯定一切的觀點或者否定一切的觀點來看我們的工作,都是錯誤的。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三——一四頁
馬克思主義者看問題,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體。一個蝦蟆坐在井裏說:“天有一個井大。”這是不對的,因為天不止一個井大。如果它說:“天的某一部分有一個井大。”這是對的,因為合乎事實。
《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四四頁
我們必須學會全面地看問題,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在一定的條件下,壞的東西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的東西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三四頁
我們承認總的歷史發展中是物質的東西決定精神的東西,是社會的存在決定社會的意識;但是同時又承認而且必須承認精神的東西的反作用,社會意識對於社會存在的反作用,上層建築對於經濟基礎的反作用。這不是違反唯物論,正是避免了機械唯物論,堅持了辯證唯物論。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三一四頁
指導戰爭的人們不能超越客觀條件許可的限度期求戰爭的勝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須在客觀條件的限度之內,能動地爭取戰爭的勝利。戰爭指揮員活動的舞臺,必須建築在客觀條件的許可之上,然而他們憑藉這個舞臺,卻可以導演出很多有聲有色、威武雄壯的戲劇來。
《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四六八頁
人們的思想必須適應已經變化的情況,當然,任何人不可以無根據地胡思亂想,不可以超越客觀情況所許可的條件去計畫自己的行動,不要勉強地去做那些實在做不到的事情。但是現在的問題,還是右傾保守思想在許多方面作怪,使許多方面的工作不能適應客觀情況的發展。現在的問題是經過努力本來可以做到的事情,卻有很多人認為做不到。
《中國農村的社 會 主 義高潮》的序言(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中國農村的社會 主 義高潮》上冊第四頁
凡事應該用腦筋好好想一想。俗話說:“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就是說多想出智慧。要去掉我們黨內濃厚的盲目性,必須提倡思索,學會分析事物的方法,養成分析的習慣。
《學習和時局》(一九四四年四月十二日),《毛澤東選集》第九五二頁
任何過程如果有多數矛盾存在的話,其中必定有一種是主要的,起著領導的、決定的作用,其他則處於次要和服從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過程,如果是存在著兩個以上矛盾的複雜過程的話,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三一零頁
矛盾著的兩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謂矛盾起主導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定的。
然而這種情形不是固定的,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轉化著,事物的性質也就隨著起變化。
《矛盾論》(九三七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三一零頁
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
《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三四頁
任何工作任務,如果沒有一般的普遍的號召,就不能動員廣大群眾行動起來。但如果只限於一般號召,而領導人員沒有具體地直接地從若干組織將所號召的工作深入實施,突破一點,取得經驗,然後利用這種經驗去指導其他單位,就無法考驗自己提出的一般號召是否正確,也無法充實一般號召的內容,就有使一般號召歸於落空的危險。
《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九九頁
任何領導人員,凡不從下級個別單位的個別人員、個別事件取得具體經驗者,必不能向一切單位作普遍的指導。這一方法必須普遍地提倡,使各級領導幹部都能學會使用。
《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零零頁
在任何一個地區內,不能同時有許多中心工作,在一定時間內只能有一個中心工作,輔以別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因此,一個地區的總負責人,必須考慮到該處的鬥爭歷史和鬥爭環境,將各項工作擺在適當的地位;而不是自己全無計畫,只按上級指示來一件做一件,形成很多的“中心工作”和淩亂無秩序的狀態。上級機關也不要不分輕重緩急地沒有中心地同時指定下級機關做很多項工作,以致引起下級在工作步驟上的淩亂,而得不到確定的結果。領導人員依照每一具體地區的歷史條件和環境條件,統籌全局,正確地決定每一時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並把這種決定堅持地貫徹下去,務必得到一定的結果,這是一種領導藝術。
《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零三頁
必須隨時掌握工作進程,交流經驗,糾正錯誤,不要等數月、半年以至一年後,才開總結會,算總帳,總的糾正。這樣損失太大,而隨時糾正,損失較少。
《關於工商業政策》(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八頁
不要等到問題成了堆,鬧出了許多亂子,然後才去解決。領導一定要走在運動的前面,不要落在它的後面。
《季節包工》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 會 主 義高潮》下冊第一一五九頁
我們需要的是熱烈而鎮定的情緒,緊張而有秩序的工作。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九六——一九七頁
———————
二十三、調查研究
一切實際工作者必須向下作調查。對於只懂得理論不懂得實際情況的人,這種調查工作尤有必要,否則他們就不能將理論和實際相聯繫。“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句話,雖然曾經被人譏為“狹隘經驗論”的,我卻至今不悔;不但不悔,我仍然堅持沒有調查是不可能有發言權的。有許多人,“下車伊始”,就哇喇哇喇地發議論,提意見,這也批評,那也指責,其實這種人十個有十個要失敗。因為這種議論或批評,沒有經過周密調查,不過是無知妄說。我們党吃所謂“欽差大臣”的虧,是不可勝數的。而這種“欽差大臣”則是滿天飛,幾乎到處都有。史達林的話說得對:“理論若不和革命實踐聯繫起來,就會變成無物件的理論。”當然又是他的話對:“實踐若不以革命理論為指南,就會變成盲目的實踐。”除了盲目的、無前途的、無遠見的實際家,是不能叫做“狹隘經驗論”的。
《“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一九四一年三月、四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七九一頁
這種態度,就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部聯繫,作為我們行動的嚮導。而要這樣做,就須不憑主觀想像,不憑一時的熱情,不憑死的書本,而憑客觀存在的事實,詳細地佔有材料,在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般原理的指導下,從這些材料中引出正確的結論。
《改造我們的學習》(一九四一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零一頁
“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誇誇其談,滿足於一知半解,這種極壞的作風,這種完全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精神的作風,還在我黨許多同志中繼續存在著。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教導我們認真地研究情況,從客觀的真實的情況出發,而不是從主觀的願望出發;我們的許多同志卻直接違反這一真理。
《改造我們的學習》(一九四一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七九七頁
你對於那個問題不能解決麼?那末,你就去調查那個問題的現狀和它的歷史吧!你完完全全調查明白了,你對那個問題就有解決的辦法了。一切結論產生於調查情況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頭。只有蠢人,才是他一個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調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辦法”,“打主意”。須知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麼好辦法,打出什麼好主意的。
《反對本本主義》(一九三零年五月),人民出版社版第二頁
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
《反對本本主義》(一九三零年五月),人民出版社版第三頁
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方法,對周圍環境作系統的周密的調查和研究。不是單憑熱情去工作,而是如同史達林所說的那樣:把革命氣概和實際精神結合起來。
《改造我們的學習》(一九四一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零一頁
要瞭解情況,唯一的方法是向社會作調查,調查社會各階級的生動情況。對於擔負指導工作的人來說,有計劃地抓住幾個城市、幾個鄉村,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即階級分析的方法,作幾次周密的調查,乃是瞭解情況的最基本的方法。
《“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一九四一年三月、四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七八九頁
開調查會每次人不必多,三五個七八個人即夠。必須給予時間,必須有調查綱目,還必須自己口問手寫,並同到會人展開討論。因此,沒有滿腔的熱忱,沒有眼睛向下的決心,沒有求知的渴望,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一九四一年三月、四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七九零頁
指揮員的正確的部署來源於正確的決心,正確的決心來源於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來源於周到的和必要的偵察,和對於各種偵察材料的聯貫起來的思索。指揮員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偵察手段,將偵察得來的敵方情況的各種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思索,然後將自己方面的情況加上去,研究雙方的對比和相互的關係,因而構成判斷,定下決心,作出計畫,——這是軍事家在作出每一個戰略、戰役或戰鬥的計畫之前的一個整個的認識情況的過程。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七三頁
———————
二十四、糾正錯誤思想
即使我們的工作得到了極其偉大的成績,也沒有任何值得驕傲自大的理由。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們應當永遠記住這個真理。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一九五六年九月十五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獻》第九——一零頁
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因為勝利,人民感謝我們,資產階級也會出來捧場。敵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們的,這點已經得到證明了。資產階級的捧場則可能征服我們隊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三九頁
有許多的東西,只要我們對它們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覺性,就可能成為我們的包袱,成為我們的負擔。例如:犯過錯誤,可以使人覺得自己反正是犯了錯誤的,從此萎靡不振;未犯錯誤,也可以使人覺得自己是未犯過錯誤的,從此驕傲起來。工作無成績,可以使人悲觀喪氣;工作有成績,又可以使人趾高氣揚。鬥爭歷史短的,可以因其短而不負責任;鬥爭歷史長的,可以因其長而自以為是。工農分子,可以自己的光榮出身傲視知識份子;知識份子,又可以自己有某些知識傲視工農分子。各種業務專長,都可以成為高傲自大輕視旁人的資本。甚至年齡也可以成為驕傲的工具:青年人可以因為自己聰明能幹而看不起老年人,老年人又可以因為自己富有經驗而看不起青年人。對於諸如此類的東西,如果沒有自覺性,那它們就會成為負擔或包袱。
《學習和時局》(一九四四年四月十二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五一頁
一部分軍隊工作同志養成了一種驕氣,對士兵,對人民,對政府,對黨,橫蠻不講理,只責備做地方工作的同志,不責備自己,只看見成績,不看見缺點,只愛聽恭維話,不愛聽批評話。……軍隊必須注意克服這種毛病。
《組織起來》(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三七頁
艱苦的工作就像擔子,擺在我們的面前,看我們敢不敢承擔。擔子有輕有重。有的人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揀輕的挑。這就不是好的態度。有的同志不是這樣,享受讓給人家,擔子揀重的挑,吃苦在別人前頭,享受在別人後頭。這樣的同志就是好同志。這種共產 主 義者的精神,我們都要學習。
《關於重慶談判》(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六零頁
不少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後再替別人打算。出了一點力就覺得了不起,喜歡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對同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這種人其實不是共產黨員,至少不能算一個純粹的共產黨員。
《紀念白求恩》(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六五三——六五四頁
鬧這類獨立性的人,常常跟他們的個人第一主義分不開,他們在個人和黨的關係問題上,往往是不正確的。他們在口頭上雖然也說尊重黨,但他們在實際上卻把個人放在第一位,把黨放在第二位。這種人鬧什麼東西呢?鬧名譽,鬧地位,鬧出風頭。在他們掌管一部分事業的時候,就要鬧獨立性。為了這些,就要拉攏一些人,排擠一些人,在同志中吹吹拍拍,拉拉扯扯,把資產階級政黨的庸俗作風也搬進共產黨裏來了。這種人的吃虧在於不老實。我想,我們應該是老老實實地辦事;在世界上要辦成幾件事,沒有老實態度是根本不行的。
《整頓黨的作風》(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二三——八二四頁
共產黨員必須懂得以局部需要服從全局需要這一個道理。如果某項意見在局部的情形看來是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來是不可行的,就應以局部服從全局。反之也是一樣,在局部的情形看來是不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來是可行的,也應以局部服從全局。這就是照顧全局的觀點。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三——五一四頁
享樂主義。個人主義見於享樂方面的,在紅軍中也有不少的人。他們總是希望隊伍開到大城市去。他們要到大城市不是為了去工作,而是為了去享樂。他們最不樂意的是在生活艱難的紅色區域裏工作。
《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九六頁
必須反對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本位主義的傾向。誰要是對別人的困難不管,別人要調他所屬的幹部不給,或以壞的送人,“以鄰為壑”,全不為別部、別地、別人想一想,這樣的人就叫做本位主義者,這就是完全失掉了共產 主 義的精神。不顧大局,對別部、別地、別人漠不關心,就是這種本位主義者的特點。對於這樣的人,必須加重教育,使他們懂得這就是一種宗派主義的傾向,如果發展下去,是很危險的。
《整頓黨的作風》(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二五——八二六頁
自由主義有各種表現。
因為是熟人、同鄉、同學、知心朋友、親愛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對,也不同他們作原則上的爭論,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親熱。或者輕描淡寫地說一頓,不作徹底解決,保持一團和氣。結果是有害於團體,也有害於個人。這是第一種。
不負責任的背後批評,不是積極地向組織建議。當面不說,背後亂說;開會不說,會後亂說。心目中沒有集體生活的原則,只有自由放任。這是第二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說為佳;明哲保身,但求無過。這是第三種。命令不服從,個人意見第一。只要組織照顧,不要組織紀律。這是第四種。
不是為了團結,為了進步,為了把事情弄好,向不正確的意見鬥爭和爭論,而是個人攻擊,鬧意氣,泄私憤,圖報復。這是第五種。
聽了不正確的議論也不爭辯,甚至聽了反革命分子的話也不報告,泰然處之,行若無事。這是第六種。
見群眾不宣傳,不鼓動,不演說,不調查,不詢問,不關心其痛癢,漠然置之,忘記了自己是一個共產黨員,把一個共產黨員混同于一個普通的老百姓。這是第七種。
見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不憤恨,不勸告,不制止,不解釋,聽之任之。這是第八種。
辦事不認真,無一定計劃,無一定方向,敷衍了事,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是第九種。
自以為對革命有功,擺老資格,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做,工作隨便,學習鬆懈。這是第十種。
自己錯了,也已經懂得,又不想改正,自己對自己採取自由主義。這是第十一種。
《反對自由主義》(一九三七年九月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三四七——三四八頁
革命的集體組織中的自由主義是十分有害的。它是一種腐蝕劑,使團結渙散,關係鬆懈,工作消極,意見分歧。它使革命隊伍失掉嚴密的組織和紀律,政策不能貫徹到底,黨的組織和党所領導的群眾發生隔離。這是一種嚴重的惡劣傾向。
《反對自由主義》(一九三七年九月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三四八頁
自由主義者以抽象的教條看待馬克思主義的原則。他們贊成馬克思主義,但是不準備實行之,或不準備完全實行之,不準備拿馬克思主義代替自己的自由主義。這些人,馬克思主義是有的,自由主義也是有的:說的是馬克思主義,行的是自由主義;對人是馬克思主義,對己是自由主義。兩樣貨色齊備,各有各的用處。這是一部分人的思想方法。
《反對自由主義》(一九三七年九月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三四九頁
人民的國家是保護人民的。有了人民的國家,人民才有可能在全國範圍內和全體規模上,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使自己脫離內外反動派的影響(這個影響現在還是很大的,並將在長時期記憶體在著,不能很快地消滅),改造自己從舊社會得來的壞習慣和壞思想,不使自己走入反動派指引的錯誤路上去,並繼續前進,向著社會 主 義社會和共 產 主 義社會前進。
《論人民民主專政》(一九四九年六人三十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八一頁
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一貫的有益於廣大群眾,一貫的有益於青年,一貫的有益於革命,艱苦奮鬥幾十年如一日,這才是最難最難的呵!
《吳玉章同志六十壽辰祝詞》(一九四零年一月十五日),一九四零年一月二十四日《新中華報》
———————
二十五、團結
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頁
只有經過共產黨的團結,才能達到全階級和全民族的團結,只有經過全階級全民族的團結,才能戰勝敵人,完成民族和民主革命的任務。
《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鬥爭》(一九三七年五月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六九頁
我們要把我們黨的一切力量在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和紀律的原則之下,堅強地團結起來。不論什麼同志,只要他是願意服從黨綱、黨章和黨的決議的,我們就要和他團結。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八頁
在一九四二年,我們曾經把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這種民主的方法,具體化為一個公式,叫做“團結——批評——團結”。講詳細一點,就是從團結的願望出發,經過批評或者鬥爭使矛盾得到解決,從而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按照我們的經驗,這是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一個正確的方法。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六——七頁
這個軍隊有一個很好的內部和外部的團結。在內部——官兵之間,上下級之間,軍事工作、政治工作和後勤工作之間;在外部——軍民之間,軍政之間,我友之間,都是團結一致的。一切妨害團結的現象,都在必須克服之列。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三九頁
———————
二十六、紀律
在人民內部,民主是對集中而言,自由是對紀律而言。這些都是一個統一體的兩個矛盾著的側面,它們們是矛盾的,又是統一的,我們不應當片面地強調某一個側面而否定另一個側面。在人民內部,不可以沒有自由,也不可以沒有紀律;不可以沒有民主,也不可以沒有集中。這種民主和集中的統一,自由和紀律的統一,就是我們的民主集中制。在這個制度下,人民享受著廣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時又必須用社會 主 義的紀律約束自己。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五——六頁
必須重申黨的紀律:(一)個人服從組織;(二)少數服從多數;(三)下級服從上級;(四)全黨服從中央。誰破壞了這些紀律,誰就破壞了黨的統一。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六頁
黨的紀律之一是少數服從多數。少數人在自己的意見被否決之後,必須擁護多數人所通過的決議。除必要時得在下一次會議再提出討論外,不得在行動上有任何反對的表示。
《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九二頁
三大紀律如下:
(一) 一切行動聽指揮;(二)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三)一切繳獲要歸公。
八項注意如下:
(一) 說話和氣;(二)買賣公平;(三)借東西要還;(四)損壞東西要賠;(五)不打人罵人;(六)不損壞莊稼;(七)不調戲婦女;(八)不虐待俘虜。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於重行頒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一九四七年十月十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四一頁
必須提高紀律性,堅決執行命令,執行政策,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軍民一致,軍政一致,官兵一致,全軍一致,不允許任何破壞紀律的現象存在。
《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一九四七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二三九頁
———————
二十七、批評和自我批評
共產黨是不怕批評的,因為我們是馬克思主義者,真理是在我們方面,工農基本群眾是在我們方面。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一頁
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我們希望一切同我們共同奮鬥的人能夠勇敢地負起責任,克服困難,不要怕挫折,不要怕有人議論譏笑,也不要怕向我們共產黨人提批評建議。“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我們在為社 會 主 義共 產 主 義而鬥爭的時候,必須有這種大無畏的精神。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二——一三頁
我們有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武器。我們能夠去掉不良作風,保持優良作風。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四零頁
有無認真的自我批評,也是我們和其他政黨互相區別的顯著的標誌之一。我們曾經說過,房子是應該經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了灰塵;臉是應該經常洗的,不洗也就會灰塵滿面。我們同志的思想,我們黨的工作,也會沾染灰塵的,也應該打掃和洗滌。“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是說它們在不停的運動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蝕。對於我們,經常地檢討工作,在檢討中推廣民主作風,不懼怕批評和自我批評,實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些中國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種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侵蝕我們同志的思想和我們黨的肌體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七頁
黨內不同思想的對立和鬥爭是經常發生的,這是社會的階級矛盾和新舊事物的矛盾在黨內的反映。黨內如果沒有矛盾和解決矛盾的思想鬥爭,黨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九四頁
我們主張積極的思想鬥爭,因為它是達到黨內和革命團體內的團結使之利於戰鬥的武器。每個共產黨員和革命分子,應該拿起這個武器。
但是自由主義取消思想鬥爭,主張無原則的和平,結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風發生,使黨和革命團體的某些組織和某些個人在政治上腐化起來。
《反對自由主義》(一九三七年九月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三四七頁
我們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有兩條宗旨是必須注意的:第一是“懲前毖後”,第二是“治病救人”。對以前的錯誤一定要揭發,不講情面,要以科學的態度來分析批判過去的壞東西,以便使後來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這就是“懲前毖後”的意思。但是我們揭發錯誤、批判缺點的目的,好像醫生治病一樣,完全是為了救人,而不是為了把人整死。一個人發了闌尾炎,醫生把闌尾割了,這個人就救出來了。任何犯錯誤的人,只要他不諱疾忌醫,不固執錯誤,以至於達到不可救藥的地步,而是老老實實,真正願意醫治,願意改正,我們就要歡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變為一個好同志。這個工作決不是痛快一時,亂打一頓,所能奏效的。對待思想上的毛病和政治上的毛病,決不能採用魯莽的態度,必須採用“治病救人”的態度,才是正確有效的方法。
《整頓黨的作風》(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二九——八三零頁
關於黨內批評問題,還有一點要說及的,就是有些同志的批評不注意大的方面,只注意小的方面。他們不明白批評的主要任務,是指出政治上的錯誤和組織上的錯誤。至於個人缺點,如果不是與政治的和組織的錯誤有聯繫,則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們無所措手足。而且這種批評一發展,黨內精神完全集注到小的缺點方面,人人變成了謹小慎微的君子,就會忘記黨的政治任務,這是很大的危險。
《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九四頁
黨內批評要防止主觀武斷和把批評庸俗化,說話要有證據,批評要注意政治。
《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九五頁
黨內批評是堅強黨的組織、增加黨的戰鬥力的武器。但是紅軍黨內的批評有些不是這樣,變成了攻擊個人。其結果,不但毀壞了個人,也毀壞了黨的組織。這是小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表現。糾正的方法,在於使黨員明白批評的目的是增加黨的戰鬥力以達到階級鬥爭的勝利,不應當利用批評去做攻擊個人的工具。
《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九二頁
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為人民服務》(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零三頁
以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最大利益為出發點的中國共產黨人,相信自己的事業是完全合乎正義的,不惜犧牲自己個人的一切,隨時準備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們的事業,難道還有什麼不適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觀點、意見、辦法,捨不得丟掉的嗎?難道我們還歡迎任何政治的灰塵、政治的微生物來玷污我們的清潔的面貌和侵蝕我們的健全的肌體嗎?無數革命先烈為了人民的利益犧牲了他們的生命,使我們每個活著人想起他們就心裏難過,難道我們還有什麼個人利益不能犧牲,還有什麼錯誤不能拋棄嗎?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七——一零九八頁
我們決不能一見成績就自滿自足起來。我們應該抑制自滿,時時批評自己的缺點,好像我們為了清潔,為了去掉灰塵,天天要洗臉,天天要掃地一樣。
《組織起來》(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三八頁
批評要是及時的批評,不要老是愛好事後的批評。
《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九頁
錯誤和挫折教訓了我們,使我們比較地聰明起來了,我們的事情就辦得好一些。任何個人,錯誤總是難免的,我們要求犯得少一點。犯了錯誤則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徹底,越好。
《論人民民主專政》(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八五頁
———————
二十八、共產黨員
一個共產黨員,應該是襟懷坦白,忠實,積極,以革命利益為第一生命,以個人利益服從革命利益;無論何時何地,堅持正確的原則,同一切不正確的思想和行為作不疲倦的鬥爭,用以鞏固黨的集體生活,鞏固黨和群眾的聯繫;關心黨和群眾比關心個人為重,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為重。這樣才算得一個共產黨員。
《反對自由主義》(一九三七年九月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三四九頁
應該使每個同志明瞭,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七頁
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以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於民族的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極怠工,貪污腐化,風頭主義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無私,積極努力,克已奉公,埋頭苦幹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零頁
共 產 党人必須隨時準備堅持真理,因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於人民利益的;共 產 党人必須隨時準備修正錯誤,因為任何錯誤都是不符合於人民利益的。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九六頁
共產黨員對任何事情都要問一個為什麼,都要經過自己頭腦的周密思考,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實際,是否真有道理,絕對不應盲從,絕對不應提倡奴隸主義。《整頓黨的作風》(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二九頁
要提倡顧全大局。每一個黨員,每一種局部工作,每一項言論或行動,都必須以全黨利益為出發點,絕對不許可違反這個原則。
《整頓黨的作風》(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二三頁
共產黨員應是實事求是的模範,又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模範。因為只有實事求是,才能完成確定的任務;只有遠見卓識,才能不失前進的方向。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零頁
共產黨員應該作到最有遠見,最富於犧牲精神,最堅定,而又最能虛心體會情況,依靠群眾的多數,得到群眾的擁護。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一九三七年五月三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五四頁
共產黨員又應成為學習的模範,他們每天都是民眾的教師,但又每天都是民眾的學生。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零——五一一頁
共產黨員在民眾運動中,應該是民眾的朋友,而不是民眾的上司,是誨人不倦的教師,而不是官 僚主義的政客。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零頁
共產黨員決不可脫離群眾的多數,置多數人的情況於不顧,而率領少數先進隊伍單獨冒進;必須注意組織先進分子和廣大群眾之間的密切聯繫。這就是照顧多數的觀點。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四頁
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裏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
《關於重慶談判》(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一六一頁
我們共產黨員,無論在什麼問題上,一定要能夠同群眾相結合。如果我們的黨員,一生一世坐在房子裏不出去,不經風雨,不見世面,這種黨員,對於中國人民究竟有什麼好處沒有呢?一點好處也沒有的,我們不需要這樣的人做黨員。我們共產黨員應該經風雨,見世面;這個風雨,就是群眾鬥爭的大風雨,這個世面,就是群眾鬥爭的大世面。
《組織起來》(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三六頁
共產黨員的先鋒作用和模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共產黨員在八路軍和新四軍中,應該成為英勇作戰的模範,執行命令的模範,遵守紀律的模範,政治工作的模範和內部團結統一的模範。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零頁
共產黨員決不可自以為是,盛氣淩人,以為自己是什麼都好,別人是什麼都不好;決不可把自己關在小房子裏,自吹自擂,稱王稱霸。
《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一一頁
共產黨員必須傾聽黨外人士的意見,給別人以說話的機會。別人說得對的,我們應該歡迎,並要跟別人的長處學習;別人說得不對,也應該讓別人說完,然後慢慢加以解釋。
《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一一頁
共產黨員對於在工作中犯過錯誤的人們,除了不可救藥者外,不是採取排斥態度,而是採取規勸態度,使之翻然改進,棄舊圖新。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零頁
共產黨員對於落後的人們的態度,不是輕視他們,看不起他們,而是親近他們,團結他們,說服他們,鼓勵他們前進。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零頁
———————
二十九、幹部
為了保證我們的黨和國家不改變顏色,我們不僅需要正確的路線和政策,而且需要培養和造就千百萬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培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的問題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所開創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事業是不是後繼有人的問題,就是將來我們黨和國家的領導能不能繼續掌握在無產階級革命家手中的問題,就是我們的子孫後代能不能沿著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正確道路繼續前進的問題,也就是我們能不能勝利地防止赫魯雪夫修正主義在中國重演的問題。總之,這是關係我們黨和國家命運的生死存亡的極其重大的問題。這是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百年大計,千年大計,萬年大計。帝國主義的預言家們根據蘇聯發生的變化,也把“和平演變”的希望,寄託在中國黨的第三代或者第四代身上。我們一定要使帝國主義的這種預言徹底破產。我們一定要從上到下地、普遍地、經常不斷地注意培養和造就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夠充當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呢?
他們必須是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而不是像赫魯雪夫那樣的掛著馬克思列寧主義招牌的修正主義者。
他們必須是全心全意為中國和世界的絕大多數人服務的革命者,而不是像赫魯雪夫那樣,在國內為一小撮資產階級特權階層的利益服務,在國際為帝國主義和反動派的利益服務。
他們必須是能夠團結絕大多數人一道工作的無產階級政治家。不但要團結和自己意見相同的人,而且要善於團結那些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還要善於團結那些反對過自己並且已被實踐證明是犯了錯誤的人。但是要特別警惕像赫魯雪夫那樣的個人野心家和陰謀家,防止這樣的壞人篡奪党和國家的各級領導。
他們必須是黨的民主集中制的模範執行者,必須學會“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領導方法,必須養成善於聽取群眾意見的民主作風。而不能像赫魯雪夫那樣,破壞黨的民主集中制,專橫跋扈,對同志搞突然襲擊,不講道理,實行個人獨裁。
他們必須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富於自我批評精神,勇於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而絕不能像赫魯雪夫那樣,文過飾非,把一切功勞歸於自己,把一切錯誤歸於別人。
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是在群眾鬥爭中產生的,是在革命大風大浪的鍛煉中成長的。應當在長期的群眾鬥爭中,考察和識別幹部,挑選和培養接班人。
轉摘自《關於赫魯雪夫的假共 產 主 義及其在世界歷史上的教訓》,一九六 四年七月十四日《人民日報》
我們党的組織要向全國發展,要自覺地造就成萬數的幹部,要有幾百個最好的群眾領袖。這些幹部和領袖懂得馬克思列寧主義,有政治遠見,有工作能力,富於犧牲精神,能獨立解決問題,在困難中不動搖,忠心耿耿地為民族、為階級、為黨而工作。黨依靠著這些人而聯繫黨員和群眾,依靠著這些人對於群眾的堅強領導而達到打倒敵人之目的。這些人不要自私自利,不要個人英雄主義和風頭主義,不要懶惰和消極性,不要自高自大的宗派主義,他們是大公無私的民族的階級的英雄,這就是共產黨員、党的幹部、党的領袖應該有的性格和作風。
《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鬥爭》(一九三七年五月七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六七——二六八頁
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因此,有計劃地培養大批的新幹部。就是我們的戰鬥任務。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四頁
共 產 党的幹部政策,應是以能否堅決地執行黨的路線,服從黨的紀律,和群眾有密切的聯繫,有獨立的工作能力,積極肯幹,不謀私利為標準,這就是“任人唯賢”的路線。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五頁
必須堅持幹部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的制度。我們党和國家的幹部是普通勞動者,而不是騎在人民頭上的老爺。幹部通過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同勞動人民保持最廣泛的、經常的、密切的聯繫。這是社會 主 義制度下一件帶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於克服官 僚主義,防止修正主義和教條主義。
轉摘自《關於赫魯雪夫的假共 產 主 義及其在世界歷史上的教訓》,一九六 四年七月十四日《人民日報》
必須善於識別幹部。不但要看幹部的一時一事,而且要看幹部的全部歷史和全部工作,這是識別幹部的主要方法。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五頁
必須善於使用幹部。領導者的責任,歸結起來,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幹部兩件事。一切計畫、決議、命令、指示等等,都屬於“出主意”一類。使這一切主意見之實行,必須團結幹部,推動他們去做,屬於“用幹部”一類。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五頁
必須善於愛護幹部。愛護的辦法是:第一,指導他們。這就是讓他們放手工作,使他們敢於負責;同時,又適時地給以指示,使他們能在黨的政治路線下發揮其創造性。第二,提高他們。這就是給以學習的機會,教育他們,使他們在理論上在工作能力上提高一步。第三,檢查他們的工作,幫助他們總結經驗,發揚成績,糾正錯誤。有委託而無檢查,及至犯了嚴重的錯誤,方才加以注意,不是愛護幹部的辦法。第四,對於犯錯誤的幹部,一般地應採取說服的方法。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只有對犯了嚴重錯誤而又不接受指導的人們,才應當採取鬥爭的方法。在這裏,耐心是必要的;輕易地給人們戴上“機會主義”的大帽子,輕易地採用“開展鬥爭”的方法,是不對的。第五,照顧他們的困難。幹部有疾病、生活、家庭等項困難問題者,必須在可能限度內用心給以照顧。這些就是愛護幹部的方法。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五——五一六頁
凡屬真正團結一致、聯繫群眾的領導骨幹,必須是從群眾鬥爭中逐漸形成,而不是脫離群眾鬥爭所能形成的。在多數情形下,一個偉大的鬥爭過程,其開始階段、中間階段和最後階段的領導骨幹,不應該是也不可能是完全同一的;必須不斷地提拔在鬥爭中產生的積極分子,來替換原有骨幹中相形見絀的分子,或腐化了的分子。
《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零零頁
我們党如果沒有廣大的新幹部同老幹部一致合作,我們的事業就會中斷。所以一切老幹部應該以極大的熱忱歡迎新幹部,關心新幹部。不錯,新幹部是有缺點的,他們參加革命還不久,還缺乏經驗,他們中的有些人還不免帶來舊社會不良思想的尾巴,這就是小資產階級個人主義思想的殘餘。但是這些缺點是可以從教育中從革命鍛煉中逐漸地去掉的。他們的長處,正如史達林說過的,是對於新鮮事物有銳敏的感覺,因而有高度的熱情和積極性,而在這一點上,有些老幹部則正是缺乏的。新老幹部應該是彼此尊重,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以便團結一致,進行共同的事業,而防止宗派主義的傾向。
《整頓黨的作風》(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二六頁
不但要關心党的幹部,還要關心非党的幹部。黨外存在著很多的人材,共產黨不能把他們置之度外。去掉孤傲習氣,善於和非党幹部共事,真心誠意地幫助他們,用熱烈的同志的態度對待他們,把他們的積極性組織到抗日和建國的偉大事業中去,這是每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一五頁
———————
三十、青年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
……
世界是屬於你們的。中國的前途是屬於你們的。
在莫斯科會見我國留學生和實習生時的談話(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七日),《毛主席在蘇聯的言論》人民日報出版社版第一四——一五頁
要使全體青年們懂得,我們的國家現在還是一個很窮的國家,並且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根本改變這種狀態,全靠青年和全體人民在幾十年時間內,團結奮鬥,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一個富強的國家。社會 主 義制度的建立給我們開闢了一條到達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實現還要靠我們的辛勤勞動。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三頁
不少青年人由於缺少政治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不善於把舊中國和新中國加以比較,不容易深切瞭解我國人民曾經怎樣經歷千辛萬苦的鬥爭才擺脫了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壓迫,而建立一個美好的社會 主 義社會要經過怎樣的長時間的艱苦勞動。因此,需要在群眾中間經常進行生動的、切實的政治教育,並且應當經常把發生的困難向他們作真實的說明,和他們一起研究如何解決困難的辦法。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三二——三三頁
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他們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思想,在社 會 主 義時代尤其是這樣。希望各地的黨組織,協同青年團組織,注意研究如何特別發揮青年人的力量,不要將他們一般看待,抹殺了他們的特點。當然青年人必須向老年人和成年人學習,要儘量爭取在老年人和成年人同意之下去做各種有益的活動。
《中山縣新平鄉第九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青年突擊隊》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 會 主 義高潮》下冊第九五九頁
看一個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麼做標準呢?拿什麼去辨別他呢?只有一個標準,這就是看他願意不願意、並且實行不實行和廣大的工農群眾結合在一塊。願意並且實行和工農結合的,是革命的,否則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他今天把自己結合於工農群眾,他今天是革命的;但是如果他明天不去結合了,或者反過來壓迫老百姓,那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了。
《青年運動的方向》(一九三九年五月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五四頁
知識份子在其未和群眾的革命鬥爭打成一片,在其未下決心為群眾利益服務並與群眾相結合的時候,往往帶有主觀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傾向,他們的思想往往是空虛的,他們的行動往往是動搖的。因此,中國的廣大的革命知識份子雖然有先鋒的和橋樑的作用,但不是所有這些知識份子都能革命到底的。其中一部分,到了革命的緊急關頭,就會脫離革命隊伍,採取消極態度;其中少數人,就會變成革命的敵人。知識份子的這種缺點,只有在長期的群眾鬥爭中才能克服。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六三六頁
青年團除了應繼續配合黨的中心工作以外,還要有適合青年特點的獨立工作。新中國要為青年們著想,要關懷青年一代的成長。青年們要學習,要工作,但青年時期是長身體的時期。因此,要充分兼顧青年的工作、學習和娛樂、體育、休息兩個方面。
在接見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時的指示(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一九五三年七月三日《人民日報》
———————
三十一、婦女
中國的男子,普通要受三種有系統的權力(指政權、族權、神權——編者)的支配,……至於女子,除受上述三種權力的支配以外,還受男子的支配(夫權)。這四種權力——政權、族權、神權、夫權,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縛中國人民特別是農民的四條極大的繩索。農民在鄉下怎樣推翻地主的政權,已如前頭所述。地主政權,是一切權力的基幹。地主政權既被打翻,族權、神權、夫權便一概跟著動搖起來。……夫權這種東西,自來在貧農中就比較地弱一點。因為經濟上貧農婦女不能不較富有階級的女子多參加勞動,所以她們取得對於家事的發言權以至決定權的是比較多些。至近年,農村經濟益發破產,男子控制女子的基本條件,業已破壞了。最近農民運動一起,許多地方,婦女跟著組織了鄉村女界聯合會,婦女抬頭的機會已到,夫權便一天一天地動搖起來。總而言之,所有一切封建的宗法的思想和制度,都隨著農民權力的升漲而動搖。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九二七年三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三三——三四頁
團結起來,參加生產和政治活動,改善婦女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
為《新中國婦女》雜誌的題詞,一九四九年七月二十日《新中國婦女》創刊號
要求保護青年、婦女、兒童的利益,救濟失學青年,並使青年、婦女組織起來,以平等地位參加有益於抗日戰爭和社會進步的各項工作,實現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使青年和兒童得到有益的學習;……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六五頁
有組織地調劑勞動力和推動婦女參加生產,是我們農業生產方面的最基本的任務。
《我們的經濟政策》(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三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二六——一二七頁
為了建設偉大的社 會 主 義社會,發動廣大的婦女群眾參加生產活動,具有極大的意義。在生產中,必須實現男女平等,只有在整個社會的社會 主 義改造過程中才能實現。
《婦女走上了勞動戰線》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 會 主 義高潮》上冊第三五七頁
在合作化以後,許多合作社感到勞動力不足了,有必要發動過去不參加田間勞動的廣大的婦女群眾參加到勞動戰線上去。……中國的婦女是一種偉大的人力資源。必須發掘這種資源,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 會 主 義國家而奮鬥。
《發動婦女投入生產,解決了勞動力不足的困難》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 會 主 義高潮》中冊第六七四——六七五頁
使全部婦女勞動力,在同工同酬的原則下,一律參加到勞動戰線上去,這個要求,應當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予以實現。
《邢臺縣民主婦女聯合會關於發展農業合作化運動中婦女工作的規劃》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中國農村的社 會 主義高潮》上冊第六六頁
———————
三十二、文化藝術
在現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學藝術都是屬於一定的階級,屬於一定的政治路線的。為藝術的藝術,超階級的藝術,和政治並行或互相獨立的藝術,實際上是不存在的。無產階級的文學藝術是無產階級整個革命事業的一部分,如同列寧所說,是整個革命機器中的“齒輪和螺絲釘”。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九四二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六七頁
革命文化,對於人民大眾,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準備;在革命中,是革命總戰線中的一條必要和重要的戰線。
《新民主主義論》(一九四零年一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七零一頁
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為工農兵而創作,為工農兵所利用的。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九四二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六五頁
我們的文藝工作者一定要完成這個任務,一定要把立足點移過來,一定要在深入工農兵群眾、深入實際鬥爭的過程中,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和學習社會的過程中,逐漸地移過來,移到工農兵這方面來,移到無產階級這方面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真正為工農兵的文藝,真正無產階級的文藝。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九四二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五九頁
要使文藝很好地成為整個革命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的武器,幫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敵人作鬥爭。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九四二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五零頁
文藝批評有兩個標準,一個是政治標準,一個是藝術標準。……
又是政治標準,又是藝術標準,這兩者的關係怎麼樣呢?政治並不等於藝術,一般的宇宙觀也並不等於藝術創作和藝術批評的方法。我們不但否認抽象的絕對不變的政治標準,也否認抽象的絕對不變的藝術標準,各個階級社會中的各個階級都有不同的政治標準和不同的藝術標準。但是任何階級社會中的任何階級,總是以政治標準放在第一位,以藝術標準放在第二位的。……我們的要求則是政治和藝術的統一,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革命的政治內容和盡可能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缺乏藝術性的藝術品,無論政治上怎樣進步,也是沒有力量的。因此,我們既反對政治觀點錯誤的藝術品,也反對只有正確的政治觀點而沒有藝術力量的所謂“標語口號式”的傾向。我們應該進行文藝問題上的兩條戰線鬥爭。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九四二年五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六九——八七一頁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是促進藝術發展和科學進步的方針,是促進我國的社 會 主 義文化繁榮的方針。藝術上不同的形式和風格可以自由發展,科學上不同的學派可以自由爭論。利用行政力量,強制推行一種風格,一種學派,禁止另一種風格,另一種學派,我們認為會有害於藝術和科學的發展。藝術和科學中的是非問題,應當通過藝術界科學界的自由討論去解決,通過藝術和科學的實踐去解決,而不應當採取簡單的方法去解決。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五——二六頁
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
《文化工作中的統一戰線》(一九四四年十月三十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零九頁
———————
三十三、學習
要把一個落後的農業的中國改變成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化的中國,我們面前的工作是很艱苦的,我們的經驗是很不夠的。因此,必須善於學習。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一九五六年九月十五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獻》第九頁
情況是在不斷地變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適應新的情況,就得學習。即使是對於馬克思主義已經瞭解得比較多的人,無產階級立場比較堅定的人,也還是要再學習,要接受新事物,要研究新問題。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七頁
我們能夠學會我們原來不懂的東西。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四零頁
學習有兩種態度。一種是教條主義的態度,不管我國情況,適用的和不適用的,一起搬來。這種態度不好。另一種態度,學習的時候用腦筋想一下,學那些和我國情況相適合的東西,即吸取對我們有益的經驗,我們需要的是這樣一種態度。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三八頁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的理論,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不應當把他們的理論當作教條看待,而應當看作行動的指南。不應當只是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詞句,而應當把它當成革命的科學來學習。不但應當瞭解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他們研究廣泛的真實生活和革命經驗所得出的關於一般規律的結論,而且應當學習他們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立場和方法。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二一頁
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並不實行,那末,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
《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八一頁
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於應用。如果你能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觀點,說明一個兩個實際問題,那就要受到稱讚,就算有了幾分成績。被你說明的東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績就越大。
《整頓黨的作風》(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一七頁
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實際,怎樣互相聯繫呢?拿一句通俗的話來講,就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對準靶。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革命的關係,就是箭和靶的關係。有些同志卻在那裏“無的放矢”,亂放一通,這樣的人就容易把革命弄壞。
《整頓黨的作風》(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二一頁
有工作經驗的人,要向理論方面學習,要認真讀書,然後才可以使經驗帶上條理性、綜合性,上升成為理論,然後才可以不把局部經驗誤認為即是普遍真理,才可不犯經驗主義的錯誤。
《整頓黨的作風》(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八二零頁
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從戰爭學習戰爭——這是我們的主要方法。沒有進學校機會的人仍然可以學習戰爭,就是從戰爭中學習。革命戰爭是民眾的事,常常不是先學好了再幹,而是幹起來再學習,幹就是學習。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七四頁
從“老百姓”到軍人之間有一個距離,但不是萬里長城,而是可以迅速地消滅的,幹革命,幹戰爭,就是消滅這個距離的方法。說學習和使用不容易,是說學得徹底,用得純熟不容易。說老百姓很快可以變成軍人,是說此門並不難入。把二者總合起來,用得著中國一句老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入門既不難,深造也是辦得到的,只要有心,只要善於學習罷了。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七四——一七五頁
我們必須向一切內行的人們(不管什麼人)學經濟工作。拜他們做老師,恭恭敬敬地學,老老實實地學。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裝懂。
《論人民民主專政》(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一四八五頁
知識的問題是一個科學問題,來不得半點的虛偽和驕傲,決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誠實和謙遜的態度。
《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二七六頁
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五二三頁
有些人讀了一些馬克思主義的書,自以為有學問了,但是並沒有讀進去,並沒有在頭腦裏生根,不會應用,階級感情還是舊的。還有一些人很驕傲,讀了幾句書,自以為了不起,尾巴翹到天上去了,可是一遇風浪,他們的立場,比起工人和大多數勞動農民來,就顯得大不相同。前者動搖,後者堅定,前者曖昧,後者明朗。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六頁
學習馬克思主義,不但要從書本上學,主要地還要通過階級鬥爭、工作實踐和接近工農群眾,才能真正學到。如果我們的知識份子讀了一些馬克思主義的書,又在同工農群眾的接近中,在自己的工作實踐中有所瞭解,那末,我們大家就有了共同的語言,不僅有愛國主義方面的共同語言、社會 主 義制度方面的共同語言,而且還可以有共 產 主 義世界觀方面的共同語言。如果這樣,大家的工作就一定會做得好得多。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九——一零頁
訂閱:
文章 (Atom)